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拉媽媽為什麼會把孩子背在背上
『壹』 有哪些關於樹袋熊的冷知識
樹袋熊的英文名字的意思是「不喝水」,因為它們可以從按樹葉中補充大部分水分。但是在乾旱的時候,樹袋熊也會大口大口地暢飲。樹袋熊媽媽每年生育一次,孕期有一個多月,一般一胎只生下一個小樹袋熊。大熊貓剛出生的時候只有幾十克,樹袋熊剛出生的時候更小,只有5克左右,身上沒有毛,眼睛不會睜開,就像一塊紅軟糖。
『貳』 如果把小考拉從大考拉身上拿走會怎麼樣
要知道任何動物都會有護犢心理,這是動物的本能。所以當你把考拉寶寶從考拉媽媽身上拿走的時候,考拉媽媽是很可能會攻擊你的。
考拉大體歸屬為夜行性動物,在夜間及晨昏時活動旺盛,因為這比在白天氣溫較高時活動更能節省水分與能量消耗。白天通常將身子蜷作一團棲息在桉樹上,晚間才外出活動,沿著樹枝爬上爬下,尋找桉葉充飢。一生的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桉樹上,但偶爾也會因為更換棲息樹木或吞食幫助消化的礫石下到地面。以桉樹葉和嫩枝為食,桉樹葉是他們唯一的食物。他們幾乎從不下地飲水,因為從桉樹葉中能得到足夠的水分。它們的肝臟十分奇特,能分離桉樹葉中的有毒物質,因此考拉的睡眠時間很長以消化有毒物質,每日需睡眠17~20小時,僅剩餘4個小時用來採食、活動、個人衛生清潔及與其它考拉進行交流。
『叄』 考拉的習性
考拉又稱考拉熊或樹袋熊,至少在地球上生活了1500萬年。它們其實不是熊,發球有袋類哺乳動物。考拉身上的袋子是專門用來哺育小寶寶的。<BR>考拉性格溫和,滑稽笨拙,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在澳大利亞,人們把考拉當作歡樂與祥和的象徵。<BR><BR>「考拉」在澳大利亞土著語里的意思「不喝水」,那麼,它真的不喝水嗎?沒錯,考拉的確可以幾個月滴水不進,有的考拉甚至可以一輩子不喝水。別擔心,沒看見考拉在咀嚼桉樹葉嗎?考拉就是從桉樹葉中獲取必需的水的。<BR>考拉只生活在有桉樹生長的地方,並且對桉樹葉非常挑剔,澳大利亞有600多種桉樹,考拉只吃生長在澳大利亞東部的35種桉樹葉。有些考拉甚至只吃兩三種桉樹葉。桉樹葉對於大多數哺乳動物來說是有毒的,考拉才不怕呢,考拉的胃裡有一種特殊的酶,能夠分解桉樹葉里的毒素和油脂。所以,以桉樹葉為主食的考拉,即使每天吃1~2千克的桉樹葉,照樣安然無恙。<BR><BR>在人們的眼裡,考拉不是蜷縮在樹杈上酣睡就是正襟危坐,要不就是不斷地咀嚼桉樹葉。因此許多人認為考拉雖然滑稽可愛,但也是一種懶惰的動物。<BR>其實,這是人們對考拉的誤會。考拉是夜行動物,白天當然要睡大覺啦。夜幕降臨的後,考拉就會在樹枝間或搖曳不停的枝頭上,敏捷地跳來跳去,尋找食物。<BR>由於考拉基本上只吃桉樹葉,攝入的營養是不夠的,所以它就用睡覺來減少能量消耗。考拉每天要睡18個小時左右。<BR>考拉雖然在樹上身手敏捷,可是一到地面上,就顯得很笨拙。不過,一旦遇到危險,它們跑得比兔子還快,更令人驚訝的是,這些幾乎終日生活在樹上的小東西,還是游泳高手呢!<BR>考拉心情不好時會發出人類嬰兒般的蹄哭聲。一般情況下,考拉是很溫順的,但誰要是激怒了它,它也不是好惹的,沒准還會咬斷那個倒霉鬼的骨頭呢。<BR><BR>雌考拉每年生一隻小考拉。考拉寶寶在還沒有成形的時候就生下來了,所以,考拉寶寶出生時,是沒有一點聽覺和視覺的,小得讓人難以置信,只有大約2厘米長,6克重,就像一顆花生米那麼大。<BR>像花生米那麼大的考拉寶寶找到媽媽的育兒袋後,會快速爬進去,找到媽媽的奶頭後就開始吮吸乳汁。在媽媽的育兒袋裡呆大約6個月後,全身長滿絨毛,10多厘米長的考拉寶寶偶爾會爬出媽媽的育兒袋,這時候的考拉寶寶還是會把媽媽的育兒袋當作睡袋和躲藏的地方。遇到危險時,考拉寶寶就會跳進袋子,從袋子里探出頭來,偷偷地張望外面的世界。<BR>等到考拉寶寶長到不能呆在育兒袋裡後,考拉媽媽就會把它們扛在背上。而這時候考拉寶寶的手腳已經變得堅強有力,可以緊緊地抓住媽媽的身子了。<BR>考拉寶寶從育兒袋出來不久就可以吃桉樹葉了,但同時它們也吃奶。直到一周歲以後,它們才斷奶,中吃桉樹葉。這樣,它們才可以真正地開始獨立生活。<BR><BR>考拉是澳大利亞特有的動物。<BR>在澳大利亞的東部,有大片桉樹林,由於考拉幾乎只吃桉樹葉,所以這一帶成為考拉主要的野外棲息地。<BR>生活在澳大利亞東部的考拉由於吃不同的桉樹葉,並且,生活在不同的區域,體形和皮毛等區別很大。<BR>澳大利亞人無微不至地關愛當地的考拉。在考拉覓食可能要穿越的公路旁,人們會放上一隻警告牌,提醒司機開車當心。<BR>目前人們還很難讓考拉到其他國家和地區去生活,因為考拉對食物實在太挑剔了,在世界各地,很多動物園試圖飼養考拉,最後都失敗了。<BR>過去,澳大利亞的大片桉樹林被開發,人們對考拉進行了大肆的捕殺,使澳大利亞的考拉幾乎瀕臨滅絕。為了保護可愛的考拉,目前,澳大利亞政府採取了一系列的保護措施,考拉的數量正在迅速增加。讓我們期待著有一天,在中國的大地上也能見到可愛的考拉。<BR>昆士蘭州的考拉生活在澳大利亞最溫暖的地區之一,它的皮毛是所有考拉中最薄的。<BR>新南威爾士州的考拉被人們認為是最典型的考拉,它有著比昆士蘭考拉深而厚的灰皮毛。<BR>維多利亞州考拉生活在澳大利亞最冷的地區,它們那厚實而蓬鬆的深色皮毛,比淺色的皮毛能吸收更多的太陽熱量,使它們比其他地方的考拉更能抵禦寒冷。維多利亞州考拉是所有考拉中體形最大的一種。
http://www.yr123.com/Article/Print.asp?ArticleID=638
『肆』 樹袋熊的歷史
樹袋熊又叫考拉,是澳大利亞有袋動物中最珍貴的品種。它是一種肥肥胖胖的無尾熊,身長80厘米左右, 頭很大,圓圓的,兩只半圓形的大耳朵支棱在頭的兩側。除了黑而隆起的小鼻頭是光溜溜的之外,滿身都長著 青灰色的絨毛,好像絲絨做的玩具小熊,人見人愛。
人們看到樹袋熊活躍在樹上時,常常是樹袋熊媽媽背著孩子,一刻也不分離。小樹袋熊伏在媽媽背上,玩 累了就鑽進媽媽腹部的口袋裡,實在愜意得很。樹袋熊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背孩子的?背孩子的時間要持續多長 ?小樹袋熊為什麼不自己活動,而要媽媽背著呢?
