當前位置:首頁 » 男生女生 » 為什麼小孩子粘陌生人

為什麼小孩子粘陌生人

發布時間: 2022-06-20 15:37:15

Ⅰ 寶寶在家裡很活潑,可一到外面或看到生人就粘在身上,不說話也不和其他小朋友玩,甚至還哭,該怎麼辦

接觸的人太少,你要帶他多出去接觸人,然後讓他試著主動說話!!!

Ⅱ 為什麼5歲小孩子不怕生喜歡到陌生人身邊

因為每個孩子的個性不同,這同父母性格有關,另一個就是孩子平時處的環境不一樣,開放的環境孩子一般不怕陌生人。

Ⅲ 小孩兒(6歲)總喜歡粘家裡人,見了陌生人一句話也不說,問什麼也不敢回答,也很少主動和其它小孩玩,怎麼辦

呵呵,和我小時候一樣。 其實這樣很自然,等他上了小學,接觸的同齡小朋友多了,參加的活動多了,自然而然就會好了。 你可以多讓他看新奇的東西,多帶他到處玩,公園啊,游樂場啊。。還有很多小孩喜歡玩的地方。。 小孩子很容易交到朋友的,特別是一起玩游戲時。。 如果他不願意理人的話,你可以教他怎樣和小朋友打招呼。 還有記住,一定要教他學會微笑哦! 你還可以針對他的愛好,鼓勵她參加各種比賽或者培訓,能讓人變開朗的,幼兒園推薦講故事,小學推薦朗誦,中學到大學推薦演講,都是比較能上得檯面的。 祝願你的孩子可以變得活潑開朗。!!!

Ⅳ 孩子太粘大人怎麼辦我兒子已經6歲了,可還

如果有一天,媽媽發現寶寶突然變得特別粘人,一秒鍾看不見媽媽就開始哭鬧,時時刻刻都要粘著媽媽,上個廁所都得抱著寶寶,只要媽媽待在自己身邊便是歲月靜好,要是媽媽離開個把鍾頭,沒准就哭的撕心裂肺了。

這時,媽媽們多半都是崩潰的,乾脆拿褲腰帶把寶寶拴在身上得了,而且,每個媽媽和寶寶都要得經歷這么一段粘人的時候。

這是寶寶心理發展必經的過程
1、寶寶以為媽媽和自己是一體的

媽媽在自己的身體里孕育了寶寶,懷孕期間可以說娘倆真的是形影不離,寶寶出生以後,媽媽感慨到終於把這個肉蛋蛋卸貨了,但是,寶寶可不這么認為,他是分不清世界、你、我、他都是獨立的個體,他認為,世界和自己是一體的,媽媽和自己是一體的。

2、6個月開始認生

從6個月開始,寶寶逐漸能夠分辨熟人和陌生人,漸漸開始感覺到媽媽和自己好像不完全是一個個體,因為,有時候媽媽會突然消失了,再突然又出現了,這個時候寶寶依然沒有客體永存的概念,一旦看不見媽媽了,就會以為媽媽消失了,於是就要把媽媽哭回來。

3、逐漸進入分離焦慮期

大部分寶寶從8個月開始進入分離焦慮期,18個月左右達到頂峰,然後,隨著寶寶客體永存概念的建立以及良好母嬰關系的建立,逐漸度過分離焦慮。

這個階段,寶寶也會異常粘人,如果是媽媽一個人帶養寶寶,這種情況會更加突出。

所以,通過寶寶的心理發展過程能看到,寶寶粘人並不是無理取鬧,而是一種客觀的心理發展需要,受制於認知能力的不足、大腦發育不足,寶寶與媽媽天生的這種親密關系,媽媽自然而然就會成為寶寶首位可依靠可信任的親人。

