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歲以上的孩子為什麼不能有手機
㈠ 10歲能不能用手機
十歲還太小了,至少也得上初中了再說吧,而且初中也有很多家長是不給孩子手機的。 說電話手錶的那個人說的很對,我身邊上小學的,都是用電話手錶的。
㈡ 十歲男孩兒能不能玩手機
不久之前,美國一位心理學家公布了自己長達十年的研究結果,令人震驚。
這位科學家在10年前從全國各地的中下階層的家庭中選取了100名孩子,將他們分成了兩組:50名是接觸不到手機的孩子,50名是對手機痴迷的孩子。然後對他們進行跟蹤調查。
10年後,調查結果如下:
50位痴迷手機的孩子只有2位考上大學。另外50名孩子幾乎全部考入大學,只有三名孩子高中畢業後選擇在家幫工。這些考入大學的孩子們,有16位獲得了學校的全額獎學金。人生的差距,難道就被一部小小的手機無情拉開了嗎?
一天,在飯店吃飯,看到旁桌一個三、四歲大的小男孩正在玩手機,無心吃飯。
母親就把手機拿了回去。結果小男孩「哇」地哭了起來,邊蹬腿邊喊「臭媽媽、臭媽媽」。
無奈,那個母親又把手機塞了回去,哭聲戛然而止。一位小學老師說,課堂上坐不住、愛走神兒、靜不下心來看書的孩子,80%都有愛玩手機、看電視過多的習慣。
德國兒童心理學家做過一個測試:
他們讓三組5歲的孩子在紙上畫小人。
結果,每天幾乎不看電視的孩子,畫出的小人最完整、最漂亮。心理學家得出結論:讓孩子過早、過多地接觸電子產品,會大大損傷孩子大腦發育,影響認知力、想像力和創造力。
而且,這種傷害日後會很難彌補。
02
智能手機傷害孩子視力,導致孩子失明或者傷害孩子頸椎,導致孩子頸椎變形的新聞屢見不鮮,這些傷害都是有形的,可以眼見為實的。
㈢ 10歲兒童能用手機嗎快快快!
建議最好不要讓孩子過早的擁有自己的手機,但是還是需要教會孩子如何正確的使用手機,如打電話或者簡訊。尤其注意不能讓孩子玩手機裡面的游戲和上網。
㈣ 孩子該不該有手機
現在小學生有手機的現象十分普遍,但是我認為小學生不應該有自己的手機。因為小學生不像成年人,沒有自製力,並且小孩子接觸太多電子產品很容易會導致近視。所以作為家長不應該給小學生買手機。 很多家長為了圖方便會給小學生購買手機,這樣能夠及時聯系他們。但是手機對小學生的危害實在太大了,家長們可以給小學生們購買電話手錶,同樣能夠起到通訊的作用。作為監護人一定要對孩子嚴加管教,這樣小孩子才能健康的成長。
各位讀者,你們又有怎樣的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里留言討論一下。
㈤ 家長給10+歲-12歲的孩子買手機合適嗎
主要還是根據孩子的性格來決定吧,你可以平常多觀察一下你的孩子是否是屬於自製力較強的人,如果他能夠很好的管控自己的時間,也有很清晰的目標和計劃,那麼買手機對他來說並不是什麼問題。
但對於大多數的小朋友來說,都是沒有一個非常好的自控力的,就像我們大人有的時候也沒有很好的自控力一樣。所以還是建議在孩子較小的時候不要給他購買智能手機設備,如果擔心安全問題可以配電話手錶或者是小米手環蘋果watch這一類的電子產品,甚至老年機也是可以的。盡量不要太過智能,孩子還在上學的年齡,很容易受到外界影響。
㈥ 為什麼爸爸媽媽說小孩子不能有手機
還小嘛
㈦ 為什麼不能玩手機
手機讓孩子生了心魔
我們經常在網上看見的一句話:「如果你想要毀掉一個孩子,給他一部手機就夠了」。
