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腦資訊 » 為什麼歐洲人不買蘋果

為什麼歐洲人不買蘋果

發布時間: 2023-01-22 18:04:26

『壹』 為什麼國外很多人不用智能手機呢

不知道你聽誰說的,我在歐洲,歐洲絕大部分人都是用智能機的,而且即使是老人也會去學習使用智能機,但是人家並不會追求款式,只要能用就行,我經常看到很多人2020年還在用iphone 5,iphone6.

蘿卜白菜各有所愛,手機只不過是一個通信工具,當然選擇帶有按鍵的手機是最方便的,以我個人推測,他們多數恐怕都是一些高齡人群吧。

根據Canalys的數據,歐洲2019年Q3剛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年增長超過8%,超過了亞太地區。中國的華為小米表現還不錯。

https://www.canalys.com/newsroom/canalys-european-smartphone-market-q3-2019

習慣,網路

很多外國人不用智能手機,歐洲一些城市,許多人仍在使用按鍵手機……

因為歐洲的很多地方,包括發達國家的很多地方,網路並不發達,無信號的地方很多。倫敦地鐵里的4G信號,也是剛開通沒兩年,還是在華為的幫助下實現的,否則還會拖下去……還有徳國,也是一樣。

另外,智能手機,在歐洲並不便宜,以華為為例,高端機在歐洲,賣的比國內貴。還有那個充電寶也不便宜。

歐洲人並非人人高薪,窮人也很多,基本吃喝便宜,但玩樂,還是需要一些錢的。德國4G網路沒普及,現在5G話費月套餐,在70到90歐元,對於普通人來說,性價比不高。

另外歐洲人不喜歡追時髦,很多人覺的手機能打電話就差不多了,很多人不喜歡用手機上網。

歐洲的手機支付不普及,可以忽略,電商也少,手機購物也就是起始階段吧!

這么說吧!不要以為中國的4G網路普及了,歐州也普及了,他們在這方面,差遠了!

在國外,手機只是用來打電話的工具,外國人聽音樂用MP3,拍照用相機,各司其職,這也是為什麼蘋果在中國賣的好,在美國去不行。用按鍵手機,這才是 健康 的生活方式,人們不會在哪都只會低頭玩手機。現在國人無論是吃飯還是外出,只要一有時間,就是低頭各自玩手機,大大的減少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古有卧床吸大煙,今有國人卧床玩手機。所以個人認為,國外堅持用按鍵手機是非常好的習慣,值得提倡。

1_不用智能機也就不存在下載安裝各種軟體帶來的問題 也就不可能把個人信息透明化

2_另外有一部分老年只需接打電話 老年機便宜的很 待機時間長

這個原因還在跟國外的信號有關,而且用按鍵的那類手機,可以更好地保護自己的隱私。

而且像這些觸屏的手機,在國外賣的價格是比較貴的。

我看了一個西瓜視頻上的那個一個大洋洲的一個小國家。

一部智能手機,而且還是山寨的中國的手機比他們本土銷量一般的手機的價格普遍貴了很多五百多人民幣。

不是不想用,而是不會用。無論國外國內,目前仍然在使用按鍵手機的應該絕大多數都是高齡人群和文化程度偏低的。他(她)們只需要手機通話功能就足夠。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主要原因是:發簡訊輸入法不熟悉,用語音發音不規范,看信息視力有一定障礙,聽音樂聽力不濟;所以,者是高齡人群不太接受智能手機的主要原因。

全世界,除了高齡人群外基本少有年輕人不用智能手機的。人們已經把智能手機作為接收信與主動搜集信息的主要工具,而且把智能手機作為衣、食、住、行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正所謂:「天不怕地不怕,一部智能手機走天下」就是這個道理。以打油詩結束:

老人也想用智能,不會輸入眼不行。

聽說智能有餡餅,你想不吃都不成。




1,按鍵機也有按鍵機優點,例如待機時間長,當作備用機不會誤事

2,跟國家的經濟有關系,經濟落後的國家智能機不普遍,沒有小米類似的平民智能機的廠家

3,國外有的地方沒有網路,例如地鐵。

『貳』 為什麼歐洲人更喜歡買華為而不是蘋果

歐洲的基站很多是華為的設備,同樣的使用華為手機相比於蘋果信號較好,且性價比比蘋果更高。

『叄』 為什麼歐洲人不做手機了

遙想十幾年前,歐洲在手機製造方面也曾是領頭羊之一,比如大家都熟知的總部位於芬蘭埃斯波的諾基亞手機,德國製造的西門子手機等等。 不過,如今的手機市場,很難再找到歐洲手機的身影了。縱觀整個全球市場,目前智能手機銷量超過2000萬台的14個品牌中,其中中國國產品牌包攬了11個,華為、OPPO、vivo、中興等品牌的排名都比較靠前,國際品牌中蘋果來自美國,而三星、LG來自韓國,但是竟然沒有任何一個品牌來自歐洲大陸,不禁讓人疑惑:歐洲人做的手機都去哪裡了?

其實並非歐洲人不做手機,而是很大程度上是目前歐洲的工業重心並不在手機上,更多的是側重於其他工業設備的製造。 如西門子目前將大部分精力放在了通信設備,諾基亞則僅僅是安於維持目前的現狀,並沒有想從根本上去撬動蘋果、三星的位置。所以,目前歐洲品牌的手機並沒有再世界市場上非常流行。

此外,鑒於目前手機市場群雄逐鹿的激烈場面,許多歐洲手機製造商猜想如果目前大舉投入,其實並非是明智之舉,並不一定能夠獲得很高的利潤,畢竟蘋果、三星早已經再智能手機市場佔得一席之地,加之諾基亞手機的前車之鑒,因此現在許多歐洲手機製造商並沒有打算推廣手機品牌,而是將注意力轉移到了零部件及其他通信設備的製造上了。

1丶歐洲和日本錯過了智能手機發展機遇。如今差距拉大,再追趕已趕不上行市了。

2丶全球智能手機行業競爭激烈,再投入必虧本。不如集中力量做歐洲自己的優勢產業。

在整個智能手機市場,尤其是放到全世界來看,中國的智能手機廠商是最活躍的,品牌也是最多的,其次才是美國、韓國、日本等國家,但它們能拿得出手,知名度比較高的品牌,也就是蘋果iPhone、三星手機、索尼手機、LG手機等等。

但我們會發現,全世界還有一個 科技 發達的地方卻沒有一個像樣、有品牌知名度的智能手機,那就是歐洲。在歐洲有著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等傳統的發達國家,而在國內的我們卻很少聽到他們有知名度的智能手機。就連初創於2015的英國的智能手機廠商Wileyfox,也是要在破產邊緣的時候,我們才知道它的事兒。

有同學會拿出諾基亞、愛立信等手機品牌,但它們最輝煌的時期是在功能機時代,在智能手機時代它們已經銷聲匿跡了,更何況諾基亞已經被富士康收購,成為國產品牌。

為什麼歐洲那麼多發達國家,連個有知名度手機品牌都沒有了?

