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厭男人的女人為什麼叫滅絕師太
1. 為什麼滅絕師太要叫滅絕師太,她原名是什麼
她武功極高,性情極剛,出手極狠,毫不容情,但同時堅持一代宗師的風度,不肯占任何便宜,即使 本人生命受危,也置之不理。 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的冷麵無情,只知正邪不兩立,除此之外,一概不動心。信奉宗教的人一般相信有正義亦有慈悲,但滅絕師太只知正義,而且她眼中的「正義」是非常狹義的:與魔教有關的人一律是邪惡,正義就是殲滅邪惡勢力的行為。因此,她的「正義」使命是個破壞性的使命,她以破壞魔教為建設。她號稱「滅絕」,真是正確不過。滅絕師太俗家姓方,是方評的妹妹。因為大師哥孤鴻子被明教光明左使楊逍氣死,她一心想為大師哥報仇,所以相當痛恨明教。在《倚天屠龍記》第一版中原有孤鴻子與滅絕師太有嫁娶之約的段落,雖然後來刪去,但也說明了何以滅絕師太會如此痛恨明教。 「劍底不誅無罪之人」,是所有武林中有道德價值觀的人都要做到的,金庸小說中如此人物太多了。而金庸大俠在這里設計夏胄挖空肚皮才想出這么一句贊美滅絕的話,實在是用心良苦。倪匡先生在評金庸作品文中有言,金庸作品中有很多「微言大義」,須「不流讀」方能體會。 滅絕一直是比較厭惡的人物,稱之為BT也不過分。很難想像郭襄的徒子徒孫竟是這樣的嘴臉,冷酷無情,殘忍好殺,還自視為堅定的衛道者,真是名如其人,滅絕人性。殺死紀曉芙,倚天劍下冤魂無數,更是逼迫周芷若,而為自己的立場至死不悔,滅絕似乎如同倚天劍一樣成了衛道最犀利的武器,神擋殺神,佛擋殺佛。滅絕死不足惜,生前生後害慘多少無辜之人。鄙視和厭惡滅絕是理所當然的。 滅絕給人最深的印象是她對明教深植於骨髓的仇恨。滅絕與明教結仇一是因為俗家哥哥方評為謝遜所殺,二是因為師兄孤鴻子被楊逍氣死。第一個原因只是開始略微提了一下,最主要的還是第二個原因。 以前看過一篇網上的滅絕的前傳,大意是寫滅絕本是如紀曉芙一樣多情溫柔的女子,與孤鴻子情深意切,最終因孤鴻子之死性情大變,變成了後來的滅絕。由於書中很少提到滅絕以前的事情,這種看法無從考證,恐怕只能去問金庸本人了。但書中仍有一些線索,郭襄創建峨嵋派,傳位給徒弟風陵師太。名字自然很容易讓人聯想起風陵渡口,天真無邪的郭襄。風陵師太性格應該近於郭襄,那滅絕的性格至少不是師傳的。 而且滅絕極其欣賞的兩個徒弟也俱是溫柔秀雅的女子,至少可以表明在滅絕冷酷的外表下隱藏著對這種溫柔秀雅的嚮往,丁敏君不為滅絕所喜也就不難理解了。滅絕的冷酷很可能起源某種難言之隱,丁敏君的曲意逢迎真是拍到馬腳上了。 滅絕似乎只有孤鴻子一個同門,難道風陵師太只收了兩個弟子?並且滅絕對男人有種排斥心理,峨嵋派的男弟子地位很低。由此可見,滅絕與孤鴻子的關系不一般,而且滅絕很可能經歷過性情大變。想想周芷若由秀雅變成冷酷,或許能夠感受到滅絕那顆無時無刻不在為仇恨所煎熬的心。 當然滅絕大節還是保持的不錯的,郭襄一見楊過誤終身,滅絕可能因為孤鴻子性情大變,再加上阿離不識張郎是張郎,峨嵋派多是傷心之人。對滅絕有一半的厭惡,令有一半復雜的感覺。
2. 為何女博士會被稱為滅絕師太,感情中她們真的可怕嗎
女博士被稱為滅絕師太,主要是因為她們擇偶要求比較高,不好找對象,但實際上他們並沒有那麼可怕。在我國,很多人對女博士存在偏見,甚至把女博士稱為除男人女人之外的第三種人,這樣對女博士顯然是不公平的。
首先,打女博士這個概念拿出來炒作的目的本來就不純。女博士相對於貧普通人並沒有什麼區別,他們僅僅是學歷更高,接受的教育和知識更多,眼界更寬。大部分人對女博士的印象還停留在刻板呆板,這樣的情況對他們來說並不公平。
