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男生女生 » 為什麼女人不容易修行

為什麼女人不容易修行

發布時間: 2022-05-17 20:44:08

⑴ 為什麼佛教早期禁止女性學佛

阿彌陀佛

誰說佛教早期禁止女性學佛了?你要是對女性學佛有誤解,可以看看下面祖師大德開示

凈空法師---我們要看實際環境的狀況。在古時候,真的,女眾在從前那個社會限制非常之嚴,不但學佛很少有機會,連讀書的機會都很少,所謂是「女子無才便是德」,規規矩矩在家裡頭操作家事,照顧家庭,為家庭服務,在從前的社會。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當時的社會是如此。印度的階級觀念比中國更嚴重,所以女子修行比男子困難,而且女子修行沒有道場,非常困難。這就是女身修行比男身困難地方。


所以實在講,這難與易真正的因在哪裡?因在教理。你看從前出家男眾天天聽佛講經說法,這機緣多難得。釋迦牟尼佛的生活是日中一食,樹下一宿,這男眾跟他行,女眾行嗎?女眾也能樹下一宿嗎?也能去日中一食去托缽嗎?不行。所以你想想這個經義你就懂得,最重要關鍵是對佛法的了解、通達、覺悟,這種機緣。

問:另外有人說,世尊在經典當中,曾說男子是七寶身,女子是五漏身(五種,五漏身),是否表明女眾修行難度比男眾大?

凈空法師答:這個事情很難講,我們要看實際環境的狀況。在古時候,真的,女眾在從前那個社會限制非常之嚴,不但學佛很少有機會,連讀書的機會都很少,所謂是「女子無才便是德」,規規矩矩在家裡頭操作家事,照顧家庭,為家庭服務,在從前的社會。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當時的社會是如此。印度的階級觀念比中國更嚴重,所以女子修行比男子困難,而且女子修行沒有道場,非常困難。這就是女身修行比男身困難地方。

可是今天的世界顛倒,這從前黃念祖老居士告訴我,他說從前修行,你看看排列順序,《高僧傳》、《往生傳》排列順序,成就最多的,比丘,出家人,修行成就最多的出家的男眾,第二出家的女眾,第三在家的男眾,第四在家女眾,這是講修行成就的。現在不一樣,現在修行成就最殊勝的,人數最多的在家女眾,其次的是在家男眾,再其次的出家女眾,最糟糕的是出家男眾。風水輪流轉,這個道理要懂,它不是不變的,這環境常常在變!所以你一定要通達原因到底出在什麼地方。

所以實在講,這難與易真正的因在哪裡?因在教理。你看從前出家男眾天天聽佛講經說法,這機緣多難得。釋迦牟尼佛的生活是日中一食,樹下一宿,這男眾跟他行,女眾行嗎?女眾也能樹下一宿嗎?也能去日中一食去托缽嗎?不行。所以你想想這個經義你就懂得,最重要關鍵是對佛法的了解、通達、覺悟,這種機緣。現在不一樣,你看現在我們聽經、學教的方式手段,我們現在用電視,現在用網路、用光碟,你在家裡關起房門就可以聽、就可以學習,不一定要到現場。在從前非去現場不可。所以這就是時代在轉變,難易有差別。

總而言之,那個真正的原因,就是你學佛,你對於教義教理要通達、要了解。這經教里講什麼?就是講宇宙人生的真相,你對真相愈了解得清楚,愈明白,換句話說,愈容易放下,你就不會再執著。知道是人與人之間,人與天地萬物之間,就是個緣。緣聚緣散是正常的,有聚一定有散,你何必那麼執著?所以執著就錯了。聚也歡喜,散也歡喜,這就是正常的,就是決定不要在這里起分別執著就對了,起分別執著是錯了的。所以這道理要懂。

⑵ 為何如今學佛的女眾比男眾多,該怎麼解決素

凈空法師---現在修行證果,往生最多的在家女眾,再其次在家男眾,再其次出家女眾,出家男眾擺在最後

在北京,學佛的人都知道,有個老居士、老菩薩,黃念祖老居士,這是我們這一代當中修行人在家的大德,成就非凡,在出家人當中找這一個找不到。我們從認識之後,我每一年大概都要到北京,至少是三次到四次去看老人家。那個時代,弘揚《無量壽經》會集本,在海外是我一個,在國內也只有他一個,沒有別人講這個,所以我們見面非常歡喜,真的志同道合。

他告訴我,在過去,一百年前,這不說遠,一百年前,愈是過去環境就愈好,中國,中國人懂得教育、重視教育,小孩一出生就要注意教他,讓他養成習慣,好的習慣他一生不會改變,養成惡的習慣亦復如是,這一點比什麼都重要。古人修行成就的多,一百年前,就算是凈土宗念佛往生的,出家男眾最多,出家女眾其次,在家修行的男眾擺在第三,女眾是擺在第四。

