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的蘋果手機為什麼不能買
⑴ 蘋果為什麼不出真正的廉價iPhone來佔領更多市場份額
蘋果即使真的推出了真正廉價iPhone,那也是一件挺遙遠的事,並且,大概率,到時候對蘋果手機佔領更多市場份額也不會有多少貢獻,更不要說對利潤增長了。
1 蘋果若是推出真正廉價版並持續下去就等於蘋果真正完成重大且深刻轉型
也就是蘋果下定決心改變長期以來的打法。 高中低端齊發,實行一年出多款的機海戰術,這是顛覆性的改變,肯定是由於已經對改變長期單一的高端定位充滿了信心,充滿信心是由於自我確定了多樣化或全端化將讓前景更好。
定位改變是整體性改變。 清晰地表明目標和目的都改變或者叫都提高了,分別是在未來佔領更多市場份額、獲取更多銷售利潤,所以,定位改變具有向遠性。特別是向著未來的利潤,不再滿足於長期停滯在通過售出2億左右手機獲得的超七成上,這尤其符合蘋果所具有的長期超強的商人逐利性,因而,這成了與眾多改變和整體轉型同在的唯一的沒改變、沒轉變。
2 蘋果改變和轉型一定是由於找到了解決當前所面臨問題的依據和辦法
所面臨問題是比較多的,僅簡單舉出以下4個。
(1)真正廉價版憑什麼能讓蘋果手機佔領更多市場份額?
真正廉價iPhone作為後來者,搶到比較多現有廉價手機已經長期佔有的市場份額,肯定不能僅憑蘋果手機的系統和品牌的力量。
(2)手機消費者真的是「誰都喜歡」iOS嗎?
顯然不是。蘋果手機長期以來不止與一個品牌的安卓系統高端手機競爭份額和分享利潤,蘋果手機並不是一個無敵的存在。
(3)蘋果手機市場份額小的原因是唯一的嗎?
肯定不是。肯定是多種多樣的,三星手機依然強大、中國產手機群體雄起是其中的2個主要原因,不喜歡iOS的主要原因當中倒是真的有價格太高。蘋果手機像其它品牌的高端手機一樣,不過主要是高端用戶選擇進而喜歡的對象之一。
(4)高價中價廉價的蘋果手機加一起有多大可能席捲整個手機界、讓九成手機廠商都哭暈在廁所?
這不會成為現實、事實。單論蘋果的廉價iPhone,在硬體配置上一定是水平降低的,也就不可能吸引去太多的性價比手機長期消費者,基於個性化需求的用戶粘性輕易改變不了,更不可能改變到全面徹底失去的程度,這不是特殊的而是普遍的規律,何況,購買廉價手機的用戶佔比最大,致使廉價手機的佔比也最大,這即便在未來也是手機市場的走勢和定勢之一。
3 蘋果的顧慮到底是什麼?
顯然包括但不局限於上面所寫的。另有蘋果長期在技術上吃老本致使創新乏力,這既是手機消費者的顧慮,也是蘋果應該有的顧慮,足夠大、長的顧慮。
真要實施整體改變和轉型就表明在經營模式上蘋果不想再守成。 思變、在變,好啊。但是,改變特別是創新長期以來推行的模式絕不是僅僅需要勇氣和依靠不滿足於現狀的心理,何況這個模式在總體上是成功的。關鍵在於,必須預先正確認識諸多的問題,繼而准備切實有效的應對辦法,而由只是斷續推出了幾款3000元以上並非真正廉價iPhone的舉動看,蘋果對推出廉價版手機問題的認識應該還是尚不確定的,根本就沒有列入議事日程。最多對推出中端手機有一定的信心,卻還未到下定決心持續實行高中端齊發打法以固化新模式和新定位的時候,事實上也還遠沒有在市場上固化為定勢,倒是,蘋果應該還會在推出中端手機上時不時地發力。
蘋果當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應該是穩定既有高端市場份額。 這是因為雖然加上了推出降價措施和中端手機,市場份額卻畢竟還是小的,而且有持續之勢,特別是還面對著多種可導致繼續減小的因素。於是,最應當顧慮的自然是再小下去,也就必須考慮怎麼樣才能穩住原用戶、爭取新用戶,尤其是考慮到必須堅持並強化以高端手機為本的戰略布局,以保住並提升一直以來的高端形象和高利水平。連小的市場份額也保不住的話,就會動搖長期以來紮下的品牌根基、樹起的利潤支柱,即便在對蘋果貢獻長期且良多的中國手機市場上。
這幾年一向以高價格標榜的蘋果手機也不斷在試探市場和消費者的底線,iPhone XR在遭遇了銷量滑鐵盧之後,iPhone11上市價直降1000元,後來又推出了更便宜的iPhone SE,吸引了一波3000元預算的消費者購買,不過3000元以上的手機銷量仍然無法與2000元以內價位的手機相比,可以說1000-2000元區間的千元機才是銷量的主力軍,那麼蘋果為什麼不推出一款千元機來迅速提升銷量呢?