原來,像所有的有袋目動物一樣,樹袋熊的「生兒育女」方式不同於一般動物。在每年的1月份,地球的北 部正是嚴寒的冬天時, 位於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卻是炎熱的夏季,樹袋熊的生育季節到來了。
樹袋熊媽媽每年懷孕一次,50天之後就產下幼仔,每次一隻。剛出生的小樹袋熊極小,壓根找不出一點「 熊」的模樣:體長15毫米,體重只有3克左右。就是這么一個弱不經風的小不點兒, 既無毛又無後腿,連眼睛 也不會睜,哆哆嗦嗦地降臨了。
沒有發育完全的小樹袋熊就像一條肉蟲子,隨時可能從樹上掉下來,或者被大一點的蟲子吃掉。別急,神 奇的大自然是不會讓它「落入虎口」的,它不知道從哪裡攝取到巨大的力量,居然不畏艱險,用前腿努力爬行 ,直接找到媽媽腹部的育兒袋。育兒袋裡有兩個乳頭,每隔兩個小時就自動流出乳汁,小熊一天天吮吸著源源 不斷的乳汁,一天天發育、長大。
樹袋熊的育兒袋和袋鼠的育兒袋不大一樣,是剛好顛倒過來的。小樹袋熊往往是朝下顛倒著吊在那裡。為 什麼是這樣怪的姿勢呢?經過研究發現,這與樹袋熊的成長關系極大。當小樹袋熊長到一定程度時,就可以很 方便地把嘴貼到媽媽的臀部,那裡有媽媽的排泄物——消化了一半的桉樹葉。小樹袋熊舔得很起勁,對它來說 ,那些分泌物並不難以下咽,而且還補充了它在成長過程中所需要的「營養」。
小樹袋熊在育兒袋中長了6個月後,毛就長得差不多了, 但還不能單獨活動。這期間樹袋熊媽媽會馱著它 四處玩耍。悠閑的日子要持續較長時間,直到口袋裝不下了,才開始它的獨立生活。離開媽媽懷抱的小樹袋熊 ,仍然依戀著媽媽,它還是願意和媽媽呆在一起,很少分離。
忘了告訴你,樹袋熊可是2000年悉尼奧運會的吉祥物呢!
『伍』 奧地利動物園里的考拉寶寶太萌了!你對這種動物了解多少
近幾日,奧地利動物園開放,不少遊客看到抱著樹枝賣萌的考拉寶寶特別可愛,紛紛拿出相機給它們拍照留念。對於考拉這種動物很多人都有了解,知道它是澳大利亞的國寶,其地位相當於我國的熊貓,同樣都是又萌又可愛的動物,不管到哪裡都會受到人們歡迎,下面就讓我們更具體地了解一下,考拉這種人見人愛的珍稀動物。
2013年,CNN評選出了世界最可愛的若干物種,考拉榮獲排行榜上的第15名。實際上考拉確實是種非常可愛的動物,只是它們的生活習性比較獨特,它們幾乎終生都是趴在桉樹上度過的,很少下地喝水,而且它們也比較挑食,澳洲有300多種桉樹,它們卻選擇只吃其中的30種桉樹葉子。一隻成年的考拉熊,每天要吃掉一斤左右的桉樹葉,不用喝水也會消化良好,它們長有不少臼齒,能夠把桉樹葉子嚼成細細的糊狀物,有利於在腸道中消化。它們常吃的桉樹葉子包括藍桉、脂桉、細葉桉、小果灰桉、赤桉等,吃飽喝足之後不是睡覺就是坐在樹上發呆,活動時間多為夜晚。
『陸』 樹袋熊有什麼生活習慣
一般的哺乳動物都有尾巴,可是樹袋熊卻沒有;它是一種小熊,通常體重只有10~12千克,十分肥胖,像一頭豐滿的小豬;樹袋熊的視力不算太好,但是圓臉上的兩只大眼睛卻顯得炯炯有神。樹袋熊渾身上下長著銀灰色的毛,既柔軟又濃密,猶如披上一件絨毛大衣。它的大耳朵上長滿了較長的毛,高高地豎立在頭部的兩側,顯得格外神氣。特別令人感興趣的是它那與眾不同的鼻子,好像一塊厚厚的黑灰色皮貼在圓臉的中央,看上去十分滑稽,可愛。
樹袋熊僅產於澳大利亞,是一種比較原始的哺乳動物。它與棕熊、黑熊、白熊和馬來熊截然不同。
每年11月至第二年的2月,是樹袋熊的繁殖季節。母樹袋熊懷孕23~30天就可以生產了,通常每胎一仔,「雙胞胎」很少。剛產下的樹袋熊,體長只有2~2.5厘米,體重5.5克,最輕的在1克以下,還沒有一個指頭大,發育很不完全。初生的樹袋熊眼睛緊閉,依靠嗅覺慢慢地向媽媽的育兒袋爬去,一點也不會迷路;待爬進育兒袋後,就會自己尋找奶頭,吮吸乳汁。
幼樹袋熊在媽媽的育兒袋中生活6~7個月後,外貌便和母親十分相似,再經過兩個月,幼樹袋熊就能跳出育兒袋,爬上母親背脊上四處活動。生後4年左右,幼樹袋熊完全成熟,能夠獨立生活了。直到這時,母樹袋熊才離開「子女」,開始下一次繁殖活動。
在澳大利亞的東南部和西南部,桉樹鬱郁蔥蔥,四季常青。那裡是樹袋熊的樂園。樹袋熊是嚴格的素食者,它的食譜單一,只吃大約2~3種桉樹的葉子。樹袋熊的英文名字叫「koala」(考拉),用當地話來說,這是一種「不飲水的動物」。
樹袋熊更是逗人喜愛。母親把毛茸茸的孩子背在背上。人們把樹袋熊叫作考拉,這是當地土語「不喝水」的意思樹袋熊具有非凡的爬樹技能,它們長年棲息在桉樹上,很少下地。
這種奇獸的足顯得大而扁平,它們都具有五趾,前端長著尖利的爪。前肢的第一、二趾與其他三趾相對,非常適宜於抓握樹乾和細枝。但是,腳上沒有像狗和貓那樣的肉墊因而在地面上行走十分不便。樹袋熊的後肢要比前肢短,也能抓握樹枝在樹上攀緣。
樹袋熊是夜行性動物。白天它們的動作似乎比較笨拙,一到晚上卻能在樹上靈活地攀爬和跳躍。有時候,它們竟能用一隻前肢或一隻後肢懸掛在樹枝上。水平最高的要算母樹袋熊了,它們背上馱著一兩個幼仔照樣能在樹上跳躍自如。
樹袋熊的睡眠頗為奇特。白天,它們喜歡睡在結實的樹杈,其睡姿與一般野獸不同,它們是抱著樹枝睡覺的,蛋形的身體在樹杈上保持平衡。這時,厚厚的毛皮好像彈簧床墊,起著緩沖作用。睡眠時,兩只大耳朵雖然與頭部一起垂下,但是外界一有動物,耳朵馬上就會有所感覺,剎那間樹袋熊便驚醒了。
