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眼觀萬物 » 為什麼感覺眼睛瞳孔有變化

為什麼感覺眼睛瞳孔有變化

發布時間: 2022-08-04 22:50:46

❶ 人的眼睛瞳孔為什麼會變大變小。光線較暗時,瞳孔放大。光線較強時,瞳孔縮小。這是為什麼呢!瞳孔邊邊的

光線明亮時,瞳孔縮小;光線較暗時,瞳孔變大。

光線突然變暗的時候,會有短暫的失明,這個過程中,瞳孔變大,以透過足夠多的光線,使得在黑暗的情況下也能夠看見物體。

瞳孔是控制眼睛的進光量的~ 光線強的情況下,瞳孔會收縮,保證適當的光線量進入眼睛,而當光線不足黑暗的環境下,瞳孔會放大,盡可能多的讓光線進入眼睛,這樣才能看清東西。

(1)為什麼感覺眼睛瞳孔有變化擴展閱讀:

瞳孔位置:眼球血管膜的前部,即鞏膜中心和圓孔。沿瞳孔呈環形排列的平滑肌叫瞳孔括約肌。括約肌收縮時使瞳孔縮小。沿瞳孔呈放射狀排列的平滑肌叫瞳孔放大肌。

放大肌收縮時使瞳孔散大。由於瞳孔可以散大或縮小,所以能起到調節進入眼球光線量的作用。正常人的瞳孔能反射性地調節其自身的大小。

當光線增強時,瞳孔縮小;當光線減弱時,則瞳孔散大。如果瞳孔反射異常或消失,表明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發生障礙。所以臨床常採用瞳孔對光反射來檢查神經系統的功能狀態。

瞳孔,是動物或人眼睛內虹膜中心的小圓孔,為光線進入眼睛的通道。虹膜上瞳孔括約肌的收縮可以使瞳孔縮小,瞳孔開大肌的收縮使瞳孔散大,瞳孔的開大與縮小控制進入瞳孔的光量。