對一家手機廠商來說,銷量和利潤可能是最關心的銷售數據,而蘋果作為美國企業,對利潤率的追求格外高,而且歐美的股東相比企業的銷量數據,更喜歡看重利潤率表現,因為這象徵著企業的發展前景,光有銷量利潤了了的話也很難形成強大的實力。因此,蘋果多年來專注於高端市場,把產品和價格全部高端化,反而對市場佔有率不是很在乎,當然,憑借品牌力的提升,蘋果包括iPhone在內的產品線銷量也都不錯。
不過這幾年,我們也看到蘋果開始推出一些廉價版產品,比如iPad mini和iPhone SE就是典型,其實蘋果在高端市場上也開始創新乏力,面對安卓手機陣營的競爭,蘋果市場份額不斷降低,加上經濟環境的不景氣,如果不深耕低價位市場,那麼蘋果的財報就很難看了。
但是,目前蘋果還沒有到不惜代價提升銷量和市佔率的程度,基本盤還在,所以iPhone SE更多的還是試探市場的反映,未來這樣的3000元級別手機蘋果肯定不會頻繁更新,而如果蘋果真的推出千元機的話,先不管銷量如何,對於蘋果的品牌肯定會造成不太好的負面影響,而且從iPhone SE的配置來看,蘋果的千元機硬體水平很讓人擔憂,對於這個價位,追求硬體性價比的消費群體來說可能並不能接受。
好問題,我理解的所說真正廉價的iPhone指的是2000元甚至更便宜的機型,為什麼蘋果不依靠自身的系統優勢和供應鏈優勢去推出真正的低端機型去與安卓低端產品線競爭呢?其實如果細細分析你會發現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核心原因還是品牌價值結合成本控制的角度佔了主導。
其實任何品牌都不可能真正覆蓋全部市場,一個品牌最初就要有自己的品牌定位,一個品牌如果盲目追逐大而全,最終很可能因為沒有明確的競爭能力和細分領域優勢而翻車。現在的蘋果,在定位上就是一家針對中高端產品的 科技 企業,主要的領域就是電子消費品,而業態則主要是零售。在這樣的定位下,蘋果應該是目前構建軟硬體一體化生態最出色的公司,同時其具備完整的產業鏈及核心技術。
蘋果多年來給消費者的印象一直都是力求打造優良產品和完美體驗的定位,也是這些年無論是體驗還是質量都一直走在業界前列的原因,當然這一切也使得蘋果產品的售價一直較高,給人一種高端電子產品的印象。所以時間久了,大部分人就會在頭腦中形成一種印象,就是蘋果出品的產品,具備高質量、高價格以及良好的體驗,這種印象就是蘋果品牌多年來沉澱的價值。也是目前不會被其他品牌取代的原因。
蘋果今年開始嘗試走中端機路線,所以推出了iPhone SE2,但可以看到蘋果雖然甩出了A13+iOS13的組合,但在其它硬體條件均比較一般的情況下依然定了3299的售價,充分說明了蘋果不會真正去觸碰低端市場。即便這個3299的售價已經把安卓陣營中很多產品打的滿地找牙了,但在更低價的3000元以下市場,蘋果應該不會去觸碰了,因為更低價的市場會損失品牌價值及品牌影響力,如果盲目去觸碰,品牌溢價能力在未來會大打折扣,為了一時的利益損失長久利益的事,任何一個品牌都不會這么目光短淺。
雖然蘋果的品牌溢價很大,賺取了手機市場超過7成的利潤,但我們也必須意識到一個問題,那就是蘋果也幾乎是所有品牌手機中物料成本最高的產品。無論是產品原件的采購,還是加工再到組裝,可以說蘋果在各個環節中所付出的生產成本要高於其他主流手機廠商。而一旦涉及到低端機市場,你就必然要大幅度壓低生產成本,否則將毫無利潤空間可言,而蘋果多年來一直在使用自主晶元,在加工組裝緩解的支出也幾乎在手機行業中最高,再加上類似內存、馬達等核心硬體整體的生產成本想要壓得很低非常困難。
