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為什麼不能清明燒紙
『壹』 女性不能在清明節這天上墳,是不是真的
清明節已有2500多年歷史,古時又叫踏青節、三月節、祭祖節、鬼節等。它與七月十五的中元節、十月初一的寒衣節,並稱為中國三大著名"鬼節"。這個節氣最重要的一項活動就是祭祖,懷念故去的親人,寄託哀思,而我國各地清明節上墳的習俗不盡相同。比如有的地方據說女人是不能上墳的。
1、不能穿艷麗的衣服
因為清明是一個祭奠祖先、緬懷逝去親人的一個活動,這時候人往往沉浸在悲傷中,如果突兀的穿著艷麗,在別人的眼裡就是對祖先的不尊重。
2、祭祀前貢品不宜食用
清明節上墳的時候,我們一般都會給祖先們擺上一些水果點心作為貢品。在祭祀之前,在墳上這些貢品是不能食用的,否則就是對祖先的大不敬。
3、上墳時禁止嬉戲打鬧
上墳時也是禁止嬉戲打鬧的,祭祀畢竟是個嚴肅的事,尤其是小孩子,在跟隨大人們一起祭祖的時候已經要安安靜靜的,不能亂跑,更不能嬉戲打鬧,否則就是對祖先的不尊敬。
『貳』 清明節為什麼女的不能去祭祖
因為風俗,封建迷信,所以有些地方女的不能去祭祖。
陝西關中過去流傳著一句話:「女兒不上墳,娘家絕了門」。意思就是說家裡有兒子,娘家的人不願意女兒回娘家上墳,怕別人說娘屋裡沒有人,只有娘家無兒子的人家,姑娘才能回娘家上墳。在過去人的心裡,覺得女兒就是出了嫁就是別人家的人,祭拜的也應該是老公家的祖先。
其實有這樣的想法也不為怪,這一切都源自男尊女卑的思想。在過去的那個年代,女孩是不能上娘家的族譜的,即使到了婆家,上了族譜也是張什麼氏、王什麼氏。可見當時女性的地位確實很低。
但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現在的女的和男的一樣,都可以光明正大的去上墳。當然還有一些地方保留著這樣的風俗,就是清明節出嫁的女兒把祭祀用的紙錢等帶到娘家,然後由兄弟、侄子代勞。也有些地方至今還保留著未出嫁女兒不能上墳的習俗。
但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一切隨著時代的發展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清明節的由來和傳說:
很多傳統節日都和古老的傳說有關系,清明節也是如此,這個節日的由來,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相傳春秋晉國時期,晉文公受到迫害,因此在國外四處流浪,而忠臣介子推一直都陪伴在他身邊,吃了不少苦頭。
有一次晉文公餓到昏倒,介子推就割下了大腿的肉做成湯給主公吃,救了他一命。後來晉文公重回朝堂,賞賜了很多幫助過他的人,唯獨漏掉了介子推。
介子推不以為意,但是攜老母隱居山野,他離開之後,晉文公回想往事才覺得愧對忠臣,於是帶領部下去找介子推,沒想到苦尋無果。晉文公認為對方是在怨恨自己,於是放火燒山想逼介子推出來,沒想到對方剛正不阿,寧願被火燒死也不出來。
他死之後,留下的血書「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令晉文公感到後悔,為了紀念他,就把放火燒山這一天定為「寒食節」,下令每年此時百姓只能吃素紀念介子推。這個日子後來逐漸演變成了清明節,成為人們懷念忠烈與祖先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