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男生女生 » 為什麼男人要吃白肉

為什麼男人要吃白肉

發布時間: 2022-05-15 09:06:05

A. 白肉是什麼肉啊特點是

所謂紅肉、白肉是研究人員為了分析不同顏色的肉類對健康的影響而分的。這種方法是根據肉類食物在做熟前的顏色來分。

那些在做熟前是紅色的肉就屬於「紅肉」,包括我們經常吃的豬、牛、羊肉等哺乳動物的肉;

而那些在做熟前是淺顏色的肉類就屬於「白肉」,包括我們平常吃的雞、鴨、鵝、魚、蝦、蟹、牡蠣、蛤蜊等非哺乳動物的肉。

其實,這種分類的方法並不十分完善,例如三文魚的肉做熟前就是紅色的,但它屬於白肉。另外,不能用做熟後的肉類食物的顏色來判斷是紅肉還是白肉。做熟前的豬肉是紅色的,但做熟後會變成白色,但豬肉還是屬於紅肉;蝦、蟹加熱後會變成紅色,但還是屬於白肉。大家了解一下大體的分法就行了,不必去鑽牛角尖。

我們的血液是紅色的,這主要和血液中的紅細胞有關,而紅細胞的紅色是因為含有血紅蛋白,血紅蛋白的組成成分之一就是鐵,血紅蛋白把氧運送到身體的各個部分。同樣的道理,紅肉的顏色主要是由於哺乳動物肉中含有肌紅蛋白。肌紅蛋白是一種蛋白質,它的組成成分之一也包括鐵,肌紅蛋白能夠將氧傳送至動物的肌肉中去。

研究人員分析吃紅肉、白肉對健康的影響發現,吃紅肉多的人群患結腸癌、乳腺癌等疾病的危險性會增高;研究還發現,男性吃太多紅肉還會導致得前列腺各種疾病的概率加大。需要注意的是,這里說的是「吃紅肉多的」,並不意味著吃點紅肉就增加得病的危險。

分析吃紅肉多的人得某些疾病的危險性高,這主要是因為,和白肉相比,紅肉中含的脂肪多,並且其中的飽和脂肪酸多。動物脂肪主要是提供能量。能量攝入過多會增加肥胖和得心血管疾病的危險,飽和脂肪酸攝入過高是導致血中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的最強因素。

不管紅肉還是白肉:1.都含有脂肪,只是含的多還是少;2.都含有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含量也是相對的。同樣重的肉中,豬肉的脂肪含量最高,羊肉次之,牛肉最低。即使在紅肉的瘦肉中,脂肪的含量也不少。雞、鴨肉中的脂肪含量較低,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魚類中的脂肪含量一般較低,並且含有較多的多不飽和脂肪酸,深海魚類中富含EPA和DHA,對預防血脂異常和心腦血管病有一定作用。

B. 紅肉和白肉都要吃,那該怎麼吃

紅肉從營養學角度講指的是在烹飪前呈現岀紅色的肉,最常見的是豬肉、牛肉、羊肉。這些肉類因為脂肪含量偏高,被認為是導致很多疾病發生的重要誘因。
比如近期國外研究就發現每天每份食物中,總紅肉與冠心病風險增加12%有關,而未加工紅肉和加工紅肉分別與冠心病風險增高11%和15%相關。其中飽和脂肪酸攝入過高導致血膽固醇、血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為冠心病埋下了惡果。
另外紅肉在加工、烹飪過程中,還會在高溫和油煙下產生多種致癌物。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紅肉(攝入)被列入了2A類致癌物清單。吃紅肉的人群患結腸癌、乳腺癌等疾病的危險性會都會增高。
當然紅肉作為上千年來人類培育出來的成熟食物,也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營養。如紅肉中含人體必需氨基酸,種類和比例與人類需要接近,易消化吸收,營養價值高,為利用率高的優質蛋白質。含量一般在10~20%,牛羊肉含量可達20%;豬肉也在13.2%左右。還有以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A為主的多種維生素。以及鐵、磷等多種礦物質(是補鐵的良好來源)等等……
而白肉也並不是指我們大肥肉,而是在烹飪前呈現白色的肉類,比如魚、蝦、雞肉、鴨肉等等。
因為白肉所含的蛋白質豐富,同時飽和脂肪含量偏低,目前被認為是更好的肉類食材選擇。魚類攝入對降低心血管疾病、腦卒中等疾病發病風險有重要作用。禽類適量攝入也不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腫瘤等慢性病的發病風險。當然白肉可能鐵含量和吸收不足,需要有側重補充一些含鐵豐富的食物。
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當控制紅肉的攝入量,同時適當增加白肉的攝入。與此同時,還要關注紅白肉的烹飪方式,例如燒烤方式和腌制的方式,所產生的有害物質就偏多,進而增加了癌症的發病。應當盡量採取蒸煮的方式對肉類進行加工。
同時還要注意營養的均衡,英國醫學雜志近期研究發現,用富含植物蛋白食物(豆類、谷類等)替代紅肉帶來的獲益在65歲男性中更顯著,且獲益可持續長達20年。
用全穀物和乳製品(如牛奶、乳酪和酸奶)代替紅肉,用雞蛋代替加工紅肉也與降低冠心病風險有關,年輕男性中尤其明顯。如用高脂或低脂奶製品、全穀物替代紅肉,冠心病發生風險也降低。