所以,女博士並不是異類,如果你還把女博士定義為滅絕師太的話,那這種思想顯然是不對的。而且大多數人身邊並沒有女博士,他們對於女博士的印象僅僅來源於網路或者是其他人傳輸的思想,這種思想本來就是比較片面地,事實上大部分女博士不僅通情達理、而且有涵養有耐心,她們也為社會的進步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3. 不喜歡男子的滅絕師太為什麼還會收男徒弟
金庸筆下小說之中總有許多被情傷過的女子,她們起先十分單純,而後變得十分暴戾,譬如倚天屠龍記中的滅絕師太真是如此。連載版倚天屠龍記中曾描述過滅絕師太的感情,她曾與明教楊逍及師兄孤鴻子發生過一段感情,最終都不歡而散。之後滅絕師太成為峨眉派的掌教,做事風格著實不敢恭維。
也就是說滅絕師太不喜歡男子,卻又收了不少男徒弟,這是為何呢?首先,滅絕師太女徒弟雖多,但她們畢竟幹不了一些砍柴挑水粗活重活,因此收幾個男徒弟就顯得十分有必要。滅絕師太在江湖上人人皆知,而且她又不傳授給他們一些厲害的武功,為何還有男子願意投到峨眉派下呢?小編推斷這些男子多數很有可能是被滅絕師太硬生生抓過去,他們其實並不願意這樣做,但武功又不及滅絕師太,只好服從於她。至於傳授給他們武功無非是一種行為掩飾而已
4. 為什麼女博士被稱為滅絕師太,女博士真的有這么可怕嗎
用滅絕師太來形容女博士確實殘忍,因為傳統里對滅絕師太的理解是形容一個女人又老又丑又強勢,還很粗暴,但是形容女博士就可能會有另一種解釋,現在又美又優秀的人多了去了,長得好看的女博士,被稱為滅絕師太也是因為這人難以融入。其實女博士也不是很可怕,她們也是跟普通人一樣。
說到底對「女博士」的偏見還是源於舊思想的影響。太多人形成了潛意識聽到女博士這三個字就先是驚,後就疏遠,其實就是人的心裡作怪,說到底就是自卑,不同段位層次的人,就會覺得女博士好厲害的樣子,其實在國外,同樣畢業學生,學了同樣知識,只不過別人考合格了拿個合格證書而已,其實大家都一樣。不要被自己想法中的女博士所誤導,認為她們就是老丑強勢綜合的滅絕師太,其實好好努力,你也可以到同樣階層,你就會覺得其實大家都一樣。
5. 滅絕師太是什麼意思!~
滅絕師太金庸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中前期重要人物。滅絕師太為人冷情,且手段強硬,沒得感情。現滅絕師太多形容女子手段強硬,不近人情。
滅絕師太性情剛烈,一心想要完成師祖郭襄的遺願,因此正邪不兩立,出手極狠,對於敢於違背她意願的弟子亦不留情。光明頂一役後,六大門派中蒙古人「十香軟筋散」之毒,滅絕師太與六大派一同被俘,囚禁於萬安寺高塔。
人物經歷
六大門派遠征光明頂,滅絕師太手執一把倚天劍大顯神威,殲滅眾多的明教教眾,更劍殺明教銳金旗旗主庄錚,銳金旗教眾落在峨嵋派手裡不肯求饒。
殺入光明頂後,使用倚天劍與張無忌對戰,久戰後張無忌使出乾坤大挪移第七層的神功把剛猛的掌力剎那間化剛為柔,急劇轉折輕柔的擒拿手法遭奪去手中倚天劍。
滅絕師太一生性情剛烈,出手極狠,果斷專行,寧願縱身一躍結束生命,也不願接受明教教主的搭救,這又將滅絕師太的剛烈刻畫得入木三分。
6. 都說研究生女的是滅絕師太是什麼意思
網上流傳較多的是這樣的版本:
女人讀書不宜多,因為在男人心目中:大專生是小龍女,本科生是黃蓉,研究生是趙敏,博士生是李莫愁,博士後是滅絕師太,碩博連讀更可怕——是傳說中的「東方不敗」!!!
男人讀書不宜多,因為在女人心目中:大專生是韋小寶,本科生是段譽,研究生是丁典,博士生是陳家洛,博士後是歐陽峰,碩博連讀呢——他就是可怕的「岳不群」了!!!