盡管這句話不是十分嚴謹,但很多研究都顯示,毫無節制地看玩手機確實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一項對0~5歲幼兒父母的調查顯示,幼兒智能手機使用率為80.4%,不少家長將電子產品變成了孩子的「電子保姆」。
手機、iPad、電視等電子產品,本身都不是壞東西。
然而,家庭教育專家孫雲曉表示:給很小的孩子手機而不加引導和限制,不亞於給孩子一包毒葯。
手機讓孩子生了心魔,失去了最後的理智與道德自控。
心理學家說:過度讓孩子接觸電子產品,對孩子個性的形成和發展大有損害,孩子會出現焦慮、抑鬱、暴躁、冷漠、自閉、人格分裂,甚至暴力行為。
手機就像精神鴉片,將一個孩子原本飽滿、蓬勃的精神狀態全部吸走了。
2018年6月,山西太原萬柏林學生劉某,在課堂上玩手機。班主任老師發現後,將其手機沒收,一怒回家跳樓自殺了。
2018年7月,安徽青陽一16歲女孩因被沒收手機與母親發生爭吵,進而離家出走並跳入附近四米深的河水中。
2018年8月,寧波14歲男孩連砍自己6刀,刀刀見骨!只因爸爸讓他別玩手機了。
2018年8月,寧波10歲男孩,他想玩手機,姑姑擔心對眼睛不好,制止了他,便從六樓跳跳下身亡。
2018年8月,綿陽鹽亭一學生,因為暑假老玩手機,被父母教訓後,跳河輕生了。
2018年9月,成都8歲女童因為家長不讓看電視,一氣之下從21樓跳下身亡。
2018年9月,河北13歲女孩晚上不學習,偷玩手機,被母親將手機摔壞,一怒之下離家出走。
2018年9月,河南一名初中男孩,成績不理想,被父親批評並沒收手機,喝農葯自殺。
。。。
暑期成了孩子為手機而瘋狂的假期。
這些孩子怎麼會這么脆弱?
美國有調查顯示,貪玩手機等電子產品讓青少年的自殺率上升31%。
而在我國,因為沉迷手機而患上「網路孤獨症」的15歲以下孩子越來越多——在手機里自己是風生水起的角色,回到現實中,卻個性懦弱、心理脆弱,極易因為一點小事就走上極端。
這樣極端案例越來越多,年齡也越來越小。
孩子玩手機的危害
刺痛無數父母
01 阻礙孩子智力發育
南抖音北快手,中間各種游戲玩不夠。
鮮麗、炫目、精彩的視頻,一關接一關的游戲,孩子沒有思考過程就直接看到了結果,被動的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
那麼,孩子就會漸漸地失去主動思考的能力,也讓失去了控制自己思維,將注意力集中在現實世界的能力。
注意力是孩子成長路上不可或缺的資源,一旦從小缺失,很難在未來學習中勝人一籌。
重要的是孩子的生理構造和生理形態與成人不同,手機、平板電腦等無線電設備產生的電磁波輻射對兒童神經系統的傷害遠大於成人,過度接觸電磁波輻射對兒童健康狀況和認知力會產生一定影響。
02 不利於建立社交
孩子只有在觀察他人面部表情的變化,才能理解他人的情緒,從而形成良好的溝通,促成友好關系。
但在電子產品的世界中,人物多為表情單一的虛擬人物,更加不會對孩子產生及時有效的反饋,當孩子習慣了電子產品的陪伴之後,主動與周圍人交流的意願就越來越低。
這對孩子社交發展都非常不利。
03 易讓孩子患上多動症
香港大學醫學院曾對700名幼兒做過追蹤調查:
孩子每天看電視、玩電子游戲的時間越長,出現情緒問題、行為問題、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的概率越高。
愛走神,無法投入到一件事情中;各種無意義的小動作很多;情緒易沖動,容易被激怒。
