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男生女生 » 生完孩子為什麼口吃

生完孩子為什麼口吃

發布時間: 2022-08-19 15:16:48

㈠ 生完孩子感覺講話短舌怎麼回事

對於口吃矯正方法,人們卻沒有統一的共識,因為迄今為止,人們還沒有找到行之有效的矯正口吃的方法。目前矯正方法,其中影響力比較大的是發音法、呼吸法、森田療法、突破法、葯物治療方法。

㈡ 口吃是什麼意思

口吃是什麼意思

口吃是什麼意思,俗稱結巴。假如常性的在說話時字音反復或詞句停止,結結巴巴,一句話要反復說好半天,就是我們所說的口吃,這是習慣性的言語缺陷。下面介紹口吃是什麼意思。

口吃是什麼意思1

口吃,就是俗稱的結巴。是講話不流暢、不自主的語言重復、延長,造成說話的困難。

臨床表現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第一、語言上的特徵。表現為講話時比較急於表達外部語言,語速太快、太急、太猛,不能和內部語言協調工作,沒有正常的節奏和停頓,這是口吃障礙最核心的內容。講話時語氣不連貫,有字音重復、停頓,卡殼也是口吃的核心內容。說話時通常伴有胸悶、氣短等現象,嚴重的甚至還出現手舞足蹈、臉部肌肉抽搐等現象。

第二、表現為心理上的特徵。由於長時間的口吃,口吃者在心理上一般表現為自卑、恐懼、焦慮等情感。在認知方面也會受到影響,誤認為口吃是一種心理疾病,用了很多生理治療的方法矯正,但達不到理想效果時,就認為口吃是不治之症,完全喪失信心,產生絕望的悲觀心理。

第三、認為口吃是糟糕至極的事情,自己很多事情做不好,都是因為口吃所引起的,進而把口吃的危害擴大化、概括化和絕對化。從生理表現來說,主要是由於呼吸肌、喉肌、其它與發育有關的器官緊張以及痙攣所造成的。也可以由於語言障礙所引起的心理障礙,心理障礙又影響語言障礙,兩者互相影響,從而引起一種語言心理的失調症狀。

口吃是什麼意思2

兒童口吃的症狀

小孩口吃的表現形式很多樣,醫學上通常把它分為三大類:首字難發型、語詞重復型、語句中斷型。而96%的口吃表現為首字難發。多數患兒初期僅有言語症狀,部分嚴重患者可有唇、下頜、頸部肌肉痙攣、舌肌震顫、跺腳、眨眼、轉頭等因生理緊張而產生的各種伴隨動作。此時,父母的態度、社交受挫、精神壓力等因素可促使口吃不斷加重及伴隨動作增多。

1、首字難發型:表現為第一字發音時發不出,第一字重復,話語中途某字發音障礙;

2、語詞重復型:經常出現語音或音節的重復或延長,影響說話的流暢性;

3、無表達內容障礙:因發音-呼吸器官的緊張性痙攣,導致語言節奏失調;

4、排除抽動症及其他神經系統疾病。患兒說話時,可伴有跺腳、擺手、擠眼、歪嘴、口唇顫抖、軀干搖晃等動作。部分患兒常易興奮或激惹,並伴有情緒不穩和睡眠障礙等。

隨年齡的增長,患兒還可出現焦慮不安、害羞、容易激怒,不願參加集體活動,上課不敢發言,不喜歡交往,變得孤獨退縮等情緒與行為的異常,如不予矯治最終可導致頑固性口吃。

兒童口吃的原因

1、遺傳因素

如有家族發病史,那麼孩子的發病率為36-55%,因此有人認為該病屬於單基因遺傳病。另外,也有調查發現患者和親屬中,左撇子的比例較多,因此有人認為這與左右腦的優勢側相關。

2、軀體因素

有不少孩子在圍產期、幼兒期受到過一些不良影響,比如:母親在懷孕時出現過產前子癇症、軀體疾病或者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罹患過某種傳染病,以致神經系統損傷,從而導致語言表達出現障礙。

3、精神因素

多數患兒受到過一些急性或者遷延性精神傷害,所以有不少專家認為這類因素才是發病的主要原因。

4、其他因素

有些還沒上過學的患兒,主要是因為其長期模仿所致。有醫學研究根據調查推斷,口吃可能與腦部的某些結構活動增強、發音肌配合得不好、基底節出現生化障礙等有關,但確切的因素還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

