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音菩薩為什麼那麼多女人
❶ 影視作品中很多菩薩是男的,為什麼觀音菩薩是女的呢
因為觀音菩薩修為高深,能化“百千億萬相”,因此無所謂男女!當然,菩薩本質是沒有“男女”的概念的!他們也並無具體的形相!談及中國民間香火最旺盛,影響力最大的一個神靈,必然是佛門“四大菩薩”之首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是西方極樂世界,專門輔佐阿彌陀佛普度眾生的“西方三聖”。阿彌陀佛發四十八大願,左邊大勢至菩薩,右邊觀世音菩薩,都是修為高深的“大菩薩”。
他當年已證佛陀之位,法號“正法明如來”。卻甘願為了眾生,再入輪回,將自己修為倒退回菩薩的境界,成為“觀世音”聞聲救苦。因此,他也是一位“過去佛”!就連阿彌陀佛,也要稱呼觀音一聲老師!
❷ 觀音菩薩為什麼現女身
觀世音菩薩不僅僅示現女身,也會示現男身,也會示現兒童身、老人身……觀世音菩薩在人間救苦救難,會以各種各樣的身份出現,只不過中國人選擇了女性慈愛的形象而已。以下是《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的一段經文,說明觀世音菩薩會示現各種各樣的身份廣度眾生: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應以帝釋身得度者,即現帝釋身而為說法;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者,即現天大將軍身而為說法;應以毗(pi2)沙門身得度者,即現毗沙門身而為說法;應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現小王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身得度者,即現長者身而為說法;應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現居士身而為說法;應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應以婆羅門身得度者,即現婆羅門身而為說法;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即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婦女身而為說法;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為說法;應以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應以執金剛神得度者,即現執金剛神而為說法;無盡意,是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功德,以種種形游諸國土,度脫眾生,……
❸ 觀世音菩薩是慈悲和智慧的象徵,歷史上觀音菩薩本來是男的,為何後來變成了女的
觀音菩薩一直是慈悲和智慧的象徵。一開始觀音菩薩本身是男的到最後卻演變成了女的主要有兩點原因造成的。也就是這兩點原因引導了當時世俗發生了變化讓觀音菩薩也由男身變為了女身。
第二點原因就是人們認為女性更博愛。雖然當時受苦人群女性佔大多數但是這些受苦人群中的女性也是非常的善良的。她們具有母愛,我們都知道母愛是非常偉大的而且自古以來女性也大多是溫柔不愛的化身。所以觀世音化成女相更容易塑造出她感化世人的形象。當時觀世音最主要的職責就是去憐愛眾生而化身女性可以更加貼近她的身份,也令普通老百姓更容易接受她的這種身份。所以觀世音菩薩由男相變為女相是為了更好地被中國百姓所接受。而觀世音變為女相之後也促進了佛教在中國的傳播與發展。
❹ 觀音明明是一個男子,為何中國的影視劇中都是女子形象
因為最被大眾認可的神魔小說《西遊記》中,觀世音菩薩的形象就是一個女子。而且,歸根結底的說,觀音已經得證佛陀正果,自身已經擺脫了形體的束縛,因此,說觀音是男的,女的,都是錯誤的說法,充其量,男相和女相,都是她的“三十二相”而已。
我們都知道,佛門中,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四大菩薩”之首,他以慈悲渡人的心腸聞名,位居西天地藏王菩薩,文殊菩薩等知名大能之上,平日里在西天協助阿彌陀佛管理三界事務,因此,也被稱為“西方三聖”。
因此,這個問題,糾結起來,其實是沒多大的意義的。
❺ 印光大師:觀世音菩薩為什麼多現女身
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再來,他這個身分之暴露,是在《永思錄》裡面,大師的一位皈依弟子記載的。有一個女孩子,念初中,從來沒有接觸佛教,忽然有一天晚上做了個夢,夢到觀音菩薩,雖然不信佛教,但她也曉得有個觀音菩薩,對觀音菩薩很熟悉,穿白衣服,很慈祥的樣子。她夢到觀音菩薩告訴她:大勢至菩薩現在正在上海弘法,你應當去親近他。她說:大勢至菩薩我又不認識,到底是哪一個?觀音菩薩告訴她:印光法師就是大勢至菩薩。第二天醒來之後,她覺得很奇怪、也很納悶,就問她家裡人,家裡人都不知道,也不曉得佛教有一個大勢至菩薩,更不知道有個印光法師。到最後問到她家裡有個親戚,是念佛的,他知道有個大勢至菩薩,但是不曉得有印光法師。於是她就打聽,打聽了很久,有人告訴她,普陀山有一個法師叫印光,沒錯!現在被居士們請到上海來弘法。於是一家人很高興去拜見老和尚,見了老和尚就把夢中的事情一說,老和尚狠狠的罵她一頓說:不準對任何一個人說,這是胡說八道。而且觀音菩薩還告訴她,大勢至菩薩住世只有四年。所以她被印光法師呵斥一頓之後,不敢講了。但是四年後,果然印光大師往生了,往生之後她才把這一段事情寫出來。於是大家才曉得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再來的。
❻ 觀音菩薩為什麼是女的
有好多教外的朋友們,往往討論到觀世音菩薩是男人還是女人的問題。
實際上,在佛經中的觀音,例如《楞嚴經》及《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所舉,為了化度眾生的需要,固可應現種種形態的婦女身,但也可現種種形態的男人身。
觀音菩薩的本身,乃是相好圓滿的大丈夫,即如《華嚴經》的六十八卷所說,印度南方海上,補怛洛迦山的觀音,便稱為「勇猛丈夫觀自在」。根據考古研究,中國的觀音聖像,在唐朝以前,是大丈夫相,唐朝以後,才有女相的觀音像出現。
將觀音做成女相,是由於觀音常現婦女身度人的緣故。
觀音為何常現婦女相?