他說現在這個時代不然了、顛倒了,什麼都倒過頭來了,現在修行證果,無論是出家、在家,往生最多的在家女眾,再其次在家男眾,再其次出家女眾,出家男眾擺在最後,換句話說,很不容易往生。你要問為什麼?不必問原因,你細細觀察,現在這個出家四眾的結果,你就看到了。

所以今天社會開放,男女平等,學佛真正有成就的,首推在家女眾。在家女眾要不要去出家?一出家,大概往生的機會就愈來愈少了,這些道理我們不必說。諸位,在眼前你親自看到、你親自聽到,什麼原因?真正修行,如理如法的道場少,沒有了,我這一生一個都沒看見;只看見一個禪宗道場,香港聖一法師,我去過一次,親眼看到的,還像古時候一樣,每天參禪坐香,有四十多個出家人,男眾道場。聖一法師往生之後,衰了,沒有人領導了。

相對的,有真正修行人的地方,這個地方風調雨順,少災少難;沒有真正修行人,這地方災難就多,這個一定的道理。

所以今天我們要度自己,要把度自己放在第一,為什麼?自己不能度,你怎麼能度眾生?度眾生先得要度自己。

⑶ 為什麼佛家說女性比男性難修成正果

聖嚴法師

事實上,考察佛陀時代的男女觀,應該從重視於基本的平等著眼,如羅漢的果位是不分男女的,修學佛法也是男女平等的,佛說一切眾生都有成佛的可能,何況是女性。所謂「佛」就是徹底的解脫者、圓滿的智者和無上的濟世者,男性可以做到,女性當然也不例外。不過,從女性的生理和心理的考察,我們不能否認,一般女性是比一般男性來得脆弱、優柔且倚賴性重些。所以為了保護女眾修道生活的安全,鼓勵女眾成為佛門龍眾,男眾應該多盡一分心力協助女眾,但這並不等於高壓、歧視。如對大比丘尼——佛的姨母大愛道,比丘大眾誰說不敬?在經律中提到,女性是誘發比丘情慾和貪欲的根源,為了防止慾火中燒,故對比丘們說女身不凈,以女身為對象而修不凈觀。這是在修持過程中,所採用的方法及防範措施,未必表示對女性的歧視。

【關於八敬法,是當時那個時代的因地制宜。是基於當時社會狀況及比丘尼僧團初立而作的權宜辦法,並非有意貶低比丘尼的人格、地位;大乘經典中主張眾生皆有佛性、智能德相,如龍女成佛,妙慧說法,可知佛陀本懷,相上雖有男女之別,性體上是平等一如的。】

佛法是平等法,不會歧視任何人。

是因為女身因生理上(體力、天癸等)受制約較多,受苦比較多,遇到的阻力也相對比較大。

當然,女身也有好處,親和力比較好,如果女性修行者,有這樣的願望,希望以女身救度眾生,也是可以用女身修行證果的。

ps:末法時代,事情都是顛倒的。

以前修行證果的多少,順序是:1、出家男眾(比丘)。2、出家女眾(比丘尼)。3、在家男眾(優婆塞)。4、在家女眾(優婆夷)。

現代修行證果(往生)的無論數量、質量上都倒過來了,第一是在家女眾(優婆夷),最後是出家男眾(比丘)【誘惑太多】

所以現代女眾不必擔心,這個是女眾修行的好時節。願互勉之。

⑷ 佛陀為什麼不讓女性修行

《善見律》雲:「佛初不度女人出家,為滅正法五百年,後為說八敬,聽出家,依教行故,還得千年。」
正是因為佛陀的智慧無礙,所以預見到若女眾出家,會令正法縮短五百年。女性貪欲心和愛染心比男性要深重得多,在這個業報身的顯現上就比男性要多出月事、孕養等苦。所以,佛陀後雖允許女眾出家,但為比丘尼制定了八敬法,以降伏女子的貪愛嬌慢等業障,堅定道心。

問:《善見律》雲「佛初不度女人出家,為滅正法五百年,後為說八敬,聽出家,依教行故,還得千年。」還得千年何意?
交流:正法期是一千年。因女眾愛染情重,若出家,使正法滅提前了五百年,若女眾依教戒修行,恢復為一千年。是這個意思。

問:佛陀說一切眾生平等,為何女眾只有一次出家機會,男眾卻有七次?為何佛經中說了女眾那麼多醜態、還要比丘對女性作不凈觀?這不是歧視女性嗎?
交流:佛陀說一切眾生平等,本具有和諸佛無二無別的佛性,離開妄想執著皆可成佛。「佛」是徹底的解脫者、圓滿的智者和無上的濟世者,不光是女性,蜎飛蠕動,餓鬼地獄眾也都可以返迷成覺,成就佛果。
但在事相上,女性的生理和心理這種業報顯現,確實和男性多有不同。在生理上,女性有月事和懷孕生產的痛苦要承擔,而男性是沒有的;在心理上,相對於男性偏重理性,女性一般偏於感性,情執重一些,脆弱、優柔且倚賴性重些,遇到一些境緣,一旦染著,就很難放下。
針對女性的這種報障特點,佛陀為了堅定女眾出家求道的決心,制定了女眾只有一次出家機會的戒律。佛陀為保護女眾修道生活的安全和對治女眾自身的三障煩惱,在佛經中加以提點,防微杜漸,以對女眾加以策勵。佛陀的教誡,都是為了保護眾生、令眾生離一切煩惱痛苦,得到究竟的解脫安樂。而相對弱勢的眾生,佛陀通過戒律、通過教誡,給了更多的關愛罷了。
另一方面,對比丘而言,貪愛欲是很難降伏的。為對治比丘對女性的貪愛,佛陀才教導比丘以女身為對象修不凈觀。這是一種修行過程中降伏愛欲而採用的方法和手段,並非對女性眾生的歧視。

