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眼睛為什麼有一個眼
❶ 古代仕女為什麼都是單眼皮
經常翻閱畫冊,不期然地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歷代仕女圖所畫的美女,全都是單眼皮,雙眼皮的一個也沒看到。
這是為什麼?我開始思索。單眼皮是蒙古人種的特徵之一,其起因是由於上眼瞼的上方脂肪較多,形成一道褶襞,將上眼瞼蓋住。這樣看來,古代的漢人是「純系」的蒙古人種???/p>
但所謂「古代」,要看古到什麼時候。秦、漢以前,漢族的血統或許較純,這從出土的秦俑可以得到證明。秦俑臉寬、鼻扁,而且都有一雙單眼皮的鳳眼,正是典型的蒙古人種。但是到了晉室東渡之後,漢族的遺傳結構就不可能再像秦、漢時那麼」純粹」。公元四至六世紀(魏晉南北朝),北方的游牧民族南侵(五胡亂華),結果入侵的異族大多被漢族同化,南下避難的漢族又同化了若干南方土著民族。燦爛的大唐文明,就是這次民族大融合的結果。
根據族群遺傳學,如無重大外力干擾,在有限的時間內,族群的基因組成維持恆定。對漢族來說,魏晉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正是」重大外力干擾」。」干擾」的結果,漢族的遺傳結構不可能不發生變化。
民族大融合
這種變化可以從唐代壁畫及唐代雕塑看出端倪。壁畫和雕塑中都出現了凸鼻凹目的胡人,而且為數相當多。雙眼皮也出現了,但似乎未見出現在漢人臉上。雙眼皮仍未大量出現,可能和這些壁畫及雕塑全都存在於北方有關。當時北方還是中國的文化中心,而被北方漢族同化的匈奴、鮮卑等游牧民族,應該都是相當」純粹」的蒙古人種。盡管北方漢族的遺傳結構變了,但就眼皮來說,蒙古人種特徵之一的單眼皮,似乎並未受到多少影響。傳世唐代仕女圖中的美女,人人都有一雙細長的鳳眼和單眼皮。這應是反映了當時體質人類學實況,而非僅僅出於審美的考慮。
類似魏晉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宋代再次發生。從南宋起,中國的文化中心遷移到長江流域。漢族的向南拓展,使得許多東南亞系統的民族融入漢族。同時,入侵北方的遼(契丹)、金(滿)等異族被漢族同化。大約從元朝起,南方土著大多皆已漢化,北方漢族已不再大量添加新血,南北各地漢族的遺傳結構基本已經定型。
從民族學的角度看,與其將漢族視為一個民族,不如視為一個文化共同體。北京中國大網路出版社的一位維吾爾族朋友曾和我談過這個問題,他說:」什麼是漢族?從來沒人說清楚。在我看來,就是五十五個少數民族以外的亂七八糟的一大群。」他的說法雖然戲謔了一些,但也並非全無道理。漢族以共同的表意文字、儒家思想及」天下」觀念為凝聚力,將不同方言甚至血緣的族群牢固地凝聚在一起,而成為一個超大民族。在人類的歷史上,類似的例子十分罕見。
宋代繪畫重視寫實,題材多樣,不避世俗。從宋代的人物畫中,應可窺見宋人的體質及形貌。大約從元朝起,文人畫家取代了職業畫家,成為畫壇主流。文人畫重視一己心靈感受,不重視所描繪對象是否形似。當文人畫橫掃畫壇的時候,只有肖像畫和民間廟牆畫未曾受到影響。雖然肖像畫家每每被視為畫匠,但上自朝廷、下至民間,都需要肖像畫家為人寫真、傳神。從歷代傳世肖像畫中,可以看出許多有趣的訊息。
南方民族的融入
唐代以後的雙眼皮增多,可能和西域胡人(屬高加索人種)的混入和南方開發有關。唐代大批西域胡人來到中國,不可能不和漢人通婚。另一方面,南方的土著雖屬蒙古人種,但混有地中海人(屬高加索人種)、矮黑人的血統。過去他們分布至華南(甚至華中),隨著漢族向南拓展,有的被同化了,有的向南逃遷。從中南半島人、馬來西亞人及中國南方少數民放身上,應可看出華南原住民的原始形貌。
從秦俑清一色的單眼皮,到偶而出現雙眼皮的唐代壁畫和雕塑,到宋代以後肖像畫的雙眼皮增多,這些事實告訴我們:隨著民族融合,漢族的遺傳結構已一變再變,早就和以黃河流域為中心時不一樣了。
傳統審美觀的沒落
