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為什麼有小葉
『壹』 蘋果小葉病(缺鋅)的特徵是什麼
症狀(圖1-23)
圖1-23 蘋果小葉病症狀
1.健梢 2.病梢
蘋果小葉病症狀主要表現於新梢和葉上。發生初期,葉色濃淡不勻,葉脈綠色而脈間呈黃綠色。發病枝萌芽較晚,節間極短,葉片異常窄小,簇生,黃綠色或脈間黃綠色,質硬而脆,葉緣向上,葉片不平展。後期,病枝可能枯死,在枯死枝段以下又發新枝。新枝葉片起初正常,以後變形,葉色濃淡不勻。病樹花芽形成顯著較少,花朵較小,不易座果,所結果實小而畸形。病樹根系發育不良,老病樹根系腐爛。重病樹樹勢衰弱,樹冠不能擴展,且不能正常成形,產量極低。
病因和發生規律
蘋果小葉病是由於缺鋅引起。鋅可能影響植物氮素代謝,缺鋅的果樹色氨酸減少。色氨酸是果樹合成吲哚己酸的原料,缺鋅時吲哚乙酸減少,果樹生長即受到抑制,表現出小葉或簇葉症狀。鋅還是某些酶的組成成分,如谷氨激脫氫酶、碳酸酐酶等。碳酸酐酶是鋅金屬酶,缺鋅時這種酶即減少。雖然這種酶與植物光合作用的關系還不清楚,但已經確認,成熟的葉子進行光合作用與合成葉綠素,都要有一定的鋅,缺鋅時葉綠素合成受到抑制,因此葉子也發生黃化。
據近年來對全國主要產區蘋果小葉病樹和健康樹葉的營養組成調查結果,健康樹葉含鋅均在18ppm以上,一般在20—34ppm之間,而小葉病樹的葉片含鋅量一般為10—16ppm。蘋果樹有無症狀的葉子含鋅臨界濃度為16—21ppm。
沙土和鹼性土壤果園發生缺鋅現象較普遍,偏施磷肥會促使缺鋅症狀加重。
防治方法
1.噴灑硫酸鋅
蘋果盛花後3周,噴灑0.2%硫酸鋅和0.3—0.5%尿素混合液。果樹發芽前,土壤補鋅,每株大樹施硫酸鋅0.5—1kg。但土壤施鋅收效較慢,春季施入至第二、年才顯現效果。
2.施肥改土
增施有機肥,種植綠肥,改良土壤。
『貳』 蘋果樹小葉病是什麼
又稱缺鋅症。各地果園發生較普遍。
症狀
病樹呈點片或成行分布,春季發芽晚於健樹。展葉後,頂梢葉片簇生,枝中下部光禿。葉片邊緣上卷、脆硬,呈柳葉狀。有的葉脈綠色,但脈間黃色。新梢節間短,病枝易枯死。花少而小,果小畸形。老病樹幾乎全是小葉,樹冠空膛,產量很低。
病原
此病由缺乏鋅素引起,是一種生理性病害。
發病特點
當果園施有機肥少,砂質土壤或鹼性土,鋅素供應不足時,果樹生長素和酶系統的活動受阻,造成葉片黃化,出現小葉、簇葉現象。
防治方法
(1)花後噴鋅。如發現果樹推遲發芽,應及時噴0.2%硫酸鋅和0.3%~0.5%尿素混合液。尿素可促進鋅素吸收。
(2)根施鋅肥。蘋果樹發芽前,樹下挖放射溝,株施50%硫酸鋅粉1~1.5千克,可根據樹冠大小靈活掌握追施量。
(3)試用吊針輸液法。做法是為每株准備2個250毫升的輸液瓶、9號針頭、樹干注射機(徐州樹干注射機廠產)和醫用輸液管,裝入硫酸鋅500~1000倍液。用樹干注射機在病樹樹干基部兩個側面,鑽出2個細孔,直徑0.6厘米,深達木質部,然後插入針頭,將瓶倒置於孔上方綁吊在枝幹上。每次輸硫酸鋅液40毫升左右,以4月下旬至5月上旬及新梢旺長期效果最好。但應注意針頭消毒,調節輸液不宜過快,以24小時滴500毫升,無液流出為止,輸液後防止雨水流入,可用軟木塞塞緊。陰雨天,腐爛病重的樹要慎用。
『叄』 某地區經常出現蘋果小葉病,有人認為是土壤中缺鋅引起的,...