如何應對寶寶粘人的狀況
1、給予充足的愛和回應

孩子和成人不一樣,如果你告訴一個成人:我現在想靜靜,你自己一邊玩去,成人會明白你的意思並且能夠執行,但是,對於一個寶寶來說,你不理他,不回應他,甚至告訴他,你能不能自己玩一會,他是不會懂得,他只會從你煩躁的語氣、生氣的表情、粗魯的肢體動作中感受到:媽媽不要我了,不愛我了,不行,我要抓緊我的媽媽,一步都不能離開。

這是一種本能,寶寶需要媽媽的本能。

但是,如果媽媽能夠及時回應寶寶的需求,寶寶也就只粘你一會而已,雖然可能有點很枯燥很煩,但,還是請保持微笑。

只有在寶寶需要愛的時候及時給予,安全感才能建立起來,讓他心中有數:我媽愛我,不論我在哪裡,回頭都能看到我的媽媽,媽媽會始終陪伴我,他才能安心的自己該幹啥幹啥,而不會始終惦記著媽媽。

安全感滿滿的孩子,才能更快的度過分離焦慮期。

2、躲貓貓游戲

因為寶寶的客體永存概念還沒建立起來,所以,我們需要通過一些游戲幫助寶寶盡快認識到:東西藏起來只是暫時看不見,而不是永遠消失了,媽媽離開一會也不是永遠消失了。

躲貓貓游戲是最快樂,最方便的方式了,媽媽每天在家和孩子多玩幾次,比如:

藏玩具,把玩具藏在布下面,讓寶寶掀開,搭配誇張的語氣和表情說:哇!找到了耶!
利用穿脫衣服躲貓貓,套頭衣服會暫時蒙住眼睛,趁此機會玩一把躲貓貓,媽媽可以說:啊呀,寶寶不見了,哪去了,然後把衣服拉下來,開心的說:哇,找到了!看見寶寶了。
媽媽藏在不同房間,然後說:媽媽在哪呢?寶寶快來找啊。寶寶會循聲找到媽媽,順便鍛煉了聽覺能力,一舉兩得。
3、媽媽循序漸進短暫離開