除非蘋果打破現有模式,也開始瘋狂采購各類供應商的硬體,用拼湊式的解決方案來組裝手機,以此壓低成本推出低端產品,但這也就顯然背離了品牌多年來的價值主張。
其實如果蘋果真的要競爭低端市場,就會像榮耀之於華為,Redmi之於小米一樣推出一個副品牌,這個副品牌雖然所有人都知道是蘋果公司做的,但與主品牌又能在原有的品牌定位上完全切割開來。但這依然風險十足,因為低端產品必然會導致體驗和功能上出現更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消費者的負面情緒也必然更大,而這些最終還是會牽連到那個樹大招風的母品牌上,從而也必然會引發更多關於品牌與品質的爭論,最終可能會形成非常多碎片化的公關問題。
那麼既然低端產品的利潤很薄,而且對已經成熟的主品牌可能帶來潛在風險,那麼又何必冒險去做呢,畢竟蘋果以目前的佔有率和利潤率來看已經在手機市場非常成功,未來當硬體越來越飽和以及疲軟的時候他們還有軟體生態這個後花園可以持續生產利潤,似乎確實沒有必要冒風險去搶沒什麼大油水的低端市場。要知道每年618和雙11除了iPhone在5000元左右的價格區段瘋狂走量外,剩下能走得起量的其實就是那些千元機了,可見蘋果在中高端市場的話語權和影響力,而剩下的品牌在低端市場廝殺的那麼濃烈,蘋果選擇堅守現有的模式似乎是明智之舉。
很多網友都疑惑,蘋果為什麼只買五六千元甚至上萬元的高端機,不賣廉價機呢?雖然蘋果也推出過兩款iPhone SE這樣的機型,但是價格也在三四千元左右,並不便宜。很多網友都說,如果蘋果手機賣到3000元以下,那就沒有國產手機什麼事情了。
實際上,蘋果並非沒有3000元價位的「廉價機型」,大家可以打開京東、天貓,再價格範圍中選取1000元到3000元,然後再搜蘋果手機,是不是仍然可以搜到不少結果呢?
沒錯,蘋果的廉價機,也就是往年的舊型號手機,比如iPhone 8 Plus、iPhone 7 Plus甚至iPhone 6s Plus,這些老蘋果手機至今沒有停產,仍然可以在網上買到新機。
而一款全新iPhone 7 Plus 128GB的價格也就不到3000塊錢,相對動輒五六千元的旗艦機來說,已經算是比較便宜的了。iPhone 6s Plus的價格更是2000出頭,堪稱廉價。
雖然這些都是舊型號的蘋果手機,但iPhone的性能一直都比較強。以iPhone 7 Plus的A10處理器為例,它的性能基本上與麒麟970相當,雖然已經有些過時,但日常使用和玩一些簡單的 游戲 都沒有太大問題。
而iPhone 6s Plus的性能雖然更弱一些,但如果只是使用微信、支付寶、愛奇藝這類日常APP,使用起來還是比較流暢的。而且iPhone 6s Plus還可以升級到最新的iOS 13系統,對於一般用來說夠用了。
當然,也有一些網友覺得iPhone 7 Plus、iPhone 6s Plus這樣的老手機性能不夠用,想用蘋果最新的A13處理器,又不想花太多錢。雖然這樣的要求有些強人所難,但也不是沒有選擇。比如今年上市的新款iPhone SE,雖然初始價格要3499元,但是618期間的價格已經降到了3000元以內,已經算是蘋果的廉價手機了。
其實新款iPhone SE基本上就是iPhone 8的「換芯」版本,除了CPU之外其它配件都是照搬iPhone 8的零件,照理說這樣的手機即使賣2000塊錢,蘋果也有的賺,而且肯定會有更多人願意買。
