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男生女生 » 為什麼古代女人都喜歡穿腳

為什麼古代女人都喜歡穿腳

發布時間: 2022-06-11 14:30:00

1. 古代人為什麼喜歡裹小腳


三寸金蓮,人們把裹過的腳稱為「蓮」,而不同大小的腳是不同等級的「蓮」,大於四寸的為「鐵蓮」,四寸的為「銀蓮」,而三寸的便為「金蓮」。「三寸金蓮」之說要求腳不但要小至三寸,而且還要弓彎。


審美:


三寸金蓮屬於古代的審美習俗,它源於「女子以腳小為美」的觀念。女子到了一定年齡,用布帶把雙足緊緊纏裹,最終構成尖彎瘦小、狀如菱角的錐形。雙足纏好後,再穿上綢緞或布面的綉花的尖形小鞋(弓鞋),此即為「三寸金蓮」。


歷史:


1.纏足始於五代之說,則是源自南唐李後主的嬪妃娘,美麗多才,能歌善舞,李後主專門製作了高六尺的金蓮,用珠寶綢帶纓絡裝飾,命娘以帛纏足,使腳纖小屈上作新月狀,再穿上素襪在蓮花台上翩翩起舞,從而使舞姿更加優美。


2.宋代已有纏足記載而一些學者經研究指出,中國古代女子纏足興起於北宋,五代以前中國女子是不纏足的。宋代詩人蘇東坡曾專門做《菩薩蠻》一詞,詠嘆纏足。「塗香莫惜蓮承步,長愁羅襪凌波去;只見舞回風,都無行處蹤。偷立宮樣穩,並立雙跌困;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這也可稱之為中國詩詞史上專詠纏足的第一首詞。


3.清兵入關,有「剃發令」,在武力高壓下,漢族男子最後不得不屈服執行,故而男子剃發,被視為向清廷屈服的象徵。與此同時,女子纏足雖也同樣為清廷下令停止,但後來並未達到禁止的目的,故而有「男降女不降」之說。由此可見纏足之風的根深蒂固。也正因為此,婦女纏足在清代可謂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2. 為什麼中國古代的女人都「裹小腳」

北宋中期,中國的封建社會的經濟發展到極其頂尖的水平。物質條件豐富的情況下,士人們便到處尋歡作樂,尋求精神刺激。就是大家都熟知的文章第一、詞作千古、畫傳後世、書法絕倫的千古風流人物,蘇軾蘇東坡也曾用過「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表達了其對女子裹足的鑒定欣賞方式。

