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為什麼對孩子冷暴力
⑴ 父母對孩子排名第一的傷害,冷暴力造成的傷害有多大
孩子成長過程中犯錯是在所難免的,有些父母教育孩子只要孩子不聽話就責罵,孩子犯的錯誤嚴重還會棍棒教育。這樣的教育方式,孩子是不會認同的,會對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巨大的傷害。但現實中這樣的教育方式很普遍,很多家長認同棍棒出孝子的說法。
家長跟孩子相處是一門高深的學問,想讓孩子有健康的成長過程,父母必須做好榜樣,在教育孩子上要有一個度,家長需要考慮到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同時也要積極對待孩子的成長之路。冷暴力比打孩子罵孩子更傷害孩子,家長要做到拒絕冷暴力教育方式。
⑵ 父母對孩子冷暴力的表現,盡可能多一點,不要來敷衍的。
1、你正生氣的時候,不搭理孩子
現實中有很多父母,自己遇到不順心的事或者孩子做的事惹父母生氣的時候,父母自己在一旁生悶氣,余怒未消的時候很多父母都會不搭理孩子,對孩子的親近和問題視而不見,用作對孩子的懲罰。
但孩子還小,意識不到這些,孩子只會覺得父母不喜歡自己,更認識不到爸媽生氣的原因跟自己的錯誤行為有關,不會有效反思自己的錯誤,從而影響親子關系。
2、父母忙的時候,對孩子的需求置之不理
很多父母在比較忙的時候,或者正在全心全意做自己是的事,孩子的需要對父母來說就是一種打擾。很多父母就選擇對孩子不耐煩,或者故意裝作不存在。
孩子覺得受到父母的忽視,可能就會採用粘人,淘氣和破壞性行為吸引家長的注意,或者直接就與父母遠離。
3、表面與與孩子玩耍,其實心不在焉
現在很多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時候都是這種狀態,看著電視,或者低頭看著手機,看起來在陪伴孩子,實際上是心不在焉的敷衍孩子。
這樣的行為不僅疏遠親子關系,還會在無形中影響孩子,導致孩子仿這種與人相處的行為模式,從而形成不良的社交習慣,長大後會用這種模式對待自己的孩子和家人。
陪伴孩子請高質高量,讓孩子感受到全身心的陪伴。
⑶ 家庭冷暴力是什麼
家庭冷暴力比在一個人肉體上的暴利更嚴重,家庭冷暴力是對心理上在身體上看不見傷口的一種暴力方式。家庭冷暴力包括:冷淡、輕視、放任和疏遠,而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漠不關心,語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生活,懶於做一切家庭事務。達到用精神去折磨對方。
家庭冷暴力誰是最大的受害者?
家庭冷暴力不管是誰發起的,家庭的每一位成員都會受到傷害,但是最受傷害的會是孩子。父母在冷暴力的時候又沒有顧忌到孩子的想法,家長要對孩子抱有一份責任,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每一個家長的心願。冷暴力不僅僅對夫妻雙方有傷害,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不良的影響,家長長時間的冷暴力,會使孩子的性格和心理發生改變。
01
家長把工作中的壓力帶回家
蘭開斯特大學健康心理學教授卡利庫珀從另外一個角度說,很多人工作壓力大,下班回到家裡後往往感到疲憊不堪,哪裡還有精力給孩子讀書、與孩子交談,這也在某種程度上對孩子的健康和生活狀態造成一定影響。
家長在工作中遇到不順的事情或者是工作很累,回到家應該怎麼化解這種狀態呢?
