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女人為什麼嫁離娘家近一點
『壹』 女孩子嫁的離娘家近一點好呢還是遠一點好呢
當然近一點好。
有事情可以和自己家人商議解決。
離開親人遠了,比較孤立無援。
『貳』 潮汕 結婚習俗
隨著時代的發展,潮汕人的婚禮已越來越富於時代氣息了,不少青年男女早已擺脫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習俗。然而,傳統婚禮還存在。 提親,亦稱求婚。即由媒人到男方提親,或由媒人先到男方介紹女方情況,男方認可再到女方提親。合婚。這里有兩個環節,雙方提親認可後,即由媒人把女方姓名、生辰八字、籍貫、祖宗三代寫成庚貼送交男方。三天內若男方家裡沒有發生意外不吉祥的事,如碰破碗、鍋等,這叫做「三日好」。有這個好兆頭,男方才答應互換庚帖。換了庚帖再各自請人占卜合婚,確認男女雙方是相生還是相剋。 定親。合婚之後,就進入了定親階段,即由男方備禮物到女方定下親事。禮物通常是一對金耳環或一枚金戒指,也有送金項鏈的,還有白糖、面條,這是表示訂婚的信物。女方在定親禮時,要給親朋鄰里分送糖果餅食,告知親事已定,定親後便行聘禮。 行聘,亦稱送聘。過去的聘禮,富有人家是金銀、彩緞、豬羊酒果;貧者則是檳榔、雞酒而已。潮州人把檳榔當作吉祥如意的象徵,是甚有特色的行聘禮物。現代的聘禮包括實物和現金。實物必各四式以上:白糖、面條、大吉(潮州柑)、金銀首飾、布料、餅食等,但不能為奇數,務必偶數。現金也稱為聘金,分一份、二份、四份不等,但都是成倍數的。在送聘中,女方要有回禮,即把聘禮中的餅食部分退還,並回贈「鴛鴦蕉」、桔、豬心等。鴛鴦蕉即兩個並生的香蕉,象徵百年偕老;桔諧音「吉」,象徵大吉;豬心(一半留在女方)象徵同心。雙方這時還要用對方禮物中的餅食鄭重其事地分贈給親朋鄰里,報告結婚喜期。親朋鄰里也要回贈禮物表示祝賀。 請期,行聘禮後,就要選擇結婚的日期,並轉告女方,包括通知女方什麼時候剪裁結婚禮服,什麼時候「挽面」,什麼時辰沐浴,什麼時辰迎娶等。請期所請的時辰大多在黑夜裡,潮俗保持黑夜迎親的婚俗,實是遠古的遺風。迎親,這是新郎到女家迎娶新娘的儀式,也是婚禮中最主要的程序。迎親有兩種:一種是新郎迎親,另一種是男方請「好命人」代迎。這時,新娘往往放聲大哭,這叫「哭嫁」。一方面是為遠別父母親而哭,另一方面據說只有流淚,才能使娘家富裕。彩轎來到夫家門口,夫家要放鞭炮迎接。新郎用腳踢轎,卷轎簾,拔下新娘頭上的如意,往新娘額上作勢欲扎。踢轎、扎如意,意在給新娘下馬威:今後一切須如夫意。這是夫權的暗示。接著新娘在伴娘攙扶下跨過門檻底下一堆燃著的「火煙」。新娘進門之後,要在婆家請來的「青娘母」陪伴下,與新郎吃「合房圓」,進洞房,上廳堂給長輩、平輩端茶行禮等。這時,青娘母應在旁誦祝頌歌辭 。 娘家在新娘迎娶當天,要派小舅子送百合湯贈與男方,願新娘在婆家人人合意。第二天要給新娘送木耳豬心湯,期望新娘不要忘了娘家親人。只有第三次才能在娘家住上幾天,好好傾吐思念父母之情。這里的姑娘出嫁時還有分贈「姐妹錢」的習俗。「姐妹錢」是由前來迎娶的新郎分贈給送新娘上路的弟妹們,一般是4元4角8分。分贈姐妹錢一對男女代送,含意「好」。448分,寓「世世好」和「世世不分(離)」之意。 新郎在布置新房時,要舉行庄嚴的「安床」儀式。安床之時宴請算命先生擇日,床頭朝向也有個講究。在安床時,要做「四句」以圖吉利。當新娘艷妝濃抹、將上花轎的時候,新娘娘家的人,便要端一盆清水,向花轎潑灑,邊潑邊念:「缽水潑上轎,新娘變新樣。」