3. 中國古代女人為什麼要纏足

纏足是中國封建社會特有的一種裝飾陋習。其具體做法是用一條狹長的布袋,將婦女的足踝緊緊縛住,從而使肌骨變態,腳形纖小屈曲,以符合當時的審美觀。在纏足時代,絕大多數婦女大約從四、五歲起便開始裹腳,一直到成年之後,骨骼定型,方能將布帶解開;也有終身纏裹,直到老死之日。關於纏足的起源,說法不一。有說始於隋朝,有說始於唐朝,還有說始於五代。有人甚至稱夏、商時期的禹妻、妲己便是小腳。可謂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始於隋說 纏足始於隋,也源自民間傳說。相傳隋煬帝東游江都時,征選百名美女為其拉纖。一個名叫吳月娘的女子被選中。她痛恨煬帝暴虐,便讓做鐵匠的父親打制了一把長三寸、寬一寸的蓮瓣小刀,並用長布把刀裹在腳底下,同時也盡量把腳裹小。然後又在鞋底上刻了一朵蓮花,走路時一步印出一朵漂亮的蓮花。隋煬帝見後龍心大悅,召她近身,想玩賞她的小腳。吳月娘慢慢地解開裹腳布,突然抽出蓮瓣刀向隋煬帝刺去。隋煬帝連忙閃過,但手臂已被刺傷。吳月娘見行刺不成,便投河自盡了。事後,隋煬帝下旨:日後選美,無論女子如何美麗,「裹足女子一律不選」。但民間女子為紀念月娘,便紛紛裹起腳來。至此,女子裹腳之風日盛。 始於五代說 纏足始於五代之說,則是源自南唐李後主的嬪妃窅娘,美麗多才,能歌善舞,李後主專門製作了高六尺的金蓮,用珠寶綢帶纓絡裝飾,命窅娘以帛纏足,使腳纖小屈上作新月狀,再穿上素襪在蓮花台上翩翩起舞,從而使舞姿更加優美。 始於北宋說 而一些學者經研究指出,中國 古代女子纏足興起於北宋,五代以前中國女子是不纏足的。宋代詩人蘇東坡曾專門做《菩薩蠻》一詞,詠嘆纏足。「塗香莫惜蓮承步,長愁羅襪凌波去;只見舞回風,都無行處蹤。偷立宮樣穩,並立雙跌困;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這也可稱之為中國詩詞史上專詠纏足的第一首詞。應該看到,纏足詩的寫作是以纏足習俗的出現為依存條件的,這說明,宋代確已出現纏足習俗。到南宋時,婦女纏足已比較多見,甚至南宋末年時,「小腳」已成為婦女的通稱。但在南宋時代,婦女纏足還並不普及,纏足者主要限於上層社會,在社會觀念上纏足尚未達到人人接受的地步。同時,纏足的風俗是由北方傳到南方的,大約是在宋室南遷之時。 宋代的纏足與後世的三寸金蓮有所區別。據史籍記載,宋代的纏足是把腳裹得「纖直」但不弓彎,當時稱為「快上馬」。所用鞋子被稱為「錯到底」,其鞋底尖銳,由二色合成。目前這種纏足鞋的實物已在考古中有所發現。從考古發現的實物推測,穿這種鞋所纏裹出來的小腳要比後來的大。 蒙古貴族入主中原建元之後,他們本來不纏足,但並不反對漢人的纏足習慣,相反還持贊賞的態度。這樣,使得元代的纏足之風繼續發展,元代末年甚至出現了以不纏足為恥的觀念。元代婦女纏足繼續向纖小的方向發展,但這時不纏足者仍很多,特別是南方江浙、嶺南地區。明代,婦女纏足之風進入興盛時期,並在各地迅速發展。明末張獻忠進佔四川時,大刖婦女小腳,及至堆積成山,名曰金蓮峰,可見四川地區婦女纏足之盛。這時期,對裹足的形狀也有了一定的要求,女子小腳不但要小,要縮至三寸,而且還要弓,要裹成角黍形狀等種種講究。 滿清統治者入主中原後,起初極力反對漢人的纏足風俗,一再下令禁止女子纏足。但此時纏足之風已是難以停止了,到康熙七年(1668年)只好罷禁。這件事,一度被人們渲染為「男降女不服」——清兵入關,有「剃發令」,在武力高壓下,漢族男子最後不得不屈服執行,故而男子剃發,被視為向清廷屈服的象徵。