但蘋果之所以不把新款iPhone SE賣的太便宜,也是擔心這款手機會沖擊高端市場。因為iPhone SE的處理器和iPhone 11 Pro Max是一樣的。如果iPhone SE賣的太便宜,一些對手機屏幕、拍照沒有太高要求的用戶,就全部去買iPhone SE了,價格更貴的iPhone 11就有可能賣不出去。而一台5000塊錢的iPhone 11的利潤,可比一台3000元的iPhone SE高多了。
所以如果蘋果做廉價市場,就肯定會不可避免的損失一部分高端市場,這毫無疑問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要知道賣廉價機賺的都是「辛苦錢」,買一台高端機的利潤,等於賣10台廉價機,而且蘋果的高端機每年出貨量都在2億台以上,這樣一來就沒有必要再去做廉價機市場了。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在機海戰術流行的今天,三星、華為的銷量都是建立在全方位覆蓋的基礎上,唯獨蘋果還堅持自己的老本行,別說不出廉價版iPhone來佔領更多市場份額,甚至多出幾款手機都覺得是罪過!事實真的如此嗎?
蘋果第一部「廉價版」的iPhone就是塑料機身的iPhone5C,但這款手機並沒有為蘋果帶來更多的份額。因為當時三四千的價格,已經可以買到很多安卓旗艦機了,這個價格對於消費者來說,著實不便宜!
但蘋果苦於成本和品牌,價格也不可能下跌到兩千多,所以這個價位段銷售成績不理想,所以iPhone5C過後,就沒有後續了。但從這過後,蘋果手機的售價是一代比一代高,到了iPhoneX後,價格更是高達8K多,銷量猛降,所以後續又不得不把「廉價版」提上日程。
先是iPhoneXR,當時銷量超過了iPhoneXs和iPhoneXsMax,但是很多人對於這個價格還是不夠滿意。蘋果看到市場反應後也做了調整,XR搖身一變,成了iPhone11,這算是坐穩標准版的椅子了,並且價格也做了一定優惠,銷量更是不錯。
低價佔領市場並不是蘋果的初衷蘋果的體系不要求大,更多是追求利潤率。如果蘋果採用低價傾銷的策略,那蘋果的佔比一定還會提高,看看PC市場,蘋果筆記本都有10%左右的佔比,但手機卻沒有這么多(單年的銷售比例,總體用戶比例還是有的)。
至於大家說的2000元以下的蘋果手機,那更是不可能,看看今年iPhoneSE二代,時隔幾年後用iPhone8換個晶元,都一樣賣出3000多的價格,這還是在沒有5G、沒有全面屏的情況下。雖說現在有傳聞下一代蘋果不會漲價(主要是漲價也沒人買,加上蘋果嘗到二代iPhoneSE的甜頭),但我相信最低配版本一樣會閹割掉一些配置。
蘋果現在走的路線就是高端產品,要說出一些低端產品,那就會對自家的高端產品銷售造成影響(畢竟蘋果晶元每年只有一套,再加上IOS,最核心的部分都有了),另外開發低端產品還要從新設計,投入成本更多,那利潤率太低,還不如降價賣老機型。
不過,隨著安卓手機的崛起,蘋果這些年的銷量確實有一定影響,所以蘋果也需要一些平價iPhone來挖掘新用戶,IOS的吸引力還是挺大的。但目前的蘋果只能做到平價,還做不到廉價。
不是蘋果不想便宜,你知道一部蘋果手機的增值稅是多少么?百分之16%,是交給稅務部門的,就和你買合資車的道理是一樣的。
在官網購買蘋果手機的用戶都知道,蘋果是會給用戶開具增值稅的發票的,為什麼說走私的蘋果手機會便宜呢?因為沒有稅啊。
就算再便宜的蘋果手機,只要是正規渠道的,都有增值稅!100塊錢收16塊錢,由購買者自行承擔!曉得哇!
