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眼觀萬物 » 埃博拉病毒為什麼會藏在眼睛裡

埃博拉病毒為什麼會藏在眼睛裡

發布時間: 2022-10-07 09:51:20

⑴ 埃博拉有的是怎麼治癒的

首名歐洲境內埃博拉感染者病癒

目前,全球都在關注埃博拉病毒最新消息,在經歷了近一個月的隔離治療後,首名歐洲境內埃博拉病毒感染者、西班牙女護士特雷莎·羅梅羅5日康復出院。

馬德里卡洛斯三世醫院臨床微生物學和傳染病部門主任阿里巴斯說,羅梅羅已經痊癒,沒有任何傳染風險,「她的身體里已沒有病毒,能夠過上完全正常的生活了」。

羅梅羅在新聞發布會上感謝醫護團隊合力幫助「創造奇跡」。她說,如果自己的病例能有助於埃博拉出血熱研究或者相關疫苗的研製,她將自願提供幫助。但對於如何感染埃博拉病毒一事,羅梅羅表示仍無頭緒,「我不知道哪裡出了錯」。

羅梅羅是西班牙國內收治的第三例埃博拉感染病例。此前兩例均為在非洲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神職人員,兩人被送回馬德里後因醫治無效去世。羅梅羅曾參與護理因患埃博拉出血熱去世的神父曼努埃爾-加西亞,她於10月6日被確診感染埃博拉病毒。10月21日,卡洛斯三世醫院宣布羅梅羅已痊癒,但由於埃博拉感染導致肺水腫,羅梅羅不能馬上出院,還需要幾天時間治療。

埃博拉病毒通過接觸感染者的體液傳播。醫護人員工作指導中推薦使用個人防護裝置,包括手套、防液體手術衣、護目鏡或防護面罩。指導中還推薦了一些具體的防護技巧,比如在脫手套的時候要里外翻轉,這可以使醫護人員在接觸埃博拉患者後安全地卸除防護裝置。

醫護人員是怎麼接觸到病毒的?

密歇根大學健康系統以及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安阿伯市醫療保健系統的傳染病專家桑德羅·辛提醫生表示:「最大的風險可能是在脫下防護裝置時。」

脫下防護裝置的時候,醫護人員應該注意不要污染到自己或者自己的衣物。埃博拉不能透過皮膚進入人體,但是留在皮膚上的病毒可能會轉移到眼睛裡或者通過黏膜進入人體。辛提強調說,就算是一個極小的創口都有可能引起感染。

根據CDC的意見,在照料現場有很多血液或者體液的情況下,醫護人員需要做好額外的保護措施,比如穿戴一次性鞋套和腿套。許多醫院正在考慮是否要讓醫護人員穿戴一次性防護工作服特衛強防護服(Tyvek suits,杜邦公司生產的一種由高密度聚乙烯製成的防護服)。

辛提指出,穿上防護裝置的時候,最重要的是確保手和手腕被完全覆蓋,而最保險的方法是讓醫護人員互相監督對方穿上防護裝置。

CDC表示,防護裝置在使用完畢後應該丟棄。如果是可循環使用的防護裝置,應該經過清潔和消毒後再使用。辛提表示,經常洗手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預防感染的方法。「病毒很容易被肥皂和洗手液殺死。」他說。

目前埃博拉疫情在西非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爆發,迄今已造成了超過5160死亡。

⑵ 你對埃博拉病毒有了解嗎

說起埃博拉病毒,有很多人都很懼怕,這彷彿是一場人類的大災難,因為一旦被感染埃博拉病毒,整個地區的人都會在短時間之內迅速遭遇感染。

除此之外,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會在短時間之內出現高燒不退,便血嘔吐,以及眼睛往外滲血等症狀。而且這種病毒也會大面積的攻擊人類的內臟,導致體內和體外出血,所以有些人會從口中肛門中往外滲血,最後死亡。

最嚴重的一次埃博拉病毒的傳播是在1976年的蘇丹南部,也就是剛果地區。那次大災難一共感染了602個人,其中有397個人死亡。

⑶ 埃博拉病毒究竟有多可怕它具有哪些特徵呢

“時值秋日,蜘蛛把卵鞘留在了蛛網上,為自己的復制循環做准備。生命又在猴舍里安營紮寨。埃博拉曾在這些房間里興起,閃現身影,進食,然後回歸森林。但是,它還會回來的。”這段話摘自小說《血疫:埃博拉的故事》。說起埃博拉病毒,很多人都聞之色變,因為它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危險的病毒。為什麼這么評價它,有如下理由:


每一次病毒事故的發生,都給人類敲響一次警鍾。要吸取足夠的教訓,不可掉以輕心。

⑷ 讓人身體爆炸的「喪屍」病毒,非洲死神埃博拉究竟是怎樣的恐怖存在

讓人身體爆炸的“喪屍”病毒,非洲死神埃博拉真的是非常恐怖的存在,只要感染就幾乎不會有生還的可能,而且傳染性極強,起初只有一個村民被感染,到最後竟然發展成周圍的55個村子都被感染了,而且幾乎沒人倖免,而它的發病過程更是讓人聞風喪膽,據說在最初被感染的時候,感染者會因高燒陷入昏厥的狀態,在這期間人們會覺得他已經死亡了,但其實並沒有。

妻子非常傷心,痛哭流涕,用手擦了眼淚,就因此被感染了,埃博拉病毒就這樣在非洲擴散開來,埃博拉病毒確實很可怕,不過大家也不要太擔心,因為埃博拉病毒的疫苗現在已經研製了出來,雖然短期內還不能徹底消滅這種病毒,但我想只要我們共同努力,不管是什麼樣的病毒,都一定會被我們打敗的。

⑸ 埃博拉是世界上最高級別的病毒之一,這種病毒的傳播途徑是什麼樣的

科學家認為,人們最初是通過接觸受感染的動物(例如果蝠或非人類靈長類動物)而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之後,病毒會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從而影響很多人。該病毒通過直接接觸(例如通過眼睛、鼻子或嘴巴中的破損皮膚或粘膜)傳播,患有埃博拉病毒病 (EVD) 或死於埃博拉病毒病 (EVD) 的人的血液或體液(尿液、唾液、汗液、糞便、嘔吐物、母乳、羊水和精液)中會含有這種病毒,被他們的體液污染的物品上也會有(如衣服、床上用品、針頭和醫療設備)。埃博拉病毒病康復患者的某些體液中可能存在病毒,即使他們不再出現嚴重疾病的症狀。

當人們感染埃博拉病毒時,他們不會立即開始出現症狀,從接觸疾病到出現症狀之間的這段時間稱為潛伏期。此外,尚不確定埃博拉病毒是否會通過食物傳播,在世界某些地區,埃博拉病毒可能通過處理或食用被獵殺的野生動物傳播。

⑹ 埃博拉病毒究竟是種什麼樣的病毒

埃博拉病毒是一個非常恐怖的病毒,是最致命、最恐怖的病毒,不過暫時這個病毒只在非洲出現過。讓我們從頭開始,看看埃博拉病毒有多可怕。起初,患者發燒、頭痛、嗓子疼,很快就會出現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隨著病情的惡化,很多患者反應遲鈍、遲鈍、出現紫色疹子,並伴有打嗝症狀。

那些孩子在樹樁旁玩耍不久,其中一個名叫埃米爾烏爾穆諾的男孩出現了伴隨嘔吐和血變的發燒症狀。他父親希望給他吃湯粥,能緩解腸胃症狀,但沒什麼用。接著是他三歲的姐姐。他們的病情伴隨著更嚴重的出血症狀。12月13日,埃米爾的母親和未出生的胎兒一起死亡,他的姐姐也緊隨其後。