問:我看《正信的佛教》裡面說女的只能成菩薩,男的才可以成佛,是嗎?那為什麼龍女可以成佛呢?
交流:聖嚴法師開示原文:「從學佛證果的觀點上說,男女是平等的,女人除了必須轉了丈夫身才能成佛之外,至於成羅漢、成菩薩,根本是沒有男女差別的。比如觀音常現女身,也唯有女人的氣質最能近乎慈悲的菩薩精神,佛也常說『以慈悲為女』。女人所缺少的是強勁勇猛的魄力,故在佛經中以為女人不能做統治四天下的轉輪聖王。」
至於《法華經》中龍女成佛的典故,出自卷四提婆達多品,原文是:「時舍利弗語龍女言。汝謂不久得無上道。是事難信。所以者何。女身垢穢非是法器。雲何能得無上菩提。佛道懸曠經無量劫。勤苦積行具修諸度。然後乃成。又女人身猶有五障。一者不得作梵天王。二者帝釋。三者魔王。四者轉輪聖王。五者佛身。雲何女身速得成佛。爾時龍女有一寶珠。價直三千大千世界。持以上佛。佛即受之。龍女謂智積菩薩尊者舍利弗言。我獻寶珠世尊納受。是事疾不。答言甚疾。女言。以汝神力觀我成佛。復速於此。當時眾會皆見龍女。忽然之間變成男子。具菩薩行。即往南方無垢世界。坐寶蓮華成等正覺。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普為十方一切眾生演說妙法。」
龍女「年始八歲。智慧利根。善知眾生諸根行業。得陀羅尼。諸佛所說甚深秘藏。悉能受持。深入禪定。了達諸法。於剎那頃發菩提心。得不退轉。辯才無礙。慈念眾生猶如赤子。功德具足。心念口演。微妙廣大。慈悲仁讓。志意和雅。能至菩提。」智者大師判釋龍女已證圓教初住,吉藏大師以一生補處發心來判釋龍女,說明龍女是十地的位次。而龍女以「價直三千大千世界」之寶珠「持以上佛」,是表法,寶珠喻眾生本具佛性,以寶珠供佛之「疾」,表向內觀照、會歸心性、證法身智之疾速。
舍利弗尊者以「女身垢穢非是法器」作為女身不能速證佛果的理由。而大乘佛法的思想是眾生平等,不論男女,不論何道,皆有佛性,皆可作佛。
另需注意一點,即:龍女成佛時「當時眾會皆見龍女。忽然之間變成男子。具菩薩行。即往南方無垢世界。坐寶蓮華成等正覺」。再比如,下至地獄餓鬼旁生,上至聲聞緣覺菩薩,一切眾生(無論男女)信願念佛都可當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快速圓滿佛果,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在蓮花開敷、親諸佛面時,即是現的男子身。在極樂世界是無有女子身的。
所以,龍女實是大權示現,本跡不可思議。龍女以女身、旁生身示現成佛,是針對舍利弗尊者「女身垢穢非是法器」來表法的,善巧告知法界眾生: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這是理體上的平等。在事相上,女子需轉為男身直至成佛,以示顯「精進勇猛、誓成佛道、誓度眾生」之菩薩願行。(補充:龍女獻珠時已證法身,獻珠後往無垢世界成佛是法身現出的應化身之一。應身佛都是以男身成佛的。)