找一個寶寶熟悉的其他帶養人暫時照顧寶寶,媽媽每天短暫離開一下,時間逐漸拉長,讓寶寶適應媽媽出去還會回來這個事情。

需要注意的是,媽媽需要正大光明的和寶寶告別以後出門,回來時第一時間擁抱寶寶。

4、別讓寶寶覺得無聊

有時候,寶寶無聊,無事可做,就會粘著媽媽,讓媽媽陪著。

所以,媽媽可以給寶寶挑選合適的玩具或者繪本,讓他轉移注意力。其實有時候,寶寶只是需要媽媽坐在自己旁邊就可以,不一定非要和他一起玩玩具。

只要寶寶能夠順利度過分離焦慮期,這種粘人的狀況就會慢慢減少,這個過程是需要媽媽與孩子一起努力走過去的。

Ⅳ 為什麼那麼多小孩子粘我啊

你可能是個流落凡間的天使~~~真巧了,我也是。只不過我落入凡間的時候臉先著了地(開玩笑啦)!其實你的問題不太好用科學的方式來回答吧。我是男人,很醜,但是孩子都很喜歡我。最誇張一次,媳婦的同事一家三口來我家做客,他家寶寶2歲,剛會說話,我和寶寶父親在餐廳聊天,他家小寶寶喊著爸爸朝我們兩個跑過來,他爸爸張開雙臂去迎,結果孩子一下抱我大腿上,跟我膩歪上了,暴汗~~ 現在我是一個9個月大的胖胖寶寶的父親,就我的體驗跟你解答一下好了(非科學角度)。小嬰兒從8個月的時候會開始分辨聲音、語言,4-6月的時候大概就可以區分人甚至是表情,大人吵架的時候,她會靜靜的一聲不發,她還可以根據你說話的語調判斷你的情緒,很神奇的。我想你平時一定是一個很有愛心,情感很豐富,喜歡微笑,甚至很有童真的一個人。皮膚光滑,長的很乾凈。簡單點說就是很「面善」。然後你的善良和純真會給你積累一個很強的「氣場」,這一點小寶寶和小動物可以感受到,你應該可以帶給他們一種祥和、溫暖的感覺,所以他們會接近你。你一定是一個很溫和不喜歡發脾氣和吵架的人。你缺乏點自信,因為你的名字叫小衰仙,知道么,以前我都封自己為大衰神的,朋友如果倒了霉那一定是被我這個衰神附體了。後來,發生的許多事情讓我覺得我一點都不衰,甚至有些看似倒霉的事情,其實對我有很大幫助,人的一生運氣會經常變化的。 我開過幾次店,很奇怪的是有兩次,在我裝修店鋪的時候都跑進來一隻貓,很悠閑的在我的空屋子裡溜達,一點都不怕人。我覺得那是招財貓,會給我帶來好運,結果也是,兩次我都賺到錢了。 說遠了,總之呢,因為你的善良、純真、清爽的容顏和溫和的態度,孩子和小動物才會那麼喜歡你,因為你身上沒有世故、悲涼、憤怒、戾氣那些負面的東西,而且你從來不鋒芒畢露、咄咄逼人。不科學點講,能被小孩子和小動物喜歡的人是貴人,是有福之人,所以多點自信給自己。還有,我看到了你的照片,哪裡是醜女么,有張素顏照簡直是太漂亮了....

Ⅵ 孩子粘誰是對誰沒有安全感的表現嗎

孩子粘誰是對誰沒有安全感的表現嗎?來了解下。

屬於有安全感的表現。對與安全感,有這樣一個誤區:孩子黏誰就是對誰沒有安全感。

孩子黏人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家人對孩子比較溺愛,不太讓孩子接觸外界環境,陌生人,導致孩子對家人十分依賴,缺乏獨立性,對陌生人,陌生事物,陌生環境都採取謹慎與迴避的態度,一旦與親人分離就表現得反抗,緊張,恐懼等。

Ⅶ 孩子粘人怎麼辦

一歲到兩歲的時期,是孩子出現粘人的最明現階段,他們把母親或看護人看作一個「安全基地」,當有安全需要時,就會返回看護人身邊。造成孩子粘人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這個時候孩子的大腦處在關鍵性的發育階段。這種成熟過程主要發生在大腦處理負面情緒的區域,於是孩子總會流露出不快樂的情緒;另一方面,與這種新的大腦活動一同出現的,還有另外一些令人激動發育,如學會走路和跑步,以及發展出強烈的自我意識。孩子正努力應付這些剛剛出現的強烈而又復雜的感覺,因此這時候,他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你;最後,這個年齡的寶寶可能會出現「分離焦慮」—離開看護人時感到不安,對陌生人採取謹慎與迴避的態度,與親人分離時常表現反抗、緊張、恐懼。所以粘人現象在這個年齡很常見。

對某些孩子來說,離開媽媽的懷抱是件值得大鬧一場的不幸事件,而這些戲劇化的過激反應又總是讓父母束手無策。其實我們可以做個換位思考,你不妨試著看看深受分離焦慮折磨的孩子的內心世界,在此我們還提供了一些簡單有效的方法,告訴你怎樣讓她安靜下來。

孩子的想法:也許媽媽把我忘掉了。

你該怎麼做:和孩子待在一起。要充分利用你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充分交流——和他一起玩耍,給他讀故事,全心全意地關注他。美國依賴情感研究專家霍華德?斯蒂爾教授解釋說:「這樣做會讓孩子知道:你多麼可靠,多麼願意和他在一起,那麼他的焦慮最終會慢慢平息。」

孩子的想法:如果我在媽媽離開的時候大聲哭,她就會多陪我一會兒。

你該怎麼做:告訴孩子:你會回來。孩子的想法是從經驗中得到的,如果你被他的哭鬧征服,並因此而留下來,那麼等於你教給她眼淚能夠留住你,也就教她每次在你離開的時候哭鬧。相反,你應該立刻離開,但要在走以前告訴他:「一會兒見」或者「我下了班就回來」,這樣做會讓他意識到:你總會回來的。