我覺得吧,女人念書念的太多了,懂得也太多,想的也太多,加上念到研究生,應該年齡也很大了,就象滅絕一樣,性格孤僻,脾氣執拗,喜歡拆散別人(無際和只若).
女研究生,可能會占著自己學歷高,對男人挑三揀四的,覺得自己比男人強,在戀愛的時候對男人呼來喚去的,讓男人苦不堪言,所以男人們就不敢接近她們,對她們敬兒遠之
自古說,"女人無才便是德",男人可不喜歡娶了個比自己強的女人.
7. 滅絕師太為何極為痛恨男人她究竟受過怎樣的感情創傷
滅絕師太是郭襄的徒孫。也是《倚天屠龍記》中峨眉的掌門人。准確來說,她並不是恨男人而是極為恨明教之人。因滅絕年輕時的男朋友便是被楊逍害死。而謝遜又殺了她家人。形成了滅絕師太出手很辣的性格。但只是針對明教之人。對於自己弟子,滅絕師太仍是愛護有加的。三、滅絕師太一生愛恨分明,皆針對於明教
從寧死也不讓明教救自己來看。滅絕確實對明教恨到了極點。而再到紀曉芙和周芷若。滅絕可謂是對這倆人柔情至極。可見滅絕一生,全是活在了愛恨情仇里。而又是個失去家人、情郎和愛徒的可憐女子。周芷若在極不情願下也算繼承了滅絕的遺願。卻又延續了滅絕可憐的道路。
8. 男生叫女生滅絕師太是什麼意思
滅絕師太是來自金庸的小說 ,《倚天屠龍記》里的滅絕師太 他是峨眉山的掌門人 !被稱為滅絕師太,首先是因為他造詣高啊,武功很高 !所以是滅絕 !還有就是他為人挺強勢的
所以我們稱男生或者女生為滅絕師太是他在某方面有特別高的造詣,別人都比不得他 ,表現的特別突出或者是優異
可能是很喜歡吃某一樣東西 ,張某一件事兒到他手裡總是辦的很好或者很不好 ,或者某一類人正好就是他的剋星
總之呢就是根據他自己的行為特點 ,周圍的人也都了解,都清楚他的這個特點就送給他的一個外號 ,
所以具體是什麼意思咱們也不清楚,只能是認識他的人知道個中原因哦 !
9. 關於滅絕師太的傳說誰能說個明白
滅絕師太平反滅絕師太為峨嵋派的掌門人…
要勝任峨嵋派的掌門最起碼要達到3點要求:
1)峨嵋派以女弟子為主,因此峨嵋掌門必須武功卓絕才可以自立於武林群雄之間。
2)峨嵋派掌門是唯一得知倚天劍和屠龍刀真正秘密的人,因此繼承了掌門鐵指環也等於背負起了百年前郭靖黃蓉以及峨嵋派祖師郭襄「驅除韃子、光復漢家河山」的遺志。
3)峨嵋派掌門還背負有光大峨嵋一派的重責大任。
滅絕師太,書中提到她「一生潛心武學」,因此她「她內力深厚,猶在宋遠橋、俞蓮舟、何太沖諸人之上」,「施展的每一記劍招,無不精微奇奧,妙到巔毫」,另外書里寫到滅絕師太和金花婆婆比武,打張無忌三掌等,都描述了她武功深湛。對於第一點,滅絕師太完全做到了。
對於第二點,滅絕師太在萬安寺高塔上對周芷若說「為師的生平有兩大願望,第一是逐走韃子,光復漢家山河;第二是峨嵋派武功領袖群倫」,「他這一幹人同流合污,一旦刀劍相逢,取得郭大俠的兵法武功,自此荼毒蒼生,天下不知將有多少人無辜喪生,妻離子散,而驅除韃子的大業,更是難上加難。」由此可見,滅絕師太也是胸懷天下的人,她也救天下蒼生於水火為己任,只是她的弟子以及許多武林同道都不理解她。
滅絕師太「一生心冷」,又矢志「光復漢家河山,光大峨嵋」,背負著先人的遺命,唯一的親哥哥又被謝遜所害,師兄孤鴻子也被楊逍氣死,在加上出家為尼,沒有凡俗之念,從書中也可以看到張三豐致書給滅絕師太,滅絕師太連「封皮也不拆,便將信原封不動退回」,宋青書開口向滅絕師太求教劍法,滅絕師太道「既是不情之請,便不必開口了」可見滅絕師太性情「孤僻古怪」。