【答案】(1)缺鎂
(3)生長發育狀況
(4)A
蘋果小葉病是由缺鋅引起的
C缸內蘋果幼苗表現出小葉病,而B缸不表現出小葉病
B、C兩缸內蘋果幼苗都表現出小葉病
B、C兩缸內蘋果幼苗都不表現出小葉病
(實驗結果必須描述B、C兩缸蘋果幼苗生長發育狀況,若只描述B缸或C缸一種則不得分。)
【答案解析】試題分析:實驗的自變數是鋅、鎂的有無,因變數是植物的生長狀況。對照組應用全素培養液培養,實驗組分別用缺鋅培養液和缺鎂培養液培養,根據植物的生長狀況判斷小葉病與鎂和鋅的關系。
考點:本題考查實驗設計等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的能力。
『肆』 蘋果的小葉病怎樣能治好
蘋果小葉病的發病率隨處可見。果農在秋季施基肥或春季施發芽肥時施鋅肥,在春季發芽前後對樹木噴施鋅肥。然而,小葉病並沒有得到緩解、改善和有效,其中一些並不顯著。我不知道為什麼。通過在農村的調查,筆者初步認為目前生產中的蘋果小葉病並不全是土壤缺鋅引起的。由於土壤缺鋅,小葉病應該發生在整個花園或整個植株上,而患病植株多為個別植株的局部一年生或二年生枝條。因此,果園小葉病多為農業操作不當所致,應採取“預防為主,對症治療”的防治策略。
『伍』 農戶種植的蘋果樹生長不旺,有小葉病應該怎麼去防治
症狀是很明顯的,除了蘋果樹枝梢上的葉片簇生、狹小而細長外,葉子還捲曲不平,枝梢的節間很短不能伸長,新長出的嫩枝上也都是小葉子,枝條葉片均不能正常生長,沒有花芽而不能結果。為什麼果樹會出現小葉病呢?小葉病主要是因為大量的使用化學肥料,輕視了有機肥的使用。土壤中缺少有機質,土壤酸化,而引起的根系無法吸收中微量元素引起的症狀。
春季施肥增加適量硫酸鋅肥,葉面噴施含鋅的微量元素肥。春季干枝清園噴施濃度大一些的氮肥鋅肥混合液(1-5%)加殺菌劑。果樹修剪盡量緩放為主。果樹根系生長不好,造成營養供給不足。造成的原因主要是土壤板結,根系遭病蟲害等原因造成爛根。可以活化土壤,防治病蟲害,特別是冬季鬆土效果最好。
『陸』 蘋果樹小葉是怎麼回事
5月份是蘋果樹需水最多的時期,水分供應不足影響新梢生長並易造成落果,由於此期雨水常偏少,應注意視果園墒情特別是施肥後及時澆水,然後再劃鋤鬆土。根據樹體狀況可進行葉面噴肥,如有小葉病的果園可於盛花期後3周葉面噴布0.2%硫酸鋅溶液,也可與0.3%尿素液混噴,...