『柒』 為什麼小考拉總是在考拉媽媽身上,卻從來看不到考拉爸爸
地球上大部分的孩子都是跟媽媽生活這是基本習慣!跟著考拉爸爸、有奶嗎、沒有!母親的味道是偉大的。
『捌』 這是什麼
這是被塗鴉的考拉 (好可憐哦)~
樹袋熊又叫考拉、無尾熊、可拉熊,學名:Phascolarctos cinereus 英文:Koala bear來源於古代土著文字,意思是「no drink」。因為樹袋熊從他們取食的桉樹葉中獲得所需的90%的水分,而它們只在生病和乾旱的時候喝水。樹袋熊每天18個小時處於睡眠
樹袋熊別稱:考拉、無尾熊、可拉熊二名法:Pha動物界門
脊索動物門亞門:脊椎動物亞門綱:哺乳綱亞綱:後獸亞綱目:有袋目科:
樹袋熊科屬:樹袋熊屬分布區域:澳大利亞保護級別:無危
考拉熊母子考拉生活在澳大利亞,既是澳大利亞的國寶,又是澳大利亞奇特的珍貴原始樹棲動物,屬哺乳類中的有袋目考拉科。分布於澳大利亞東南沿海的尤加利樹林區(桉樹林區)。考拉雖然又被稱為「樹袋熊」、「考拉」、「無尾熊」、「樹懶熊」「可拉熊」,但它並不是熊科動物。而且它們相差甚遠,熊科屬於食肉目,而樹袋熊卻屬於有袋目。(英文:koala)是澳大利亞奇特的珍貴原始樹棲動物,它性情溫順,體態憨厚,永遠看似無辜的表情深受人們喜愛。樹袋熊(5張)編輯本段外形考拉身體長約70-80厘米左右,成年體重8-15公斤。它們體態憨樹袋熊(20張)厚,長相酷似小熊,有一身又厚又軟的濃密灰褐色短毛,胸部、腹部、四肢內側和內耳皮毛呈灰白色,生有一對大耳朵,耳有茸毛,鼻子裸露且扁平。它的尾巴經過漫長的歲月已經退化成一個「座墊」,臀部的皮毛厚而密,因而考拉能長時間舒適瀟灑地坐在樹叉上睡覺。考拉四肢粗壯,利爪長而彎曲,它的爪尖利,每隻五趾分為兩排,一排為二,一排為三,善於攀樹,且多數時間呆在高高的樹上,就連睡覺也不下來。以桉樹葉和嫩枝為食,幾乎從不下地飲水,這是因為樹袋熊從桉樹葉中得到了足夠的水分,因此,一般很少飲水,所以當地人稱它「克瓦勒」,意思就是「不喝水」。編輯本段習性考拉的妊娠期為35天,通常情況下每胎只產一仔,剛生出來的樹袋熊不足一寸,體重僅5.0-5.5克重,在母親腹部的育兒袋中生活6個月後爬到母親的背上生活,當幼崽長到1歲時便會離開母親獨立生活。到3-4歲性成熟,壽命為10-15年左右。考拉一生的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桉樹上,但偶爾也會因為更換棲息樹木或吞食幫助消化的礫石下到地面.它們的肝臟十分奇特,能分離桉樹葉中的有毒物質。桉樹葉是他們唯一的食物。正是因為考拉的主要食物——桉樹葉含有毒物質,考拉的睡眠時間很長以消化有毒物質。考拉通過發出的嗡嗡聲和呼嚕聲交流,也會通過散發的氣味發出信號。白天,考拉通常將身子蜷作一團棲息在桉樹上,晚間才外出活動,沿著樹枝爬上爬下,尋找桉葉充飢。它胃口雖大,卻很挑食。600多種桉樹中,只吃其中12種。它特別喜歡吃玫瑰桉樹、甘露桉樹和斑桉樹上的葉子。一隻成年樹袋熊每天能吃掉1千克左右的桉樹葉。桉葉汁多味香,含有桉樹腦和水茴香萜,因此,樹袋熊的身上總是散發著一種馥郁清香的桉葉香味。
家域范圍
樹袋熊「家域樹」可以定義為:作為邊界線標志用來標記不同考拉個體間樹木歸屬的關鍵樹。在人類看來,這些標記並不顯眼,但作為考拉,卻一眼就能看出某棵樹是屬於自己還是屬於別的樹袋熊。甚至一隻考拉死後一年之久,別的考拉都不會搬進這塊空的家域,因為這段時間,前一隻考拉身體留下的香味標記和爪刮擦樹皮標記尚未自然風化消失。當一隻年輕的考拉性成熟時,它必須離開其母親的家域范圍,尋找屬於自己的領域。它的目標是發現並加入另一繁殖種群。發現別的考拉比發現適於居住的棲息環境更重要,盡考拉家域范圍的大小取決於其未開墾的棲息環境質量,其中一項重要的標准就是考拉採食的關鍵樹種的密度。考管環境也是一個先決條件。總是有一些暫時游盪於穩定群體之外的動物,作為考拉,這些動物個體則經常是雄性,常常觀望於繁殖群體邊緣,等待加入其中並成為永久性居民。所有的家域樹和食物樹對於考拉群體中每一個成員的福利來講都是非常重要的,任何其中的一種樹木的移動和消失都會破壞考拉種群,廣闊的空曠地對考拉種群來講也是一個潛在的破壞因素,因為它會將考拉置於被狗攻擊、遭遇車禍、營養不良和疾病侵擾的不利境地。
生命周期在澳大利亞,考拉的繁殖季節為8月至次年2月,期間,雄性考拉的活動會更旺盛,並更頻繁地發出比平時更高的吼叫聲。年輕的考拉離開母考拉開始獨立生活時也會如此。如果考拉生活在偏遠地帶或靠近主要公路,那麼,這將預示著,這期間也是考拉護理人員最忙碌的時段,因為考拉過路時,會因為遭遇車禍及狗攻擊等等因素而增大受傷與疾病的機會。考拉卡通形象(10張)雌性考拉一般3—4歲時開始繁殖,通常一年只繁殖一隻小仔。然而,並不是所有的野生雌性考拉每年都會繁殖。新生的考拉有一對大耳朵,耳有毛絨,鼻子裸露且扁平,沒有尾巴,窺視外面的世界。22-30周齡時,母考拉會從肓腸中排出一種半流質的軟質食物讓小考拉採食。這種食物非常重要,不但非常柔軟,易於小考拉採食,而且營養豐富,含有較多水分和微生物,易於消化和吸收。