孩子的想法:和媽媽說再見就意味著世界末日。

你該怎麼做:記住,在你離開的時候要裝作冷淡,即使這多麼讓你難受。你要讓孩子意識到:你們兩個偶爾分開是件很自然的事。另外,你也可以考慮讓其他人接替你照顧孩子。有時候,把這個任務交給孩子的爸爸,把粘你一個人變成粘你們兩個人,慢慢孩子就會和更多的人接近了。

孩子的想法:爸爸媽媽把我放在嬰兒床上,我得一輩子待在這兒了。

你該怎麼做:坐在孩子的床邊等她睡著。專家解釋說:獨自睡覺是孩子建立健康的獨處模式的第一步。你可以讓孩子一點點的脫離你,每天晚上離她遠一點,直到她看不到你,但能聽到你的聲音。如果孩子在半夜的時候喊你,開始的幾次你要走過去,安撫他入睡。慢慢地,你只要答應一聲就可以讓他感到安全,消除他的焦慮,他便會開始自己睡覺。

孩子的想法:如果我吵鬧著不願睡覺,媽媽也許就會過來陪我一起睡,還會陪我一起玩。

你該怎麼做:如果你不希望孩子和你一起睡,那麼態度一定要堅決。試著不要在孩子的房間睡覺,也不要讓他爬到你的床上睡,除非你願意這種情況一直維持幾年之久。如果你堅持和他分開睡,一定要讓他明白,雖然他看不到你,但你一直在保護他。還要讓他明白,家裡的每個人都需要自己的時間和空間來休息。

實際上,或早或晚,所有的孩子都會知道,和爸爸媽媽分開是件激動人心的妙事。你的小傢伙走出去征服世界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TIPS:粘人的類型

美國心理學家M.艾恩斯沃斯通過對寶寶的粘人行為進行實驗研究,指出寶寶的粘人行為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1)A型(迴避型):約佔20%,這個類型的寶寶容易與陌生人相處,容易適應陌生環境,在與母親剛分離時並不難過。但獨自在陌生環境中呆一段時間後會感到焦慮,不過很容易從陌生人那裡獲得安慰。當分離後再見到母親時,對母親採取迴避態度。

(2)B型(安全型):約佔70%,當最初和母親在一起時,這個類型的寶寶很愉快地玩,當陌生人進入時,他們有點警惕,但繼續玩,無煩燥不安表現。當把他們留給陌生人時,他們停止了玩,並試圖找到母親,有時甚至哭。當母親回來時,他們顯得比以前同母親更親熱。當再次把他們留給陌生人,寶寶很容易被安慰。

(3)C型(反抗型)約佔10%,這個類型的寶寶顯出很高的分離焦慮。同母親分離後,他們感到強烈的不安。當再次同母親團聚時,他們一方面試圖主動接近母親,一方面又對來自母親的安慰進行反抗

不同的依戀類型影響著寶寶在其它方面的行為。例如:B型寶寶傾向於和父母有良好關系,他們常遵守規則,也願意學習新的東西,這類寶寶比較容易適應新環境。C型寶寶則經常用焦慮和反抗來對待父母的幫助,母親剛剛回來時,他可能會用盡所有時間在同母親生氣和親呢之間交替,而不是同母親玩。A型寶寶似乎沒有特殊問題,但是因為他們的被動性,常使父母在某些方面對他們喪失信心。

因此在對待不同類型的粘人寶寶時,要採取合適的方法,這樣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哦!

