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不接受成人講道理
A. 道理講了很多,孩子為什麼聽不進去呢
其實,根據心理老師的分享:太小的孩子根本就聽不懂道理,也理解不了道理的涉及的影響、關系。
因為他們的腦部還沒有發育到擁有長久儲存記憶的能力,大腦中基本難以形成長久的記憶,問問7歲之前的小孩就會發現,他們基本上很少記得幾年前發生了什麼事,到過什麼地方。
因此,他們的意識只能停留在眼前的事物上,對眼前的顏色動態有所反應,而無法連接到過去發生的事。
不過,孩子有了零花錢之後,家長也要時常關心孩子們都買了些什麼,並且給出改正的意見。在孩子教育中,家長不要害怕他犯錯,孩子的問題盡早暴露出來,家長也就可以更早解決孩子的疑惑,讓他在今後的成長中少走彎路。
3.和孩子有分歧,要學會引導,不要強制對抗
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要善於傾聽,只有了解到孩子的意圖,才能從源頭上解決問題。如果只是一味地與孩子爭論,試圖說服他們,往往只能是徒勞,因為孩子的思維根本與你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很多家長反映,孩子經常與自己分辯,說話一套一套的,看似有些道理,不過深究看來往往幼稚可笑。孩子稍微長大一些,都會喜歡表達,為了達成自己的意願進行分辯。
通常而言,這場辯論很快就會演變成令人煩惱的、完全無益的爭論。實際上,他們的思維只能支撐形成這些毫無道理的觀點。
家長費盡心力與之辯駁,甚至配上強制性的態度和行為,大多無用。其實,家長站在一定高度看待事情,更容易看到孩子的問題,不要妄圖讓孩子的思維與成人保持一致。
正確的做法是,在和孩子出現分歧時,不要取笑孩子,不要責備,也不要蠻橫,而應用鼓勵的方式引導孩子們的思維。
“父母是孩子成長路上最好的老師”。希望各位家長,能盡到作為孩子第一任老師的職責,正確引導孩子。
B. 現在00後為什麼不喜歡聽大人講道理
思想觀念有差異,大人覺得好的,放在孩子身上他們不一定覺得好,這也很正常。有時候父母老是對孩子的未來做一些孩子不喜歡的干涉,因為父母覺得是為孩子好,但是主要是思考方式不同。
C. 為什麼掏心掏肺講道理,孩子就是不聽
01
如果你曾嘗試過和一個孩子講道理,你會明白那是多麼受挫的一種體驗。
尤其是你覺得他好像聽懂了,但是同樣的情況發生,他仍然會「重蹈覆轍」。
你一定會忍不住質問:我要說多少遍你才懂?
一個朋友說,兒子似乎討厭一切會「束縛」住自己身體的東西,很冷的天不戴帽子,不帶手套,更不會戴口罩,玩起來還常常把外套脫了。
冬天是她最頭疼的季節,因為每次出門給孩子穿衣服,孩子就非常對抗,耽誤很多時間。
好不容易穿好了,一旦她看不見,孩子就會偷偷脫下手套,摘下帽子,玩的時候把外套脫了??
手套帽子之類的衣物還常常丟。
她問兒子,你問什麼不肯穿這些呢?
兒子只會說:因為不舒服!
她給孩子講了很多道理,但是一點用都沒有。
她說我真是不明白,有時候他凍得流鼻涕,可就是不肯穿衣服,到底是為什麼?
我說,你有嘗試過去了解孩子真正不肯穿衣服的原因嗎?
冷了要禦寒,這是人的本能。
根本不用凍到流鼻涕,人就會想要自己暖和起來。
這種本能和年齡無關,小孩子和成人都一樣。
而你孩子很奇怪,似乎故意在「反本能」行動。
這是為什麼呢?
