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眼睛會忽悠自己
1. 人為什麼總是被假象蒙蔽自己的眼睛,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因為大部分的現實人們是難以接受的. 當有一個溫和的假象出現.我相信任何人都會比較容易的被蒙蔽眼睛.
滿意請採納
2. 眼睛為什麼會欺騙我們
很久以前,確切的說現在也是這樣,當您的家人和朋友遭遇負面傳聞或者流言蜚語時,您會說「眼見為實,耳聽為虛」來安慰他或她。可事實卻一次次的給我們敲響警鍾,眼鏡經常會欺騙我們。是的,曾幾何時,我們認為地球是方的,天空是圓的,地球就群星環繞的宇宙的中心。可是隨著對宇宙的了解不斷加深,我們知道了地球只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而已,它也是圓的。突然間人類豁然開朗,原來眼見也不一定為實。
就是這樣,由於種種客觀原因,眼睛常常欺騙我們。但是它們是怎麼欺騙我們的呢?為什麼它們竟能遮蔽人類那百轉千回的大腦的智慧曙光呢?還認為眼睛是您最忠誠的僕人嗎?還認為它們從來不會欺騙您嗎?請閱讀本文,了解眼睛用來編織謊話的三種方法。
中國有句歇後語「從門縫里看人——把人看扁了」。平時,我們經常會用這句話來形容勢利眼小人,可是似乎很少有人注意其中的深層科學含義。當然,我們無法考證這是哪位哲人總結出來的至理名言,可是我們卻不得不驚嘆於此人細致的觀察和精闢的總結。所以,實踐出真知,這句話不但寓意深刻,而且事實也確實如此,由於視覺誤差的作用,從門縫里看到的物體會略顯扁平。
這只是一副靜止的圖畫,但隨著視線前後左右的晃動,您會感到畫面也隨之在動,這就是錯覺的作用。
常行走於沙漠中的人很清楚,即使看到了海市蜃樓,也不用抱太大的期望,因為盡管那美景看上去離他們很近,事實上卻在千里之外。另外,即使是同樣的距離,不同的情況下,在您的眼裡,其長度也是不一樣的。可以設想它是一條回家的路,如果這條路長500米,當您精力充沛的時候,您感覺它是500米甚至更短;但是當您體力不支時,您會覺得慢慢長路,無邊無際。這是您視覺的作用,也是您的心理作用。
視覺誤差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錯覺,下面的實驗可以直觀表現視覺誤差的原理,您可以畫兩幅圖,每幅圖上畫6個黑點,中間一個,周圍5個,中間的黑點一樣大,不同之處是,第一幅圖周圍的黑點直徑為中間黑點的一半大,而第二幅圖的黑點直徑則是中間黑點的2倍。把兩幅圖放在一起,哪一幅圖中間的黑點看起來更大一些?盡管中心的黑點大小是一樣的,但是您會發現周圍是小黑點的會看起來相對大一點。是的,不知不覺中,您的眼睛又欺騙了您。
根據威特•普羅菲特的研究顯示,人們的感覺不是確定的,隨著外界環境的變化,直覺也會相應的發生變化。比如,在一次棒球比賽中,如果球員表現得很好,那麼他們就感覺那個球很大,但如果失敗了或得分很少,他們就會認為球比原來的小。在一個針對23人的足球射門實驗中。普羅菲特發現,在試驗前,球員對球和球門的印象是一致的,但是在踢完十個球之後,進球數少的人會覺得球門比原來窄了十分之一,而表現好的人則會感覺球門比原來大了十分之一。這樣看來,在足球比賽中,開始表現好的隊很可能會一直表現得好,而表現不好的隊則可能愈來愈差。是不是這個「魔咒」也應驗到了南非世界盃阿根廷隊的頭上,讓他們0:4慘敗給德國隊呢?根據威特的理論,這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很大。
錯覺是日常生活中眼睛欺騙我們的常見手段,請繼續閱讀,了解更多關於錯覺的知識。
我們的眼睛會欺騙我們,這一點都不假。就像「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一樣,如果您對一個人太過思念,而恰巧那個人不在您身邊,或者已經離開了人世,您很可能會把身邊某一個和他或她長得像的人誤認為就是他或她本人。另外一種也就是我們前面所說的海市蜃樓,盡管幻象看似離您很近,但事實它卻離您千里之遙。
魔術師的手段就是呈現您所意想不到的畫面,以此來滿足您的好奇心。
讓所有外行人所驚異的魔術,從簡單的撲克牌、到復雜的物體乃至人的消失、變形,都令我們目瞪口呆。有時我們甚至懷疑,這是不是上天的傑作,這個世界難道真有神仙存在?可是,當您看過魔術揭秘之後,會意外的發現,這些都是魔術師玩的一些小把戲,要麼他們的動作特別快,超出我們眼睛所能看到的范圍;要麼就是利用一些掩人耳目的機關。比如,好多魔術師都喜歡表演的大變活人節目,將一個人關在籠子里,伴隨著勁歌熱舞之後,裡面的人瞬間變成了老虎,事實上這都是他的助手們的傑作,那個人就躲在准備好的暗格里。但是,如果您沒有了解這一過程的話,一定會佩服魔術師傑出的魔法吧。
此外,我們平時所看的電影,表面上看是一段完整的視頻,實際上,它是由連續的圖片組成的。只要在一定時間內播放一定數量的圖片,我們就能看到連續完整的動作。如果您學過flash動畫的話,對於這一點就更加不稀以為奇了。因為您知道,只要在固定的時間內設定固定的幀數,您製作出來就一定是流動的完整畫面了。
還記得「兩小兒辯日」這則預言嗎?太陽到底什麼時候最大呢?眼睛告訴我們太陽初升時和落日時最大,但事實卻又再次告訴我們,太陽一直都那麼大,只是參照物不同罷了。當您乘車時,假如還有另外一輛車和您並排行駛,如果您的車速相對來說比較慢,您會不會覺得車在倒退?盡管,您也知道車在前進。但是從您的角度看,或者更確切的說您的眼睛告訴您,車在倒退。