孩子口吃怎麼辦

1、不責罵、不體罰、不指責、不嘲笑孩子,所有會給他們帶來心理負擔的方式均不能採取,即使是對孩子無心的要求也不可。

2、對待他們時要有充分的耐心,不要過分關注他們的話講得怎麼樣。而應是積極鼓勵他們開口表達,並且引導他們慢慢講,表達自己想到的東西。

3、必要的情況下,家長在患兒表達完自己的想法後,再用簡單的話來完整地重復孩子所說的意思。這種方式不僅能表達出家長已經聽懂,還能告訴孩子正確的表述方法。但是要注意別逼著孩子像做改錯題一樣地一遍遍重復,這只會給他們帶來壓力從而加重病情。

4、從他們的實際情況出發,帶著他們念歌謠、順口溜等,給他們講簡單的故事、笑話等。在娛樂的時間里,孩子是處於最放鬆的狀態,可以在跟他們玩的時候展開「不經意」的對話。此時他們在關注自己的動作,注意力被轉移,表達障礙也將有可能得到緩解。

5、讓孩子養成好的性格和心態,那些外向、膽大、信心足的孩子就算曾有過這種病症,也會因為內心感受不是那麼敏感而得到較快的改善。而心性脆弱、膽小、性情焦躁的孩子,病情可能會逐漸加重,最終引發繼發性口吃。如果孩子否定自己,認為自己確實不行,那麼他就不再能勇敢地表達,這樣口吃將很難糾正。

6、不要讓孩子和有此病症的人長時間接觸,也不要強行逼迫孩子改變慣用手。

口吃是什麼意思3

治療口吃結巴的方法

1、訓練

一般來說,說話訓練是最簡單易行的治療結巴的.方法,患者可以在家中朗誦一些詩詞或者文章,通過一字一句地朗誦,久而久之就能夠適應正常的說話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在訓練過程中,患者不必操之過急,通過閱讀積累詞彙,慢慢地進行念讀,無需加快語速,直到適應說話。

2、心理治療

有些男孩平常之時說話正常,在和女孩交流時卻變得結巴起來,這樣的結巴,究其原因是由心理問題造成的,因此需要進行心理治療。專家建議患者可到專業的心理診所進行治療,或者在家中給自己做一些心理暗示,讓自己不再恐懼那些事物,增強自信,亦不需要多想結巴會造成的不良結果,減輕自身的心理壓力,這樣結巴就會漸漸地離你而去了。

兒童口吃病因

一、遺傳因素

口吃患者家族發病率可達36%~55%故有人認為與遺傳因素有關可能為單基因遺傳也有人發現口吃患者及親屬中左利手多見認為口吃與大腦優勢側有關。

二、軀體因素

較多兒童圍產期或嬰幼兒期曾受到有害因素作用如胎兒期母體患妊娠毒血症出血或軀體性疾病或發育過程中患某些傳染病使神經系統功能弱化言語功能受累而致口吃。

三、精神因素

兒童口吃往往發生在急性或遷延性精神創傷之後,因而不少學說認為精神因素可能為口吃的重要發病原因。

四、其它因素

有的學齡前兒童罹患口吃是因模仿所致,有資料則根據腦電圖發音肌肌電圖和氟哌啶醇臨床療效推斷,口吃可能與邊緣系統和網狀結構復合體活動增強發音肌功能不協調,和基底節存在生化障礙等因素有關但尚待臨床進一步論證。

口吃的臨床表現

1、口吃的核心行為

也叫做口吃的核心症狀。指的就是你這種結巴的、不正常的語言表達方式。也就是你原本應當是流暢的,富有節奏的語言表達過程,被過多的、無法自控的語音重復、拖長和卡殼所中斷的這種現象。

2、口吃的附加行為

也叫口吃的第二行為,或口吃的第二症狀。它指的是你為了逃避和擺脫口吃的核心行為,所表現出的各種不正常動作和行為。像是眨眼、跺腳,清喉嚨、面部和腦袋抽搐,咬手指——以及說話故意停頓,或逃避某些容易使自己感到壓力、說話結巴的場合等等。

㈢ 口吃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口吃的成因大致可以以下三種:生理性口吃、習慣性口吃和心因性口吃。

