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會出幻覺聽見別人笑
❶ 人為什麼會出現幻覺
幻覺是感覺器官缺乏客觀刺激時的知覺體驗,並且與真正的知覺體驗有相同的特徵。幻覺是產生於外界或軀體內部的一種類似知覺的體驗,而不像意象是內心的體驗。幻覺是精神病患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少數正常人也可體驗到幻覺,特別是疲勞時。病因病理病機病因下列因素與幻覺的產生有關:1.強烈的情緒因素:如嚴重的抑鬱症患者可產生與自罪妄想內容有關的幻覺。
2.暗示:如癔症患者可產生的幻想幻覺。
3.感覺剝奪:如老年性耳聾、實驗性精神病。
4.腦器質疾病:如顳葉癲癇。
5.催眠期及覺醒期幻覺。
6.意識障礙。
7.某些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
提到幻覺,大多數人也許會想到某個瘋子在街頭自言自語,或者吸毒上癮者的恐懼和自怨自憐,但事實上,並非只有精神失常、麻醉葯才能導致幻覺。壓力、高燒、疾病或睡眠剝奪也可能誘發幻覺。 幻覺又稱感官期騙。當一個人看到、聽到、感覺到、聞到、品嘗到並不存在的東西時,則稱幻覺。最常見的誘因是葯品或神經元傳遞信息錯誤導致的異常化學反應,這種異常啟動大腦的特定區域,干擾它們的正常功能。幻覺是一種虛幻的知覺,在沒有相應的現實刺激作用於感覺器官時出現的知覺體驗。是常見的知覺障礙和精神症狀。
1、幻覺的性質
(1)真性幻覺:病人所感知的幻覺形象與真實的事物完全相同,存在於客觀空間,是直接通過本人的感官獲得的。
(2)假性幻覺:病人體驗到的幻覺形象不存在於客觀空間,而是來自於病人的主觀空間(腦內),不是通過感官而獲得。例如病人可不通過耳朵能聽到腦子里有人講話,不用眼睛可以看到腦里有一人像等。
2、幻覺的種類
幻覺按器官的不同可分為以下幾種:
(1)聽幻覺: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幻覺,幻聽的內容多種多樣,可以聽到各種聲音,最常見的是言語性幻聽,病人可清楚地聽到有人在議論他。而言語的內容為命令性言語的幻聽,稱為「命令性幻聽」,即幻聽命令病人做某些事情,如打人、行凶,毀物等,可產生嚴重的危害性行為,多見於精神分裂症病人。
(2)視幻覺:也比較常見,內容也較豐富多樣,形象可以鮮明生動,有時也比較模糊。
(3)嗅幻覺:病人嗅到一些特殊的、多半是令人不愉快的氣味,如血腥味、腐敗味等。
(4)味幻覺:病人嘗到食物或水中有怪味或討厭的味道。
(5)觸幻覺:病人感到皮膚有電流通過或蟲爬感。
(6)內臟性幻覺:可產生於一固定的器官或軀體內部,病人能清楚地描述自己某一臟器在扭轉、撕裂、穿孔,或有昆蟲在胃內遊走的感覺
❷ 為什麼人會有幻覺
幻覺,是一種虛幻的表象,本來並不存在的某種事物,病人卻感知它的存在。正常人偶爾也可出現幻覺,比如在焦慮地等待某人到來時,忽然聽到敲門聲,實際卻沒有人來。這種幻聽的出現與期待的心理有密切關系,此外在受到突然強烈的刺激下亦可出現幻覺。正常人在殷切盼望、強烈期待、高度緊張情緒影響下,也可出現某種片斷而瞬逝的幻覺,如一個母親突然失去兒子,悲痛萬分,有時幻聽到兒子在同她講話等等。這種幻覺往往持續時間不會太長,隨著心情的好轉,適當的治療,便會痊癒。
幻覺具有兩個主要特點:第一、幻覺是一種感受,由於缺乏相應的現實刺激,所以客觀檢驗結果證明這種感受是虛幻的,但就患者自身體驗而言,卻並不感到虛幻。第二,雖然幻覺源於主觀體驗,沒有客觀現實根源,但某些患者堅信其感受來自客觀現實。