C. 一直聽人家管一些肉叫紅肉、白肉什麼的,這兩者有什麼不同嗎是怎麼區分的哪種對人體比較有好處

紅肉是指牛肉、豬肉、羊肉等
白肉包括魚肉、雞肉、鴨肉等
紅肉白肉哪個好
通常把牛肉、羊肉和豬肉叫做紅肉,而把魚肉、禽肉叫做白肉。紅肉的特點是肌肉纖維粗硬、脂肪含量較高,而白肉肌肉纖維細膩,脂肪含量較低,脂肪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紅肉和白肉對人類慢性病的影響也不一樣,最近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吃紅肉的人群患結腸癌、乳腺癌、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危險性增高,而吃白肉可以降低患這些病的危險性,延長壽命。
1990年,美國一項大型前瞻性研究報告表明,消費者中吃紅肉越多的人,結腸癌發病率越高。按紅肉攝入量多少分組,攝入量最高組的結腸癌相對危險性比最低組增加70%。以每周食用5次以上紅肉的男性與每月食用紅肉不足一次者對照,前者的結腸癌相對危險性增加2.57倍。反之,多食乳品、家禽和植物性脂肪的人群,患腸癌的危險性降低。
美國另一項研究表明,與經常吃雞肉、魚肉和蔬菜的婦女相比,常吃紅肉的婦女發生乳腺癌的危險性更大。1985年至1991年對14291名婦女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吃紅肉多的婦女比吃紅肉少的婦女發生乳腺癌的危險性顯著增多。
地中海地區希臘的克里特島和義大利南部的薩卡人,60年代的慢性病發病率為世界最低,壽命最長。調查發現,傳統的地中海膳食中的紅肉很少。美國調查發現:克里特島人60年代每周只吃紅肉1-2次,而吃其他動物性食物(奶類、禽肉)比紅肉多。
由此可見,「寧吃天上飛禽四兩,不吃地上走獸半斤」的說法是符合現代營養新觀念的。為了健康,建議您多吃白肉,少吃紅肉。

D. 白肉是什麼

通常把牛肉、羊肉和豬肉叫做紅肉,而把魚肉、禽肉叫做白肉。紅肉的特點是肌肉纖維粗硬、脂肪含量較高,而白肉肌肉纖維細膩,脂肪含量較低,脂肪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紅肉和白肉對人類慢性病的影響也不一樣,最近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吃紅肉的人群患結腸
癌、乳腺癌、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危險性增高,而吃白肉可以降低患這些病的危險性,延長壽命。
1990年,美國一項大型前瞻性研究報告表明,消費者中吃紅肉越多的人,結腸癌發病率越高。按紅肉攝入量多少分組,攝入量最高組的結腸癌相對危險性比最低組增加70%。以每周食用5次以上紅肉的男性與每月食用紅肉不足一次者對照,前者的結腸癌相對危險性增加2.57倍。反之,多食乳品、家禽和植物性脂肪的人群,患腸癌的危險性降低。
美國另一項研究表明,與經常吃雞肉、魚肉和蔬菜的婦女相比,常吃紅肉的婦女發生乳腺癌的危險性更大。1985年至1991年對14291名婦女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吃紅肉多的婦女比吃紅肉少的婦女發生乳腺癌的危險性顯著增多。
地中海地區希臘的克里特島和義大利南部的薩卡人,60年代的慢性病發病率為世界最低,壽命最長。調查發現,傳統的地中海膳食中的紅肉很少。美國調查發現:克里特島人60年代每周只吃紅肉1-2次,而吃其他動物性食物(奶類、禽肉)比紅肉多。
由此可見,「寧吃天上飛禽四兩,不吃地上走獸半斤」的說法是符合現代營養新觀念的。為了健康,建議您多吃白肉,少吃紅肉。