生理性口吃:指語言系統的先天缺陷或後天病變,致使患者不能正常說話。比如舌帶過緊,中風,腦溢血等後遺症。

習慣性口吃:語言習慣問題或者言語協調問題。比如經常結巴著說話,就容易形成結巴的習慣,或者說話快、急、思維混亂也會導致口吃問題。習慣性的口吃矯正核心在於改變語言習慣:慢下來。

心因性口吃:指語言系統沒有實質性病變,只是說話過程中遇到心理因素的干擾而出現短暫性的功能失調所造成的口吃。

主要表現在:說話前我們會焦慮,特別害怕自己口吃,於是腦海中反復預演,十分的緊張。在說話前出現口吃意識、口吃預感,結果說話時確實口吃了。口吃發生後,患者心裡百般介意,糾結痛苦,滿腦子「別人會怎麼看自己」「自己怎麼又口吃了」。長此以往,導致我們每次說話都高度緊張,甚至為了逃避口吃而選擇說話,嚴重影響正常生活。

這就是口吃恐怖,是社交恐懼症的一種,需要系統的心理干預進行科學的矯正。

㈣ 孩子口吃是什麼原因引起的有什麼方法可以糾正

口吃,其實是孩子很常見的一種語言障礙。孩子還小,他的發音器官沒有完全成熟,對一些發音會覺得很困難;而且孩子雖然認識的事物很多,但是掌握的詞彙卻很少,如果他在想表達自己的意思時,卻找不到合適的詞彙,心裡感到非常,就很容易口吃了。

具體來說,引發孩子口吃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一、受到家族遺傳的影響而口吃

一般情況下,如果家族中有口吃患者,那麼孩子口吃的發生率也會比較高。所以,很多專家都認為口吃與遺傳有關。

二、孩子模仿其他人而形成口吃

很多孩子口吃,都是因為看到別人說話結巴,他覺得有趣而模仿別人造成的。口吃的感染性很強,因為孩子的語言機能發育還不完善,所以很容易會受到別人的影響。如果孩子經常模仿口吃的人說話,那麼,很可能會導致孩子口吃。

父母要注意,一般情況下,兩歲至四歲的孩子,出現口吃現象是正常的,他們的口吃現象,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和口語能力的提高而逐漸消失。所以,父母不用刻意對這個階段的孩子進行糾正,更不要指責孩子,以免強化孩子口吃的現象。

其實,卡卡媽小時候,身邊也有幾位口吃的小夥伴,不過,成年後他們身上的這種現象基本都糾正了,只是有一兩位朋友會在心急的時候,偶然說出一兩句結巴的話而已,完全不影響生活。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㈤ 口吃是因為哪些原因引起的怎樣才能克服它

