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喝醉後嘴會微張眼睛微張
① 為什麼有人醉酒之後性格全變是否有人格分裂嫌疑呢
中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古人用「杜康是解憂的必由之路」來表達對酒的熱愛。現在,人們在一起喝兩杯,是為了家庭聚會、公司聚餐、公共關系,或者在有空的時候和朋友聚會。據說「酒後吐真言」是指一個人的真實性格和個性在酒後最能體現出來。
醉酒後的六次表現說明這個人的性格超級准
先說為什麼會有「酒後說真話」的說法。根據弗洛伊德的理論,酒精可以麻痹大腦,所以當一個人喝醉後,他的意識會失去控制,所以他不會關心一些事情,這就是他喝酒後胡說八道的原因。這個時候如果繼續喝酒,意識會受到阻礙,感覺不到外界事物的刺激,大腦會進入深度睡眠。這時,你的無意識就會開始,曾經藏在你內心最深處的形象或語言會不由自主地被表達出來,但醉酒的人並不知道,因為他失去了主動意識,潛在的內容屬於最真實的部分,於是出現了「酒後吐真言」。
醉酒後的六次表現說明這個人的性格超級准
還記得幾年前,主持人樂嘉錄制節目《超級演說家》決賽時,為了鼓勵自己的殘疾選手大膽發言,現場展示喝酒勇氣,醉酒失控,導致金星、陶等嘉賓有序離場,一度暫停錄制。當時有很多猜測,讓人捧腹大笑。今天我們來看看醉酒後的不同行為和相應的人格特徵,看看你是哪一個。
這種人是指喝完酒醒來後,第二天就什麼都不記得了。他們平時也屬於酒醉喋喋不休的類型,話很多,但說了什麼做了什麼。醒來後幾乎想不起來了。從心理上分析,這種人的性格比較古怪,有時候會超級安靜,特別是瘋了的時候。對自己的工作和事業認真自信。我對朋友很忠誠,對感情也很理智。通常是缺乏愛和孤獨。主要表現:酒後胡言亂語,話很多,態度和言語真誠。與其說是酒後說真話,不如說是酒後動情。這樣的人通常醒來後什麼都不記得了。
② 喝醉時為什麼會眼神迷離
至少有三個源自於酒精特點的原因:①酒精屬於高熱量飲料,能夠快速提供能量;②酒精麻痹了中樞神經系統,使得酗酒者無法察覺到身體不適的症狀;③當酒醉麻痹狀況逐漸消失後,隨之而來的焦慮又引起另一種緊張感。
酗酒常被形容為「一種孤獨的疾病」。
我們起初喝酒主要是為了交際應酬的原因,酒精灌入體內有助於我們瞬間表現得熱情開朗、左右逢源。
然而一旦酒精的作用消退之後,遺留下來的是更多的疏離感,不合群的感覺,也使我們的心情更加抑鬱難解。同時如果我們對自己喝醉酒或是酒後失態的行為感到內疚與羞愧不安, 這種糾結復雜的情緒很容易使我們有一種被拋棄、遭放逐的感覺——永無止盡的灰暗、難以言喻的錐心之痛。於是我們很快地又再度端起酒杯。
我們酗酒時也不時地與人接觸。然而大部分我們認為重要的對話幾乎都深藏在自己心裡,從不輕易出口。我拆腔們十分確定自己一直不被人理解,而且我們往往也不太在乎自己是否被其它任何人理解。
多年嗜酒生活使得我們對別人猜疑、不信任以及以自我為中心。我們習慣性地表現出偏狹、固執、冷漠的姿態,彷彿我們一向就是孤僻、難以相處的人。
當我們開始有機會能夠與別人發展正常的人際關系, 甚至接受他人的友誼時。多年來內心恐懼的負擔,往往使我們踟躕不前,因此我們開始感到落寞,抑鬱寡歡。過去陳舊的思維極易慫恿我們再去端起第一杯酒。
獨自一人面對酗酒問題的挑戰是多麼的危險,即使我們有極大的決心和願望,也幾乎沒有任何單憑自己個人的力量能夠戰勝酒精的例子。獨自一人時,想喝酒的念頭往往偷偷地、狡猾地出現在腦海中。當我們感到寂寞空虛時,想喝酒的沖動似乎總能更快速、更強勁的擊敗我們。
但現在我們能與其它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揚帆前進,我們康復的旅程將更安全、更有意義也更有保障。所以我們不再忌諱向別人求助,在康復過程中接受別人幫助並非膽小懦弱的表現,與他人共同合作、同心協力是極其有意義的,因為我們大家都需要互相幫助。