問:常聽說女人是五漏身,男人是七寶身,又說女人五障,不能成佛,什麼意思?
交流:《金剛心總持論》中雲:「復次文殊師利,男身具七寶,女身有五漏。何名七寶?一有志氣之寶,到處遊行無畏。二有主為之寶,行事善掌權衡。三有成家之寶,善能生財立業。四有安身之寶,善能輔君養親。五有聖智之寶,善能決斷是非。六有安邦之寶,舉措上下皆從。七有定性之寶,善能親賢襲聖。是名男子七寶之身。」又雲:「女身何名五漏?一漏不能為身主。二漏不能為家主。三漏不能為人主。四漏不能為物主。五漏不能為聖主。是名女人五漏之體。」
《瞿曇彌經》中講述了佛陀的姨母大愛道三次請求出家,佛陀三次制止,後因阿難代為請求,佛陀才同意女子出家,並要求女子須遵守八尊師法(即八敬法)才可出家,又談到女人不得行「五事」:「女人不得行五事。若女人能得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及轉輪王。帝釋。魔王。大梵天等。終無是理。」這個「五事」,就是「五障」,也就是說女人有「不能作如來、不得作轉輪王、不得作帝釋、不得作魔王、不得作大梵天」的五種障礙。這個五事或五障,其實正是針對女人心性上的弱點指出的。女人煩惱重、善妒、多欲、軟弱、多染污,所以不能成就清凈圓滿的佛道,不能作大仁大義的轉輪王,不能做清心少欲的天帝釋,不能作堅強果敢的魔王,不能做清凈無染的大梵天。
其實,女人在具有這些弱點的同時,也正具有男人所沒有的優點。比如因為感性,所以容易對弱者生發同情心、慈悲心;比如因為柔弱和身體的限制,所以容易感知生活的苦難,從而生發出離心、生發離苦得樂的願望。等等。這就是一體兩面,煩惱如果善加調伏、善加轉化,也可以成為成就道業的資糧。
我們學習了佛法的業果法理,就會知道一個基本正見——心為業主。這些障礙來自於我們一念染污心,也可以因為斷除了這一念染污心的相續,生發清凈心,增上善根善因緣,從而破除這些障礙。所以,反過來,如果,女性(或者說,具備了這些心性弱點的眾生,無論男女)突破了這五障,在心性上調伏了這些煩惱,轉煩惱為道業資糧,就可以成就這五種功德身。
我們常說學佛是大丈夫事,這句話出自《涅盤經》,經中佛陀說:「如來性是丈夫法故,若有眾生,不知自身持有如來性,雖是男兒身,我說此輩是女人,若有女人,能知自身持有如來性,雖是女兒身,我說此人是男子。」《大毗婆沙淪》中,佛陀對眾比丘贊嘆大生主,說:「汝等諦聽,一切女人其性多輕薄、多嫉妒、多謅媚、多慳念,只有大生主雖是女人,卻能脫離女人一切過失,作丈夫事,得丈夫所得,我謂此輩為丈夫。」《佛說轉女身經》雲:「諸法悉如幻,但從分別生。於第一義中,無有男女相。」
因此,所謂的女子是五漏五障身,男子是七寶身,都是可以變化的!我們的心可以現「懈怠、愚昧、輕薄、軟弱、慳貪、多欲、淫媚」的女子相,也可以現「精進、智慧、剛強、果敢、喜舍、少欲、方正」的丈夫相;可以造作惡法,也可以造作善法;可以引領我們墮落生死,也可以引導我們出離輪回。更重要的是:一切眾生本具佛性,清凈平等。如果能夠知道這一點,相信這一點,即使外在的相狀是女身,所行亦是丈夫事——菩薩行!