口吃患者都伴有執著的觀念,恐懼心理,苦悶心情和口吃習慣等,這些往往把口吃的真正原因掩蓋起來。 發生口吃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幾種!(一)模仿大部分口吃患者是在幼小時學別人的口吃學來的。兒童模仿性很強,看見什麼都覺得新鮮,喜歡模仿。尤其見口吃的人說話那麼滑稽可笑,更喜歡模仿。當親友、同學和鄰居中,如果有口吃的人,就會成為模仿的對象。電影響和戲劇里出現了口吃的場面影響就更大了,成了青少年學習的「榜樣」。學久了就成了習慣,再想改就困難了。 口吃的「感染性」很強,跟患口吃的人生活在一起雖不去模仿,往往也會不知不覺地「感染」上口吃。這種「感染性」就是被暗示性。近朱則赤,近墨者黑,人類都有被暗示的本能,尤其幼童接受暗示的傾向更大,如果經常聽到父母或周圍的人口吃,這種印象進入大腦後,就會反射地在行為中表現出來。不僅口吃,連說話的語調、姿態、動作以及其他的習慣都會感染過來。有過家長不準自己的孩子學口吃說話,也不讓孩子與口吃的不朋友在一起游戲,可是,人們都有好奇心,越是不準看的東西越要多看上幾眼,越是不讓動的東西,越是要想擺弄兩下,越是不準學口吃就更覺得好奇地要學上幾。 模仿別人的口吃,或受了別人的影響而出現了一些口吃現象,不須要大驚小怪,這些現象很快就可以克服,如若這時摻雜了心理因素,那就很可能變成真的口吃病患者。 (二)驚嚇由於突然或持續驚嚇而引起口吃者不少見。有一些突然引起震驚、恐懼的事件之後,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經歷,例如遇見某種動物,聽了鬼怪的驚險故事,因而引起驚恐等等之後,可發生口吃。口吃可能在受驚恐的當時發生,也可能是在受了驚恐之扣幾小時或幾天之後出現,有時是經過緘默階段再出現的。 人們在受到驚嚇時常說「嚇死了」這句話,聽來似乎有些誇大,但雖是極個別的,人類確實有因受到極度驚嚇而致死的,嚇成半死的就更多。受驚時,人體各器官的功能都可能失去正常。常見的有全身肌肉緊張和僵直,毛發豎立,瞪眼,張嘴,面色發白,心跳,出冷汗,四肢發抖,甚至站立不住,手裡的東西脫手落地,大小便失禁等,言語器民也可出現紊亂而發生口吃。不過,這都是一時性的,當受驚的刺激一過,這些現象就會逐漸平復。決不會一嚇就嚇成一輩子口吃;也就是說,如若沒有心理因素摻雜進去,一時發作的急性口吃決不會轉為慢性口吃。 內蒙古一位30歲的口吃婦女說:「我三歲時,一隻羊猛地從我頭頂上跳過去,受嚇後兩天說不出話,以後說話就結結巴巴,這病害得我不知吃了多少虧,受了多少氣。」從兩天說不出話到能結結巴巴地說話,就是恢復的過程,照理再過幾天,結結巴巴也一定能恢復正常,口吃本是個不治自愈的病。至今未愈,那一定是心理有了疙瘩。 其它如父母的打罵。幼兒園、學校老師過分嚴厲態度,以及其他受驚嚇的環境影響等,都可能促使幼兒在言語上發生口吃。 (三)疾病影響 疾病對口吃也不無影響,特別是幼兒時期,若長期患病,也可能使幼兒在病中或病後口吃起來。小兒癲癇、麻疹、熱病、腦病、百日咳、猩紅熱、膿症、鼻炎、扁桃腺發炎或肥大等等,以及耳鼻喉科的疾病,多少都能使呼吸和發聲受到影響。 另外,還有因外傷而引起口吃的病例,如附落、腦震盪、火傷、撞車。有一青年,廠里發生火警,奮不顧身地跑到現場救火,大火撲滅後自己也昏迷過去,手、臉燒得特別嚴重,經醫院急救恢復了知覺,起先不能說話,後來覺得發音困難,漸漸地變成口吃病人了。 然而人吃五穀雜糧,沒有不生病的。哪能個人幼年間沒生過病,為什麼人家生病沒引起口吃?若沒有心理因素,即使一直生病,病到老,病到死也決不會患上口吃病的。疾病,充其量不過是個誘發因素而已。有一個口吃患者一場病反倒把自己的口吃「病」好了。有位患者得了肺炎,高燒連續幾天不退,渾身無力,在床上,一心想的是肺炎,把自己過去認為是「最大痛苦」的口吃拋到九霄雲外,口吃的心理障礙已無影無蹤了。當醫生查病房問他的病情時,雖然說起話來有氣無力,可是卻能對答如流,一點也不口吃,連陪他的家屬也覺得奇怪。通過這次體驗,知道自己原來也能流利地說話,精神為之一振,從此就不再口吃了。 (四)教育不當 父母的教育不當往往也是發生口吃的原因。如幼兒的後天發育有早有遲,有的剛滿一歲就能較清楚地說出簡單的話來,也有的到二、三歲還說不好一句完整的話,他們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步地成熟。有一些不懂事的父母硬逼自己的孩子把話說好,這樣會造成小孩子對說話緊張不安而發生口吃。 過分嚴厲和過分鍾愛都是絕對有害的。兒童時代常常遭受打罵,這些印象能深深地留在他們的內心世界,它們會阻抑孩子的愉快。監視孩子的內心的任何思維,引起孩子常處於緊張狀態,也往往造成口吃。家庭成員過份地把孩子當作家庭中的中心人物那樣專心注意,也會使孩子的心理片面發展,成為不是孩子跟周圍人們接近,削弱對適應能力,這樣的孩子一旦走入集體,也可能產生口吃。 另外,家庭中的惡劣影響,學校中受到歧視等,都可能引起口吃。如父母間吵鬧、打架,親近者的不幸,家庭成員間的不和睦,老師的斥責、歧視,同學們的打鬧和嬉弄等等。總之,凡能使情緒發生激烈變動的外界刺激,而使言意欲不安全時都可引起口吃。 (五)年齡發生口吃的年齡大多在幼兒期,特別是在已能學會 說話,並能構造詞句的年齡,言語和心理發展最懂事的時期是三歲左右,就是在他們抑制條件反射還不夠鞏固的時候。再其次是15歲以前的青春發育期,青春期全身各器官迅速地但不平衡地生長發育,使情緒發生擾亂的時候。以後就逐漸減少,成年患口吃的就很少見。 (六)遺傳問題 有些口吃患者說,他們的口吃是遺傳來的,因為他們的祖父母、父母或近親里有人口吃,並且懷疑遺傳的口吃是否也能治好。 以上例舉了口吃的一些原因,但如果只有這些原因,雖可能發生一時的口吃現象,但決不會因此而成為口吃病患者。有些人常片面地把這些原因當作唯一的病因,事實上並非如此。譬如模仿口吃,這幾乎普遍存在著的,班級里有了一個口吃的人,其他小朋友差不多都要學上幾句,為什麼只有極少數的人學成結巴子了呢?我小學時期,有一個同學天天都在模仿我的口吃,每天一見面,就作一些擠眼跺腳的怪樣兒,再學說幾句口吃,他學了六年,直到小學畢業也沒學成口吃。難道口吃患者就特別「聰明」嗎?別人學不成的東西,他們一學就會。而當一旦學成了口吃為什麼又改不過來了呢?為什麼學了一會兒學成了口吃,改了二十多年了改不過來,而且越改越重?學會口吃的人是「聰明」嗎?學不會口吃的人是不是就是「笨」?再說,父母有口吃,子女並不是都因此而患口吃的,父母有口吃的子女患口吃的是極少數,為什麼大多數子女沒有受到父母口吃的影響而患口吃呢?哪個人幼小時不受到一些驚嚇?大多數幼兒不都挨過父母的斥責和打罵呢?為什麼只有極少數人患口吃呢?長期患病扣的小孩子也沒有遺留下口吃病,幼兒組織語言的能力都有一個發展過程,因選不好、詞或排不好句子而出現口吃是普遍存在的,為什麼大多數人沒有因此而成為口吃呢?究其根源,患口吃的主要原因與病人的心理狀態密切有關。 治療口吃病要根據引起口吃的因素來進行治療。但是,過去一開始引起口吃的原因,現在已不存在。如模仿因素已經不存在了,因為現在不是你去模仿別人,而是別人在模仿你的口吃了,因某些疾病而引起口吃的人,現在那些疾病早已好了,因驚嚇而引起口吃的人,例如因一隻羊從頭上猛地跳過去面嚇成口吃的人,現在那隻羊早已被宰吃掉了,也不可能還會有另一隻羊再跳到你的頭上去。 然而,患者的心理障礙還存在著,並且還隨著口吃的加重而有所發展,所以,找出原因,消除心理因素才是治療口吃的唯一途徑。