第一點、中國有完整的工業門類,當然更多是中低端行業,以及人口優勢。但也就造就了中國企業在民用消費類產品上的強大,也就造就了國內的智能手機市場的繁榮。就連美國的蘋果公司都要來到中國找富士康合作,才能造出屬於他們的智能手機。

第二點、也正是因為中國智能手機繁榮,當國內的蛋糕被分完了,這些「飢餓」的智能手機廠商把目光放到了全世界,有去印度了,有去美國的,當然也有去歐洲,在機海以及價值性價比的攻略下,歐洲有多少智能手機廠商能抵擋住這些攻勢?要不然也不會出現英國的智能手機廠商Wileyfox瀕臨破產的情況。

現如今中國的智能手機市場穩居世界第一,國產品牌數量最多,銷量也都在前幾名,比如華為、小米、oppo和vivo等,外國比較出名的品牌就屬美國的iPhone,韓國的三星等,但是歐洲的 科技 那麼發達,為什麼不做智能手機呢?

首先,由於智能機在國內的競爭太大,很多手機廠商就把眼光放到了國際市場,跨往歐洲的不在少數,而且因為中國智能手機的性價比高,多數品牌已經在國際上佔有一席之地,所以歐洲即便是做智能機,一時間也沒辦法與中國較量,很可能就會面臨破產。

其次,歐洲之所以不做智能機,是因為他們不像中國,工業門類比較齊全,尤其是中低端行業門類,非常之多。

而且中國人口也是除印度以外最多的,人多就會刺激消費,所以在民用消費產品上,中國企業做的非常強大,中國智能機的銷量也就非常高了。而歐洲 科技 雖然比中國發達,但是都用在高端行業了,並且對於智能手機,歐洲沒有中國這么大的市場需求。

競爭啊~當蘋果掌握ios生態話語權,當三星掌握全硬體產業鏈話語權後,歐洲的手機廠商們只能跟中國廠商硬懟了。然而這個行業令人發指的低毛利以及對產品迭代的速度,是歐洲廠商根本玩不下去的。但是歐洲人在很多需要長期積累,慢工出細活的領域,依然很強大,目前依然承擔了全球 科技 領域的不少分工。但是整合成產品的工作,歐洲人還是算了吧

誰說歐洲人不做手機了?只是你看不到了而已...

20年前,當人們對移動通信開始產生剛需的時候,歐洲人是這么想的:

「我們一定要研發出移動通信領域的核心技術,這樣我們就碉堡了!」

然後...... 核心技術研發出來了,但沒有合適的工廠可以生產設備,索性自己生產得了!

然後...... 西門子、諾基亞、摩托羅拉、愛立信紛紛開始製造自己的通信設備。

PS:那個年代,沒有開放的智能系統、沒有3G、4G 網路,我們也沒有系統方案集成的能力,所以我們不造手機,也造不出手機!再加上那個時候手機算是奢侈品,我們那會兒也都不富裕!

10年前,當人們對移動互聯網開始產生興趣的時候,歐洲人是這么想的:

「我們一定要研發出移動互聯設備的核心技術,這樣我們依然很碉!」

「生產嘛!不然就交給別人去做好啦,我們只賣技術!」

然後...... 各廠紛紛開始轉型,關掉自己的工廠降低成本,專注新技術的研發和出售!

然後...... 西門子、諾基亞、摩托羅拉、愛立信等紛紛開始出售自己的手機業務。

PS:那個年代,系統開放了、網路標准也統一了、我們的製造業發展起來了,只缺核心技術了,所以國內大廠紛紛開始買買買,順便把它們的一部分技術也買過來。然後開始造手機。

現在,人們已經完全離不開移動互聯網的時候,歐洲人是這么想的:

「我們還是要繼續研發下一代的核心技術,這是門不錯的生意...」

「生產製造不重要,我們只對技術感興趣!」

然後...... 各廠紛紛轉移到幕後,每一台手機里都有他們的技術,品牌什麼的無所謂了!

然後...... 西門子、諾基亞、摩托羅拉、愛立信等紛紛開始在通信技術領域獨樹一幟...

PS:這個年代,我們是世界製造大國、我們的用戶全球最多,我們開始賺製造業的錢,歐洲人其實一直賺的都是核心技術的錢,只是從以前的設備變成了現在的純技術。

你現在用的每一台手機,裡面大部分的技術和零部件還都是人家設計研發的。歐洲人一直都在做手機,你把手機拆了就看到了!

人家不是不想做~是做不好

現在全球的手機行業~競爭十分劇烈

動不動就是機海戰術~如小米,魅族,華為 ,vi ,ov,錘子等等

他們都是中國手機行業的領頭者|。・㉨・)っ♡喜歡你♪

所以歐洲想做起來也未必能做得起來

要做手機,要考慮很多因素

先說三個方面吧

1,外觀

在外觀方面必須名列前茅才有生存的可能,客戶是上帝,必須要外在要美,內在實用,價格低廉

2,配置

即使有再美的外觀,在華麗的宣傳和代言人,也不能吸引真正喜歡使用手機的人,這個涉及的范圍很廣,難以說清楚,請諒解

2,系統

必須本土化,不然正如三星不在意中國市場,不了解中國本土化在對系統做出調整,或者做出中國本土系統,導致在中國的手機份額越來越小~其實三星挺美的

要想魅族一樣,雖然是安卓陣營但是人家有獨立的os管理

os獨立管理的好處有~

1本土化

2系統流暢性

3系統特色

4安全系數

所以說歐洲人想做手機~必須精益求精~勇於創 新→_→才可以吸引消費者們熱捧

手機到現在已經是高度發展的 科技 產品了,底層的軟硬體供應商早已成型,就剩下采購和組裝。簡單說來手機行業就是技術沒有壁壘,成本非常透明,拼的就是勞動力。歐洲勞動力成本非常的高昂,手機的利潤又非常的輕薄,歐洲人怎麼會去做手機咧?