家長回到家之後看見孩子的笑臉,就感覺做什麼事情都可以,「在孩子面前要保持從容和優雅」的狀態。到家之後要以熱情的方式出現在孩子面前,而不是疲憊和焦慮。要把工作和家庭分開,並且在兩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哪個都不可偏廢。正因為工作忙,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有限,我非常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分一秒。
02
家長語言上的傷害
家長無意間的一句話就可以成功的傷害到孩子,比如「閉嘴」「你怎麼這么不聽話呢」、「你可真行啊!竟敢做出這種事來」、「沒用的傢伙」、「蠢傢伙」「傻瓜」、你又做錯事,「你怎麼什麼都做不好呢」。等等都會讓孩子心裏面留下很深的傷疤。
孩子的心靈比較脆弱也比較敏感,家長往往要寬容和有耐心。特別是在家長憤怒的時候,不要對孩子動手動腳冷言冷語去想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03
過度玩手機也是家庭冷暴力
大部分的家長雖然每天回家和孩子在一塊,但是幾乎都是電腦手機不離手,一直在刷朋友圈微博。他們有可能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在玩手機的時候,可能會傷及到孩子的情感,甚至是危及到生命。曾有教育專家一針見血地提出,父母在陪伴孩子時玩手機其實是一種「冷暴力」,是對孩子感情上的冷漠,讓孩子有被忽略的感覺。
陪伴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責任」。晚上大家吃完飯收拾完之後八點到九點是陪伴孩子最重要的一個小時。如果你經常忘記可以定鬧鈴來提醒自己,要有自我約束能力,放下手機來陪伴孩子。
⑷ 家長的哪些冷暴力,會對孩子的性格造成影響
我相信很多女性都知道「冷暴力」這個詞,這是當今社會的熱點話題之一,在婚姻中常常出現,冷暴力是暴力的一種,它是一種精神和心理上的虐待,雖然沒有肉體的疼痛,但是在心理和精神上造成的創傷,卻遠比肉體傷害更深,更難療愈。
其實冷暴力不僅僅存在於婚姻中,也常常發生在親子關系中,卻很容易被忽視,家長有時候在自己都沒有察覺的情況下,一些長情不自禁的行為和話語,對於孩子來說就是不折不扣的冷暴力,比起直接動手打孩子,冷暴力對孩子可能傷害更深,直接影響孩子性格,甚至可能伴隨孩子一生。
我相信所有的父母都是愛自己孩子的,大多數的傷害都是無意間造成的,一定要避免日常生活中的冷暴力行為,給孩子營造陽光、積極、正面的成長環境,鼓勵和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⑸ 家長們的情感忽視,為什麼成了孩子的冷暴力
現代人的生活壓力都很大,不僅要忙著工作,還要忙著照顧家庭。在這樣的狀況下,很容易出現失衡的問題,要麼就無暇顧及工作,要麼就疏忽了自己的孩子。
有的家長認為,自己給孩子提供了好的物質條件,就等於滿足了孩子的全部需求。但即使再小的孩子,也需要精神上的溝通交流,希望父母能和自己多講話。
⑹ 父母對孩子的冷暴力有什麼影響
看到“冷暴力”三個字,總有家長覺得這種事離自己很遙遠,認為自己並沒有對孩子冷暴力,事實真的如此嗎?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冷暴力隱藏在很多家長容易忽視的方面。
2、 溝通
時常與孩子溝通,才能更好的了解孩子的內心,找到適合自家孩子的溝通方式,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語言是溝通的一種重要途徑,當孩子叫家長時,回應一句“爸爸媽媽現在有事,等一下再說好嗎?”等忙完了再好好與孩子交流(這點一定要注意,不要過後就不管了,言而無信是親子關系出現問題的最大兇手)而不是刻意忽視,就能避免一次冷暴力。
當孩子犯了錯誤時,正面告訴孩子,哪些地方做錯了,幫助孩子一起改正錯誤,而不是或冷嘲熱諷或不理不睬,不僅能避免一次冷暴力,還能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錯誤。
3、 克制情緒
成熟與幼稚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情緒的剋制。一個成年人如果連自己的情緒都控制不好,基本上很難有大的成就。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思是每位家長都會有的,可是要想孩子能夠有成就,家長就是最起碼的表率,家長控制好情緒,科學的教育孩子,不對孩子採取冷暴力,孩子也能學著家長的樣子控制自己的情緒,培養出一個好的修養。
4、 修復孩子內心
已經有過冷暴力的家長,在避免日後對孩子繼續冷暴力的同時,也要修復孩子已經遭遇過冷暴力的內心。
冷暴力對孩子的傷害已經構成,通過給孩子道歉、陪孩子游戲、教孩子讀書寫字等,傳達給孩子家長對孩子的愛,是首選。
此外,語言的表達也必不可少。表達對孩子的愛,並不意味著會讓孩子驕縱,而是讓孩子得到家長能給的安全感,然後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建立來自自身的安全。
5、 耐心
耐心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盡管很多人都說,忍耐是有底線的,但是對待孩子,這個底線真的需要一低再低。孩子的天性意味著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必定會有這樣那樣的狀況,家長只有一而再再而三的調整自己的忍耐底線,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對孩子冷暴力。
6、 用心陪伴
用心陪伴孩子玩游戲、戶外活動、讀書識字等等,而不是敷衍的人在孩子旁邊,卻在玩著手機、看著電視,既能通過陪伴了解孩子,也能讓親子關系更加密切,最好的是避免冷暴力最好的辦法。
父母的冷暴力既是對孩子的不接納,也是對自己教育方式的不認可、不承認,冷暴力對待孩子,大多是認為孩子達不到自己的要求,不妨換種思維考慮,也許轉機就在眼前。
⑺ 為什麼說「冷暴力」會讓我們的孩子們走上絕路
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讀者小陳的留言:
“我出生在三個孩子的家庭,父母有重男輕女的傳統思想。小時候,父親常年在外工作,母親一邊帶我們,一邊掙錢。
我每天放學回家,先幫媽媽做飯,帶弟弟妹妹,事情忙完之後,我才有時間寫作業。我覺得自己很努力,想幫媽媽減輕負擔,可是,不管我干什麼,大多數時候都會受到她的斥責和批評。
我當時想不明白:為什麼我做什麼、怎麼做都是錯的?為什麼我怎麼做她都開心不起來?我甚至覺得自己不是他們親生的,想過自殺……”
看完她的留言,我想起一位老師說過的話:比起急火攻心的家長,那些對孩子不聞不問的家長更糟糕。
他們明知道孩子觸犯學校紀律也不配合教育;
他們的孩子可以為所欲為,沒有任何壓力;
他們對孩子的一切視而不見,更別說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了……
的確,最不負責任的家長,反而是無形的。
那麼,今天我們一起來說一說父母對孩子的“冷暴力”。
什麼是“冷暴力”?