附 大安法師相關開示兩則:
【信樂永離女身願: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其有女人聞我名字,歡喜信樂,發菩提心,厭惡女身。壽終之後,復為女像者,不取正覺。】——《佛說無量壽經》
如果我成佛的時候,十方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中無量女人,聞信我阿彌陀佛的名號,生起歡喜好樂之心,發起願往生心,從內心生起智慧的觀照,厭惡自己的穢質女身,那麼這樣的女人壽終時,就能蒙彌陀的願力接引,在蓮華中轉女成男。
諸位女居士可得好好玩味這一願,深刻體會阿彌陀佛的悲心。阿彌陀佛悲憫一切苦難的眾生,對煩惱重的眾生更加一份悲憫。從眾生的業力感召的身體來看,如果是女身,她的煩惱會重一些,障礙會多一些。佛經常常呵斥女身,女身有五種障礙:不能做人王,不能做轉輪聖王,不能做魔王,不能做大梵天王,不能以女身成佛。女人要好好自我反照,認識自己有一本很好的經典——《大愛道比丘尼經》,其中的女人八十四態,把女人的心理狀態、煩惱以及所導致的自他障礙描畫得入木三分。靠自己的力量要轉女成男要經過一大阿僧祗劫的修行,才能徹底告別女身,那是太難太難。
當然現在眾生煩惱越來越重,生為女人她可能還覺得值得自豪,認為這么多人追求他,走在大街上能吸引很多目光。原來我在大學時,見到大一女生像非常驕傲的公主,搞得那些男大學生自慚形穢。還有一個男同學寫文章說:「我怎麼生為男人,這個生為女人多好啊!」眾生顛倒,他只看到一段時間的好,不知道未來的苦難重重。一個女人有沒有智慧,首先就看她是不是厭惡女身。如果她還覺得女身還很好,認識不到種種的污穢障礙,身見會更重。
從修行的角度來看,如果靠自力修行,那女身遠遠不如男身。但到末法時代有一個很奇妙的轉變,女人修行她有她一點長處。正因為她感覺自身的怯弱,她對於他力法門能夠很真誠地投入。一投入之後,她能得到利益。所以佛在經典也懸記:末法時代,女人精進。她一精進就能得到利益。《凈土聖賢錄》記錄女人往生,尤其是優婆夷的案例很多。所以大家要抓住這個機會。在這一生當中,聞信彌陀的名號,歡喜信樂,發菩提心。壽終之後,乘彌陀願力,在蓮華當中,轉女成男。一出來,就是男子大丈夫相,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紫磨真金色。就佔了個大便宜。要知道阿彌陀佛看到女人自力修行之困難,他在五大劫思維當中,特別針對女人發了這一願,給予特別的救度,所以要感激阿彌陀佛!
【若有女人,厭女人身,盡心供養地藏菩薩畫像,及土石膠漆銅鐵等像,如是日日不退,常以華香、飲食、衣服、繒彩、幢旛、錢、寶物等供養。是善女人,盡此一報女身,百千萬劫,更不生有女人世界,何況復受。除非慈願力故,要受女身,度脫眾生,承斯供養地藏力故,及功德力,百千萬劫不受女身。】——《地藏菩薩本願經》
如果有女人厭惡自己的身體,說明她善根發露,智慧開發。一般的人她認為自己作為女人還沾沾自喜,天天照鏡子,塗脂抹粉,自戀得很厲害。但是如果她真有點修行,知道女人八十四態很麻煩。受大戒,佛都要為她多制定一些戒律。如果她厭離女人身,想轉女成男,那怎麼做呢?她應該以志誠心供養地藏菩薩的畫像,以及泥塑、銅鑄、木雕的地藏菩薩像。天天去頂禮供養,而且以香華、衣服、飲食、幢幡、金寶等供養。
不是地藏菩薩需要你這些,是通過這些供養物,第一表達你的恭敬心,第二也是讓你破慳貪的煩惱,第三這些供養物也是表法。通過華的供養,你就想要有菩薩的因地之華;香的供養,要有戒定真香,五分法身香。就能夠這一世結束之後,盡此一報女身,到下一輩子你就不會生到有女人的世界。沒有女人的世界那就是大丈夫的世界,極樂世界就是純一大丈夫相,沒有女人。有女人就很麻煩。你生到沒有女人的世界,你當然不會受女身。但是除非你是有慈悲願力要受女身,「為度眾生故」,為佛法的延續故。
比如像摩耶夫人,她是女身,但是她已經是大菩薩了。像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其中有一個婆須蜜多女,她受女身,但是她是度眾生的。這個福報功德很大。你如果靠自力修行,要轉女成男非常困難,要經過一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才會轉為男子身,永遠不會成為女人身。一個男人無論怎麼樣都比女人煩惱輕一點,福報大一點。這里不是說要輕慢女人,女人還是要有自知之明。佛說女人不能做五王:轉輪聖王、忉利天王、大梵天王、魔王、法王(佛)。魔王要比較剛強的人才能做,女人比較柔軟。大梵天王要清凈,那女人比較多欲。佛萬德庄嚴,女人更遙遙不及。

⑸ 女修行人必看:佛教中的女性應該怎樣修行

首先是持戒,五戒是基礎。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醉酒。後三條易犯,邪淫,夫妻之外的性關系都叫邪淫。妄語,是惡意欺騙別人。酒不是不能喝,但不能喝醉,因為醉酒後很容易造別的惡業。女同修平時著裝很重要,千萬別穿特暴露的,能引起別人性慾的衣服,要表現得穩重。其次,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學習女四書。這相當於佛法里的小乘,是大乘的基礎。女人要做一個賢妻良母,女子最大的功勞就是幫助丈夫成功,將孩子教導成才。這是「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法」。而且幫助女同修得到家裡人的支持,得到周圍人的尊敬,這也是在弘揚佛法。有時間多聽經,推薦凈空法師,慧律法師。

⑹ 四十多歲的女人沒文化不可以出家修行嗎

四十多歲的女人沒文化可以出家。出家對有沒有文化沒有太多要求,發心出家,受持具戒,能令三乘道果相續不斷,正法得以久住。保證僧人的素質,保持僧團的純潔與穩定,是續佛慧命的大事。而在家居士作為僧團的後備力量,在出家前的發心階段非常重要,通常寺院對發心出家的人有如下要求:

  • 一、佛教信仰虔誠,愛國愛教。應是本人自願發心出家,非其他人所強迫。沒有民族、種族等條件的限制。

  • 二、發心出家的動機要求純正,應是正信發心出家,為求解脫,決心舍棄世間貪愛而修道。不為衣食,不為錢財,不為享受等而發心出家。

  • 三、父母同意。

  • 四、沒有外債。

  • 五、若已經結婚者,需有離婚手續。

  • 六、非國家在職軍政人員。

  • 七、沒有法律案件的糾紛,非在逃的人。

  • 八、佛制發心出家年齡在七歲——七十歲,其中六十以後不允許受大戒。此中必須生活能自理,有修行能力,能弘法利生的方予出家。(涉及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階段,可在寺院發心,義務教育由其父母妥善處理安排。)

  • 九、若以前受過五戒、八戒、菩薩戒者,需沒有犯過前四條根本重戒。(殺戒指殺人。盜戒指盜五錢以上。淫戒中五戒指邪淫。八戒完全禁止淫。妄指大妄語。)