手機行業絕對是高 科技 ,資金密集,技術密集型行業。想做品牌手機現在絕對是50億起,技術要求高,結構,電子,軟體,市場,哪個要求不高?而且節奏很快,老歐洲是搞不過中國人的,美國其實也只剩下蘋果而已。

歐洲的手機行業垮掉並不是他們看不起這個行業,也不是這個行業不掙錢,而是支撐這個行業的基礎已經垮掉了。

手機需要大量的開發,比如華為,在開發上歐洲的阿爾卡特、西門子、諾基亞已經輸掉了。再說組裝,歐洲的人力成本根本不能支撐這個行業,輸掉。手機需要大量的外協件,需要配套廠,歐洲有嗎?輸掉!美國的蘋果如果不是把生產放到中國,一樣活不下去,韓國是個例外,大財團下面的工廠齊全,類似計劃經濟下的中國蘇聯,三星LG是贏不了,更重要的是輸不起。

『肆』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用美國,歐洲國家都不用的三流蘋果手機裝逼。

IPHONE 50%是用給自己。50%是給別人看的。所以我們能在市面上能看到很多根本不會用IOS系統但還拿著最新款的IPHONE的男男女女。
所以呢。IPHONE 能把你的身價抬高一點點。因為5000元的手機的確屬於高端產品了。男孩拿IPHONE更有勇氣面對女孩。女孩拿IPHONE會讓她更自信。
還有就是IPHONE是窮人唯一能和富人拉近距離的產品。愛馬仕LV都上萬 乃至10萬。只有IPHONE半萬。窮人咬牙能買起。富人也只能拿IPHONE。所以在公共場合。能拉近貧富之間的距離。

『伍』 蘋果攤上事了,或將面臨1777億的天價罰款

最近壟斷一詞在國際領域似乎已經成了敏感詞彙,雖然這種現象在全球范圍內一直普遍存在,一直沒有辦法根治,甚至很多國家還支持一些企業去搞壟斷以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秘密。

前段時間我們開始整治壟斷現象,美團、阿里、騰訊等大企業被相關部門約去「喝茶」,後來處罰也陸陸續續地下來 。 令許多網友比較感興趣的是,最近蘋果也深陷壟斷風波, 歐盟以蘋果涉嫌技術壟斷為由,對蘋果開出了1777億的天價罰單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其實早在去年6月,歐盟就已經開始了對於蘋果的壟斷調查。 歐盟認為蘋果拒絕向競爭對手提供FNC快捷支付的授權,這已經涉及到了惡性競爭以及壟斷。

其實這已經不是歐盟第一次對蘋果進行處罰了,上一次歐洲進行處罰還是2016年的事情。當時歐盟發現蘋果在愛爾蘭有一些不符合規定的行為,於是向蘋果開出了145億歐元的天價罰單。

要知道在我國每年盈利能超過這個數字的企業最多也就幾家,在當時歐盟的這一舉動震驚了全世界。
雖然最後這個案件以蘋果的勝訴收場,但是這也讓國內外網友驚呼,歐盟真的好狠。如今歐盟不僅沒有放鬆對於蘋果的監管和制裁,甚至處罰力度還一次比一次大,這不禁讓人產生疑問,歐盟為什麼有底氣對蘋果進行一次又一次的制裁和處罰,為什麼蘋果能在國內市場作威作福呢?

其實原因也並不復雜,主要是失去蘋果對歐洲來說沒有太大的影響,如果歐洲真的將蘋果趕出歐洲市場,那對於蘋果來說將會是巨大的損失。

首先,歐洲並沒有太多的蘋果產業鏈,歐洲的蘋果一般都是從東南亞製造和組裝好最後運到歐洲售賣的。 這就導致蘋果並沒有給歐洲帶來太多的就業崗位,而對比之下國內則有很多蘋果的加工廠和組裝廠,其中富士康就是全球聞名的蘋果代工廠。

如果蘋果撤出,那麼像富士康這樣的生產線員工將會有大批失去工作崗位,這是很影響 社會 穩定的。

其次,歐洲也沒有太多蘋果供應鏈產商,蘋果的退出不會影響歐洲廠商的的發展 。而中國有一部分企業靠著給蘋果供應零部件和代工而生存,如果蘋果退出中國市場,那麼一些企業將會面臨到利益受損的局面。

最最重要的是,歐洲人由於收入水平比較高,所以購買力是許多地區不可比擬的。幾乎全球的手機廠商都把歐洲當作是自己最重要的市場。

當初華為手機在海外被老美製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歐洲市場發展速度過於迅猛,甚至威脅到老美的手機廠商在歐洲的地位。 也是明白自己在蘋果心中的地位,才給了歐盟強大的底氣 ,如果蘋果不按照自己制定的准則來,歐盟完全可以將蘋果踢出歐洲市場。

所以目前歐洲只要一對蘋果進行制裁,首先先禁止蘋果在歐洲銷售,這種方法很容易讓蘋果進行妥協,從長期發展的角度來說,蘋果沒有太多選擇只能就範。

近幾年,蘋果就已經進入了有關部門的視野中,一旦蘋果有出格的行為就會立刻被制裁。

打鐵還需自身硬, 我們採取的第一個措施是扶持國內的手機產業。 科創板上市之後,民族企業會得到官方的經濟扶持和補貼扶持,並且國家還會有意將一些優質資源向民族企業進行傾斜,這也讓國內的手機廠商發展越來越迅速,蘋果在國內市場的優勢一點一點被稀釋。

