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喜歡助人
❶ 孩子喜歡幫助別人獲得別人誇獎和贊美正常嗎
不宜的批評和表揚,如同太冷的冰水、太熱的蒸汽,都會對我們的精神造成破壞。孩子的皮膚與心靈,更為精巧細膩。
韓國的古書,說過一個小故事。
一位名叫黃喜的相國,微服出訪,路過一片農田,坐下來休息,瞧見農夫駕著兩頭牛正在耕地,便問農夫,你這兩頭牛,哪一頭更棒呢?
農夫看著他,一言不發。
等耕到了地頭,牛到一旁吃草,農夫附在黃喜的耳朵邊,低聲細氣地說:「告訴你吧,邊上那頭牛更好一些。」
黃喜很奇怪,問:「你干嗎用這么小的聲音說話?」
農夫答道:「牛雖是畜類,心和人是一樣的。我要是大聲地說這頭牛那頭牛不好,它們能從我的眼神、手勢、聲音里分辯出來我的評論,那頭雖然盡了力,但仍不夠優秀的牛,心裡會很難過……」
我們可以表揚女孩把手帕洗得潔凈,而不宜誇賞她的服裝高貴。我們可以批評臨陣脫逃的怯懦無能,卻不要影射先天的多病與體弱。我們可以表揚經過鍛煉的強壯機敏,卻不必太在意得自遺傳的高大與威猛……
不宜的批評和表揚,如同太冷的冰水、太熱的蒸汽,都會對我們的精神造成破壞。孩子的皮膚與心靈,更為精巧細膩。
他們自我修復的能力還不夠頑強,如果傷害太深,會留下終生難復的印跡,每到淫雨天便陣陣作痛。
遺下的疤痕,侵犯了人生的光彩與美麗。
山野中的一個農夫,對他的牛,都傾注了那樣淳厚的心意。
人比牛更加敏感,因此無論表揚還是批評,讓我們學會附在耳邊,輕輕地說……
❷ 孩子喜歡幫助同學,怎麼才能讓他保持下去呢
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親社會行為環境。比如讓孩子從小就幫大人分擔家裡的勞動;幫爺爺奶奶倒茶,幫小哥哥小姐姐上樓等。父母也要以身作則。比如爸爸可以幫我媽媽搬重物,打掃衛生;媽媽可以幫爸爸做米飯和搓背。可以多看一些關於分享和幫助他人的繪本或娛樂節目,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榜樣。
我覺得如果你的孩子幫你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你應該對他說謝謝,讓他知道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也應該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互相幫助的時候說謝謝。對家庭環境有影響會更好。有一個反面的例子。和父母旅行時,父母把相機存儲卡放在包里,他卻忘了。如果沒找到,就說孩子丟了。他還刪除了兩個耳光
孩子找到記憶卡給父母看,他說,這張卡一直在你包里。父母說他們知道。這孩子眼裡含著淚水向窗外望去。父母從後視鏡里看到孩子這個樣子,說,差點來了,我是你爸爸。後來孩子長大了,可以獨立生活了,就在外面租房子,獨立生活,自己攢錢。雖然這與主題不符,但可以說明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很大
❸ 我家兒子性格比較誠實,樂於助人,最近他在學習上愛貪玩,自己不著急干自己的事情
也許你看到的是假象,他也可能是在隱藏自己的小性格!沒有一個孩子是不愛玩的,他這個年齡貪玩也是正常的!什麼年齡做什麼事情!你可以去學校跟老師溝通溝通,看看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回去問問他,好好說,該學習學習該玩玩!
❹ 8歲小朋友撿到3歲小朋友,如何培養小朋友樂於助人的精神
一般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大部分小朋友的父母都會告訴他們,撿到錢一定要交給警察叔叔,在學校裡面孩子們受到的教育也是在馬路上撿到錢交給警察叔叔。而有一位小朋友他卻在馬路上撿到了小朋友交給了警察叔叔,這是一個八歲的小孩子,在他上學的過程中,他看到了一個小朋友在路上哭鬧,於是就帶這個小朋友到了警務室,並且把這個小朋友交給了警察之後就自己離開了,後來有群眾認出來了這位小朋友。
時間一長孩子就會習慣這些事情,而且他的動手能力也會增強,也會積極主動地幫助別人。另一方面,家長還應該為孩子創造一個溫馨的家庭氛圍,一般情況下,如果家庭氛圍比較好的話,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就會更加的開心。根據一些研究也可以看出來,那些家庭氛圍越好的孩子,他們在生活中越願意幫助別人。當然,我們家長們在培養小孩子助人為樂的這個好習慣的時候,也要注意告訴他們,一定要保護自身的安全,要在保護自己的安全的情況下再去幫助別人,有很多小朋友就很單純,經過老師和父母的教育,他認為如果別人遇到了困難,那麼自己就應該幫助別人,在這種情況下,有些小朋友就使自己處在了危險之中,因為有些壞人他們就利用小朋友這種單純的想法,對小朋友進行一些欺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