出了廉價蘋果手機,怎麼提現一部分果粉的虛榮心程度,怎麼讓他們體會到蘋果給他們帶來的榮耀,怎麼讓他們拿蘋果手機去炫耀。怎麼讓蘋果公司賺更多錢
我在之前的一個問題上引申過這個問題,原問題是「預算4000元買榮耀30還是iPhone SE 2代?」。 我當時推薦的是se2,最後拋出一個問題:「我還有個疑問: 如果蘋果價格進一步下探到2500,甚至2000,對整個手機行業沖擊有多大?」
為什麼蘋果不出「真正廉價」的手機來佔領市場?
1. 利潤商人逐利逐的是利潤,目前蘋果的模式,只把控供應鏈中利潤最高的部分。隨著硬體陳本推高,蘋果利潤率已經在下滑,如果推出廉價機型,消耗更多的研發成本以及研發成本,會進一步降低毛利潤。
引知乎一個同學的話,「一個公文包 ,沒有牌子的工廠直接出來的 可能120元的質量比LV的6800元的還要好」。從之前的經驗來看,蘋果做了幾次「謹慎」的嘗試,從iPhone 5C,iPhone SE,甚至到現在xr,但是每次都是以失敗而告終的。 庫克也不可能將蘋果打造成一個性價比甚至廉價的品牌形象。全球銷量前十的機型中,蘋果佔比最多。
從2020年Q1和Q2統計數據來看,全球只能手機出貨量來看,2020第一季度。從財報來看,蘋果服務,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存在上升或者表現平穩,但是這些應該是蘋果中長期的發力點。
總之,蘋果目前應該不會考慮廉價機型,可能會在中端市場「謹慎嘗試」。
大家覺得蘋果會放下身段做廉價機型,還是聚焦做輕資產話的服務和智能家居以及穿戴設備。5G已經來臨,蘋果是否已經准備好了呢?還有面臨著anroid陣營不斷發力、蘋果已經失去創新,後面蘋果怎麼發展,大家都可以各抒己見,在後面留言。
這樣只會搞臭自己,華為就是栗子,大量低配手機充斥手機市場,大量水軍天天惡意中傷友軍,影響品牌穩定
蘋果成本本來就不高,只是賣價高,尤其是針對中國市場,而且也不是都喜歡ISO,我就不喜歡,封閉意味著限制,
⑵ iPhone14系列沒漲價,值得買嗎
個人認為如果手機還比較新的夥伴是不值得買的,如果手機已經舊的不能用的倒是可以在考慮的范圍內。
說到是否值得購買僅僅拿手機的些許亮點來衡量是不科學的,在這個手機行業多點開花的年代,蘋果也算不上領頭羊了,只能說眾多大廠並駕齊驅,這並不影響蘋果的優秀,從初代iPhone到如今的iPhone 14,大部分都是優秀的產品,也很值得購買。
綜合來說,iPhone 14新系列不買單並不意味著不好,只能說和之前的產品一樣好,讓人們掏腰包的動力並不是那麼的高漲,作為消費者應該理性消費,新手機有能力就換,沒能力就不換,也希望手機研發公司能夠抓住科技的脈搏,設計出讓老百姓耳目一新的產品!
⑶ 國產手機性能已經不弱,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買蘋果手機
國產手機性能已經不弱,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買蘋果手機?我覺得有以下原因:
果粉重復購買
蘋果用戶之所以還會購買,他們已經養成了用蘋果手機的習慣了,有了依賴。所以,蘋果公司搞價位活動,會刺激他們重復購買,也是他們用以往經驗判斷。即使國產手機再好,也不一定會去購買的原因可以分為兩個:1.改變以往的習慣是痛苦的,不如將就。2.身邊很多人都都還在用,如果不用會被看不起。
我們到底是選擇蘋果還是國產
其實現在很多國產手機已經在很多地方都有突破了,比如在性能方面有的已經超越蘋果了。按照相同價位的手機來比,不管是功能,還是外觀,或者是體驗來說,國產有更多的選擇空間。所以不管你是選擇蘋果也好選擇國產也好,都是自己的選擇,即使將來後悔,也是你的選擇。
⑷ 為什麼很多人現在不刻意去買港版/美版蘋果手機了
你以為你那點小心思我會不知道?網上的確還是有港版和美版的蘋果手機,想當年我買的iPhone6s就是買了一個美版的,足足便宜了快兩千多塊錢;但是現在的iPhone新機還真不敢買,什麼卡托等方面挺復雜的,但是這些年你會發現iPhone對於手機優化也動用了一些小心思!例如從iPhoneX系列開始,逐漸地加入了雙卡版本,但是這個只是國行版本有,其他的版本可沒有!而且有些網路端支持的也不多,這就讓你買一個港版和美版的手機就顯得很尷尬了!