當然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一些獨處的時間,用來整理自己的思緒,進行自我反省,或者處理某些私人事務,藉以釋放日常生活所累積的壓力。但是如果我們過度放沖鍵縱自己,一味沉溺於離群索居狀態下,是相當危險的。特別是當我們的心態逐漸變得孤僻、抑鬱、自怨自艾時,有朋友的陪伴都好於單獨一人顧影自憐。
基於這些原因,我們對剛停酒的人建議「避免讓自己太孤單」。
在想喝酒的念頭浮現腦海之際,如果能夠暫停一下思考,盡快找人交談或者上網與人溝通, 至少能夠開始脫離那種孤立無助的危險狀態。
「為什麼要喝醉酒?」——一個十分普遍的答復是,喝酒能增加勇氣,因此可以向別人袒露自己的心事,能夠任意表達出平時難以面對、不知如何處理、憤怒不滿的情緒。
同時醉酒往往還伴隨著憤怒的情緒。嗜酒者也可能極為喜愛酒後那種凌駕於他人之上的權力感。
酗酒後的憤怒與暴力攻擊事件和兇殺案之間有高度的關聯性。包括犯罪者或被害人,有相當高的比例都是處於受到酒精影響的狀態下而出事。強暴、家庭失和及離異、虐待兒童、持械搶劫,也常起因於酒後亂性。
即使我們沒有上述犯罪行為,但我們那種發脾氣、生氣也會導致他人心情緊張,擔心隨時會有暴力行為傾向。因此我們必須意識到憤怒情緒背後潛藏的風險。
以人類天性而言,憤怒情緒無疑是時常都會發生的狀況。盛怒之下的暴力行為或言語攻擊,不僅對他人造成傷害,也危及整體社會安全。而且憤怒情緒的積累對心理健康也有非常負面的影響,這種對他人充滿敵意的態度將使我們內心受到嚴重損害,從而導致抑鬱症。
雖說從各個方面來看,憤怒都是人類普遍性的問題,但就一名嗜酒者而言,它的威脅性和破壞性更甚。
所有保持清醒的酒鬼幾乎一致認為,我們本身的怒氣往往能毀滅自我。敵意、怨恨、妒忌散御巧、憤怒的感覺迫使我們有想要再去喝酒的沖動。所以我們必須警惕自己,除了再喝一杯外,應該有其它更好的解決方式。
首先,我們來辨識一下,憤怒形形色色的面貌:不寬容,輕視,蔑視,妒忌,憎恨,勢利,譏笑,憎惡,敵意,不滿,緊張,諷刺,嘲笑,自憐,惡意,不信任,懷疑,焦慮,掛念,疑心,猜疑,猜忌。
在過去飲酒的過程中,我們不是鑽牛角尖、深陷其中,就是反應過度、小題大做,尤其在我們又再喝起酒時,這種特質就更加明顯。
③ 有些人喝醉酒後,看東西有重影,是怎麼回事
喝酒之後視線變的模糊大腦被酒麻痹了,所以看東西有重影是很正常的。飲酒之後有可能會擴張血管而在這種情況的時候。有可能會出現腦部的血液壓力降低這種情況的時候容易造成視力障礙。所以我們盡量少飲酒。
眼睛出現視物模糊可能是視網膜成像障礙,應該具體驗光的,如果沒有眼睛的器質性疾病可能是中醫說的肝腎陰虛,一般可吃些杞菊地黃丸。視力模糊只是一個臨床症狀,而引起的原因很多,如白內障,青光眼,屈光不正,以及很多眼底病,還有視疲勞等。你最好到眼科看看,明確診斷。喝酒出現重影很正常。
④ 人喝醉了為什麼說話不利索
因為酒精會麻醉人的神經,不僅包括小腦,使人產生輕微的中毒,由於神經的中毒便會產生反應遲鈍,包括思維和行為都會遲鈍起來。舌頭當然也不例外,說起話來就不利索了。
