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拍的夜景為什麼是花的
⑴ 蘋果手機怎麼拍夜景
蘋果手機的拍照功能也越來越強大,但是夜景拍攝時也會因為客觀原因造成照片質量不高,那麼蘋果拍攝夜景時要怎麼設置呢?想知道的話就來看看今天的視頻吧。
本視頻是由蘋果xs max手機的ios12版本錄制的。首先在待機頁面打開設置選項,
往下滑動屏幕找到相機選項,點擊進入之後,打開智能HDR功能就可以更好的進行夜景拍攝了。
1、首先點擊拍照中的畫面重點,對好焦距。
2、長按屏幕,並下滑,降低曝光來增加圖片純凈度。
3、此時拍出來的照片雖然噪點少了,亮度卻差強人意。不用擔心,點擊照片右上角編輯。
4、選擇圖片下方右二的小太陽標志,勾選光效-亮度,將畫面亮度調高。
比起日間拍照,大家都覺得手機的夜拍要再難拍一點。
成像的光環境復雜,手機的硬體在弱光環境下表現也不太好,再加上沒有做好穩定、操控限制等一系列因素影響,手機夜間似乎就成了一個讓大家糾結的點。
但現在的手機已經進化不少,不管是感測器、鏡頭還是機內演算法都有了很大的進步,直接用自帶相機拍出的效果其實已經可以了。
比起機器的進步,很多時候夜景拍不好是因為操作的問題。
在這方面,Android 用戶或許更大的優勢。原因很簡單,現在大部分的 Android 手機的自帶相機都附帶可調參數的專業模式,這樣在夜間拍攝時就能操控更多的東西,不管是玩法還是拍攝的出片率也會更高。
相比下,iOS 自帶的相機還是一如既往地「簡單」。不要說調快門和 iOS,就算想呼出個九宮格分割線來輔助構圖,iOS 的原生相機也需要進入機器「設置」頁面去調整。化簡太多,這個才是它最尷尬的地方。
那本期有用功就針對 iOS 相機,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用原生相機也可能拍好夜間照片。
懶人目錄
你需要准備的東西
先穩定,再拍攝
「簡單」和「折騰」之間的天秤
你需要准備的東西
1. 軟體部分
對於只用 iPhone 自帶相機的用戶,前期需要准備的東西真的沒有太多,尤其是在軟體上的准備。
原因很簡單,iOS 自帶相機提供的功能確實也不多,用戶需要做的只是把取景輔助用的分割線模式打開就可以了。要先進入「設置」裡面的「相機」,然後打開網格設置,才能夠在相機中顯示網格輔助構圖。操作不算難,就是比較迂迴而已。要是這個功能能夠放到相機界面上,會更加方便。
相機應用設置到這里就差不對了,只要你知道 iOS 相機支持「長按鎖定對焦」和「左側時鍾按鈕能打開自拍倒計時」這兩個功能的操作方式,基本上都沒有為太大問題。
畢竟 iOS 相機不支持「專業模式」,用戶即便是要夜拍也不需要和不可以手動調整參數。你只需要在手機穩定的狀態下按下快門,其實就能滿足需求了。
那下一步,我們來講講如何穩定的部分。
2. 輔佐配件部分
鑒於這次是分享 iPhone 夜間拍攝的方案,所以附加的這些東西基本上都是為了穩定用的,那些什麼廣角、長焦附加鏡頭就不會算在這里了。畢竟那些東西對於拍攝來說不是必要的,手機在夜間環境下拍攝,穩定才是第一要素。
在這里,我先說說這次附加的穩定設備。有一些在上次 Camera+ 2 的體驗中已經出現過了,但有些朋友還是不太清楚,那這次我就給個完整的清單吧:
欄桿固定工具:帶 3/8 和 1/4 螺絲的夾子
三腳架:Marsace MT-01 / MT-05
手機固定夾子:Marsace MPC-01
備用工具:手機用的 ND 濾鏡
感覺上,這里已經一大堆的東西了。但其實,要是你只是一個人拍夜景的話,只需要選其中的幾個就可以了。
因為,絕大部分的橋、路邊等常見的拍攝地方都會有欄桿或者石墩,這些都是可以用來固定的地方。所以要是只應付手機拍照的固定,像 Marsace A15i 這種能夠到 1.5m 的三腳架是不需要的,用起來也不方便移動。
▲ 基於「方便」這個原則,我們還是不建議用大架子
再加上,手機拍照主導的還是方便,所以我們還是不提倡用 A15i 這種體積稍大一點的三腳架。不過你到時可以把它的中軸拆下來,當延長的工具來用。
對應欄桿的話,我一般使用夾子去固定手機。夾子上一般不會配上雲台,所以我一般都會直接把 MT-01 或 MT-05 上的雲台拆下來,再連接手機夾子使用。