E. 大多數的中國人都貧血嗎

中國人為什麼多貧血

中國最富有的村莊之一江蘇太倉金星村,近年來60%以上的人貧血(主要是缺鐵性貧血),而中國平均貧血發病率為20%左右,明顯高於西方。太倉是中國的百強縣,金星村是太倉的富裕村。為什麼人們生活越富裕,血液中的鐵越貧瘠呢?

這是飲食錯誤導致的營養缺陷!

過去20年來,金星人的收入增加了10倍以上。隨著收入的增加和「專家」的倡導,金星人用海產品取代動物性食品,白肉取代紅肉,還有很多人用素食取代肉食,細糧取代粗糧,且吃得越來越細。而鐵元素主要含在粗糧、堅果和紅肉中,並且紅肉中的鐵最容易吸收。而素食者只能吸收食物中10%左右的鐵。

人體中的鐵有60%左右分布在血液中,鐵是血紅蛋白的必需成分,並使其呈紅色。

鐵是氧氣的載體,缺乏鐵就會缺氧。因此,缺鐵就會面色蒼白,頭暈無力。

在眾多「專家」和媒體的倡導下,人們普遍認為素食比肉食降,因為肉食含有脂肪和膽固醇;應少吃「紅肉」而多吃「白肉」,因為雞鴨魚這類「白肉」比豬牛羊這類「紅肉」含有更少的飽和脂肪。

但是,肉食是營養全面的食物,我們的先祖吃了幾百萬年。飽和與不飽和脂肪含量是相對的,幾乎所有天然脂肪食品都同時含有二者,即使紅肉例如豬肉中的脂肪也大半是不飽和的。白肉中所含不飽和脂肪雖然比紅肉多,但在現有的高溫烹飪如油炸、微波爐環境下,不飽和脂肪被氧化後產生的自由基和毒素,容易將其營養價值減少。紅肉含飽和脂肪更多,但其穩定不易被氧化破壞,因此烹調紅肉不會產生較多的自由基和毒素。更為重要的是,人類的祖先在500萬年的進化過程中,經歷了無數次冰川紀和漫長的狩獵時期,那時主要以吃肉為主,又以大量進食紅肉為主。因此,紅肉對於人類的基因遺傳、免疫系統來說是熟悉的。由於女人平均比男人少吃肉尤其是紅肉,又由於每月的月經更使女性失血喪鐵,因而女人比男人更容易患上貧血。調查發現,太倉的女人近一半貧血。由於更久遠的農業文明和人口壓力,中國人比西方人更多地依賴植物性食品,因而容易得缺鐵性貧血。

記住,肉食比素食更營養,紅肉比白肉更補鐵,女人比男人更需要紅肉!

編後語:看完這篇文章後,您也許會問:從前營養專家都在倡導多吃白肉,還說「四條腿的不如兩條腿的,兩條腿的不如沒腿的。」說的就是兩條腿的雞鴨和沒腿的魚類比四條腿的豬、牛、羊肉要好,但現在為什麼又說要吃紅肉?

專家說得確實不錯,白肉中飽和脂肪的含量確實比紅肉少,即使倡導吃紅肉的專家也從不否認這一點。但在強調白肉好處的時候,並不等於要讓人們走向另一個極端,完全拒絕吃紅肉。

專家在此強調紅肉的好處,並非要否定白肉,否定的是對白肉不正確的吃法和對紅肉的完全排斥。從前,我們初步知道白肉比紅肉好,現在我們還需要進一步知道對肉類食品科學全面的知識,不是自相矛盾,而是對營養知識的進一步加深。此外,作為媒體,我們也有責任將營養學的最新認識或新的觀點及時傳播給讀者,讓讀者了解新的知識和觀點,而不是做一種觀點的傳聲筒。

F. 我們通常所說的「白肉」究竟是什麼肉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歡吃肉,因為肉不僅能夠滿足我們對營養的需求,而且口感也很好,但是我們在選擇食物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飲食多樣化,不要因為自己喜歡吃肉就不吃蔬菜。我們通常所說的“白肉”究竟是什麼肉?這里所說的白肉是指肌肉纖維細膩,脂肪的含量比較低,脂肪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肉類,我們生活中非常常見的白肉,有雞肉,鴨肉,魚肉,鵝肉,裡面含有很豐富的蛋白質和其他的礦物質,對我們的身體有很多的好處。以上只是小編個人的看法,那麼現在你知道白肉有哪些了吧!