這種食物將伴隨著小考拉度過從母乳到採食桉樹葉的這段重要的過渡時期,直到小考拉可以完全地採食桉樹葉為止,就像人類嬰孩在吃固體食物之前,會吃一段時間的粥狀的半流質食物一樣。小考拉從育兒袋口探出身體,採食母考拉從盲腸排出的半流質軟食時,會 將袋口拉伸以至朝向後方。所以,母考拉的育兒袋口是向下開口或向後開口的說法,嚴格來講,並不準確。小考拉採食半流質食物期間,會逐漸爬出育兒袋口,直至完全地躺在母考拉的腹部進行採食,最後終於開始採食新鮮的桉樹葉並爬到母考拉的背部生活。當然,小考拉也會繼續從育兒袋中取食母乳,直至1歲左右。但是,小考拉的身體越來越大,再也不能將頭部伸進育兒袋中,於是,母考拉的奶頭會伸長,並突出於開放的袋口。小考拉會繼續與母考拉一起生活,直至下一胎的小考拉出生為止。這時,小考拉就不得不離開母親,尋找屬於自己的領域。如果母考拉不是每年都繁殖的話,那麼,小考拉會與母親一起生活更長時間,所以,小考拉成活的機會也就越大。通常,雌性考拉的壽命會比雄性考拉更長,因為,雄性考拉常會在爭奪配偶的打鬥中受傷,也因為需要維護更大的領域不得不移動更大的距離而冒著更大的車禍與被狗等動物咬死咬傷的風險,佔用更大的貧瘠土壤桉樹林時也是如此。使用考拉的平均年齡數據較易令人產生誤解,因為有些考拉的壽命長不過幾星期或幾個月,而有些考拉則能終老一生。生活在安靜環境中的考拉壽命會比生活在城市郊區的更長。一些對成年雄性考拉的平均壽命估計為10年,但是,一些分散於高速公路或住宅區邊緣的亞成年考拉的平均壽命卻只有2-3歲。一旦開始採食桉樹葉,小考拉在生長得更加快、更加強壯的同時,也變得更加危險。
首先,小考拉會為取暖和躲藏而擁抱著母考拉腹部,但有時也會騎在母考拉背部,最後,終於離開母考拉作短距離的行走,這些行為都會讓小考拉冒著跌落並受傷的危險。12月齡以後,小考拉離開母親開創屬於自己的家園,這使得小考拉的生活變得更加艱難,因為它要尋找自己的領地。在那裡,必須有能夠提供給小考拉可口食物的桉樹林,並且靠近其它的考拉,並且最好是一些可以使它遠離諸如樹林毀滅、車禍和狗攻擊的安全之地。
澳大利亞考拉基金會估計,每年至少有4000隻考拉死於車禍和狗的襲擊,而棲息地的破壞則是對考拉生存最大的威脅。在澳大利亞一些野生動物保護區里,人們常常看到小考拉趴在媽媽背上那可愛的形象。有趣的是,考拉膽小,一受到驚嚇就連哭帶叫,聲音好像剛出生不久的嬰兒。考拉性情溫馴,行動遲緩,從不對其他動物構成威脅。它的長相滑稽、嬌憨,是一種惹人喜愛的觀賞類型動物。
考拉在生活中有幾個天敵,其中之一是澳大利亞犬(dingoes),當考拉為了要從一棵樹到另一棵而在地上行走時,不論是成年還是小考拉,都有可能受到澳大利亞犬的傷害;而小考拉有時則會受到老鷹(wedge-tailed eagles)及貓頭鷹的攻擊;其他像是野生的貓、狗以及狐狸,也都是樹袋熊的天敵之一。但現在考拉受到人類道路、交通的影響,使得棲息地的減少,這也可以說是另一種形式的敵人。
考拉主要疾病考拉容易感染到數種不同的疾病,常見的兩種像是結膜炎、濕屁股,是種腎臟和泌尿系統的疾病,其他還有呼吸系統的感染、一種頭骨的疾病以及寄生蟲等等。而衣原體細茵常被認為是導至考拉生病的主要原因,專家們正持續地在研究它和考拉族群們的關系。而可以發現的是考拉在人群擁擠或是食物供給量不足的地方生活時,會比較容易感染疾病。而有關如何使考拉受到更好的照顧,或是減少他們受到疾病感染及受傷的相關研究,一直都在進行當中。因為考拉是人類的好朋友。
棲息環境考拉棲息於澳大利亞東部沿海的島嶼、高大的桉樹林以及內陸的低地森林等各種環境。然而,數百萬年前,考拉的祖先卻是生活在熱帶雨林中,長期的進化,使得考拉逐漸地退出了原有的棲息環境。野生的考拉只會在適合其居住的地方出現,其中有2個重要的因素必不可少,其一是居住地必須有考拉首選採食、並有適宜的土壤和降雨來保證生長的樹種(包括非桉樹樹種)存在,其二是早已有其它的考拉在此定居。研究表明,即使已知曾被考拉選擇用作食物的樹種存在,都不能保證考拉種群數量的穩定,除非有考拉首選的或特別喜歡的12種樹分布於該地區。所以,這就是僅僅種植考拉一般能採食的樹種並不是個好主意的原因,為恢復考拉的棲息環境而遺漏種植關鍵樹種,往往只會徒勞地浪費時間和精力。
而桉樹葉含纖維特別高、營養卻特別低,而且對其它動物來說,還具有很大的毒性。為了適應這一低營養的食物,長期以來,考拉進化出了一套非常完善的系統與機制。考拉的新陳代謝非常緩慢,從而保證食物可以長時間地停留在考拉的消化系統中,並最大程度地消化吸收食物中的營養物質。而這種非常低下緩慢的新陳代謝活動,同時也讓考拉可以最大程度地節省能量,保存體力。所以,我們就會經常看到,考拉每天會睡上18-22個小時!考拉的消化系統也尤其適應這些含有有毒化學物質的桉樹葉。一般認為,這些毒素是桉樹為了防止食葉動物採食樹葉而產生的,而且桉樹生長的土地越貧瘠,產生的毒素就越多,這也可能是考拉只吃少數幾種桉樹葉、有時甚至竭力避免生活在某些桉樹林的原因之一。考拉的食物桉樹又稱尤加利樹。考拉有一個特別的消化纖維的器官----肓腸。其它動物,例如人類,也具有肓腸,但與考拉長達2米的肓腸相比,簡直不可同日而語。肓腸中數以百萬計的微生物,將食物中的纖維分解成考拉可以吸收的營養物質。