盡管肖像畫中的男女人物有單眼皮也有雙眼皮,但歷代仕女圖中的美女,卻無所例外地都是單眼皮。這為什麼?道理很簡單:為人畫像,必須忠於事實,但繪制仕女圖卻無此限制,只要依照約定成俗的審美觀,就可以畫出自己心目中的美人。歷代的審美觀並非一成不變,如唐人崇尚?艷豐肥,明、清崇尚纖弱輕柔,但唯一不變的是:對細長鳳眼和單眼皮的偏好。在繪畫中,從現存最古的一幅人物畫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起,一直到清末民初,甚至到抗戰以前,對單眼皮和細長鳳眼的偏好從來沒有變過。
仕女圖中千篇一律的單眼皮,在晉朝和唐朝可能出於寫實。當舉目所見,無論男女無不是單眼皮時,形諸丹青自然不可能出現雙眼皮,這就像西方畫家不會將西方人畫成單眼皮的道理是一樣的。然而,宋朝以後,將美人畫成單眼皮卻成為一種程序。程序的形成,或出於陳陳相因,或出於長期以北方為文化中心所形成的審美觀的制約。總之,在中國人的審美觀未被西方的審美觀凌越之前,中國人對於美人的認定是有自己的標準的。
這種中國人的自家標准,大約在抗戰前後被徹底摧毀。我曾到中正藝廊參觀」百年版畫海報精品展」,從展出的」月份牌畫」中,大致可以看出中西易勢的過程。月份牌畫肇始於二十世紀初的上海,是一種參用西畫技法的仕女圖廣告畫。早期月份牌畫所畫的美女,體態較為纖弱,眼型以細長鳳眼、單眼皮居多。到了後期,體態普遍較為健美,眼型則以雙眼皮、大眼睛居多。轉變的軌跡清晰可尋。
❷ 為何會說正統的漢族人是單眼皮
漢族人本來就應該是單眼皮的,這是漢族人的一個顯著特徵,雙眼皮是經過多年民族融合才在漢族中出現的。其實從我國古代的許多保留下來的畫作來看,單眼皮才是漢族人民的特徵,古代的四大美女也幾乎都是單眼皮。
現在的人都覺得高鼻樑、大眼睛才是好看的,而古時候的審美卻並不是這樣的。雖然魏晉南北朝之後就出現了民族大融合,雙眼皮的人也越來越多,但是古時人們還是以單眼皮為美的,唐代的仕女圖都是單眼皮,宋朝的李清照的畫像也是單眼皮,清朝的光緒帝最愛的珍妃娘娘也是單眼皮,甚至一直到民國時期,單眼皮也是我國的審美主流。後來隨著國際的化的發展,人們的審美才漸漸改變覺得雙眼皮可以顯得眼睛更有神,更美,但是其實無論是雙眼皮還是單眼皮,只要是最真實自信的自己就好。
❸ 現代人都喜歡雙眼皮,古人卻以單眼皮為美,四大美人都是單眼皮
但是在我國古代,長達幾千年的時間里,人們對女子的審美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單眼皮 ,除了唐朝以胖為美外,其他時候也都是以瘦為美,這個瘦跟我們現在推崇的瘦是不一樣的,我們現在是要瘦的 健康 ,身材有型。古人則要女子身形纖弱、婉約,這才符合古人的審美。
不過單眼皮倒是古人推崇了千年的,一直到近代,抗日戰爭前後這審美才發生了改變。
古代人是單眼皮還是雙眼皮,這本來是個很小的問題,即便是專門研究 歷史 的估計也不會特意去想這個問題。這個問題的偶然發現,是因為在研究 歷史 的過程中突然發現,古代的仕女圖都是單眼皮,現在發現的古代人物圖中, 從最早的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到明朝的仕女圖,無一例外全部都是單眼皮。
單眼皮還是雙眼皮,這本身是基因決定的。 即便是現在人們都喜歡雙眼皮,也不是所有人都是雙眼皮。很多人即便人工去製造了雙眼皮,等生了孩子,孩子還是單眼皮,這就是遺傳。
那難道在我國古代,古人全是單眼皮的人嗎?可是如果這樣,我們炎黃子孫,為什麼會出現雙眼皮的。
既然有了古人是否都是單眼皮這個疑問,自然就要進行研究。秦兵馬俑是秦朝時期的產物,等同真人大小,面目表情栩栩如生,專家們走遍了秦兵馬俑坑,發現所有的秦兵馬俑都是單眼皮。
這說明在當時的秦朝,人們真的都是單眼皮。
其實土生土長的漢人,最早屬於蒙古人種, 當時氣候條件惡劣,天氣寒冷還有大風。 為了保護眼睛,當時的人們自動進化出了單眼皮,眼皮上是堆積的厚厚的脂肪。同時,因為鼻子比較塌,臉上的脂肪也會往眼睛上堆積,久而久之就成了單眼皮眯縫眼。
所以,最早生活在中原的漢族人,都是單眼皮。這一點是寫在基因里的,人們一代代相傳,傳下來還是單眼皮。這個時候, 社會 上所有人都是單眼皮,繪畫是以真實存在的東西為基礎的, 當時人們根本沒見過雙眼皮,自然不會將雙眼皮畫在畫上。
這個時候,古人對女子的審美漸漸就成了一雙勾人的丹鳳眼,細長的眼睛魅惑眾生啊!