寄寓對出嫁新娘的祝願。不過,現在潑灑的當然不再是花轎,而是自行車或是摩托車、小轎車了。新娘的嫁妝中,過去還必須備有兩雙木履,除方便日常生活外,也取「同偕老」或「亦步亦趨」之意。新娘過門後,隔一天清早就要起床下廚,親自做一碗甜米飯,待家翁、家婆及丈夫的兄弟姐妹起床後,請他們各嘗一點。據說,這碗甜飯,糖要從娘家帶來,做飯時還必須將一口自己的唾液摻進米湯中。當然,唾液摻米湯得悄悄進行,吃的人也不必多問。這一習俗意味著夫家的人吃了含有新娘唾液的甜米飯,新娘和全家大小就能融洽相處,生活和睦。 新婚三夭內,新娘子與公婆應避免相見。第四天一早,新娘要到新居所在地的公共井汲水。汲水前先將一小撮紅糖和一小撮由娘家帶來的泥土投入井中。這是為使新娘此後不致「水土不服」,且能和鄰里和諧相處。 鬧洞房 近年來興起的一項民俗活動,就是在子夜時分拜財神。無論是哪一個地區,婚禮的最高潮是「鬧洞房」。潮汕也如此。香包是新娘出嫁前躲在閨房裡刺綉的,人們要從這些刺綉工藝品的手藝高低、數量多寡來品評新娘的靈巧與笨拙、勤勞與懶惰。你如果想一睹新娘的芳容,必須說出吉祥如意的「四句」,新娘才肯放下遮面的扇。也有一些生性詼諧的鬧客,運用先抑後揚或先揚後抑的手法,把個新娘弄得不知如何回答。 特殊婚俗 過去,潮汕地區還存在許多特殊的婚姻習俗,隨著社會的進步,這形形式式的婚姻習俗,有的已被淘汰,有的雖然尚存其名,但形式已經完全改觀。 指婚(也稱娃娃親):舊交或要好親友,由雙方父母作主,指定懷胎的二家嬰孩出世後若是一男一女即作未來夫妻,稱指腹婚。男女雙方長大後不管中意與否,由雙方父母擇日完婚,謂之『轉屋」。
潮汕媳婦的禮法:
嫁娶時傳授家規:女子出嫁時,除父母長輩教以當媳婦的一般道理和知識外,有個儀式是要女兒坐在水缸上,然後才上花轎。此俗寓示女兒要像水缸一樣要「大器量」,心胸豁達,勿斤斤計較。
認米缸:聽翁姑介紹米缸位置、家中大小人口煮飯燒粥數量等。
采水缸:聽翁姑告知到什麼地方打水,水桶、桶擔鉤掛在什麼地方以及飲水如何保持衛生等。
攪米泔缸:用木棒攪拌,讓媳婦看看裡面沒有生米熟飯,示意不能浪費。
生火:教媳婦生火煮飯。習俗新娘進門要頂替翁姑或妯娌做飯。即使富戶人家有女傭煮飯,也要十二天,或一月或四個月參加做飯。
站著吃飯:新娘初到要尊老惜幼,開始站著吃飯,且要為長輩添飯。待四天,十二天,父母勸兒媳坐著吃或不必為長輩添飯時才免此禮。還有,如不可站門檻,不可坐正堂;捧茶要按賓主排輩。
洗衣服:須先洗男服後洗女服,先洗長輩衣服,後洗小輩衣服,先洗深色衣服,後洗淺色衣服等
『叄』 潮汕婚嫁習俗
潮汕人對於婚禮習俗是有一定講究的,舊時較注重「明媒正聘」。 其禮俗雖各地繁簡有異,但較一致的提法和儀禮是:提親、合婚、定親、行聘、請期、迎親,俗稱「六禮」。也有將其概括成「四禮」:文定、請期、送聘、迎娶。 托媒提親 合婚定親
「提親」、「合婚」、「定親」,即「四禮」的「文定」。首先由媒人到男、女方家提親。經女家同意後,再由媒人到女家問明姓名、生辰八字、籍貫、祖宗三代,並寫成庚帖送交男方,若男方家裡三日內沒有發生不吉利的事(俗稱「三日順」),男方便把自己的庚帖交與女方,雙方即可占卜合婚(也稱合時日)。「定親」又稱「訂婚」、「行定」、「食定」,是由男方備禮物到女方家下定親事。禮物通常是一對金耳環或一隻金戒指,還有餅食、糖果等,女方必有回禮。定親時男方要到女家去「食定」,一般是食甜蛋或甜面(若是四個甜蛋,只能吃兩個;若是兩個,只能吃一個,另一個要用箸一分為二)。男女雙方都要給親戚、朋友、四鄰送餅食、甜面湯(記得以前是酒餅糖,合人食歡喜),報告親事已定。