盡管如此,考拉所吃進的食物中,也只有25%被消化吸收。由於通過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就能夠滿足考拉的需要,所以,考拉很少飲水。但是,在乾旱季節,桉樹葉中的水分含量會大大降低,考拉無法從桉樹葉中獲取足夠的水分時,會飲水。一隻考拉每天 大約採食500克的桉樹葉,考拉的牙齒也非常適合於處理這些特殊的食物。尖利的長門齒負責從樹上夾住桉樹葉,而臼齒則負責剪切並磨碎。門齒與臼齒間的縫隙地帶,可以讓考拉的舌頭高效地嘴裡攪拌混和食物團。考拉對食物非常挑剔、甚至有些偏執。在澳大利亞,桉樹的種類超過600種,但考拉卻只對其中的極少數種類感興趣。在有些地區,考拉甚至只吃一種桉樹葉,多時也不過2、3種。當然,也有一些其它種類的樹葉,包括非桉樹類植物,偶爾也被考拉極少量的採食,或被用來當作坐墊或睡墊。不同種類的桉樹分布在澳大利亞的不同地區,因此,分別生活在維多利亞與昆士蘭的考拉,可能會吃完全不同種的桉樹葉。可以想像一下,每天都吃同樣的食物會是一件多麼枯燥而令人厭煩的事情,所以,考拉有時也會嘗試採食其它植物,例如金合歡樹葉、茶樹葉或者白千層屬植物。考拉如果吃慣了某地的桉樹就對別的桉樹不感興趣了,所以說考拉對食物很挑剔。
考拉非常適於樹棲生活。盡管不象其它諸如樹袋鼠之類的樹棲有袋動物一樣, 考拉並沒有明顯的尾巴,但這一點也不影響它出色的平衡感。考拉肌肉發達,四肢修長且強壯,適於在樹枝間攀爬並支持它的體重。前肢與腿幾乎等長,攀爬力量主要來自於發達的大腿肌肉。考拉的爪尤其適應於抓握物體和攀爬。粗糙的掌墊和趾墊可以幫助考拉緊抱樹枝,四肢均具尖銳的長爪。前掌具5個手指,其中2個手指與其它3指相對,就象人類的拇指,因而可與其它指對握,這可以使考拉可以更安全自信地緊握物體。腳掌上,除大腳趾沒有長爪外,其它趾均具尖銳長爪,且第二趾與第三趾相連。當接近樹木准備攀登時,考拉從地上一躍而起,用它的前爪緊抓住樹皮,然後再向上跳躍攀登。所以,當一棵樹成為考拉的家域樹而被經常攀爬的時候,考拉的爪在樹皮上留下的刮痕就非常明顯。另一個證明某棵樹被考拉所使用的標記就是,在樹基部會有考拉小球狀的排泄物。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當處於安全的家域樹上的時候,考拉會自然地呈現出各種不同的坐姿和睡姿,同時也會因為躲避太陽或享受微風向而不停地在樹上移動位置。天氣炎熱時,考拉會攤開四肢並微微搖擺,以保持涼爽,而天氣變冷時,則會將身體縮成一團以保持體溫。考拉下樹的姿勢是屁股向下地往下退。考拉經常下到地面並爬到另一棵樹上去,這時,它們常遭到家狗、狐狸、澳洲野狗的攻擊,或是被過往的車輛撞死撞傷。考拉能游泳,但只是偶爾為之。考拉身上長有厚厚的皮毛,這對它們保持溫度的恆定很有利,而且,下雨時還可以當雨衣使用,以免身體遭受潮氣和雨水的侵擾。考拉的皮毛呈現出淡灰色到褐色等多種顏色,其中胸部、頸部、四肢和耳朵內側具白色斑塊。成年雄性考拉白色胸部中央具有一塊特別醒目的棕色香腺。考拉尾部的皮毛特別豐厚,這是因為考拉經常將它作為坐墊來使用的緣故,而且常常被污染,以致考拉下到地面上屁股朝向你時,一時會難以發現它的存在。 成年雄性考拉體重一般在8-14公斤之間,而雌性則為6-11公斤,分布在南部的考拉,因為需要適應較寒冷的氣候而擁有較大的體重和較厚的皮毛。考拉大體歸屬為夜行性動物,在夜間及晨昏時活動旺盛,因為這比在白天氣溫較高時活動更能節省水分與能量消耗。考拉平均每天花18-22小時的時間來睡覺和休息,僅剩餘4個小時用來採食、活動、個人衛生清潔及與其它考拉進行交流。過去,因為考拉幾乎整天都在睡覺,所以,人們以為考拉是採食了桉樹葉而中毒的緣故。考拉這種幾乎整天都昏昏欲睡的狀態,實際上是它們在長期進化進程中形成的適應低營養的食物、同時節省能量消耗的有效的低新陳代謝適應機制。考拉最明顯的特徵是鼻子特別發達,它讓考拉擁有高度發達的嗅覺能力,能輕易地分辨出不同種類的桉樹葉,並發覺哪些可以採食,哪些有毒而不能採食。當然,也能嗅出別的考拉所遺留標記的警告性氣味。考拉會發出多種聲音與其它考拉進行聯系和溝通,雄性考拉主要通過吼叫來表明它的統治與支配地位,從而盡量避免打鬥消耗能量,並向其它動物表明它的位置。雌性考拉不象雄性那樣經常吼叫,但也不一定,例如交配時,雌性會發出急促的尖叫聲,給人以正在相互打鬥的印象。母考拉與小考拉之間也會發出輕柔的滴答聲、嘯叫聲、溫和的嗡嗡聲和咕噥聲,溫和的呼嚕聲則表示對對方的不滿。但是,當考拉感到害怕時,都會發出一種類似嬰兒哭叫的聲音,同時伴隨著顫抖和搖晃。考拉也會用它們的腺體產生的氣味在樹上進行標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考拉反應極慢,這個憨態可掬的小動物反射弧好像特別的長。曾經有人嘗試,用手捏考拉一下,考拉經過很久的時間才驚叫出聲,令編者汗顏。編輯本段物種歷史四千五百萬年以前,在澳洲大陸脫離南極板塊,逐漸向北漂移的時候,考拉或類似考拉的動物就已經首先開始進化了。目前的化石證明,二千五百萬年前,類似考拉的動物就已經存在於澳洲大陸上。在漂移的過程中,氣候開始劇烈變化,澳洲大陸變得越來越乾燥,桉樹、橡膠樹等植物也開始改變並進化,而考拉則開始變得依賴於這些植物,20世紀40年代,考拉曾被認為滅絕。