除非你買的手機並非為了通訊,而是看上了蘋果手機的性能,為了玩 游戲 ;看上了iPhone手機的影像拍照能力,就想要擁有一部iPhone手機來實現拍照和拍攝視頻的目的,如果是這樣就可以省點錢考慮買一個美版和港版的蘋果手機了!
不過大多數的人都不會這么想,因為如果因為這些原因買蘋果就有點暴殄天物了,所以還不如就買國行,至少支持雙卡,這個解決了國人多少痛點,其實中國的很多消費者還是喜歡玩雙卡的,特別是這些年隨著4G和5G互聯網的瘋狂發展,很多的運營商打廣告都在宣傳辦一張副卡吧,有多少流量,讓主卡就很輕松的和朋友聯系就好了!
而且花費這么多錢,不拿出去讓朋友們看看我在用蘋果手機,那豈不是可惜了!
所以在iPhone6繫到iPhone8系的時候,美版、港版、歐美版本和韓版都非常流行,很多的網上海淘店都在賣,不過這兩年依然還是有的,而且最關鍵的是手機你從外觀也看不出來什麼區別除非你認識字串碼;除非你打開手機系統查看,從外表是看不出什麼的!
但是在實地使用的時候,差異有多大,誰用誰知道;畢竟如果你這樣做了,蘋果賺錢就賺得少了,蘋果肯定想辦法阻止這樣的事情的,既然知道了;就會給你建立不同地區因地制宜的一些特色,從而告訴你什麼地方的人該購買怎樣的機型,因為這樣的機型更加適合本地人!如果你買了其他的地方的有些功能就是有限制,有些配置就是不一樣!
早前確實有很多人為了以更低廉和優惠的價格,選擇購買港版或者美版(統稱水貨)的蘋果手機,那時候蘋果的直營店和授權經銷商都很少,大家不去手機販子那裡買,就沒有什麼渠道可以買的到iPhone。但是今日不同往日,蘋果的直營店在國內已經開了非常多,授權經銷商更是多不勝數,線上和線下都有,大家想買一部iPhone只要准備好錢剩下的就是分分秒秒的事情了。另外,隨著iPhone用戶越來越多,大家也都逐步認識到了水貨和國行之間的一些差別。下面我們就這些跟大家談談看。
先說港版和國行之間的一些差別:
1、港版雖然大部分機型和國行的機型都有相同的網路制式,但是個別機型還是存在差異的,比如iPhone12 mini港版的不支持電信網路制式。
2、港版的機型如果標配充電插頭的都是採用英制插頭,傻大黑粗,既不如國行配置的小巧精緻和便攜,也與我們的電源插口不匹配,需要額外再購買轉換插頭或者重新購買充電插頭,這也是你需要新增的費用支出。
3、港版的保修在大陸只能去蘋果直營店處理,第三方授權售後服務點不予受理。
4、港版的部分機型的配件和國行的不同,比如iPhone12 mini國行配件會比港版多一個usb轉lightning介面轉換器。
5、港版的iPhone無法在大陸購買Apple Care+。
再來說說美版和國行的一些差別:
1、美版的一部分機型的網路制式和國行不同,國行的iPhone X,iPhone XS,iPhone11系列和iPhone12系列等機型都是全網通,就是說移動、聯通、電信的2G、3G、4G、5G(iPhone12系列)都可以使用,但是美版的一部分機型(有鎖機型)不支持移動4G或者電信4G,iPhone12系列國行不支持毫米波。
2、美版的保修在國內也是需要到蘋果直營店才能受理。
3、一部分雙卡機型美版是採用實體單卡+e-sim卡,國行的雙卡都是實體雙卡設置。
其他方面的問題:
1、無論是港版還是美版,如果不是自己直接購買帶回的話,你通過國內非官方和非官方授權機構買到的非國行版本的機器基本都不可能是全新未拆封的原包產品,因此,你購買的產品附帶的配件是否是原廠正品就無法保證了,而這部分配件,特別是充電插頭和數據線的正品價格並不便宜。
