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為什麼要求老師們手抄教案
❶ 為什麼教師一定要手寫教案
教學案例的一般要素
1.背景
所謂背景,即是向讀者交待清楚:"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紹也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說明"故事"的發生是否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和條件。背景是案例很重要的環節,描述的是事件的大致場景,是提供給讀者了解「事件」有用的背景資料,如所在學校的情況、個人的工作背景、事件發生的起因等。
2.主題
每篇案例要有一個鮮明的主題,即這個案例要說明的某個問題,是反映對某個新理念的認識、理解和實踐,還是說明教師角色如何轉變,教的方式、學的方式怎樣變化,或是介紹對新教材重點、難點的把握和處理,等等。
3.細節
有了主題,就要對原始材料進行篩選,有針對性地選擇最能反映主題的特定的內容,把關鍵性的細節寫清楚。要特別注意提示人物的心理。因為人物的行為是故事的表面現象,人物的心理則是故事發展的內在依據。面對同一個情景,不同的教師可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為什麼會有各種不同的做法?這些教學行為的內在邏輯是什麼?執教者是怎麼想的?揭示這些,能讓讀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這個環節中,要講明問題是如何發生的,問題是什麼,問題可以和事實材料交織在一起。這是整個案例的主體,要詳盡地描述,展現問題解決的過程、步驟以及問題解決中出現的反復挫折,也可以涉及問題初步解決成效的描述。
4.結果
案例不僅要說明教學的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待教學的結果--某種教學措施的即時效果,包括學生的反應和教師的感受,解決了哪些問題,未解決哪些問題,有何遺憾、打算、設想等。以「問題」為主線,有矛盾、沖突甚至「懸念」,能引起讀者興趣和深入思考。
❷ 老師為什麼還要抄教案
首先要吃透教材,把教材的編寫意圖弄明白,讀懂參考教學用書很重要.
其次要備學生、備課文、備自己,有教學思路
教案的格式:一教學內容分析;二教學目標(分為認知目標,技能目標,情感目標)三教學重點與難點;四學習者特徵分析;五教學策略與設計;六教學過程(重點);七教學評價設計;八課後反思及自我評價.
❸ 剛開學校長要求,老師必須寫板書和紙質教案,淡化課件,你認為合理嗎
編者按: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每個人都有自己對教學的理解,有人喜歡用課件,有人喜歡一支粉筆一張嘴,只要教學效果好,並沒有什麼不妥。
很多校長都是從教學一線走上領導崗位的,他們對教學有自己的理解。有的校長突出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要求老師上課必須應用電教設施,必須有課件,有的校長也認為,教學應該回歸本來,重視教師的傳授,現代教學手段只能是一個補充,應用不能過多過濫。
總結語:每個老師都會有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方法,對老師的考評看他的教學效果就可以了,至於用什麼樣的教案,是不是手寫教案似乎並不重要。校長對教學的管理不能陷入形式主義,教條主義,認為教學就必須按照一定的套路來,否則就不行,那隻能說明自己的外行!
❹ 學校規定教案一定要手寫,並且不能寫在教科書上,這樣合理嗎
每學期期末,鎮中心小學都要對全鎮老師進行教學常規檢查。所謂教學常規,就是指教案,作業批改,計劃總結,試卷分析等。教案是檢查的重點,要求得很細,對教案的字數,格式都有要求,必須手寫,要有重點難點,教學反思,教學步驟要完整……
其實,在教學一線的老師都知道,備課本上抄寫得工工整整的教案基本上都只是應付檢查而已,都是從各種教學用書上抄下來的,沒有幾個老師上課時會拿著這樣的教案,因為與其這樣,還不如直接拿教學用書上課。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備課本上的教案也好,教科書上的教案也好,心裡的教案也好,都是為教學服務的。只要老師能把握住教學重點難點,課堂教學的節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為什麼一定要拘泥於教案的形式呢?