1788年,歐洲人第一次登上澳洲大陸以後,John Price成為第一個記錄考拉這種動物的歐洲人。他在進入悉尼附近的Blue Mountains時詳細地描述了考拉。1816年,考拉第一次有了學名「phascolarctos cinereus」,意即為「灰袋熊」。後來,人們發現,考拉根本就不是熊,於是,一個哺乳動物研究小組的成員將考拉叫做「marsupials」(意為「有袋類動物」),即剛出生的幼獸發育並不完全且需要在育兒袋中繼續發育的動物。現在,諸如考拉之類的大多數有袋類動物均分布於澳大利亞和巴布亞紐幾內亞。在澳洲的土著語言中,考拉意即為「不喝水」,盡管澳洲的方言多種多樣。
在不同版本的殖民資料中,考拉曾被記錄為多個不同的格式,如
cullewine,koolewong,colo,colah,koolah,kaola,koala,karbor,boorabee,和 goribun等等。當新的殖民者進入澳洲大陸的時候,毀林墾田開始了,澳洲本土的動物開始失去它們的棲息地。1924年,考拉在南部澳洲絕滅,新南威爾士的考拉也接近絕滅,而維多利亞的考拉估計不到500隻。於是,考拉毛皮的交易焦點開始向北轉向了昆士蘭。1919年,澳大利亞政府宣布了一個為期6個月的狩獵解禁期,期間,有一百萬只考拉被獵殺。盡管1927年允許獵殺考拉的特別季節被正式取消,但是,當禁令重新被取消時,在短短的1個多月的時間,就有超過80萬只的考拉被獵殺。1930年,公開獵殺考拉的暴行迫使政府宣布,考拉在所有的州均成為被保護動物。然而,卻沒有法律來保護那些考拉賴以生存和隱蔽的桉樹林,除了最近新南威爾士頒布了相關的法律之外。2012年4月,澳大利亞環境部長托尼·伯克30日宣布,政府將把棲居在東部新南威爾士州、昆士蘭州和首都直轄區的考拉列入瀕危保護動物之列。
參觀注意
1.遊客盡量保持安靜,如果遊客聲音比較大,會令考拉驚慌失措。
2.考拉是個「近視眼」,但對近處的干擾相當敏感,容易被激怒,所以遊客不要拍打玻璃和使用閃光燈。
3.考拉睡覺時請勿打擾。
瀕臨滅絕
澳大利亞考拉基金會本周說,由於人類持續侵佔考拉的棲息地,致使它們數量驟減,再加上全球變暖等各種原因,考拉可能在數十年之內滅絕。2006年,澳大利亞的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曾拒絕把考拉作為瀕危物種保護,因為當時估算的考拉有幾百萬只。但是,最新報道說,考拉僅剩大約4萬3千隻了,因此該委員會可能在2010年把提升考拉的珍稀地位正式列入議題。
根據研究人員的最新消息稱,除非採取緊急行動,阻止人類繼續侵佔考拉的棲息地,否則澳大利亞的考拉將在30年內滅絕。相關研究人員告訴我們,隨著氣候變化和森林大火等因素,野生考拉的數量正在急劇下降。澳大利亞考拉基金會(AKF)稱,最近一項調查結果顯示:由於受到衣原體感染,野生考拉的數量在過去的6年裡下降了一半多。這個數據在之前被估計為超過10萬,但最新的計算顯示,野生考拉的數量僅有4.3萬只。這些數據來自1800個網站和8萬棵桉樹。10年前,在昆士蘭北部某一個地區,考拉遭受到威脅,原本估計為20000隻左右的考拉,考察小組一行8人,竟找不到一隻!基金會說,乾燥的天氣、砍伐森林、全球變暖等因素,使得考拉的主食——桉樹葉子的營養價值直線下降,導致考拉們營養不良。考拉大多局限分布於澳大利亞東部和南部的森林裡,他們是出了名的只吃自己喜歡類型的葉子。基金會首席發言人底波拉說:「我們到考拉消失的森林查看,那裡已經沒有(考拉喜歡的樹木)了,如果繼續砍伐樹木,澳大利亞將沒有任何的考拉。」她希望新的數據可以說服政府和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TSSC),以提升考拉的珍稀地位。該委員會主席鮑勃則遺憾地表示,這不是他們可以決定的,直到2010年中旬,他們的提議還沒有得到通過。考拉的珍稀地位與他們是否是這個國家最受歡迎的動物,並沒有什麼直接關系。「我們認為,世界上有許多物種都充滿無限的風情和魅力(而考拉絕不是唯一的那一個)」法新社的布希先生說,「我們會給予考拉和death adder(澳洲某種劇眼鏡蛇)同等的關注。(意思是:如果它真的受到滅絕的威脅,我們會根據具體情況,考慮把它加入瀕危物種的行列/或將和其他想要加入瀕危物種行列的動物一視同仁。)」編輯本段布里斯班 布里斯班是澳大利亞昆士蘭省的首府,也是澳洲的第三大城市,由於這里有不少樹袋熊——考拉的保護區,因而人們又稱它為「考拉之都」。布里斯班有著迷人的自然風光,多種多樣的動植物生活在這里,特別是一些澳洲特產的動物,與人類的關系十分親近。此外,布里斯班的人文景觀也很豐富,遊人來到布里斯班,還可以感受到濃厚的文化藝術氣氛,這里會經常上演上些大型歌舞劇及音樂會,還有著名的世界級圖書館及美術館。野生動物園野生動物園是由龍柏考拉保護區和澳大利亞羊毛樂園組成的。