幻覺可分為真性幻覺、假性幻覺和殘留性幻覺三類。真性幻覺時,大腦皮層感受區的自發性興奮使以往映象活躍化而重現出來,此即表象。由於表象特別強烈,鮮明、生動、詳盡而"投射"到外部客觀世界。"投射"是指當表象活化的強度大到與現實刺激產生映象的同樣程度時,在人的意識中就無法與現實刺激映象相區別,而是按照生活慣例習以為常地認為它是來自客觀空間,所以這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向外投射過程。如果映象痕跡的重現只是達到相當於表象的程度,不那麼鮮明、生動、詳盡,只活躍於腦海之中,不向客觀世界"投射",且是小隨意而產生,則為假性幻覺。
另外,一種持續時間較長,與心情無密切關系的幻覺,往往見於精神分裂症患者。
出現幻覺,就應及時找醫生進行心理咨詢或治療,當幻覺出現時,主動轉移注意力,豐富日常生活,這種幻覺是會消失的。
夢
一
我們的古人相信,做夢總要有原因的。
王符就曾說「夫奇異之夢,多有收而少無為者矣」〔21〕,認為做夢總有原因可尋。做夢的原因主要三:即物理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
(一)物理因素。我國古代思想家認識到人的一部分夢境是由來自體內外的物理刺激製造的。來自體內的物理刺激,如一個人腹內的食物過量或不足的刺激而引起的夢境。所謂「甚飽則夢與,甚飢則夢取」,或「甚飽則夢行,甚飢則夢卧」。有來自體外的物理刺激,如人在睡眠中「藉帶而寢則夢蛇,飛鳥銜發則夢飛」〔22〕,「身冷夢水,身熱夢火」〔23〕,「將陰夢火,將晴夢火」〔24〕,「蛇之擾我也以帶系,雷之震於耳也似鼓入。」在夢的分類一節中的「感夢」(由感受風雨寒暑引起的夢)和「時夢」(由季節時令變化引起的夢)均屬於由外部物理刺激引起的夢。我國現代著名心理學家張耀祥教授對此曾評論道:「承認物理的刺激作為夢的原因,破除了無數關於夢的迷信。」〔25〕
(二)生理因素。我國古代思想家認識到做夢也可因生理因素而引起。我國古代學者涉及到的生理因素有四:(1)體內陰陽之氣的缺少或過量。前文已述,夢是睡眠中的不安穩狀態。睡不安穩常常會因體內的陰陽之氣缺少或過量造成。我國古代思想家、醫學家認為,在睡眠中由於缺少某種「氣」,而使睡眠處於不安穩狀態,從而出現夢境。《黃帝內經》就認為「是以少氣之厥,令人亡夢……」。我國古代思想家,醫學家也認為在睡眠中陰陽二氣中某些氣過量或全部過量也會使人產生夢境。《黃帝內經》也認為:「陰盛則夢涉大水恐懼,陽盛則夢大火燔灼,陰陽俱盛則相殺毀傷;上盛則夢飛,不盛則夢墮。」〔26〕《黃帝內經》的這一觀點被後代思想家廣泛繼承。如《列子》中就有類似的話:「故陰氣壯,則夢涉大水而恐懼;陽氣壯,則夢涉大火而燔@②:陰陽俱壯,則夢生殺。」〔27〕清代學者熊伯龍認為婦女在妊娠期間的夢與生男或生女有關:「生男陽氣盛,陽盛則腸熱,故夢剛物;生女陰氣盛,陰盛則腸冷,故夢柔物。」〔28〕(2)五臟之氣過盛。我國古代思想家,醫學家認為五臟氣過盛也是致夢的一個生理因素,所謂「肝氣盛則夢怒,肺氣盛則夢恐懼、哭泣、飛揚,心氣感則夢善笑恐畏,牌氣盛則夢歌樂、身體重不舉,腎氣盛則夢腰脊兩解不屬」〔29〕。以上兩個因素在古代影響是相當大的,並且有相當大的權威性。我們認為,如果說這兩種因素對探討或解析夢的原因有所貢獻的話,這貢獻便是它們對做夢的生理機製作出了嘗試性探討,給後人以某種啟示。但是這種探討僅僅停留在主觀猜測階段,缺乏科學根據,所以這些在歷史上曾發生巨大影響的學說,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而失去意義。(3)內臟感通致夢。如二程就認為:「入夢不惟聞見思想,亦有內臟所感者。」〔30〕他們認為:夢是「內臟所感」或「心所感通」造成的。