我能想到的原因大概有兩個。
第一,他在用這種方式反抗企圖控制他的人。
第二,他可能天生是觸覺特別敏感的孩子,一旦皮膚有被束縛、被摩擦的感覺,就非常難受。
這類孩子對貼身的衣服要求非常高,只要有一點不舒服,就寧願凍著也不穿。
這類孩子可能對觸碰很敏感,有些孩子很喜歡擁抱親近的人,情緒受挫的時候就需要用肢體接觸來緩解情緒,很喜歡別人表揚的時候能夠摸摸他的頭,拍拍肩膀之類的。
聽我這么說完,朋友有點恍然大悟。
她說,哎呀,好像我兒子就是這種類型,他一哭就要我抱抱,一般撫摸他的背他就會安靜下來。他最喜歡他爸爸摸他的頭。
02
成人總是希望通過「講道理」的方式,改變別人的行為和想法。
但是對孩子講道理,是一種非常愚蠢的行為。
如果你總是想讓孩子認同「你的道理」,他不僅聽不進去,你還會錯失了解真正原因的機會。
越小的孩子,越難講通道理。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我們的大腦,天生就是「反道理」結構。
「道理」是邏輯思維的產物。
當一個人要運用「邏輯思維」的時候,他首先需要控制情感,冷靜下來。
然後他要將這個「道理」與自己過往的經驗進行匹配,與自己的感受匹配。
最後還需要一系列的判斷,才能確定自己是否接受這個「道理」。
邏輯思維對成人來說都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對於大腦發育尚不完善、人生經驗有限的孩子,當然更難。
可是如果孩子小,聽不懂道理,就不講「道理」了嗎?
當然不是。
而是要換一種方式講。
03
這里給大家介紹3種方法。
第一種:將「為什麼」這個問題留給自己
很多父母問「為什麼」的時候,非常像是在質問。
比如,你為什麼要這么做?你為什麼要害怕?你為什麼不告訴我?
在質問狀態下,你認為孩子會回答你真實原因,還是他認為你能接受的原因?
對於年齡比較小的孩子,他們最難解釋的就是自己為什麼會有現在這種情緒。
如果他大哭,你問他:你為什麼要哭?
很多孩子回答不了這個問題。
將為什麼這個問題留給自己。
為什麼我的孩子會這樣?
為什麼我沒花時間去觀察一下孩子,他這種行為或者感受是怎麼形成的呢?
當你要脫口而出「為什麼」的時候,先閉嘴。
推測一下是為什麼,然後向孩子確認。
比如,你這次哭得這么厲害,是因為我剛才一直不理你嗎?
第二種:承認孩子的所有感受都是真實的
我曾發布過一篇文章,叫《孩子們哭的理由千奇百怪,但一定會讓你捧腹大笑》。
節選一部分給大家看,你是覺得好笑,還是難過?
1.我沒辦法把他的餅干修好...
2.他沒辦法一隻手握住這么多蠟筆...
3.我告訴他,我們不能把這傢伙當成寵物養...
成人看到這些照片以後很可能覺得好笑,但孩子悲傷的感受是真實的。
在我們笑的時候,我們都沒和孩子共情。
如果你不能夠理解一個人的感受,你永遠無法讓他接受你的「道理」。
孩子內心就像一個茶杯,向里倒水前必須先揭開杯蓋。
如果你不揭開蓋子,水一滴也倒不進杯子里。
先體會孩子的感情,就是揭開杯蓋的過程。
人們只會聽那些能夠理解自己的人的話。
揭開杯蓋有很多方法,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講故事」。
當你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在故事中將道理穿插進去,孩子一點都不會抗拒。
這也是我為什麼鼓勵父母,在教給孩子規矩、教育孩子的時候,給他們看繪本故事。
故事成功的繞開了「邏輯思維」這一過程,利用孩子的好奇心,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理解成人世界的道理。
而繪本有運用色彩和畫面,加深了孩子的理解。
第三種:目標調整法
人們只能實現自己的目標,不能讓別人去實現自己的目標。
什麼意思呢?
朋友希望兒子出門能多穿點衣服。
只是她的一個期待,不是目標。
她的期待必須要兒子去實現才行。
很多人常常弄混自己的目標和期待。
期待是你希望別人做到的事情,而目標才是你能做到的事情。
目標和期待最大的區別就是,你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做到嗎?
後台常常有人給我留言,咨詢婚姻問題。
有些問題提問頻率很高,比如:我怎麼樣才能讓我老公關心我?
或者,我怎樣才能改變他?
