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c加二氯靛酚鈉為什麼顏色消失
❶ 維生素C的測定中二氯靛酚有什麼作用
二氯靛酚鈉鹽的水溶液顯藍色,在酸性環境中玫瑰色,當被還原時為無色。在酸性環境中測定VC時,VC可將二氯靛酚還原為無色,當VC全部被氧化時,二氯靛酚不再被還原而呈玫瑰色。表明此時到達滴定終點。所以它相當於指示劑的作用。
❷ 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測定維生素C含量有何優缺點
優點:該法簡便易行、快速,目前仍被廣泛運用。
缺點:2,6-二氯靛酚在滴定深色蔬菜時,受到顏色的干擾,終點的判斷很難判斷,從而造成分析誤差。
用2%草酸制備提取液,可有效地抑制抗壞血酸氧化酶,以免抗壞血酸變為氧化型而無法滴定,而1%的草酸無此作用。如樣品中有較多亞鐵離子(Fe2+)時,也可使染料還原而影響測定,這時應改用8%乙酸代替草酸制備樣品提取液,此時Fe2+不會很快與染料起作用。
(2)維c加二氯靛酚鈉為什麼顏色消失擴展閱讀:
選用酸價值較高的樣品,分別用自動電位滴定法和人工滴定法平行測定5次,自動電位滴定法測定的相對標准偏差1.1%,人工滴定法為1.6%;平行測定酸價值較低的樣品5次,自動電位滴定法測定的相對偏差為2.1%,而人工滴定法的相對標准偏差高達11.4%,表明自動電位滴定法的精密度優於人工滴定法。
❸ 維生素c含量的測定的實驗報告 用2,6-二氯靛酚法
一、目的及原理
天然的抗壞血酸有還原型和脫氫型兩種,還原型抗壞血酸分子結構中有烯醇(COH=COH)存在,故為一種極敏感的還原劑,它可失去兩原子氫而氧化為脫氫型抗壞血酸.染料2.6―二氯靛酚鈉鹽(C12H6O2NCl2Na)作為氧化劑,可以氧化抗壞血酸而其體身亦被還原成無色的衍生物.
2.6―二氯靛酚鈉鹽易溶於水,其鹼性或中性水溶液呈藍色,在酸性溶液中成桃紅色,這個變化用來鑒別滴定的終點.
由於抗壞血酸在許多因素影響下都易發生變化,因此,取樣品時應盡量減少操作時間,並避免與銅、鐵等金屬接觸以防止氧化.
對帶為顏色的樣品液,可用中性的白陶土脫色,吸取澄清濾液進行測定
二、葯品與器材
番茄(青色、紅色),辣椒、甘藍、洋蔥、柑橘、蜜棗、鮮棗、柿子、蘋果等.
抗壞血酸(純),2.6―二氯靛酚鈉鹽,2%草酸,白陶土.
微量滴定管,100ml容量瓶,10ml移液管,燒杯,研缽(或打碎機),鋁盒,漏斗,分析天平,離心機.
三、操作與步驟
1.試劑制備
(1)標准抗壞血酸溶液:精確稱取抗壞血酸50mg(±0.1毫克),用2%草酸溶解,小心地移入250ml容量瓶中,並加草酸稀釋至刻度,算出每毫升溶液中抗壞血酸的毫克數.
(2)2.6―二氯靛酚溶液標定.稱取2.6―二氯靛酚鈉鹽50mg,溶於50ml熱水中,冷後加水稀釋至250ml,過濾後盛於棕色葯瓶內,保存在冰箱中,同時用剛配好的標准抗壞血酸標定.
吸取標准抗壞血酸溶液2ml,加2%草酸5ml,以2.6―二氯靛酚染料溶液滴定,至桃紅色15秒鍾不褪即為終點,根據已知標准抗壞血酸和染料的用量,計算出每1毫升染料溶液相當的抗壞血酸毫克數.
2.樣品液的准備與測定
稱取切碎的果蔬樣品20g(或蜜棗5g),放在研缽中加2%草酸溶液少許研碎(或稱取100g±0.1g樣品加2%草酸100g倒入打碎機中打成漿,然後稱取40g),注入200ml容量瓶中,加2%草酸溶液稀釋至刻度,過濾備用.如果濾液有顏色,在滴定時不易辨別終點,可先用白陶土脫色,過濾或用離心機沉澱備用.