其實不然,宋青書稱贊當世除張三豐外以滅絕師太為劍法第一,滅絕師太聽了「不自禁得頗感得意」,周芷若說峨嵋派的四象掌高於華山昆侖兩派聯手,滅絕師太「微微一笑」「心下甚喜」並贊許了周芷若。
滅絕師太表面上看上去冷冰冰的,沒有一點人情味,令人以為她「性格孤僻古怪」「心狠手辣」其實滅絕師太也有著「自信」「自負」「自高自大」「自傲」等有著人情味的一面。
滅絕師太身為峨嵋掌門,又是武林中有數的高人,養成了「薑桂之性,老而彌辣」。她一方面對紀曉芙,周芷若很寵愛,可是對她們也是要求極高。
書中多次提到滅絕師太說武學修為的高低很大程度上要看個人的資質,這也是滅絕師太選擇繼任掌門人的很大一個標准,或許當時峨嵋派人才不多,紀曉芙「性格剛毅,劍法狠辣」最像滅絕師太,所以紀曉芙雖然失身於楊逍,但是滅絕師太只要紀曉芙去殺了楊逍一樣把峨嵋掌門之位和倚天劍傳給她,峨嵋掌門必須為冰清玉潔的處女才可以擔任,滅絕師太這樣做已經是有違門規了。後來滅絕師太對周芷若同樣如此,還讓周芷若立下毒誓。
至於滅絕師太屠戮明教中人,第一明教中人的確和峨嵋派有仇,第二峨嵋既為武林大派,參加武林各大派的結盟的大事也無可厚非,第三明教中人平時行為古怪,讓人誤以妖邪一路,武林正道誅滅妖邪也沒有過錯。(明教在《射鵰英雄傳》就有提到了,《九陰真經》的創始人黃裳,也是因為撲滅明教,而導致全家被人殺害,因此在深山裡苦練武藝,最後寫成了《九陰真經》)
作者有提到「滅絕師太一代大俠,雖然性情怪僻,但平素行俠仗義,正氣凜然,武林中人所共敬。」
少林屠獅大會上夏胄也說:「便是滅絕師太當年,縱然心狠手辣,劍底卻也不誅無罪之人。」
滅絕師太的確為一代高人,她一切的作為都是基於自己的正義觀,只是行事過於偏激,性格急躁,對正邪之間看的過於明顯,但人無完人,倘若滅絕師太沒有這些缺點,那《倚》恐怕要以她為主角來寫了……
滅絕師太在《倚》中也是一位重要的人物,她承前啟後,是一個重要的過渡。承前了〈神鵰俠侶〉以及〈倚〉前27回,開啟了〈倚〉28回以後的故事。
在這里不能單純的評價滅絕師太的是非好壞善惡…看過〈倚〉每個人心中對每個角色的定義都有自己看法和理解。只是大家應該消除偏見,不應該從表面評判一個人物,太過於片面,應該把他放在那個時代的大背景下,仔細品位,是可以看到一些曾經被忽略的東西的。
很佩服金庸,他刻畫的人物在真實的生活也同樣存在。細讀金庸作品,的確學到了一些為人處世的道路。
最後提一下滅絕師太這個法名,一般佛門中人都慈悲為懷,而且尼姑更不應該喊打喊殺…妄動刀劍…
推本溯源,峨嵋派祖師郭襄外號「小東邪」,行事古怪,郭襄的弟子叫「風陵師太」,只是為了紀念她在風凌渡口第一次聽說楊過而已。。。所以郭襄所收的弟子一定和她一樣,難怪會給尼姑起「滅絕」這樣的法名。不過全書中峨嵋派雖然以尼為主,可是不像〈笑傲江湖〉中恆山派那樣的描寫,幾乎讓人感覺不到峨嵋派中人大都是尼姑。。。或許作者只是要讓滅絕超脫塵世,讓滅絕師太沒有了俗世的煩惱,這樣對於她的行為可以做一個解釋吧
網友bigway善意與《平凡》章節作者交流心得:
少林屠獅大會上夏胄說:「便是滅絕師太當年,縱然心狠手辣,劍底卻也不誅無罪之人。」
網路上有很多人將這一點拿來,充作挺滅絕的論據,我以為值得商榷。
「劍底不誅無罪之人」,是所有武林中有道德價值觀的人都要做到的,金庸小說中如此人物太多了。而金庸大俠在這里設計夏胄挖空肚皮才想出這么一句贊美滅絕的話,實在是用心良苦。倪匡先生在評金庸作品文中有言,金庸作品中有很多「微言大義」,須「不流讀」方能體會。
[編輯本段]滅絕師太不為人知的那一場戀愛 《倚天》是筆者相當喜愛的一部小說,可以說百讀不厭。