行聘擇吉 操辦嫁妝
「行聘」又稱「送聘」,是比較隆重的禮節,婚書帖式、聘禮等都有嚴格規定。清以前及民國初,富家除送金銀、彩緞外,還有豬羊、酒果;貧家除送雞酒外,還送檳榔;大多數地方還要送豬肉,俗稱「洗屎肉」,以示報答女方父母養育之恩。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除送金銀外,還送收音機(電視)、自行車、縫紉機和手錶;現在多數是納聘金。女方在收到男方的聘禮之後,具帖復聘,並回復一定的禮物,主要有:鴛鴦蕉(雙孖的香蕉,喻夫妻親密無間)、豬肝豬心(表示肝膽同心)、雌雄雞各一隻(象徵鴛鴦比翼)等。女方在復聘時,還要考慮男方堂上的老人,若老媽(祖母)在堂,須加送「老媽糕」;祖父在堂,應加送「老公餅」。女家在送豬心給男家之前,須切出一片,配糖、蔥煮熟後,與女同吃;男方家收到女方送來的豬心豬肝後,也要配糖、蔥煮熟後與家人及親友同吃,取義「男女同心」。
「請期」也稱「擇日」、「送日」、「提日」。行聘過後,男方即擇定結婚吉日,包括裁剪結婚禮服、「挽面」和沐浴、確定迎娶的時間及時辰,並通知女方。此時,男女方的親戚朋友都要送賀禮。送女方的賀禮稱為「送花粉」。女方除准備好嫁妝外,還要准備出嫁時攜帶的特殊物品,主要有:一是「上轎鞋」5雙,春夏秋冬各一雙,另加水鞋一雙,表示夫妻風雨同心,共同走好今後的道路;二是烏絲和白絲縛箸,喻婚後早得貴子,夫妻白頭偕老;三是桔餅、龍眼乾各一碗(俗稱「公婆碗」),用於新婚時拜「花公媽」,並以此象徵生活甜蜜,「桂子蘭孫滿堂前」;四是香粉及五色絲線。女方出嫁前,要用絲線「挽面」,意謂「去開額」(開竅、會持家),出嫁滿月和四個月,也要「挽面」,俗稱「挽脫產」。「挽面」用過的絲線要掛在石榴花上;五是紅殼、酒餅、綠豆、早粟、芝麻等五色種子,寓意「五子登科」,財丁興旺;六是「鴛鴦肚兜」(也稱「荷包」、「腰袋」)一個,用於裝五色種子和新剪的「鴛鴦草」(雙株的厚香草)草頭及一對「如意」,喻結發夫妻,成雙成對,吉祥如意。七是手帕捻紅糖,新娘出閣伊始要把包著紅糖的手帕捻在手中,到夫家後,在蓋井之前,要將紅糖倒入井中,寄意新娘「合內合外合厝邊」,「過門合人惜」;八是「花頭」、扇子(諧音「送子」)等。富有人家舊時嫁女,除辦嫁妝和上述特殊物品外,還陪嫁田地,甚至壽板(棺材);現在則陪嫁電器、摩托車或汽車等。
迎娶新娘 儀式隆重
最後一禮是「迎親(迎娶)」,即男方到女方家迎娶新娘。迎親的形式有兩種:一是新郎上門迎接新娘;一是派「好命人」上門代接新娘,新郎在自家門口等親,新娘由女方派伴娘陪伴。迎親的程序繁多,儀式隆重,。新娘在娘家和到夫家後都要分別「食五碗頭」,出門前還要給兄弟姐妹「分錢米」,吃「姐妹桌」。新娘上轎前,家人要端一盆清水,輕灑向花轎,有的則提一小桶清水,用紅花(即石榴花)蘸清水噴灑花轎和花轎經過的一段路程。現在雖多用自行車、摩托車、小車迎娶,但仍有人保留此一習俗。花轎一般都要「彩青」。「彩青」主要是彩榕樹(潮人稱為「成樹」)枝和青翠的竹枝,以示對「夫有成,妻有德」的祝福。婚娶之日,男方家出入的門都要貼上婚聯,門楣正中要貼上一條寫有「麒麟到此」的紅紙條。新娘到男方家門口,新郎要「踢轎門」、「扎如意」,新娘要「跨火煙」。新郎新娘進入洞房要吃「合房圓」。吃「合房圓」時「青娘母」要「做四句」,新郎新娘各吃兩粒甜圓後互換圓盞,再吃兩粒圓,俗稱交杯換盞。此時,「青娘母」又要「做四句」。「做四句」要貫穿於迎娶的全過程,從新娘出門上轎到進入洞房,「青娘母」都要「做四句」。「鬧洞房」時「青娘母」要代新娘與客人對歌,若遇到一些淘氣者作歪詩打趣時,「青娘母」要立即「做四句」回擊,幫助新娘化解尷尬局面。迎娶之日,要設婚慶喜宴,宴請前來慶賀的親朋好友。
