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男人可以放棄孩子那麼徹底
Ⅰ 夫妻離婚時,主動放棄孩子撫養權的男人是怎麼想的
一般來說,離婚時男人主動放棄孩子的撫養權,逃不過以上五個原因。
有些男人,確實枉為人父,他們從來都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該去承擔怎樣的責任。
只會考慮自己,彷彿那隻是女人一個人的孩子,跟他自己一點關系都沒有。
種什麼因、得什麼果。最可悲的是,離婚的時候兩個人都不願意要孩子,當做“皮球”一樣,踢來踢去,讓人看了,未免有些心寒。
人不要把自己的退路給斷了,孩子是無辜的,不管最後孩子跟了誰,並不意味著另一方責任的消失。
夫妻真的走不下去了,無可厚非,但在離婚後,盡量給孩子多一點疼愛和關愛。
Ⅱ 男人為什麼不想要孩子
作為一個女人,結婚、生子、教育孩子是那麼理所當然、順理成章的事情。可是當年輕的女子與身邊的男友,或是新婚的妻子和自己的丈夫聊起孩子的事情時,大多數男人都會一臉驚愕的表情:「噢,還早呢吧!」或者很嚴肅地告訴你,「我們現在的經濟基礎還養不了一個孩子。」的確,正如《父親的禮物》一書所指出的那樣,許多男人在對待為人之父的問題上,有一種幾乎不為人知的矛盾復雜心理。當然,他們承認自己將會有孩子,但並不像女人的期望那樣強烈和執著。男人心裡想的是什麼呢? 是的,有了孩子,意味著責任,一種終生的責任;有了孩子,意味著必須分散我對真正重要的事情——工作的精力;孩子會介入我的婚姻生活,孩子會要求我更多的付出我自己,從而更多的失去自我。 這種潛在的心理意識使得父親跟孩子之間往往存在著一種隔閡,我們馬上會回想起年輕氣盛的兒子跟惱怒的父親之間那種劍拔弩張的氣氛,或者鄰家女孩兒跟爸爸之間彌漫的那種疏理和陌生的情緒。作為中國人,我們最熟悉的莫過於朱自清的《背影》對父子關系的表達。父親永遠不苟言笑,而兒子總是顯得叛逆而又任性妄為;父親的關愛和牽掛凝聚在為兒子送行的蹣跚腳步中,兒子充滿內疚和感恩的心情只能寄託於目送父親遠去背影的淚光里。難道父親只能是這種含蓄而凄涼的表達方式嗎?不是的,《父親的禮物》一書將會告訴你,在孩子一出生的時候,作為父親的你就需要對孩子傾注愛和關懷;養育孩子,其實潛在的有益於心理健康;當你成為一個好父親時,你與孩子的親密以及所獲得的愛的回報,會遠遠超過你曾擔心會失去的某些東西;你將以你的實際行動向你的孩子身教言傳,你也會更珍視人本身而不是看得見的物質上的成功,從而會感覺更加的自由自在。了解了這些道理之後,你也會迫切的想做一位好父親吧。作者在該書中為你講述為人之父將遇到的各種問題,並為你提供專業、正確的指導。你可以應用這些指導,成功地應付為人之父之後在生活中必須扮演的種種角色:父親、丈夫、老師、教育者等等。這些指導包括:如何適應孩子給婚姻生活帶來的變化?怎樣與孩子更愉快的相處?如何對待淘氣小孩的無理要求?如何有更多的時間與家人在一起而不影響工作效率?如何帶著愛教養自己的孩子?如何提高自己的涵養?如何讓你的妻子更加愛你?此外,作者同樣給單親父親和繼父提供的心理調適和實踐的指導。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中國家庭諱莫如深的「性教育」問題,本書也提供了有益的建議。 語言幽默,案例生動有趣是本書的一大優點,足以讓你在輕松愉快的閱讀中獲得為人之父的智慧。本書的作者阿倫·漢斯是美國加利弗尼亞州立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精神病臨床助理教授,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