書中有一位重要配角——滅絕師太,其首次出場是第十三章,書中介紹「約四十四五歲,容貌甚美」,人到中年仍有如此風華,可見二十年余前必是顛倒眾生的大美女,然而「眉毛下垂,面相詭異」,總之一幅苦大仇深的模樣。
初讀此書,筆者便很不喜歡滅絕師太,相信許多朋友也有同感。究其原因,是滅絕具有的偏激、固執而又自命正義的性格,此類人物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徵:真理與我同行,逆我者皆邪惡。作為一個站在主角對立面的配角,這種性格實在是令讀者不喜。
滅絕的性格也有剛烈正直的一面,小說中著墨不多,但足夠傳神。印象最深刻的例子在第十七章,滅絕鬥法韋一笑,技遜半籌,丁敏君馬屁拍到馬腿上,自取其辱。「滅絕師太哼了一聲,……怒道:師父沒追上他,沒能救得靜虛之命,便是他勝了。勝負之數,天下共知,難道英雄好漢是自己封的么?」這段話給筆者印象極深,尤其是「勝負天下共知」一句深獲我心,銘記至今,因此對滅絕的感覺是且敬且惡,雖敬重她的剛直,更反感她的無情。
而後年歲漸長,細讀再三,方才明白滅絕的不通人情缺少人性並不是與生俱來的,書中或明或暗地揭示了,一位年青美貌風華正茂的峨嵋女俠,是如何變成一個心理變態幾近滅絕人性的冷血尼姑的。從中亦可看出,金庸之所以被譽為武俠第一大家,是在於其以凝練而優美的文筆,曲折而合理的情節,入木三分地展現了對人性的洞察和對世情的周慮。
先說筆者的結論:滅絕年輕時對師兄孤鴻子情深意重,兩人心心相印。不料孤鴻子比武落敗,間接死於楊逍之手。從此滅絕性情大變,易號立志,誓誅楊逍,恨屋及烏,對明教也是切齒痛恨。
縱覽全文,滅絕最明顯的情感就是仇恨:對明教的恨,對楊逍的恨。滅絕對明教痛恨非常,殺戮教眾從未手軟,對楊逍這個「大魔頭」更是恨不得食肉寢皮。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或恨,滅絕這般刻骨銘心的仇恨,究竟緣自何故呢?
仇恨的原因不出二點:為公和為私。
1、為公,所謂正邪有別如涇渭分明,身為正派的峨嵋敵視明教天經地義,自然要秉承俠義精神降妖除魔,六大派之所以圍攻光明頂即在於此。然而不同其餘諸派的是,峨嵋幾乎是傾巢出動,置本土於不顧,滅絕數次向弟子提及,此往攻敵凶險異常,很可能全派覆滅,但只要能與敵偕亡亦在所不惜,身為掌門甘冒峨嵋香火滅絕的奇險,為的僅僅是籠統的正邪不兩立?這不合情理。因此不是主要原因。
2、私仇。在第十三章中,紀曉芙述說失身一事,滅絕一開始頗為憐惜,並無重責之意,然而一得知此乃楊逍所為,登時怒不可遏。
文中談到:滅絕師太抬頭向天,恨恨不已,喃喃自語:「楊逍,楊逍……多年來我始終不知你的下落,今日總教你落在我手中……」突然間轉過身來,說道:「好,你失身於他,回護彭和尚,得罪丁師姊,瞞騙師父,私養孩兒……這一切我全不計較,我差你去做一件事,大功告成之後,你回來峨嵋,我便將衣缽和倚天劍都傳了於你,立你為本派掌門的繼承人。」
仇深似海,竟使滅絕開出了在其他弟子看來不可思議的價碼——讓一個「叛徒」接掌峨嵋——只要紀曉芙答應暗殺楊逍。是怎樣的深仇大恨,才足夠用峨嵋派掌門來作為殺人的報酬?可見,滅絕對楊逍個人的恨,遠甚對明教的恨。
再看名字。不必懷疑,峨嵋上代掌門風陵師太絕不會給愛徒取「滅絕」法號,正如父母絕不會給孩子起「倒霉、悲慘」這種名字。所以,滅絕師太年青時絕對不叫滅絕,必定是遇極大變故,心如死灰唯剩仇恨,她才會易號「滅絕」。試想,是何等的傷心事,才能使青春少女心傷欲絕一至於斯?
