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瓜顏色為什麼會變青
⑴ 菜瓜和西葫蘆的區別
1.外觀不同:西葫蘆是一種淺綠色的瓜類蔬菜,像圓柱形;菜瓜的顏色則比較深,而且體型比西葫蘆矮一點,胖一點。2.口感不同:菜瓜的口感清脆甘甜,以炒著吃,做涼拌菜,當水果直接吃;西葫蘆的水分很足,炒出來的味道比較綿軟。
菜瓜的禁忌人群:
1、菜瓜屬於寒性食物,因此對於脾胃氣虛、腹瀉便溏、胃寒疼痛的人群來說是不可以生吃菜瓜的;
2、女子月經來潮期間和有寒性痛經者不可以吃生菜瓜。
西葫蘆不能和什麼一起吃
1、西葫蘆不能和蘆筍一起吃,蘆筍裡面含有非常豐富的微量元素,葉酸,維生素a以及維生素b,營養價值非常高,但如果和西葫蘆搭配在一起吃,就容易讓脾胃虛寒的症狀變得更加嚴重。
2、西葫蘆不能和西瓜搭配在一起吃,如果西葫蘆和西瓜搭配在一起吃就容易導致腹瀉症狀出現,所以這種搭配方法一定要避免。
⑵ 菜瓜是什麼 有什麼營養價值
菜瓜,分布中近東、南亞及中國。是葫蘆科植物越瓜的果實,果實長條型,比黃瓜粗兩三倍,外形似西葫蘆,顏色為翠綠色,成熟的脆瓜顏色發白,其口感是酥、脆,味道清香,略帶些甜味,其果皮、果瓤都能吃。具有清熱利尿、解渴除煩、滌胃清暑等功效,主治煩熱口渴、小便不利等症。
菜瓜的功效與作用
清熱解暑
菜瓜甘寒,瓜肉清甜,在炎熱的夏季食用菜瓜,特別是涼拌或者炒制,可以起到消暑熱的作用。
除煩解渴
菜瓜中含有大量的水分,食用後可以為人體補充水分,而且菜瓜中還含有磷、鈣等礦物質元素,有利於幫助消除人體因燥熱而引起的心煩情緒。
增進食慾
菜瓜質脆肉厚、口味清爽,歸胃、腸經,有健胃消食的作用。在夏季人們總是胃口不佳,適當的食用一些菜瓜,可以起到促進食慾的效果。
美容肌膚
菜瓜中還含有維生素E和維生素C,有美容肌膚作用,能夠消除人體內的自由基,淡化皮膚的色斑等,使皮膚變得白皙水嫩。
⑶ 菜瓜為什麼顏色那麼青會不會是染顏色的呢
菜瓜不是黃瓜。菜瓜甜瓜屬,黃瓜黃瓜屬,二者不同。 菜瓜即葫蘆科(Cucurbitaceae)甜瓜屬甜瓜種中適於醬漬的變種。學名Cucumismelo L. var. flexuosus Naud.,別名蛇甜瓜。染色體數2n=2x=24。分布中近東、南亞及中國。果實棒狀,淺綠色,表面光
⑷ 菜瓜葉子發黃怎麼辦
菜瓜.葉子發黃,枯萎,可能是水大,肥料缺少,陽光缺少等,應該根據情況對症治療。
分析解決方法:
水黃。因澆水過勤引起,其特點是老葉無明顯變化、幼葉變黃;此應立即控水。
旱黃。因缺水、乾旱引起,其特點是自下而上老葉先黃,若缺水時間稍長,則會全株黃葉,甚至死亡,應及時澆水。
肥黃。因施肥過勤或濃度過高引起;特點是幼葉肥厚,有光澤,且凹凸不平;應控肥、中耕、澆水。
餓黃。因肥料不足、施肥濃度偏低,且施肥間隔時間過長而引起;其特點為幼葉、嫩莖處先黃,如見此現象後不及時施肥,也會造成全株黃葉甚至死亡;對缺肥的植物,切忌一次大量施用濃肥,以免造成燒根。
缺鐵性黃葉。溫室中由於土壤肥力條件變化大,常會出現黃葉現象,特點是幼葉明顯,老葉較輕,葉肉黃色,葉脈綠色,並形成典型網路;可施用硫酸亞鐵水溶液來解決,其方法為:餅肥7份,硫酸亞鐵5份,水200份配成倍液澆之。
濕熱黃。一些不耐高溫,高濕的花卉,因夏季炎熱,通風暴不良,避陰不當而引起的發黃,盡量多曬太陽,使葉片慢慢變青。
低溫黃。在寒冷的冬季,如室內溫度低,葉子也會變黃,脫落。此外,受病能引起黃葉而脫落。可適當選擇加溫方法。
⑸ 西葫蘆和菜瓜是同一種東西嗎
不是同一東西。
外觀不同:西葫蘆是一種淺綠色的瓜類蔬菜,像圓柱形;菜瓜的顏色則比較深,而且體型比西葫蘆矮一點,胖一點。
口感不同:菜瓜的口感清脆甘甜,以炒著吃,做涼拌菜,當水果直接吃;西葫蘆的水分很足,炒出來的味道比較綿軟。
⑹ 澎湖跟菜瓜會是什麼蔬菜
菜瓜在台灣稱為絲瓜
澎湖菜瓜就是澎湖絲瓜
‧中文名稱:
稜角絲瓜
‧英文名稱: Vegetable Sponge
‧學名:
Luffa acutangula (L.) Roxb.
