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容易得心病
⑴ 怎樣發現孩子的心理問題
由於父母與孩子的生活時間最長,了解也相對較深,所以,父母更應該容易發現孩子的心理問題。然而,問題並不這么簡單,因為家長往往從比較特殊的角度看待自己孩子,對孩子的某些不良表現給予合理化解釋,甚至「護短」,所以,造成對自己孩子過於維護,看不清存在的問題,有的甚至貽誤了矯正的最佳時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教育孩子本身就是一門科學,因而,作為家長,應該掌握一些兒童心理學知識,重視對孩子的心理教育問題。有學者指出,父母應該成為孩子的「心理醫生」。
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與社會的接觸面越來越大,也會產生一些心理問題,很需要得到家長的幫助。家長要成為孩子的「心理醫生」,則應學點兒童心理學知識。可以從心理學書籍、醫學科普報刊、電台電視台的醫學心理學專欄,也可以聽取心理學方面的講座,都能獲得一定的兒童心理學知識。要發現孩子的心理問題,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做起。
1 細心觀察
多數情況下,由於心理活動較隱蔽,它不像孩子的外在行為和情緒變化那樣容易看出來,它需要細心觀察。例如,觀察孩子的眼神。「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人通常就是通過眼睛來表達自己的心理感受,接受其他心理活動的。各種感官對外界刺激的感受程度不同,其中眼睛對刺激的反應最為強烈。幾種感覺器官接受外界信息所佔比例分別為:視覺佔87%、聽覺佔7%、嗅覺佔3.5%、味覺佔1%。可見,目光接觸在人際交往中有極為重要的功能和輔助作用。平素孩子的眼睛是明亮活潑的,而且說話時無拘無束地和你服光相遇。要是他眼珠暗淡呆滯,而且盡量迴避你的目光,這就表明他心事重重。也可以看他說話的情況,孩子平時說話不會吞吞吐吐,如果出觀了這種情況,表明他心裡有了矛盾。還可以觀察他的行為,孩子平日吃什麼都香,這兩天卻胃口不好。在排除疾病的因素後,應考慮是情緒抑鬱影響了胃口,等等。
2 深入交談
觀察不一定全面、准確,還應該有必要的談話。在拿不準談話方向時,可以先試探地隨便談,問他一些學習上的情況,一些有關老師和同學的情況,在這種談話中你可以發現孩子的「觸痛點」。例如,他不願談某門功課的情況,便可以估計到這門功課的學習可能有了問題,這便可能是他的「觸痛點」,這樣就可以確定進一步談話的方向。如果已經把握了談話方向,便可以單刀直入地展開談話。對已經顯露出情緒郁結的孩子,為了避免孩子的對立與顧慮,可以先安慰再談話。
3 全面調查
小學生和初中生的「心病」多是受外界影響而產生的。這就需要向老師、同學作調查、有時還需要深入細致全面的調查。通過調查他在學校里遇到的事情,弄清了原因,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當然,由於青少年往往比較敏感,因此,在調查時盡量避免讓學生產生被跟蹤、被監視的感覺。
⑵ 現在孩子的教育問題成了我最大的心病,如何才能讓孩子聽你的話呢
興趣人生樂園,您好!
