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眼觀萬物 » 為什麼要選用待測液顏色的互補色光作為光源

為什麼要選用待測液顏色的互補色光作為光源

發布時間: 2025-05-15 17:13:04

1. 什麼是互補色

光學中指兩種色光以適當的比例混合而能產生白光時,則這兩種顏色就稱為「互為補色」。如果三原色光中某一種色光與某一種三原色光以外的色光等量相加後形成白光,則稱這兩種色光為互補色光。互補色光之間,能夠形成相互阻擋的效果。以下三對互補色光:黃光與藍光、紅光與青光、綠光與品紅光。

色彩中的互補色相互調和會使色彩純度降低,變成灰色。一般作畫的時候不用補色調和。

不過在兩種顏色互為補色的時候,一種顏色占的面積遠大於另一種顏色的面積的時候,就可以增強畫面的對比,使畫面能夠很顯眼。一般情況下,補色運用有得有失。補色並列時,會引起強烈對比的色覺,會感到紅的更紅、綠的更綠。如將補色的飽和度減弱,即能趨向調和,稱為減色混合。

(1)為什麼要選用待測液顏色的互補色光作為光源擴展閱讀

德國生理學家黑林(Ewald Herring)於19世紀50年代提出顏色的互補處理(opponent process)理論。他不同意流行的楊-赫爾姆霍茲的三色素理論,認為人眼中有三對互補色處理機制,三對互補色是:藍黃,紅綠,黑白。每一對中兩種不能同時出現,兩種互補,只能有一種占上風。

三對互補機制輸出的信號大小比例不同,人眼色覺就不同。黑林提出這種理論是因為受到顏色負後象現象的支持。顏色負後象現象比如,長久注視紅花之後,再觀看白色背景,你會看到青色的花。先注視紅花上的「十」字半分鍾,在看白紙,白紙上就會隱約顯示出青色的花來。如果花是黃的,白紙上就會顯示出藍色花,如果花是絳色,白紙上會顯示出綠色花。

用黑林的理論可以這樣解釋負後象現象:當人眼長久注視紅色時,「紅綠」(紅青)機制中性點向綠色方向偏移,以至白色變成「綠色」(青色)。其實三色素理論解釋負後象現象更加直觀:當人眼長久注視紅色時,紅色敏感細胞敏感性降低,以至白色顯現出青色,即(B,G,R)由(1,1,1)變成(1,1,1-Δ);而(1,1,1-Δ)可以分解成白色(1-Δ,1-Δ,1-Δ)和青色(Δ,Δ,0)。

熱點內容
為什麼孩子一上學動作慢 發布:2025-10-20 08:58:17 瀏覽:975
腎虛為什麼眼睛會難受 發布:2025-10-20 08:27:38 瀏覽:658
人類的眼睛為什麼是透明的 發布:2025-10-20 08:02:01 瀏覽:730
男生為什麼不忍心看女生生氣 發布:2025-10-20 07:52:04 瀏覽:69
蘋果咬了一口為什麼會變顏色 發布:2025-10-20 07:44:38 瀏覽:433
兩周的孩子晚上睡覺總哭為什麼 發布:2025-10-20 07:39:46 瀏覽:836
為什麼注冊微信時協議點不了 發布:2025-10-20 07:36:14 瀏覽:792
為什麼小米更換不了鎖屏壁紙 發布:2025-10-20 07:36:13 瀏覽:594
蘋果手機為什麼不能用陌陌app 發布:2025-10-20 07:31:12 瀏覽:393
小米手機同等配置為什麼便宜 發布:2025-10-20 07:25:02 瀏覽: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