吸取濾液10毫升與燒杯中,用已標定過的2.6―二氯靛酚鈉鹽溶液滴定,至桃紅色15秒不褪為止,記下染料的用量.
吸取2%草酸溶液10ml,用染料作空白滴定記下用量.
計算公式:
(V-V1) X A b
W = ―――――――― X — X 100
B a
W = 100克樣品含的抗壞血酸毫克數.
V = 滴定樣品所用的染料毫升數.
V1 = 空白滴定所用的染料毫升數.
A = 1毫升染料溶液相當的抗壞血酸毫克數.
B = 滴定時吸取的樣品溶液毫升數.
b = 樣品液稀釋後總毫升數.
a = 樣品的克數.
附註:經過熏硫或亞硫酸及其鹽類處理的樣品,在配置樣品液時,應加甲醛(純)5毫升以除去二氧化硫的影響,以後再定容量.
四、結果與計算
1.將測定的數據填入下列表中
(1)染料的標定
標准抗壞血酸溶液的濃度(mg/ml)滴定時所消耗的染料溶液(ml)每1毫升染料溶液所相當的抗壞血酸(mg)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
(2)樣品中抗壞血酸含量的計算
樣品名稱樣品數量(g)樣品液的總體積(ml)滴定時所用樣品液的量(ml)滴定樣品所用染料量(ml)空白滴定所用染料量(ml)維生素C含量(mg/100g)123平均1234
2.列出計算式並計算結果
數據就沒辦法給你啦,哈哈
❹ 維生素c的化學鑒別方法有哪些
取維生素C 0.2g,加水10ml溶解後分成二等分,一份中加硝酸銀試液0.5ml,即生成銀的黑色沉澱。另一份加二氯靛酚鈉試液1~2滴,該試液的顏色即消失。
❺ 維生素C與2,6-二氯酚靛酚在鹼性條件下呈什麼顏色,滴定終點是什麼顏色
氧化型的2,6-二氯酚靛酚在酸性溶液中呈紅色,在中性或鹼性溶液中呈藍色.所以,當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含有抗壞血酸的酸性溶液時,在抗壞血酸全部被氧化後,再滴下的2,6-二氯酚靛酚將立即使溶液呈淡紅色,從而顯示到達滴定終點.
❻ 維生素C原料葯物質量分析實驗所需的儀器,試劑,實驗步驟和注意事項
儀器設備:溶點儀、自動旋光儀、付立葉紅外變換光譜儀、分析天平、紫外分光光度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箱式電阻爐
試劑及試葯:硝酸銀、二氯靛酚鈉試液、硫酸、硫酸鐵銨、硝酸、硫酸銅、醋酸、澱粉、碘、硫代乙醯胺
項目:
1、本品為白色結晶或結晶性粉末;無臭;味酸;久置色漸變微黃,水溶液顯酸性反應。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略溶,在氯仿或乙醚中不溶。
2、熔點:本品的熔點測定為190-192℃,熔融時同時分解。
3、比旋度:取本品,精密稱定,加水溶解並定量稀釋製成每1ml中含0.10g的溶液,比旋度為+20.5°至+21.5°。
3鑒別
3.1取本品0.2g,加水10ml溶解後,分成二等份,在一份中加硝酸銀試液0.5ml,即生成銀的黑色沉澱;在另一份中加二氯靛酚鈉試液1-2滴,試液的顏色即消失。
3.2本品的紅外光吸收圖譜與對照的圖譜一致。
4檢查
4.1溶液的澄清度與顏色:
取本品3.0g,加水15ml,振搖使溶解,溶液應澄清無色;如顯色,將溶液經4號垂熔玻璃漏斗濾過,取濾液,照分光光度法,在420nm波長處測定吸收度,不得過0.03。
4.2草酸:取本品0.25g,加水4.5ml,振搖使維生素C溶解,加氫氧化鈉試液0.5ml、稀醋酸1ml與氯化鈣試液0.5ml,搖勻,放置1小時,作為供試品溶液;另精密稱取草酸75mg,置500ml量瓶中,加水溶解並稀釋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5ml,加稀醋酸1ml與氯化鈣試液0.5ml,搖勻,放置1小時,作為對照溶液。供試品溶液產生的渾濁不得濃於對照溶液(0.3%)。
4.3熾灼殘渣:
取本品,熾灼殘渣不得過0.1%。
4.4鐵:
