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女人來
㈠ 為什麼女人要來大姨媽呢
月經是周期性的子宮出血,因多數人是每月出現1次而稱為月經。&127;女性為什麼會有月經?首先必須了解女性的生殖器官結構及其生理功能,才能說明這一問題。女性的內生殖器官由卵巢、子宮、輸卵管構成。卵巢的主要功能是產生卵子和合成卵巢激素,子宮和輸卵管則是生育器官,卵巢中含有幾十萬個卵泡,每個卵泡中含有1個卵子。青春期之前卵泡基本上沒有功能。到了青春期,在腦垂體前葉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不成熟的卵泡逐漸發育,同時合成雌激素。當卵泡雪育成熟並排卵之後,卵鐋壁塌陷,細胞變大、變黃,稱為黃體,它不僅合成雌激素同時還產生孕激素。隨著卵巢的變化,子宮內膜受其影響也發生相應的周期性變化。雌激素使子宮內膜增厚,內膜細胞增多、增大,知管變得愈加迂曲,呈螺旋狀,稱為增殖期子宮內膜。排卵後,由於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共同作用,子宮內膜發生水腫,腺體產生大量粘液及糖原,內膜厚度由1毫米增到6毫米,稱為分泌期子宮內膜。如果此時排出的卵子受精了,則受精卵經輸卵管運送到子宮內發育,稱為妊娠,妊娠組織合成一種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它支持卵巢黃體繼續發育;如果卵子沒有受精,在排卵後14天左右,黃體萎縮,停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此時子宮內膜中的血管收縮,內膜壞死而脫落,引起出血,形成月經。因此,月經周期的長短,取決於卵巢周期的長短,一般為28-30天,但因人而異,也有23-45天,甚至3個月或半年為1個周期。只要有規律,一般都屬於正常月經。出血的時間一般為2-7天,每一次月經出血總量不超過100毫升。
㈡ 女人為什麼會來月經
女性之所以會來月經,是因為女性子宮內膜每個月都要經過一次脫落和修復的過程,而子宮內膜的這種變化是受卵巢產生的女性激素支配的。
青春期後,卵巢的卵泡開始發育,每一個月經周期一般只有一個卵泡發育成熟。成熟的卵子從卵巢排到腹腔,經輸卵管的撿拾及輸卵管壁的蠕動、輸卵管內膜纖毛活動等協同作用,進入輸卵管,並向子宮腔運行,這就叫排卵。
排卵的日期是在下次月經前的14天左右。排卵前,正在發育的卵泡產生雌激素,這種女性激素使子宮內膜生長增厚;排卵後,卵巢里出現黃體,黃體產生一種孕激素,使已經增厚的子宮內膜變得很松軟。如果這時受孕,胚胎就在這種又厚又軟的子宮內膜上生長;若是這時沒有受孕,黃體就在它出現後的10天左右萎縮,停止產生雌、孕激素。而增厚的子宮內膜由於失去了女性激素的作用,就逐漸萎縮、壞死、脫落、出血,這就是月經。
月經過後,子宮內膜的創面長好了,卵巢中的一個卵泡又開始發育成熟,排卵,出現黃體,產生激素,使子宮內膜周而復始產生周期變化。
㈢ 為什麼女人來月經呢
女性為什麼會有月經
首先必須了解女性的生殖器官結構及其生理功能,才能說明這一問題。女性的內生殖器官由卵巢、子宮、輸卵管構成。卵巢的主要功能是產生卵子和合成卵巢激素,子宮和輸卵管則是生育器官,卵巢中含有幾十萬個卵泡,每個卵泡中含有1個卵子。青春期之前卵泡基本上沒有功能。到了青春期,在腦垂體前葉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不成熟的卵泡逐漸發育,同時合成雌激素。當卵泡發育成熟並排卵之後,卵鐋壁塌陷,細胞變大、變黃,稱為黃體,它不僅合成雌激素同時還產生孕激素。隨著卵巢的變化,子宮內膜受其影響也發生相應的周期性變化。雌激素使子宮內膜增厚,內膜細胞增多、增大,知管變得愈加迂曲,呈螺旋狀,稱為增殖期子宮內膜。排卵後,由於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共同作用,子宮內膜發生水腫,腺體產生大量粘液及糖原,內膜厚度由1毫米增到6毫米,稱為分泌期子宮內膜。