口渴的人夢見水、飢餓的人夢見食物,都證明內部感覺是可以致夢的。(4)氣血有餘致夢。與上面幾種觀點密切聯系的是,我國古代還有一種觀點即夢是由於體內血氣有餘而產生的。比如王夫之就認為:「盛而夢,衰而不復夢;或夢或不夢,而動不以時;血氣衰與之俱衰,面積之也非其富有。然則夢者,生於血氣之有餘,而非原於性情之大足者矣。」又說:「形者,血氣之所感也。夢者,血氣之餘靈也。」〔31〕我以為與上述三種觀點比較這種觀點的主觀猜測的成份更大,更沒有科學根據,如果說要有所肯定的話,只能說它在堅持唯物主義一元論形神觀,把夢這種精神活動看成是生理活動的產物方面有所貢獻。(5)疾病致夢。我國古代思想家、醫學家普遍認為,生理疾病是人做夢的一個原因。前面提到的王符的「陰病夢寒,陽病夢熱,內病夢亂,外病夢發」,便是。對疾病致夢論述的最典型、最詳細的要算隋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他說:「夫虛勞之人,血衰損,臟腑虛弱,易傷於邪。正邪從外集內,未有定舍,反淫於臟,不得定處,與榮衛俱行,而與魂魄飛揚,使人卧而不安,喜夢。」〔32〕疾病致夢在現代科學中是有充分的科學根據的。由上可以看出,在以上幾個生理因素中疾病致夢是最容易「參驗」的,因此它的可靠性也就最大。
(三)心理因素。我國古代思想家和醫學家不僅認識到物理因素和生理因素可導致夢境,而且認識到心理因素也可導致做夢。有哪些心理因素會引起人的夢境呢?從我國古代思想家和醫學家的言論來看,感知、記憶、思慮、情感、性格都會影響夢的產生及夢的內容。但論述較多的是思慮、情感、性格對夢的影響。(1)思慮致夢。我國古代思想家幾乎毫無例外地認為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東漢時期的王符就認為:「人有所思,即夢其到;有憂,即夢其事。」〔33〕又說:「晝夜所思,夜夢其事。」他還曾舉例說:「孔子生於亂世,日思周公之德,夜即夢之。」〔34〕列子也認為「晝想」與「夜夢」是密切相關的。明代的熊伯龍亦認為,「至於夢,更屬『思念存想之所致』矣。日有所思,夜則夢之。」〔35〕同代思想家王廷相也認為:「夢,思也,緣也,感心之跡也。」〔36〕那就是說夢既可由思慮引起,也可由感知,記憶引起。也即是說,王廷相認為人的整個認知過程都可引起夢境。如前文所述,他把夜間之夢看成是白日「思」的延伸、繼續。所謂「在未寐之前則為思,既寐之後即為夢,是夢即思也,思即夢也」。他又說:「思擾於晝,而夢亦紛擾於夜矣。」(2)情感致夢。東漢王符所說的「性情之夢」,《列子》中所言的「喜夢」、「懼夢」、「噩夢」均屬於情感引起的夢。晉代的張湛亦雲:「晝無情念,夜無夢寐。」明代的熊伯龍,在承認思慮致夢的同時,也對情感致夢有十分深刻的認識。他舉例說:「唐玄宗好祈壇,夢玄元皇帝;宋子業耽淫戲,夢女子相罵;謝眺夢中得句,李白夢筆生花,皆憂樂存心之所致也。」〔37〕(3)性格致夢。我國古代思想家認為,人的性格對夢的內容有很大的影響。所謂「好仁者,多夢松柏桃李,好義者多夢刀兵金鐵,好禮者多夢簋籃籩豆,好智者多夢江湖川澤,好信者多夢山嶽原野」。這段話除了說明夢境必須依賴經驗外,亦可說明夢對人性格的依存性。王廷相認為,具有「驕吝之心」的人,在夢中就會爭強斗勝;而具有「忮求之心」的人,在夢中亦會追貨逐利。總之不同的性格對夢境中的內容有不同影響。
二
奧地利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
從性慾望的潛意識活動和決定論觀點出發,指出夢是慾望的滿足,絕不是偶然形成的聯想,即通常說的,曰有所思,夜有所夢。他解釋說,夢是潛意識的慾望,由於睡眠時檢查作用鬆懈,趁機用偽裝方式繞過抵抗,闖入意識而成夢。夢的內容不是被壓抑與慾望的本來面目,必須加以分析或解釋。釋夢就是要找到夢的真正根源。