您的提問非常好!確實,現在很多家長、老師甚至孩子本身都存在類似這樣的家庭教育方面的疑問,都希望能找到最合適的學習教材和教育方法,培養好孩子的學習生活習慣,讓孩子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健康快樂地成長,從而達到提高孩子綜合素質的目的。然而,孩子終歸是孩子,就好像一棵小樹苗,不加以正確的引導培育就很容易東歪西倒、難以成材,凡是小孩身上總有些性格和行為上的缺點、偶爾犯一些小錯誤,的確會對他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其實有利於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你需要仔細考慮和選擇恰當的方法和教材、建議也可選擇觀看適合自己的家教視頻節目,這樣綜合起來才能對症下葯、行之有效。看了以下分析和推薦的網站視頻資料,相信您就能從中得到想要的答案,知道怎樣教育好孩子了。
由於在現時的社會大環境、應試教育模式和接收西方開放式教育等重重因素影響下,我們的孩子就像生活在一個大染缸里一樣,很容易就被染污了,沾染上某些不良習氣,例如嬌橫任性、叛逆不聽話、不誠實、上網成癮、打架、厭學、好動、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等問題,尤其是處於幼兒及青少年階段的中學生情況更為嚴重!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改正孩子錯誤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以及由這些觀念導致的各種錯誤行為。雖然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多,有的人採取虎媽狼爸式的教育,還說是「贏在起跑線上」,人的一生其實是馬拉松式的長跑過程,即使贏了起跑線,能跑多遠、堅持多久、誰笑到最後還是未知之數,往往是適得其反的,因而個別人所謂虎媽教育的事例無論他們成功與否,都不值得崇拜、學習模仿、甚至廣泛推廣,這樣教育會給絕大多數孩子造成永久的、不可磨滅的心理傷害,不堪回首的童年就是這樣導致的!如果打孩子進行體罰教育,後果可能相當嚴重,將來會報復到年老的父母和孫子那一代人的身上,所以暴力方式的教育害人不淺啊!相反,反而是培養孩子健康的人格和樂觀向上的精神更顯得重要。想要從根本上教育好孩子,培養孩子學習和生活上的良好興趣和習慣,建議您趕快讓孩子喜歡上《弟子規》!聖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入則孝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冬則溫 夏則凊......(多讀一定能提高孩子的責任感和啟發孩子的智慧)。您看,這真是一部「大孝經」、一位最好的家教老師!寫得多好!琅琅上口,易讀易教,網上還有很多視頻故事教學素材,有多個版本適合各階段孩子觀看。作為父母,只要您願意多些鼓勵孩子和您一起觀看(這個很重要,您喜歡看能帶動他的興趣一起看,孩子天生好奇、易受他人影響),一定能讓您的孩子喜歡上她,如果能在現實生活當中努力去做、盡量落實裡面的教誨,何愁不能教育好孩子呢?
同時,您的提問涉及到廣大家長和老師都非常關心和渴望解決的青少年兒童思想品德、行為語言和學習成績的家庭教育問題,家長的正確教育引導在孩子的健康成長教育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平時的家庭日常生活中,誠摯推薦各位家長和孩子們觀看陳大惠老師策劃監制的優秀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大型公益論壇系列紀錄片《聖賢教育改變命運》(又名《弟子規說明書》),這是一個非常有利的關於德育與家庭教育的免費網路資源,能在快樂和感恩的氛圍中感悟人生的真理,有助孩子提高健康成長學習進步,認識災難事故因何發生,能做到趨吉避凶,真實不虛!能針對孩子身上的各種問題對症下葯、是一劑治療良方!當中一定有您需要的答案,也是我們做家長長輩學習的有力教材,的確是難得的家庭教育經典節目!這個節目里有許多精彩的事例分析,探討解決孩子教育的種種方法,真是我們和孩子的一位最佳的、一對一的家教老師,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家庭教育網路資源,而且是完全免費的,對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有極大的幫助。生活中,小孩甚至大人都容易出現沒有恆心、慳貪、叛逆不聽話、上網成癮、早戀、依賴性強、注意力不集中等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不是能從某個簡單方法或措施就能從根本上教育改正過來,變成一個孝順聽話的小孩,而是需要我們全面而系統地進行家庭教育,從根本處下手才能治標又治本。這部片裡面有很多專家、老師、家長親身說法、以其獨特的心得體會向大眾匯報,啟示家長的教育觀念會直接地影響到孩子的家庭教育,所以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看,從小接受的家教會影響小孩子的終生,從中一定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片中有一句經典的警世名言:人是能教得好的!好人是教出來的,壞人也是教出來的!可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可是,當前我們面臨的種種現實狀況是:社會誠信嚴重缺失!各種媒體的誇張渲染、錯誤引導,孩子成長的環境不斷遭到破壞和染污,要做好家庭教育談何容易呢!家長是越來越不好當了,說實話,很多家長也不會如何當家長,就將小孩出生到這個世上,將很多的教育責任都推給了學校和社會,然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很多成長經驗是需要家長言傳身教的,推卸責任的話怎麼能將小孩教育好呢?確實悲哀啊!而我們做子女的往往不能理解父母的心意和真實體會,只圖自己的方便和享受,說實話,真是有點大逆不道啊!到哪一天我們都為人父母了,才能真正領悟這種感受,但往往悔之已晚,哎...很多我們生活當中存在的所謂代溝,都是因為一代一代的接受的教育脫節了,沒有很好的連貫所造成的,現在的人太多急功近利、唯利是圖,只顧自己的享受而妄顧他人的感受。 我們必須知道,一切教育要從根本做起,就像樹要有根才能長樹干樹枝和樹葉,才能枝繁葉茂呀,如果丟棄了根本的德行教育,其他的都只是空中樓閣。在此,推薦各位有緣的朋友,無論看過或沒看過的也好,都敬請盡量抽多些時間觀看大型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優秀論壇節目: 《聖賢教育 改變命運》(可以在網路視頻或者優酷土豆搜索播放),但願看過的人都能夠從中得到真實不虛的利益,並且繼續利益他人,讓我們攜手努力,共同創造和諧共存的社會大環境。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和啟示。
衷心祝福您!
