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成像為什麼不是反的
1. 既然人眼是一個凸透鏡,成像應該有正有倒,但為什麼我們看到的東西是沒有倒呢
人眼是可以自動調節焦距的,而且當u>f的時候,我們看到的像都是倒的,所以我們的眼睛看到的東西都是倒的,而在我們大腦里的信息是正的是因為我們的大腦把每件收到的圖都倒過來,才看到的東西沒有倒的。准確說是看見的都是倒的,大腦處理的圖片都正過來而已。
2. 為什麼人眼用小孔看不會顛倒
小孔成像是小孔:將每個顆粒發出的互相平行的大部分光線擋住,也將非小孔方向的傘狀射線擋住,使得物體上每個顆粒只有小孔方向傘狀射線通過小孔。
這樣傘狀斜線就會在小孔產生相交,相交使斜線頭尾以小孔軸向產生對稱,對稱使透過小孔的光線產生倒立的像。如果閉上眼睛,若眼皮是平面,倒像就會產生在眼皮上。但是瞳孔接受的物體光線,只是物體每個顆粒發出傘狀射線中的一條射線,而這條射線與小孔無關,所以透過小孔與不透過小孔,這條射線在瞳孔產生的像都是正常狀態時的正立像。也就是說小孔成像,是物體每個顆粒有一組傘狀射線通過小孔,而入眼任何時候接受的只是每個顆粒的一根射線,即二者是不同的,所以看見的不是倒像。
3. 人眼看到的東西都是倒立的嗎
是的,人在視網膜上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而視覺是正立的,這是人的視覺特點。注意,不是正立等大。視覺成像是物體的反射光通過晶狀體折射成像於視網膜上。再由視覺神經感知傳給大腦,這樣人就看到了物體。
(3)眼睛成像為什麼不是反的擴展閱讀:
一、成像原理
當物體與凸透鏡的距離大於透鏡的焦距時,物體成倒立的像,當物體從較遠處向透鏡靠近時,像逐漸變大,像到透鏡的距離也逐漸變大(投影儀的原理)。
當物體與透鏡的距離小於焦距時,物體成放大的像,這個像不是實際折射光線的會聚點,而是它們的反向延長線的交點,用光屏接收不到,是虛像。可與平面鏡所成的虛像對比(不能用光屏接收到,只能用眼睛看到)。
二、凸透鏡成像原理
在光學中,由實際光線匯聚成的像,稱為實像;反之,則稱為虛像。有經驗的物理老師,在講述實像和虛像的區別時,往往會提到這樣一種區分方法:「實像都是倒立的,而虛像都是正立的。」所謂「正立」和「倒立」,當然是相對於原像而言。
平面鏡、凸面鏡和凹透鏡所成的三種虛像,都是正立的;而凹面鏡和凸透鏡所成的實像,以及小孔成像中所成的實像,無一例外都是倒立的。當然,凹面鏡和凸透鏡也可以成虛像,而它們所成的兩種虛像,同樣是正立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