另外,這幾年我們加重了對國外企業的稅收力度,蘋果更是其中的重點關照對象。

目的就是為了保證國內市場的實力均衡,防止國內手機廠商被蘋果的營銷手段而打壓得喘不過氣。

此外,我們還有意地讓國內手機廠商優先選用國內的供應鏈, 對於採用國內供應鏈的廠商,將進行政策上的扶持,這就能是的國內的廠商不再過度依賴蘋果,發展得更加均衡。

種種現象表明,我們已經在作出准備,在必要的時候將蘋果轟出國內市場,不讓蘋果繼續在國內作威作福,這是我們值得期待的事。

『陸』 都說安卓卡,國外為啥有那麼多安卓用戶歐美收入買蘋果也不貴啊

題主你這個提問里的觀點全是錯誤的,對整個世界的認知出現了偏差。

1、不是安卓手機都會卡: 事實上安卓手機卡頓現在已經是很少見的事情,前2年的低端機型是卡頓的主力我個人用過的幾款都有出現過這類現象。

但是,這2年的旗艦機型,以及現在的低端機(千元機)其實已經不會出現明顯的卡頓,低端機你用個2-3年不成問題,旗艦級用個3-5年同樣也不成問題。

就拿我的華為P10 Plus來說,好些年前的機器了吧,現在依舊能較為流暢的運行起來,日常應用是沒啥問題的,打打和平精英這樣的 游戲 也沒任何問題。

因此,所謂安卓手機卡頓其實正在慢慢成為過去式,至少這幾年的機型早已解決了系統流暢問題。

此外,國產手機出現卡頓還有一個很大因素是,由於沒有GMS服務的統一調度管理,各個APP都想搶系統許可權,自啟動、通知廣告等等,結果導致系統資源消耗較大,卡頓。

2、歐美也有窮人也會買性價比機型: 題主認為歐美收入買蘋果不貴,這種看法不能說錯,但並不完全正確。

整個歐美依舊是低收入群體的,美國有貧民窟,歐洲有非裔群體,也有東歐部分欠發達國家,因此這里的群體一樣也需要廉價的安卓機型。你看看,紅米在全球的銷量,除了印度這類市場外,在歐洲近年增長也較快,其中很大原因也就在於低收入群體的貢獻。

從整體上來說,歐美發達國家的確不少,但這不代表所有群體都能用得起iPhone,各國國家的群體加起來這個總量就很大的。

因此,也就看到了iPhone在全球的市場份額其實並不高,這2年始終排名在第3位附近,今年第三季度則乾脆掉到了第4名。

3、用戶的需求重來是多元化的: 最後還不得不提一點的是,用戶需求始終是多元化的,你覺得iPhone好用並不代表其他用戶有類似的需求,也不代表其他用戶覺得iPhone好用。

這種情況下大量用戶使用安卓手機也就不奇怪了。

看看華為、三星這些機型在歐洲的銷量你就能明白,安卓高端機型一樣在歐美廣受歡迎的,再看看三星在北美的銷量,經過多年的努力也快趕上iPhone了,這表明三星各層次機型能滿足各種不同口味用戶的需求。

只要,安卓陣營的機型能滿足大量用戶的需求,這一定會有市場,就一定會有人不會購買iPhone。

安卓和andriod不一樣,具體哪裡不一樣,最大的區別就是國外的Android手機,使用全套谷歌框架和推送服務還有應用商店,這就保證了手機裡面大部分基礎需求不需要使用第三方程序,推送服務這塊,國內用戶深受其害,這點要和應用商店聯系起來。

國內的應用消息推送服務由於應用來源不規范,需要不停的喚醒應用本身,當然國內一眾手機廠也做出來努力,什麼定時推送,甚至建立自己的「服務中心」聯盟,用來解決各自為戰的局面,但這都是權宜之計,由於應用商店的開放,這部分體驗是絕對比不上蘋果系統的,誠然,安卓的好處也是這個。

另一個就是UI了,關於這點國內手機廠在某些地方做的優化確實不錯,但絕大多數都夾帶私貨,各種廣告的定向推送讓用戶不甚其擾,就不細說了。

總之,國內國外的安卓手機,其體驗區別還是很大概率,國外的原生安卓系統,可能在某些國人熟悉的地方不太方便,但系統本身比較「干凈」,在低配置手機上體驗會相對更好。

大家都說安卓手機卡,可是國外為啥會有那麼多的安卓用戶呢?你會發現在國際 社會 賣的最好的手機實際上是三星手機,而大家對於三星手機可能最擔憂的地方也是三星手機的系統,可實際上我們知道三星手機在國際 社會 如此受歡迎也確實因為它的系統非常的流暢,你可能會意外,為什麼我會說三星手機在國際市場的系統會流暢?

這里我們要提到谷歌系統。因為我們國產的手機系統中雖然也使用的是安卓系統,但是是我們國內手機廠商自己定製的UI,並沒有使用谷歌架構。所以,在流暢性方面你會發現使用谷歌架構的安卓手機,它的流暢性會更強。

還有一個最關鍵的點,在谷歌商店購買了AP P之後,這些APP它實際上所附帶的內容相對較少,不像國內的APP,它的內容相對較多,同一個APP它可能擁有了很多附加的內容,這里也會影響手機的卡頓。

對於國內手機市場來說,安卓手機也沒有像之前大家想像的那麼卡頓,因為現在的手機越來越注重處理器內存以及運存等等之間的關系。這些關系的組合,其實對於手機的提升以及流暢性的提升非常的有幫助。因此此我們會發現,現在的國產手機使用2~3年都基本上很難去卡頓。

從某種程度上,國產手機的流暢實際上有助於國內消費者對於國產手機的選擇。蘋果手機在國內市場的下滑也間接的說明了,消費者對於流暢性已經不再是最主要的看重目標,因為不管是安卓手機還是蘋果手機,它們的流暢基本上已經能夠做到平衡。

歐美消費者也並非是局限於蘋果手機或者是安卓手機,它們選擇手機的方式也很簡單,主要是運營商的選擇為主。特別是歐美的一些運營商,他們基本上購買手機甚至都不需要花費,運營商可能決定了他們手機的選擇。

其實國外買安卓跟國內差不多,無非就是價格便宜,且系統更加開放。至於歐美收入買蘋果也不貴的說法更是無從說起!