❷ 一個眼睛突然瞳孔放大,請問是什麼原因

我的瞳孔也特別大,不過我的眼角膜不會黃,瞳孔大很正常。眼睛的聚焦能力主要來自角膜,但為了對不同距離的物體聚焦,眼睛經常需要改變其屈光力,這是靠改變晶狀體的兩表面,主要是改變前表面的曲率來實現的,這個過程稱為調節。當眼的調節放鬆時,如果眼軸的長度和屈光系統的屈光力能使眼的後焦點落在視網膜上的話,便為正視眼。同樣在調節放鬆時,如果屈光系統的後焦點落在視網膜之後的稱為遠視眼,相反落在視網膜之前的稱為近視眼。若包含視軸的各個切面的屈光狀態不同,則稱為散光。一般可用配眼鏡的方法加以矯正。
眼內的虹膜像照相機的光圈一樣,調節進入眼睛的光量。虹膜中央的小圓孔稱為瞳孔。除了光量引起瞳孔大小變化,眼的調焦過程也會影響瞳孔的大小,當視距變近時,瞳孔會稍微縮小。對所見物的心理情緒反應,也能引起瞳孔的變化。一般人眼在白天的瞳孔大小為2,3毫米,在黑暗的環境,可以達到6,7毫米,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眼睛的最大瞳孔直徑會下降到5毫米左右。
由三組眼外肌支配的眼球運動,除了用以改變視線外,還對於正常的視知覺起著重要的作用。眼球運動可以分為共扼運動、分離運動、穩態運動三大類:共軛運動即雙眼同時以相同方式運動,其中又可分為掃視運動和平穩追隨運動,前者是從一個注視點移向另一個注視點時的雙眼運動,後者則是當眼睛追蹤一個運動物體時所發生的運動;分離運動是指在交替注視較遠或較近的物體時,使得兩眼視軸的夾角發生相應的變化的運動;穩態注視過程中的運動,包括震顫、微掃視及慢漂移。如果用某種特殊的光學系統使刺激像「穩定」在視網膜上完全不動時,則在幾秒鍾內,刺激像的輪廓和顏色便會消褪,所以這些微小的眼運動對於視知覺是至關緊要的。
人眼的視網膜上有兩種光感受器:視桿細胞和視錐細胞。視桿細胞的非常靈敏,在很暗的光照下還能工作,但不能區別顏色,在較暗的環境亮度下主要是視桿細胞的活動,稱暗視覺,;視錐細胞不夠靈敏,只有在較強的光照下才能工作,能區別顏色。在明亮的環境中主要是視錐細胞的活動,稱明視覺;在中等亮度范圍,兩種感光細胞均參與視覺稱間視覺。當從亮處突然進入暗處時,視覺系統對光的敏感度是隨時間逐漸升高的,這個過程稱為暗適應。反之則稱為明適應。明適應的進程要快得多,通常在幾秒內敏感度就逐漸恆定。光感受器對光的敏感性還與光線的入射方向有關。正入射時敏感性最高,隨入射角增加迅速下降。
視覺系統的空間分辨能力常用視敏度來表示,其定義為眼能夠分辨的最小細節所對應的視角(以分為單位)的倒數。一般用蘭多爾特環或斯內勒字元來檢查人眼的視敏度。正常人眼的視敏度約對應視角1'~30"。從生理解剖角度,視敏度可以解釋為是由視錐細胞在視網膜上的鑲嵌排列的精細程度所決定;而從光學角度,則可以認為是受到眼光學系統的衍射極限的限制。研究結果表明兩者都與以上實際值相符。
物體的顏色固然取決於照明光的光譜組分、材料對光的反射、透射或吸收特性,但對眼睛而言,它是一種感覺,即色覺。對於人眼主觀感覺到的顏色,可以用色調、飽和度和亮度這三個基本屬性來描述。色調就是顏色的名稱,如紅、綠、藍、黃等等;飽和度是指一種顏色的有色和無色組分的相對量,即通常所指的顏色的深淺;亮度是指顏色的無色組分在灰度等級(介於黑白之間)上的相對位置,用來表示顏色是明亮的還是陰暗的。楊-亥姆霍茲的三色理論認為,視網膜中有三種光譜敏感峰分別在紅、綠、藍區域的感光細胞,這三種細胞發出信號,經過神經系統的分析處理,引起不同的顏色感覺。赫林的拮抗色理論則認為顏色中有三對單一的感覺反應:紅-綠、黃-藍、黑-白。紅-綠或黃-藍對組合中,沒有一種顏色能與補色在同一感受器中同時活動,但是黑-白對能發送組合信號,產生各種中間色調的灰色。這個理論與許多色覺經驗相符合,特別對於負後像的解釋簡單而令人信服。這兩種色覺理論在歷史上有過長期爭論,現在可以這樣認為:色覺過程至少是一個二級過程,在感受器那一級與楊-亥姆霍茲學說一致,而在視神經那一級又與赫林學說一致。在色覺的心理學方面,顏色恆常性是一個最值得注意的現象。顏色的恆常性是指不管照明光的光譜組分如何變化,人們通常能像在白光下一樣來分辨物體的顏色。對此目前還沒有完滿的解釋。
立體視覺就是視覺系統對三維空間的知覺,也就是辨別物體的距離、物體間的前後位置、方向等的能力。在只有單眼信息的情況下,就視覺系統本身而言,造成立體視覺的線索主要是調節及單眼運動視差。調節是為了使觀視的物體在視網膜上清晰地成像,因此必然帶來關於物體距離的信息。單眼運動視差主要是由觀察者移動身體以使空間物體的相對位置發生變化,從而產生對物體間前後位置的判斷。因為靠視網膜只能得到外部世界的二維圖像,雙眼視覺才是立體視覺的主要基礎。雙眼視差信息是深度知覺最重要的線索,在一定范圍內主觀的深度知覺隨視差量的增大而增強。由於幾何的原因,視差隨物體所處距離的增大而下降,因此對於遠距離物體不可能有精確的深度知覺。
你在睡覺前試一下熱敷,千萬不要揉眼睛!!不要用眼過度,可以常閉上眼睛把眼球轉動看四周。