除上述儀禮外,新娘在新婚的第三天要舉行「開井」、「舂米頭」、「攪泔」等儀式;滿十二天或滿四個月要行「歸寧」禮——「返厝」。頭、二「返厝」,新娘在娘家炊煙起時返回,「三返厝」方可在娘家過夜。有些地方在新婚後第一個元宵節,還要舉行婚禮追憶儀式,新娘打扮如初,端坐廳堂或站於村頭、井邊,讓親朋、四鄰再看「新娘」,好事者還可敲鑼打鼓再鬧一番「洞房」。此儀式現已基本廢除。
新婚禮俗會因時因地而異,雖然移風易俗之後,已逐步朝向婚事新辦,但一些有意義的禮俗仍保留下來。
『肆』 潮汕女人不外嫁 潮汕女人不能嫁外面么
沒有。從上世紀就有很多人往潮汕以外的地方發展,往外走是必然的。女生嫁外地也有很多。只是部分家長不太樂意女兒外嫁,這是處於一種保護女兒的心態,擔心女兒嫁得太遠,受了委屈娘家人無法最快趕去幫忙,女兒回娘家也遠。
『伍』 娶妻為啥一定要娶本地
主要是因為離家近,親戚朋友都在本地,人脈關系都在本地,走動比較方便,回娘家也方便,以後有了小孩子照顧起來也方便。但是近了也有不好的可能,做不好也可能搞得親戚不相來往,有好的就有不好的可能。總之,只要兩個人相互喜歡,距離不是問題的。
『陸』 嫁的離娘家近好不好
嫁得離娘家近是不是一件好事,得看我們跟娘家的關系怎麼樣。
有些人的娘家就是一堆奇葩人,整體想著讓女兒從婆家弄些東西回家,或者動不動到婆家去混吃,鬧事什麼的,那當然是離得越遠越好。
但是,這種情況是極少數,大部分人都沒那麼倒霉。所以,我們只來說說正常的情況。
從來只有婆媳矛盾,很少聽到女婿和丈母娘的矛盾。不是有句話說的嘛,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滿意。所以,如果離娘家很近,我們是可以經常回家的。而且回家基本還都可以其樂融融。
娘家有了什麼好吃的,媽媽第一時間就會想到女兒。所以,離娘家近有得吃啊。尤其是逢年過節的,家裡好吃的很多,那就最好不過了,可以拖家帶口回去吃幾天。
再從女兒的角度來講。畢竟是跟自己的媽媽比較心連心,在夫家受了委屈什麼的,可以投身到媽媽的懷抱,是件多麼幸福的事情啊。
而且女孩子本身就比較多愁善感,遇到什麼團圓的節日,看著別人一大家族的團圓,自己卻已經好久沒有見到自己的家人,這種感覺,想想就會很心酸。
很幸福地說,我現在就是在離娘家很近的地方,1個多小時車程。就是突然不想做飯了,還可以回家趕上飯點。這種感覺是非常好的。
『柒』 潮汕女孩子為什麼不嫁外省人你是怎麼理解的
也不是全部潮汕女生都這樣,還是有部分嫁到其他省份的,但是不多。
這是地方習慣的問題:
首先,潮汕老一輩基本都不會講普通話,不管嫁娶對象是其他省份的家長都會有點意見
其次,潮汕人比較排外,認為同樣是潮汕人不會差到那裡去,對其他省份的人有著一種沒由來的不信任感
最後,還是距離問題,家庭觀念比較重的潮汕人希望隨時隨地都能回個娘家。我有個阿姨,女兒嫁到隔壁的市就不樂意了,希望她找個同村的,條件差點也沒關系…
這就是潮汕人的獨特特點之一
『捌』 結婚後距離娘家特別近,你覺得好嗎
說實話,我覺得不合適。為什麼不呢?因為你結婚了,如果你有兄弟,他們會結婚生子。這個時候,你會和你嫂子呆在一起。怎麼說呢?如果你來上班,如果你願意花錢,對方可能覺得沒什麼,但如果你只想讓你的母親或父親像你沒結婚時那樣對待你,寵你,但你不願意為這個家庭付出,那麼你的嫂子肯定會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問題,比如嫂子,或者大姑待在家裡,等等。現實中,你說你嫂子不在家的時候,她和你哥哥一個人住,而你回家看父母,和他們在一起很久。這沒什麼,但是如果他們住在一起,但是你和他們住在一起,那麼矛盾肯定會出現。