如果此時排出的卵子受精了,則受精卵經輸卵管運送到子宮內發育,稱為妊娠,妊娠組織合成一種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它支持卵巢黃體繼續發育;如果卵子沒有受精,在排卵後14天左右,黃體萎縮,停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此時子宮內膜中的血管收縮,內膜壞死而脫落,引起出血,形成月經。因此,月經周期的長短,取決於卵巢周期的長短,一般為28-30天,但因人而異,也有23-45天,甚至3個月或半年為1個周期。只要有規律,一般都屬於正常月經。出血的時間一般為2-7天,每一次月經出血總量不超過100毫升。
㈣ 為什麼女人要來月經
月經是指周期性的子宮出血,因多數人是每月出現1次而稱為月經。&127;女性為什麼會有月經?首先必須了解女性的生殖器官結構及其生理功能,才能說明這一問題。女性的內生殖器官由卵巢、子宮、輸卵管構成。卵巢的主要功能是產生卵子和合成卵巢激素,子宮和輸卵管則是生育器官,卵巢中含有幾十萬個卵泡,每個卵泡中含有1個卵子。青春期之前卵泡基本上沒有功能。到了青春期,在腦垂體前葉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不成熟的卵泡逐漸發育,同時合成雌激素。當卵泡雪育成熟並排卵之後,卵鐋壁塌陷,細胞變大、變黃,稱為黃體,它不僅合成雌激素同時還產生孕激素。隨著卵巢的變化,子宮內膜受其影響也發生相應的周期性變化。雌激素使子宮內膜增厚,內膜細胞增多、增大,知管變得愈加迂曲,呈螺旋狀,稱為增殖期子宮內膜。排卵後,由於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共同作用,子宮內膜發生水腫,腺體產生大量粘液及糖原,內膜厚度由1毫米增到6毫米,稱為分泌期子宮內膜。如果此時排出的卵子受精了,則受精卵經輸卵管運送到子宮內發育,稱為妊娠,妊娠組織合成一種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它支持卵巢黃體繼續發育;如果卵子沒有受精,在排卵後14天左右,黃體萎縮,停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此時子宮內膜中的血管收縮,內膜壞死而脫落,引起出血,形成月經。因此,月經周期的長短,取決於卵巢周期的長短,一般為28-30天,但因人而異,也有23-45天,甚至3個月或半年為1個周期。只要有規律,一般都屬於正常月經。出血的時間一般為2-7天,每一次月經出血總量不超過100毫升
痛經:
引起痛經的因素很多,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子宮頸管狹窄主要是月經外流受阻,引起痛經.
(2)子宮發育不良子宮發育不佳容易合並血液供應異常,造成子宮缺血,缺氧而引起痛經.
(3)子宮位置異常若婦女子宮位置極度後屈或前屈,可影響經血通暢而致痛經.
(4)精神,神經因素部分婦女對疼痛過分敏感.
(5)遺傳因素女兒發生痛經與母親痛經有一定的關系.
(6)內分泌因素月經期腹痛與黃體期孕酮升高有關.
(7)子宮內膜以及月經血中前列腺素(PG)含量升高,前列腺素E2(PGE2)有作用於子宮肌纖維使之收縮引起痛經.經患者子宮內膜組織中前列腺素含量正常婦女明顯升高.
(8)子宮的過度收縮.雖然痛經患者子宮收縮壓力與正常婦女基本相同(正常者壓力約為4.9Kpa),但子宮收縮持續時間較長,且往往不易完全放鬆,故發生因子宮過度收縮所致的痛經.
(9)子宮不正常收縮.痛經患者常有子宮不正常收縮,因此往往導致子宮平滑肌缺血,子宮肌肉的缺血又可引起子宮肌肉的痙攣性收縮,從而產生疼痛而出現痛經.
(10)婦科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症,盆腔炎,子宮腺肌症,子宮肌瘤等.子宮內放置節育器(俗稱節育環)也易引起痛經.
(11)少女初潮,心理壓力大,久坐導致氣血循環變差,經血運行不暢,愛吃冷飲食品等造成痛經.
(12)經期劇烈運動,受風寒濕冷侵襲等,均易引發痛經.