Ⅲ 男人為什麼會狠心不要自己的孩子
因為孩子不是男人生的感覺不到女人生小孩時的痛苦
Ⅳ 離婚後的男人為什麼會拋棄孩子
為了以後生活更美好,孩子是責任,是負擔,是阻擋男人尋找第二次婚姻的絆腳石,母愛最偉大,母親不會拋棄孩子,父親卻可以,所以男性更自私
Ⅳ 為什麼一個男人能狠到連自己的孩子都拋棄
古時候女人的腳都不能被男人看,如果被男人摸過都被視為奇恥大辱,嚴重的要自殺的。更別說那麼私密的部位給男人看了!要說連自己男人都不能看,那就是禮教限制,再有就是女性地位低下,生孩子被視為污穢的事情。
Ⅵ 為什麼男人不愛孩子對孩子感情那麼淡,孩子7歲夭折離世。作為父親他好像並不痛苦,這可是他的親兒子
有時,我們會在親密關系中面臨這種情況:
雖然有伴侶,但依然時常感到孤獨。因此只能更多地選擇用朋友和家人來填補自己的需要,而不是先向對象求助,因為覺得 Ta 不會回應自己,自己得不到對方的支持。當和對方在一起時,會經常覺得自己得不到對方的注意力。雖然坐在一起,卻覺得對方腦子里充滿著其他各種事情,唯獨沒有在想自己。
盡管表面上很和諧,從來不爭吵,但這是因為即便自己試圖挑起爭吵時,對方也並不會回應。甚至有時會覺得,好像 Ta 只有在有求於自己時,才會來找自己說話。好像 Ta 只是用自己來滿足 Ta 的需求罷了,而自己的需求則永遠不會被對方注意到。
如果你有類似的感受,那麼你可能正遭受著來自伴侶的情感忽視。情感忽視被認為是一個不顯眼,卻會給人帶來很大傷害的問題。
我們想聊一聊:什麼是情感忽視?為什麼人們會對伴侶情感忽視?被忽視的人該怎麼辦?
什麼是伴侶的情感忽視?
伴侶的情感忽視,指伴侶沒有提供應該給予的情感支持。例如,雖然提供了大量經濟資源,卻沒有表達愛意或關注。
情感忽視被稱作一個「無聲的問題」,它不像情感虐待那樣明顯——充滿刺耳的羞辱、謾罵與不斷的抱怨。相反,情感忽視只是遺漏——沒有去做那些能給伴侶帶來情感支持的事。當人們情感虐待另一個人時,他們在主觀上做出行動,給對方帶來情感創傷,即便這種主觀的行動就是「不行動」,比如被動性攻擊(利用沉默去刺痛別人)、言語暴力等等。而當人們情感忽視時,忽視者並沒有主動給對方造成創傷的意圖。
如果一個人遭到了來自伴侶的情感忽視,他們可能會有如下的感覺:
·被拒絕感:被忽視者覺得自己在表達愛意時,對方回應冷淡,或者覺得對方不願意進行親密的肢體接觸,不願意和自己進行深層交流等等。
·被無視感:被忽視者覺得自己的需求被對方無視了,可能是感到對方將自身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或只是單純地覺得對方在自己需要支持時毫無回應。
·不對等感:被忽視者覺得這段關系並不是互惠的,相反,他們自己付出了很多,對方卻沒有提供同等的愛和支持。
·絕望感:被忽視者會感到自己有種越來越深的絕望感,他們發現自己的行為變得越來越極端(比如會對自己的伴侶施加暴力)。在最開始,他們試圖挽回對方的愛,而逐漸地,他們覺得這不可能實現,轉而變得抑鬱與絕望,於是他們放棄獲得愛,而只想用各種激烈的手段,來激起對方的注意。
·越來越頻繁地出現關於自我評價的掙扎感:有些被忽視者將被忽視歸結為自己的問題,認為「是我不夠好,沒辦法吸引 Ta 的注意」「我不值得被 Ta 愛」,於是自我價值感越來越低。
許多被忽視者意識不到自己被忽視了,他們會為對方找借口,比如告訴自己「他們確實太忙了」。他們會否定自己的情感,認為自己不應該為對方的冷淡而生氣,覺得是自己不夠寬容。但實際上,情感忽視並不是被忽視者的錯。
哪些人容易讓伴侶覺得被情感忽視?
