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簡筆畫塗了顏色後不好看啊
Ⅰ 為什麼不能讓孩子畫填色畫
有的家長願意給孩子買塗色本。還有很多幼教老師給孩子們提供復印的圖案,讓孩子塗色。還振振有詞地說:為了培養孩子正確的的握筆姿勢,認識不同的顏色,還可以培養幼兒的精細動作(孩子小心翼翼地把顏色塗到框里,別塗在外面)。
真的能培養嗎?可以!
但是只能用這一種方式培養嗎?不是?
塗色活動對於幼兒發展的有其他影響嗎?有!
一、沒有意義
這些圖案如果不塗色也很好看,塗了色無非增加了一些色彩。幼兒把顏色塗滿的過程中沒有機會表達內心的想法,只是簡單機械的重復動作。
二、喪失創作沖動
在填色畫的過程中,看到「規范」的作品,如果他不能畫出來,就感到挫折,用「我不會畫」面對繪畫,其實這句話後面是我不能畫出來那樣的畫。如果畫了,也是極力模仿某作品,不是自己觀察後的表達表現,沒有情感。
現在如果讓你畫和房子,你怎麼畫?三角頂,正方形的牆,田字的窗戶,長方形的門。後來你還會在房頂上加上一個煙囪。想了想還圈上了兩個圈,當做冒出來的煙。你在笑吧。這就是曾經老師交的簡筆畫房子,實際上,房子不是這樣的。
三、扼殺情感
各種動物,植物或者任何具體的客觀事物的形象,都有可能喚起孩子在現實生活中的情感,而孩子一旦在這些固定的動植物或者客觀形象中塗色,他無法煥發自己在生活中的情感經驗。他也就無法用自己的情感經驗去處理他對這些動物植物或者物體的彈性關系理解。我們經常看到塗色時幼兒是無聊無奈和被動的表情。頻繁使用簡筆畫的繪制和填色畫可能讓孩子們產生焦慮、矛盾、呆滯、情感壓抑,依賴,並失去創造力的可能。
「但是,孩子很喜歡這些塗色畫」——這是我們經常聽到的這也是簡筆畫塗色書之所以暢銷不衰的原因。有的老師和家長為簡筆畫辯護,說是那是專家研究出來的,必然有其道理。翻閱資料:屠美如在其專著《學前兒童美術教育》里提到,簡筆畫乃是1860年期間,日本為發展軍國主義後備力量,大量把簡筆畫應用於幼兒教學中,目的是培養孩子的服從的精神。而現在的日本,早已經放棄了簡筆畫。在現實的經驗里,簡筆畫塗色的孩子,因為習慣了心理上的被動而開始享受簡筆畫。所以,如果有孩子喜歡簡筆畫,我們要從孩子本身去看待,好比孩子喜歡打架的時候,我們要看孩子的原因,而不是說我的孩子喜歡打架就認為打架是合理的。我們應該引導孩子觀察美好的事物,鼓勵他們用筆進行描繪,認可他們的觀察點,表現形式和情感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