㈤ 女人為什麼要來月經
常有許多女性感嘆:女人要是沒有月經這個麻煩,日子會好過得多。是這樣嗎? 1、女性判斷自己是否懷孕的第一信號: 育齡期已婚女性,以往月經規則,此次月經超過十天以上未來,首先要考慮是否懷孕了。確定妊娠以後,不準備生育的要盡快採取補救措施;想生育的,則要更加註意營養,避免接觸煙、酒、農葯、有害化學物質、射線等,避免服用可以引起胎兒畸形的葯物。根據月經還可推算預產期,對孕期保健和孕期心理都是非常有益的。 2、可使人早期發現疾病 如果女孩已過18歲仍無月經來潮,或者女性既往曾有過正常月經,現停經三個月以上(不包括因妊娠、哺乳、絕經所致),就要檢查是否有生殖道下段閉鎖、先天性無子宮或子宮發育不良、卵巢腫瘤、腦垂體腫瘤或功能低下、內分泌或消耗性疾病。除此以外,月經的時間、量、伴隨症狀等的變化也是發現和診斷許多疾病的重要線索。 3、可避免過量鐵的傷害 有一種稱為血色素沉著症的遺傳性疾病,容易引起患者鐵元素代謝失調,身體內會積聚過多的鐵;鐵過量會緩慢地導致皮膚、心臟、肝、關節、胰島等處的病變。治療鐵過量的方法之一是定期排放一定量的血液。血色素沉著症引起的器質性損害在女性身上出現的機會大大小於男性,甚至幾乎不發生,月經的作用———周期性的失血正好消耗掉了過量的鐵。 4、可促進造血功能 月經引起機體經常性地失血與造血,使女性的循環系統和造血系統得到了一種男性所沒有的「鍛煉」,它使女性比男性更能經得起意外失血的打擊,能夠較快製造出新的血液以補足所失血液。實踐證明,體重、健康狀況相同的男女,因意外失去相同比例的血,男性會因此而致死,而女性則有搶救成功和最終康復的可能。
㈥ 女人為什麼會來月經
月經
是指周期性的子宮出血,因多數人是每月出現1次而稱為月經。&127;女性為什麼會有月經?首先必須了解女性的生殖器官結構及其生理功能,才能說明這一問題。女性的內生殖器官由卵巢、子宮、輸卵管構成。卵巢的主要功能是產生卵子和合成卵巢激素,子宮和輸卵管則是生育器官,卵巢中含有幾十萬個卵泡,每個卵泡中含有1個卵子。青春期之前卵泡基本上沒有功能。到了青春期,在腦垂體前葉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不成熟的卵泡逐漸發育,同時合成雌激素。當卵泡雪育成熟並排卵之後,卵鐋壁塌陷,細胞變大、變黃,稱為黃體,它不僅合成雌激素同時還產生孕激素。隨著卵巢的變化,子宮內膜受其影響也發生相應的周期性變化。雌激素使子宮內膜增厚,內膜細胞增多、增大,知管變得愈加迂曲,呈螺旋狀,稱為增殖期子宮內膜。排卵後,由於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共同作用,子宮內膜發生水腫,腺體產生大量粘液及糖原,內膜厚度由1毫米增到6毫米,稱為分泌期子宮內膜。如果此時排出的卵子受精了,則受精卵經輸卵管運送到子宮內發育,稱為妊娠,妊娠組織合成一種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它支持卵巢黃體繼續發育;如果卵子沒有受精,在排卵後14天左右,黃體萎縮,停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此時子宮內膜中的血管收縮,內膜壞死而脫落,引起出血,形成月經。因此,月經周期的長短,取決於卵巢周期的長短,一般為28-30天,但因人而異,也有23-45天,甚至3個月或半年為1個周期。只要有規律,一般都屬於正常月經。出血的時間一般為2-7天,每一次月經出血總量不超過100毫升
痛經:
引起痛經的因素很多,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子宮頸管狹窄主要是月經外流受阻,引起痛經.
(2)子宮發育不良子宮發育不佳容易合並血液供應異常,造成子宮缺血,缺氧而引起痛經.
(3)子宮位置異常若婦女子宮位置極度後屈或前屈,可影響經血通暢而致痛經.
(4)精神,神經因素部分婦女對疼痛過分敏感.
(5)遺傳因素女兒發生痛經與母親痛經有一定的關系.
(6)內分泌因素月經期腹痛與黃體期孕酮升高有關.