所以不得不說題主的這些觀點太片面了,偏差非常大。下面就進行一一更正:


一、安卓並沒有想像的那麼不堪

首先糾正一點,安卓手機並不卡,看看國內安卓手機,現在的安卓旗艦用上三五年完全無壓力,即使是很主流的中端機,只要不是敗家子,用兩年完全沒問題。

這還是國內安卓手機都有這種體驗,在國外安卓手機更流暢,一方面國外安卓手機依賴GMS,下載軟體都是用的Google Play,信息推送也是谷歌統一負責。並且國外的APP功能更簡單,廣告要少很多,看看Facebook、YouTube等APP,軟體的容量大小跟國內APP比起來還更小一點,所以運行負載更小,使用更流暢。不敢說安卓手機有IOS那麼流暢,但日常使用完全沒問題,高端安卓機也很順滑,說安卓卡的完全還停留在上個10年。


二、國外為啥有那麼多安卓用戶

很多人總以為歐美人人都是中產,沒有窮人,這大錯特錯了。看看今年歐美爆發的遊行,有多少人去打砸搶,這說明這部分人群是貧困人口,加上貧民窟一類的,確實不少。

舉個例子,在德國,賓士車就是計程車的水平,但德國每個家庭都有賓士車么?換位思考,現在國產車的價格就十多萬,按照「歐美收入買蘋果也不貴啊?」的邏輯,國人買國產車也不貴呀,那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人買不起呢?

最後,iPhone手機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是高端產品,即使是在本土美國,iPhone也不是普通消費者都能承受的。所以國外選擇安卓的第一大原因就是安卓便宜,看看三星,每年銷量三億多台,便宜機型就佔了一大半。今年疫情爆發後,小米在歐洲銷量暴漲也是一個道理,大家認可安卓的物美價廉。

還有一部分則是不喜歡蘋果的操作系統太過於封閉,這也確實存在。


所以不要還用老眼光看人,安卓並沒有那麼差,用幾年還流暢的大有人在。國外也不全是土豪,也不是人人買蘋果眼睛都不眨巴一下的,換算成人均收入歐美確實要便宜一點,但是人家物價高,生活成本高,這也是一個道理。

再高的收入,也不是人人都是土豪……不是土豪就會在乎價格高低,蘋果的價格在全球任何一個國家都屬於高端消費品。都是智能手機,為什麼就不能買更便宜的安卓手機,而非要去買蘋果呢?

且不說安卓卡不卡,價格才是最大的因素!三星是全球第一手機廠商,但是三星賣得最好的可不是自己的旗艦機,都是中低端的A系列機器。全世界只做高端機,而且賣得好的,有且只有蘋果!

國外安卓用戶多,是因為安卓手機多,很正常吧……蘋果一年就出三四款機型,也不玩機海戰術,總銷量能一直排在前三,就知道蘋果有多厲害了!這說明蘋果的用戶其實真心多~只不過安卓手機更多,所以安卓用戶才多……這和收入也沒多少關系了!

都說安卓卡,國外為啥有那麼多安卓用戶?歐美收入買蘋果也不貴啊?

題主問題的核心是都說安卓卡,國外為啥有那麼多用戶選擇安卓?歐美收入買蘋果也不貴呀?從客觀角度來說手機的選擇我認為一直都是多元化的,而安卓卡頓的時代實際也算是基本上過去了,很多人所說卡頓,基本上還是停留在三四年年前的機型,或者是使用千元機以及中端手機因為本身配置不足以及優化導致的卡頓。下面我們來具體說說:

蘋果在歐洲的價格相對來說並不算是很低,而且每個國家確實我們也知道都有窮人,也有人追求性價比,購買低價的手機,所以顯然iPhone不是最佳的選擇。

首先從數據方面來說的之前在iPhoneX發布的時候,知名數據機構Statista統計了64G版本的iPhone X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售價,實際我們可以看到除了在美國地區價格相對比較低是999美元之外,在歐美其他地區的價格並不算是很低。比如俄羅斯價格為1390.30美元。第二貴的是歐盟地區,為1376.61美元。



實際要說和安卓手機相比,確實還算是價格高的,因為和在中國的價格確實相差不多,雖然說相對收入比較高,但是物價方面也是按照美元來計算的,而且其中也不乏有窮人,和安卓端的手機相比,比如國產品牌小米,以及三星的中端機型,以及包括一加手機這些走性價比路線的手機相比,確實iPhone的價格還是很高。

同時我們也會發現,在知名機構Omdia發布的2020上半年全球手機單品銷量排行中,雖然實際單品銷量最高的,還是蘋果11,XR,以及SE這些相對價格比較低的機型,同時安卓手機中三星雖然在歐洲市場很強,但是銷量最高的還是中端機型,包括小米系列。這就說明了人們實際還是偏向於低價格的手機。


用戶的需求和認知不同。

實際就像是國內,在之前很多人可能會認為高端非蘋果不選。但是現在我們也明顯看到了變化,不管是小米,OV,還是華為在高端手機方面的銷量都是有所上升的,這也說明了人們對於高端只選蘋果的想法是有所改變的。

一方面是安卓流暢度確實有明顯的提升,用蘋果手機的人也許會認為沒有改變,沒有iPhone用著順滑,但是對於使用習慣了安卓手機的人來說他們確實可以明顯感覺到卡頓減少了。

既然是在系統方面不再是劣勢,這個時候。很多人實際關注點會放在一些相對創新比較大的機型中,比如華為手機的潛望式變焦,夜景的實力,包括續航,功能性方面等等。而這些顯然是蘋果,所不具備的一些優勢。而且蘋果確實也有自己本身的一些劣勢和不足,並非是十分完美的,這也導致了不同需求的人會有不同的選擇。


總結:

實際從客觀角度來說,確實在很多人看來國外的人收入相對比較高。但是和薪水成為正比的是物價,而且我們也看到了實際蘋果的售價,在每個國家實際按照人民幣來換算的h話,都超過了基本上6000元以上,在我國我們認為是高端,而其他國家也是如此,而且相比之下窮人也有占據了一部分,而這部分人實際選擇手機的時候也會看價格。同時因為安卓流暢度的提升,在不同的人眼中可能會有不一樣的認知,所以選擇多元化也很正常。


