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外地讀書為什麼和父母沒話說
A. 在外地上大學的兒子從來不主動給父母打電話,別人家的孩子也這樣嗎
別人家的孩子也有這樣的,但不全是這樣。
之所以你的兒子不主動地給你打電話,可能是他覺得自己需要通過在外地上大學的機會跟父母強制分開,不能讓自己成為媽寶男,盡可能地讓自己經濟獨立、思想獨立。父母往往給不了孩子太多有用的建議,反而會很擔心孩子在外地的安全,所以每次通電話都會囑咐孩子很多東西,孩子自然而然就會聽膩了,就覺得煩。而且孩子在外面確實會有一些事情發生,比如說學習上不順利,感情上也不順利,那麼他很容易在打電話的時候真實表露自己的情感,父母就會非常擔心,這就會給孩子有心理負擔,所以孩子乾脆就不主動給父母打電話,這並不是不思念,而是不想讓父母擔心,也不想給自己增添那麼多的煩惱。
也確實有一些孩子經常跟父母聊天,每天都跟父母微信聊天,兩三天跟父母打一次電話,也沒有說一些很重要的事情,主要就是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並且詢問家裡面有沒有什麼事情發生。因此,別人的家庭已經養成了這種相處的模式,所以兒子在外地上學也會主動地跟父母打電話。
B. 為什麼跟父母感覺越來越沒話說了
這里邊有兩點原因值得深思:
一是自己和父母由於年紀的差別存在一些思想的代溝。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自己社會閱歷的變化,存在的代溝會越來越大,導致存在一些溝通困難,從而話越來越少。
另外一點就是你和父母間缺乏必要的溝通。父母並不了解你每天做什麼,你也不知道每天父母在想什麼。這時候你就應該好好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對父母的關心過少。讓父母了解你的生活,其實他們是很關心你的。這樣你們之間的話會越來越多起來。
C. 為什麼孩子和父母會沒話說
是因為家長沒有作為孩子的朋友,其實孩子不是不想和你說,而是不走狗信任你,只好不說
D. 為什麼孩子總是和自己的父親沒話說
因為父愛無言,父愛如山。
很多人並不會和自己的父親相處,兒子和自己的父親更加沒話說,到了青春期的時候,父子之間的話就更加少了。不少家庭里父子關系並不怎麼樣,父親的性格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孩子的性格。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一個父親的成功與否影響著孩子對於父親的看法以及對於自己未來人生的態度。在我們的眼中,父親總是非常嚴肅的,並沒有母親的愛那麼溫柔,有時候我們甚至會和父親吵架,不要擔心,這是很多家庭中的普遍現象。父親的角色向來都是如此,除了那些本身性格就非常開朗的成年男人。
1、孩子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內心的感情。
童年的時候,孩子和母親更為親近,父親總是在外工作,很少有和孩子獨處的機會,因此彼此間的關系就會生疏,時間越長,父子關系就越發僵化,孩子成年之後和父母間就更沒有什麼話說了,父女間的關系可能還會比較緩和一點。
你認為父親在你的成長中是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呢?你和父親的關系好嗎?
E. 上了大學後,孩子開始不愛和家長溝通怎麼辦
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在沒有上學的時候,像個橡皮糖一樣,天天黏在自己身邊,有什麼說什麼,不跟他說話,他還主動找你說話。總之這時候,父母就是孩子的全部世界,孩子整天都圍著你轉。但是等到孩子上學後,一切情況就變了。
孩子上學後,越來越不願意和父母聊天,其實父母也不用過分擔心,通過以上方法,總能找到一個非常有效的解決途徑。
我們所有的家長都應該明白一個問題,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父母也應該陪著孩子一起成長。
成長從來不是孩子的事情,而是一個家庭的事情。父母要學會和孩子一路同行,這才是真正的關心和愛自己的孩子。
F. 為什麼孩子和父母沒有共同語言
平時陪孩子的時間少,孩子對父母有陌生感和疏離感。小孩子都比較敏感,家長關心不足,最後導致孩子與父母不親近。當孩子與父母在一起的時候就沒有什麼共同語言了。
孩子長大處在叛逆期也有可能會與父母共同語言變少。總之都需要父母多關心,正確引導孩子。
G. 孩子上初中後就不喜歡和父母交流溝通,這究竟是為什麼
孩子不願意與家長溝通,其實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我們家孩子現在12歲,應該說還是比較願意跟我溝通,但是也有些時候會存在一些不願意溝通的情況,所以說孩子不願意溝通,其實具有普遍性,那麼如果不願意與家長溝通,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有些父母在對孩子的交流過程當中,過於強調自己的意見,而不是很尊重孩子的一些想法。在小時候孩子可能能夠接受,但是隨著孩子們長大,可能對父母的這種權威性越來越不重視,因此這種不合適的行為會導致孩子不願意跟父母交流。總之,與孩子的交流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父母一定要將孩子看作是一個與自己平等的人,要用合理的方式與孩子進行溝通,不然孩子離我們就會越來越遠。以上就是我個人的回答,希望能夠幫助到您。
H. 為何孩子去外地上學後,就不愛給父母打電話了
步入大學校門的學生脫離了高中「早五晚十」的學習生活,沒有了父母無時無刻的管束,對一切都感到新奇。面對嶄新的生活,孩子的內心是激動的,他們時不時會跟家長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分享自己的心情。
首先,要體諒孩子的心理,不要一味責怪孩子不聯系自己。很多家長很「孩子心性」,他們不希望孩子長大,一旦孩子脫離自己的掌控,他們會很煩躁,甚至責怪孩子。家長要明白,這是孩子成長的必然趨勢,一味地控制孩子很容易起到反面的效果,甚至讓孩子更加地厭煩。學會體諒孩子,理解孩子的不容易,這更有利於家長和孩子的溝通。
其次,和孩子約定時間交流。一般情況下,大學生的白天生活很繁忙,從課程學習到社團活動,佔用了學生很大一部分時間。在這些時候,孩子是不方便聊天的。家長可以和孩子約定一個合適的時間,比如每個周末的晚上等,或其他孩子空閑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