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為什麼沒有多核的
① 電腦為什麼不裝多個cpu
在電腦里多裝cpu並不稀奇……在伺服器領域早就實現了。
在個人電腦中,一台電腦配多個cpu,成本的提升是最大的阻礙……所以現在沒有這樣的應用,都是用多核cpu來提升性能的。
② 為什麼大多數游戲都不做多線程/多核
因為有些計算無法多線程,例如網游的玩家建模只能用一個核心去算,玩家越多核心需要計算的頂點壓力越大。理論上頂點計算能夠多線程,但是玩家建模需要實時追蹤跟場景及NPC建模有差異,分核心會造成無法解決的BUG,事實上哪怕是把玩家跟場景NPC建模頂點計算分開也不是個三流團隊能做得到的,拿逆水寒 劍三還有天刀來講,前兩者就是沒分開過,但後者做過這方面線程分割所以天刀在人多的時候幀率要比前兩者強出一倍還不止,這點找個人多的地方站街就懂了,而且天刀跟劍三重製還是同一引擎,這就是3流跟一流團隊的區別。但是就算是這樣也避免不了人多掉幀,因為大型MMO網遊玩家同屏的數量是不可預計的。打個比方4個核心全分開核心1計算背景建模,核心2計算傷害物理效果等 核心3計算NPC建模 核心4計算玩家 核心1每秒60幀 核心2 60幀 核心3 60幀 但核心4因為玩家數量太多隻有30幀那麼數據合並時其餘核心都會等核心4算完了再將任務交給GPU進行渲染 而最終結果只要是GPU不在30幀以下 那麼游戲的圖像幀率就只會顯示30幀。有些計算是無法分割所以核心多也沒用
③ 電腦的CPU少核的和多核的有什麼區別嗎
1、CPU運行能力關鍵是它的工作頻率,頻率高,處理能力強,頻率低,處理能力低。晶元廠商本可以不斷推出速度越來越快的單核處理器。但因隨著時鍾速度超過3GHz,單核處理器開始消耗過多的功率,功耗的上升,超快單核晶元的冷卻代價成本也越來越高,利用雙核方案,既可以繼續改善處理器性能,又可以暫時避開功耗和散熱難題。把兩個功能一樣的處理器核心,集成在一塊基板上,並通過並行匯流排將兩個處理器核心連接起來,這就成了雙核處理器。
2、雙核相對於單核的最大優勢在於:多任務的處理。當只做一件事時,兩個是交互使用工作的,從這種情況看,雙核處理器也只是當成單核使用,雙單核的工作效率無多大差別;但做兩件事時,如當你一邊玩游戲,一邊開著迅雷下載東西,這時單核處理器只能是兩個任務,交互去處理,而雙核是一個雙核處理玩游戲,另一個核處理下載,雙核的優勢是明顯的。由此看來,雙核不是使你的電腦時鍾速度更快,也不是雙倍提高單核的性能,而是有一定程度的整體性能提高。
3、後出的三核、四核、六核、八核……等,其工作原理同上。
4、選用CPU不能只看核的多少,一定要看它的工作頻率高低,和個人使用要求,綜合考慮選用。
④ 筆記本電腦為什麼分幾核
問題里所說的幾核是指電腦的cpu具有的核心(core)數,
多核處理器是指在一枚處理器中集成兩個或多個完整的計算引擎(內核)。多核技術的開發源於工程師們認識到,僅僅提高單核晶元的速度會產生過多熱量且無法帶來相應的性能改善,先前的處理器產品就是如此。他們認識到,在先前產品中以那種速率,處理器產生的熱量很快會超過太陽表面。即便是沒有熱量問題,其性價比也令人難以接受,速度稍快的處理器價格要高很多。
多核心的技術發展:
英特爾工程師們開發了多核晶元,使之滿足「橫向擴展」(而非「縱向擴充」)方法,從而提高性能。該架構實現了「分治法」戰略。通過劃分任務,線程應用能夠充分利用多個執行內核,並可在特定的時間內執行更多任務。多核處理器是單枚晶元(也稱為「硅核」),能夠直接插入單一的處理器插槽中,但操作系統會利用所有相關的資源,將每個執行內核作為分立的邏輯處理器。通過在兩個執行內核之間劃分任務,多核處理器可在特定的時鍾周期內執行更多任務。多核架構能夠使軟體更出色地運行,並創建一個促進未來的軟體編寫更趨完善的架構。盡管認真的軟體廠商還在探索全新的軟體並發處理模式,但是,隨著向多核處理器的移植,現有軟體無需被修改就可支持多核平台。操作系統專為充分利用多個處理器而設計,且無需修改就可運行。為了充分利用多核技術,應用開發人員需要在程序設計中融入更多思路,但設計流程與對稱多處理 (SMP)系統的設計流程相同,並且現有的單線程應用也將繼續運行。得益於線程技術的應用在多核處理器上運行時將顯示出卓越的性能可擴充性。此類軟體包括多媒體應用(內容創建、編輯,以及本地和數據流回放)、工程和其他技術計算應用以及諸如應用伺服器和資料庫等中間層與後層伺服器應用。多核技術能夠使伺服器並行處理任務,而在以前,這可能需要使用多個處理器,多核系統更易於擴充,並且能夠在更纖巧的外形中融入更強大的處理性能,這種外形所用的功耗更低、計算功耗產生的熱量更少。多核技術是處理器發展的必然。推動微處理器性能不斷提高的因素主要有兩個:半導體工藝技術的飛速進步和體系結構的不斷發展。半導體工藝技術的每一次進步都為微處理器體系結構的研究提出了新的問題,開辟了新的領域;體系結構的進展又在半導體工藝技術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了微處理器的性能。這兩個因素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一般說來,工藝和電路技術的發展使得處理器性能提高約20倍,體系結構的發展使得處理器性能提高約4倍,編譯技術的發展使得處理器性能提高約1.4倍。但是今天,這種規律性的東西卻很難維持。多核的出現是技術發展和應用需求的必然產物。