回答完畢

安桌系統手機最近幾年性能和硬體不斷提高,這兩年的安桌系統已經很流暢了,不過要在手機硬體上配置要好,用安卓系統手機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平時多清理一些不用的軟體或軟體里的垃圾緩存,保持手機的流暢性。

簡單的說,全世界最流氓的安卓生態在中國。在國內不是安卓手機不好,是軟體太辣雞。miui12那個探照燈功能,讓多少流氓現原形了。國內就是流氓軟體太多了。想著辦法自啟動。

安卓卡的原因是因為你下載了N多應用軟體,把手機內存占滿了,所以才會卡,外國人可能沒有我們那麼閑工夫天天扣手機,所以不會卡

看著一個個胡吹就覺的好笑,你們為什麼不出國認識幾個外國的普通人,看看他們在手機卡的時候怎麼辦,其實只有一個字:忍!

『柒』 荷蘭發起手機支付反壟斷調查,為何蘋果手機成為矛頭焦點

荷蘭之所以會對蘋果手機進行反壟斷調查,也是因為蘋果在自己的手機支付系統方面確實損害了公平競爭的原則。因為蘋果手機在荷蘭地區禁止使用蘋果支付來購買其他的電子產品。而蘋果公司的這一舉動,也嚴重損害了反壟斷的相關規定。如果河蘭有關部門根據這一條規定來對蘋果公司進行嚴厲處罰的話,那麼也會導致蘋果公司在歐洲地區的利益受到很大的損傷。而荷蘭之所以會針對蘋果公司,也和以下幾個原因有著密切的關系。

一、蘋果公司經常利用自身的優勢打壓競爭對手。

這些年蘋果公司在歐洲地區經常會遭到反壟斷的調查。這是因為蘋果公司的手機產品在歐洲地區擁有著絕對的影響力,這也導致其他的手機產品在和蘋果公司競爭的時候確實會出現處於下風的趨勢。然而蘋果公司能夠獲得如此巨大的優勢也和嚴重違反反壟斷法有著密切的關系。

當然無論是出於哪個方面,蘋果公司違反了公平競爭的原則,必然會遭受嚴重的處罰。我們也希望蘋果公司在以後的商業競爭過程中,必須要保持穩定克制的原則。

『捌』 為什麼在歐洲很多外國人不用智能手機

每個國家都有每個國家的價值觀,對於一些歐洲國家還是比較保守的,對於一些新鮮事物他們還不能接受,而且智能手機雖然方便,但是可能會讓一些未成年沉迷於此,所以選擇不用智能手機,而且手機在他們的眼裡就是一個通訊工具,對於目前的生活已經習慣了,而沒有必要用智能手機。

『玖』 為什麼外國人用蘋果手機,從來不買手機殼

對於歐洲人來說,手機沒有外殼是很常見的。 我不知道美國的情況。 如果普遍使用這種情況,可能會受到亞洲文化的影響。 畢竟在美國的亞裔比例還是比較大的。 白人文化的特徵之一是他們對風險不太敏感。 

現在的年輕人一個月能掙幾千塊,一台小米電視兩千塊,收入還不到半個月。 他們需要如此昂貴的保護嗎? 我的美國導師年薪9萬美元(稅後),一個月近8000美元,一部iPhone 13大約1000多美元,1/8個月的工資我的一個朋友在中國211教書,他的月薪 工資大概15000美元,一部iphone大概9000多元,半個多月的工資,關心和關心的水平能一樣嗎?

『拾』 為什麼歐洲人不做手機了

遙想十幾年前,歐洲在手機製造方面也曾是領頭羊之一,比如大家都熟知的總部位於芬蘭埃斯波的諾基亞手機,德國製造的西門子手機等等。 不過,如今的手機市場,很難再找到歐洲手機的身影了。縱觀整個全球市場,目前智能手機銷量超過2000萬台的14個品牌中,其中中國國產品牌包攬了11個,華為、OPPO、vivo、中興等品牌的排名都比較靠前,國際品牌中蘋果來自美國,而三星、LG來自韓國,但是竟然沒有任何一個品牌來自歐洲大陸,不禁讓人疑惑:歐洲人做的手機都去哪裡了?

其實並非歐洲人不做手機,而是很大程度上是目前歐洲的工業重心並不在手機上,更多的是側重於其他工業設備的製造。 如西門子目前將大部分精力放在了通信設備,諾基亞則僅僅是安於維持目前的現狀,並沒有想從根本上去撬動蘋果、三星的位置。所以,目前歐洲品牌的手機並沒有再世界市場上非常流行。

此外,鑒於目前手機市場群雄逐鹿的激烈場面,許多歐洲手機製造商猜想如果目前大舉投入,其實並非是明智之舉,並不一定能夠獲得很高的利潤,畢竟蘋果、三星早已經再智能手機市場佔得一席之地,加之諾基亞手機的前車之鑒,因此現在許多歐洲手機製造商並沒有打算推廣手機品牌,而是將注意力轉移到了零部件及其他通信設備的製造上了。

1丶歐洲和日本錯過了智能手機發展機遇。如今差距拉大,再追趕已趕不上行市了。

2丶全球智能手機行業競爭激烈,再投入必虧本。不如集中力量做歐洲自己的優勢產業。

在整個智能手機市場,尤其是放到全世界來看,中國的智能手機廠商是最活躍的,品牌也是最多的,其次才是美國、韓國、日本等國家,但它們能拿得出手,知名度比較高的品牌,也就是蘋果iPhone、三星手機、索尼手機、LG手機等等。

但我們會發現,全世界還有一個 科技 發達的地方卻沒有一個像樣、有品牌知名度的智能手機,那就是歐洲。在歐洲有著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等傳統的發達國家,而在國內的我們卻很少聽到他們有知名度的智能手機。就連初創於2015的英國的智能手機廠商Wileyfox,也是要在破產邊緣的時候,我們才知道它的事兒。

有同學會拿出諾基亞、愛立信等手機品牌,但它們最輝煌的時期是在功能機時代,在智能手機時代它們已經銷聲匿跡了,更何況諾基亞已經被富士康收購,成為國產品牌。

為什麼歐洲那麼多發達國家,連個有知名度手機品牌都沒有了?