像 MT-01 這種「桌面架」主要是為了應付路邊石樁,像廣州珠江邊的石扶手都比較粗,一般的夾子和吸盤都不好夾,也就只能在方形石墩上用高度較低桌面架會更好,移動起來也會比落地架要方便。
當然,有些桌面用的三腳架也附上了捆綁帶,方便用戶把腳架綁在圓柱形欄桿扶手上面。但要把腳架綁起來還是需要一些經驗,所以不太熟悉或者嫌麻煩的用戶,還是用夾子更靠譜。
還有就是這次沒有提到的「八爪魚」型三腳架,這種大概也能夠替代「夾子+桌面架」的組合。但市面上充斥著太多假貨,各位在選用八爪魚三腳架的時候就要注意了。
雖說「手機+手機夾子」也遠沒有一台相機重,但因為是要夾在橋上、江邊這種比較危險且很難「回收」的地方,所以還是挑個穩重一點會比較好。
先穩定,再拍攝
雖然說要戴那麼多工具,但事實上手機夜間拍照的場景和日間拍照也沒有多大的區別。
有最常見的街拍和大廣角風景照,也會有用到「人像模式」做一些特殊效果的拍攝。此外,拍車流形成的光軌效果也是夜間拍照最常見的玩法。這次我們就這四種模式做分享,談談這些方式怎樣才能拍出好看的照片:
1. 弱光街拍
普通街拍的話,其實也沒有太多可以說的。構圖、拍攝方式基本是跟日間一樣的,只要懂得如何躲開夜晚的燈光影響就可以了。
另外需要強調的是,夜間拍照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穩定,因為夜晚的光基本不會跟白天一樣充足,相機需要的曝光時間也會比日間要長一些。這樣的話,你拍照的時候就需要多花點功夫在穩定相機上,拍的時候拿穩一點就可以了。
▲ 由 iPhone 5c 拍攝, VSCOcam 調色
在公車這種顛簸比較明顯的地方,要是碰上弱光環境的話,快門時間會被進一步拉長。雖然現在的手機有光學防抖結構,但這個還是不能給你多放心的穩定。所以,這個時候找一個穩定的依靠位,再在穩定的時候拍照會更靠譜。
夜間在街上的時候,還能夠利用「人像模式」做出虛化效果,搭配街燈模擬出來的光斑光暈,效果其實也不錯的。
▲ 人像模式拍攝,拍攝的時候需要拍攝距離和透視效果
但需要注意一點,iPhone 的是「長焦頭」一個等效出來的 56mm 視覺,它物理焦段還是很短的,這個時候做出來的虛化模擬配合畫面透視,可能會比較怪。但 iOS 自帶相機沒有虛化模擬調節的功能,這只能靠人控制拍攝距離和後期裁剪,讓畫面變得更自然。
當然,這個只不過是一個模擬出來的大光圈照片,實際光圈是沒有變化的,進光量也是一樣。這樣的情況下,拍照還是要保持穩定。
2. 夜間風景
對,在夜間或者弱光環境下拍照,穩定永遠都是第一重點。也是基於這個原因,我才在開頭花了那麼大的邊幅去談固定設備。
但在街拍的環境,這個固定設備沒有太多作用。真正能讓固定設備發光發熱的地方,其實拍風景的時候。
要是想拍橋景這種取景范圍較大的照片時,拍攝者需要先根據自己的構圖需求來選擇固定點。雖然固定結構是有一定活動空間去調整,但畢竟是一個固定在牆邊、欄桿上的結構,活動起來有一定的限制性。
還有一點就是,如果固定的地方貼近馬路,拍攝者還需要注意固定工具對車流的影響。要是像我這種用到加長型快裝板的,就盡量不要把結構伸到馬路上,不然就很危險了。
用構圖決定固定選點的時候,可以先相機取景去看看。要是對構圖不太敏感的用戶,可以把自帶相機的取景輔助框線打開,這樣的話構圖會更加方便一點。
構圖選擇好之後就可以直接拍攝了,但為了避免點按快門產生的震動對照片有影響,在這個時候可以打開「自拍倒計時」,把它設定在三秒其實就足夠了。
要是剛好拍的是一個需要抓拍的場景,也可以用手機的連拍去抓取。這個時候跟普通拍攝不一樣,盡可能不要用實體按鍵去操作,用屏幕上的快門按鈕會更好。畢竟不論是取代傳統「快門線」的「自拍倒計時」,還是連拍,主要都是為了降低操控產生的震動對拍攝的影響,最後還是為了拍攝穩定。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iOS 自帶相機用的基本都是聯動對焦的點測光模式。要是在拍攝時選中的對焦點是一個較暗的點,那整體曝光就會被拉高。
這個時候,需要在對焦之後長按鎖定曝光和對焦,然後再按照現場環境做曝光調節。更多的時候,拍攝者都需要壓低曝光,以減少燈位高光過曝對畫面帶來的影響。
3. 車流光軌
除了夜間風景拍攝,夜晚還能夠玩的一種拍攝就是光軌。
但因為 iOS 自帶相機不能夠自行調節快門時間,所以要像相機或者其他 app 那樣拍攝人的光纖塗鴉應該就不行的,但要拍車流,讓它們出一點光繪效果其實也可以。