作者將夢分為顯相和隱義。顯相是隱義的假面具,掩蓋著慾望(隱義)。白天受壓抑的慾望,通過夢的運作方式瞞騙過檢查以滿足慾望。
❸ 為什麼我的孩子平時自言自語一個人笑這
您的孩子自言自語,或者偷偷的笑,貌似是出現幻覺了,要麼是精神分裂,要麼就是癔症(歇斯底里),但是您孩子腦子清醒,說話不亂,這應該就不是精神分裂
❹ 腦海里聽見別人詭異的笑是什麼情況
應該是幻覺,也就是幻聽,去咨詢一下醫生,是否身體哪方面出現了問題,或者心理壓力太大造成的,如果是就這一次,那麼問題不大,如果經常性的,那麼趕緊去醫院做下體檢吧。
❺ 為什麼小孩子經常做夢會笑
孩子夢里老笑不一定都開心,很可能是某種病痴笑發作主要表現為反復發作性,無發笑的情由和內容,卻不能自行控制的刻板、不自然的發笑,偶伴哭泣,突發突止,持續5秒~1分,發作頻繁,清醒或睡眠狀態下均可出現,可伴有其他多種癇性發作,包括繼發全面性強直發作、復雜部分性發作等。痴笑性癲癇非發作期行為和正常人一樣。
比如孩子突然停止原來的活動,兩眼直視,叫他也不應,家長和老師不要以為他們是不認真,他們可能是癲癇發作。」孕婦應進行詳細地產前診斷和新生兒期篩查,對一些能引起智力低下和癲癇的嚴重遺傳性疾病,或者患某種遺傳性疾病伴發癲癇的胎兒,可以決定終止妊娠的必要性,這樣就可以減少這類癲癇的發生。
❻ 腦海里聽見別人詭異的笑是什麼情況
摘要 您好,一般這是幻覺的,或是您看了恐怖片,或是別人的笑在您的腦海里形成一個陰影了,當自己睡眠不足的話,就會產生這樣的幻覺的,所以建議再去睡一覺就不會了!
❼ 為什麼人會有幻覺有幻覺怎麼辦.
這是一種虛幻的表象,本來並不存在的某種事物,病人卻感知它的存在。正常人偶爾也可出現幻覺,比如在焦慮地等待某人到來時,忽然聽到敲門聲,實際卻沒有人來。這種幻聽的出現與期待的心理有密切關系,此外在受到突然強烈的刺激下亦可出現幻覺。正常人在殷切盼望、強烈期待、高度緊張情緒影響下,也可出現某種片斷而瞬逝的幻覺,如一個母親突然失去兒子,悲痛萬分,有時幻聽到兒子在同她講話等等。這種幻覺往往持續時間不會太長,隨著心情的好轉,適當的治療,便會痊癒。
幻覺具有兩個主要特點:第一、幻覺是一種感受,由於缺乏相應的現實刺激,所以客觀檢驗結果證明這種感受是虛幻的,但就患者自身體驗而言,卻並不感到虛幻。第二,雖然幻覺源於主觀體驗,沒有客觀現實根源,但某些患者堅信其感受來自客觀現實。
幻覺可分為真性幻覺、假性幻覺和殘留性幻覺三類。真性幻覺時,大腦皮層感受區的自發性興奮使以往映象活躍化而重現出來,此即表象。由於表象特別強烈,鮮明、生動、詳盡而"投射"到外部客觀世界。"投射"是指當表象活化的強度大到與現實刺激產生映象的同樣程度時,在人的意識中就無法與現實刺激映象相區別,而是按照生活慣例習以為常地認為它是來自客觀空間,所以這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向外投射過程。如果映象痕跡的重現只是達到相當於表象的程度,不那麼鮮明、生動、詳盡,只活躍於腦海之中,不向客觀世界"投射",且是小隨意而產生,則為假性幻覺。
另外,一種持續時間較長,與心情無密切關系的幻覺,往往見於精神分裂症患者。
出現幻覺,就應及時找醫生進行心理咨詢或治療,當幻覺出現時,主動轉移注意力,豐富日常生活,這種幻覺是會消失的。
我們的古人相信,做夢總要有原因的。王符就曾說「夫奇異之夢,多有收而少無為者矣」〔21〕,認為做夢總有原因可尋。做夢的原因主要三:即物理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