第一點、中國有完整的工業門類,當然更多是中低端行業,以及人口優勢。但也就造就了中國企業在民用消費類產品上的強大,也就造就了國內的智能手機市場的繁榮。就連美國的蘋果公司都要來到中國找富士康合作,才能造出屬於他們的智能手機。

第二點、也正是因為中國智能手機繁榮,當國內的蛋糕被分完了,這些「飢餓」的智能手機廠商把目光放到了全世界,有去印度了,有去美國的,當然也有去歐洲,在機海以及價值性價比的攻略下,歐洲有多少智能手機廠商能抵擋住這些攻勢?要不然也不會出現英國的智能手機廠商Wileyfox瀕臨破產的情況。

現如今中國的智能手機市場穩居世界第一,國產品牌數量最多,銷量也都在前幾名,比如華為、小米、oppo和vivo等,外國比較出名的品牌就屬美國的iPhone,韓國的三星等,但是歐洲的 科技 那麼發達,為什麼不做智能手機呢?

首先,由於智能機在國內的競爭太大,很多手機廠商就把眼光放到了國際市場,跨往歐洲的不在少數,而且因為中國智能手機的性價比高,多數品牌已經在國際上佔有一席之地,所以歐洲即便是做智能機,一時間也沒辦法與中國較量,很可能就會面臨破產。

其次,歐洲之所以不做智能機,是因為他們不像中國,工業門類比較齊全,尤其是中低端行業門類,非常之多。

而且中國人口也是除印度以外最多的,人多就會刺激消費,所以在民用消費產品上,中國企業做的非常強大,中國智能機的銷量也就非常高了。而歐洲 科技 雖然比中國發達,但是都用在高端行業了,並且對於智能手機,歐洲沒有中國這么大的市場需求。

競爭啊 當蘋果掌握ios生態話語權,當三星掌握全硬體產業鏈話語權後,歐洲的手機廠商們只能跟中國廠商硬懟了。然而這個行業令人發指的低毛利以及對產品迭代的速度,是歐洲廠商根本玩不下去的。但是歐洲人在很多需要長期積累,慢工出細活的領域,依然很強大,目前依然承擔了全球 科技 領域的不少分工。但是整合成產品的工作,歐洲人還是算了吧

誰說歐洲人不做手機了?只是你看不到了而已...

20年前,當人們對移動通信開始產生剛需的時候,歐洲人是這么想的:

「我們一定要研發出移動通信領域的核心技術,這樣我們就碉堡了!」

然後...... 核心技術研發出來了,但沒有合適的工廠可以生產設備,索性自己生產得了!

然後...... 西門子、諾基亞、摩托羅拉、愛立信紛紛開始製造自己的通信設備。

PS:那個年代,沒有開放的智能系統、沒有3G、4G 網路,我們也沒有系統方案集成的能力,所以我們不造手機,也造不出手機!再加上那個時候手機算是奢侈品,我們那會兒也都不富裕!

10年前,當人們對移動互聯網開始產生興趣的時候,歐洲人是這么想的:

「我們一定要研發出移動互聯設備的核心技術,這樣我們依然很碉!」

「生產嘛!不然就交給別人去做好啦,我們只賣技術!」

然後...... 各廠紛紛開始轉型,關掉自己的工廠降低成本,專注新技術的研發和出售!

然後...... 西門子、諾基亞、摩托羅拉、愛立信等紛紛開始出售自己的手機業務。

PS:那個年代,系統開放了、網路標准也統一了、我們的製造業發展起來了,只缺核心技術了,所以國內大廠紛紛開始買買買,順便把它們的一部分技術也買過來。然後開始造手機。

現在,人們已經完全離不開移動互聯網的時候,歐洲人是這么想的:

「我們還是要繼續研發下一代的核心技術,這是門不錯的生意...」

「生產製造不重要,我們只對技術感興趣!」

然後...... 各廠紛紛轉移到幕後,每一台手機里都有他們的技術,品牌什麼的無所謂了!

然後...... 西門子、諾基亞、摩托羅拉、愛立信等紛紛開始在通信技術領域獨樹一幟...

PS:這個年代,我們是世界製造大國、我們的用戶全球最多,我們開始賺製造業的錢,歐洲人其實一直賺的都是核心技術的錢,只是從以前的設備變成了現在的純技術。

你現在用的每一台手機,裡面大部分的技術和零部件還都是人家設計研發的。歐洲人一直都在做手機,你把手機拆了就看到了!

人家不是不想做~是做不好

現在全球的手機行業~競爭十分劇烈

動不動就是機海戰術~如小米,魅族,華為 ,vi ,ov,錘子等等

他們都是中國手機行業的領頭者|。・ ・)っ 喜歡你

所以歐洲想做起來也未必能做得起來

要做手機,要考慮很多因素

先說三個方面吧

1,外觀

在外觀方面必須名列前茅才有生存的可能,客戶是上帝,必須要外在要美,內在實用,價格低廉

2,配置

即使有再美的外觀,在華麗的宣傳和代言人,也不能吸引真正喜歡使用手機的人,這個涉及的范圍很廣,難以說清楚,請諒解

2,系統

必須本土化,不然正如三星不在意中國市場,不了解中國本土化在對系統做出調整,或者做出中國本土系統,導致在中國的手機份額越來越小~其實三星挺美的

要想魅族一樣,雖然是安卓陣營但是人家有獨立的os管理

os獨立管理的好處有~

1本土化

2系統流暢性

3系統特色

4安全系數

所以說歐洲人想做手機~必須精益求精~勇於創 新 _ 才可以吸引消費者們熱捧

手機到現在已經是高度發展的 科技 產品了,底層的軟硬體供應商早已成型,就剩下采購和組裝。簡單說來手機行業就是技術沒有壁壘,成本非常透明,拼的就是勞動力。歐洲勞動力成本非常的高昂,手機的利潤又非常的輕薄,歐洲人怎麼會去做手機咧?

