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蔥上下不是一個顏色是為什麼
⑴ 洋蔥的上部與下部顏色有差別是什麼原因
洋蔥的上部與下部顏色有差別是光照不均勻導致的,
栽培技術
洋蔥的不同球形與早晚熟性有關,一般球形越扁,熟性越早。種植洋蔥品種不同,產量有較大差異,熟性早的扁平品種,一般畝產4500~5500kg左右;中晚熟品種一般畝產5000~5500kg。種植洋蔥的經濟效益每畝在3000~6000元之間。而且易管理,是農業調整種植結構的較好模式。適合作為蘿卜、白菜收獲後的接茬蔬菜。
育苗
1.播種期及播種量
適宜的播種期是培育壯苗的關鍵,播種過早,苗大,越冬後容易抽苔,晚播苗弱小,抗寒能力差,且磷莖小,產量低。以黃淮流域為例,最佳播期為9月上中旬。播種前最好進行發芽檢驗。在正常情況下,每畝的育苗床播種量為4~5公斤;考慮到要淘汰和間疏20%的弱苗和劣苗,其栽培面積應為播種苗床的15倍,如果發芽率低於70%,則應酌情增加播種量。
2.作畦與施肥
畦高1.4~1.5米,畦寬27厘米,畦面整平後每畝過磷鈣15公斤,腐熟好的有機土雜肥每畝4方作基肥,出苗後結合澆水撒施速效氮肥,每畝施尿素10公斤。
3.地下害蟲防治
每畝有甲拌磷5公斤,結合整地均勻翻入土中,細耬整平。
4.播種
畦面整平後,先澆水,再均勻撒播。後覆0.8厘米營養土,確保一播齊苗。播後如果墒情不能達到出苗要求,可用噴壺淋水,以促進出苗,也可催芽後撒播。在冷水中浸種,時間不超過12小時,用濕布包好放置在20~24℃涼爽地方進行催芽,每天都要用清水淘洗一次,當種子剛剛「露白」時及時播種,不能耽誤,如不及時播種,胚根的生長會給播種工作造成不便。
5.出苗
出苗後要注意霉病和立枯病的防治。其方法為每畝用50%多菌靈或40%百菌清150克,對水30~40公斤均勻噴霧。
移栽施肥
1.整地與施肥
在播種前10天,先進行翻耕,普施充分腐熟搗碎和過篩後的農家肥,每畝的施肥量不超過2000公斤,而後要耕翻兩次,深約20厘米以上,使肥料與土壤充分混合,再用平耙將畦面整平,以備播種。作畦規格分兩種:一種是小高畦,畦寬1.6米,畦溝寬0.2米,畦溝深0.1米,每畦移植8行,此畦適於粘質土壤或差距小的田塊。二是平畦:畦寬2米,畦埂寬0.27米,高0.2米,每畦栽10行。平畦適於對砂質土壤。
2.移栽與密度
移栽期可分:(1)覆膜田地適宜移栽期十一月十五日至二十日(立冬前後);(2)不覆膜田地適宜移栽期十月二十日(霜降前後)。定期密度應根據土壤肥力、施肥水平、管理水平的高低,密度相應增減,一般定植行距20厘米,株距16~17厘米,每畝密度2萬株上下。為防止抽苔,一般選用葉鞘直徑6~7毫米,單株鮮重4~6克,適度大小的幼苗為宜。淘汰大苗、弱苗、劣苗。定植前大小苗分開栽植,分級管理,平衡增產。
田間管理
1.澆水
洋蔥定植以後約20天後進入緩苗期,由於定植時氣溫較低,因此不能大量澆水,澆水過多會降低地溫,使幼棵緩苗慢。同時剛定植幼苗新根尚未萌發,又不能缺水。所以,這個階段對洋蔥的澆水次數要多。每次澆水的數量要少,一般掌握的原則是不使秧苗萎蔫,不使地面乾燥,以促進幼苗迅速發根成活。
洋蔥育苗
秋栽洋蔥秧苗成活後即進入越冬期,要保證定植的洋蔥苗安全越冬,就要適時澆越冬水。越冬後返青,進入莖葉生長期,這個階段對水分的要求,既要澆水,促進生長,又要控制澆水,防止徒長。控制澆水的方法叫「蹲苗」,蹲苗要根據天氣情況,土壤性質和定植後生長狀況來掌握,一般條件下,蹲苗15天左右。當蔥秧苗外葉深綠,蠟質增多,葉肉變厚,心葉顏色變深時,即結束蹲苗開始澆水。以後一般每隔8~9天澆一次水,使土壤見干見濕,達到促進植株生長,防止植株徒長的目的。採收前7~8天要停止澆水[8]
2.施肥
