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光的波長不同顏色就不同
⑴ 光為什麼會有顏色
如果你看到的物體是紅色的那麼這個物體就反射紅光物體的顏色是由於其反射光線的原因,讓眼睛產生「視覺」,然後你的大腦就會對這些視覺刺激產生反映並告訴所謂的「顏色」到底是「紅色」還是「綠色」,通常情況下(不是色盲或色弱等情況)讓你的大腦產生「紅色」刺激的光波長大概是620~760nm,其他顏色的光都被它吸收了(可見光由七種顏色的光復合而成
它們是紅、橙、黃、綠、藍、靛、紫光),光的顏色不同主要是因為他們的波長不同,可見光的波長范圍大概是380~760nm,即只有380~760nm的光才能刺激你的眼睛
⑵ 不同波長的光的顏色為什麼不一樣
不同色的光在空氣中傳播速度不一樣
V=C/n
V(空氣中的速度)=C(真空中的速度)/n(各個波長在空氣中的折射率源廳拆)
可見光范圍內不同波長的光表現出不一樣的顏色,波長從400nm(紫色)-800nm(紅色雹棗),他們各種波長的光在空氣中的折射率n不一樣,
光在真空伏棗中的傳播速度為C=3*10^8
所以V=C/n不同。
⑶ 顏色的不同受到波長的影響,為什麼波長決定著顏色
顏色是由光的頻率,也就是你說的波長決定的。
這是人眼對不同頻率的電磁波響應不一樣導致的。
而顏色是一種主觀感受,比如你的手臂在一分鍾內被打了一次,可能沒什麼感覺,但是一分鍾內被打了一百次,你可能覺得疼,這種就屬於生物對自然界的受激反應。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出於辨別物體、食物或者其他需求,進化出了對不同頻率的光的反應,也就是感受顏色。所以,有些深海里的魚,它們不依賴光,因此它們沒有眼睛,更說不上顏色了。
⑷ 顏色的不同受到波長的影響,為什麼波長決定著顏色
白光由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光組成,頻率由低到高逐漸增大,根據 c=λγ,波長由大到小。光的頻率決定顏色,光的頻率又決定光的波長。所以,光的波長決定顏色。
⑸ 為什麼不同波長的光進入人眼後就成了不同的顏色
在整個波的頻譜上面,人眼可見的波長在顏色上是漸變的,射入水中變了波長,但是在變化不大的情況下,是很難看出顏色的變化的(實際上,水裡的波在從水裡到達眼睛時,又發生了折射,波長也變了,但是可以知道它又變成了你之前射入的紅光的波長,所以你看到的還是紅光)
⑹ 光有不同的顏色不同除了波長不同外 還有什麼原因
光不能的波長 反應的是光子的能量。之所以表現出不同的顏色,是因為人眼對不同能量的光子的反應不一樣。這就是一個生物學的問題。物理上,光沒有顏色這個特性,只是人的生理決定你看到的是什麼顏色。
⑺ 為什麼波長不同光的顏色不同
太陽平日所放出來的光譜主要來自太陽表面絕對溫度約六千度的黑體輻射(Black Body Radiation)光譜可見光的波長范圍在770~390納米之間,看不見的波段從770~11590納米。
波長不同的電磁波,引起人眼的顏色感覺不同。770~622nm,感覺為紅色;622~597nm,橙色;597~577nm,黃色;577~492nm,綠色;轎則弊492~455nm,藍靛色;455~390nm,紫色。
(7)為什麼光的波長不同顏色就不同擴展閱讀:
光的特徵
光同時具備以下四個重要特徵:
1、在幾何光學中,光以直線傳盯中播。筆直的「光柱」和太陽「光線」都說明了這一點。
2、在波動光學中,光以波的形式傳播。光就像水面上的水波一樣,不同波長的光呈現不同的顏色。
3、光速極快。在真空中為3.0×10⁸m/s,在空氣中的速度要慢些。在折射率更大的介質中,譬如在水中或玻璃中,傳播速度還要慢些。
4、在量子光學中,光的能量是量子化的,構成光的量子(基本微粒),我們稱其為「光量子」,簡稱光閉族子,因此能引起膠片感光乳劑等物質的化學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