⑺ 認識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於1976年首次被發現。從今年2月開始,這種據稱死亡率高達90%的病毒又一次在西非肆虐。今年埃博拉病毒最早在幾內亞小村莊被發現,隨後蔓延到鄰國獅子山、賴比瑞亞和奈及利亞。
如果一個人不幸感染埃博拉病毒,早期症狀和感冒類似:發燒、食慾不振、頭疼和嗓子痛。此時,埃博拉病毒已開始摧毀人體的免疫系統。這種病毒潛伏期(從被感染到首次出現症狀的這段時間)是2到21天,一旦受害者突然開始出現發熱、嚴重的頭痛和肌肉酸痛等症狀,則說明他們已經被傳染。
幾天後,埃博拉病毒感染者會發展到第二階段。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導致血栓形成和出血不止,患者肝、脾、大腦和其他內臟里會出現血液凝塊。病毒穿透血管和毛細血管,迫使血管里的血液滲入到周圍組織。埃博拉病毒感染者會出現全身性疼痛、慢性腹痛、嘔吐和腹瀉。
接下來,患者軀幹上會出現皮疹,並會很快蔓延到四肢和頭部。幾天後就會達到轉折點——此刻一些幸運的患者將會痊癒,而其他一些患者則會發展到致命階段——出血熱。機體的免疫系統被全面破壞,人體微小血管破裂,導致患者從眼睛、嘴巴、耳朵和其他孔里向外滲血。
此時,患者胃腸道和其他內臟也可能會發生內出血。他們的白眼球將變成紅色,嘔吐物和腹瀉物里會有血液出現,其皮下會形成大血皰。絕大多數患者最終因多器官衰竭、出血不止或者是休克(經常發生在第一次發病的8到17天之間)死亡。現在,還沒有特效葯能預防和治療這種疾病。
盡管埃博拉病毒來勢洶洶,但仍有一些人能倖存下來。他們須經常接受檢查,以確保其體液里不含有病毒。據悉,男患者痊癒40天後還能通過性行為把病毒傳播給他人。這種病毒通過接觸被感染的人或者動物血液、分泌物、器官或者其他體液傳播。因此,醫護工作者和患者家屬最容易被感染。