取本品5.0g兩份,分別置250ml量瓶中,一份中加0.1mol/L硝酸溶液溶解並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為供試品溶液(B);另一份中加標准鐵溶液(精密稱取硫酸鐵銨863mg,置1000ml量瓶中,加1mol/L硫酸溶液25ml,加水稀釋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釋至刻度,搖勻)1.0ml,加0.1mol/L硝酸溶液溶解並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為對照溶液(A)。照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在248.3nm的波長處測定,應符合規定。
4.5銅:
取本品2.0g兩份,分別置25ml量瓶中,一份加0.1mol/L硝酸溶液溶解並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為供試品溶液(B);另一份中加標准銅溶液(精密稱取硫酸銅393mg,置1000ml量瓶中,加水稀釋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釋至刻度,搖勻)1.0ml,加0.1mol/L硝酸溶液溶解並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為對照溶液(A)。照原子吸收光度法在324.8nm波長處分別測定,應符合規定。
4.6重金屬:
取本品1g,加鹽酸液(1mol/L)4ml與水適量溶解成25ml,作為供試品溶液,加入硫代乙醯胺試液;另取標准鉛溶液1.0ml同法操作,倆管比較樣品管顏色應淺於對照管。(含重金屬不得過百萬分之十)。
4.7細菌內毒素:取本品,加在,在碳酸鈉(170℃加熱4小時以上)適量,使混合,依法檢查,每1mg維生素C中含內毒素的量小於0.020eu(供注射用)。
5含量測定:
取本品約0.2g,精密稱定,加新沸過的冷水100ml與稀醋酸10ml使溶解,
加澱粉指示液1ml,立即用碘滴定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顯藍色,並在
30秒鍾內不褪。每1ml含碘滴定液(0.05mol/L)相當於8.806mg的C6H8O6。
計算公式
V•F×8.806×10-3
%=——————————×100%
W
V:消耗碘滴定液(0.05mol/L)的體積(ml)
F:碘滴定液(0.05mol/L)的濃度校正值
W:樣品稱量數(g)
❼ 維生素c的檢驗方法
維生素C 葯典2005
拼音名:Weishengsu C
英文名:Vitamin C
【性狀】 本品為白色結晶或結晶性粉末;無臭,味酸;久置色漸變微黃;水溶液顯酸性反應。 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略溶,在三氯甲烷或乙醚中不溶。
熔點 本品的熔點(附錄Ⅵ C)為190-192℃.熔融時同 時分解。
比旋度 取本品,精密稱定,加水溶解並定量稀釋製成每1ml中約含0.10g的溶液,依法測定(附錄Ⅵ E),比旋度為+20.5°至+21.5°。
【鑒別】 (1)取本品0.2g,加水10ml溶解後,分成二等份,在一份中加硝酸銀試液0.5ml即生成銀的黑色沉澱。在另一份中,加二氯靛酚鈉試液1-2滴,試液的顏色即消失。
(2)本品的紅外光吸收圖譜應與對照的圖譜(光譜集450圖)一致。
【檢查】 溶液的澄清度與顏色 取本品3.0g,加水15ml,振搖使溶解,溶液應澄清無色;如顯色,將溶液經4號垂熔玻璃漏斗濾過,取濾液,照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附錄Ⅳ A),在420nm的波長處測定吸光度,不得過0.03。
熾灼殘渣 不得過0.1%(附錄Ⅷ N)。