2、你購買的機器本身是否屬於全新未使用的機器也是存在不確定性的,有句話叫買的沒有賣的精,對於一個普通的消費者來說,存在一定的消費風險。稍微不注意,可能你買到的就是一部瑕疵機器、翻新機器甚至是組裝機器、假冒機器。
3、正規店鋪購買的手機都是含稅的,通俗的說就是帶發票的,你購買港版或者美版,他們不會也不能給你開具這部手機的發票,等同於你所得到的差價里至少有二三百塊錢是他們漏繳稅款的錢。
4、就當前的市場價格來看,港版和美版的機型和國行對比,兩者之間的價差也並沒有拉得特別大,一部iPhone的價格少則五千多,多則上萬塊,為了少一千多塊錢冒著買到二手貨甚至是組裝機的風險實在不值當的,特別是通訊公司年年都在推合約機,給出的優惠少的也有幾百塊,多的可以達到幾千塊,在這樣的情況下,普通消費者冒著這些風險去買水貨真的不是一種明智行為。
隨著手機的大面積普及,當前的消費者也是越來越成熟,認識到這些問題、認清楚這些問題的人越來越多,因此,大家對水貨熱度也就越來越低,不再有那麼多的人刻意的去買水貨了。
因為從4g網路開始各國的信號頻段不一樣,手機廠商為了節省專利費只適配售賣地區的頻段,這導致水貨手機在某些情況沒有信號,很尷尬,而且水貨手機並不比正品便宜多少
我覺得現在蘋果價格國行和港版美版差距並不是太大,而且很多人擔心港版美版蘋果如果買來不適應內地信號可能自己錢就白花了,既然要想買蘋果手機自然也不差那千八百,而且那個國行售後會有保障這是大家所關注的。
⑸ iPhone手機到底有必要買嗎/
iPhone手機還是值得購買的,但不是所有人都有必要買iPhone手機。買手機要根據自己的喜好來定,如果自己喜歡iPhone手機,則可以購買iPhone手機;如果自己不喜歡iPhone手機,則可以購買其他品牌的手機。
在購買手機的時候,一定要根據自身的經濟情況來選擇,不要一味的追求貴。如果經濟比較富裕,可以購買貴一點的蘋果手機;如果不是很有錢,購買相對比較便宜的手機,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手機的發展史
如果追溯我們會發現,手機這個概念早在30年代就出現了,當時是美國最大的通訊公司貝爾實驗室開始試制的。1930年,貝爾實驗室造出了第一部所謂的移動通訊電話。但是,由於體積太大,研究人員只能把它放在實驗室的架子上,慢慢人們就淡忘了。
1973年4月,美國著名的摩托羅拉公司工程技術員「馬丁·庫帕」發明世界上第一部推向民用的手機。當庫帕打世界第一通行動電話時,他可以使用任意的電磁頻段。事實上,第一代模擬手機就是靠頻率的不同來區別不同用戶的不同手機。
第二代手機——GSM系統則是靠極其微小的時差來區分用戶。如今,頻率資源已明顯不足,手機用戶也呈幾何級數迅速增長。於是,更新的、靠編碼的不同來區別不同的機的CDMA技術應運而生。應用這種技術的手機不但通話質量和保密性更好,還能減少輻射,可稱得上是「綠色手機」。
⑹ 為什麼會有人說iPhone12之前的5G手機都不值得買
Phone 11並沒有帶來多少驚喜,還是像以前一樣每年升級一點點,去年是雙卡雙待,今年雙攝變三攝,明年則是5G。一次給你一點驚喜,不買心癢癢,買了就上當了。
可是有些人並不這樣看,比如前魅族副總裁李楠,李楠表示:iPhone 11的顯示效果挺好的,解析度不比Xs的OLED差,iPhone12之前出來的所有的5G手機都是小白鼠。別聽那幫不要臉的品牌吹,他們的研發部門在後面拚命改bug呢。
⑺ 為什麼越來越少人用蘋果手機國產手機真的變好了嗎