可是,冷暴力的陰影就和攝魂怪一樣,纏繞著她那麼多年,她總是不由自主地被吸住。她發誓,一定不對家人施行冷暴力;如果對方冷暴力,也一定遠離。
我們一起為小陳的誓言點贊、轉發,讓越來越多的人有勇氣遠離暴力和冷暴力!
⑻ 為什麼有些父母會經常對子女冷嘲熱諷
因為中國傳統的家庭關系仍然在不斷綿延,中國的家庭里每個人都黏合在一起,而缺少人際邊界,即人與人之間非常緊密的共生在一起,這就缺少了家庭成員對於每一個獨立個體權力的尊重,父母對孩子有絕對的處置權,就像是對待他自己的一條胳膊一條腿,孩子成為父母身體的延伸而不是一個獨立的人。
為此,你需要學會獨立,脫離與父母的關系,你越獨立,你就能承受他們更多的責備,有能力去面對他們的惱火,他們就越難在情緒上控制你,你在生活里也會變得更加自由,當你能自由的生活時,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會看到改善的,當這些改善發生的時候,你的父母就可以在與你的關系中學習到一些新的方式,他們也會做出調整,得到改善的。
⑼ 對小孩有致命傷害的冷暴力,你知道多少
冷暴力顧名思義是用了冷漠態度對待他人的行為,親子關系中也經常存在。父母不經意間的某些行為對孩子來說都是可怕的冷暴力,這種冷暴力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致命傷害!下面,帶大家來看看父母怎麼做是冷暴力行為,並如何改正吧?
孩子道歉不被父母接受是最影響孩子的行為
孩子犯了錯誤時向爸爸媽媽道歉,爸爸媽媽直接拒絕或冷漠對待。容易導致的壞結果是,孩子不信任爸媽,畢竟孩子能認識到錯誤並道歉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為孩子的認識能力有限,自製力有限,如果爸爸媽媽不能給予積極的反應,孩子們就會質疑承認錯誤和承擔責任的做法,影響今後類似問題的處理。還有一種情況是,孩子太沉迷於自責和內疚,無法自拔。會非常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正確的做法是,父母應該及時做出積極的反應,如果孩子犯了錯誤,改正是一種好的行為,要給孩子鼓勵和指導。這樣一來,孩子就不會遭受到冷暴力了。
⑽ 家長對孩子冷暴力,會對孩子造成哪些影響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各種各樣的方式,而比起之前的打罵孩子的暴力現象,現在更多的父母會對孩子產生一種冷暴力的暴力行為。這種行為對於孩子的心理傷害會更大,而且也會給孩子留下更深的心理陰影。
同時,如果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希望和父母去同一個地方玩,這個時候如果父母長期的拒絕孩子的要求,那麼孩子的內心也會產生很大的消極情緒,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如果孩子長時間的處於這樣的氛圍之下,那麼在心裡就會越發的產生自卑感,讓孩子和別人的交流也開始受挫。所以我認為作為父母一定要經常反思自己的行為有沒有給孩子造成心理傷害,如果發現自己的行為有任何不妥當的地方,一定要及時給小孩兒道歉,讓孩子的心理得到一個舒展,否則長時間的壓迫會導致孩子心理出現各種各樣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