❸ 為什麼瞳孔忽大忽小

瞳孔的變大變小,是屬於眼睛折光系統的自動調節,屬於一種無意識的。就像呼吸和心跳,這些系統有一套自身的節拍。所以,人沒有明顯的意識到。可能屬於自主神經系統的一類。 就像發汗,分可感和不可感兩種。 瞳孔的大小根據視物的遠近,光線的強弱,以及葯物作用改變.你如果只是盯著一個地方(鏡子)看,那恐怕就沒有什麼改變的.你在黑暗中看你的瞳孔,就會變得很大了。我近視,瞳孔通常都比較大,你覺得好嗎?!!!!! 不是什麼病,光線強弱而已。 症狀:健忘、脫發、指甲發白、動則氣喘汗出 。像是貧血的症狀, 你做個血常規檢查看看先。 光線越強瞳孔越是收縮變小,光線越暗,瞳孔相對越大。在夜晚你可以用手電筒直照瞳孔,你會發現在黑夜裡瞳孔是大的,然而隨著你的電筒光線的射入而立即縮小。所以瞳孔時大時小是正常的。 假定人由光亮處進入暗室時瞳孔直徑可增加5倍,那麼瞳孔的受光面積應增大25倍;可見瞳孔的變化,有保持在不... 因此瞳孔的開大或縮小在臨床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瞳孔在光照下,引起孔徑變小,稱為直接對光反射... 人的瞳孔受光照射後會縮小,這叫做瞳孔對光反射。瞳孔是虹膜中間的小孔,它由環形和輻射狀的兩種肌肉組成... 你的瞳孔也會不一樣大小的。。。。 在激動的時候人的瞳孔會變大!相反平靜的時候是小的! 光線亮的地方...

求採納

❹ 眼睛瞳孔變大是怎麼回事

建議:病情分析:眼睛瞳孔變大可見於眼外傷、使用散瞳的葯物、眼部病變到疾病導致,另外進入昏暗到環境也可以出現這種情況。
指導意見:如果在光線好到對方瞳孔也出現變大,建議到眼科就診做一下檢查,明確病因後再進行治療。

❺ 為什麼我的瞳孔變的比以前大很多在正常情況下

人眼睛在光線不足時就會瞳孔放大,反之,光線強就會縮小,是為了控制進入眼睛的光線,不至於太強或太弱。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每個正常人都這樣。
但因為個體差異,放大或縮小的程度會不同,敏感性也有不同。

❻ 我感覺自己的眼睛的瞳孔變小了怎麼會事呀

瞳孔的大小會隨著光線的強弱和外界的刺激而變化的,會不會是睡眠不好或是眼睛出現炎症了導致眼睛沒有神采呢
應該沒有什麼大問題,如果是在擔心的話可以去看下醫生啦

❼ 我最近眼睛的瞳孔時常大小變化,請問這是什麼緣故

瞳孔是虹膜中間的一個小圓孔,由虹膜圍成。眼睛中的虹膜呈圓盤狀,中間有一個小圓孔,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瞳孔,也叫「瞳仁」。
瞳孔雖然不是眼球光學系統當中的一個屈光元件,但是,在眼球光學系統當中卻起著重要的作用。瞳孔不僅可以對明暗作出反應,調節進入眼睛的光線,也影響眼球光學系統的焦深和球差。
成人瞳孔直徑一般為2.5~4mm,呈正圓形,兩側等大,用葯物縮瞳或擴瞳時,最小可到0.5mm,最大可到8mm。
小於2mm者叫瞳孔縮小,大於5mm者叫瞳孔開大。瞳孔大小與人的年齡、性別、生理狀況、外界刺激和情緒等因素有關。
瞳孔就像照相機里的光圈一樣,可以隨光線的強弱而變大或縮小。
我們在照相的時候都知道,光線強烈的時候,把光圈開小一點,光線暗時則把光圈開大一點,始終讓足夠的光線通過光圈進入相機,並使底片曝光,但又不讓過強的光線損壞底片。瞳孔也具有這樣的功能,只不過它對光線強弱的適應是自動完成的。