鐵 取本品5.0g兩份,分別置25ml量瓶中,一份中加0.1mol/L硝酸溶液溶解並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為供試品溶液(B);另一份中加標准鐵溶液(精密稱取硫酸鐵銨863mg.置1000ml量瓶中,加1mol/L硫酸溶液25ml,加水稀釋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釋至刻度.搖勻)1.0ml,加0.1mol/L硝酸溶液溶解並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為對照溶液(A)。照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附錄Ⅳ D).在248.3nm的波長處分別測定,應符合規定。
銅 取本品2.0g兩份,分別置25ml量瓶中.一份中加0.1mol/L硝酸溶液溶解並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為供試品溶液(B);另一份中加標准銅溶液(精密稱取硫酸銅393mg.置1000ml量瓶中,加水稀釋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釋至刻度,搖勻)1.0ml,加0.1mol/L硝酸溶液溶解並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為對照溶液(A)。照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附錄Ⅳ D),在324.8nm的波長處分別測定,應符合規定。
重金屬 取本品1.0g,加水溶解成25ml,依法檢查(附錄Ⅷ H第一法),含重金屬不得過百萬分之十。
細菌內毒素 取本品,加碳酸鈉(170℃加熱4小時以上)適量,使混合,依法檢查(附錄Ⅺ E),每1mg維生素C中含內毒素的量應小於0.02EU(供注射用)。
【含量測定】 取本品約0.2g,精密稱定,加新沸過的冷水100ml與稀醋酸10ml使溶解,加澱粉指示液1ml,立即用碘滴定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顯藍色並在30秒鍾內不 褪。每1ml碘滴定液(0.05mol/L)相當於8.806mg的C6H8O6。
【貯藏】 遮光,密封保存。
【制劑】 (1)維生素C片(2)維生素C泡騰片(3)維生素C泡騰顆粒(4)維生素C注射液(5)維生素C顆粒
【化學成分】 本品為L-抗壞血酸。含C6H8O6不得少於99.0%。
【類別】 維生素類葯
❽ 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維生素c的含量為什麼用棕色瓶容量瓶
1.滴定法測定維生素C
1.1測定原理
2,6一二氯靛酚法和碘量法是較常見的滴定測定維生素C的方法。還原型抗壞血酸還原染料2,6一二氯靛酚,該染料在酸性中呈紅色,被還原後紅色消失。還原型抗壞血酸還原2,6一二氯靛酚後,本身被氧化成脫氫抗壞血酸。在沒有雜質干擾時,一定量的樣品提取液還原標准2, 6-二氯靛酚的量與樣品中所含維生素C的量成正比。
碘量法的原理:維生素C包括氧化型、還原型和二酮古樂糖酸三種,當用碘滴定維生素C時,所滴定的碘被維生素C還原為碘離子,隨著滴定過程中維生素C全被氧化,所滴入的碘將以碘分子形式出現。碘分子可以使含指示劑(澱粉)的溶液產生藍色,即為滴定終點。
1.2測定操作
2,6一二氯靛酚法:取適量的樣品可食部,加入100 mL 2%草酸溶液,製成勻漿。取同一樣品勻漿10g,加入1%草酸溶液20 mL,搖勻,用濾紙過濾,取5mL過濾液於錐形瓶中,用2,6一二氯靛酚鈉鹽溶液滴定(1 mL≈0.02 mgVitC),以淡紅色存在30 s內不褪色為滴定終點。記錄2,6-二氯酚靛酚鈉鹽溶液的消耗量,根據結果計算出樣品中維生素C含量(mg/100 g)。
碘量法:將果蔬洗凈,用紗布拭乾其外部所附著的水分,若樣品清潔可以不必洗。樣品可以先縱切為4~8等份,分別稱取20g可是用食部分,置於研缽中加入2% Hcl 15~10ml,研磨至漿狀,移於 100ml 容量瓶中,用2% HCl 加至刻度線處,混勻,過濾,記錄濾液總體積。樣品液的測定: 在50ml 燒杯中,用移液管注入10% KI 溶液0.5ml,0.5% 的澱粉溶液 2ml,樣品液 5ml,蒸餾水 2.5ml,用0.001N KIO3 液滴定,要一滴滴加入,並時時搖動燒杯,至微藍色不褪色為終點( 一分鍾不褪為止) 。記錄所用 KIO3 液毫升數,計算維生素C含量。