⑻ 說明文《你不知道的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Ebola)病毒名,病毒以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埃博拉河命名(該國舊稱扎伊爾),是一個用來稱呼一群屬於纖維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屬下數種病毒的通用術語,可導致埃博拉病毒出血熱,罹患此病可致人於死,包含數種不同程度的症狀,包括惡心、嘔吐、腹瀉、膚色改變、全身酸痛、體內出血、體外出血、發燒等,感染者症狀與同為纖維病毒科的馬爾堡病毒極為相似,具有50%至90%的致死率,致死原因主要為中風、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發性器官衰竭。
(Ebola virus)又譯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種能引起人類和靈長類動物產生埃博拉出血熱的烈性傳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間。埃博拉病毒的名稱出自非洲扎伊爾的「埃博拉河」。
這種病毒來自「Filoviridae」族.「埃博拉」屬於絲狀病毒,這是一種十分罕見的病毒,1976年在蘇丹南部和扎伊爾即現在的剛果(金)的埃博拉河地區發現它的存在後,引起醫學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埃博拉」由此而得名。該地區靠近1976年Nhoy Mushola記載的在扎伊爾的Yambuku和蘇丹西部的Nzara第一次爆發的地方。在這次爆發中,共有602個感染案例,有397人死亡。其中扎伊爾284例感染,有151例死亡;蘇丹有284例感染,151例死亡。
「埃博拉」病毒的形狀宛如中國古代的「如意」,利用電子顯微鏡對埃博拉病毒屬成員的研究顯示,其呈現一般纖維病毒的線形結構。病毒粒子也可能出現「U」字、「6」字形、纏繞、環狀或分枝形,不過實驗室純化技術也可能是造成這些形狀產生的因素之一,例如離心機的高速運轉可能使病毒粒子變形。病毒粒子一般直徑約80納米,但長度可達1400納米,典型的埃博拉病毒粒子平均長度則接近1000納米。在病毒粒子中心結構的核殼蛋白由螺旋狀纏繞之基因體RNA與核殼蛋白質以及蛋白質病毒蛋白VP35、VP30、L組成,病毒包含的糖蛋白從表面深入病毒粒子10納米長,另外10納米則向外突出在套膜表面,而這層套膜來自宿主的細胞膜,在套膜與核殼蛋白之間的區域,稱為基質空間,由病毒蛋白VP40和VP24組成。病毒主要通過體液,如汗液、唾液或血液傳染,潛伏期為2天左右。感染者均是突然出現高燒、頭痛、咽喉疼、虛弱和肌肉疼痛。然後是嘔吐、腹痛、腹瀉。發病後的兩星期內,病毒外溢,導致人體內外出血、血液凝固、壞死的血液很快傳及全身的各個器官,病人最終出現口腔、鼻腔和肛門出血等症狀,患者可在24小時內死亡。
埃博拉共有4種亞型。兩種分別命名為EBO-Z(Ebola-Zaire,埃博拉-扎伊爾)和EBO-S(Ebola-Sudan,埃博拉-蘇丹)在1976年被確認。相對於扎伊爾亞型的90%的死亡率,在蘇丹爆發的埃博拉亞型的死亡率較低,約為50%。1990年,相似的病毒在從菲律賓進口到Reston,Virginia的猴子中發現。這種病毒被命名為Ebola-Reston。
更進一步的爆發發生在剛果扎伊爾(1995年和2003年),加彭(1994年,1995年和1996年)以及在烏干達(2000年)。1994年在象牙海岸人體個別案例上發現一些病毒的變種。
在大約1500例確診的埃博拉案例中,死亡率高達88%。
此病毒以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埃博拉河命名(該國舊稱扎伊爾),此地接近首次爆發的部落,剛果民主共合國仍是最近四次爆發的所在地,包括2005年5月的一次大流行。
埃博拉是人畜共通病毒,盡管世界衛生組織苦心研究,至今沒有辨認出任何有能力在爆發時存活的動物宿主,目前認為果蝠是病毒可能的原宿主。因為埃博拉的致命力,加上目前尚未有任何疫苗被證實有效,埃博拉被列為生物安全第四級(Biosafety Level 4)病毒,也同時被視為是生物恐怖主義的工具之一。