第一,女人的苦難,自古以來,一直比男人多。
第二,女人的特性,是慈和的,是柔忍的,例如偉大的母愛,在父性之中是不易多見的。
所以觀世音菩薩的應現婦女身,乃是藉女性受苦之多以表現菩薩忍耐,藉女性的母愛以表菩薩的慈悲。尤其是於女人之身而深入婦女群眾,廣度多苦多難的婦女。
❼ 在佛教中基本上佛都是男的形象,為什麼觀世音菩薩像都是女相
佛教中基本上佛都是男的形象,觀世音菩薩像卻是女相,應該這樣說其實在印度的觀世音菩薩的男的,只是印度傳入我們中國之後,因為融入了中國的文化元素以及當時中國群眾的心中對於觀世音菩薩表現出來的特質所塑造的形象,轉變而來的,所以便有了觀音頭戴寶冠,身披理珞,錦衣綉裙,秋波流慧,玉容含情,左手托凈瓶,右手拿柳枝,足踏蓮台,是一位法像端莊、亭亭玉立的女性法相。
觀音的形象在傳入中國的過程中不斷演變,到了北魏時期,觀音就演變為女菩薩。但是也有佛經說,觀音其實並沒有男女之分,只是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形象,佛教的《楞嚴經》上說觀音菩薩能現32應身,至於是男是女,則是根據需要而顯示出不同的應身。
❽ 為什麼觀世音菩薩在中國最廣為人知的是女身形象
觀世音菩薩形象的在中國的變化過程也非常復雜,很多人都知道,觀世音菩薩的形象有個從男身到女身的變化過程。
本來菩薩是無所謂男身或者女身的。對於超越了輪回的羅漢和菩薩,所謂性別的概念,也是不存在的。所以很多佛、菩薩和羅漢像,特別是來自印度和西域的,大都偏向於中性,沒有明顯的性別特徵。
觀世音菩薩在我國變為女身形象,是因為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的慈悲形象,有一種類似母愛的感覺。就如同基督教文化里的聖母形象一樣,百姓覺得女性的溫柔形象更慈善親切。甚至於到了宋朝的時候,民間給觀世音菩薩創造了新的身世,說她是一個中國式家庭的女兒「妙善公主」,奉行孝道。這和正統的佛教傳說已經沒有關系了。
中國民間對觀世音菩薩形象的改變並不是不符合佛理。佛經上說,菩薩原本沒有形象,但是為了方便拯救、教化眾生,菩薩常要變化成各種形象。有的佛經記載,觀世音菩薩會變十九身,有的說,會變三十三身。
這菩薩的「三十三身」就像「五百羅漢」一樣,在印度空有數目沒有形象,給了中國藝術家巨大的發揮空間。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觀世音菩薩三十三身形象,完全都是中國仕女的模樣。有名的如「楊柳觀音」手持楊柳枝,「水月觀音」觀看水中月亮,「持蓮觀音」手持蓮花。還有完全來自於中國人原創故事的「魚籃觀音」,手持魚籃。這些造型都是中國傳統審美觀的體現。