(7)子宮內膜以及月經血中前列腺素(PG)含量升高,前列腺素E2(PGE2)有作用於子宮肌纖維使之收縮引起痛經.經患者子宮內膜組織中前列腺素含量正常婦女明顯升高.
(8)子宮的過度收縮.雖然痛經患者子宮收縮壓力與正常婦女基本相同(正常者壓力約為4.9Kpa),但子宮收縮持續時間較長,且往往不易完全放鬆,故發生因子宮過度收縮所致的痛經.
(9)子宮不正常收縮.痛經患者常有子宮不正常收縮,因此往往導致子宮平滑肌缺血,子宮肌肉的缺血又可引起子宮肌肉的痙攣性收縮,從而產生疼痛而出現痛經.
(10)婦科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症,盆腔炎,子宮腺肌症,子宮肌瘤等.子宮內放置節育器(俗稱節育環)也易引起痛經.
(11)少女初潮,心理壓力大,久坐導致氣血循環變差,經血運行不暢,愛吃冷飲食品等造成痛經.
(12)經期劇烈運動,受風寒濕冷侵襲等,均易引發痛經
㈦ 女人為什麼要來大姨媽
應為每個月子宮都會脫落一層,為孕育下一代做准備。 所以這個都是健康的表現,沒有大姨媽,就沒有未來的小孩。
㈧ 女人為什麼要來月經
首先必須了解女性的生殖器官結構及其生理功能,才能說明這一問題。女性的內生殖器官由卵巢、子宮、輸卵管構成。卵巢的主要功能是產生卵子和合成卵巢激素,子宮和輸卵管則是生育器官,卵巢中含有幾十萬個卵泡,每個卵泡中含有1個卵子。青春期之前卵泡基本上沒有功能。到了青春期,在腦垂體前葉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不成熟的卵泡逐漸發育,同時合成雌激素。當卵泡發育成熟並排卵之後,卵鐋壁塌陷,細胞變大、變黃,稱為黃體,它不僅合成雌激素同時還產生孕激素。隨著卵巢的變化,子宮內膜受其影響也發生相應的周期性變化。雌激素使子宮內膜增厚,內膜細胞增多、增大,知管變得愈加迂曲,呈螺旋狀,稱為增殖期子宮內膜。排卵後,由於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共同作用,子宮內膜發生水腫,腺體產生大量粘液及糖原,內膜厚度由1毫米增到6毫米,稱為分泌期子宮內膜。如果此時排出的卵子受精了,則受精卵經輸卵管運送到子宮內發育,稱為妊娠,妊娠組織合成一種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它支持卵巢黃體繼續發育;如果卵子沒有受精,在排卵後14天左右,黃體萎縮,停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此時子宮內膜中的血管收縮,內膜壞死而脫落,引起出血,形成月經。因此,月經周期的長短,取決於卵巢周期的長短,一般為28-30天,但因人而異,也有23-45天,甚至3個月或半年為1個周期。只要有規律,一般都屬於正常月經。出血的時間一般為2-7天,每一次月經出血總量不超過100毫升。
㈨ 女人為什麼會來大姨媽
月經是指周期性的子宮出血,因多數人是每月出現1次而稱為月經。&127;女性為什麼會有月經?首先必須了解女性的生殖器官結構及其生理功能,才能說明這一問題。女性的內生殖器官由卵巢、子宮、輸卵管構成。卵巢的主要功能是產生卵子和合成卵巢激素,子宮和輸卵管則是生育器官,卵巢中含有幾十萬個卵泡,每個卵泡中含有1個卵子。青春期之前卵泡基本上沒有功能。到了青春期,在腦垂體前葉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不成熟的卵泡逐漸發育,同時合成雌激素。當卵泡雪育成熟並排卵之後,卵鐋壁塌陷,細胞變大、變黃,稱為黃體,它不僅合成雌激素同時還產生孕激素。隨著卵巢的變化,子宮內膜受其影響也發生相應的周期性變化。雌激素使子宮內膜增厚,內膜細胞增多、增大,知管變得愈加迂曲,呈螺旋狀,稱為增殖期子宮內膜。排卵後,由於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共同作用,子宮內膜發生水腫,腺體產生大量粘液及糖原,內膜厚度由1毫米增到6毫米,稱為分泌期子宮內膜。