洋蔥對肥料的要求,每畝需氮13~15kg、磷8~10kg、鉀10~12kg。注意磷、鉀肥的施用,切忌氮肥過重,以免造成地上部生長過旺而出現抽薹或使鱗莖膨大延遲,春播洋蔥幼苗出土前後要保持土壤濕潤,勤澆水,勤中耕,在葉生長盛期及鱗莖膨大期是洋蔥需肥、需水最大時期,應適時施肥、澆水,667平方米分別追施磷酸二銨15kg,磷酸二銨20kg,硫酸鉀3~5kg。
洋蔥定植後至緩苗前一般不追肥,越冬後結合澆越冬水,每畝施人糞尿1000~1300kg,到春季返青時結合澆返青水,再施一次返青肥。
3.鬆土
疏鬆土壤對洋蔥根系的發育和鱗莖的膨大都有利,一般苗期要進行3~4次,結合每次澆水後進行;莖葉生長期進行2~3次,到植株封壟後要停止中耕。中耕深度以3cm左右為宜,定植株處要淺,遠離植株的地方要深。
4.除薹
對於早期抽薹的洋蔥,在花球形成前,從花苞的下部剪除,或從花薹尖端分開,從上而下一撕兩片,防止開花消耗養分,促使側芽生長,形成較充實的鱗莖,同時適時噴灑地果壯蒂靈。實踐證明,對於先期抽薹的植株,採取除薹措施後,仍可獲得一定的產量。[8]
採收貯藏
採摘時間:洋蔥採收一般在5月底至6月上旬。當洋蔥葉片由下而上逐漸開始變黃,假莖變軟並開始倒狀;鱗莖停止膨大,外皮革質,進入休眠階段,標志著鱗莖已經成熟,就應及時收獲。洋蔥採收後要在田間晾曬2~3天。直接上市的可削去根部,並在鱗莖上部假莖處剪斷,即可裝筐出售。如需貯藏的洋蔥,則不去莖葉,當葉片晾曬至七八成干時,可把莖葉編成辮子,懸掛在通風、陰涼、乾燥的地方,稱為掛蔥[8]
採收晾曬:備作貯藏的洋蔥,宜選擇黃皮、扁圓形、個體大、辛辣味濃、水分含量低、鱗莖頸部細小的個體。在洋蔥植株最下部的1-2片葉片乾枯、地上部分開始倒伏時收獲為佳。采獲後應及時進行晾曬。方法:將洋蔥植株斜向排列,使後一排的莖葉正好覆蓋在前一排的蔥頭上,以避免蔥頭直接受到陽光的曝曬。晾曬期間,每隔2-3天翻動1次,一直曬至葉子發黃為止。
貯藏方法:
1.是掛貯法將晾曬後的蔥葉編成長辮子,將辮子結合成束,每束約60個蔥頭,再晾曬5-6天(防止雨淋),曬至蔥頭充分乾燥、頸部完全變成皮質後,將它懸掛在屋檐下或室內。如果是室內掛藏,則掛藏室要求通風良好,並保持乾燥。
2.是堆藏法。選擇地勢高、排水好的地方,先用稻草或麥秸墊底,再墊上兩層蘆席,然後將去葉後的洋蔥頭堆放在蘆席上,四周也用蘆席圍起來,並用繩子扎緊,以避免陽光直曬或雨水滲入。三是庫藏法。有恆溫庫的,可將蔥葉除去後直接平鋪在菜架上貯藏。[9]
注意事項:無論採用哪種方法貯藏,都應注意防止洋蔥腐爛和抽芽。洋蔥在貯藏的前期容易腐爛,所以一定要保持乾燥;貯藏的後期容易發芽,可在採收前2-3周用0.25%的新鮮素溶液噴灑洋蔥植株,也可在采獲後用0.25%的新鮮素蘸根。
采種方法
大鱗莖采種法:這是國內大部分地區采有的采種法,母株利用成熟的大鱗莖。第一年9-10月份播種,冬季幼苗露地或貯藏越冬。第二年夏天收獲大鱗莖,從中選擇優良個體,通過貯藏4後淘汰感病植株,9-11月定植田間,嚴寒地區第三年春季定植母球,6月收獲種子,從播種至收獲種子約21-23個月。該采種法經過多次田間和貯藏期的溝汰選擇,其品種純度、種性明顯高於兩年采種法,可作原種生產。缺點是采種周期長,貯藏費事,利用大鱗莖較多,成本高。
小鱗莖采種法:春播地區經常採用的方法。早春土壤解凍及早直播育苗,夏季小鱗莖成熟,選留直徑3cm以上的鱗莖,貯藏越冬後,第二年定植采種,從播種至收獲約16-19個月,其縮短了采種周期,成本降低,可用於繁殖生產用種,但未經成熟鱗莖性狀選擇,種性有退化。
小株采種法:又稱不結球采種法,第一年7-9月播種,冬前長成大苗,達到綠體春化標准而通過春化階段,保證第二年植株抽薹開花,前後周期約11-13個月,縮短采種周期,但未形成鱗莖,其種性有退化,同時因先期抽薹性狀的遺傳,長此將導致生產中栽培鱗莖的失敗。