在虹膜中有兩種細小的肌肉,一種叫瞳孔括約肌,它圍繞在瞳孔的周圍,寬不足1mm,它主管瞳孔的縮小,受動眼神經中的副交感神經支配;另一種叫瞳孔開大肌,它在虹膜中呈放射狀排列,主管瞳孔的開大,受交感神經支配。這兩條肌肉相互協調,彼此制約,一張一縮,以適應各種不同的環境。瞳孔括約肌和瞳孔開大肌,是人體中極少數由神經外胚層分化而來的肌肉。
瞳孔的變化范圍可以非常大,當極度收縮時,人眼瞳孔的直徑可小於1mm,而極度擴大時,可大於9mm,虹膜的括約肌能縮到其長度的87%,這是人體其它的平滑肌或橫紋肌幾乎不可能達到。

通過瞳孔的調節,始終保持適量的光線進入眼睛,使落在視網膜上的物體形像既清晰,而又不會有過量的光線灼傷視網膜。
瞳孔的大小除了隨光線的強弱變化外,還與年齡大小、屈光、生理狀態等因素有關。
一般來說,老年人瞳孔較小,而幼兒至成年人的瞳孔較大,尤其在青春期時瞳孔最大。近視眼患者的瞳孔大於遠視眼患者。情緒緊張、激動時瞳孔會開大,深呼吸、腦力勞動、睡眠時瞳孔就縮小。此外當有某些疾病,或使用了某些葯物時,瞳孔也會開大或縮小,如顱內血腫、顱腦外傷、大腦炎、煤氣中毒、青光眼等,或使用了阿托品、新福林、腎上腺素等葯物時,都可使瞳孔開大;腦橋出血、腫瘤、有機磷中毒、虹膜睫狀體炎等,或使用了匹羅卡品、嗎啡等葯物時,都可使瞳孔縮小。
瞳孔除了有調光作用外,它也是房水的通路,一旦閉鎖,就會使眼內房水的排出發生障礙,從而造成眼壓升高,形成繼發性青光眼。因此瞳孔的開大或縮小在臨床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瞳孔在光照下,引起孔徑變小,稱為直接對光反射。如光照另一眼,非光照眼的瞳孔引起縮小,稱為間接對光反射。視近物時,因調節和輻輳而發生的瞳孔縮小,稱為瞳孔近反射,系大腦皮層的協調作用。

在PRK和LASIK術中,以瞳孔為中心的切削比以視軸為中心的切削更為合適,因為術後患者的症狀總是和暗環境下瞳孔擴大超過切削區有關。如果患者的Kappa角較大,切削應相應偏向視軸。

熱點內容
一個女人晚上吃得很多是為什麼 發布:2025-05-21 14:58:45 瀏覽:992
為什麼很多東西都可以用閑魚幣 發布:2025-05-21 14:52:21 瀏覽:418
為什麼蘋果數據線沒壞充不進去電 發布:2025-05-21 14:44:00 瀏覽:391
多糖為什麼要醇沉好長時間 發布:2025-05-21 14:29:36 瀏覽:406
為什麼電腦上麥克風圖標不見了 發布:2025-05-21 14:28:50 瀏覽:566
為什麼手機顯示屏 發布:2025-05-21 14:22:01 瀏覽:142
進項勾選了為什麼找不到 發布:2025-05-21 14:19:16 瀏覽:211
為什麼我的戚風蛋糕顏色這么淡 發布:2025-05-21 14:07:33 瀏覽:888
c介面為什麼找不到 發布:2025-05-21 14:06:52 瀏覽:920
微信為什麼會偷跑流量 發布:2025-05-21 14:06:50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