我們印象中最深的應該是當時歐洲芬蘭的諾基亞。實際上我們對於諾基亞的期待值應該是相對比較高的,畢竟在當時它應該是世界上首屆的霸主,基本上所有的手機廠商都在諾基亞的市場中很難得到大的發展,在當時我們認同的手機廠商有諾基亞和其他。

隨著手機的不斷變化,諾基亞沒有趕上安卓手機的步伐,最終諾基亞走上了一條讓我們感覺非常遺憾的路。

可以說之前的諾基亞,它的龐然大物之路,最終還是沒有獲得消費者的認同!我們現在回過來再去了解一下,為什麼這一款手機品牌最終走向了陌路。

在我們看來他是過於的相信自己的能力,沒有及時的根據市場的變化而進行手機的變化,沒有進行更快的系統的改變。

盲從於自己的塞班系統,而忽略了安卓系統的強大,最終諾基亞只能淪落為小眾品牌。

當然現在的歐洲市場中,其實我們能夠理解的,為什麼現在手機品牌發展中越來越困難?主要還是因為在國內市場中手機銷量的表現越來越強,消費者對於國內市場的認可度也在不斷的攀升。

特別是在國內市場中,有太多的手機品牌出現了,令我們感覺到驚喜的部分。在國際市場的不斷變化之中,國產手機成為了國際品牌中不可忽略的存在,在這種情況下更多的用戶開始去使用國產手機品牌,而我們也能夠理解為什麼在歐洲市場中國產手機品牌的發展如此的迅速。

特別是很多國產手機都在歐洲市場進行發布,讓歐洲市場的很多消費者選擇了國產品牌,這對於歐洲的一些本土手機品牌來講,實際上是沖擊也讓他們在發展中受到了影響,並且也不能夠得到更大的進步。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你能夠理解為什麼國產手機成為了現在很多用戶願意考慮的對象,而歐洲市場他們在目前國產手機如此。強大的壓力之下,也確實難以有更大的進步

為什麼歐洲人不做手機了?

題主問題的核心是為什麼歐洲人不做手機了?歐洲實際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但是為什麼手機也算是 科技 行業沒有發展起來呢?實際並非如此,就像我們熟悉的諾基亞。就來自於荷蘭,他也算是歐洲的一份子。但是諾基亞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而且我們縱觀現在全球手機銷量排行榜,其中比較突出的幾個品牌,iPhone,三星,華為,小米,OPPO,vivo這些確實沒有一個歐洲的品牌,確實讓我們不僅感慨,歐洲的手機品牌在哪裡呢?


實際諾基亞就是最好的一個前車之鑒。因為當時的諾基亞確實響徹了全世界,但是隨著智能手機時代的到來,手機市場來了一次大的轉變,而在這次潮流中諾基亞沒有跟上節奏,諾基亞可以說是在歐洲甚至世界都算是最大的一個手機廠商,但是隨著世界其他地方智能手機品牌不斷加入,之前的市場確實奪不回來了,所以導致其他歐洲市場的品牌也不敢貿然前行,因為在當時,美國的iPhone和韓國的三星,確實已經占據了一大部分的歐洲市場,所以一塊大的蛋糕已經被瓜分,其他小的廠商自然也不敢再去跟進。



另外一部分我覺得是人口的問題。根據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03月20日,統計的歐洲50個國家人口總數為745,027,585人,簡單一點來說歐洲50個國家的人口總和為7.4億左右。而我們一個國家的人口都有來到了14億,簡單一點來說就是他們想做,但是條件受到了限制。 就像是我們國家為什麼行業分類齊全,製造業發達,手機品牌眾多,這是因為手機在量產的時候,需要巨大數量的工人,組成健全的流水線,才可以進行大規模的量產,這樣就只有中國才有這樣的能力,可以將巨大數量的手機供貨給全世界。就像蘋果手機的生產確實還要依賴於我們國內的富士康,更不用說歐洲的其他國家了。



從客觀條件來說,確實歐洲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所以截止到現在 科技 方面的整體實力依然是超過了我們,不過這些也都僅限於高 科技 方面。但是在製造業方面,他需要的確實不僅僅是技術,還需要人工,這些確實是歐洲所達不到的。這也是為什麼在90年代的時候,其他國家都紛紛來中國建廠搞開發,然後把技術賣給我們,因為雖然他們擁有者高 科技 ,但是不具備生產和開發的條件。

總結:

歐洲的手機市場中,諾基亞和西門子是最有名的兩個企業。但是因為智能化時代的到來,改變了市場的格局,他們的節奏確實沒有跟上,就這樣一步步落後。而我國的手機品牌因為我們人口基數的關系,慢慢的發展存活了下來,加上美國的iPhone和韓國的三星,確實組成了現在的手機市場格局,這樣的地位確實是任何勢力都撼動不了的,加上歐洲本身的工業重心和人口的關系,所以他們現在不在手機行業發展,我覺得是正確的,因為現在的智能手機如果沒有特色,單純的來堆積配置,確實很難在市場上面立足。


回答完畢

熱點內容
淘寶現在衣服為什麼都才7塊錢 發布:2025-05-25 17:32:55 瀏覽:617
為什麼華為手機鍵盤手寫用不了 發布:2025-05-25 17:27:16 瀏覽:831
為什麼有些父親不愛自己的孩子 發布:2025-05-25 17:17:53 瀏覽:418
雷霆游戲為什麼不能用微信登錄 發布:2025-05-25 17:16:18 瀏覽:236
哮喘病人為什麼晚上會喘 發布:2025-05-25 17:11:08 瀏覽:384
為什麼美團能在短時間內發展起來 發布:2025-05-25 17:09:41 瀏覽:868
為什麼找不到適合自己的生意 發布:2025-05-25 17:06:17 瀏覽:272
為什麼電腦主機是兩個電源按鍵 發布:2025-05-25 17:04:54 瀏覽:787
為什麼手機顯示歸屬地不一樣 發布:2025-05-25 17:03:11 瀏覽:145
冬天能用散餌為什麼不好用 發布:2025-05-25 17:01:48 瀏覽: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