再看我國古代四大美人,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楊玉環是唐朝人,其它三位都是唐以前的人,自然都是單眼皮。
為什麼單獨將楊玉環是唐朝人放出來說呢? 是因為漢族人的長相,從唐朝開始就發生了一點變化。
在唐朝,開放包容,廣納四海來客,所以在唐朝的大街上,開始出現雙眼皮的人了!
擁有雙眼皮的人,一般還擁有大眼睛和高鼻樑,這就是胡人的典型長相,處處與漢人不相同。所以很長時間里,大眼睛雙眼皮高鼻樑已經成了「非我族類」的代表。
所以在唐朝,單眼皮的漢人和雙眼皮的外族人和諧相處著,有外族人在唐朝定居下來,有兩族通婚的, 外族人雙眼皮的基因開始滲進漢人的基因里,這在當時也被稱為混血 。有一半漢人血統的混血終於有出現雙眼皮的了。
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要單獨討論楊玉環是不是單眼皮。 但是依據後世留下來的畫像,楊玉環確實是單眼皮。而且從遺傳上來講,楊玉環出身世家大族弘農楊氏,從漢魏以來一直是高門顯貴。這樣的人家在唐朝應該不會跟胡人通婚。
古代四大美女都是單眼皮,足以見古人對美女的審美中,標配就是一雙單眼皮的眼睛。
雖然從唐朝開始,古代已經有雙眼皮的人出現了, 但是從唐朝的仕女圖和後世明清的仕女圖來看,圖上的美人還是一雙狹長的丹鳳眼。
仕女圖是古代的高門大戶或者富貴人家專門請人來畫的,類似現在的藝術照。既然是藝術照,肯定不是力求寫真,我們現在拍照片還要修修圖,把不完美不好看的地方修得好看一點,臉修瘦一點,皮膚白一點等等,這些都暗合了當下的審美。
仕女圖當然也是這樣,古代高門大戶的小姐請人作畫,肯定不能把人畫得不好看,或者是不符合當時人對好看的定義啊。 當時人對好看的定義都是單眼皮,所以即便有人是雙眼皮,畫師也給人畫成單眼皮。這就是現在流傳下來的仕女圖都是單眼皮的原因。
實際上到了清朝,一些畫像中,雍正和康熙就是單眼皮, 而乾隆和他的皇後就都是雙眼皮,這說明到了清朝的時候,中國雙眼皮的人已經佔有一定的比例了。
直到近代,抗日戰爭前,我國人們還是更喜歡單眼皮,廣告畫上的人都是單眼皮。 但是抗日戰爭後,我國一下子多了很多洋人,受洋人長相的影響,雙眼皮大眼睛高鼻樑逐漸開始大受追捧。
其實每個人有每個人不同的審美,有人就喜歡雙眼皮大眼睛姑娘,有人就喜歡狹長的丹鳳眼,魅惑眾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美,沒有必要聽別人說什麼,為了迎合別人的審美就要在自己臉上動刀子。
同樣,別人長成什麼樣是人家自己的事,一個外人又有什麼資格對人家評頭論足甚至將人家貶低的一無是處呢?別人看不起的單眼皮,在古代可是大美人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