事實上,正是滅絕對楊逍的私仇,導致對明教全體的痛恨。這種仇恨深入骨髓,以至滅絕寧願身死也不願受明教教主張無忌的援手,寧願親手毀掉一名愛徒的生命和另一名愛徒的愛情,也要向楊逍及明教復仇。
仇恨的由來,是因為滅絕的師兄孤鴻子被楊逍氣死。
在第二十七章,滅絕於塔中交代周芷若:「我接掌本派門戶不久,你師伯孤鴻子和魔教中的一個少年高手結下了梁子,約定比武,雙方單打獨斗,不許邀人相助。你師伯知道對手年紀甚輕,武功卻極厲害,於是向我將倚天劍借了去。……當時我想同去掠陣,你師伯為人極顧信義,說道他跟那魔頭言明,不得有第三者參與,因此堅決不讓我去。」
那麼,孤鴻子是怎樣的人呢?蘇軾有詞曰:誰見幽人獨往來,飄渺孤鴻影。顧名思義,是性情孤高、獨來獨往之人,文中亦有交代,「當年是名揚天下的高手」,名動江湖、心高氣傲,自是名門少俠的標准形象。
為什麼說孤鴻子是滅絕的心上人?
因為孤鴻子和楊逍比武純屬私人恩怨,倚天劍又是峨嵋鎮派之寶,專屬掌門所有,在男卑女尊的峨嵋派,孤鴻子沒有多少理由開口借劍,也沒有多少把握借到。不過,以孤鴻子的高傲個性,借劍被拒等於自取其辱,沒有把握是決計不會借的。他之所以開口,是因為他知道,掌門師妹對自己情深意重無有不從。滅絕想「同去掠陣」,即是想幫助情郎師兄的委婉表達。「極顧信義」的少俠自然不能食言,因此「堅決(注意:這個詞表明滅絕當時想同行的迫切心情)不讓去」。
這里插一句,遙想當年,楊逍以弱冠之年出任光明左使,位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其資質才情是何等的超凡脫俗!明教之中當不作第二人想,即便放眼天下,又有幾人能及?縱橫江湖快意恩仇劍試群雄未嘗一敗,好一介意氣風發美少年!如果德行足以服眾,那麼楊逍出任教主早是眾望所歸,明教何來四分五裂之局?
對楊逍而言,孤鴻子不過是記載他英雄事跡的一塊踏腳石,無足輕重;但對滅絕而言,師兄就是她的幸福,她的全部。
不幸的是,滅絕哪裡知道,心愛的師兄會一去不返呢?孤鴻子負傷落敗,「只行得三天,便在途中染病,就此不起。」
日日倚門遠眺,盼來的卻是意中人冰冷的身體。這份仇,只能落在楊逍頭上,落在明教頭上。
年青的掌門從此性情大變,方才成為書中我們所熟悉的心理變態殘忍狠辣的滅絕師太。她的一生,不但自己沒有得到幸福,也親手毀去了兩名愛徒的幸福;不但沒有報仇雪恨,反使得峨嵋日漸衰微幾遭滅頂之災。其實,滅絕既不是合格的教師,也不是合格的掌門,除去武功的外衣,她只是一名被層層冷漠緊緊包裹著的痴情的苦命的女子罷了。
對楊逍的恨有多深,對孤鴻子的愛就有多深。這般刻骨銘心的愛化為刻骨銘心的恨,如至毒至烈的蛇,噬咬靈魂,如至深至痛的刺,穿透心臟,如影隨形如疽附骨,終我此生怎能忘懷?!
得知噩耗的那個夜晚,誰可想見,年青的人兒是怎樣的心境?
夜黑如墨。
天地間,唯有凄風苦雨,無休無止。
峨嵋的年青掌門跪在兩位祖師像前,看不清她的臉,聽不見她的哭,只有血,慢慢地滴下。
原來的人兒死了。
自今夜起,峨嵋的掌門人,法號滅絕。
滅絕呵滅絕,你可知道,你要滅絕的,並不是魔教的妖人,而是你內心的情感阿!