『柒』 蘋果樹小葉病怎麼回事
蘋果小葉病人們多認為是由於樹體鋅元素含量不足引起的生理病害,而不合理的修剪措施如去枝不當、重環剝,也能引起小葉病。在生產中要結合實際仔細觀察區分,以便採取有效措施,分類防治。
一、兩類小葉病的區分
1、相同點:小葉病發生後,其症狀表現基本相同,主要表現為:病枝春季發芽較晚,抽葉後生長停滯,葉片狹小,葉緣向上卷,質厚而脆,葉片呈現淡黃綠色,病枝節間短,葉細叢狀簇生。
2、不同點:樹體缺鋅引起的小葉病主要是由於土壤缺鋅,或是土壤中鋅鹽不能轉化利用,或元素間比例失調造成的,如果不進行土壤改良和補充相應的鋅元素,就很難恢復。一個果園的施肥方案和施肥量基本相同,當缺鋅發生小葉病時,表現在一片或一個區域,並非個別植株,只是病態表現的輕重程度有所差異,常常表現在由重到輕的過度區及過度類型,有的隨地勢由低到高,有的隨土壤性能由瘠到肥,有的隨供水條件由少到多,且小葉病的枝條後部常常有不長葉的光禿帶存在。
不合理的修剪也會導致小葉病。一是冬剪時疏枝過多或鋸口過大,出現對口傷、連口傷等,嚴重地削弱了中心干或骨幹枝的長勢,引起生理機能的改變造成小葉。據調查,當鋸口直徑比骨幹枝或主枝直徑大時,樹體發病率為 11.3%。二是夏剪時環剝口過寬、剝口保護不夠或環剝期間樹體缺水等,使剝口癒合較差,導致剝口以上部位生長受阻,代謝紊亂,產生小葉病。旱地果樹環剝寬度過大,大多會發生小葉病。此類小葉病和缺鋅小葉病的最大區別是:症狀出現在個別植株或個別枝幹上,且在大鋸口或環剝口以下部位多能抽生2~3個強旺的新梢,大多為隱芽萌發,而缺鋅小葉病植株枝條後部較難萌發。
『捌』 蘋果樹種植出現小葉病怎麼辦
介紹幾種果樹常見的缺素症及防治方法。
一、缺氮(N)。新梢短而細,葉小直立,新梢下部的葉片逐漸失綠轉黃,並不斷向頂端發展,花芽形成少,果小早熟易落,須根多,大根少,新根發黃。嚴重缺氮時,嫩梢木質化後呈淡紅褐色,葉柄、葉脈變紅,甚至造成嚴重的生理落果。
土壤瘠薄,管理粗放,缺肥和雜草多的果園,易表現缺氮症。通常生產上施用銨鹽和硝酸鹽氮肥加以補充。如在雨季和秋梢迅速生長期,樹體需要大量氮素,而此時土壤中氮素很容易流失,可用0.5-0.8%尿素溶液噴施樹冠。不著
二、缺磷(P)。新梢和根系生長減弱,枝條細弱而分枝少,葉片小而薄,老葉呈古銅色,葉脈間出現淡綠色斑,幼葉呈暗綠色,葉柄、葉背呈紫色或紫紅色。嚴重缺磷時,老葉會出現黃綠和深綠相間的花葉,甚至出現紫色、紅色的斑塊,葉緣出現半月形壞死,枝條莖部葉片早落,而頂端則長期保留一簇簇葉片。枝條下部芽不充實,春天不萌發,展葉開花遲緩,花芽少,果實著色面小,色澤差。樹體抗逆性差,常引起早期落葉,產量下降。蘋果樹上早春或夏季生長較快的枝葉,幾乎都呈紫紅色,新梢末端的枝葉特別明顯,這種現象是缺磷的重要特徵。
果園缺磷包括土壤中含磷量少和土壤中缺乏有效磷兩種情況。在土壤含鈣量多或酸度較高時,土中磷素被固定,不能被果樹吸收,從而造成缺磷。另外,在疏鬆的沙土有機質多的土壤上,常有缺磷現象發生。對缺磷果樹,應多施顆粒磷肥或與堆肥、廄肥混施,也可於展葉後葉面噴肥3-5%的過磷酸鈣浸出液。
三、缺鉀(K)。果樹缺鉀時,根和新梢加粗,生長減弱,新梢細弱,葉尖和葉緣常發生褐紅色枯斑,易受真菌危害,降低果實產量和品質。嚴重缺鉀時,葉片從邊緣向內焦枯,向下捲曲枯死而不易脫落,花芽小而多,果實色澤差,著色面小。