二〇〇九年七月九日,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雜志上,說,他們在菲律賓一些農場的豬身上鑒別出一種名為reston的埃博拉病毒此但與其他類型的埃博拉病毒不同,到目前為止,它還沒有對人造成威脅。
[編輯本段]埃博拉發熱
在人類之間,病毒通過與受感染的人的體液,例如血液的直接接觸傳播。埃博拉發熱的潛伏期從兩天到三個星期不等。症狀也不相同。但是當發病時通常有突然而明顯的高燒、虛脫、關節痛、腹部疼痛和頭痛的症狀。這些症狀進一步發展為嘔吐、腹瀉、結膜炎、器官損壞(特別是肝和腎),蛋白尿、以及內外出血,通常通過腸胃道。在6-10天內,病人就會死亡或者康復。
目前沒有有效的特效療法,也沒有埃博拉病毒的疫苗
[編輯本段]病毒簡介
埃博拉病毒(EBOV)是引起人類和靈長類動物發生埃博拉出血熱(EBHF)的烈性病毒,由此引起的出血熱是當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熱,已造成10次具有規模的暴發流行。埃博拉病毒首次暴發就奪走了近300人的生命,2003年又在剛果(金)讓100多人命喪黃泉,2004年5月下旬蘇丹南部疫情再發,已有4人死亡,同時俄羅斯一實驗室女科學家因針刺感染而喪命,這一病毒殺手已引起WHO的高度重視。
EBOV屬絲狀病毒科絲狀病毒屬,為單股負鏈RNA,其分子量為4.2?06,根據病毒抗原不同分為4個亞型,即埃博拉-扎伊爾、埃博拉-蘇丹、埃博拉-萊斯頓及埃博拉-科特。不同亞型EBOV的毒力不同,扎伊爾亞型毒力最強,引起人類感染且病死率最高,蘇丹亞型次之,萊斯頓亞型僅在非人類靈長類中引起發病和死亡,尚未見引起人類致病的報告。
EBOV可以通過感染者的血液、體液、精液及各種器官迅速傳播,感染潛伏期約為2-21天,感染者最初的症狀是突然發熱、頭痛和肌肉痛,繼之出現嘔吐、腹瀉和腎功能障礙,最後體內外大出血,根據不同病毒亞型,病死率最高可達90%。
快速靈敏准確地診斷EBHF是防治關鍵。由於急性期病人血清中特異性抗體水平相當低,其診斷價值遠不如抗原或核酸檢測高。為此,Towner等採用EBOV逆轉錄聚合酶聯反應(RT-PCR)檢測方法,測定了急性期病人的EBOV和病毒載量,快速診斷為蘇丹埃博拉病毒,敏感性較高。同時發現病毒載量與疾病的預後密切相關,死亡病例RNA的復制水平明顯高於生存病例。研究者還指出,監測EBOV亞型至關重要。
目前EBHF尚無有效療法,主要採用支持治療,要特別注意維持循環血容量,監測血壓,吸氧等。最近美國科學家用1種抗血凝蛋白質對感染EBOV的獼猴進行治療並取得一定療效,但對人體的療效有待於進一步驗證。EBOV疫苗尚處於實驗階段,在靈長類動物已顯示效力,世界上首次人體EBOV疫苗試驗最近在美國進行。
世界上六種神秘病毒最致命 埃博拉病毒位列第一
據英國《焦點》月刊2月號發表文章《幾種最可怕的病毒》:
1、埃博拉病毒。1976年在非洲中部出現,埃博拉病毒能使人體內臟破碎,感染者每個毛孔都會往外滲血。高達90%的被感染者死亡。
2、拉沙熱病毒。醫生們最早在20世紀50年代注意到該病毒。一旦染上這種病毒,人的內臟會大出血。每7個感染者中有1人死亡。
3、馬爾堡病毒。這是又一種致命性病毒。25%的感染者死亡。
4、西尼羅河病毒。病初起時像是得了流感,之後可能出現腦膜炎、其它腦疾病和陣發性疾病。有1/10的感染者終身無法痊癒。
5、登革熱病毒。這是熱帶地區的一種地方病。通過蚊子叮咬傳播。50%的感染者死亡。
6、馬秋波病毒。該病毒由老鼠攜帶。染病初期表現為發燒,然後鼻子和牙齦開始出血,胃腸內出血,30%的感染者死亡。英國雜志排出世界最致命6種病毒埃博拉居首位。
[編輯本段]病毒特徵
「埃博拉」病通過血液和其他體液傳播,這與艾滋病相似。但艾滋病患者一般尚可活上相當長的一段日子,而一旦染上埃博拉病,在經過病毒潛伏期後,先出現高燒、頭痛、嘔吐等症狀,然後病人在備受幾天腹瀉和眼睛、耳朵、鼻子出血的折磨後,痛苦地死去,前後往往不到一星期。患者死亡率高達80%以上。「埃博拉」病毒是1976年在扎伊爾埃博拉河附近一個名叫揚博科的小村莊首次發現的,並由此得名。那一年,「埃博拉」病在扎伊爾的55個村莊及其鄰國蘇丹、衣索比亞流行,造成近千人的死亡。