如果此時排出的卵子受精了,則受精卵經輸卵管運送到子宮內發育,稱為妊娠,妊娠組織合成一種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它支持卵巢黃體繼續發育;如果卵子沒有受精,在排卵後14天左右,黃體萎縮,停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此時子宮內膜中的血管收縮,內膜壞死而脫落,引起出血,形成月經。因此,月經周期的長短,取決於卵巢周期的長短,一般為28-30天,但因人而異,也有23-45天,甚至3個月或半年為1個周期。只要有規律,一般都屬於正常月經。出血的時間一般為2-7天,每一次月經出血總量不超過100毫升
女孩進入青春期後,由於內分泌的變化,大約在13歲左右,卵巢開始向外排出卵子。卵子通過輸卵管進入子宮。與此同時,子宮內膜變厚、柔軟、富有營養。如果卵子沒有與精子相遇、受精,子宮內膜就會脫落、出血。月經就是指這種周期性地子宮內膜脫落出血。女性排卵通常在下次月經到來之前的14天。
女孩一旦月經來潮,如果有性行為發生就有懷孕的可能性。
女孩第一次月經來潮叫做月經初潮。月經初潮年齡可早至11歲,晚到18歲,平均年齡為13歲左右。月經出血的第一天稱為月經的開始,兩次月經第一天的間隔時間稱為月經周期。一般為28~30天,提前或延後7天仍屬正常范圍。月經期為月經持續流血的天數,一般為3~7天。月經量的多少很難估計,一次月經的出血量約為50毫升左右。
女孩月經初潮時生殖器官並沒有完全長成成年女性那樣大小,功能也還不完善,所以,月經初潮並不意謂著生理發育完全成熟。月經對於女性來說是正常、自然的生理現象。經期可能會有一些不適,如容易疲倦、情緒不穩或憂郁等,這些均屬正常現象,不必緊張。女孩在月經期要注意經期衛生,及時清洗外陰,勤換衛生巾(紙),月經帶上的血跡。要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剌激和情緒波動。還要注意適當休息,睡眠充足,防止過勞,注意保暖,注意營養,多吃些蔬菜水果,多飲開水,少食辛辣寒涼食物,保證大便通暢。經期可正常學習、工作和勞動。
㈩ 為什麼女人來月經
月經是女性性成熟的徵象之一,是成年女性正常的生理活動,它受生理、心理、飲食、環境等多種因素影響。很多女性在月經來潮前,有乳房脹痛、腹脹、下腹脹痛、易疲勞、憂郁、失眠等症狀。如果在經前和經期能注意飲食調理,可減少和減輕經前症狀和不適感。
1.月經來潮的前一周的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富營養。可以多吃豆類、魚類等高蛋白食物,並增加綠葉蔬菜,水果,也要多飲水,以保持大便通暢,減少骨盆充血。
2.月經來潮初期時,女性常會感到腰痛、不思飲食,這時不妨多吃一些開胃、易消化的食物,如棗、面條、薏米粥等。
3.月經期要吃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食物,以利於營養物質的補充,多飲水、多吃蔬菜,可以保持大便通暢,這樣也可以減少盆腔充血。
4.月經期會損失一部分血液。因此,月經後期需要多補充含蛋白及鐵鉀鈉鈣鎂的食物,如肉、動物肝、蛋、奶等。
女性在月經期間,應注意以下事項,可減少經前症狀的發生。
1.女性在月經來潮前應忌食鹹食。因為鹹食會使體內的鹽分和水分貯量增多,在月經來潮之前,孕激素增多,易於出現水腫、頭痛等現象。月經來潮前10天開始吃低鹽食物,就不會出現上述症狀。
2.有不少喜歡喝含氣飲料的女性,在月經期會出現疲乏無力和精神不振的現象,這是鐵質缺乏的表現。因為汽水等飲料大多含有磷酸鹽,同體內鐵質產生化學反應,使鐵質難以吸收。此外,多飲汽水會因汽水中碳酸氫鈉和胃液中和,降低胃酸的消化能力和殺菌作用,並且影響食慾。
3.月經來潮前也不要吃刺激性食物和辣椒之類,還要少吃肥肉、動物油和甜食。
4.辛辣生冷的食物有刺激性,容易引起盆腔血管收縮而引起經血量過少甚至突然停止。另外,煙酒等刺激性物質對月經也會有一定影響。如果不注意避免這些不良刺激,長此以往,會發生痛經或月經紊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