金庸筆下可厭的女子不少,如朱九真、郭芙、阿紫、康敏、滅絕師太等,皆可入可厭女子的排行榜中。而個人又認為尤以滅絕師太為甚。
好好的一個出家修道之人,卻取了這樣一個張牙舞爪的法號,據她自己解釋,叫「滅絕」是因為要對「妖魔邪徒,滅之絕之,決不留情」。這個法號應該不是滅絕的師父風陵師太為她取的:峨嵋派開山祖師似乎就有取名寄意的習慣,郭襄的徒弟、滅絕的師父——風陵師太的法號就令人覺得極可疑:風陵應該就是紀念風陵渡,難道郭襄是在風陵渡收了風陵師太為徒?還是為了那一段刻骨銘心的「風陵夜話」?又或者,郭襄的修為已經到了忘情的境界——見「風陵」而忘風陵(渡),否則,每天見「風陵」叫「風陵」,見到的卻是毫不相乾的光頭尼姑,假若真的還對「風陵夜話」念念不忘的話,小東邪所承受的痛苦實在難以想像。和魔教仇深似海的是滅絕師太本人,而不是她的師父,所以風陵師太斷斷沒理由給徒弟取一個殺氣騰騰的法號,寄望她對「妖魔邪徒,滅之絕之」,所以「滅絕」多半是滅絕師太為了表達自己對明教斬盡殺絕的決心而自名。
滅絕師太之所以對明教深惡痛絕,外間流傳的是因為謝遜假借成昆之名殺了滅絕師太的的親哥哥,而據她老人家親口講述的「官方版本」是因為她的大師兄孤鴻子給「大魔頭楊逍活活氣死的」。武林中人比武,就如吃飯睡覺般常見,孤鴻子因為比武輸了而自個兒氣死了,只怪自己學藝不精,或是心胸不夠開闊,總不能怪罪到對手身上,進而株連至其所在教派吧?如此蠻不講理的怪罪法,除了歸咎於滅絕師太的護短和愛遷怒旁人的性格之外,其中似乎更另有別情。
首先我們比較一下楊逍和滅絕的年齡。張無忌第一次見到滅絕師太時,她是「約莫四十四五歲年紀」,不久之後,張無忌送楊不悔至昆侖山遇到楊逍,楊逍是「約莫四十來歲年紀」,可見兩人年紀是相若的。而當年楊逍與孤鴻子比武時,楊逍是「魔教中的一個少年高手」,那麼滅絕就應該是峨嵋派的少年尼姑了,但這少年尼姑卻已經是「接掌本派門戶不久」了。年紀輕輕的滅絕怎麼會當了尼姑,而且還是掌門呢?
滅絕師太的親哥哥——河南開封金瓜錘方評,是個「種田讀書,從不和人交往」的人,想來滅絕師太的俗家也是戶殷實厚道的人家,沒理由把自己的女兒自幼送去當尼姑的,如果你說滅絕是與佛有緣,幼有慧根,就是打死我也不相信的。所以小滅絕當時應該是愛好習武,去了峨嵋派當俗家弟子而已。俗家弟子怎麼變成了尼姑?最有可能的是一個字:「情」。
滅絕師太性格「性情孤僻」,「不喜男徒」,但是孤鴻子和人比武,「一生心腸剛硬」的她不但借出倚天劍,甚至「想同去掠陣」,對孤鴻子似乎是鍾愛有加。細心一想,其實也很正常:兩人一同學藝,又正值青春年少,「一生潛心武學」的滅絕師太,對已經是「名揚天下的高手」孤鴻子大師哥心生敬仰之情是頗合情理的。
所以我們不難理解,多年之後,滅絕師太還是對孤鴻子的聲譽極力維護;孤鴻子「為人極顧信義」,而「武功並不輸於對手」,戰敗是因為「給那魔頭連施詭計,終於胸口中了一掌」。說的人不覺得有不妥,聽的人卻滿腦子疑問:比試武功,難道不是虛虛實實的爾虞我詐,比武力之餘還更著重比智力,難道反而要開口出招曰:「龍爪手,小心胸口」,「肉包子,打你狗頭」!?