方法也是剛剛一樣,把手機按照固定馬路邊緣的欄桿,或者固定在人行天橋的邊緣上。這里真的要注意安全,固定拍攝結構不能影響行車,固定設備在使用前一定要檢查好。
這些都做好之後,就可以把手機裝上去拍攝了。但因為 iOS 的自帶相機不能自行調快門時間,所以我們要用一些特殊的方法把快門速度降下來,這里用的就是 ND 濾鏡。
現在有一些類似手機外置鏡頭的手機 ND 濾鏡,如 NiSi 之前出的 P1 Kit,就是一個可以固定在手機上的 ND 濾鏡。裝上之後,能夠降低快門速度,要是在夜間、弱光環境下,確實能夠拍一些光軌的效果。
▲ 攝影師手持一個大尺寸 ND 濾鏡,其實也不算是罕見的事。圖片來自:DRTV
要是沒有手機用的 ND 濾鏡,用相機的也可以。拍攝者只需要把濾鏡「手持」在相機鏡頭前面,等拍攝結束就可以。當然在拍攝的時候要保持固定距離,不要觸碰到手機,這個情況還是開啟「自拍倒計時」會比較好。
⑵ iphone13pro夜景拍照怎麼是花的
拍攝時可以選擇變焦
⑶ iphone 6拍夜景怎麼有光暈
這個是耀光。對著光源之類的拍攝都會出現的。不信可以背著光源拍照試試,就不會出現。
大部分小型攝像頭在拍攝光源附近的照片時,圖片邊緣都可能會出現某種光暈,包括每一代iPhone的攝像頭。這是因為當用戶以某種角度(通常是在視野之外)對准光源時,它會引起攝像頭模塊內和攝像頭感測器上的表面出現反射。只要稍微變換攝像頭的位置避免與光源接觸,或是用手擋住鏡頭,應該就可以令這種影響最小化或者徹底消除。
⑷ 為什麼蘋果手機拍電腦屏幕是花的
因為有摩爾紋。
手機也好,攝像頭也好,對著電腦屏幕拍照、攝像肯定都是花的。這個東西,專業術語叫做摩爾紋。大致原理就是顯示器顯示信息是不停在動態刷新的,因為刷新頻率高(只要大於25幀/秒,肉眼就無法識別),所以視覺上畫面是連續的。用手機拍攝像頭對顯示器拍照的話,因為攝像頭比肉眼對刷新頻率敏感,所以能抓到信息切換的瞬間。老式顯示器的刷新頻率更低,像素點更大,手機抓拍的瞬間,可能觀察到上條像素塊已經刷新到下一幀的圖像,而下一條像素塊還是顯示上一幀的畫面,導致看到的圖像是花的。
不光是顯示器,拍攝密度過高的橫紋和點陣都會產生這個效應。比如你在電視里看到的電腦屏幕,也是很花的,隨著現在鏡頭和感測器成像能力的增強,這個問題會逐漸減弱。像CCTV這樣的單位,他們的高級攝像頭就基本不存在這個問題。
屏幕刷新頻率就是屏幕每秒鍾刷新的次數,我們在顯示屏上看到的動畫、動圖、視頻,其實並不是一體的,而是由一張張圖片連續播放來形成的,而刷新頻率的單位就是赫茲(HZ)。例如60赫茲就是每秒鍾畫面刷新60次的意思。因為這些刷新頻率很快,同時不是一起刷新的,因此用我們的肉眼是無法辨別的的。所以當手機拍攝的刷新頻率與電視、電腦屏幕的刷新頻率不一致的時候就會出現這些波紋了。一般來說手機的拍攝刷新率是30赫茲,而顯示器通常標配都是60HZ。因此,在刷新頻率不一致的情況,手機拍攝就能拍到一些平時肉眼看不到的波紋了(莫爾條紋)。
⑸ 蘋果手機晚上拍照模糊是什麼原因
蘋果手機和一般的數碼相機都會這樣。由於夜晚光線不足,手機會自動提高感光度,造成畫質下降的很大,並且光線不足時手機對焦也不準確,所以照相不清晰。
⑹ 蘋果手機拍夜景為什麼是紅色
「蘋果熟了為什麼會變紅」,這確實是個令人費解的問題。但是,變紅的難道只有蘋果嗎? 不僅是蘋果,果實熟透後變色的植物也有很多,而沒熟之前果實就發紅的幾乎沒有。 這一特性對於食用者來說是很方便的(一看就知道果實是否成熟了),但對植物本身意味著什麼尚不大清楚。 也有的蘋果是成熟了不變紅的,所以變色似乎並不起什麼大的作用。 目前雖然還搞不清楚這其中的原因,但不管怎樣,果實是因為與紅葉、紅花的色素相同的色素越積越多才為成紅色的。 很多果實成熟後會產生許多糖分,所以變得很甜。 蘋果的紅色素跟蘋果的糖分有密切的關系。可以這么說,隨著糖分的增加,色素也在不斷增加。 而青色的蘋果吃起來不是很甜,就是因為它色素少,糖分也跟著少了所以就是這個原因 明白了吧兄弟
⑺ 蘋果11拍夜景怎麼設置
Phone 11夜拍功能設置教程
如圖所示,當蘋果11在低光下拍照時,我們就會看到屏幕左上角出現一個黃色的夜拍圖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