G. 為什麼多吃白肉少吃紅肉

為什麼說多吃白肉少吃紅肉,兩者有什麼區別嗎?首先大家需要分清楚什麼是紅肉,什麼是白肉。

肉類的顏色被分為三個種類,第一個是紅色,白色,還有無色。紅肉的意思就是那些肉的顏色是鮮紅或者暗紅,比如羊肉、牛肉、豬肉這些肉;白肉就是肉色或者嫩白色,比如魚肉、雞肉、鴨肉等;無色肉就主要是水生貝殼類,比如蟹肉、牡蠣等。 所以,紅肉和白肉的區別在於營養成分不同。

那為什麼大家需要多吃白肉而不是紅肉呢?

因為顏色越淺的肉類,那麼所含有的營養成分越高。原因是在於,肉顏色是淺色和無色的肉中,含有的飽和脂肪以及脂肪膽固醇的含量是明顯低於紅肉的含量,而且這些體積越小的動物,肉質的顏色就會越淺,也就是說,體積越小的食物,含有的食物營養價值含量越高。

根據食物營養師專家來說,不管是紅肉還是白肉,各有各的缺點,各有各的優點,在營養上各有各的優勢。目前,大家認為應該多吃白肉,因為白肉中所含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有利於大家的身體健康。

H. 為什麼普遍認為吃白肉比吃紅肉好

紅肉白肉哪個好
通常把牛肉、羊肉和豬肉叫做紅肉,而把魚肉、禽肉叫做白肉。紅肉的特點是肌肉纖維粗硬、脂肪含量較高,而白肉肌肉纖維細膩,脂肪含量較低,脂肪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紅肉和白肉對人類慢性病的影響也不一樣,最近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吃紅肉的人群患結腸癌、乳腺癌、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危險性增高,而吃白肉可以降低患這些病的危險性,延長壽命。
1990年,美國一項大型前瞻性研究報告表明,消費者中吃紅肉越多的人,結腸癌發病率越高。按紅肉攝入量多少分組,攝入量最高組的結腸癌相對危險性比最低組增加70%。以每周食用5次以上紅肉的男性與每月食用紅肉不足一次者對照,前者的結腸癌相對危險性增加2.57倍。反之,多食乳品、家禽和植物性脂肪的人群,患腸癌的危險性降低。
美國另一項研究表明,與經常吃雞肉、魚肉和蔬菜的婦女相比,常吃紅肉的婦女發生乳腺癌的危險性更大。1985年至1991年對14291名婦女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吃紅肉多的婦女比吃紅肉少的婦女發生乳腺癌的危險性顯著增多。
地中海地區希臘的克里特島和義大利南部的薩卡人,60年代的慢性病發病率為世界最低,壽命最長。調查發現,傳統的地中海膳食中的紅肉很少。美國調查發現:克里特島人60年代每周只吃紅肉1-2次,而吃其他動物性食物(奶類、禽肉)比紅肉多。
由此可見,「寧吃天上飛禽四兩,不吃地上走獸半斤」的說法是符合現代營養新觀念的。為了健康,建議您多吃白肉,少吃紅肉。

熱點內容
為什麼點開微信就卡了 發布:2025-05-14 12:27:31 瀏覽:833
為什麼女生第一次沒血 發布:2025-05-14 11:48:10 瀏覽:912
桉樹種在田裡為什麼反而長不好 發布:2025-05-14 11:36:00 瀏覽:790
為什麼北極狐有不同顏色 發布:2025-05-14 11:25:24 瀏覽:665
洛陽綠都為什麼這么便宜 發布:2025-05-14 11:23:49 瀏覽:362
為什麼孩子總在紙上寫某某不好 發布:2025-05-14 11:23:14 瀏覽:923
為什麼蘋果自帶壁紙好看 發布:2025-05-14 11:17:24 瀏覽:887
李寧籃球鞋為什麼那麼便宜 發布:2025-05-14 11:17:19 瀏覽:275
最近荷蘭奶粉為什麼這么便宜 發布:2025-05-14 11:15:49 瀏覽:788
淘寶上一樣的籃球鞋為什麼有差價 發布:2025-05-14 11:12:11 瀏覽: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