在各種觀世音菩薩的像中,常見手持「凈瓶」的形象。這凈瓶,原本是印度僧人的一種日常用具。印度僧人過午不食,有些教派非常嚴格,下午不僅不能吃東西,而且只能喝一個專用的瓶子里的水,其餘器皿的水都不能喝。這個盛水的瓶子就叫「凈瓶」。這個瓶子到了中國被神秘化了,成為了一種似乎含有法力的聖物。
❾ 觀世音菩薩為什麼總是化身女相
大菩薩的示現,不是為了好玩的,而是為了度生的。眾生需要菩薩示現怎樣的身相,菩薩就為眾生示現怎樣的身相,他有從佛到菩薩弟子聲聞,天龍八部等32應身。如有一類眾生需要觀音菩薩示現男相來化度的,菩薩就為其示現男相.另有一類眾生需要觀音菩薩示現女相來化度的,菩薩就為其示現女相,。"應以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婦女身而為說法."很難決定是怎樣的身相。因這不是菩薩本身的問題,而是隨諸眾生的要求所示現的,自己並不怎樣能做得主。至於觀音菩薩在此世界多現女身,自亦有其道理在,這等到下面再說。
現在先來說個觀音菩薩示現女身化度眾生的故事給諸位聽聽,也就是魚籃觀音來歷(又叫馬郎婦觀音):在中國唐朝的時候,菩薩在陝右金灘,示現一個賣魚婦的女相。這個賣魚婦,長得很漂亮,每天早上,提著一隻魚籃,在某村莊賣魚。村莊上的青年,見其年輕貌美,就不斷的向她追求。每個青年男子,都希望獲得她,做為自己配偶。由於追求的人多,使得賣魚婦無法應付,於是想出一個辦法,對村莊上的青年男子說:你們這么多人,我只一個女身,當然不能滿足你們每個人的心願,現在提出一個不十分難的條件,你們誰做到了,我就許配於誰,誰也不要妄追!
青年男子迫不急待的問:什麼條件?賣魚婦回答說:佛教里有本經,叫做普門品,你們有誰在三天內讀熟,我就嫁給誰。結果,在三天內讀熟普門品的,有四五十人。賣魚婦又說:我仍只是一身,你們還有這么多人,怎能決定嫁給誰?告訴諸位,佛教還有一部經,叫做金剛經,經文比普門品長些,你們有誰在五天內讀熟,我就嫁給誰。大家在愛的熱力支持下,到了五天期滿,讀熟金剛經的,仍有十人之多,結果,問題還是不得解決。於是賣魚婦再對這些人說:佛教有部大乘妙法蓮華經,你們有誰在七天內讀熟,我就決定嫁給誰。諸位想想:法華經有七卷二十八品這么多,要在七天內讀熟,實在是不容易的,所以結果只有一姓馬的青年讀熟。
賣魚婦為了實踐自己的諾言,當然就嫁給了姓馬的。姓馬的內心歡喜自不用說,別人亦對他得到這么一個如花似玉的美女為婦而欣慰。可是到了洞房花燭夜,在賀客狂歡散去以後,女的忽然肚痛而死!不用說,這時最悲傷的,無過那位馬姓少年,因他用盡心機,才得到這樣一位美女,而今竟然成為一場空,怎不悲痛欲絕?可是人死不能復生,悲痛又有什麼用?只好依照一般俗禮,將死者送去安葬,除此還有什麼其他辦法?