與此同時,女子纏足雖也同樣為清廷下令停止,但後來並未達到禁止的目的,故而有「男降女不降」之說。由此可見纏足之風的根深蒂固。也正因為此,婦女纏足在清代可謂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社會各階層的女子,不論貧富貴賤,都紛紛纏足。甚至遠在西北、西南的一些少數民族也染上了纏足習俗。與此同時,女子小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崇拜與關注。這一時期,腳的形狀、大小成了評判女子美與丑的重要標准,作為一個女人,是否纏足,纏得如何,將會直接影響到她個人的終身大事。在當時,社會各階層的人娶妻,都以女子大腳為恥,小腳為榮。「三寸金蓮」之說深入人心,甚至還有裹至不到三寸的。以至出現女子因腳太小行動不便,進進出出均要他人抱的「抱小姐」,而且這樣的女子在當時還挺受歡迎的。 究其原因,大致有四: 其一:有利於把婦女禁錮在閨閣之中,對她們的活動范圍加以嚴格的限制,以符合「三從四德」的禮教,從而達到按男子的慾望獨占其貞操的目的。元代伊世珍的《琅環記》說:「吾聞聖人立女而使之不輕舉也,是以裹其足,故所居不過閨閣之內,欲出則有幃車之載,是以無事於足也。」又如《女兒經》中說:「為什事,裹了足?不因好看如弓曲;恐她輕走出房門,千纏萬裹來拘束。」 其二:由此引起婦女本身體態和性生理等變化,從而更好地承當延嗣後代的生育工具。因為纏足以後,足的形狀成為畸形,當足部接觸地面時,全身的重量集中於踵部。也就是說,纏足後的女子是用踵部走路的,因此,每走一部,就會牽動腰髖部,長此以往,使婦女的腰髖部發達,影響骨盆,那麼,對婦女的性以及生育都有影響。 其三:統治者的意志對天下百姓的影響,在五代以前,雖然也有過纏足的記載,如「足下躡絲履,纖纖作細步」等等,但大概是指把腳裹小一點而已,使步態輕盈、優美,起舞時婀娜多姿,而並未折骨纏裹,使腳彎成弓型。裹腳的起源就與統治者相關。據說裹腳是起源於那位吟唱「春花秋月何時了」的南唐後主李煜,他的嬪妃們用布把腳纏成新月形,在用黃金做成的蓮花上跳舞,李後主認為這是至美,於是後宮中就開始纏足,後來又流傳到民間。只要皇帝喜歡什麼,民間一定會流行什麼,唐代的皇帝喜好道教文化,唐玄宗甚至號稱自己是道教皇帝,所以,道教在唐朝達到了發展的巔峰,乾隆皇帝酷愛書法,所有推動了書法的發展,李後主喜歡小足女人,所有就流行了裹腳。關於裹腳的起源,還有幾個說法,有說是起於南朝齊廢帝妃潘玉奴,有說是起於唐末,有說是起與隋煬帝等等,但是無一例外地都與統治者們發生了關系,這也說明了這個原因。 其四:封建士大夫病態的審美觀使然。許多封建文人士大夫視女人如玩物,病態審美,賞玩小腳成為癖好。明清時代的文人有許多詠小腳的濃詞艷句,如「瘦欲無形,越看越生憐惜」,「柔若無骨,愈親愈耐撫摩」;「第一嬌娃,金蓮最佳,看鳳頭一對堪誇,新筍脫瓣,月生芽,尖瘦幫柔綉滿花。」文人對社會風俗的影響,使古代婦女很注重頭飾,然後就腳了,成語「品頭論足」、「品頭題足」都有議論婦女的容貌體態的含義,頭和足,成為文化人眼裡女性美的一個重要標准。文化人有很多對小腳的贊美之詞,什麼「金蓮」、「三寸金蓮」、「香鉤」等等,都是文化人賦予小腳的贊美之詞,蘇東坡《菩薩蠻》詠足詞雲「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甚至還制定出了小腳美的七個標准:瘦、小、 尖、 彎、 香、 軟、 正,又總結出了小腳的「七美」:形、質、資、神、肥、軟、秀,真是博大精深。

