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的脾氣會變壞
❶ 孩子壞脾氣是因為什麼
生娃是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可是養娃就不只是“十月”這么簡單了。當然,養娃也是要分兩方面來看待,一個是孩子的穿衣吃飯,另一個就是孩子的教育問題。
孩子的教育問題是很多人都經常聽見和看見的,有些過來人就紛紛現身說法,比如孩子不服管就罷了,然後脾氣還挺大,可能說著說著就急了。
也正是因為孩子的如此表現,才會容易讓家長將壞脾氣和自己的孩子畫上等號,不過這里要說的一點是,家長的這種想法很大可能性上是錯的。
家長草率的就畫了一個等號,也等於是忽視了孩子的內心想法,不了解孩子為何會發脾氣,不明白問題的源頭,自然也就沒了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有次和朋友外出吃飯時,就親眼見到了這么一件事情。我們桌子的旁邊還有兩家人在一起用餐,可能是兩邊的大人聊得太過盡興,沒有精力看管孩子,結果孩子自己玩的時候卻突然把飯店的一個花瓶碰碎了。事後,家長也是非常憤怒,當眾就十分嚴厲的批了一頓,結果男孩更是厲害,直接就主動反抗了。
都不說各位家長是什麼態度了,我們幾個人看到這一幕的第一反應都是孩子的脾氣太大了,還敢這么不聽話的反抗家長。不過一經細想也會發現,其實這都是家長沒有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造成的。
缺愛才導致壞脾氣
很大程度上,孩子的壞脾氣不是因為父母的溺愛,而是因為孩子缺愛。
結語
家長都希望有個“好孩子”,需要知道的一點是,再好的孩子也有發脾氣的時候;再稱職的家長,也有不到位的時候。
因此,將控制情緒放在第一位,自然也就是更利於培養和孩子的關系。
❷ 孩子脾氣暴躁的原因及處理方法
孩子自我情緒控制能力差、表達能力有限,孩子脾氣暴躁、易怒往往是自我需求沒有達到滿足,而不能夠正確表達,往往比較以自我為中心。這種情況家長首先要注意,家長在孩子面前起到表率作用,要採取一個正確的溝通方式。如果家人之間經常爭吵,通過發脾氣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需求,孩子也很容易無意之中習得。因此家庭之間要關系和睦,遇上問題要有商有量,通過講道理給予溝通、安慰、支持保護,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❸ 除了被家長慣壞以外,還有什麼原因會導致孩子總愛發脾氣
孩子總是發脾氣、不好哄,很多家長就會歸結於孩子被慣壞了,從而越想越來火,然後慢慢就演變成了對孩子出口斥責、出手打罵。
實際上,孩子總愛發脾氣,還真不一定跟家長的「溺愛」有關,也可能是孩子心智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正常現象,家長需要做的就是幫孩子學會自我調節。
01孩子總發脾氣的原因及解決辦法
一、心智發展的原因
1-2歲:需求沒得到及時滿足
這個階段,孩子會比較「急性子」,一旦要求不能得到及時滿足,就容易情緒失控、大吵大鬧。
1、怎麼解決:
1、如果孩子的要求合理,那麼家長可以適當滿足孩子,避免孩子著急惱火。
2、家長要學會延遲滿足,對於孩子的要求,偶爾的往後拖一拖,鍛煉孩子的耐性,這樣對寶寶更好。
3、如果孩子要求不合理,那麼家長要堅持底線和原則,不能妥協。至於此時穩定孩子情緒的最佳辦法,就是轉移孩子注意力,比如陪孩子玩耍之類的。
3、逼家長妥協
就比如遇到自己的想要的東西,孩子可能通過這種方式來讓家長心疼、愧疚,從而達到孩子自己的目的。這只是孩子的一種「小手段」罷了。
怎麼辦:家長要學會講原則,合理的要求,家長自然可以滿足,但是不合理的要求,家長決不能妥協退讓,縱容孩子壞習慣的養成。另外,孩子的這種通過哭鬧來逼家長就範的習慣一定要改正。
4、犯錯了不想挨罰
做錯了事情,孩子心裡是知道的,因為怕家長生氣責罰他們,他們便會通過這種方式來轉移家長注意力,然後逃避責任。
怎麼辦:犯錯就是犯錯,沒有條件可講,如果孩子認錯態度好,願意改正,那麼家長可以適當原諒孩子。但是,如果孩子小小年紀就想著逃避責任,家長就必須好好教育孩子了,此種惡習不能有。
❹ 孩子為什麼會脾氣暴躁呢
有可能是對學校的環境不適應;也有可能是和小朋友之間,不熟悉;還有可能是和孩子心裡的預期相差太遠,和老師相處不來等;當事人應及時和園長或者老師溝通,了解原因後,再解決。
❺ 孩子脾氣暴躁是什麼原因
很多父母都有一種感覺,孩子的脾氣特別急、特別暴躁,提出一個要求之後,如果家長沒有立馬響應的話,他們就會不高興,或者亂踢亂叫。
與其他家長交流後,你就會發現孩子的急脾氣和暴躁具有普遍性,很多孩子都存在這樣的問題。有的人認為,這么小的孩子脾氣就那麼大,這還了得?必須要治一治才行,不能事事都依著他們。