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消費者在購買手機的過程中也會選擇貨比三家,很多人都是比較喜歡蘋果手機,但是隨著國產手機的崛起使用,蘋果手機的人也在慢慢減少。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也是因為很多消費者覺得蘋果手機的售價要更加昂貴一些,手機在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電子產品,蘋果手機和安卓手機都有著各自的優點,消費者也會根據自己的需求去選擇適合自己的手機品牌。其實國產手機在技術上也比較成熟,使用的過程中綜合性能表現都比較出色,而且還有著很高的性價比,所以也成為了很多人的首選。
安卓手機在像素和處理器上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大部分的安卓手機價格都會在2000元到4000元左右,在這個價位當中購買的手機這比較符合消費者需求的,所以才能夠在市場上跟蘋果手機進行競爭。安卓手機最大的優點就是支持快充。
⑻ 如何看待家裡很窮的人也要跟家裡要錢買蘋果手機
看了這個題目,我的第一反應就是這個人應該比較虛榮。如果說家裡的情況真的是非常糟糕的話,就有時候也要考慮一下實際情況就不能去買蘋果手機了。畢竟我們不能活的太自私了,不能只為自己考慮。
總而言之,我認為買手機的話肯定要和家人商量好的,尤其是還沒有到自己掙錢的年紀,這個時候就更要根據實際情況去考慮了,等你自己可以掙錢了。買蘋果手機肯定也就不會那麼難。
⑼ 蘋果手機為什麼不支持5g
蘋果手機為什麼不支持5g?
很多果粉都說不支持5G就不買今年的蘋果新機了。那庫克為什麼不搶佔5G先機呢?小編整理了以下幾點原因。
1.現有的5G網路不夠成熟國產手機廠商現在都在搶佔5G先機,但是現在的5G網路還不夠成熟,更多地方都沒覆蓋到5G網,就算你買了5G手機,也只能在大城市中使用,小城市以及農村還沒有覆蓋5G網路,萬物互聯的狀態還是有點太早了。
2.5G資費貴5G速度比4G快,消耗流量也比4G多得多,而且目前的5G套餐都在兩百元左右,對於平常老百姓來說還是太貴,就算是想換5G手機流量費也付不起啊。對於大部分用戶來說還是會等到5G資費降下來,才會考慮購買5G手機的。
3.技術不支持都知道蘋果和高通的關系一直都不好,由於英特爾的5G基帶研製失敗了,蘋果才迫不得已和高通和解的,而高通的5G雙模基帶還未量產,時間上也來不及,所以今年的iPhonehi還是4G版本,到2020年蘋果才會推出5GiPhone。
4.出於用戶體驗考慮由於5G網路、技術還未成熟,蘋果現在貿然使用上5G,一旦出現問題,苦心經營多年的口碑,也將毀於一旦,所以出於對用戶體驗的考慮,今年的三款蘋果手機將不支持5G網路。
⑽ 為什麼很多人寧願買二手手機也不買新機懂行人是如何分析的
現在很多人寧願買二手手機也不買新機,一方面是二手手機的價格比起市場價要便宜很多,而且二手手機的翻新技術也很強,和先機相比差別並不算特別大,但是卻能夠以非常低廉的價格購買到高端旗艦機,所以很多人越來越喜歡這樣的購買方式。現在二手手機的行情也是越來越好,二手手機的翻新技術也越來越強,所以很多二手手機從外觀甚至到使用情況來看,和新的手機差別都不是特別大,而且也完全不會有卡頓的現象,只要能夠找到懂行的人一起購買,那麼完全不用擔心被騙。所以購買二手手機的風險也在大大降低,比起花大價錢買一部新手機,很多人寧願在這種經濟發展比較致緩的社會當下去購買一部二手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