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眼觀萬物 » 雨後天為什麼變顏色

雨後天為什麼變顏色

發布時間: 2022-06-02 11:28:00

㈠ 為什麼下完雨後應該黑天但是天卻呈現出橘黃色還很亮注意:(現在是晚上7點多,應該是黑天)

積雨雲遮住了要落山的太陽,雨後雲層散了,太陽的光輝再次出現。

㈡ 為什麼雨後天晴時,天空是湛藍色的

太陽輻射中青藍色波長較短,容易被大氣散射。

㈢ 為什麼天空會變顏色

天空所呈現的顏色與大氣對太陽光的散射有關。當太陽光通過大氣遇到空氣分子和微塵時,太陽光的一部分能量便以它們為中心,向四面八方散射開來,這種現象稱為大氣的散射。

散射後的太陽光,一部分返回太空,一部分到達地面,一部分保留在大氣中。

假若空氣分子直徑小於太陽可見光波長,反之,則波長愈短,散射作用愈大。在晴朗的天氣里,當太陽位於天空時,波長較短的藍光被散射50%以上,而波長較長的紅光幾乎全部通過,所以天空呈藍色。雨後天晴,天空呈青藍色也是這個道理。

懸浮在空氣中的塵埃、煙粒、水滴等,其直徑大於波長,它們對不同波長的散射效果大致相當。所以當大氣中含有塵粒時,天空呈白色。被嚴重污染的工業區,由於大氣中塵埃含量增多,太陽光被大量散射,太陽看上去是一個無光澤的紅色球體,嚴重時形成「昏暗的中午」。

假如沒有大氣的散射作用,天空就不再是蔚藍色,早晨也看不見紅日冉冉升起,烈日當頂時太陽明亮而刺眼,背陰處則暗淡無光,屋內一片漆黑,太陽一落山就變得伸手不見五指。

原理

大氣散射是重要而且普遍發生的現象,大部分進入我們眼睛的光都是散射光。如果沒有大氣散射,則除太陽直接照射的地方外,都將是一片黑暗。大氣散射作用削弱了太陽的直接輻射,同時又使地面除接收到經過大氣削弱的太陽直接輻射外,還接收到來自大氣的散射輻射,大大增加了大氣輻射問題的復雜性。大氣散射是大氣光學和大氣輻射學中的重要內容。也是微波雷達、激光雷達等遙感探測手段的重要理論基礎(見微波大氣遙感、激光大氣遙感)。

光和粒子的相互作用,按粒子同入射波波長(λ)的相對大小不同,可以採用不同的處理方法:當粒子尺度比波長小得多時,可採用比較簡單的瑞利散射公式;當粒子尺度與波長可相比擬時,要採用較復雜的米散射公式;當粒子尺度比波長大得多時,則用幾何光學處理。

一般考慮具有半徑r的均勻球狀粒子的理想散射時,常採用無量綱尺度參數φ= 2πr/λ作為判別標准:當φ<0.1時,可用瑞利散射;當φ≥0.1時,需用米散射;當φ>50時,可用幾何光學。同一粒子對不同波長而言,往往採用不同的散射處理方法,如直徑1微米的雲滴對可見光的散射是米散射;但對微波,卻可作瑞利散射處理。

㈣ 為什麼雨過天晴以後,天空會顯得特別藍

我們看到的天空,經常是蔚藍色的,特別是一場大雨之後,天空更是幽藍得象一泓秋水,令人心曠神怡,躍躍欲飛。天空為什麼是蔚藍色的呢? 大氣本身是無色的。天空的藍色是大氣分子、冰晶、水滴等和陽光共同創作的圖景。 陽光進入大氣時,波長較長的色光,如紅光,透射力大,能透過大氣射向地面;而波長短的紫、藍、青色光,碰到大氣分子、冰晶、水滴等時,就很容易發生散射現象。
被散射了的紫、藍、青色光布滿天空,就使天空呈現出一片蔚藍了。 天為什麼是藍的,而不是綠的或紅的呢? 首先你得明白一個道理:我們周圍的事物之所以顯現出顏色來,僅僅是因為陽光照射著它們。雖然陽光看上去是白色的,但是所有的顏色:赤、橙、黃、綠、青、藍、紫,在陽光里都存在。

㈤ 為什麼下雨之後天會變得更加的藍

由於大氣對陽光的散射用作,大氣把陽光中的藍紫光散射掉了,餘下的就呈現出黃色了。下雨後,此時的陽光經過懸浮在地球大氣中的氣體分子、小塵埃、冰晶、水滴的吸收和散射後,光波中波長較短的藍光、紫光大多被吸收或散射掉,只剩下波長較長的紅光、橙光到達地表被觀測到,所以7種顏色的光都是按差不多的比例混合的,看起來呈金黃色,也就是物理學中所指的白光。此時的太陽便是耀眼奪目的金黃色。

與此同時,青、藍、紫光因波光短,當它們遇到大氣分子、冰晶等,容易發生散射。被散射的這三種光布滿天空,而眼睛原本對紫色就不敏感,加上紫色光在散射的同時也被大量吸收,這時,眼睛裡視錐細胞中含有的藍敏色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於是,眼睛所看到的天空便是藍色的。

㈥ 為什麼下雨後,天空是藍色的呢

以為下雨後天空的水蒸氣較多從而加大了光的折射
因為光的折射啊
我們看到的天空,經常是蔚藍色的,特別是一場大雨之後,天空更是幽藍得象一泓秋水,令人心曠神怡,躍躍欲飛。天空為什麼是蔚藍色的呢?
大氣本身是無色的。天空的藍色是大氣分子、冰晶、水滴等和陽光共同創作的圖景。
陽光進入大氣時,波長較長的色光,如紅光,透射力大,能透過大氣射向地面;而波長短的紫、藍、青色光,碰到大氣分子、冰晶、水滴等時,就很容易發生散射現象。被散射了的紫、藍、青色光布滿天空,就使天空呈現出一片蔚藍了。

㈦ 為什麼青島近期在下過雨後,天空會變成紅色

以前也變紅哦,因為下雨陣雨和太陽雨,下完後太陽就出來了,太陽光經過折射等一系列物理現象天空變紅

㈧ 為什麼天空會呈現不同的顏色

天空常常是藍色的。但是有時天空也會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如灰色、白色等等。這是什麼原因呢?