(一)物理因素。我國古代思想家認識到人的一部分夢境是由來自體內外的物理刺激製造的。來自體內的物理刺激,如一個人腹內的食物過量或不足的刺激而引起的夢境。所謂「甚飽則夢與,甚飢則夢取」,或「甚飽則夢行,甚飢則夢卧」。有來自體外的物理刺激,如人在睡眠中「藉帶而寢則夢蛇,飛鳥銜發則夢飛」〔22〕,「身冷夢水,身熱夢火」〔23〕,「將陰夢火,將晴夢火」〔24〕,「蛇之擾我也以帶系,雷之震於耳也似鼓入。」在夢的分類一節中的「感夢」(由感受風雨寒暑引起的夢)和「時夢」(由季節時令變化引起的夢)均屬於由外部物理刺激引起的夢。我國現代著名心理學家張耀祥教授對此曾評論道:「承認物理的刺激作為夢的原因,破除了無數關於夢的迷信。」〔25〕
(二)生理因素。我國古代思想家認識到做夢也可因生理因素而引起。我國古代學者涉及到的生理因素有四:(1)體內陰陽之氣的缺少或過量。前文已述,夢是睡眠中的不安穩狀態。睡不安穩常常會因體內的陰陽之氣缺少或過量造成。我國古代思想家、醫學家認為,在睡眠中由於缺少某種「氣」,而使睡眠處於不安穩狀態,從而出現夢境。《黃帝內經》就認為「是以少氣之厥,令人亡夢……」。我國古代思想家,醫學家也認為在睡眠中陰陽二氣中某些氣過量或全部過量也會使人產生夢境。《黃帝內經》也認為:「陰盛則夢涉大水恐懼,陽盛則夢大火燔灼,陰陽俱盛則相殺毀傷;上盛則夢飛,不盛則夢墮。」〔26〕《黃帝內經》的這一觀點被後代思想家廣泛繼承。如《列子》中就有類似的話:「故陰氣壯,則夢涉大水而恐懼;陽氣壯,則夢涉大火而燔@②:陰陽俱壯,則夢生殺。」〔27〕清代學者熊伯龍認為婦女在妊娠期間的夢與生男或生女有關:「生男陽氣盛,陽盛則腸熱,故夢剛物;生女陰氣盛,陰盛則腸冷,故夢柔物。」〔28〕(2)五臟之氣過盛。我國古代思想家,醫學家認為五臟氣過盛也是致夢的一個生理因素,所謂「肝氣盛則夢怒,肺氣盛則夢恐懼、哭泣、飛揚,心氣感則夢善笑恐畏,牌氣盛則夢歌樂、身體重不舉,腎氣盛則夢腰脊兩解不屬」〔29〕。以上兩個因素在古代影響是相當大的,並且有相當大的權威性。我們認為,如果說這兩種因素對探討或解析夢的原因有所貢獻的話,這貢獻便是它們對做夢的生理機製作出了嘗試性探討,給後人以某種啟示。但是這種探討僅僅停留在主觀猜測階段,缺乏科學根據,所以這些在歷史上曾發生巨大影響的學說,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而失去意義。(3)內臟感通致夢。如二程就認為:「入夢不惟聞見思想,亦有內臟所感者。」〔30〕他們認為:夢是「內臟所感」或「心所感通」造成的。口渴的人夢見水、飢餓的人夢見食物,都證明內部感覺是可以致夢的。(4)氣血有餘致夢。與上面幾種觀點密切聯系的是,我國古代還有一種觀點即夢是由於體內血氣有餘而產生的。比如王夫之就認為:「盛而夢,衰而不復夢;或夢或不夢,而動不以時;血氣衰與之俱衰,面積之也非其富有。然則夢者,生於血氣之有餘,而非原於性情之大足者矣。」又說:「形者,血氣之所感也。夢者,血氣之餘靈也。」〔31〕我以為與上述三種觀點比較這種觀點的主觀猜測的成份更大,更沒有科學根據,如果說要有所肯定的話,只能說它在堅持唯物主義一元論形神觀,把夢這種精神活動看成是生理活動的產物方面有所貢獻。(5)疾病致夢。我國古代思想家、醫學家普遍認為,生理疾病是人做夢的一個原因。前面提到的王符的「陰病夢寒,陽病夢熱,內病夢亂,外病夢發」,便是。對疾病致夢論述的最典型、最詳細的要算隋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他說:「夫虛勞之人,血衰損,臟腑虛弱,易傷於邪。正邪從外集內,未有定舍,反淫於臟,不得定處,與榮衛俱行,而與魂魄飛揚,使人卧而不安,喜夢。」〔32〕疾病致夢在現代科學中是有充分的科學根據的。由上可以看出,在以上幾個生理因素中疾病致夢是最容易「參驗」的,因此它的可靠性也就最大。