為什麼有些人會情感忽視自己的伴侶?了解對方情感忽視的原因,有助於我們認識關系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但理解這些原因不是為了去放任忽視,而是為了識別出忽視高發的風險性因素。
1.兒童時期遭遇過逆境經歷的人
如果一個人在小時候遭遇過虐待、忽視,或者在糟糕的家庭環境中成長,那麼 Ta 就更有可能會對伴侶進行情感忽視。一方面是由於他們在成長環境中缺乏一個良好的示範。比如,如果一個孩子小時候遭遇了情感忽視,Ta 沒有從家人那裡習得如何對他人表達愛意,如何恰當地提供支持,在 Ta 長大後,Ta 也不知道該怎麼對伴侶表達關懷和愛。
另一方面,有過逆境經歷的兒童在長大後,可能缺乏對伴侶進行情感回應和支持的技能。研究發現,目睹過家庭暴力的人在長大後,非語言信息識別能力較弱,這使他們會誤讀伴侶的肢體和表情,比如把伴侶悲傷的表情誤讀為平靜,或是低估伴侶情緒激烈的程度,以至於在伴侶感到自己非常糟糕的狀態下也很少能得到來自對方的支持。
2.迴避型依戀類型的人
在依戀類型中,迴避程度較高者的伴侶,容易感覺自己被情感忽視。研究發現,在意識到伴侶遭遇困境時,迴避型依戀的人會傾向於選擇不提供支持。
美國學者布魯克·菲尼(Brooke Feeney)和南希·柯林斯(Nancy Collins)認為,這是因為人們在交流中,往往用自己作為標准來揣測對方的需求和反應。而迴避型依戀的個體在應對壓力時,偏好於較少表達自己的需求,或向他人尋求支持,他們更希望自己解決問題。於是當伴侶遇到問題時,迴避型依戀者覺得伴侶此時也不需要自己的支持,於是他們選擇不去安慰或者幫忙,而伴侶則覺得迴避型依戀者忽視了自己的需求。
3.有自戀型人格特質的人
自戀者的伴侶可能會有這樣的感覺,當對方對他們好的時候,對方並不是真的從他們的需求出發,而是將對方認為「好」的東西硬加給自己,以至於自戀者的伴侶並不覺得自己得到了真正需要的支持。
這是因為自戀的人容易將伴侶看作自己「自戀的延伸」:
Ⅶ 為什麼有的男人婚後不想要小孩
一般人結婚都會想要自己的孩子,畢竟是愛的結晶啊! 男性更是肩負著傳宗接代的重任,所以大多數男性婚後都是想要孩子的!
當然,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有些男人婚後不想要孩子,我認為以下幾種原因:
首先,吃軟飯型。
甄嬛傳的皇上對華妃就是這樣啊。他不讓華妃有孩子是怕年氏一族控制不了。同樣,想跟你離婚的男人不想要孩子也是怕有了孩子之後就不能離得干凈利索!
他們想離婚但是還想先找到下家,所以先拖著女方。在家跟女方恩恩愛愛說不定早就開始參加各種社交party尋找自己的下一位媳婦兒了!
這種男人城府十分深,他們自私自利,什麼好處都想著自己得到!十分之渣!
最後,還有就是覺得自己還是個孩子根本養不了孩子。
他們雖然結婚了但是情商卻很低。
他們自己還想再浪兩年,不想讓孩子拖累自己!