在細沙土、酸性土以及有機質少的土壤中,易表現缺鉀症。為避免缺鉀,應增施有機肥,如廄肥和農家肥。缺鉀果樹於6-7月追施鉀肥(如草木灰、硝酸鉀、磷酸二氫鉀、氯化鉀、硫酸鉀等)後,葉片和果實都能逐漸恢復正常;生長期發現果樹缺鉀,及時用3-10%草木灰浸出液葉面噴施,也有良好效果。
四、缺鈣(Ca)。主要表現在幼葉上,葉片較小,幼葉首先出現褪綠與壞死斑點。嚴重時枝梢先端的嫩葉葉尖、葉緣和葉脈開始枯死,頂葉和莖枯死,或花朵萎縮。新根停止生長早,粗短、扭曲、尖端不久褐變枯死,枯死後附近又長出很多新根,形成粗短且多分枝的根群。缺鈣還能導致核果類果樹的流膠病和根癌病,引發蘋果苦痘病和紅玉斑點病。
當土壤酸度較高時,鈣很快流失,導致果樹缺鈣。另外,前期乾旱而後期大量灌水,或偏施、多施速效氮肥,特別是生長後期偏施氮肥,均會降低果實內鈣的含量,從而加重苦痘病的發生。為防治果樹缺鈣,應增施有機肥和綠肥,改良土壤,早春注意澆水,雨季及時排水,適時適量施用氮肥,促進植株對鈣的吸收。在酸性土果園中適當施用石灰,可以中和土壤酸度、提高土壤中置換性鈣含量,減輕缺鈣症。對缺鈣果樹,可在生長季節葉面噴施1000-1500倍硝酸鈣或氯化鈣溶液,一般噴2-4次,最後1次應在採收前3周為宜。
五、缺鋅(Zn)。果樹缺鋅時早春發芽晚,新梢節間極短,從基部向頂端逐漸落葉,葉片狹小、質脆、小葉簇生,俗稱「小葉病」,數月後可出現枯梢或病枝枯死現象。病枝以下可再發新梢,新梢葉片初期正常,以後又變得窄長,產生花斑,花芽形成減少,且病枝上的花顯著變小,不易坐果,果實小而畸形。幼樹缺鋅,根系發育不良,老樹則有根系腐爛現象。
在沙地、瘠薄山地或土壤沖刷較重的果園中,土壤含鋅鹽少且易流失,而在鹼性土壤中鋅鹽常轉化為難溶狀態,不易被植物吸收,另外,土壤過濕,通氣不好,降低根吸收鋅的能力,這些情況都可以引起果樹發生缺鋅症。對缺鋅果樹,可在發芽前3-5周,結合施基肥施入一定量的鋅肥。在樹下挖放射狀溝,每株成年結果樹施50%硫酸鋅1-1.5千克或0.5-1千克鋅鐵混合肥。第2年即可見效,持效期較長,但在鹼性土壤上無效。在萌芽前噴2-3%、展葉期噴0.1-0.2%、秋季落葉前噴0.3-0.5%的硫酸鋅溶液,重病樹連續噴2-3年。
六、缺硼(B)。可使花器官發育不良,受精不良,落花落果加重發生,坐果率明顯降低。葉片變黃並卷縮,葉柄和葉脈質脆易折斷。嚴重缺硼時,根和新梢生長點枯死,根系生長變弱,還能導致蘋果、梨、桃等果實畸形(即縮果病)。病果味淡而苦,果面凹凸不平,果皮下的部分果肉木栓化,致使果實扭曲、變形,嚴重時,木栓化的一邊果皮開裂,所以又稱「猴頭果」。
山地果園、河灘砂地或砂礫地果園,土壤中的硼和鹽類易流失,易發生缺硼症。另外,土壤過干、鹽鹼或過酸,化學氮肥過多時也能造成缺硼。對於缺硼果樹,可於秋季或春季開花前結合施基肥,施入硼砂或硼酸。施肥量因樹體大小而異,每株大樹施硼砂150-200克,小樹施硼砂50-100克,用量不可過多,施肥後及時灌水,防止產生肥害。根施效果可維持2-3年,也可噴施,在開花前,開花期和落花後各噴1次0.3-0.5%的硼砂溶液。溶液濃度發芽前為1-2%,萌芽至花期為0.3-0.5%。鹼性強的土壤硼砂易被鈣固定,採用此法效果好。
七、缺鐵(Fe)。果樹缺鐵首先產生於新梢嫩葉,葉片變黃,發生黃葉病。其表現是葉肉發黃,葉脈為綠色,稱典型的網狀失綠,嚴重時,除葉片主脈靠近葉柄部分保持綠色外,其餘部分均呈黃色或白色,甚至乾枯死亡。隨著病葉葉齡的增長和病情的發展,葉片失去光澤,葉片皺縮,葉緣變褐、破裂。
