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孩子很內向
『壹』 如何理解中國人內向
與文化有關,儒學被冷落的朝代中國人都很強大,性格相對外向。儒學講究,是龍就盤著,是虎就握著,要沉穩不能張揚。直到現在我們都討厭得瑟。
與民族有關,農耕民族和吃草的動物有些相像,膽小孱弱,不需要和土地搏鬥,種地也不會有流血犧牲的危險。而游牧、漁獵、狩獵民族都有冒險精神,要刺殺,奔跑,搏鬥。
與環境有關,內向的性格:內心體驗深刻,不善於表達,喜歡搞點小動作,比如窩里斗。在家裡做宅男宅女的大多是內向。外向的性格:敢說敢做,敢愛敢恨,但對事物缺乏耐心,總是虎頭蛇尾的。那一定是不喜歡憋在家裡的人了。
與教育有關,從小到大我們都離不開「靠」這個字。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從小就被管大,被告知要聽話,聽任何比自己大的人的話,長大做什麼事情都優柔寡斷,黏黏糊糊的,那也是內向的。絕大多數人都是在這種情況下長大的。
美劇和華人電視劇你要看過就很好的能比較出來。在中國風流瀟灑,鏗鏘玫瑰的人物都是不拘一格了人,他們就像一類一樣。不過現在21世紀了好像慢慢的也在改變。
『貳』 為什麼孩子的性格膽小內向原因竟是父母的這種方式導致!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優秀的。但隨著孩子成長,有些家長會發現孩子的性格並那麼順遂人意,像自卑膽小、愛哭沒主見等,都讓孩子十分頭疼。
5、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美國心理學家卡耐基認為:一個人的成功30%靠才能,70%靠人際關系。人際交往能力是一種駕馭生活、完善自我的能力。
有些孩子在自己家人、朋友面前還能侃侃而談,但是到了公眾場合,社會大環境下就很難組織語言,很難啟齒,因為孩子害怕面對陌生環境,不敢表現自己。
此時家長要站出來鼓勵孩子勇敢表現自我,慢慢引導孩子融入新環境,讓孩子敢於與陌生人交流、敢於在陌生環境自信大膽的展示自己。
不相信孩子的能力,不讓他去嘗試,都會讓孩子因為缺乏鍛煉,而無法應付生活中的種種事情,讓他們脆弱、不自信,慢慢變得更膽小。
所以,放手讓孩子做自己的事情,只有他們在嘗試中不斷學習新技能,才能越來越自信,越來越膽大。
『叄』 父母性格都挺外向,可為何孩子會很內向呢
這可能是教育方法出現了問題,比如強迫孩子在人前表現,沒有給孩子做心理准備,然後經常把孩子帶到一些陌生的環境,在現場自己只顧和熟悉的人說話,沒有感受到孩子對周圍的恐懼。這樣的教育方法會讓孩子產生不適與抗拒,久而久之孩子就不願意在陌生人面前表現自己,只想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面和自己玩。
等我上初中了,父母把我帶回家鄉,看到一個親戚,他就直接讓我叫對方姑姑或者是嬸嬸,對於一個陌生人要叫這么親密的稱呼,我實在叫不出口。偶爾被逼的要叫出口,聽到自己發出來的聲音,就好像是機器人在說話,現在內向性格已經形成了,並且性格已經影響了我的人生。
『肆』 現在的男孩子為什麼這么內向
老弟啊,也不是說所有的男生都比女生內向啊,確實現在男孩子內向的比較多一點,可是我現在中國男女比例失調,男比女多那麼多,所以內向占的比例就會理所當然的多點啊,還有就是現在這個社會是有點陰盛陽衰,男生一天比一天陰柔,女生為了追求更多想要的,又不能靠男生,只能把自己變強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就變得剛毅,相較男生就更陰柔,害羞,不與人交談,冷漠,對什麼事情都無所謂,漸漸就成為人們口中內向的人,結婚生子又只留男孩,孩子不小心遺傳到了,所以...
呵呵我的都是謬論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