⑤ 為何喝酒之後嘴巴喜歡動不是說話就是吃。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判斷周圍的人是否對酒精早茄皮有依賴呢?(醫學版14條) 我們就飲酒模式總結了一些常見的表現: 1.視飲酒為生活中最重要或非常重要的事,在心中占據中心地位,念念不忘。 2.飲酒量較初期飲酒時逐漸增加。 3.飲酒速度增快。 4.經常獨自一個人或者是背著家人偷偷飲酒。 5.以酒當葯,用來解除情緒困擾。 6.有藏酒行為. 7.酒後常常有遺忘表現。 8.無計劃飲酒,常常出現酒後誤事的現象。 9.晨起飲酒,俗稱「睜眼酒」,部分人甚至會在夜間醒來後飲酒。 10.睡前飲酒。 11.喜歡空腹飲酒,飲酒時不吃主食且很少吃菜。 12.在情況允許的時候選擇酒的品牌。 13.因為飲酒與家人爭吵,影響家庭和睦,或因飲酒影響工作。 14.曾經戒過酒,但時間不長又舊病復發,不能控制。 一般來說,如果一個人的飲酒行為出現上述表現中的3條以上,即高度懷疑酒依賴。 經常看到一些患有酒精依賴的人因為飲酒給自身的健康、家庭的和睦以及工作帶來很多不良影響,甚至是在酒後出現一些違法的行為。盡管他們對造成這些後果內疚、後悔,但仍不能徹底停止飲酒,反復戒酒,反復復飲。是他們沒有出息還是沒有毅力呢?都不是,這是因為酒精依賴是一種疾病,而且還是一種不斷惡化的疾病,這種疾病像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一樣,是無法徹底根除的。但卻可以被遏制住。復飲的原因與機體對酒精敏感有關,加上在心理上難以擺脫的強制性飲酒慾望,不管復飲會帶來怎樣的不良後果,單靠自身的毅力是無法將其克服的。 就像其他疾病一樣,會出現一些特徵性的臨床表現。一旦對酒精形成依賴後,在突然停止飲酒或驟然減少飲酒量時會出現很多軀體不適症狀,稱之為戒酒綜合征。為方便起見,有人將戒酒綜合征按照出現的時間和嚴重程度分為3個階段:一期戒酒綜合征:一般於飲酒後6~12小時出現,表現為雙手震顫,重者可累計雙側整個上肢,甚至是軀干,病情嚴重者還可出現伸舌震顫,除此外還常見厭食、失眠、煩躁等症狀。二期戒酒綜合征:出現時間為斷酒後24~72小時,除上述症狀外,常出現幻聽,內容常為辱罵性或迫害性的,可繼發沖動行為,興奮相對較輕。三期戒酒綜合征:震顫譫妄,常發生於末次飲酒72小時之後,此時病人意識不清,震顫明顯並伴有行走不穩,可出現各種生動的幻覺,如看到各種小動物,病人表現緊張、焦慮、恐懼。病人的記憶力明顯受損,部分病人可出現癲癇樣抽搐。即使在發達國家,一旦發生震顫譫妄,經治療者總的死亡率仍可達10%~15%,未經治療者則更高。所以說長期飲酒者不能突然停止飲酒。如果高度懷疑對酒精依賴,應該盡早到專科醫院治療。 形成酒精依賴的人不能控制自己的飲酒行為,也不能控制飲酒量,那麼在戒酒一段時間後能否正常的飲酒呢?就目前所知,從來沒有一個人,僅是數月或數年滴酒不沾,就能夠「正常」喝酒或只在社納答交場合喝酒陸差。一個人一旦從豪飲發展為失去控制且不顧一切地狂飲,再想走回頭路就不可能了。沒有一個酒精依賴患者是故意為製造麻煩才喝酒的,但不可控制地飲酒必然會帶來麻煩。 很多對酒精依賴的人自認在戒酒一段時期以後,喝幾罐啤酒或幾杯淡葡萄酒沒有問題了。一兩瓶啤酒下肚就會喝醉的人不多。所以也就錯誤地認為自己可以控制每天只喝兩、三瓶啤酒就不再喝了。他們偶爾也確實能夠在幾天或幾個星期內照此辦理。於是就會得出結論:即使喝酒也會「游刃有餘」。但是,他們每次喝的啤酒或葡萄酒會越來越多,要不了多久,就會狂飲如初。 另外一種錯誤的觀念就是以低度的酒來替代高度酒。對於酒精依賴者來說,酒精就是酒精,不管含有酒精的是馬爹尼酒、威士忌加蘇打水、香檳,還是一小杯啤酒,對於他們而言,不管喝一杯什麼樣的酒,都會導致飲酒過度,導致復飲。 所以,對於酒精依賴者而言,在戒酒一段時間後,試圖控制飲「自己的酒量」或只飲用較低濃度的酒,都是危險的。但為了保證徹底戒酒,只能是滴酒不沾。如何能夠做到呢?除了在醫生的指導下完成脫酒治療外,還要接受長期的康復治療,包括對相關心理或精神疾病的治療、防復飲葯物的治療、心理治療以及加入一些自助的康復組織。只要有戒酒的願望和不懈的努力,就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