10個月大的孩子,如果每天多看一小時電視,到7歲時,患上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的幾率會增加10%。
04 「殺害」眼睛
華盛頓大學有項實驗證明:
孩子從10個月起,每增加1小時看電子屏幕的時間,7歲時出現「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的風險就增加10%。
曾有實驗者選了兩名4歲和13歲的小朋友,為他們檢測淚膜的破裂時間(淚膜的破裂時間是衡量眼睛疲勞程度的重要指標)。
實驗前,兩個小朋友的淚膜破裂時間為8-10秒,都在正常值范圍內。
當兩個小朋友連續而專注地玩了20分鍾電子產品,再次檢測顯示:
4歲孩子的淚膜破裂時間為4.4秒;
13歲孩子的淚膜破裂時間為5秒;
都已經低於正常水平,處於乾眼狀態。
醫生說:孩子玩電子產品時間過長,眨眼次數會減少,淚液蒸發過快,就會出現乾眼。如果眼睛太干,角膜上皮也會出現損傷。
目前,我國兒童的近視率逐年上升,且有低齡化趨勢,不得不說,這和越來越多的使用電子產品有很大關系。
12歲前,孩子的視力都在不斷發育中,任何用眼過度的行為和刺激都會影響視力發育。
05 破壞親子關系
孩子哭鬧,拿手機放個動畫片給孩子看,秒安靜;沒時間陪孩子,給個手機,秒專注玩手機,不需要陪;不知什麼時候起,手機成了孩子的精神寄託,也成了孩子和家長之的「第三者」。
一部手機就可以孩子變乖了(呆傻了),家長就有更多的時間做其他事情,也可以有時間刷自己的抖音,朋友圈了,孩子彷彿就不用怎麼管教,也會乖乖的坐著。
由手機「帶」大的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存在感和成就感都是手機給的,會讓親子關系疏離,不會輕易聽從父母的教導。
更可悲的是:手機成了媽媽的「孩子」,手機成了孩子的「媽媽」!
03防止孩子玩手機
01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孩子對玩手機上癮了,那強行制止,是萬不可取的,因為孩子必然會激烈的反抗。
所以,最好的方式是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當孩子想要玩手機的時候,家長不妨提出帶孩子外出走走,逛逛公園、打打球,跑跑步等。
做一些孩子感興趣的事情,來轉移孩子想要玩手機的慾望,讓孩子明白,除了手機以外,其實還有更多好玩的事情。
02 嚴格控制孩子玩手機的時間
國家的兒童機構都建議:
2歲前最好不要接觸電子產品。
3-6歲可以適當使用手機,一天不要超半個小時。
6-18歲每日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應限制在2小時內。
很多時候,孩子玩手機都是臨時起意且沒有限制的,這就導致容易上癮。
我們可以給孩子設定一個規則,比如放學後可以玩半個小時手機,周六日可以看一部電影,較小的孩子每天只能看一集動畫片等 。
嚴格遵守,孩子玩手機自然就有度了。
03 父母以身作則
有的父母抱怨孩子沉迷於手機癮,自己卻是不折不扣的手機控。這和「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有什麼區別呢?
大人都這么愛手機,又怎麼能養出一個不沉迷手機的孩子呢?
其實,只要爹媽放下手機多陪陪娃,孩子粘你都粘不夠,哪兒還想著去玩手機呀!
