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表揚孩子
『壹』 學會誇獎孩子很重要,要怎麼誇獎
家長對孩子的誇獎很重要,被愛和鼓勵包裹的孩子更容易變得積極和樂觀,但是家長的誇獎需要恰當合適。
過度的誇獎容易讓孩子高估自己的能力,而吝嗇誇獎會導致孩子自信心受挫。
絕大部分家長對於教育都沒有系統學習過,對於孩子的誇獎什麼算是合適恰當沒有清晰的判定,那麼可以嘗試用以下的幾個方式對孩子進行誇獎:
家長的誇獎要落實到實處,不要因為某些原因敷衍孩子,孩子的內心單純又敏感,家長的態度很多時候對孩子的教育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貳』 家長的鼓勵對孩子的重要性
許多家長經常不自覺地在行動和語氣上表現出對孩子的不滿意。如孩子自己用餐具吃飯,弄得滿臉飯菜,有些父母乾脆自己來喂。小孩子幫助大人收拾碗筷,不小心打碎了盤子,大人馬上說:「快離開,毛手毛腳的。」
這些言行無疑使孩子心中剛萌生的信心受到打擊,也阻礙了孩子嘗試挖掘自我能力的意願。同時反應出家長不相信孩子的能力,但是如果不讓孩子去嘗試和學習,孩子長大後也不可能會做事。因此,家長應該盡量避免表現出認為孩子是失敗者。相反,家長必須明白「去做」和「作成功」是兩回事,「失敗」只是表示技巧不夠熟練而不應影響「去做」的價值。家長對孩子「不完美的勇氣」要給予不斷的鼓勵和培養,否則孩子會隨時產生挫折感,影響心智的發展。
兒童應多受鼓舞,使他們的學習心境保持喜悅。這是適應兒童年齡特點和遵循兒童教育規律的。實踐已經證明,一個人在愉快心境中學習,無論是感覺、知覺,還是記憶和思維,都會處於活動的最佳狀態。
對於兒童的記憶,鼓勵能使記憶得到強化。鼓勵還能增強兒童的自信心,只有當兒童看到自己的力量時,才會產生積極活動的慾望和情緒,才能主動地去求知。及時、適當的鼓勵,是對兒童努力記憶的報償。兒童體驗到記憶知識的愉快心情,就會強化記憶的效果。輸出和輸入信息,在鼓勵的條件下能得到最大的暢通,對於12歲以前的孩子來說,就表現得更為明顯。因此,家長對兒童堅持正面教育和誘導,以表揚和鼓勵為主的教導方法,是維持和發展兒童濃郁的學習興趣的根本原則。
『叄』 孩子為什麼喜歡被表揚
不僅是小孩,大人也非常喜歡得到別人的誇獎,因為這樣的話就是代表自己的做法得到了別人的肯定,從而自信心也得到了了提高。
在孩子的成長中,對自己的認識、評價發揮著重要作用。比如孩子認為自己記性好、反應快,對新知識也會積極學習,進而會促進認知的發展。
其實,人在3歲之前還沒有「我」的概念,直到7歲後才漸漸有一個自我評價的雛形。
因此,這個階段,基本上大人說孩子是什麼,他就認為自己是什麼。如果父母經常鼓勵、表揚孩子,會讓孩子覺得「我能行」,同時也會堅持好行為;如果經常否定孩子,則會讓他從小有「我笨,我做不到」的自我暗示,能力的提高將受到阻礙。
任何一個人,渴望被肯定的心理需要都大大超過被否定的心理需要,因而肯定性評價才會使孩子獲得愉快的心理體驗,產生激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