埃博拉病毒是人畜共通病毒,盡管世界衛生組織煞費苦心研究,至今沒有辨認出任何有能力在爆發時存活的動物儲主,目前認為果蝠是儲存宿主的可能候選。因為埃博拉病毒的致命力,加上目前尚未有任何疫苗被證實有效,埃博拉被列為生物安全第四級(Biosafety Level 4)病毒劑,也同時被視為生物恐怖主義的工具之一。
這是一種致命的流血熱(hemorrhagic fever)傳染病,目前無法醫治,會感染包括人類、猴子及黑猩猩在內的靈長類動物。人類患者半數以上在兩星期內七孔流血而死。有人比喻說,把愛滋病HIV病毒一年所起的作用濃縮在一星期里,那就是艾博拉病毒的威力。
艾博拉病毒通過體液傳播,粘液、唾液或血液都是媒介,甚至握一握手就會傳染。傳染病專家除了進行檢疫,也集中力量尋找首個病患者(index case),一方面便於追查可能被傳染者,另一方面希望能找出病原體到底來自何處。
艾博拉病毒相信是寄生在一種當地動物或昆蟲身上,可是目前還無法確認寄主是什麼?世界衛生組織的瑪丁尼茲醫生(Lindsey Martinez)說:沒人知道艾博拉病毒在病疫爆發之間藏身何處、什麼因素促使它活躍起來?
追查首宗病例是檢疫的重要工作。經過一番抽絲剝繭,終於發現36歲的阿薇蒂(Esther Awete)是烏干達的首個艾博拉患者。她生病發燒5天後就死了。以當地習俗,遺體停放在住家兩天,等待親友一起參加葬禮。葬禮上,死者親屬清洗遺體,然後把她葬在離住家不到10公尺的地方。
儀式結束後,親友們同在一個大水盆洗手,象徵親密團結。大家卻不知道,阿薇蒂的遺體帶有艾博拉病毒,簡直就如一枚計時炸彈一樣。接著,與她同住的母親、3個姐妹、她9個月大的女兒,以及3個親戚相繼死亡。家中唯一生還者是阿薇蒂8歲的兒子,他當天沒有參加葬禮。
病毒也在烏干達北部地區的古魯鎮附近蔓延。當地政府在確定是艾博拉之後,立即禁止傳統葬禮,所有屍體都由政府處理與埋葬,以避免傳染。
經過化驗,專家發現病因是一種稱為「蘇丹艾博拉」(Ebola Sudan)的病毒。目前已知的人類艾博拉病毒有3種,都以疫區國家為名,分別是「蘇丹艾博拉」、「扎伊爾艾博拉」、「象牙海岸艾博拉」。
「蘇丹艾博拉」1976年及1979年曾兩次出現蘇丹南部,死亡率約65%,是致命率較低的一種。1995年在扎伊爾出現的「扎伊爾艾博拉」,死亡率高達81%,那一次共死了315人。
這是烏干達首次發生艾博拉,而且古魯鎮附近的人不像其它國家疫區居民一樣常吃野生動物。過去幾次艾博拉病疫,專家懷疑居民吃下帶病毒的野生動物所造成。由於病原來自蘇丹,有人猜測,或許是以蘇丹為基地的烏干達叛軍無意間把病毒帶過來。
不尋常的傳染病例越來越多,而且不僅發生在衛生水平不足的發展中國家,今年4月號的《新英格蘭醫學學報》同時刊登4篇關於傳染病的報告,包括義大利因玉米中listeria菌造成的感染,馬來西亞因豬只傳染的腦炎,美國亞特蘭大糖尿病男童因吃受感染食物而進行兩次腸手術等案例。
發展中國家的鄉村居民大量湧向城鎮,居住在缺乏衛生條件的環境中,形成傳染病溫床。另一方面,海運及航空交通帶來全球人口及產品流通,病原體傳染的范圍因此擴大。
1989年、1990年、1996年,美國檢疫單位曾發現從菲律賓入口的猴子身上,帶有專門感染猴子的Reston艾博拉病毒。4名檢疫人員因接觸而體內產生抗體,幸虧沒發病。類似猴子艾博拉病毒也在義大利與菲律賓發現。
曾在非洲參加救治艾博拉的瑪丁尼茲醫生說:「人類不斷開發,不斷侵入過去毫無人煙的地區,肯定會接觸一些從沒碰過的昆蟲動物,一些隱藏著的病菌病毒正等待機會對付我們。」
「艾博拉」原是剛果一條河流,1976年首宗艾博拉病例在那裡出現,從此它成為這致命傳染病的代號。
病人感染病毒後4天,會出現類似感冒症狀,發燒、頭痛、喉嚨痛、肌肉疼痛等。接著是嘔吐及肛門出血,然後鼻腔、牙齦、眼睛、皮膚也出血。這時病毒也開始破壞內部器官,病人因內出血而吐血。50%至90%病人在兩星期內因失血過多造成休克而死。
病毒可能潛伏在患者體內兩星期,這期間沒有感染性。當感冒症狀出現時會通過體液感染。出血時期及死後一段時間,病毒感染性極強,非常危險。
一直以來,研究人員只知道在感染初期,病毒在血管中產生大量糖性蛋白質(glycoprotein),卻不知道它如何造成大量出血。
兩三年前,密歇根大學的病毒學家奈貝爾(Gary Nabel)才發現,原來這種糖性蛋白質會黏附在稱為neutrophil的白血球上。這種白血球是人體免疫系統的前線防衛,負責吞食及消滅入侵的細菌或病毒,並向免疫系統發出警報,動員白血球B細胞製造抗體,以及T細胞對付已被病毒感染的細胞。