⑶ 為什麼現如今青少年抑鬱症越來越多
青少年抑鬱症是一種發生在青少年身上的心裡病症。多是個人性格因素及較重的學業壓力引起的,青少年抑鬱應廣泛引起家長的重視,精神科專家董淑娟提醒,若青少年抑鬱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後果不堪設想。
一、青少年抑鬱症的生理表現
以各種身體不適為主要特徵。兒童往往意識不到自己情緒的變化,從而以各種軀體症狀來就診。但在成年人抑鬱症中常見的體重減輕、食慾下降、睡眠障礙等在兒童青少年抑鬱症卻不常見,而腹部疼痛、頭痛等表現更為突出。一些患兒也會出現遺尿,少數患兒甚至出現食慾增強、體重增加的表現。另外,有研究表明兒童抑鬱症的患兒幻覺體驗較成人更為明顯,這可能與他們思維不成熟,情感體驗不深刻有關。
二、青少年抑鬱症的心理表現
抑鬱的心理表現常體現為情感低落、心境惡劣;自我評價低、自卑及無助感甚至逐漸產生自殺觀念。而兒童青少年抑鬱症的特別之處在於他們往往情緒波動大,除自卑外更多的表現為悲傷、易激惹。而且,由於他們的思維未完全成熟,無法將這些心理狀態表現出來,有時難以發現,或是易與青春期正常情緒混淆。
三、青少年抑鬱症的行為表現
研究表明,兒童抑鬱情緒有時不一定通過言語表現出來,而會表現為發脾氣、易激怒或經常哭泣、不接受安撫等。其他如行為改變、學習成績下降、上學障礙、與父母及同伴關系障礙等等也會出現。
四、青少年抑鬱症的病因
1、遺傳因素
有結果顯示家族內發生抑鬱症的概率約為正常人口的8-20倍,且血緣越近,發病率越高。且遺傳因素的影響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女孩比男孩抑鬱更易受遺傳影響,青少年受遺傳因素影響大於兒童。
2、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是導致兒童青少年抑鬱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父母離異與兒童青少年抑鬱有明顯的關系。而父母嚴厲懲罰、過度干涉和保護則可能導致或加重兒童和青少年的抑鬱症狀。
3、社會關系
研究表明,與周圍同伴的關系、人際關系的建立都與抑鬱有較高的聯系。
4、應激生活事件
健康狀況、家庭或生活環境的突然改變也可能引起兒童及青少年抑鬱的發生。
五、青少年抑鬱症的治療
根據2015年更新的英國NICE(英國國家衛生與臨床技術優化研究所)指南所述,評估抑鬱的兒童或青少年時,通常應考慮可能的合並症,患者及其家庭成員的社會、教育和家庭背景。基層醫療機構、學校及社區相關人員應該接受訓練以便及早的發現及評估抑鬱症狀。同時,要改善兒童青少年的心理狀態。
⑷ 極端家庭教育會讓寶寶患上心病,極端的方式有什麼
所有的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很多極端家庭教育會讓寶寶患上心病,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心理負擔。今天我就來說一說極端的方式有哪些,希望引起家長們的重視,做一個開明的家長。
一、只能接受孩子是最優秀的對於有部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而言,只能夠接受自己的孩子還是最優秀的,會花重金培養孩子成為優秀的人。他們希望孩子是最優秀的,不管是哪裡都是獲得第一,如果有一次沒有滿足自己就會大發雷霆,會變本加厲讓孩子去學習。
父母愛孩子這一點不可否認,但是需要用對方法,不然就會事倍功半。相對於孩子的成才,我認為孩子的快樂才是最重要的,不能讓他們在該有的年齡錯過最好的放鬆,失去快樂的容顏。
⑸ 湖南一男孩腿疼20多天竟是得了「心病」,父母缺乏陪伴對孩子影響有多大
最近湖南有這樣一個新聞,一名小男孩腿疼了二十多天,竟然是因為得了心病。因為父母長期的沒有配伴於孩子,導致孩子生了病。這樣的事情讓許多家長看是反思,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缺乏陪伴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三、應該怎樣的去安撫孩子的心理?