說來真正奇怪,靈柩送至半途,忽然遇到一位老僧,老僧對那馬姓青年說:聽說昨天你才舉行結婚大禮,怎麼今天又在舉行葬儀?馬姓青年哭喪著臉回答說:這是我最愛的美女,用了好大的心機,才能得她為妻,不意一個活潑潑的美女,轉瞬之間就成了一個無知的死屍,叫我怎不痛心?老僧看他悲傷的樣子,於是就開示他說:你們年輕人,就只知談情說愛,而不知追求真理。當知昨天你所娶的美女,並不是世間一般女子,而是觀音菩薩示現來化度你們的。因為悲心深重的觀音,知道你們村莊老幼,不曉得信奉三寶,特方便示現女身,來給予你們化度,假定你們不信,可以開棺來看。大家為求獲得證明,乃真的將棺材打開,一看始知最初放入的美女,已經不在其中,到此不得不信是菩薩運用神通離開的。可是再回頭來看那老僧,老僧又已不知所在!本此可知:不但賣魚婦,是觀音的示現,就是該老僧,亦為觀音的示現,目的在使這村中的人,切切實實有所覺悟,認認真真信奉三寶。從此,不但馬姓青年,發心出家修行,就是村莊中人,亦都信佛菩薩,而歸依三寶。觀音菩薩曾經化身美女勾引歡喜王,歡喜王愛上美女,便被菩薩引入佛門,成為"歡喜佛",這在佛教中有兩句話說:「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為菩薩度生的最大方便。
觀音菩薩所以時時示現女身教化眾生,推究起來,約有兩個原因,現在略說如下:
一、專以多苦的眾生為救濟的對象;人類眾生痛苦最多的,在過去重男輕女的時代,女人的痛苦確比男眾多。因在那時代,女人受到很多的限制:如未嫁前在娘家裡,定要聽從父母的命令;出嫁以後在丈夫家,定要聽從丈夫的命令;到年老時有兒女的,還要聽從兒女的話。在世間做人,女子的痛苦,確實是多些。觀音菩薩既以救苦眾生為目的,當然要先救度苦痛多的女子,所以特多示現女身,期與女子打成一片,然後從女子本身所有的各種痛苦,逐漸引導她們走上修學佛法的大道,以解除所有痛苦,而獲得身心解脫。
二、女眾痛苦雖說比較多,但內心中的柔和慈愛,卻又的確勝過男子。如世間的父母,疼愛自己子女,固然是一樣的,但若比較起來,母親愛護子女,更為深刻親切。我常常說:有時父母同坐一處,假定小兒女們走來,向父母要錢買花生或糖吃,做父親的總是說,你們常要錢做什麼?今天沒有錢給你們,說了也就算了,真的一錢不給;做母親的不然,一方面呵責兒女不應常常要錢,一方面卻從腰包中掏出錢來給他們,並且很慈愛的撫摸著兒女說,乖乖的去吧,以後不要再來討錢。說雖這樣說,等到再度來要時,如法炮製的,仍是那一套。所以母親對子女的慈愛,是超過父親的。觀音菩薩是大慈大悲的,所以示現女身,不過是把世間的母愛,予以凈化擴大而成大悲。
世間的母愛,雖說是很真摯的,但范圍非常狹小,只知愛護自己的子女,不知愛護別人的子女,而且其中還含有染污的成分。普通雖說父母慈愛子女是無條件的,其實於無條件中有其條件在,如中國人說的「積谷防飢,養兒防老」,這不是條件是什麼?所以菩薩所有的慈悲與父母所有的慈爰,有兩點的實質不同:一是不廣大,二非無條件。觀音菩薩的慈悲,能將世間的母愛,加以凈化與擴大。慈悲一切眾生,不是慈悲一分眾生。是以菩薩的慈悲是偉大的,世間的母愛不能與之相比。觀音菩薩深知世間母愛的難得,所以處處示現女身,希望以女人的身分,感化世間一般的女人,不要專門陷在狹小的母愛中,而應以母愛的精神,來慈愛一切眾生,希望每一個眾生,都能離苦得樂,都能了生脫死,都能成等正覺。
❿ 凈土問題:觀世音菩薩為何多現女身
以世人心中,菩薩為女身,又常於夢中所現,多類女像,此非菩薩原是女身也。眾生善根淺薄,不能見菩薩微妙庄嚴之法相,故只隨彼之機而現耳。
觀音菩薩,久已成佛,特以慈悲心切,現九法界身,種種方便,度脫眾生。(九法界,即菩薩、緣覺、聲聞、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也。)於人法界,又復種種不一,或為帝王宰官,或為隱逸庶民,或為婦女,或為乞丐,了無一定。但以菩薩之像,微妙庄嚴,世人不能形容,以故多類女像,此非菩薩原是女身也。
觀世音菩薩於無量劫前久已成佛,號正法明。但以悲心無盡,慈誓莫窮,故復於十方世界現菩薩及人天凡聖等身,以施無畏而廣濟度。《普門品》所謂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普門品》有三十二種,人天凡聖男女之身,何可以外道瞎造之香山卷為據而疑之乎?)又何不觀下文雲,不但現有情身(人天凡聖男女,皆為有情身,謂有心識知覺也)即山河、船筏、橋梁、道路、葯草、樹木、樓台、殿閣,亦隨機現。總以離苦得樂,轉危為安為事。汝若明白此一段文,斷不問是男是女。以世人未看佛經,見菩薩微妙庄嚴,以塑畫雕刻者無超格妙手,便似女相,世人遂認為女身。而菩薩一切隨緣,以世人心中,菩薩為女身,又常於夢中所現,多為老太婆身。以眾生善根淺薄,不能見菩薩微妙庄嚴之法相,故只隨彼之機而現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