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男人為什麼恨母親
A. 如何看待一個男人不尊重自己的母親
如果一個男生,對待自己母親的態度都很差;
對待母親,常常頤指氣使,暴躁又憤怒;
沒什麼好脾氣,不知道感恩,過度索取。 這樣的男人,一定靠不住。
B. 為什麼你會恨母親、恨母親的孩子該如何走下去
母親是你的命運。
我的一個朋友最近出差回家,不到兩周就崩潰了。不僅僅是為了老問題:和媽媽的愛恨情仇。
我朋友的成長環境是這樣的:她好像和媽媽的角色對調了。從小到大,她往往扮演著決策者、支持者、負責人的角色。相反,母親活得自由、任性、瀟灑,渾渾噩噩。
可以說,有時候她像個「老母親」一樣沖過去照顧她,但最後得到的卻是母親的厭惡、責備,卻沒有表揚。一路上的痛苦和淚水,無人支持無人守護的悲傷,爆發成她對母親的無限仇恨。
她在電話那頭對我說:「我該怎麼做才能讓她滿意?」
我說:「也許你做什麼都滿足不了她,因為你滿足不了一個一直覺得不舒服的人。」
因為這個朋友太早獨立,很少享受被照顧的感覺,感到孤獨和痛苦,但另一個朋友卻和她相反。
我的另一個朋友有一個非常能乾的媽媽,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照顧她:洗衣、做飯、打掃房子。她媽媽為她做了一切。目前30歲的她不會做飯,也沒結婚。
有些孩子討厭媽媽,離不開她。回頭看:30歲還是處男。
媽媽對她也很大方,家裡最好的東西都會給她,很多看似不靠譜的事情也願意給她全力支持。每個人都告訴她,她有一個好媽媽。
但她也會有擁有一個好媽媽的痛苦。時間久了,她會覺得生活無能為力,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生活自理能力差,行動能力更差。
雖然在其他城市工作和生活,她被折磨著處理自己的生活,但她能夠應付自己的生活。而她一回到家,幾乎變成了一個大嬰兒。她什麼都不知道在哪裡,幫不上忙,什麼都不用做,全身都感到無能無力。
每當她做出什麼不靠譜的決定,媽媽願意支持她,願意犧牲自己的時候,一方面,她會感激媽媽;另一方面,她又覺得媽媽為自己犧牲太多,覺得媽媽的不幸是自己的錯。她的身體充滿了揮之不去的罪惡感。
「無能與罪惡」是她接受母親「愛」的證據。
同時,她也給了母親一部分生命的使用權。有時候,她覺得自己像個木偶一樣被媽媽控制著,走不出媽媽含淚的深潭。
她恨媽媽,恨這種生活,恨現在的自己。
兩個完全對立的家庭,兩個不同的孩子,對母親有著相似的愛恨情仇。
對母親的愛說的太多了,卻很少有人能說說自己對母親的恨。不僅很難告訴別人,也很少有人能面對這種情緒。那麼對於母親的「恨」在我們的生活中起到了什麼作用呢?
你為什麼恨你媽媽?
我給大家講個故事,讓大家更形象地理解恨。
你一定記得金庸的《金獅王謝遜》。他的主人成昆殺死了他的13名家人。家人的慘死讓他瞬間瘋狂,發誓要殺死成昆。
在那之後,他以成昆的名義殺害無辜的人,只是為了迫使他作為一個主人下台。為了化解這段恩怨,少林寺的空見大師讓謝遜打了他13拳,希望謝遜能說出殺死13名家人的惡氣。然而,謝遜有一個計劃,殺死主人空見與損失,但他感到內疚一輩子。
最終,這個宿怨是謝遜最終使成昆無用,然後皈依佛教。
在這個故事中,成昆是謝遜的主人。謝遜10歲開始,23歲離開學校。這個主人也可以說是承擔了母親教養的角色。但這是一個邪惡的「母親」,很像女巫。
謝遜一生都與成昆糾纏不清。從他的成功到他的瘋狂,都是成昆設計的。可以說他是一個傷心的孩子,用盡了心力卻沒能離開「母親」半步。
謝遜和成昆的仇恨始於謝遜對成昆的愛。他起初信任這位大師,但成昆背棄了他,殺死了他的家人,這幾乎摧毀了謝遜的所有希望和關系。
這個故事是如此微妙,以至於許多年後,謝遜只記得成昆。由於他人的好意,他想起了:空見大師、張翠山、尹素素和張無忌。不得不說,這個故事也像預言一樣,揭示了母親對孩子的偏執佔有,以及孩子瘋狂逃離母親的決心。
你為什麼恨你媽媽?
因為母親並不總是一個溫柔的照顧者,她的另一面可能是一個黑暗的女巫,近乎偏執地佔據你,你像瘋了一樣決心離開她。
你的母親是你的創造者。為此,她有權對你為所欲為。因為她媽媽並不總是溫柔的照顧者,她的另一面可能是黑暗女巫,近乎偏執的占據著你。你一輩子都很難擺脫她的控制。這些控制由各種委婉的詞語呈現:偏好、希望、期望等。
恨雖然讓你難受,但也在母親和孩子之間製造了一個空間縫隙,讓孩子逃離母親。
如何原諒自己對母親的恨?
世界上有成千上萬的孩子。他們可能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討厭自己的母親:母親不僅想要控制,還會把控制美化成愛。他們討厭母親的控制和虛偽。
母親的仇恨也可能象徵性地表現出來,比如:女人不能展現自己的特點,表現出與母親的極端差異,不能為自己提供食物,鄙視自己的家鄉,女人討厭自己的乳房,男人踐踏女人的乳房。
但是他們很難看到和承認這種情緒。文化告訴我們要愛母親,但人的感情是復雜的。情緒不是死板的文字就能搞定的。愛是真的,恨是真的。只有當你能抓住你內心深處的感覺時,你才能發揮你最大的力量。
如何原諒自己對母親的恨?
無論是恨還是愛,都容易讓人「上綱上線」。當你因為恨而變得盲目的時候,記住恨和愛是連接你和你媽媽的形容詞,但做決定的是你,所以要保持冷靜。討厭你和你媽媽,給了你一個逃離媽媽,成為自己的空隙。
如果恨源於愛,那麼這件事最重要的不是母親做了什麼,而是如何填補內心的黑洞。
你可能會因為愛一個人而變成一個好人,但是每一個內心愛的人都可能同時恨另一個人,所以你不會因為恨別人而變成一個壞人。請原諒你對母親的仇恨,這是原諒母親做錯事的唯一方法。
愛與恨是一枚硬幣的兩面。你愛怎麼恨就怎麼恨,你愛怎麼恨就怎麼愛。
只有看到對母親既愛又恨,才能成為完整的自己。
有人說,母親是孩子的命運,你怎麼能被這種命運控制呢?來考考你的出身家庭報告吧~
作者簡介:李書亭,曾奇峰,工作室內容編輯,國家三級顧問。寫作是一種記錄思維,是內涵。希望用獨特的視角去理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