4. 中國古代的女人為什麼要裹小腳

北宋中期,中國的封建社會的經濟發展到極其頂尖的水平。物質條件豐富的情況下,士人們便到處尋歡作樂,尋求精神刺激。就是大家都熟知的文章第一、詞作千古、畫傳後世、書法絕倫的千古風流人物,蘇軾蘇東坡也曾用過「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表達了其對女子裹足的鑒定欣賞方式。

5. 古代人為什麼喜歡女人裹小腳,是因為這個原

首先,古代女人並不是喜歡裹腳,而這是一個陋習並留了下來。
纏足現象始於五代時期。南唐後主李煜的宮嬪娘用布帛纏腳,使其呈「新月」狀,穿著素襪,在黃金做成的蓮花上跳舞,李煜看後十分喜歡,稱其有凌雲之態。這種風氣先興起於宮帷之中,後進入民間,到北宋神宗熙寧年間就廣為流傳了,並把纏腳當成了婦女的美德,把不纏腳當做恥辱。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皇後馬娘娘,就是因為有一雙天然大腳而受盡嘲笑。
過去的女孩-般在五六歲時開始纏足,其方法是用長布條將拇趾以外的四個腳指連同腳掌折斷彎向腳心,形成「筍」形的「三寸金蓮」。其慘其痛,可想而知,這樣做一般大都是在長輩的逼迫下進行的。母親或祖母不顧孩子的眼淚與喊叫,以盡到她們的責任,並以此保證孩子未來的婚姻生活。
這種人為的傷殘行為之所以能廣為流行,是因為它以人工的方式營造出了一種獨特的「女性美」。在五代之前,即有詩文稱贊女性小腳之美,五代之後纏過的小腳更是被譽為「金蓮」、「香鉤」、「步步生蓮花」等等。文人們甚至總結出了小腳的「四美」(形、質、姿、神)、「三美」(肥、軟、秀)。到清朝。纏足之風大盛,漢族女子沒有不纏足的。
這種審美心理事實上包含了濃厚的性意識,清朝文人李漁在其《閑情偶寄》中甚至公然聲稱,纏足的最高目的是為了滿足男人的性慾。由於小腳「香艷欲絕」。玩弄起來足以使人「魂銷千古」,他竟將小腳的玩法歸納出了48種之多。如:聞、吸、舔、咬、搔、脫、捏、推等。可以說,在古代小腳是女人除陰部、乳房外的第三「性器官」。在古典名著《金瓶梅》中就有「羅襪一彎,金蓮三寸,是砌坑時破土的鍬鋤」之類的說法。甚至穿在小腳上的綉鞋也被賦予了性的內涵。清朝時,一位中國留學生被日本海關官員要求解釋為什麼攜帶一些小巧的編織綉鞋,這位學生有點害羞地說他希望在他空閑時間能欣賞到他愛人的「腳」。
除此以外,纏足似乎還有另一個目的。由於腳小不便於行走,讓女人纏了足就可以防止「紅杏出牆」。如同古代埃及的男人不給妻子鞋穿;中世紀的歐洲男人為女人製作了貞操帶。而實際上,在貧窮落後的中國,除了少數的富裕人家女子外,大多數小腳女人不得不為生計而奔波,她們付出的艱辛,要遠遠超過一個天足的女人。
纏足作為一種習俗,也造成了另外一些習俗的形成,如古時候山西大同的賽腳會,就是女人們在農歷六月初六這天,向人們展示自己的小腳,以博得好評為榮。
纏足,在歷史上也曾被禁止過。清康熙帝曾明令禁止,太平天國也曾頒布過類似法令。直到清末,海禁大開,在外來的文化和先進的知識分子不斷呼籲聲中,纏足的風氣才非常緩慢地走向滅亡。特別是辛亥革命後,從城市到鄉村纏足才逐漸被廢除。今天,我們還可以看到一些有一雙被稱為「解放腳」或「半裹腳」的婦女,而那些真正的「三寸金蓮」已越來越少見了。
纏足這一習俗。體現了中國古代獨特的審美標准和男尊女卑的社會結構。它的消亡,顯示了婦女的解放和地位的提高,也標志了中國已從傳統走向現代。