  • 十、沒有犯過五逆罪。(殺父、殺母、殺羅漢、破僧、出佛身血)。

  • 十一、非破內外道。(在佛教出家,還俗後去「外道出家」,然後又來佛教出家不予收留。)

  • 十二、沒有參加各種邪的各種教、功,以及政府禁止的其他各種迷信行為。

  • 十三、身體健康,六根具足完整。沒有殘疾,沒有精神方面病患,智力健全,無生理缺陷,屬正常男子,非變性人等。

  • 十四、沒有牛皮癬、白癜風等皮膚方面的明顯病變。(若已經治癒者不在此限。)

  • 十五、對發心出家者,沒有文化條件等的限制,一視同仁。

⑺ 女性出家修行要比在家修行容易成就嗎

問:他說我母親已經出家,並受具足戒,但出家前只是辦了一個假離婚證,並為父親找了老伴舉行婚禮,至今有名無實的婚姻仍舊存在。請問這樣有什麼罪過?如何補救? 答:學佛不一定要出家。黃念祖老居士曾經跟我討論過這個問題,他說在古時候出家修行,確實出家比在家方便,因為真正可以把世俗放下、擺脫,深山寺院里修行。那時候社會上常講「無事不登三寶殿」,寺廟裡面很少有人到那邊去,一個月當中能夠有十幾個客人就很多了。很少人會跑到山上去,交通不方便,都要走路。寺廟往往距離城市有幾十里地,從山下爬到山上,有的時候山高要走二、三天,走上去。所以,誰有這種閑暇去干這種事情?所以寺廟很清凈,住在那個地方真的是一塵不染,成就當然很殊勝。所以出家開悟的、得禪定的、念佛往生的是多。有些居士家裡面比較富裕一點,沒有家庭經濟的累贅,他把家安好了,他每年也會到山上去住幾個月、住個半年,他在那邊修行,這個有。 所以修行成就確實是出家男眾最多,第二個是出家女眾,第三種是在家男眾,在家女眾成就的很少,這是從前的社會。現在整個社會倒轉過來,這個要知道。現在社會佛門成就的情形,在家女眾修行成就最多,你看往生瑞相的,在家多,第二是在家男眾,第三是出家女眾,最糟糕的是出家男眾。現在整個顛倒了,這是事實。黃老居士講這個話不是隨便說的,千真萬確的事實,這是我們要知道。在這個社會環境之下,你要想真正修行成就,你出家就壞了,出家,他媽媽是女眾,本來是第一,現在顛倒,排到第三去了,這錯了。 你說受戒,說老實話,現在受戒是假的,不是真的。這個話最早是明朝末年清朝初年蕅益大師說的,蕅益大師的著作很多,很豐富。有一本《律學講錄三十三種》,弘一大師著的《律學講錄三十三種》,弘一大師是近代人,他裡面就引用蕅益大師的話,蕅益大師也是研究戒律很有成就的人,他是我們凈土宗第九代的祖師。他告訴我們,中國從南宋以後就沒有真正的比丘。出家戒至少要五個比丘傳,你才能得戒,南宋之後中國就沒有比丘了,宋、元、明、清,至少有八百年。我們今天受戒、傳戒是一種儀式,你得不到,那要得到還得了!這個要知道。 所以現在受戒是有名無實,我們自己受了戒,千萬不要說我是比丘,那是有過失的,你真正得比丘戒你才是比丘。所以蕅益大師給我們做第一個示範,他受了戒之後,在佛菩薩面前退戒,因為他清楚,退戒。他一生執持沙彌戒,所以我們看到他一些著作上「菩薩戒沙彌」,他不敢稱比丘。因為菩薩戒、沙彌戒,就是沒有人傳,沒有法師傳,自己在佛菩薩面前可以發誓受戒,你的真誠心可以得戒,不必要比丘傳。用什麼方法來求戒?《大藏經》里頭有一部經,叫《占察善惡業報經》,你學這個法門,你在佛菩薩面前求戒。然後占卜,它有一套占卜的方法,佛菩薩答應你就會給你很好的瑞相,這要很誠心才能夠求感應。這就是在末法時期,只有這一種方法可以得戒。 凡是真誠心達到這種層次的話,你要是念佛就上上品往生,比得戒的果報還要殊勝。你得一個菩薩比丘戒不見得能超越六道,但是那樣的一種虔誠恭敬懺悔去念佛的話是決定往生。往生就作佛,這個帳要算得清楚,要會算,所以你何必搞這些?《占察經》裡面占卜的方法,囧錀相,我們過去都曾經做過,給有意修學的同學送給他結緣。我現在自己還保留著有兩套,在澳洲。我們也沒有用過這些東西,有人喜歡學,我們可以教他有這么一種方法。 所以說戒律裡面的結罪,道理跟世間法律差不多,首先要問你的動機。你為什麼做這個假結婚?你的動機何在?目的何在?你做了之後你有什麼影響?在佛門裡面最怕是帶給佛教不好的影響,這不好的影響就是破壞佛教的形象,破壞佛門的規矩,這個事情就麻煩了。