但是,如果你父母在身邊,你可以經常回去吃飯。不想做飯,回父母家吃。如果你有什麼好東西,回去拿一些。你不必清理自己。吃完拍拍屁股就可以走了。我覺得很開心。婚後有了孩子,你更懂得在父母身邊,因為如果你在外面,公婆不給你看只能自己看,但是在父母面前,你可以直接發給父母你想去的地方或者不想見孩子的時候。看著把自己養大的父母和自己生下的孩子都在身邊,大概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了。在結婚這件事上,能在父母身邊是很幸福的,但也要嫁給愛情,找一個對你好的人,因為最重要的是,不管你離得近還是遠,都是眼前的人。
『玖』 潮汕人,潮汕女孩嫁外地你們覺得好嗎為什麼
當然沒問題!我女朋友就是潮汕普寧的,現在感情挺好。你應該是典型的潮汕女孩,雖然父母都希望嫁給本地人,但是婚姻是自己的,幸福也是自己的。別人的意見只能作為參考,聽從內心才是真。祝你幸福
『拾』 潮汕人外嫁嗎
潮汕是個市嗎?潮汕美食很多?潮汕的女生是不是很賢惠?潮汕女孩不外嫁嗎?提起潮汕這個地方,大多數外地人都湧出這些似是非是的印象,那這些廣為流傳的潮汕印象,是不是真的如大家所說的呢?
首先,潮汕不是一個市,而是涵蓋三個城市的地區統稱,分別是揭陽,汕頭,潮州三市,這三個城市緊密相連,這個地區內在外打拚的遊子都互稱膠己人(自己人),一句膠己人便能讓潮汕地區的遊子緊密聯系起來,在外團結互助,思鄉之情也油然而生。
潮汕地區位於粵東沿海地區,是著名的華僑之,當地的潮汕美食數不勝數,烹飪食材十分注重原汁原味,尤其是著名的潮汕牛肉火鍋,新鮮的牛肉從屠宰場到火鍋店的時間要把握到四五小時以內,快的時候,牛肉都還會自己動。來潮汕不吃牛肉火鍋,可算是白來一趟了。
潮汕女孩多不外嫁是傳聞還是事實,據當地人解釋,確實如此。由於上一輩人傳統的思想和潮汕封閉的地理環境,他們認為潮汕地區以外都是外省,並且帶著排外心理,擔心女兒嫁出去會受欺負得不到娘家人的倚靠。除此之外,潮汕人本身有很強的家庭觀念,不希望女兒不在身邊,最好是能兒孫滿堂,享受天倫之樂。
但近些年,人們的思想也漸漸轉變了,不再固化於舊時代的思想,許多潮汕子女走出去的時候也擁有了自己的另一半,父母並非是萬般阻抗,現在更多的是對女兒表示祝福。在交通便利的時代,外嫁的女兒回來娘家看望父母不是一件難事,甚至有些將父母接出去住。其實外嫁並非不好,重要的是,父母希望女兒嫁得好,不受委屈。
那麼,潮汕地區嫁女兒的彩禮是多少呢?十萬?二十萬?不不不,我們只需要一個祝福的寄望。根據目前潮汕地區的絕大多數水準來說,潮汕結婚彩禮一般是8000到三萬左右,所以從這種形式上看,潮汕地區的彩禮相對還是比較低的。關鍵是要博得潮汕父母的心啊,想娶潮汕媳婦的各位,你們懂了嗎?
對了,賢惠的潮汕女孩,可是受從小到大的家庭教育影響的,因為潮汕地區崇尚男主外女主內,這種思想已經根深蒂固了,女孩子在家幹家務活做飯是必備的,所以自然而然,外界對潮汕女孩的印象就是賢惠了。但並不代表所有人都是這樣的喔。
總而言之,近些年,潮汕地區已經沒有外界說的那麼封建了,還是很值得來看一看的,海島風光無限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