6. 古代女人為什麼要裹小腳

主要還是宋代以後社會風氣日益保守導致的。裹腳可以限制女性的活動,從而約束女性。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在擔任地方官時,認為當地女性風俗輕佻,於是下令所有女性必須裹腳。明清時期,裹腳成為中上層社會普遍接受的社會風氣,中下層女性因為必須參加勞動,所以大都不裹腳。因此是否裹腳又成為了反映女性社會地位乃至父親和丈夫社會地位的一個標志。清代時期,滿族女性是不裹腳的。清代初年,政府曾經下令禁止裹腳,但收效甚微,後來就不再堅持了。也有一些學者認為,這實際上反映了中國古代男性的性需求。這種說法也可能有一定道理。

7. 古代的女人為什麼要裹小腳

首先,古代女人並不是喜歡裹腳,而這是一個陋習並留了下來。

纏足現象始於五代時期。南唐後主李煜的宮嬪娘用布帛纏腳,使其呈「新月」狀,穿著素襪,在黃金做成的蓮花上跳舞,李煜看後十分喜歡,稱其有凌雲之態。這種風氣先興起於宮帷之中,後進入民間,到北宋神宗熙寧年間就廣為流傳了,並把纏腳當成了婦女的美德,把不纏腳當做恥辱。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皇後馬娘娘,就是因為有一雙天然大腳而受盡嘲笑。

過去的女孩-般在五六歲時開始纏足,其方法是用長布條將拇趾以外的四個腳指連同腳掌折斷彎向腳心,形成「筍」形的「三寸金蓮」。其慘其痛,可想而知,這樣做一般大都是在長輩的逼迫下進行的。母親或祖母不顧孩子的眼淚與喊叫,以盡到她們的責任,並以此保證孩子未來的婚姻生活。

這種人為的傷殘行為之所以能廣為流行,是因為它以人工的方式營造出了一種獨特的「女性美」。在五代之前,即有詩文稱贊女性小腳之美,五代之後纏過的小腳更是被譽為「金蓮」、「香鉤」、「步步生蓮花」等等。文人們甚至總結出了小腳的「四美」(形、質、姿、神)、「三美」(肥、軟、秀)。到清朝。纏足之風大盛,漢族女子沒有不纏足的。

這種審美心理事實上包含了濃厚的性意識,清朝文人李漁在其《閑情偶寄》中甚至公然聲稱,纏足的最高目的是為了滿足男人的性慾。由於小腳「香艷欲絕」。玩弄起來足以使人「魂銷千古」,他竟將小腳的玩法歸納出了48種之多。如:聞、吸、舔、咬、搔、脫、捏、推等。可以說,在古代小腳是女人除陰部、乳房外的第三「性器官」。在古典名著《金瓶梅》中就有「羅襪一彎,金蓮三寸,是砌坑時破土的鍬鋤」之類的說法。甚至穿在小腳上的綉鞋也被賦予了性的內涵。清朝時,一位中國留學生被日本海關官員要求解釋為什麼攜帶一些小巧的編織綉鞋,這位學生有點害羞地說他希望在他空閑時間能欣賞到他愛人的「腳」。

除此以外,纏足似乎還有另一個目的。由於腳小不便於行走,讓女人纏了足就可以防止「紅杏出牆」。如同古代埃及的男人不給妻子鞋穿;中世紀的歐洲男人為女人製作了貞操帶。而實際上,在貧窮落後的中國,除了少數的富裕人家女子外,大多數小腳女人不得不為生計而奔波,她們付出的艱辛,要遠遠超過一個天足的女人。

纏足作為一種習俗,也造成了另外一些習俗的形成,如古時候山西大同的賽腳會,就是女人們在農歷六月初六這天,向人們展示自己的小腳,以博得好評為榮。

纏足,在歷史上也曾被禁止過。清康熙帝曾明令禁止,太平天國也曾頒布過類似法令。直到清末,海禁大開,在外來的文化和先進的知識分子不斷呼籲聲中,纏足的風氣才非常緩慢地走向滅亡。特別是辛亥革命後,從城市到鄉村纏足才逐漸被廢除。今天,我們還可以看到一些有一雙被稱為「解放腳」或「半裹腳」的婦女,而那些真正的「三寸金蓮」已越來越少見了。