每個孩子的心靈都是脆弱的,在長久沒有得到父母的關愛的時候,他們的內心是極為孤獨的。啊,面對這樣的情況下,父母應該商量一下,留下一個人來陪伴著孩子的成長,或者將孩子帶在身邊。因為只有孩子跟隨著父母,才能真正的不缺愛。
⑹ 極端家庭教育會讓孩子患上心病,極端的方式有哪些
孩子犯錯,父母真的不打不罵。溫柔有說服力,但孩子永遠記不住,下次也會犯同樣的錯誤;生氣訓斥固然好,但大人小孩往往不開心,令人沮喪,費力。父母應該如何教育犯錯的孩子?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教育有效,但有時候用錯了方法,讓孩子越來越難以管理。當家長發現自己的教育方式無效時,應該考慮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有問題,或者是否採用了極端的教育方式。
⑺ 先天性心臟病
1.什麼是先天性心臟病?
先天性心臟病是出生後就具有的心血管疾病,包括: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法樂氏四聯征等。
2.如何分類?
分類:1)非紫紺型先心病:患兒通常無青紫表現,一般是在體檢時發現心臟雜音兒就診。如:動脈導管未閉,房、室間隔缺損,部分型肺靜脈畸形引流等。2)紫紺型先心病:患兒出生後即刻或以後逐漸出現紫紺。
3.先心病是否有遺傳?
先天性心臟病有一定的遺傳因素存在,但有遺傳因素不一定發病,它還與環境因素、妊娠早期的感染、用葯,射線的照射等因素有關。
4.先天性心臟病術前如何護理?
術前:1)合並有其他疾病:如肝腎功能損傷,急性傳染性疾病,感染性皮疹等。發現異常應及時就醫,治癒後再去醫院行心臟手術治療。2)防止呼吸道感染:患有動脈導管未閉,房、室間隔缺損等先天性心臟病患兒要預防肺部感染。一旦感染要積極治療。 3)紫紺型先心病患兒:要控制患兒活動量,多休息,多飲水,避免劇烈運動和哭鬧。
5.術後如何護理?
術後:1)術後要預防感染2)三至六個月內要限制劇烈活動和重體力勞動3)飲食以普食,半流質高蛋白低鹽高纖維素飲食為主,少量多餐,勿暴飲暴食。尤其控制液體入量(1-5歲兒童入量20-40ml/小時,5-10歲兒童入量40-80ml/小時,10- 14歲80-120ml/小時)4)尊醫囑按時服葯,不可隨意停葯,增減葯物用量5.一般術後3-6個月可以去上學,手術後尊醫囑去醫院復查。
6.術後的檢查?
術後復查要尊醫囑,一般來說手術後3-6個月要復查心電圖,胸片,心臟彩超等。如果無異常一年後再復查,2年後無異常就不需要復查了。
7.如何調理營養?
飲食以普食,半流質高蛋白低鹽高纖維素飲食為主,少量多餐,勿暴飲暴食,限制煙、酒、茶、咖啡及刺激性食物。
8.術後何時打疫苗?
一般術後患兒精神、體力基本恢復正常(3-6個月),無免疫缺陷,不伴有其他疾病,均可接種疫苗。
9.先心病有哪幾種治療方法?區別?