這個罪跟破和合僧的罪是一樣,在阿鼻地獄。這都是什麼?對佛教是一無所知,不是有意犯的,是錯誤,是誤蹈法網。由此可知,出家不是個容易事情。 現在出家很容易,在從前出家可沒那麼簡單。我們出家的制度最早是被順治皇帝破壞,你看《印光大師文鈔》裡面對這樁事情批評就很多,佛門搞成這個樣子,順治皇帝要負責任。因為在之前,出家,不管是男眾、女眾出家要考試,考試最後那一關是皇帝考試,就等於說面試,因為度牒(度牒就是國家准許你出家的證書,那個證書叫度牒)是皇帝發的。皇帝發這個度牒給你,他就肯定你的德行、你的學問可以做我的老師,所以出家是天人師。那個度牒拿的真有價值,皇帝希望你出家之後,代表他教化全國老百姓,皇帝對你尊敬。你居住在寺院,地方這些官員、這些士農工商,對出家人沒有不恭敬的。你有任何困難找到他,他都會幫助你解決,他有智慧、他有道德、他有能力。不是隨隨便便可以出家,沒有這個道理。 這個方法在中國差不多也流行了一千年,順治皇帝他做皇帝,他能做得了主,他說出家是個好事情,何必這么嚴格的限制?所以他就把這個制度廢除。到以後我們想想,他可能是為他自己,因為他出家了,他如果要不廢除,他恐怕考不上,他也會不及格,順治出家了,康熙皇帝的父親。但是在當時是有好處,為什麼?很多真正有道德、有學問的人,未必能考上,願意出家的,真的是帶來了很大的方便。這種利益可以說綿延到乾隆,應該講差不多是一百年的樣子,就是得利益一百年。可是一百年之後道風慢慢就衰退了,犯罪的、走投無路的都出家了。出家可以隨便出家,不認識字的也都出家了,在從前是決定不許可的。所以這是很不如法的一樁事情。 彌補這樁事情,我在講經的時候也講過很多次,以前我在台灣向台灣中國佛教會也提過,但是沒有人去做。這個事情還是要國家來做,因為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把護法的責任是交給國王大臣,不是交給一般人,一般人沒有這種權威來執行,所以交給國王大臣。我們希望國家能辦一所佛教大學,以後要出家,一定要佛教大學畢業,你拿到這個畢業證書就等於度牒一樣。你可以出家,你也可以不出家,你也可以講經弘法,用出家身分、在家身分都可以,你一定要有這個畢業證書,這是個好辦法。不用這個辦法,你要想把佛門出家人的素質向上提升,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現在好像內地中國政府有意思要辦一個佛教大學,這是好事情。 所以我們明白這些道理,出家之後學東西非常困難,很不容易。我學佛是在家,我對於佛法有相當程度的認知,上台講經,老師給我印證,所以我是學會講經之後再出家。出家之後再學講經很困難,非常不容易,因為常住有許多事情要你做。許多人都沒有這樣的待遇,你一個人有特殊待遇,別人不服,這就造成修學上的障礙。恐怕出家人找不到一個像我這樣的好運,找不到。我出家沒有做過經懺佛事,沒有做過法會,一直就是在佛學院教學,在各個地方講經,沒有做過其他事情,這是我出家的時候提出的條件。因為我出家跟別人不一樣,我是出家師父來找我;他來找我,我就可以談條件,我去找他,就沒有法子談條件。而且他找我,我跟同學報告過,好像是一個半月的樣子,找了我九次,他很誠懇,我才跟他談條件。像這種機遇不是每個人都能得到的。所以這個情形我都明白、都了解,不是感情沖動出家的。是覺得這是一門大學問,我在台灣一個人,沒有家累,我可以來做這個工作。 你問補救的方法,補救的方法最好是還俗。還俗之後好好的懺悔,念佛求生凈土,這還是有指望的,知道錯了,再回頭。或者自己能有個清凈的環境,不受干擾,出家身分也行,好好的聽經、念佛,求生凈土,這樣就好。(凈空法師·答香港參學同修之三十六 2006/6/9) 其他相關文章

⑻ 五台山尼姑越來越多,為何女性地位不斷提高,還是有人選擇出家

引子

生活真相這杯濃酒,不經三番五次提煉呵,就不會這樣可口—— 郭小川。

五台山作為中國佛教四大山之首,在這里出家的人十分多,不過得道高僧一詞,在無數的人心中還是以和尚為主,而事實上自佛教中第一位比丘尼的加入,就不斷有女子選擇遁入佛道,這也讓五台山的尼姑越來越多,為何女性地位不斷提高,還是有人選擇出家?

