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男生女生 » 為什麼孩子喜歡練感統時靜不下來

為什麼孩子喜歡練感統時靜不下來

發布時間: 2022-06-10 16:33:18

⑴ 為何感統失調的孩子都要做感統訓練

鏈接:https://pan..com/s/1UpWOId255XVLWW7fWSxXSg

提取碼:37us

名師感統訓練課程(0-12歲)

這里有免費的名師感統訓練課程希望能幫助到您

感覺統合訓練(SensoryIntegration,簡稱SI)是指腦對個體從視、聽、觸、嗅、前庭等不同。感覺通路輸入的感覺信息進行選擇、解釋、聯系和統一的神經心理過程,是個體進行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的基礎。

⑵ 孩子感覺統合功能是怎麼一會事

每個人都是透過「感覺系統(神經系統)」來搜集外界訊息,而這些訊息經過腦部組織整合後,再形成有意義且適當的行為表現出來,這一整個流程就是所謂的感覺統合。

親身經驗是寶寶成長第一步

事實上,人類一出生感覺系統即已發展好,寶寶能看見、能聽見、能感覺;只不過在嬰兒時期的寶寶,大腦對這些訊息的處理能力還未發展,因此這些感覺對他們而言顯得意義不太,必須逐漸依靠寶寶親身經驗這些感覺訊息,腦部開始組織吸收的訊息,並找出它們意義所在,才算是感覺統合的發展過程。

換言之,「親身經驗」是寶寶學習成長的第一步。一旦親身經驗後無法表現出應有的正常行為時,就可能發生了感覺統合障礙方面的問題,值得爸媽留意。

怎樣才叫感覺統合失調?

常見媽媽帶寶寶不斷抱怨:「醫師,我家寶寶智力還算不錯、也很聰明,可是動作奇慢無比,拖拖拉拉的,從吃飯、刷牙洗臉到睡覺,都必須一催再催,有時一頓飯下來就是個把鍾頭……」;也有的母親會抱怨:「小孩子很不專心,靜不下來;和他玩這個游戲不到五分鍾,他又要玩別的,東挑西撿,就是無法好好的把一樣玩具操作……」

有鑒於此,要特別提醒爸媽們,平時不
妨多觀察寶寶的各種行為,以期早期發現、及早治療,多可以減輕爸媽照顧孩子的負擔。若家中寶寶有了下列問題,很有可能是感覺統合功能障礙,建議爸媽應帶寶寶到醫院接受評估。

BOX:寶寶感統失調的行為

※動作笨拙、不協調,較晚學會走路或常跌倒、絆到自己的腳。

※不喜歡別人的擁抱或觸摸,不喜歡洗頭、理發。

※對刺激過度敏感,如進入人多的地方、光線強之處會過度興奮,有聲音的情況下較不專心。

※對感覺刺激的敏感度過低,對各種感覺刺激反應慢,甚至不太有感覺,所以當有受傷跌倒發生時,也不會覺得痛、不會有反應。

※坐椅子常會跌下來。

※常將桌上的東西碰落到地上。

※容易分心,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暫。

※做白日夢且無法注意周圍事物(但聽力正常)。

※上學後(如幼兒園或國小)抄寫或做習題時常會遺漏字句。

※畫圖、寫阿拉伯數字或國字時,左右、上下顛倒,如53寫成35。

※活動量過高,動個不停。

※活動過少,動作緩慢。

※語言發展遲緩或口齒不清。

※智力正常,但對閱讀或數學的學習有困難。

※精細動作協調性不佳。

※缺乏自信,易遭受挫折,容易發脾氣。

神經系統的統合協調

假如家中的寶寶出現了上述症狀,則可能是感覺統合有了異常。也就是說,「感覺統合」即是神經系統將自己身體的感覺及環境的刺激(外界給予的感覺)加以整合,使身體做出有效的動作及反應。

比方說,爸媽叫小朋友接球而要接得好,必須整合了聽覺(球來了)、視覺(看著球的軌跡)、本體覺(自己的手腳位置)、觸覺(摸到球)、平衡感協調性等,小朋友才能接個好球。一旦這些訊號的整合有了障礙,就會產生動作協調不良、精細動作差、左右不平衡等。

而感覺統合的治療即是先評估分析孩子的問題到底在哪裡,針對問題設計治療課程及活動(大多采游戲方式進行),以刺激寶寶感官的發展,讓孩子從這些活動中學習整合各種刺激,盡力有效的反應,使大腦的感覺統合功能逐漸改善,進而改進他們手眼協調、空間概念、注意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全方位感統育兒法

感覺統合從胎教做起

目前一般的觀念以為,感覺統合談的多半是較大的孩童,其實正確的觀念該從懷孕就開始,也就是媽咪應注意胎教,媽咪在胎兒胎動時可以撫摸自己的肚子,傳導對腹中胎兒的愛意,每天 抽個時間跟胎兒談談心、說說故事、聽聽音樂,對於寶寶出生後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擁抱安撫有助感覺統合