研究者猜測,艾博拉的糖性蛋白質把neutrophil包住,使它無法作用,病毒就能如入無人之境,攻擊血管壁細胞,使血管壁弱化甚至破洞。病人因大量出血,血壓太低,循環系統無法把血液送到重要器官去,病人因休克而死。
英國專家解釋了出現「活死人 」現象的部分原因。這些專家在研究一種自然疾病——埃博拉病毒熱時,發現了「活死人」現象的奧秘。他們稱,「活死人」現象就是一種由這一病毒引起的疾病。
埃博拉是一大批神秘而格外危險的非洲出血病毒之一。人們有理由恐懼埃博拉。在躲開可能的攻擊後,除了骨頭和骨骼的肌肉外,埃博拉病毒對人體任何其他組織後器官都一視同仁地加以侵蝕,像一場公平的游戲。首當其沖的是血細胞。當病毒將自身復制到血細胞中,血細胞便開始死亡並凝結在一起。凝塊阻塞血管,切斷全身的血液供應;感染的器官開始出現死片。病毒蛋白質以特有的兇殘攻擊膠原,這是固定器官的連接組織中的主要蛋白質。當膠原變成漿狀物,器官表面開始出現孔洞,包括皮膚,血從孔洞傾瀉而出。皮膚下面出現血斑,液化的死皮在表面形成水皰。在這個階段所有的孔竅都會滲血,同時皮膚和肌肉的表面隔膜開始炸裂。在身體內部,心臟開始滲血,並將滲入它周圍的空腔。肝臟腫大,開裂,然後開始化膿腐爛;腎臟失靈,塞滿了死細胞和血塊。死的、凝結的血細胞比比皆是,包括大腦,妨礙了供氧,最終導致痴呆和大規模的癲癇發作。崩潰的血管和腸子不再固定在一起,而是像流水一樣湧入體腔。雖然在體液中漂浮,但組織自身是脫水的,無法執行其功能,於是病人開始死亡。這稀奇古怪的過程一直持續到病毒成指數地繁殖,毀壞內臟使之完全失去作用直至宿主死亡為止。像血液、分泌物和嘔吐物這樣液體,每一滴都充滿了上百萬的病毒。在其成員密集的社區,這些有毒液體的擴散為病毒從一個宿主跳向另一個宿主搭起了橋梁。
埃博拉病毒與造成艾滋病的HIV病毒有許多相似之處,但是它的「殺人」速度卻比艾滋病毒快得多。一開始,埃博拉病毒感染者表現出來的症狀和一般的感冒患者沒什麼兩樣。病人只感到發熱、頭痛、喉嚨痛、胸悶。但是僅僅幾小時後,病人就會開始全身出汗,胸痛、皮疹、出血、腹瀉、嘔吐、肌肉和關節酸痛等,半數病人於發病後第5天出皮疹,大多數則在第5至7天七竅流血不止。出血者佔71%。最嚴重的是皮膚粘膜、鼻、齒齦、內臟均出血,糞便呈黑色,出血往往是導致病人死亡的原因。再過一天,病人將感到難以忍受的痛苦,就連睜開眼都會感到疼痛,腦袋像是要爆炸。即使在這個時候,醫生仍無法確定患者得了什麼病。直到幾天後,病人開始體內外大出血,連眼睛和耳朵也流血不止,醫生才敢確定病人感染了埃博拉病毒。不過,到這個時候一切都太遲了。一位傳染病專家曾這樣描述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病死的恐怖景象:「 病人體內外大出血,由於體內器官壞死、分解,他還不斷地把壞死組織從口中嘔出,我覺得就像看著一個大活人慢慢地在我面前不斷溶化,直到崩潰而死。」正在烏干達執行埃博拉病控制使命的美國傳染病專家海曼作出這樣的描述:「埃博拉患者住的病房裡到處都是鮮血,被褥上、地板上、牆壁上;他們吐血、便血……埃博拉是人類迄今未能征服的致命殺手,是世界醫學界面對的一道難以解讀的「哥德巴赫猜想」。
埃博拉病毒的解析
埃博拉病毒是一種絲狀病毒,通常看起來像一根精心製作的構杖。病毒由一串RNA成辮狀編結的七個蛋白質組成。還沒有完全弄清楚為什麼這些蛋白會有這么大的破壞力。它們的一部分功能似乎是一直宿主的免疫系統,但它到底如何發揮作用至今沒有弄清楚。埃博拉熱病爆發的相對短暫和相對自足的另一個原因是病毒絕對致命的力量。它很容易快速毀滅它的宿主——大約在五天以內,所以它很少有機會跳到另一個新宿主身上。除了極罕見的情況,它的傳播是依靠直接的體液交換來進行的,最終缺乏機會找到傳播的橋梁。同時,埃博拉病毒是低能的,因為它過於穩定,極少變異。有些病毒——如流感病毒以及HIV,以某種方式進化,可以幫助它們克服障礙存活下來。它們變異非常快,這便增加它們適應新宿主的機會。埃博拉沒有走這條路。1996年CDC發表的一份對埃博拉基因的分析,揭示在扎伊爾1976年和1995年兩次的熱病爆發的病毒事實上幾乎是完全相同的,基因改變只有1.6%。這給治療和預防它的傳播帶來了希望。