纏足這一習俗。體現了中國古代獨特的審美標准和男尊女卑的社會結構。它的消亡,顯示了婦女的解放和地位的提高,也標志了中國已從傳統走向現代。

8. 為什麼古代的女人要裹小腳,纏足真的美觀嗎

古代以小腳為美,凡是女性,皆是要在兒時纏住雙腳,束縛腳的生長,等到長大就固定住了。

男女天生便有著生理上的不同。男性膀大腰粗,女性柔弱嬌細。

一直以來,女子的形象就是以溫婉見人。直到現在,社會風氣的放開,女性才有了各種各樣的裝扮以及身材。

古代的審美觀念是要體現女性天生的優勢,也就是陰柔美。

清朝滅亡後,孫中山曾要求廢除纏足,但是社會總是轉變不了觀念,還是有人裹著小腳。

好在,新中國成立後,這個陋習被徹底廢除,中國女性從此徹底解放。

9. 都說裹腳是陋習,那為何中國古代女子大多還很喜歡

說到中國婦女曾流行裹小腳,實在是千年陋習,如西方中世紀束腰,是對女性身心健康的摧殘。

人為的製造出一雙小腳,稱為裹腳,又叫纏足,單從"纏"這個字來看,都是非常痛苦的過程——想想高跟鞋抵腳足的滋味,都另女人痛苦不堪,稱之為"美麗的刑具"。

老話說"小腳一雙,眼淚一缸。"

李汝珍的小說《鏡花緣》中,就讓男人體味一下纏足之痛:主角一行途經女兒國,隊長林之洋被女王強留為妃。林之洋天天扯須抹粉不說,單單一雙大足每天纏得呼爹喊娘,痛不欲生難以忍受,如此折騰了三兩月,肉化膿血,趾骨盡折勉強改造成,原來七尺大漢走路也要人扶了……

徐志摩的前妻張幼林,小時纏足天天痛得哇哇大叫。她哥哥留過洋聽了於心不忍,給母親打保票說,天足他也能讓妹妹嫁得好,才逃過一劫的。

陳忠實的《白鹿原》也描寫了小白靈被祖母纏足,連鐵石心腸的的白嘉軒都聽不下去了,說嫁不出去就算了。

所以如果一定要說女子喜歡裹足,不過是朱安或《死水微瀾》中的劉三金想嫁個好人家,不得不忍受其痛苦吧!

但魯迅先生最恨長辮與纏足,因為朱安小腳,被他視作舊式婦人,一開始就不滿意,總不免梗梗於懷,喜歡不起來了。

10. 古代女人為什麼要裹腳

古代婦女為什麼要流行裹腳,一般的說法是為了使走路的姿態好看。其實不然,其中還有更多的原因。

古代的說法是為了增加」性趣「。古代認為:婦女的腳越小,她的性慾就越強,通過裹腳可以使婦女陰部集中發展,陰道部的皺紋會一層層加厚。使之更為豐腴和敏感。

由於限制了腳部肌肉的發展,臀部變得更為豐滿,對男人更有誘惑力;豐滿的臀部也利於自然分娩。古代沒有剖腹產,生育能力尤為重要。

古代男人的審美觀不同,認為小腳更能調動男人的性慾。更為變態的是把女人的鞋子當酒杯,直接把酒倒進鞋中飲用,美其名」金蓮杯「。

中國真正風行婦女裹腳是在宋朝,當時大多數婦女紛紛用人為的方法改變自己腳的形狀,使之成為三寸金蓮。

塑造女子三寸金蓮的工作通常是在女孩五歲左右,母親就開始為女孩裹腳,因為這時女孩的骨頭富有柔韌性和可塑性。再大一點怎麼裹也沒有作用。經過幾年會變成一種尖腳形的腳,這種腳最終形成所謂的三寸金蓮。