種株連續采種法:利用大鱗莖種法收種子後,種株基部形成幾個小鱗莖,收獲貯藏後秋天定植,乾燥地區也可原地越夏,萌發後由原先1個母鱗莖變成3-4個母鱗莖。翌年抽生花薹數為第一年采種,二年采種,降低了成本,縮短了采種周期,保證了種子質量,也提高了產量。
⑵ 小蔥一擦就掉色真如攤販所說對身體無害嗎
對身體是有傷害的。 現在的人們生活條件好了相比之前真的是好了太多,不管是生活質量水平,還是天天收入水平都有了很大的上升。同時,人們對於自己飲食方面也是非常注重的現在,很多的人都不自己種蔬菜和水果了,而是去購買,但是購買的水果存在很多的安全問題就比如說最近的一件事情一個人去市場上購買的小蟲發現小蔥一查就能掉色,但是糖分卻說對身體沒有傷害,真的像他們說的這樣嗎?下面,我就來給你們說一說。
不光是蔬菜水果,而且有一些一些的肉類也會添加上相應的色素,也是為了達到相同的目的小編,這里還是建議相關的部門,對於這些蔬菜和水果以及肉類進行相關的監控,讓他們出售的食品都是安全的不會對人體產生相應的傷害以上,就是小編的個人看法和意見了,希望大家能夠認真仔細的看一看,對於大家來說幫助還是非常大的呢?
⑶ 重慶市民購買小蔥一擦就掉色,難道這是染色蔥
食品安全對於每個人都十分重要,因此,現在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關注程度也越來越高。很多人認為在外面吃飯不衛生,尤其是在那些外面的小攤上,衛生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所以就盡量買菜自己做飯,但是在買菜的過程中,依然有時候會碰上食品衛生以及食品安全問題。因為有些收菜上面可能會有一些農葯殘留等等。這些同樣會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如今網上流傳著這樣的一個消息,重慶的一個市民在購買小蔥的時候,發現在小蔥上有藍色的東西,一擦還能掉色,難道說這是染色的小蔥嗎?
一、市民購買小蔥一擦就掉色,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據了解,又因為重慶的市民在購買小蔥之後發現小蔥根部有藍色的東西,本來想用餐巾紙擦一下,再玩啟發,發現小蔥上年還會掉色。於是他找來了記者,並且演示了這一過程。後來記者在菜市場上也這反藍很多家賣小蔥的店家,後來發現進屋所有的小蔥都存在這種問題。而且據了解,在其他的地方也同樣存在著這樣的問題。
關於重慶市民購買小蔥一擦就掉色,難道這是染色蔥這個話題,各位有什麼觀點,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⑷ 市場上出現的「掉色蔥」是什麼東西對人體會產生傷害嗎
我們在市場上有發現掉色蔥,就是有一些居民在買了蔥以後,發現自己的手上或者是紙巾上被沾染上了顏色,其實這些掉色蔥是商家為了能夠保持大蔥的新鮮,從而用了一些化學產品,而留下了這種顏色,對我們的身體是有一定傷害的,如果我們發現了這種掉色蔥,可以選擇不吃或者是用水多清潔幾次之後照常食用,因為雖然會危害到我們的身體健康,但是只有吃了大量的這種掉色蔥以後才會有些危害,所以大家遇到這種情況也不要過於的緊張和焦慮。
如果之前已經吃了調色大蔥的人也不用擔心,因為這些掉色大蔥主要是害怕銅中毒,但是按這個劑量的話,除非你一次性吃了100多斤的掉色大蔥,才可能會產生銅中毒,而銅中毒的現象,就是會覺得惡心,想要嘔吐,甚至會發生急性腸胃炎的情況,也會造成死亡,所以說如果誤食了一點掉色大蔥的話,並沒有什麼大礙,千萬不要自己嚇自己。
⑸ 洋蔥為什麼顏色不同呢
英國作家羅伯特曾經說過,「一旦洋蔥在廚房裡消失,人們的飲食將不再是一種樂趣」!