龍柏保護區位於布里斯班西南11公里的地方,裡面有80種以上的澳大利亞本土動物及鳥類,其中最討人喜歡的就是可愛的考拉,它們總是伸著胖胖的前臂抱住樹干,吃著桉樹葉,好奇地注視著遊人。這里的鳥類也不怕人,那些五彩的雀鳥會飛到你的手心裡吃食。羊毛樂園位於布里斯班西北14公里處,遊客在此可以參觀當地人剪羊毛的表演以及紡羊毛的工藝,你也可以親自嘗試著擠牛奶、喂袋鼠,還能抱著胖墩墩的考拉耍玩耍玩,可開心呢。編輯本段近親繁殖我們認為樹袋熊和其它的物種一樣,比如說種群數量下降的灰狼,在博物館中的樣本應當比現在的樣本存在更大的差異性,這是因為博物館的樣本來自一個更早的年代。」格林伍德在一份聲明中說道:「我們發現這對樹袋熊來說並不正確。這就表明樹袋熊遺傳多樣性減少一定發生在很久以前。」18世紀末期到達澳大利亞的歐洲人注意到樹袋熊是很稀少的,這或許是由於當地土著居民的捕殺。到19世紀中期捕獵的減少使樹袋熊的數量回升,但是隨後樹袋熊再次遭受厄運。樹袋熊的皮毛成為一種時尚的物品,而且獵殺再一次把這個物種推向滅絕的邊緣。生存環境的喪失和疾病尤其是衣原體也在威脅著現在的樹袋熊。澳大利亞政府把這個物種列為「易受傷害」的物種,而且美國政府把它們劃分為「受威脅」的物種。較低的遺傳多樣性意味著樹袋熊可能需要為適應改變的氣候條件或者是新的疾病而努力奮斗。格林伍德和他的同事們將現代樹袋熊的DNA與博物館的14個樣本進行了比對。他們主要研究的是線粒體DNA,而且線粒體DNA遺傳自母親。盡管古老的博物館樣本來自於不同的地區和不同的年代,它們的基因檔案與現在的樣本並無差異。
格林伍德說道,那就意味著樹袋熊遺傳多樣性的丟失並不是最近才發生的。他補充道,有可能這種遺傳多樣性的丟失可以追溯到更新世的後期,那個時候的巨型樹袋熊走向了滅絕。巨型樹袋熊的個頭大約是現在樹袋熊的三倍而且在大約5萬年前滅絕。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3061.htm?fromId=29152
望採納
『玖』 為什麼考拉媽媽經常把兒子背在背上
這是考拉的天性,背在背上保護小孩。
『拾』 這是什麼動物
樹袋熊又叫考拉、無尾熊、可拉熊,學名:Phascolarctos cinereus 英文:Koala bear來源於古代土著文字,意思是「no drink」。因為樹袋熊從他們取食的桉樹葉中獲得所需的90%的水分,而它們只在生病和乾旱的時候喝水。樹袋熊每天18個小時處於睡眠狀態
中文名稱:樹袋熊 別稱:考拉、無尾熊、可拉熊 二名法:Phascolarctos cinereus 界:動物界門:脊索動物門亞門:脊椎動物亞門綱:哺乳綱亞綱:後獸亞綱 目:有袋目 科:樹袋熊科屬:樹袋熊屬 分布區域:澳大利亞 保護級別:無危
目錄物種簡介小貼士外形習性家域范圍生命周期主要天敵主要疾病棲息環境食物消化身體特徵物種歷史參觀注意英文資料瀕臨滅絕的生靈布里斯班考拉樹袋熊的近親繁殖展開物種簡介小貼士外形習性家域范圍生命周期主要天敵主要疾病棲息環境食物消化身體特徵物種歷史參觀注意英文資料瀕臨滅絕的生靈布里斯班考拉樹袋熊的近親繁殖展開
編輯本段物種簡介 考拉熊母子考拉生活在澳大利亞,既是澳大利亞的國寶,又是澳大利亞奇特的珍貴原始樹棲動物,屬哺乳類中的有袋目考拉科。分布於澳大利亞東南沿海的尤加利樹林區(桉樹林區)。考拉雖然又被稱為「樹袋熊」、「考拉」、「無尾熊」、「樹懶熊」「可拉熊」,但它並不是熊科動物。而且它們相差甚遠,熊科屬於食肉目,而樹袋熊卻屬於有袋目。編輯本段小貼士考拉(英文:koala)是澳大利亞奇特的珍貴原始樹棲動物,它性情溫順,體態憨厚,永遠看似無辜的表情深受人們喜愛。
樹袋熊(5張)編輯本段外形考拉身體長約70-80厘米左右,成年體重8-15公斤。它們體態憨
樹袋熊(20張)厚,長相酷似小熊,有一身又厚又軟的濃密灰褐色短毛,胸部、腹部、四肢內側和內耳皮毛呈灰白色,生有一對大耳朵,耳有茸毛,鼻子裸露且扁平。它的尾巴經過漫長的歲月已經退化成一個「座墊」,臀部的皮毛厚而密,因而考拉能長時間舒適瀟灑地坐在樹叉上睡覺。考拉四肢粗壯,利爪長而彎曲,它的爪尖利,每隻五趾分為兩排,一排為二,一排為三,善於攀樹,且多數時間呆在高高的樹上,就連睡覺也不下來。以桉樹葉和嫩枝為食,幾乎從不下地飲水,這是因為樹袋熊從桉樹葉中得到了足夠的水分,因此,一般很少飲水,所以當地人稱它「克瓦勒」,意思就是「不喝水」。編輯本段習性考拉的妊娠期為35天,通常情況下每胎只產一仔,剛生出來的樹袋熊不足一寸,體重僅5.0-5.5克重,在母親腹部的育兒袋中生活6個月後爬到母親的背上生活,當幼崽長到1歲時便會離開母親獨立生活。到3-4歲性成熟,壽命為10-15年左右。考拉一生的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桉樹上,但偶爾也會因為更換棲息樹木或吞食幫助消化的礫石下到地面.它們的肝臟十分奇特,能分離桉樹葉中的有毒物質。桉樹葉是他們唯一的食物。正是因為考拉的主要食物——桉樹葉含有毒物質,考拉的睡眠時間很長以消化有毒物質。考拉通過發出的嗡嗡聲和呼嚕聲交流,也會通過散發的氣味發出信號。白天,考拉通常將身子蜷作一團棲息在桉樹上,晚間才外出活動,沿著樹枝爬上爬下,尋找桉葉充飢。它胃口雖大,卻很挑食。600多種桉樹中,只吃其中12種。它特別喜歡吃玫瑰桉樹、甘露桉樹和斑桉樹上的葉子。一隻成年樹袋熊每天能吃掉1千克左右的桉樹葉。桉葉汁多味香,含有桉樹腦和水茴香萜,因此,樹袋熊的身上總是散發著一種馥郁清香的桉葉香味。