⑤ 電腦CPU有必要開多核嗎有什麼利弊
1、多芯處理器是多個處理器封裝在一起,然後連接到同一個前端匯流排上,這樣的多個核心必然會產生匯流排爭搶,影響性能。
2、真正的多核,是通過超傳輸技術(讓CPU內核直接跟外部I/O相連,不通過前端匯流排),和集成內存控制器技術,使得每個內核都自己的高速緩存可資遣用,都有自己的專用通道直通I/O,沒有資源爭搶的問題,從而達到提高性能的目的。
3、多核的處理器,在執行多線程(也可以說是多指令)的情況下,可以提高性能,執行效率更高。。但是如果是單個指令的話,優勢就不是很明顯了,甚至有時比單核的處理器還要慢些(因為有些所謂的多核其實並不是真正的多核,只是多芯)。
⑥ 電腦CPU單核與多核的區別
單核處理器的運行效率已經達到極限,而雙核處理器還在發展之中,其運行效率明顯大於單核處理器,這點我們可以在打游戲,作圖等功能中中體現出來。另外,單核處理器如果提高了它的運行效率,就會帶來巨大的散熱量,這對筆記本是很不好的。
拓展資料:單核cpu也就是單核處理器,其實這個概念存在的時間並不長,它是為了應對近幾年來多核cpu的普及而存在的,它是計算機硬體部分的構成之一,顧名思義,單核cpu只有一個核心處理器。
⑦ 電腦電源 標注「多核」是什麼意思
只能說這個是廠商的一個宣傳手段.沒有太大的意義.
因為現在的CPU的功耗比以前的CPU功耗要大.
主要電源所提供的功率夠大就,輸出的電壓付合標准.就可以了.
廠商用多核這個字眼.只能說明這個電源的輸出功率可能會大些.具體要看電源上面的銘牌.上面有這個電源的輸出功率的參數 現在一般家用的CPU功率在100W內..用12V的電源供電.只要12V的供電電流大於10A以上就行(不算顯卡的功耗,)顯卡的也是一個用電大戶.根據顯卡的晶元種類..功耗從10W到350W的功率不等(單卡).
1.只能說這個電源的12V電壓提供的功率會大些.
2.不是.只要電源的輸出功率達到CPU的要求就行.
3.沒有什麼影響,,還是一個..只要電源提供的功率達到就行了.
4.沒啥影響.."四核"電源.完全可以給雙核或單核的CPU供電.
"多核"就是廠商炒作的一個概念,用來忽憂人的東西.
電源主要是看其提供的功率夠不夠主機使用.
CPU的功耗.主要是看其製作工藝及集成的三級管的數量.
⑧ 為什麼電腦要向多核發展
因為現在cpu的集成度已經很高,那些晶元生產商發現再提高集成度得不到預期那樣更高的性能,而且這樣做散熱問題難以解決。所以必須要採用多核架構,不過要發揮多核的最大潛能只好在做程序時用復雜一點的並行技術了
⑨ 什麼是多核計算機
多核電腦是指CPU的核心是多少,4核心比較高的四核裡面是由兩個雙核組成,每個雙核是共享4M的L2的。
從理論上去看,在兩者均未達到滿載的時候,成績應該相差不大。而雙方都同時達到滿載時,四核的成績應該比雙核好上一倍。
物理四核相對於物理雙核提升的幅度最大值為80%左右,超線程四核相對於物理雙核提升的最大幅度為40%左右,兩者的提升幅度相差約為一倍。
多核處理器是指在一枚處理器中集成兩個或多個完整的計算引擎(內核),此時處理器能支持系統匯流排上的多個處理器,由匯流排控制器提供所有匯流排控制信號和命令信號。多核技術的開發源於工程師們認識到,僅僅提高單核晶元的速度會產生過多熱量且無法帶來相應的性能改善,先前的處理器產品就是如此。
(9)電腦為什麼沒有多核的擴展閱讀:
從應用需求上去看,越來越多的用戶在使用過程中都會涉及到多任務應用環境,日常應用中用到的非常典型的有兩種應用模式。
一種應用模式是一個程序採用了線程級並行編程,那麼這個程序在運行時可以把並行的線程同時交付給兩個核心分別處理,因而程序運行速度得到極大提高。這類程序有的是為多路工作站或伺服器設計的專業程序,例如專業圖像處理程序、非線視頻編緝程序、動畫製作程序或科學計算程序等。
對於這類程序,兩個物理核心和兩顆處理器基本上是等價的,所以,這些程序往往可以不作任何改動就直接運行在雙核電腦上。
單一的單線程程序無法體現出多核處理器的優勢,但是多核處理器依然為程序設計者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台,使得他們可以通過對原有的單線程序進行並行設計優化,以實現更好的程序運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