古代女孩承受了極大的痛苦,打造雙腳。並把雙腳視為最重要的部位。像保護自己的貞節一樣看待。這才有了後來《水滸傳》中,王婆的計謀,讓西門慶在桌子底下,摸潘金蓮的小腳。在宋代,摸婦女的腳,等同於現代摸婦女胸部。

拓展資料

纏足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危害

(一)勞動力減半——加劇社會貧困

人類社會男女各占其半,女子纏足,半為殘廢,纏足時代的女子多以「沒腳蟹」自比。腳小難行,行必扶牆,拄杖持桿,有條件者則是婢女扶持,甚至「扶婢僅能步中庭」,而完全依仗他人抱持背負的時有所聞,倘若孤立無助,那麼由此室移至相鄰的彼室也難以做到。至於出門行路,即使持杖扶婢,也是行不了多遠便以氣喘吁吁,時不時地靠扶婢肩,倚柱而息,摸捏蓮鉤解痛除乏。若逢兵荒馬亂,只有坐以待斃。纏足後的女子連走路都難,又怎能參加社會勞動呢?

(二)女人是「玩物」——失去獨立自尊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家庭地位都是由經濟基礎所決定的,纏足後的女子,行動不變,無法參加社會勞動和家庭中繁重勞動,社會和家庭中的財富都是由男子創造的,她們失去獨立人格和自尊,她們只是男子的附屬,是屬於男子的財產,男子把她們做為一種「玩物」。而纏足風俗的形成更加劇了女人是「玩物」。

(三)折筋又斷骨——身心受到摧殘

「媽媽經」有「不爛不小,越爛越好」之語。為了使小腳易於裹成,往往有故意使肌肉糜爛的舉動。有人在纏腳布內故意放入碎石、瓦礫、瓷屑,有人用針刺刀劃的辦法弄破皮肉。想纏就一雙金蓮,非到折筋斷骨不可,掉落一、二個小趾也是家常便飯,女子纏足,坐卧不安,行之不能穩,夜痛不成寐,歷盡極度煎熬,慘遭至酷折磨。

金蓮的纏裹,血淚斑斑,慘無人道。俗話說,「小腳一雙,眼淚一缸」。千百年來,為了纏足,使無數無罪無辜女子身心受到摧殘。

總之,通過纏足風俗形成原因及危害的敘述和分析,我們對這一陋習有了一些粗略的了解,這種陋習已成過去,可它卻能給我們現代人以啟示,使我們懂得了我們應該有健康、正確的審美意趣,不能盲從和跟風,同時,女人要獨立、自愛、自尊,從而「纏足」這種陋習才不會重演。

中國網「三寸金蓮」背後的秘密 古代女人為什麼裹腳 網頁鏈接



熱點內容
為什麼早教對孩子傷害大 發布:2025-05-20 10:07:38 瀏覽:159
蒼蠅為什麼眼睛是紅色或綠色的呢童話故事 發布:2025-05-20 10:06:54 瀏覽:348
糯米粉做出來的東西為什麼有點苦 發布:2025-05-20 10:02:02 瀏覽:7
女人為什麼喜歡男人的jj 發布:2025-05-20 09:56:03 瀏覽:426
為什麼感覺喉嚨處惡心有東西 發布:2025-05-20 09:18:38 瀏覽:160
手機為什麼刪不掉信息qq微信 發布:2025-05-20 09:16:43 瀏覽:333
為什麼會有小米生態鏈模式 發布:2025-05-20 08:49:20 瀏覽:247
表格填充顏色為什麼會遮線 發布:2025-05-20 08:43:12 瀏覽:331
懷孕哭了眼睛為什麼難受 發布:2025-05-20 08:38:35 瀏覽:692
為什麼微信視頻通話結束後不顯示 發布:2025-05-20 08:30:35 瀏覽: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