❺ 學前班老師手寫教案嗎
首先,我們必須明確教案的功能是什麼。教案是教師制定的教學活動的方案。教案是教學前教師根據教學目的、教學要求、教學方法和手段以及學情實際,經過精心策劃和合理安排的實施計劃和步驟。它的主要功能是記錄實施教學的打算和教學過程中教師進行操作的提示。既然如此,那麼教師的教案是手寫還是列印就與教案本身功能毫不相干,因此強制教師必須手寫教案便毫無道理。
其次,現在教師的備課手段與多年前已經有了非常大的改變,電腦和網路的應用已經基本普及。教師備課時直接在電腦上利用網路查找資料,製作課件,與他人研討教學方法,書寫教案等都非常方便、快捷。這樣備課時,不但信息量大,交流范圍廣,還十分節省時間,與翻閱紙質資料,用手書寫教案相比,有著不可比擬的優越性。放著先進、優越的資源與方法不用,而強調手寫教案,實在是愚昧之舉。
第三,列印教案與手寫教案相比,字跡清晰,利於教學的順利進行。在電腦上書寫的教案,容易調整、修改和完善,並且容易存儲,利於資料和經驗的積累。數字化保存資料顯然也更符合低碳的要求。如果能實現無紙化備課,那更是值得推崇的做法。
據悉,有的學校領導規定教師必須手寫教案,是出於防範的目的,防止教師在網路上抄襲他人教案,防止教師列印以前的教案沖抵實時教案而逃避備課。這種防範,表現了對教師的不信任,同時會對教師的責任感造成傷害。與此同時,也表現了領導對教師教學管理的偏移。教師是否備課,備課充分與否是可以通過教學成果來反應的。教案是否手寫,書寫得是否整齊、美觀,不是衡量教師教學好壞的依據和標准。學校的管理者應該努力探索人性化的、深層次的管理方法,不能用簡單的、表面化的東西去替代管理的細致與深化。
❻ 為什麼新老師要手寫教案
你好,我覺得要手寫教案這個並不是強制性的,要求,如果是的話,其實也主要是督促你讓你更加的熟悉你的一些對課的內容,這樣的話,講課的話就更加的游刃有餘。因為所有的內容都是你一個字一個字寫下來的,所以相對來說記得還是更清晰一些。
❼ 老師們年年必抄的手寫教案,真的是教學的必須嗎
每學期末,我們中心校都會組織對本部和村小的老師進行教學常規檢查,根據常規檢查的結果,對老師進行績效考核。其中手寫教案是常規檢查的重要內容,中心校對教案的篇幅,格式,包括教學反思都有明確規定,在備課本上,就用表格的方式設定了每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具學具准備,教學方法,以及教學反思。老師必須按照以上的格式進行備課,否則在常規檢查中就會相應扣分,直接影響老師的績效工資。
當下,很多學校已經對逐漸淪為形式主義的手寫教案進行了改革,比如北京昌平的一所小學,就規定老師的教案可以寫在課本上,一學期只交兩篇自己滿意的精品教案即可,不要求每個課時都寫那種程序化的教案。這未嘗不是一種改革的方向,只要心中有教案,何必拘泥於手中的教案呢?畢竟教案是為課堂服務的,在網路如此發達的今天,教案是不是也應該與時俱進呢
❽ 教師手抄教案,這事怎麼看
第一,這是教育管理落後的表現。現在是互聯網時代,計算機可以完成備課的所有功能。為什麼不讓教師使用電子教案,原因是擔心教師復制粘貼,偷工減料。而教師們為了完成任務,就抄教案。這種機械的抄寫又有什麼意義?
第二,備課可以多種形式。備課的目的是服務課堂教,並不局限於電子教案還是手工教案。教師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形式去備課。比如可以釆用集體備課的方式。
第三,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依託對教案的檢查意義不大。現代教育,手段多樣,形式各異。教育管理者要通過提高教師工作積極性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才是正途。
要求教師手寫教案,是一過時的規定,應該摒棄的管理教師的方法。教無定法,教育應該充分發揮教師的積極性和能動性。
❾ 課程設計為什麼要手寫
怕新教師偷懶
本人經驗
本人入職兩年半新教師,手寫教案的經歷也是兩年半。本人覺得手寫教案麻煩是真的,但是對新教師的成長有很大幫助這個也是真的。
題主說的列印比較省時快捷,那是因為是在網上下載的或者之前大學時期製作好的教案。說真的,假如你要在電腦上製作一份新的完整的教案,這樣比手寫的更麻煩。
手寫教案一般是學校會發一本教案本,格式和篇幅都有限制,字寫大點,空行空大點這個都可以適當偷懶,只要看上去寫得滿滿的就可以了。但是自己親自寫的時候就會得到思考,這一點是很重要,而且你可以把一些廢話省略不寫,把一些重要的轉折,亮點或者你想到的新構思手寫下來。反正我很多公開課的教案中的亮點都是一邊抄教案一邊自己思考寫在教案本上的,每次要上公開課了就翻自己的教案本,把教案本的一些構思寫到公開課教案上,這就叫磨刀不誤砍柴工吧。這樣子長期積累下來,你會發現你的公開課上的越來越好,而且公開課的准備時期也不會那麼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