果樹缺鐵的原因比較復雜,一般土壤中並不缺鐵,只是由於土壤鹼性過大,有機質過少土壤不通透或土壤鹽漬化等原因,使表土含鹽量增加,土中可以吸收的鐵元素變成了不能吸收的鐵元素。另外,缺鐵與砧木的耐鹼性有關,用東北山定子作砧木,易表現缺鐵症,而用海棠作砧木的蘋果樹則很少發現此病。
防治黃葉病,首先應注意改良土壤,排澇,通氣和降低鹽鹼。春季乾旱時,注意灌水壓鹼,低窪地要及時排除鹽水;增施有機肥料,樹下間作豆科綠肥,以增加土中腐殖質,改良土壤。發病嚴重的樹發芽前可噴0.3-0.5%硫酸亞鐵(黑礬)溶液,或在果樹中、短枝頂部1-3片葉失綠時,噴0.5%尿素+0.3%硫酸亞鐵,每隔10-15天噴1次,連噴2-3次,效果顯著。對缺鐵果樹,也可結合深翻施入有機肥,適量加入硫酸亞鐵,但切忌在生長期施用,以免產生肥害。
八、缺鎂(Mg)。幼樹缺鎂,新梢下部葉片先開始褪綠,並逐漸脫落,僅先端殘留幾片軟而薄的淡綠色葉片。成齡樹缺鎂,枝條老葉葉緣或葉脈間先失綠或壞死,後漸變黃褐色,新梢、嫩枝細長,抗寒力明顯降低,並導致開花受抑,果小味差。
在酸性土壤或砂質土壤中鎂容易流失,常會引起缺鎂症。輕度缺鎂果園,可在6、7月葉面噴施1-2%硫酸鎂溶液2-3次。缺鎂較重果園可把硫酸鎂混入有機肥中根施,每畝施鎂肥1-1.5千克。在酸性土壤中,為了中和土壤中酸度可施鎂石灰或碳酸鎂。
九、缺錳(Mn)。果樹缺錳,常出現缺錳性失綠。從老葉葉緣開始,逐漸擴大到主脈間失綠,在中肋和主脈處出現寬度不等的綠邊,嚴重時全葉黃化,而頂端葉仍為綠色。
缺錳果園可在土壤中施入氧化錳、氯化錳和硫酸錳等,最好結合施有機肥分期施入,一般每畝施氧化錳0.5-1.5千克、氯化錳或硫酸錳2-5千克。也可葉面噴施0.2-0.3%硫酸錳,噴施時可加入半量或等量石灰,以免發生肥害,也可結合噴布波爾多液或石硫合劑等一起進行。
果樹缺素症雖時有發生,但只要防治得法,亦可避免危害。生產上主要採取根施和葉面噴肥的方法進行防治。秋冬季節結合基肥施入一定量的微量元素肥料對果樹缺素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持續時間長。根據缺素症狀在秋冬施基肥時,把所缺微肥與有機肥混合均勻後施入樹下,施肥後及時澆水,以便根系盡早恢復、吸收功能,提高樹體的儲存量。對於生長季節表現缺素症狀的果樹可以葉面噴施微肥,及早消除或減輕缺素對果樹的影響。
素羽 回答採納率:17.2% 2008-09-05 10:20 檢舉
蘋果縮果病:落花後不久,皮下果肉出現水漬狀、半透明病斑,以後干縮凹陷,變暗褐色,呈海綿狀外觀稍有凹凸不平重病果於病斑處開裂,不能食用。
蘋果虎皮病:主要發生在貯藏的中後期。病果皮片狀或不規則形變褐,稍凹陷,易撕離。皮下果肉細胞變褐壞死。果肉鬆散發綿,略帶酒味。後期病果易遭黴菌感染而腐爛
蘋果苦痘病:果面產生褐色圓斑,大小不等,稍凹陷,有時周圍有紫色暈圈病皮下淺層果肉變褐,壞死,呈海綿狀,有苦味。
蘋果痘斑病:外觀與苦痘病相似),但苦痘病皮下果肉先變褐,本病果皮先變褐,果肉變褐較淺。
紅玉蘋果斑點病:外觀似苦痘病,但色深,病皮下變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