其次,告訴孩子生氣的時候可以做什麼,比如:錘枕頭發泄、自己獨處一會兒等等都可以。大人通常都是限定孩子不能這樣不能那樣,但是很少會引導他們該怎麼做,這就導致孩子不知道該怎麼做才是對的。就像治水一樣,堵不是好辦法,疏導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
❻ 為什麼有的孩子很乖越長大越壞,有的從小很調皮越大越好呢
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家長教育的問題,有的孩子小的時候很乖,但是由於家長對孩子放縱,對孩子太寵溺了,不管孩子提出任何要求,家長就無條件滿足結果,孩子的性格就變得更加的張揚,從以前聽話到長大之後變得越來越不懂事。而有的小孩非常的調皮,但是父母對孩子管教的很好,當孩子患錯,家長就及時糾正,從而讓孩子變得越來越懂事,也變得越來越優秀。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事情,而不同的經歷也會讓孩子產生不一樣的想法,但是對孩子影響最大的就是家庭環境,所以父母發現孩子變得越來越壞,那麼家長首先就應該反思自己是不是沒有做到位或者給孩子傳遞一種錯誤的價值觀,也希望所有的家長能從小給孩子養成一些好習慣,這樣才會讓孩子受益無窮,在長大之後才不會變得越來越壞。
❼ 孩子脾氣暴躁什麼原因
很多媽媽看到寶寶吸吮手指的第一反應是阻止,但瞧見他們吸得津津有味的模樣,又不忍心打斷。為什麼寶寶會喜歡吃手指呢?父母真的有必要幫寶寶戒掉吃手指的習慣嗎? 吸吮是人天生的本能,隨著個體差異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現形式。有的喜歡添自己的被子,有的喜歡吸手指,但是媽媽們要注意了,這些都是最自然不過的生理需求,不必過於緊張,想要了解寶寶吸手指的謎底,現在就讓我們給您徹底揭秘一下吧! 吸手指是寶寶的正常行為 對於剛出生的小寶寶而言,吸手指是在正常不過的了。吸手指的行為之所以會持續,一方面能給寶寶帶來舒服感,降低焦慮情緒;另一方面,寶寶出生後,本來就有吸吮的反射和需求,而吸手指所帶來的滿足感和吃母乳帶來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是兩種不同的現象和需要,所以即使是吃飽了,寶寶還是會有吸手指的行為。 專家指出:4歲之前的吮指行為是正常的 在寶寶恆齒長出來之前,吸手指的行為是可以被接受的,並不需要刻意戒掉。 強迫戒掉效果可能適得其反 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幾乎八九成都有這種現象,有些寶寶甚至在媽媽子宮內,就會吸手指了。大約到1歲左右,大多數寶寶的吸手指習慣就會消失,4歲之後,大約只剩5%~10%的寶寶會保持這個動作。 根據專家研究,到6歲之後還保持吸手指的寶寶,和已經戒掉的寶寶相比,在人格特徵上沒有太大差別。唯一不同的是,這些繼續吸手指的寶寶,大部分都有在早期父母強迫他們戒掉吸手指習慣的經歷。 吸手指存在五大後遺症 一般,吸手指並沒有不好,但是必須謹慎觀察所帶來的影響,不要讓寶寶因為過分吸手指而影響到日後的健康。 1、在吸手指的過程中,如果剛好遇到恆齒生長,因為吸手指時所用力的方向,會讓牙齒照著不正確的方向生長,進而影響牙齒的排列、咬合,容易引發口腔問題。 2、由於施力方向不當,嘴巴的上、下顎可能會因此變形。 3、臉的外觀會隨著咬合不正確而變形,寶寶也許會因此被嘲笑,從而產生自卑等不好的情緒。 4、因為牙齒排列不整齊,講話會漏風或咬字不清,造成講話不清。 5、可能會把病菌帶入嘴巴,寶寶容易得感冒或腸胃炎。 四種戒除方法 寶寶愛吸手指的原因,可分為三類:無聊、情感上的需求沒有被滿足、習慣性動作。父母可先觀察寶寶吸手指的頻率,並分析他吸手指的原因,再對症下葯。專家建議使用以下幾種方法,幫助寶寶戒掉愛吸手指的習慣。 忽略法:這是最常用也最有效的方法,因為習慣會持續到5歲之後的寶寶非常少,如果父母使用帶來較多負面影響的方法來戒除,反而會強化行為的發生。 獎勵法:利用適當的贊美和鼓勵,讓寶寶戒掉吸手指的習慣。 分散法:如果寶寶是因為無聊才吸手指的話,爸媽可以通過一些互動的小游戲,來轉移他的注意力。 開心法:寶寶若在情感上獲得足夠的關心,就不會想通過吸手指的方式來獲得快樂,所以如果父母給予較多的關愛,也能幫助寶寶戒掉吸手指的習慣。 去查過微量元素了嗎?缺鋅的孩子就喜歡吃手,一般缺鋅的孩子還伴有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我講過一個孩子,和你的寶寶症狀很相近。強烈建議帶孩子去查一下微量元素。 關注一下寶寶是否缺微量元素,一般缺鋅的孩子就是脾氣易怒,愛哭鬧,還開始食慾下降.如果是的話,就得開始給寶寶補鋅.還有這個季節鈣也得補,如果寶寶缺鋅的話,那鈣就肯定也會缺,鈣鐵鋅都是相輔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