TIPS:孩子總是粘人,會他影響他的社會化,使他難以和他人、其他小朋友交往了。減輕孩子粘人的問題,可以試試以下方法:

1、必須讓孩子懂得你是愛他的。雖然有時你不在他身邊,你還是愛他的,可以多抱他、親他、和他說話。

2、都在家時,你可以讓他一個人玩,但常回來,他可以常看見你。這會使他在媽媽上班去不在家時,想到:「現在媽媽不在,過一會兒會在的,等著吧!」

3、在你離開前讓孩子處於愉快的狀態。早上你早一點起來,做好上班的准備,再和他玩一玩他感興趣的事,然後在他正玩得高興時,和他再見,並說:「一會回來和你玩」。

4、當孩子不冷靜時,你要冷靜。你要堅定地對他說:「媽媽一會兒就回來」,使離開、回來變得很自然,不要把自己的焦慮傳給孩子,走時要微笑、聲音要輕柔。

5、在你回來時一定要對他說:「我回來了,你玩得高興嗎?」。老說同樣的一句話,他會對你離開他了再回來,不那麼在意,安全感不受影響。

6、不要偷偷溜走。不和他說聲再見就走,會顯得你真的消失不見了。

7、不要遲到。接送孩子要選擇可以預測的可靠的路線。

Ⅷ > 3歲孩子愛哭特粘人怎麼辦

有的孩子特別愛哭,而且很敏感,容易激動,一點點的小事也會大哭,這是為什麼? 這種情況很讓人頭痛,尤其是發生在男孩身上,研究表明,12歲之前,不管男孩女孩,哭的方式大同小異,12歲以後,則女孩容易哭,這與青春期激素有關。人們常常認為男孩哭太難看。 對嬰兒來說,哭是社交方法之一,因為他們語言表達還不很清楚,常以哭表達挫折感和情緒。隨著孩子詞彙量的增加,哭的次數會漸漸減少,有些孩子常常哭,其實是父母的緣故,他們對孩子的身體損害或情感變化常有過度反應,如孩子有時擦破點皮,父母就心疼地說,:「呀,可憐的寶貝,怎麼又傷了?」父母這種態度,會使小孩感到過度委屈。 還有一種是敏感的孩子。敏感與攻擊性、害羞、愛交際一樣,是孩子與生俱來的特徵。通常敏感的孩子與害羞的孩子一樣,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弱,對適應轉變所需要時間都較長,對聲、光、觸摸等刺激也很敏感。 有些刺激大多數孩子能適應,覺得無所謂,而敏感的孩子卻感覺嚴重。如輕微地刺一下膝關節的皮膚,他就會敏感地大哭,如果從敏感的孩子手中搶走一個玩具,他不是立即設法搶回來,而是倒地大哭起來。盡管敏感的孩子容易哭,但他並不是不幸福的孩子。高度敏感的小孩,不僅容易哭而且易笑,這種孩子對他人或對動物的感情可能更敏感,而且富有觀察力。我們可以用多種方法給予關心,幫助他成長。 哭並不一定是壞事,孩子大哭後可以感覺輕松一些,哭可以減輕壓力。有些學者發現愛哭者比不愛哭者的生理與心理更健康,因此,不要太抑制孩子的哭。父母比較恰當的做法是-- (1)對孩子的敏感性要表示同情。敏感的孩子感到疼痛的閾比其他孩子更強烈。不準孩子哭是不道德、不友善的。為了讓敏感的孩子少哭、少流淚,應該鼓勵說他是一個堅強者,引導他剋制哭,對他抱有理解、同情,反而可減少他的孤獨感和脆弱感。 (2)培養孩子的自尊心。缺乏自尊心的孩子易敏感而哭泣,因此提高孩子的自信自尊使孩子善於自我認可,產生成就感。不應該對孩子期望過高,要求他做超出能力之外的事。 (3)不要強化他哭,哭時不能給予表揚,不能因此給予特權或取消規矩,或因哭而免予懲罰等。父母對孩子的哭應採取中性態度,使孩子分散注意力而停止哭泣。可給一定的安慰,不能給太多同情,否則會哭得更凶。媽媽抱一抱,就會使他「雨轉晴」而高興起來。 (4)教會孩子善於明白地表達自己的痛處,說清為什麼要哭,這時媽媽給些安慰,可以減少哭的機會。 (5)因這種孩子特別敏感,所以對大人的焦慮、緊張、憤怒、憂郁等情感,極易被影響,因此大人自己要放鬆,控制好自己的情感,不影響孩子。如果情緒已經表露,最好立即對孩子進行簡單的解釋,免得孩子不斷地猜想,加重敏感。但不可將自己的情緒向孩子沒有必要承受父母的情緒。 (6)對孩子要少批評,多表揚,例如,「你自己把背心脫下來,真了不起」,「讓我們看看衣服上的小狗,如果我們把它調到前面來,就更好了」。孩子做事沒有達到大人所希望的那樣,但他只要盡力了,就別批評他。假如孩子驕傲地告訴父母,「我自己洗手了」,父母不要急於指責他「把水灑得到處都是」,而應先鼓勵他自己洗手是件好事,然後再幫助他把水擦掉。 (7)對敏感的孩子來說,大人瞪眼、失望的表情,都會此起反應,所以大人要有控制,更不要大聲罵孩子,對他們溫和與幽默或許效果更好,但當敏感的小孩做了錯事時,也不要因怕他哭而不批評,要清楚地說明錯在哪裡。既不要斥責,也不能無原則。 (8)不要對孩子貼上敏感、好哭的標簽,否則以後就難以摘此標簽。如要把孩子的敏感告訴老師或保姆的話,不要當著孩子的面,不要動不動就對人說這個小孩「哭得像狼一樣」。 查看原帖>>