樹袋熊(16張)編輯本段家域范圍考拉的
樹袋熊「家域樹」可以定義為:作為邊界線標志用來標記不同考拉個體間樹木歸屬的關鍵樹。在人類看來,這些標記並不顯眼,但作為考拉,卻一眼就能看出某棵樹是屬於自己還是屬於別的樹袋熊。甚至一隻考拉死後一年之久,別的考拉都不會搬進這塊空的家域,因為這段時間,前一隻考拉身體留下的香味標記和爪刮擦樹皮標記尚未自然風化消失。當一隻年輕的考拉性成熟時,它必須離開其母親的家域范圍,尋找屬於自己的領域。它的目標是發現並加入另一繁殖種群。發現別的考拉比發現適於居住的棲息環境更重要,盡考拉家域范圍的大小取決於其未開墾的棲息環境質量,其中一項重要的標准就是考拉採食的關鍵樹種的密度。考管環境也是一個先決條件。總是有一些暫時游盪於穩定群體之外的動物,作為考拉,這些動物個體則經常是雄性,常常觀望於繁殖群體邊緣,等待加入其中並成為永久性居民。所有的家域樹和食物樹對於考拉群體中每一個成員的福利來講都是非常重要的,任何其中的一種樹木的移動和消失都會破壞考拉種群,廣闊的空曠地對考拉種群來講也是一個潛在的破壞因素,因為它會將考拉置於被狗攻擊、遭遇車禍、營養不良和疾病侵擾的不利境地。
可愛(2張)編輯本段生命周期在澳大利亞,考拉的繁殖季節為8月至次年2月,期間,雄性考拉的活動會更旺盛,並更頻繁地發出比平時更高的吼叫聲。年輕的考拉離開母考拉開始獨立生活時也會如此。如果考拉生活在偏遠地帶或靠近主要公路,那麼,這將預示著,這期間也是考拉護理人員最忙碌的時段,因為考拉過路時,會因為遭遇車禍及狗攻擊等等因素而增大受傷與疾病的機會。
考拉卡通形象(10張)雌性考拉一般3—4歲時開始繁殖,通常一年只繁殖一隻小仔。然而,並不是所有的野生雌性考拉每年都會繁殖。新生的考拉有一對大耳朵,耳有毛絨,鼻子裸露且扁平,沒有尾巴,窺視外面的世界。22-30周齡時,母考拉會從肓腸中排出一種半流質的軟質食物讓小考拉採食。這種食物非常重要,不但非常柔軟,易於小考拉採食,而且營養豐富,含有較多水分和微生物,易於消化和吸收。這種食物將伴隨著小考拉度過從母乳到採食桉樹葉的這段重要的過渡時期,直到小考拉可以完全地採食桉樹葉為止,就像人類嬰孩在吃固體食物之前,會吃一段時間的粥狀的半流質食物一樣。小考拉從育兒袋口探出身體,採食母考拉從盲腸排出的半流質軟食時,會
將袋口拉伸以至朝向後方。所以,母考拉的育兒袋口是向下開口或向後開口的說法,嚴格來講,並不準確。小考拉採食半流質食物期間,會逐漸爬出育兒袋口,直至完全地躺在母考拉的腹部進行採食,最後終於開始採食新鮮的桉樹葉並爬到母考拉的背部生活。當然,小考拉也會繼續從育兒袋中取食母乳,直至1歲左右。但是,小考拉的身體越來越大,再也不能將頭部伸進育兒袋中,於是,母考拉的奶頭會伸長,並突出於開放的袋口。小考拉會繼續與母考拉一起生活,直至下一胎的小考拉出生為止。這時,小考拉就不得不離開母親,尋找屬於自己的領域。如果母考拉不是每年都繁殖的話,那麼,小考拉會與母親一起生活更長時間,所以,小考拉成活的機會也就越大。通常,雌性考拉的壽命會比雄性考拉更長,因為,雄性考拉常會在爭奪配偶的打鬥中受傷,也因為需要維護更大的領域不得不移動更大的距離而冒著更大的車禍與被狗等動物咬死咬傷的風險,佔用更大的貧瘠土壤桉樹林時也是如此。使用考拉的平均年齡數據較易令人產生誤解,因為有些考拉的壽命長不過幾星期或幾個月,而有些考拉則能終老一生。生活在安靜環境中的考拉壽命會比生活在城市郊區的更長。一些對成年雄性考拉的平均壽命估計為10年,但是,一些分散於高速公路或住宅區邊緣的亞成年考拉的平均壽命卻只有2-3歲。一旦開始採食桉樹葉,小考拉在生長得更加快、更加強壯的同時,也變得更加危險。首先,小考拉會為取暖和躲藏而擁抱著母考拉腹部,但有時也會騎在母考拉背部,最後,終於離開母考拉作短距離的行走,這些行為都會讓小考拉冒著跌落並受傷的危險。12月齡以後,小考拉離開母親開創屬於自己的家園,這使得小考拉的生活變得更加艱難,因為它要尋找自己的領地。在那裡,必須有能夠提供給小考拉可口食物的桉樹林,並且靠近其它的考拉,並且最好是一些可以使它遠離諸如樹林毀滅、車禍和狗攻擊的安全之地。澳大利亞考拉基金會估計,每年至少有4000隻考拉死於車禍和狗的襲擊,而棲息地的破壞則是對考拉生存最大的威脅。在澳大利亞一些野生動物保護區里,人們常常看到小考拉趴在媽媽背上那可愛的形象。有趣的是,考拉膽小,一受到驚嚇就連哭帶叫,聲音好像剛出生不久的嬰兒。考拉性情溫馴,行動遲緩,從不對其他動物構成威脅。它的長相滑稽、嬌憨,是一種惹人喜愛的觀賞類型動物。主要天敵考拉在生活中有幾個天敵,其中之一是澳大利亞犬(dingoes),當考拉為了要從一棵樹到另一棵而在地上行走時,不論是成年還是小考拉,都有可能受到澳大利亞犬的傷害;而小考拉有時則會受到老鷹(wedge-tailed eagles)及貓頭鷹的攻擊;其他像是野生的貓、狗以及狐狸,也都是樹袋熊的天敵之一。但現在考拉受到人類道路、交通的影響,使得棲息地的減少,這也可以說是另一種形式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