又或自己害怕養孩子,曾經有個朋友剛生完孩子抱著他的大胖小子就說這么小,這可怎麼養大啊!
他們心智還沒有健全,還沒有做好當父親的角色所以不想要孩子!
Ⅷ 兩人離婚後,為什麼男人不想要小孩
這些年離婚率越來越高,身邊的人很多,結婚幾年之後就離婚了,大家也可以發現一個規律,很多男人離婚之後都不想要小孩,反而是媽媽不管經濟多麼困難,都一定要將孩子的撫養權爭取到自己的手上。那麼為什麼男人會不想要小孩呢?其實無非就是這幾個原因。
孩子跟著媽媽會過得更好
很多孩子一出生就是由媽媽親自帶大的,不管孩子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媽媽自己一個人承擔,而父親並沒有怎麼帶過孩子,所以很多男人覺得自己不懂得如何帶孩子,如果孩子跟著自己反而會過得很不好,不過也有的男人覺得孩子是媽媽十月懷胎生下來的,在感情上面,肯定媽媽會更加捨不得,所以為了不讓孩子難受,就讓孩子跟著媽媽。
其實不管是什麼原因,孩子終究是無辜的,夫妻之間即便離婚了,也不要將怒火發泄在孩子身上,還是要尊重孩子,全心全意地對待孩子和愛護孩子。
Ⅸ 為什麼老公可以這么狠心,扔下沒滿月的孩子和我我還要繼續等他回來嗎還是離開這個家
他的出走,不是因為你說了他幾句,而是他本身就不負責任,是他的問題。你唯一的錯誤就是找了這樣一個男人。雖然你現在受到的打擊很大,但這個錯誤對你的一生來說不是致命的,你完全可以擺脫痛苦,重新找回屬於自己的幸福。
為了真正愛你的人和你愛的人,你首先要做的是盡量平復自己的情緒,不要去想這個男人,把精力全部放在照顧孩子身上。等滿月後,建議你直接帶著孩子回娘家吧。他已經不負責了,你一定要對孩子負責。照顧孩子雖然辛苦,但也是很有成就感,很開心的事情,你會體會到的。
過斷時間如果他還不出現,等到你有精力的時候,就可以通過訴訟離婚了。同時要求孩子的撫養費。法院判決後如果他不給,可以申請強制執行。要相信就算沒有他,你也能過得很好。
你的幸福把握在自己手中,是自己選擇的結果,不是別人給的。要對自己的幸福負責!對於無法忍受的生活狀態要勇敢說不!令人受害最深的不是悲慘的遭遇,而是「默許」那些遭遇發生的自己身上。
不管什麼時候,一旦你將自己的情感生活建立在另外一個人的弱點上,這就是說你將自己情感上的自由完全交到了那個人的手中,也就是說你授權對方繼續這樣弄糟你自己的生活。你讓自己的過去綁架了自己的將來當作人質。
其實我們並不是受害者,對於別人的行為,我們永遠有自由進行選擇,選擇自己的應對方式。我們這個社會總是過於強調受害者心理和譴責他人的思維方式,實際上我們都擁有一種天生的能力,可以讓我們成為自己生活的主宰。
Ⅹ 離婚時,主動放棄孩子撫養權的男人是什麼心理
一般來說,離婚時男人主動放棄孩子的撫養權,逃不過以上五個原因。
有些男人,確實枉為人父,他們從來都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該去承擔怎樣的責任。
只會考慮自己,彷彿那隻是女人一個人的孩子,跟他自己一點關系都沒有。
種什麼因、得什麼果。最可悲的是,離婚的時候兩個人都不願意要孩子,當做“皮球”一樣,踢來踢去,讓人看了,未免有些心寒。
人不要把自己的退路給斷了,孩子是無辜的,不管最後孩子跟了誰,並不意味著另一方責任的消失。
夫妻真的走不下去了,無可厚非,但在離婚後,盡量給孩子多一點疼愛和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