研究證實,埃博拉病毒主要是通過病人的血液、唾液、汗水和分泌物等途徑傳播。實驗室檢查常見淋巴細胞減少,血小板嚴重減少和轉氨酶升高(AST>ALT),有時血澱粉酶也增高。診斷可用ELISA檢測特異性IgG抗體(出現IgM抗體提示近期感染);用ELISA檢測血液、血清或組織勻漿中的抗原;用IFA通過單克隆抗體檢測肝細胞中的病毒抗原;或者通過細胞培養或豚鼠接種分離病毒。用電子顯微鏡有時可在肝切片中觀察到病毒。用IFA檢測抗體常導致誤判,特別是在進行既往感染的血清學調查時。實驗室研究有很大的危險性,應該只在有防護措施防止工作人員和社區感染的地方開展( 4級生物安全實驗室)。
埃博拉病毒粒子的直徑為80納米,長度為970納米,屬絲狀病毒科。較長的奇形怪狀的病毒粒子相關結構可呈分枝狀或盤繞狀,長達10微米。來自扎伊爾、象牙海岸和蘇丹的埃波拉毒株其抗原性和生物學特性不同。第4個埃博拉毒株(Reston)能引起人以外的靈長目動物致命性的出血性疾病;文獻報導有極少數人感染此病毒,臨床上無症狀。1976年在蘇丹流行時,病死率為53.2%;在扎伊爾,高達88.8%。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列為對人類危害最嚴重的病毒之一,即「第四級病毒」。 有些患者在感染埃博拉病毒48小時後便不治身亡,而且他們都「死得很難看」,病毒在體內迅速擴散,大量繁殖,襲擊多個器官,使之發生變性,壞死,並慢慢被分解。病人先是內出血,繼而七竅流血不止,並不斷將體內器官的壞死組織從口中嘔出,最後因廣泛內出血、腦部受損等原因而死亡。 照顧病人的醫生護士或家庭成員,和病人密切接觸後可被感染。有時感染率可以很高,如蘇丹流行時,與病人同室接觸和睡覺者的感染率為23%,護理病人者為81%。醫院內實驗人員感染和發病也有好幾起。
埃博拉病毒的傳播性
專家們在研究中發現,「埃博拉」病毒有一定的耐熱性,但在60攝氏度的條件下60分鍾將被殺死。病毒主要存在於病人的體液、血液中,因此對病人使用過的注射器、針頭、各種穿刺針、插管等,均應徹底消毒,最可靠的是使用高壓蒸氣消毒。埃博拉病毒還可能經過空氣傳播。實驗人員將恆河猴的頭部露出籠外,讓其吸入直徑1微米左右含病毒的氣霧,猴子4~5天後發病。每天與病猴密切接觸的6個工作人員的血清發現該病毒抗體陽性,其中5人沒有受過外傷,也無注射史,因此認為可通過飛沫傳播。
雖然埃博拉病毒目前僅在個別國家、地區間歇性流行,在時空上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在傳染病的歷史上,許多傳染病的流行開始時往往是個別散發,以後演變成局部地區流行,進而變成廣泛流行。副霍亂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在1905年在埃及發生第一例,1937至1960年在印度尼西亞的蘇拉威西島局部流行,而1960年後迅速波及五大洲。埃博拉病毒會不會像副霍亂那樣在不久的將來波及五大洲?現在誰也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控制「埃博拉」的擴散,首先要密切注意世界埃博拉病毒疫情動態,加強國境檢疫,暫停進口猴子主要限制來自疫區的猴子,到目前為止還沒發現除靈長類動物以外的其他動物是埃博拉病毒的宿主。對有出血症狀的可疑病人,應隔離觀察。一旦確診應及時報告衛生部門,對病人進行最嚴格的隔離,即使用帶有空氣濾過裝置的隔離設備。醫護人員、實驗人員穿好隔離服,可能時需穿太空服進行檢驗操作,以防意外。對與病人密切接觸者,也應進行密切觀察。

熱點內容
寶寶為什麼總是亂撿東西 發布:2024-06-17 16:25:33 瀏覽:425
光遇用鏈接為什麼加不好好友 發布:2024-06-17 16:13:29 瀏覽:896
小米助手為什麼不來提示 發布:2024-06-17 16:09:18 瀏覽:292
小便開叉無力為什麼治不好 發布:2024-06-17 15:49:00 瀏覽:808
為什麼晚上看見2個月亮 發布:2024-06-17 15:48:59 瀏覽:304
為什麼眼睛會有異物遮擋感覺 發布:2024-06-17 15:44:40 瀏覽:977
微信為什麼沒有零錢付款 發布:2024-06-17 15:19:14 瀏覽:620
為什麼白天晚上都感覺疲勞 發布:2024-06-17 15:02:50 瀏覽:234
為什麼顏色深的物體散熱能力強 發布:2024-06-17 14:54:47 瀏覽:165
為什麼oppo手機用電快 發布:2024-06-17 14:43:29 瀏覽: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