您會不會發出這樣的感慨,連自己的眼睛都不能相信,那麼我們還能相信誰?不過,盡管有時候我們會被眼睛欺騙,但還是有應對策略的。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眼睛欺騙我們的第二種方式,順便了解一下應對策略吧!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聰明才智。這句話說明,在古時候,人們就已經意識到眼見不一定為實了。初次見面,您無法評價一個人品質的好壞,只有經過長時間接觸,您才會真正了解一個人。可是如果時間不允許呢?如果我們遇到了表面一套、背後一套、兩面三刀,甚至是笑裡藏刀的人,該怎麼辦呢?專家認為,盡管「言為心聲」有點不準確,但當說話者在組織語言時,他們的真實想法也會不經意間暴露出來。
電影中為了表現激烈的沖突,演員們往往會盡力用面部表情來表達情緒,但在生活中,情況恰恰相反,許多人傾向於不露聲色。
2009 年熱播的美劇《別對我說謊》(Lie to me)自播出以來就引起了強烈反響。劇中人物通過他人的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就可以辨別出他們是否說謊。這部電視劇是根據保羅•艾克曼和他的同事們的研究成果創作出來的。他們的研究顯示,只有低於1%的人天生可以捕捉到他人的微表情並且判斷某個人是否說謊了。艾克曼本人就是劇中男主角萊特曼的原型。
科學家們也對15000個人(其中包括心理學家、美國中情局工作人員、美國聯邦調查局工作人員、特務情報人員、仲裁人、法官、律師、警察)進行研究,調查結果顯示他們當中只有50人可以高准確度的辨別出說話者是否在說謊。
眼睛會對我們說謊,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忽略了某些微表情。一旦了解了這些表情的真相,眼睛就無法欺騙我們了。那麼這些微表情都有哪些呢?
根據眼神投注的方向,我們來認識一下微表情:
在談話的過程中,如果一個人的眼睛向左上看,那麼他或她一定在構造一個畫面。比如,您讓人們想像30年後的生活畫面,他們的眼睛就會向左上看。
向右上看,說明他或她正在回憶一件發生過的事的畫面。比如說,在回想昨天自己穿了什麼顏色的衣服?
當一個人在構建一種聲音時,比如構想打雷時震耳欲聾的響聲,就會向左看。
向右看說明他或她在回憶一種聲音。
向左下看時,說明他們在回味某些感覺。比如,昨天的電影怎麼樣?
向右下看時,說明他們在思考一些東西。
當然,專家認為,上面說的這些主要適用於右手是正手的人。關於這一點,有位網友稱,他看了布希在伊拉克戰爭前的演講,當談到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時,他時不時的向左(本人右邊)看。
此時此刻,您是不是有自己被騙得一塌糊塗的感覺,您不是覺得自己生活在「謊言」中,您是不是在大喊「天啊,以後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啦」。別急,我們還掌握了最後一種它們欺騙您的證據,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看過《西遊記》的您一定很感慨為什麼唐僧那麼無能,總被妖精所騙吧。也許我們能想到的用來形容他的最好的詞就是——肉眼凡胎,對於他我們真可以說是恨鐵不成鋼。然而回到現實中,我們自己其實就是唐僧的原型——也是肉眼凡胎。
正如上文提到的,物體運動到一定速度,我們就無法確切的看到它的運動軌跡。這是因為,我們看到的物體是以電波的形式映入到眼睛,然後由大腦加工成我們看到的圖像。但如果波長不在眼睛可視的范圍內,我們也就無能為力了。那麼我們可以看到多小的物體呢?當然,這一點不同的人並不一樣。但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不藉助儀器,幾乎沒有人可以看到分子和原子。就像多年前,大衛•牛頓的那幅畫——《我們的眼睛到底可以看到多小的東西?》一樣,盡管這幅栩栩如生的畫確實存在,可不藉助儀器沒有人能看到它。也許有人會懷疑,這幅畫是不是像《皇帝新裝》中的「新裝」一樣,壓根就不存在呢?但事實證明這是一幅非常精美的畫,它應用的是納米技術。
是的,有些東西我們眼睛看不到,並不證明它們不存在。就像洗水果一樣,表面上看,水果洗得很乾凈,但如果您用高精密放大鏡看之後,就不會想吃它了。就像一間房間一樣,看上去清明澄澈、空氣清新。可是如果有一道光束經過的話,您就可以見證灰塵其實無處不在的事實啦。的確,我們的眼睛也不是萬能的,它也有自己的不足與缺陷。因為眼睛的可視光波長度范圍是390到760毫微米,也就是說只有在這個波長范圍內的光線才可以穿過眼角膜,在視網膜上成像。如果超出了這個長度范圍外,我們就無法看到了。由此看來,盡管眼睛欺騙了您,但它也不是有意的,也該得到原諒吧。
當然眼見為實也不可全部拋棄,在大多數時候,眼睛是可靠的,但是有的時候,它卻一點都不可靠。這就需要您靠智慧來辨別啦。
3. 人類的眼睛真的會欺騙自己嗎都存在哪些現象
1.人類在照鏡子的時候會自動把自己美化20%,就相當於自己的眼睛給自己開了美顏。
2.電視劇和電影的借位吻戲拍攝。在我們看來他們是真的在親吻,但實際上只是借位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