命運只有一個,而人生卻有多重選擇

佛教在過去的歷史中,一直是以和尚占據主導地位,這也主要因為過去男尊女卑的影響,很多事情只有男性可以做,女性是完全不可以,這個范圍就包括了落發出家,雖然說佛門號召的是向那些一些向佛的人敞開大門,但是女性即便是一心皈依也是不行的,她們將會受到來自家庭家族的阻撓,甚至在過去連她們能夠修行的地方都是沒有的。

雖然如今這個時代,女子們已經不需要再為生存而過於發愁,而且女子的地位也不再像過去低下,但是依舊有很多的女子選擇成為了尼姑,其實成為尼姑不僅僅是人們在經歷滄桑之後,對人生對生活失去了希望才這樣選擇,其實依舊還是有很多女子在佛門更多是修身養性,能夠更從容地面對社會與生活。

結語

而隨著城市化建設與發展,社會的浮躁也讓很多的年輕人,對於山中生活有了嚮往,在這里似乎能夠洗去城市的喧嘩,讓人能夠更加平心靜氣地面對生活,也讓很多的女性在社會的重壓之下,以出家的方式去緩解。這才是這些女子出家的真實原因。

⑼ 為什麼道教的女性修道比男性容易

簡單來說道教認為世有乾坤陰陽,人離天則暗,人離地無存,儒家雖有天尊地卑之說,道家更以陰陽和順為要。正所謂孤陰不生、孤陽不長,唯有陰陽相配,天地正位,乾坤相合,陰晴相對,才是不偏不倚的正道。入道之後,無論男女,都叫某爺,相互之間的稱呼,就是師兄弟,不存在師姐師妹的說法(師兄師妹是習武之人的說法)。可能有人好奇為什麼叫某爺,叫某師兄弟是對女性的尊重,而不是直接稱呼男女了?你要知道在中國古代是男尊女卑,叫尊的當然是尊敬了,最後再多說一句,道教沒道姑的說法,道姑這種說法有三姑六婆之意帶有歧視色彩哦!

⑽ 佛教為什麼認為女身不能成佛,女身不能往生凈土

阿彌陀佛

《法華經》用龍女表法,龍女八歲成佛。

女身可以往生西方凈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等於成佛,一生成佛

學佛要看佛經和祖師大德的講經說法,不要自己亂看一些不知道出處的學佛資料,不要自己亂學,很多錯誤或不圓滿,壞了自己法身慧命。

網上很好找到凈空法師講經的「認識佛教」,無量壽經,十善業道經,等,

凈空法師---其實女眾與男眾是一樣的,如果有分別就不是佛法,至少不是大乘法;小乘法有這些執著,大乘法沒有,大乘法是平等法。

《法華經》用龍女表法,龍女八歲成佛。

問:佛說女眾出家會滅法五百年,請問女眾可否出家?

凈空法師答:其實女眾與男眾是一樣的,如果有分別就不是佛法,至少不是大乘法;小乘法有這些執著,大乘法沒有,大乘法是平等法。何以佛經說女眾出家將佛的法運減少了五百年?意思是說女眾的煩惱多,心量小,嫉妒心重,原因在此。佛說這話是不是真的?我們想想就曉得了。究竟是什麽原因?生理與家庭的生活因素。女人多半主內,生活的范圍很小;男人主外,生活范圍大。生活范圍小,心量自然小,起心動念只想到這個小圈圈的利益。所以,學佛之後,一定要拓開心量,如果也能一切放下,做到「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女人一樣能成佛。

《法華經》用龍女表法,龍女八歲成佛。佛說這個話是在正法時期,在末法時期就完全顛倒了。往年黃念祖老居士感慨的說,正法時期、像法時期修行證果成就的人,在比例當中,出家男眾排名第一,第二是出家女眾,第三是在家男眾,第四是在家女眾。現在末法時期,學佛真正有成就,念佛能往生的,在家女眾占的人數最多,其次是在家男眾,再其次是出家女眾,最後是出家男眾。

出家男眾何以不能成就?求名聞利養,心不在道上,不如在家同修。在家同修聞到佛法後真修,而出家同修往往是利用佛法求自己的名聞利養,這是大錯特錯!所以,女眾同修不要擔心這些話,自己要好好用功。

熱點內容
用蘋果12自拍背景為什麼是糊的 發布:2025-05-12 17:36:58 瀏覽:624
小米燈開關為什麼不亮 發布:2025-05-12 17:01:46 瀏覽:273
為什麼沒加微信好友還能聊天 發布:2025-05-12 16:26:40 瀏覽:577
為什麼紅米軟體打不開 發布:2025-05-12 15:34:31 瀏覽:949
為什麼血小板顏色會不一樣 發布:2025-05-12 15:34:27 瀏覽:99
為什麼酶活力保存時間長而降低 發布:2025-05-12 14:49:17 瀏覽:468
為什麼長時間玩手機臉起痘 發布:2025-05-12 14:29:04 瀏覽:191
顏色越深分度值一樣是為什麼 發布:2025-05-12 13:40:08 瀏覽:300
15歲男生為什麼會高血壓 發布:2025-05-12 12:47:09 瀏覽:579
韓國簽證為什麼找不到信息 發布:2025-05-12 11:56:49 瀏覽: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