先天性心臟病治療方法有兩種:手術治療與介入治療。手術治療為主要治療方式,實用於各種簡單先天性心臟病(如:室間隔缺損、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等)及復雜先天性心臟病(如:合並肺動脈高壓的先心病、法樂氏四聯征以及其他有紫紺現象的心臟病)。介入治療為近幾年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治療方法,主要適用於動脈導管未閉、房間隔缺損及部分室間隔缺損不合並其他需手術矯正的畸形患兒可考慮行介入治療。兩者的區別主要在於,手術治療適用范圍較廣,能根治各種簡單、復雜先天性心臟病,但有一定的創傷,術後恢復時間較長,少數病人可能出現心律失常、胸腔、心腔積液等並發症,還會留下手術疤痕影響美觀。而介入治療適用范圍較窄,價格較高,但無創傷,術後恢復快,無手術疤痕。
10.什麼是先心病最佳治療時間?
手術最佳最佳治療時間取決於多種因素,其中包括先天畸形的復雜程度、患兒的年齡及體重、全身發育及營養狀態等。一般簡單先天性心臟,建議1--5歲,因為年齡過小,體重偏低,全身發育及營養狀態較差,會增加手術風險;年齡過大,心臟會代償性增大,有的甚至會出現肺動脈壓力增高,同樣會增加手術難度,術後恢復時間也較長。對於合並肺動脈高壓、先天畸形嚴重且影響生長發育、畸形威脅患兒生命、復雜畸形需分期手術者手術越早越好,不受年齡限制。
11.先心是否有癒合可能?
先心病一般是無法自行癒合的,均需通過手術或者介入的方法根治。但是對於缺損口徑小於0.5cm 的室缺或房缺,可以無需治療,它不會對患兒心臟功能及生長發育產生不良影響。但由於孩子存在心臟雜音,對將來升學、就業、婚姻有一定影響,而現在手術又非常成熟,有些家長由於這些社會因素還是選擇手術。還有一些小的缺損,比如干下部位的室缺,由於靠近主動脈瓣,就是小於0.5cm,也需要積極手術治療。對於缺損口徑大於0.5cm的患兒建議行手術治療。
12.何為先心美容術?
先心美容術是指側開胸(腋下開胸)。側開胸適用於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及部分室間隔缺損的患兒。正中開胸需切開胸骨,而側開胸無需切開胸骨,對胸廓的破壞小,且傷口在側面,不影響美觀。
13.手術後是否就不再容易感冒了?
手術後的半年內仍然比較容易感冒,這是由於做完手術後兒童抵抗力下降引起的。半年後感冒會較手術前明顯減少。
14.手術後固定胸廓的「鋼絲」是否需要取出?
「鋼絲」不需要取出,它不會兒童身體及生長發育產生任何影響。
⑻ 為什麼青春期是心理疾病的高發期呢
你這不是病,我當年也有過你的現象,青春期的孩子個性張揚,特立獨行,大人們將此理解為叛逆,覺得孩子長大成熟後就好了。其實,很多人不知道,青春期也是精神疾病高發期,家長和老師請勿忽視他們的心理世界。對於處於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容易患上癔症的原因,主要是心理的因素;我們都知道,在這個時期內的孩子,學習上的壓力非常的的,因此可能造成他們的心理問題,這就容易導致癔症的出現。
躁狂相,通常這類患者會表現得異常興奮,每天興高采烈,但一點兒小事不順心就發脾氣;話多,愛吹牛;晚上雖不怎麼睡覺,但白天依然精力充沛;有好多計劃,但做事虎頭蛇尾、不計後果;花錢如流水,買大量用不著的東西。在疾病的高峰期,部分患者行為雜亂無章、沖動伴有攻擊行為,部分患者存在傷人或傷己的風險。
⑼ 孩子不喜歡上幼兒園,每天上幼兒園成了孩子的心病,一天到晚嘴裡說著「我不想上學」。這怎麼辦呢
孩子是第一次上學,還是一直在上學,如果是第一次上學,會現這種現象挻正常的,
沒有體驗過集體生活,如果是一直在上學,現在不想學,那家長就得了跟孩子談談心,了解下導致孩子不想上學的原因,比如,頑皮被老師批評了,在幼兒園找不到同伴,等方面的問題。第一次上學,建意家長放學多帶孩子跟同班小朋友玩,跟孩子聊下幼兒園有趣的事,沒有的事就不聊了。找到原因就容易辦,孩子的適應能力是超出大人的想像的,多陪陪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