1.3測定方法評價
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具有簡便、快速、比較准確等優點,適用於許多不同類型樣品的分析。缺點是不能直接測定樣品中的脫氫抗壞血酸及結合抗壞血酸的含量,易受其他還原物質的干擾,如果樣品中含有色素類物質,將給滴定終點的觀察造成困難。碘酸鉀滴定法較便宜,使用碘酸鉀滴定法測定蔬菜中維生素C含量較為簡便易行,而2,6一二氯靛酚法相對復雜。總的來說,滴定法操作簡便、快速,無須特殊儀器,但在測定深色樣品時,准確度和精確度欠佳。
2.熒光法測定維生素C
2.1測定原理
Deutsch和Weeks曾經報道過一種檢測維生素C的熒光分析法(OPDA),並被指定為維生素C的經典熒光分析法。在該方法中,維生素C先被活性炭(Norit)氧化為脫氫抗壞血酸(DHAA),DHAA再與熒光底物鄰苯二胺(OPDA)結合生成熒光產物,通過對該熒光產物的檢測實現對維生素C的定量分析。孫振艷等[1]提出了一種新的測定維生素C的熒光分析方法。基於維生素C被Cu2+氧化為DHAA,DHAA進一步與苯甲酸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產生熒光協同增敏作用,通過對體系熒光強度的測定進行維生素C的定量分析。
2.2測定操作
熒光分析法(OPDA)的測定方法:稱取一定量樣品,研磨後用水浸泡,取清液加入適量1%草酸溶液,振搖約3min,加入0.2g已處理好的活性炭再充分振搖約3min後過濾,濾液加於兩個25mL比色管再加入5.0mL緩沖溶液,,其中一管加入2.0mL硼酸溶液(即空白)搖勻,放置15min後,兩管均加入鄰苯二胺溶液10mL,避光放置30min待測。樣品熒光強度減去空白熒光強度值即為樣品相對熒光強度值。
孫振艷等的熒光分析法:在25 mL比色管中依次加入0. 6 mL CuSO4溶液,2. 0 mL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溶液,2. 0 mL苯甲酸溶液,一定體積的維生素C標准溶液,,5. 0 mLNaOH-鄰苯二甲酸氫鉀緩沖溶液,用蒸餾水定容,搖勻。在35℃恆溫水浴中加熱30 min,將溶液流水冷卻至室溫,激發波長為308 nm,在發射波長408nm處,測量熒光強度F,以不含維生素C的試劑空白為F0,計算ΔF=F-F。
2.3測定方法評價
熒光分析法測定維生素C具有操作簡單,精密度高,檢出限低等優點,該法可以應用於水果、蔬菜和葯物中維生素C的檢測,適於推廣。
3.光度分析法測定維生素C
3. 1測定原理
2,4-二硝基苯肼法和鉬藍比色法是常見測定維生素C的一種光度分析法。2,4-二硝基苯肼法的原理是總維生素C包括還原型、脫氫型和二酮古樂糖酸,樣品中還原型抗壞血酸經活性炭氧化為脫氫抗壞血酸,再與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紅色脎,脎的含量與總抗壞血酸含量成正比,進行比色測定。鉬藍比色法是測定果蔬中還原型維生素C含量的一種常用方法,因偏磷酸和鉬酸銨反應生成的磷鉬酸銨經還原型的維生素C還原後生成亮藍色的絡合物,通過分光比色可以測定樣品中還原型維生素C的含量。
3.2測定操作
2,4-二硝基苯肼法:取適量的樣品可食部,加入100 mL 2%草酸溶液,製成勻漿。取勻漿20 g (含1~2 mg抗壞血酸)置入100 mL容量瓶中,用1%草酸溶液定容,混勻後過濾。取25 mL過濾液放入有2 g活性炭的25 mL比色管中,振搖1 min,過濾。然後取10 mL此氧化提取液,加入10 mL 2%硫脲溶液,混勻。按照GB12392-90中呈色反應方法,用分光光度計進行比色,根據結果計算出樣品中抗壞血酸含量。按下式計算樣品中Vc的含量:X=c·Vm×F×1001000。
X—樣品中總抗壞血酸含量,mg/100g;
c—由標准曲線查得或回歸方程算得「樣品氧化液」總抗壞血酸的濃度,μg/mL; V—試樣用1%草酸溶液定容的體積,mL; F—樣品氧化處理過程中稀釋倍數; m—試樣質量,g。