想讓孩子少玩手機,講一百遍道理,不如以身作則,少玩手機,更不要經常在孩子面前玩手機。
04 親子陪伴,開闊視野
龍應台說:「玩,是天地間學問的根本。」
最優秀的父母,是最會帶著孩子玩的父母。
假期,孩子有很多的空餘時間,如果過於無聊,孩子自然會想要玩手機。
父母不妨帶孩子散步、旅行、博覽群書,孩子會在自然中觀察蟲居、鳥鳴、草露,感知山、海、雲、霧之美,在書中拓展眼界和胸懷。
沒有時間陪伴孩子的家長,可以為孩子買一些益智又好玩的玩具,比如說拼圖、邏輯高、積木等。
或者通過一些有趣的圖書,來培養孩子養成愛閱讀的習慣。
05 關鍵懂得拒絕孩子
當孩子提出要玩手機的時間,家長不要立馬嚴詞拒絕,可以先跟孩子講講玩手機的害處。
讓孩子明白,其實手機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好,也有許多的壞處。比如會造成近視,戴眼鏡,眼睛不舒服等,讓孩子感受到「害怕」。
如此一來,孩子自然不敢常提玩手機一事。
總之,家長要學會利用各種的玩具、游戲,去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讓孩子沒有空餘的時間想要玩手機。
04共 勉
好的父母用心關愛孩子、傾聽孩子、指引孩子,而不是扔給孩子一部手機。
正如社會名流們一直在致力於將孩子與通訊設備「隔離」:
喬布斯嚴格控制孩子面對電子屏幕的時間;
比爾蓋茨的三個孩子直到14歲才擁有手機;
英國的查爾斯王子也曾透露嚴禁智能設備出現在小公主和小王子的育兒房間內。
他們這么做,不是富人的矯情,而是手機等智能設備除了會讓孩子視力下降,睡眠減少之外,還在其他更深層次的方面「殘害」著孩子。
不僅如此,國外很多電子工程師都不讓自己的孩子接觸電子智能產品。
因為作為研發者的他們,更清楚過度使用電子產品對孩子的隱性傷害。
一部小手機,往往藏著做父母的哲學,也藏著孩子的未來。
願父母們共勉!
㈧ 孩子幾歲才可以用手機
小孩子建議15以上不要讓他玩手機比較好,影響他學習,而且1-15這些年齡裡面正是他成長的時候,是好是壞就看你們怎麼做了。
㈨ 13歲的孩子是否可以用手機(智能機)
手機如今已經成為一個家庭必不可少的電子產品,它帶給人們溝通、娛樂等方便的同時,也給不少家長帶來了煩惱,孩子整天沉迷於手機而不好好學習的例子比比皆是。
那孩子使用智能手機到底會帶來哪些不良後果呢?到底要不要給孩子配手機呢?孩子多大年紀才適合帶手機呢?
一、使用手機會影響孩子身體健康
首先,手機輻射影響大腦發育。兒童的大腦顱骨小、腦殼薄,容易被輻射穿透,即使對成年人無不良影響的低劑量的輻射,也有可能對兒童健康產生影響。有科學家指出,小孩子使用手機有可能會形成注意力減退和睡眠紊亂及性格孤僻,因此不建議小孩子使用手機。
其次,手機屏幕傷害視力。小學生由於身體發育尚未成熟,視力偏弱,面對跳躍閃爍、字體較小的手機屏幕,對眼睛的傷害很大。
第三,接聽電話損害聽力。孩子的聽力需要保護,配了手機後,孩子就會不可避免地接或打電話,就有可能損害聽力,應盡量不用手機。
第四,使用手機影響脊椎、手指發育。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會習慣性低頭,手機放在距離眼部30厘米以內,姿態固定,容易肌肉緊張。長期如此會對孩子的脊椎、手指均有影響。
17.如果你因為這部iPhone手機而將自己的學習或者生活搞得一團糟的話,我會將這部手機收回。我們會就這個問題坐下來好好談談,然後我們再重新開始。
18.請你記住,我親愛的孩子,媽媽和你都在學習,我是你團隊的一員,我們永遠會在一起的。
我希望以上的這些條款你能夠同意。實際上這份合同裡面所列的注意事項不僅僅適用於這部手機,也適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現在你生活在一個快速發展而且充滿變革的世界。媽媽相信你有著強大的意志力,相信你不會沉迷於這部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