(三)心理因素。我國古代思想家和醫學家不僅認識到物理因素和生理因素可導致夢境,而且認識到心理因素也可導致做夢。有哪些心理因素會引起人的夢境呢?從我國古代思想家和醫學家的言論來看,感知、記憶、思慮、情感、性格都會影響夢的產生及夢的內容。但論述較多的是思慮、情感、性格對夢的影響。(1)思慮致夢。我國古代思想家幾乎毫無例外地認為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東漢時期的王符就認為:「人有所思,即夢其到;有憂,即夢其事。」〔33〕又說:「晝夜所思,夜夢其事。」他還曾舉例說:「孔子生於亂世,日思周公之德,夜即夢之。」〔34〕列子也認為「晝想」與「夜夢」是密切相關的。明代的熊伯龍亦認為,「至於夢,更屬『思念存想之所致』矣。日有所思,夜則夢之。」〔35〕同代思想家王廷相也認為:「夢,思也,緣也,感心之跡也。」〔36〕那就是說夢既可由思慮引起,也可由感知,記憶引起。也即是說,王廷相認為人的整個認知過程都可引起夢境。如前文所述,他把夜間之夢看成是白日「思」的延伸、繼續。所謂「在未寐之前則為思,既寐之後即為夢,是夢即思也,思即夢也」。他又說:「思擾於晝,而夢亦紛擾於夜矣。」(2)情感致夢。東漢王符所說的「性情之夢」,《列子》中所言的「喜夢」、「懼夢」、「噩夢」均屬於情感引起的夢。晉代的張湛亦雲:「晝無情念,夜無夢寐。」明代的熊伯龍,在承認思慮致夢的同時,也對情感致夢有十分深刻的認識。他舉例說:「唐玄宗好祈壇,夢玄元皇帝;宋子業耽淫戲,夢女子相罵;謝眺夢中得句,李白夢筆生花,皆憂樂存心之所致也。」〔37〕(3)性格致夢。我國古代思想家認為,人的性格對夢的內容有很大的影響。所謂「好仁者,多夢松柏桃李,好義者多夢刀兵金鐵,好禮者多夢簋籃籩豆,好智者多夢江湖川澤,好信者多夢山嶽原野」。這段話除了說明夢境必須依賴經驗外,亦可說明夢對人性格的依存性。王廷相認為,具有「驕吝之心」的人,在夢中就會爭強斗勝;而具有「忮求之心」的人,在夢中亦會追貨逐利。總之不同的性格對夢境中的內容有不同影響
❽ 總能有幻覺聽到有人說話是不是抑鬱症的表現
是短期出現這種情況嗎,如果只是偶爾,只是精神緊張的問題,不必過於焦慮,但是如果經常出現幻覺的話,就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了,因為某些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幻聽、幻視是它們的典型臨床症狀。
1、幻覺、妄想:病人會聽到有人在議論、罵他,或說出他的想法。很多病人會與腦子里聽到的聲音對話,自語自笑。也有些病人會見到怪異離奇的幻象,感到莫明恐懼。
此外,觸幻覺、嗅幻覺等也很常見。這些幻覺有時會支配患者的行為,亦會令他們情緒受到困擾,嚴重時甚至會做出傷害自己或他人的行為。
2、思想錯亂:病人說話抓不住重點,交談或書寫內容缺少連貫性和邏輯性,東拉西扯,旁人往往無法理解。
3、意氣消沉:病人會減少參加活動,做事欠主動,行為孤僻,對生活、學習及工作的動力降低。不主動與人往來,畏縮,甚至發展到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4、情感反常:病人會變得對親人朋友漠不關心,退縮及不願與外界接觸,對生活和學習的興趣減少。易沖動,有時出現莫明其妙的傷人毀物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