鉬藍比色法:准確稱取 100 g 樣品, 加入草酸-EDTA 溶液, 經搗碎後移入 100 mL 容量瓶,定容,過濾,吸取 2 mL 上清液於 50 mL 容量瓶中,加入 1 mL 的偏磷酸-醋酸溶液,5%的硫酸 2.0 mL,搖勻,加入 4 mL 鉬酸銨,以去離子水定容至 50 mL,20 min 後測定吸光度。
3.3測定方法評價
鉬藍比色法測定果蔬中還原型維生素C含量數據穩定性、准確性較好,是一種快速、准確、靈敏度高的測定方法,而且不受樣液顏色的影響。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測定總VitC (還原型和氧化型),特異性較好,但操作復雜,是我國食品中VitC測定的標准方法,此方法適用於蔬菜、水果及其製品中總抗壞血酸的測定。
4.高效液相色譜法
4.1測定原理
高效液相色譜法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測定維生素 C 含量的方法,測定維生素 C 含量通常採用 C18柱或 C8柱,由於維生素 C 對紫外光有吸收,故檢測器常用紫外檢測器。
4.2測定操作
稱取維生素C標准樣品0.1000 g.轉移至100 ml容量瓶中,用雙蒸水定容,得到1.0mg·ml-1的維生素C標准溶液。參考Nisperos-Carriedo等的方法。准確稱取果肉1.00 g,用5 ml 0.2%偏磷酸冰浴研磨, 10000 g離心15 min,殘渣加入4 ml 0.2%偏磷酸再提取,合並上清液,定容至10 ml,經0.45μm濾膜過濾後待測。每個樣品重復5次。維生素C在240 nm波長時有最大吸收峰,故以240 nm作為檢測波長。以0.2%偏磷酸為流動相。分別吸取標准溶液1 ml、2 ml、4 ml、6 ml、8m,l各自定容至10 m,l從中分別吸取10.0μl進樣分析,以峰面積(mv)為縱坐標,標樣濃度(mg·ml-1)為橫坐標,繪制標准溶液曲線,計算線性回歸方程的回歸系數和截距。將樣品溶液分別進樣10.0μl進行液相色譜分析,測定維生素C的色譜峰面積,代入標准曲線計算出維生素C含量。
4.3測定方法評價
高效液相色譜法具有高效、快速、穩定、結構准確、操作簡便等特點。該法分離時間短,對結構不穩定的維生素C尤為適合,還特別適用於顏色較深的提取液樣品的測定,成為近年來較受歡迎的維生素C測定方法。缺點是所用儀器較為昂貴。
❾ 制備維生素c為什麼要檢查制劑顏色目的是什麼意思
Vc的水溶液在高於或低於PH5~6時,受空氣、光線和溫度的影響,分子中的內酯環可發生水解,並進一步發生脫羧反應生成糠醛聚合成色(此時的共扼雙鍵更多),使溶液顏色加深,此時測得的吸光度變大。所以吸光度大說明試劑被水解得更多,制劑更不穩定。
❿ 請問維生素C的實驗原理是什麼啊
維生素C是人類營養中最重要維生素之一,缺乏時會產生壞血病。水果、蔬菜是供給人類維生素C的主要來源。通過對維生素C含量的測定,可以了解果品質量的高低,並掌握這一測定方法。利用染料2,6-二氯酚靛酚作氧化劑,可將還原態的維生素C氧化成脫氫維生素C,而染料本身被還原成無色的衍生物。2,6-二氯酚澱粉在酸性條件下呈紅色。在滴定終點之前,滴下的2,6-二氯酚澱粉立即被還原成無色。當溶液從無色轉變成為紅色時,即為滴定終點。
1. 樣品的處理和提取:
稱取4.0克新鮮樣品,至研缽中,加5毫升2%草酸,研成勻漿。通過漏斗將樣品提取液轉移到50毫升量瓶中。殘渣再用2%草酸提取2-3次,提取液及殘渣一並轉入量瓶。2%草酸總量為35毫升,最後以水定容。溶液定容時若泡沫較多,可加幾滴乙醇消除泡沫後再定容。搖勻,過濾,濾液備用。
2. 樣品的測定:
吸取濾液10毫升,放入50毫升三角瓶中,立即用2,6-二氯酚靛酚鈉溶液滴定至出現明顯的紅色,並在15秒內不消失為止。記錄所用滴定液體積。
3. 空白測定:
在另一50毫升三角瓶內,放入35毫升2%草酸,並用1%草酸定溶,搖勻,取此液10毫升放入另一50毫升三角瓶內,用2,6-二氯酚靛酚鈉滴定至終點,記錄染料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