有些人的觀念認為剛出生的嬰兒一哭就要抱,易造成寶寶粘人、不好養等惡習;但事實上就感覺統合的觀點來看,孩子哭了,父母親故意不予理會、不抱他,小孩子的觸覺發展可能會受影響,而且日後對於人與人之間的信賴度,也會大打折扣,所以寶寶哭鬧時不應不理會他,最好抱 抱他並給予適當的安撫。

觀察學步期寶寶

對於嬰兒或學步期的幼兒,如果有易受驚嚇、肌肉張力太低、不喜歡被擁抱、躁動不安、易怒、動作發展較慢等種種現象,也可能是感覺統合功能有障礙的訊息,爸媽宜多加留意與關心。

當然,如果爸媽自覺家中的小寶貝可能有感覺統合的問題時,最好帶寶寶前往醫院求診,透過醫師評估以了解是否真的是感覺統合惹的禍。而有感覺功能障礙的寶寶,在接受感覺統合治療後,絕大多數都能提供孩子一個適當的起跑環境,讓小寶貝可以健全的成長學習,永遠健康幸福。

⑶ 感統失調怎麼辦小朋友在學校不聽話,靜不下來,老喜歡到處亂跑,經常與別人發生矛盾,很讓人擔心啊。

這個需要找專業的老師。
或者是醫生幫助。
要重視起來。
從小調整的話還是會恢復正常的。

⑷ 孩子7歲半,老靜不下來,愛動,注意力不集中,柳州在那裡可以有比較好的心裡咨詢

悉尼國際思維訓練中心聯合中國思維科學研究所,即將為柳州市的小朋友們帶來最高品質的兒童注意力訓練課程啦!~

一直以來,兒童注意力訓練都是柳州的家長們非常期待並且迫切需要的課程,但遺憾的是,目前教育市場上更多的注意力培養課被單純等同於全腦感統訓練。專業的注意力課程之所以一直被迴避,一是因為其訓練的難度,訓練效果又必須通過專業評估來完成;二是在醫學領域的注意力訓練相對會非常枯燥,別說是兒童,成人也難以全程投入地堅持下來。注意力是個抽象的概念,所以對兒童,特別是學齡前兒童的注意力訓練,更加要強調趣味性,調動兒童自主玩,自覺練的意識,切忌被動式訓練,以免讓注意力訓練反變成注意力分散的原因。

由中國思維科學研究所,聯合德國多特蒙特大學、美國紐約大學共同研發的《兒童注意力5+5趣味訓練》,是作為中國教育學會「十一五」規劃的子課題,歷經三年研發,十年積累,通過非常專業卻又十分有趣的訓練,經過數千名兒童驗證效果,幫助孩子們構築一生的卓越思維習慣。

孩子們注意力問題的矯正與解決,需要家長、教師的耐心引導和積極配合,要通過參與孩子之間不斷的進步分享,建立良好的親子溝通方式,幫助我們地孩子,在成長中獲得更多地成就感和快樂。

預約熱線:0772-2867227
教學地址:柳州市解放北路3號新大地商廈8樓808室

⑸ 小孩多動,沖動,靜不下來,怎麼回事

一、共情:一刻也坐不住,安靜不下來,這樣您感覺到很煩心。
二、具體化:您說孩子多動,他具體是怎麼表現的?
三、探究問題成因,並具體分析:
a 專注力不足
解決:平常做一些專注力游戲,如舒爾特表、復述聽到的數字串等,逐步提高專注力。
b精力體力過於旺盛。
解決:多進行體育運動,釋放體內的能量。
c對要做的事情(作業)沒有興趣。
解決:通過及時的幫助支持,建立孩子在學習上的成就感,從而逐步建立學習興趣。
d習慣性拖延
解決:運用番茄工作法,20分鍾內高效完成一個小任務。然後休息5分鍾,在進行一個20分鍾任務。一次類推,逐步養成高緊張度完成任務的習慣。總之,提供必要學習的支持和鼓勵,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⑹ 感統訓練可以改善孩子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嗎