滿意請採納

Ⅸ 孩子總是粘一個人怎麼回事

"愛"怎麼會造成孩子沒有安全感呢?這是因為心理不成熟的我們,會將自己的"愛"及"珍重"通過表情和語言一覽無餘地表現在孩子面前。孩子稍微磕拌一下,就會哎喲大叫;孩子被其他孩子推一下,就會噢地驚呼;尤其是那些保姆和老人,因為是給別人照看寶貝,心理非常有壓力,為了告訴自己、也告訴寶貝的父母,就會將這種一驚一乍的行為表現得更為誇張。
我們的孩子正處在"吸收性心智期",他們要從環境中的人那裡獲得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如果跟他在一起的人這樣小心亦亦,他就會認為這個世界是不安全的--這就是沒有安全感的根源。
這樣的孩子一步都不能離開那個使他認為"這個世界是不安全"的人。如果父母、老人和保姆同時在帶這個孩子,而保姆最具這種特徵的話,孩子遇到不舒服和危險時,就會去找保姆而不去找自己的父母。在孩子"吸收性心智期",我們最好不要讓我們的孩子吸收沒有任何內在建構的人的精神狀態而形成孩子自己的精神狀態。

熱點內容
電腦為什麼老是錯 發布:2025-09-19 16:14:14 瀏覽:528
為什麼手機照片連不到電腦 發布:2025-09-19 16:09:30 瀏覽:366
微信發的朋友圈為什麼卡 發布:2025-09-19 16:08:12 瀏覽:664
為什麼山羊生的跟人很像的東西 發布:2025-09-19 15:43:38 瀏覽:921
為什麼淘寶上的手錶價格差很大 發布:2025-09-19 15:33:26 瀏覽:214
兩個眼睛瞳距為什麼不一樣 發布:2025-09-19 15:33:13 瀏覽:946
為什麼有男生戴帽子很好看 發布:2025-09-19 15:04:14 瀏覽:990
為什麼晚上有時多尿有時尿少 發布:2025-09-19 14:33:01 瀏覽:888
冰凍海鱸魚為什麼那麼便宜 發布:2025-09-19 14:08:46 瀏覽:85
小米運動為什麼小睡不記錄 發布:2025-09-19 13:54:03 瀏覽: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