原來,天空所呈現的顏色與大氣對太陽光的散射有關。當太陽光通過大氣遇到空氣分子和微塵時,太陽光的一部分能量便以它們為中心,向四面八方散射開來,這種現象稱為大氣的散射。

散射後的太陽光,一部分返回太空,一部分到達地面,一部分保留在大氣中。

假若空氣分子直徑小於太陽可見光波長,反之,則波長愈短,散射作用愈大。在晴朗的天氣里,當太陽位於天空時,波長較短的藍光被散射50%以上,而波長較長的紅光幾乎全部通過,所以天空呈藍色。雨後天晴,天空呈青藍色也是這個道理。懸浮在空氣中的塵埃、煙粒、水滴等,其直徑大於波長,它們對不同波長的散射效果大致相當。所以當大氣中含有塵粒時,天空呈白色。被嚴重污染的工業區,由於大氣中塵埃含量增多,太陽光被大量散射,太陽看上去是一個無光澤的紅色球體,嚴重時形成「昏暗的中午」。

假如沒有大氣的散射作用,天空就不再是蔚藍色,早晨也看不見紅日冉冉升起,烈日當頂時太陽明亮而刺眼,背陰處則暗淡無光,屋內一片漆黑,太陽一落山就變得伸手不見五指。

㈨ 為什麼雨後的天空會出現彩虹

夏日的午後,天氣悶熱,烏雲密布,雷電交加,接著就下起了瓢潑大雨。雨過天晴,天空中常常會出現一條孤形的綵帶,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彩虹。在古代,曾流傳過許多有關彩虹的傳說。有的說它是歡樂女神的笑容,有的說它是光明之神的寶弓……總之,彩虹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多少年來,彩虹的形成一直是個謎。直到17世紀,這個謎才被捷克科學家瑪爾其揭開。一天,瑪爾其拿了一塊磨成三角柱狀的玻璃(即三棱鏡)做試驗,讓陽光從關閉著的百葉窗縫隙間透過,並把三棱鏡放在陽光透過的地方,結果在對面的牆上出現了一條彩色的光帶: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光色依次排列,就像彩虹的光帶一樣。後來,英國科學家牛頓也做過多次試驗,進一步證實了三棱鏡能把白光分解成各色光線,同時他還解釋了彩虹形成的科學道理。

原來,彩虹是陽光以一定的角度照射在水滴上發生折射和反射而形成的。雨後,天空中布滿了小水滴,這是一種天然的三棱鏡。陽光透過水滴時,由於折射和反向作用,被分解成七色光,只要太陽角度適當,就能看到美麗的弧形綵帶。如果空氣乾燥,或者天空中只有微小的水滴,那就不會形成彩虹。一般來說,水滴越大,虹帶越窄,色彩越鮮明;反之,水滴越小,虹帶越寬,色彩就暗淡。有時,我們可以看到天空有兩條彩虹:一條叫主虹,色彩鮮艷,裡面是紫色,外面是紅色;另一條叫副虹(又叫霓),裡面是紅色,外面是紫色,虹色較淡。這種現象是由於陽光透過水滴時,發生兩次折射和反射的緣故。

那麼,我們所看到的彩虹,為什麼總是按照從紅到紫的順序排列呢?這是因為,所有的小水滴都排列在一個圓周上。圓周上的水滴與太陽、人眼的相對位置都相同時,從這些水滴里折射出的彩色光線,才能投射到人眼裡。當這些水滴所產生的彩色光線合在一起時,人們才可以看到一條五彩繽紛的色彩光帶。不同顏色的光,在水滴上折射的程度是各不相同的,折射程度最小的是紅光,依次是橙、黃、綠、靛,折射程度最大的是紫光。因此,我們所見到的七彩光帶,總是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的。

㈩ 太陽天下雨後總能出現彩虹,究竟為何

因為下雨之後,空氣的濕度是比較大的,空氣中有著很多的水蒸氣,這些東西會反射陽光,所以會出現一些彩虹。

熱點內容
手機長時間不用為什麼會掉電 發布:2025-05-15 09:16:20 瀏覽:422
男生為什麼要互相掏 發布:2025-05-15 09:16:10 瀏覽:831
換多了頭像為什麼不好 發布:2025-05-15 08:59:20 瀏覽:969
為什麼手機打不開鏈接 發布:2025-05-15 08:48:55 瀏覽:323
微信聊天記錄為什麼會莫名消失 發布:2025-05-15 08:26:14 瀏覽:953
為什麼喝黃芪水晚上睡不著 發布:2025-05-15 08:26:11 瀏覽:72
新手機號碼為什麼不能綁定銀行卡 發布:2025-05-15 08:20:28 瀏覽:614
為什麼手機左上角信號有個禁止標 發布:2025-05-15 08:20:22 瀏覽:351
為什麼停止一段時間鍛煉 發布:2025-05-15 08:18:04 瀏覽:948
小米為什麼股價比不上京東 發布:2025-05-15 08:09:56 瀏覽: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