上課時精神不集中,坐不住,左顧右盼,小動作特別多,老師反映常常走神發呆,任何事情都是做做玩玩,寫作業拖拖拉拉,不停用上廁所、喝水、吃東西為由中斷學習,對家長說的話,總是心不在焉,似聽非聽 ,就像沒聽見一樣,考試的時候,常常粗心大意 ;一到學習就走神,一看電視或手機就非常專注!有時家長就會產生疑問,孩子的注意力,到底是集中,還是不集中?
這是什麼原因呢?
我簡單從內外兩方面因素解釋:
1.外部因素
首先,人的視線天生是不穩定的,特別是嬰幼兒時期,任何跳動的東西,都比安靜的東西更能引起視覺上的注意,但是,隨著視覺發育的逐漸完善,視覺的穩定能力也會越來越強,4歲後孩子持續觀看靜態事物的能力會大大加強,但如果在這之前,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時間過長,導致他們的眼睛習慣追蹤動態事物,再看靜態書本時,就很難穩定,也就容易出現注意力分散的問題。
其次,電子產品畫面太豐富,和書本靜態畫面,形成鮮明對比,看電子產品越久,孩子對書本的興趣度越低,所以,長時間看電子產品,不僅對視力不好,更會損傷孩子的注意力,注意力好的孩子一目十行,注意力差的孩子,抄一句話,要看好多次,花幾倍的時間,導致學習效率低!
2.內部因素
我們大腦有一個前庭覺,用來接收臉部正前方的信息,就像是我們大腦信息的過濾器,把重要信息傳遞給大腦,如果孩子前庭發育不良,就無法分辨、過濾。簡單說,外界有一點風吹草動,他就把所有的信息都傳給大腦,讓大腦一值忙碌,興奮,導致精神不集中,總是坐不住!其實出現這個問題,也是孩子感統失調的原因,那麼,就要通過一些感統訓練,降低這種敏感度,才能專心去做事!
感統失調的最佳改善時間是2-8歲,所以,這個年齡的孩子,無論是在康復中心還是早教機構,都只能以游戲的形式讓孩子參與,讓孩子感覺訓練就如同玩游戲,進而豐富兒童的感覺刺激。但這種游戲活動又有別於一般性游戲,它是訓練者根據兒童的感覺和動作發展的不良狀況,通過特殊研製、精心選擇、調配器材,以游戲的方式,讓他們在游戲中進行一系列的行為和腦力強化訓練,從而使機體能有效地運動,提高其注意力、自我控制能力、組織能力、概念與推理能力等等。
眾艾感統,兒童感統教育十二年,兒童注意力,情緒控制,身體控制,語言發展,自信心等!

⑺ 「感統訓練」是什麼對孩子的成長有什麼好處呢

感統失調這個詞太高大上,以至於很多寶爸寶媽一聽這個詞,就覺得早教機構很靠譜。生怕自己家娃「輸在起跑線」的爹媽當然大把銀子掏出來上課。但是卻不知道這個詞到底是什麼意思?為啥自家寶寶幾乎每條都中?今天我們就來深八一下,幾乎沒有哪個寶寶能躲過的「感統失調」。

在家如何帶寶寶「感統訓練?

想要讓娃的感覺統合能力發展的更好,其實沒必要一定去上動輒大幾萬的「感統培訓班」,做到這幾點,在家和娃好好玩就足夠了。

爸爸要上陣

媽媽和家中長輩長期照顧,而爸爸陪伴時間少的孩子,更容易出現肢體協調、敏感等問題。那僅僅因為運動不足。媽媽陪娃的方式更傾向於安靜的玩玩具、對話和情感連接。而爸爸的游戲更多是指向體能的,對孩子的身體控制能力發展,有無法代替的正向作用。無論對於男孩還是女孩,爸爸的陪伴都是至關重要的。

放手讓孩子探索

在小區里常常能見到景象,孩子在前面跑,奶奶拿著水壺在後面追。一邊追一邊說,跑慢點,小心摔到。當孩子對地上的樹葉感興趣正准備撿的時候,老人說。別拿別拿臟臟。孩子於是縮回了手。起風了,老人馬上說,走回家,起風了,別感冒了。種種所謂「感統失調」的一大原因就是:孩子被保護的太好了,以至於沒有機會,打開感官探索世界。

在孩子游戲的時候,我們要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盡量放手,帶孩子到刺激足夠豐富、場地足夠大的地方,讓他們自己探索。觀看螞蟻、感受風吹過、聽樹葉沙沙的聲音。而不是呆在游戲房,面對聲光電玩具。

熱點內容
保利芳園為什麼便宜 發布:2025-05-18 04:11:20 瀏覽:485
硬的東西吃下去胃會痛為什麼 發布:2025-05-18 03:35:03 瀏覽:88
為什麼喝酒很長時間後會吐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662
抖音直播的tb為什麼那麼便宜 發布:2025-05-18 03:34:19 瀏覽:93
為什麼說用電腦交作業更方便 發布:2025-05-18 03:29:31 瀏覽:942
為什麼軟體都用不了網 發布:2025-05-18 03:25:47 瀏覽:577
父子之間為什麼搞不好關系呢 發布:2025-05-18 03:23:43 瀏覽:717
手機為什麼不能代替對講機 發布:2025-05-18 02:56:09 瀏覽:138
為什麼小米門鎖開門時故障 發布:2025-05-18 02:44:22 瀏覽:566
為什麼微信聽語音手機會關機 發布:2025-05-18 02:37:55 瀏覽: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