洋蔥,很多地方叫它圓蔥,皮牙子,是生活中最常見的蔬菜之一。因其有辛辣的氣味和豐富的營養,深受老百姓的喜愛。
洋蔥是不受季節影響的,一年四季均能吃到!在海外洋蔥又一直被稱為「菜中皇後」。含有大量的維生素,胡蘿卜素,以及人體所需的多種微量元素。
白皮的洋蔥,一般用來生吃蘸醬比較多,或者做一些涼拌菜,如洋蔥拌木耳,苦瓜拌洋蔥,都挺不錯的。有時間您也試試吧!
⑹ 蔥的葉是綠色的,而地下部分是白色的,為什麼
蔥的地上部猜肆分和地下部分都是葉,地下部分也有葉綠體,只是由於葉綠素的形成必須有光才能合成,所以地穗神轎下部分由於不見光,所以不能合成葉綠素,因為不表現為綠色。
葉綠體是一種細胞器,存在於植物的葉子中,而葉綠素則是葉綠體中的一瞎雀種色素,秋天植物的葉子變黃,就是由於植物葉片中葉綠素分解,剩下葉黃素導致葉子發黃,但此時植物的葉片中還是有葉綠體的。
⑺ 蔥為什麼有白、綠兩部分
我們一定有自己種過豆芽菜的經驗。種豆芽菜的第一個條件是必須選擇陰暗的地方。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豆芽菜要在陰暗的地方才會萌芽。凡是生長在沒有光線地區的植物,它的顏色都不會是綠色。
栽植返神鄭蔥時,通常會在長出芽的周圍覆蓋上土壤,這就是埋在土壤內的蔥白部分瞎冊。漏頌
由於蔥白部分與豆芽菜一樣,吃起來都感覺分外的柔嫩甜美,所以種植的人們才會刻意地把蔥芽上端覆蓋土壤,好讓蔥產生蔥白部分。
栽種蔥的時候,如果不以土壤覆蓋,自然就只會產生綠色的蔥葉,而不會有白色的部分產生。
⑻ 很多市場上都有小蔥掉色的問題,這種小蔥還能吃嗎
掉色的小蔥那就不要再繼續吃了。
現在這些掉色小蔥已經被緊急叫停了,因為它身上有藍礬。這個藍礬,本身就是一種不好的化學用品。但就是因為它可以使小蔥得以保存長久,所以才得到了重用。不要小瞧這個叫藍礬的東西,如果我們人經常吃這個藍礬染色的食物。勢必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嚴重的影響的……
我希望這些染色的蔬菜以後不要再次出現了。
⑼ 全國多地菜市出現掉色香蔥,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多地菜是出現掉色香蔥,這是因為有波爾多液殘留物,也就是藍鞏超標了。
全國多地菜是出現了掉色的香蔥,市場監督管理局人員發聲,這是因為波爾多液殘留物多如果有條件,我們盡量自己動手種一點蔬菜,可以自產自銷,這樣吃起來也安全方便。
蔬菜買回來以後,我的原則是浸泡,多清洗幾遍,能夠打皮的一定要打皮,能夠焯水的一定要焯水。
⑽ 為什麼一根蔥有兩種顏色
凡是生長在沒有光線的地方的植物,顏色都不會是綠色的。栽蔥時,在蔥長葉的周圍多覆蓋些土,手毀扒埋在土裡的那部分由於光線照射不到,就變余宏成畢昌了蔥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