所有這些問題都沒有答案,因為這不是提問者能夠做到的。
讓別人按照自己意願行事,是一個「期待」,你的期待能否實現決定權全在對方手上。
除非你具有「心想事成」的能力,或者操控別人思維的能力。
只有決定權在你手上的事情,才叫做目標。
比如,我這周要看完一本書。
我要減肥10斤。
我今年要學習更多心理學。
如果你問:我怎樣才能讓老公更關心我?
不如把這個問題換成:我能做點什麼,讓老公明白我需要他怎樣關心我?
朋友的目標其實不應該是「讓孩子出門多穿衣服」,而是「我能做點什麼,讓孩子身體更加健康?」
當她設置出清晰的目標後,她就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了。
比如,她可以找出孩子不願穿衣服的根本原因;
她可以親自帶孩子挑選衣服,多試一些手套帽子,選最舒服的;
或者讓孩子自己挑選當天要穿的衣服,將手套帽子放他包里,告訴他感覺冷可以拿出來戴上。
不要輕易對孩子說,我給你說這些是為你好。
如果你說了這句話,說明你之前一直在講道理。
那麼你剛才那番話很可能白說了。
文/小樓老師
D. 為什麼越喜歡講道理的家長,他的孩子往往越不聽
你講的,他並不懂,或者雖懂而不同意,他不同意你又壓制他不許說。要真允許說,你還不一定說得過他。時代在發展,家長也需要學習,才能教育好孩子。
E. 跟孩子講道理為什麼孩子就是不聽是家長的問題還是孩子的問題
其實呢,如果說是有小孩的家庭的話,那麼一定都會對如何教育孩子都感到十分的苦惱,因為有很多時候他們作為小孩子的話天性就比較調皮,所以說可能並不會認真的聽你的話。那麼有時候在教育孩子上呢,孩子就會不聽你的道理,並且有時候還會大哭大鬧的,也會影響家長的心情。
那麼有很多家長也就會反思說,這到底是我的問題呢,還是我孩子的問題。
我覺得在什麼山上唱什麼歌,對教育孩子呢都是要有針對性的方法的。其實每一個孩子的性格都是不同的,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意思,所以說教育不同的孩子,我們都要有針對性的方法。
如果說有時候孩子沉不下心不願意聽你說教的話,那麼用行動來教育就是最好的,像那些比較文靜內斂的孩子,我們教育他們的時候就要溫柔一點,用不斷啟發引導的方式。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全部看法了,非常感謝你能夠讀到這里,如果說你有其他的意見和建議,也歡迎到評論區和我留言交流。
F. 為什麼家長越講道理,孩子越不聽話
我相信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發現一個問題,家長越講道理孩子越不聽話,很多人不知道原因是什麼,我覺得原因有主要。首先第1個孩子呢,是一個非常講情緒的人,因為他還小,可能有一些道理對他來說根本不管用他非常在意自己的情緒,家長在孩子特別在於情緒的階段,跟他講道理是沒用的。其次有很多家長講的道理對於孩子來說根本就不管用還是不理解這種道理,也不知道家長講的什麼意思,所以呢,還是不願意聽家長的話。
我相信很多家長發現一件事情就是在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啊,家長總是跟孩子講道理,跟你講道理的時候還是很不聽話,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所以能用孩子的角度去跟孩子聊天,這樣是最好的一種方法,這樣的話可以有效增加交談的效果。千萬不要覺得孩子在鬧情緒的時候是想聽家長講道理,並不是這樣的,孩子在鬧情緒的時候,只是希望自己的情緒能夠得到舒緩。
G. 父母給孩子講道理,孩子聽不進去父母應該怎麼辦才好
我們很多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總是夢想自己能夠擁有一個“開關鍵”,只要把這個開關鍵一按,孩子立刻就能夠擁有一個成功的人生,卻忽視了孩子的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總會出現各種狀況,在這些問題前,父母總是試圖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但有些問題父母說話,孩子能聽進去,有的卻怎麼也聽不進去。
總之,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是截然不同的,家庭是給孩子溫暖和愛的地方,我們只有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同樣,針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我們不能只是一味地按照“模型”來教育孩子,而是要學會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性格特徵,適合孩子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