冰肌玉骨憑誰斂 鎖情斷義只滅絕 萬丈塔高托蘭芷 不了孤鴻萬里晴 [編輯本段]紀曉芙與滅絕師太 峨嵋派的紀曉芙紀女俠,被滅絕師太一掌打在天靈蓋上死了。但是說句大不敬的話,打在紀女士腦袋的這一掌,她自己也得負上一點小小的責任,是她在職場生涯走了彎路。
韓劇《大長今》,是香港中環上班族每天收工之後的必修功課,裡面宮廷的權力斗爭,活生生就是現在職場的寫照。有一集講到一個姓韓的女士和一個姓崔的女士,為了爭奪廚房的領導權展開競賽。競賽的最後一個題目是煮飯。崔女士用了一種創新的方法,煮出特別香軟的米飯,但是卻輸給了韓女士。因為韓女士很用心,她知道哪些人喜歡吃硬米飯,哪些人喜歡吃軟米飯,所以她呈上的米飯,不特別,卻對人的胃口,最後她終於成了廚房的最高領導。皇後也稱贊她,不是因為她飯煮得好,而是因為她用心去揣摩每個人的喜好,這一點才是她成功的秘籍。
不僅分析皇帝皇後的愛好,連身邊所有人愛吃哪一口飯,都瞭然於心,當然是職場最高境界。我們一般人做不到,但是至少也把頂頭上司——手握生殺大權那人的心理有空琢磨琢磨才行,紀曉芙女士在這一點上就有所欠缺了。
據江湖傳言,峨嵋派孤鴻子,其實是滅絕師太的心上人,他敗在楊逍手上,一口氣上不來,氣死了。滅絕師太心痛心上人之餘,自然把這口惡氣撒在楊逍的頭上。所以時時告訴徒弟們魔教和他們峨嵋派有殺師伯大仇,一聽見楊逍的名氣,就喊打喊殺的。
替心上人報仇,是滅絕師太心頭第一要緊的事,可惜紀曉芙女士白白做了許久她最疼愛的弟子,硬是沒看出來。後來滅絕師太聽說紀曉芙和楊逍有染,千方百計從犄角旮旯里把紀曉芙找出來,要她去進行美人計,替自己心上人報仇的時候,紀曉芙卻只顧自己的愛情,不顧滅絕師太痛失愛侶的傷痛,終於惹來殺身之禍。紀曉芙這種為愛情獻身、百折不回的精神,實在令人敬佩。但是如果她能體恤到滅絕師太的心情,兩個同樣失意的女子之間,也許能有更多的惺惺相惜,而不至於搞到最後這樣一拍兩散吧。 [編輯本段]滅絕滅絕----滅之絕之 滅絕一直是比較厭惡的人物,稱之為BT也不過分。很難想像郭襄的徒子徒孫竟是這樣的嘴臉,冷酷無情,殘忍好殺,還自視為堅定的衛道者,真是名如其人,滅絕人性。殺死紀曉芙,倚天劍下冤魂無數,更是逼迫周芷若,而為自己的立場至死不悔,滅絕似乎如同倚天劍一樣成了衛道最犀利的武器,神擋殺神,佛擋殺佛。滅絕死不足惜,生前生後害慘多少無辜之人。鄙視和厭惡滅絕是理所當然的。
滅絕給人最深的印象是她對明教深植於骨髓的仇恨。滅絕與明教結仇一是因為俗家哥哥方評為謝遜所殺,二是因為師兄孤鴻子被楊逍氣死。第一個原因只是開始略微提了一下,最主要的還是第二個原因。
以前看過一篇網上的滅絕的前傳,大意是寫滅絕本是如紀曉芙一樣多情溫柔的女子,與孤鴻子情深意切,最終因孤鴻子之死性情大變,變成了後來的滅絕。由於書中很少提到滅絕以前的事情,這種看法無從考證,恐怕只能去問金庸本人了。但書中仍有一些線索,郭襄創建峨嵋派,傳位給徒弟風陵師太。名字自然很容易讓人聯想起風陵渡口,天真無邪的郭襄。風陵師太性格應該近於郭襄,那滅絕的性格至少不是師傳的。
而且滅絕極其欣賞的兩個徒弟也俱是溫柔秀雅的女子,至少可以表明在滅絕冷酷的外表下隱藏著對這種溫柔秀雅的嚮往,丁敏君不為滅絕所喜也就不難理解了。滅絕的冷酷很可能起源某種難言之隱,丁敏君的曲意逢迎真是拍到馬腳上了。
滅絕似乎只有孤鴻子一個同門,難道風陵師太只收了兩個弟子?並且滅絕對男人有種排斥心理,峨嵋派的男弟子地位很低。由此可見,滅絕與孤鴻子的關系不一般,而且滅絕很可能經歷過性情大變。想想周芷若由秀雅變成冷酷,或許能夠感受到滅絕那顆無時無刻不在為仇恨所煎熬的心。
當然滅絕大節還是保持的不錯的,郭襄一見楊過誤終身,滅絕可能因為孤鴻子性情大變,再加上阿離不識張郎是張郎,峨嵋派多是傷心之人。對滅絕有一半的厭惡,令有一半復雜的感覺。 [編輯本段]滅絕師太的現代代指 女人讀書不宜多,因為在男人心目中:大專生是小龍女,本科生是黃蓉,研究生是趙敏,博士生是李莫愁,博士後是滅絕師太,碩博連讀更可怕——是傳說中的「東方不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