㈥ 產生口吃的心理因素及對治方法有哪些

有人因為有口吃而被人嘲笑,其實口吃只是一種語言障礙,通過正確的矯正是完全可以痊癒的。

為什麼會產生口吃?醫學上說口吃並非是先天性的遺傳,也不是大腦神經或發音系統出現問題,那麼究竟為什麼會產生口吃的現象呢?這是人們最不能夠理解的一點。科學家研究認為,口吃多是病人在早年模仿別人而造成的,一般在2~7歲之間容易產生。年輕的父母經常對孩子說不要笑話人家口吃,更不要自己跟著學人家口吃,要不然自己也會變得口吃,就是這個道理。一般的口吃隨著年齡的增大會逐步的消失。但有些人到了青年期以後還是會持續口吃,這又是為什麼呢?研究發現,口吃的持續和加重與心理有很大的關系。心理學家認為,有以下幾方面的心理因素容易導致口吃的持續或加重。

緊張

如果你去觀察一個口吃不是很嚴重的病人,你會發現,在他的情緒十分平穩的時候幾乎不會出現口吃的現象。而當他一緊張,就會發生口吃,而且是越緊張,口吃越嚴重。緊張是一種自我保護功能,但當遇到困境,遇到敵手,就會感覺緊張,於是這種生理的緊張表現就會反映出來,比如出汗、顫抖或者口吃。所以,從根本上說緊張、敵意和焦慮是引起口吃的主要心理因素。