‧科名:
瓜科 ( Cucurbitaceae)絲瓜屬(Luffa)
‧別名:
十角絲瓜、角瓜、廣東絲瓜、澎湖絲瓜、金門菜瓜、雨傘瓜、雨傘絲瓜
‧原產地: 熱帶亞洲、中國、印度。
‧分布: 主要栽培地區為澎湖,現在台灣全島各地均有栽植。
‧用途: 1.食用:嫩果可以炒食或煮湯。 2.日常洗滌用:老熟果實纖維化,曬干後可作為擦洗器物及洗澡用。 3.遮陰植物:植株可以攀爬於棚架上作為遮陰植物。4.絲瓜露降火解毒:當產期結束,將莖蔓切斷插入瓶中,可源源不絕的流出汁液,稱為絲瓜水(絲瓜露),為天然的化妝水。5.葯用:性味:果實的維管束:甘、平。效用:果實的網狀纖維:通經和絡,清熱化痰。治風濕骨痛,肺熱咳嗽;根:活血,通絡,消腫。治偏頭痛,腰痛,乳癰,喉風腫痛,腸風下血,痔漏;莖汁:消痰火,清內熱,鎮咳;藤:舒筋活血,健脾殺蟲;葉:清熱解毒。治癰疽腫毒;花:清熱解毒。治肺熱咳嗽;果實:清熱化痰,涼血,解毒。治肺熱咳嗽,煩渴。
‧莖: 蔓性藤本性草本,莖伸長,長 2~6 公尺,有稜角,具有多數分枝;小枝細長,略帶有毛茸。
‧葉:
葉外形為卵圓形至長橢圓狀卵形,長 10~25 公分,寬 8~24 公分,先端鈍,基部心形或淺心形,紙質或膜質,五至七裂片,邊緣有粗鋸齒且為毛緣,表面呈有光澤的綠色,背面淡綠色,略帶有毛茸,近基部處有壓縮性的腺體;葉柄長 5~10 公分,有柔毛;卷須細長,先端有二至數分歧。
‧花:
雌雄同株,有時在同一花序上有雄花及雌花的生長;雄花多呈總狀花序排列,在同一結節上常呈對生長,少數總狀花序中會會混雜雌花的生長;花柄長 1~4 公分,近頂端處有關節,基部有苞片,覆蓋著壓縮性的腺體;花萼筒有明顯的角棱,裂片上有明顯的龍骨突起;花冠的裂片有小的尖突,雄蕊三枚;雌花有時混在雄花序上生長,大多數為一總狀花序;花序梗長 3~5 公分,授粉後可伸長至 10~15 公分;花萼裂片有一盤狀的腺體。
‧果實: 果實為瓠果,圓柱形至伸長的圓柱形,有時亦為棍棒狀,近基部較狹,先端膨大而圓,長 15~30 公分,徑 5~10 公分,有 10~12 條稜角,果肉較薄,有甜味,成熟的種子粗糙、黑色,扁橢圓狀,不具翼翅。
‧特性:
稜角絲瓜為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是絲瓜的一種變種,果體有十條明顯突起的棱,形狀特殊,原產熱帶亞洲、中國、印度。1925年引進澎湖栽植,葉形近五角形,淺鋸齒緣,有細毛,具卷須。雌雄同株,異花,花瓣五片,黃色。稜角絲瓜之果實表面有稜角十條,果肉較薄,有甜味,成熟的種子黑色,成扁橢圓狀。適時採收嫩果,其肉質細脆,纖維少,風味佳,且耐炒煮,雖經高溫顏色不變反呈鮮綠色,是稜角絲瓜之一大特色。稜角絲瓜因為較不耐潮濕,早年以澎湖種得較多,也叫「澎湖菜瓜」,但目前台灣本島也普遍栽培。稜角絲瓜的質量亦佳,但老熟後較不適合當菜瓜布。
⑺ 菜瓜的介紹
菜瓜即葫蘆科(Cucurbitaceae)甜瓜屬甜瓜種中適於醬漬的變種。學名Cucumismelo L. var. flexuosus Naud.,別名蛇甜瓜。染色體數2n=2x=24。分布中近東、南亞及中國。果實棒狀,淺綠色,表面光滑,常彎曲,長30-100cm,果肉緻密,綠白。以嫩瓜加工腌制為主,也可炒食,也可涼拌及生食。果實棒狀,淺綠色,表面光滑,常彎曲,長30-100cm,果肉緻密,綠白。以嫩瓜加工腌制為主,也可炒食,不宜生食。明王世懋撰《學圃雜疏》(1587)記載:「瓜之不堪生dan 而堪醬食者,曰菜瓜」。如華南的蛇形甜瓜、新疆的毛菜瓜、杭州青菜瓜。植物學特徵、生物特性及栽培技術等均與薄皮甜瓜相近。 菜瓜為葫蘆科植物越瓜的果實,為一年生攀援或匍匐狀草本。莖有稜角,被有多數刺毛,葉互生,葉片為卵圓形或腎形,寬與長略相等。果肉質,長圓筒形,外皮光滑,有縱長線條,綠白色或淡綠色。果肉白色或淡綠色,汁多、質脆。生於溫熱帶,我國各地多有栽培,為一般大眾蔬菜瓜果,可生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