性格特徵

一般是那種性格比較急躁,愛激動,辦什麼事情都非常的快,動作敏捷,並對別人的態度和語言敏感的人容易產生口吃。而他們的表現通常是越是著急口吃就越嚴重,也就越沒有辦法表達自己。這樣的人經常會讓別人更加著急。這種人在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發現自己的情況很不利的時候,激動的情緒就立刻主宰了他們的思維,使口吃更加嚴重。而做事慢條斯理,動作緩慢,平時講話就慢吞吞,對別人的態度和做法也不是特別敏感,在處於被動局面的時候比較容易冷靜的人,一般情況下是不會發生口吃的。

自卑感

自卑感會嚴重的加重口吃。也許口吃者並沒有那麼自卑,口吃也不是很嚴重,但別人有意的模仿和對他的嘲笑會嚴重傷害病人的自尊心,使其更不願意說話,久而久之,病人已經不能夠適應並很好的進入正常的語言環境,使他們的口吃更加嚴重,相對的,自卑感也越來越嚴重,成為一種惡性循環。

那麼有什麼好的方法可以比較有效的矯正口吃呢?以下幾種方法可以進行參考。

唱歌

唱歌是最有效的矯正口吃的方法之一。讓病人練習唱歌,可以有效的舒緩其緊張的情緒,並加強他的自信,讓他覺得我既然能夠唱好歌又怎麼會說不好話呢?

放鬆

在講話之前先做一個深呼吸,讓自己盡量的放鬆下來,控制自己的語速,不要那麼著急把一句話說完,而要慢慢的進行表達。注意,一定要盡量控制自己,盡量不要著急和激動。總之,盡量控制自己的情緒,擺正心態,克服焦躁的心理,是矯正口吃的好辦法。

舞台表演

把自己當作一個「角色」而非自我,把說話當作講台詞,這樣會讓自己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當然也就不用在乎別人的態度。這樣反復練習,就能夠很好的緩解自己的壓力,擺正心態,從而矯正口吃。

㈦ 口吃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口吃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其實口吃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心理因素,口吃的原因比較復雜,有性格因素,有心理因素,也有社會因素。同時與生理及疾病因素也有一定的關系。口吃大多在兒童時期形成的,日前認為與下列因素有關:
1、模仿:據統計,70%的口吃是由於模仿形成的。其發病時間一般在10歲以前,幼兒時期和兒童時期是學習語言、發音的最佳時期,模仿能力極強,同時,神經中樞系統發育不完善,如果在這時期受到口吃的影響,就可能患上假性口吃。這時,如果能得到及時的制止,一般能糾正過來,但一些家長採取獎勵或急於求成的話,就會變成真性口吃這便形成了小兒口吃、小兒結巴 ,小兒口吃得不到糾正便演變成成人口吃。
2、人格特徵:回顧有口吃的人的病前人格,我們發現,他們往往做事追求十全十美,對自己所做的事不是十分放心,同時敏感、自卑、焦慮抑鬱等。他們在發音時力求完美,特別注意自己的說話情況,以致說話時反而緊張,導致口吃。
3、不良暗示:本來一個人在發音時偶而出現口誤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口吃患者往往推功就過,把所有正常現象都與口吃連在一起,加上周圍人有意無意的提醒取笑和捉弄,就容量對自己的口吃產生焦慮、苦惱,時時提醒自己就是一個口吃患者。

4、心理原因:如精神緊張、焦慮、應激。精神因素是引起口吃的主要原因。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熱點內容
男人為什麼都不懂女人心 發布:2025-05-14 03:03:37 瀏覽:950
為什麼蘋果手機朗讀不了句子 發布:2025-05-14 03:03:32 瀏覽:73
為什麼男人和女人睡覺脫褲子 發布:2025-05-14 03:02:43 瀏覽:779
倆個月寶寶晚上不睡覺是為什麼 發布:2025-05-14 02:59:10 瀏覽:293
拼多多軟體為什麼只有商家版 發布:2025-05-14 02:51:11 瀏覽:963
愛派蘋果1有網登錄不了為什麼 發布:2025-05-14 02:01:00 瀏覽:92
為什麼做家務一拿手機就很難受 發布:2025-05-14 01:58:45 瀏覽:301
有些酒為什麼晚上查不到 發布:2025-05-14 01:51:29 瀏覽:409
蘋果手機為什麼微信語音聲音刺耳 發布:2025-05-14 01:42:06 瀏覽:486
為什麼淘寶的玻璃杯會閃光 發布:2025-05-14 01:37:05 瀏覽: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