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眼觀萬物 » 為什麼黑猩猩臉顏色不一樣

為什麼黑猩猩臉顏色不一樣

發布時間: 2022-06-06 02:37:20

1. 【黑猩猩】與【大猩猩】的【本質】區別

外觀上最明顯的區別是黑猩猩的體型遠比大猩猩小,馬戲團的那種小的就屬於黑猩猩,動物園籠子里那種坐著都和人差不多高的是大猩猩。他們的毛一般都是黑色的,非要從毛色上找區別的話,只能說年長(一般12歲以上)的雄性大猩猩的背毛色變成銀灰色

2. 人是從猴子進化而來的嗎為什麼世界上人的皮膚顏色大都不一樣呢

人確實是從猴子進化而來的。這是因為世界上人所處的地球方位不一樣,所受到的太陽溫度不一樣。不一樣的地方,皮膚表面產生的色素沉澱的反應也不一樣。長期以往皮膚顏色也就跟著變化了。

3. 為什麼不同的人種會有不同的膚色

因為氣候和歷史遷徙原因,所以成就了不同的人種長相,非洲氣候常年炎熱,陽光照射強烈,所以這里的人皮膚特別的黑,白種人因為生活在歐洲,歐洲緯度高,紫外線也不強,這里人毛發茂密,皮膚也比較白,亞洲就是氣候中規中矩的地方了。

在東亞地區,因為這里的氣候相對溫和,四季分明,因此這里也是黃種人的發源地,也被譽為是炎黃子孫,像周圍的朝鮮,日本,越南的人種都受到了漢人的影響,而在國內,因為氣候不同,各地的人長相也是各不相同的,比方說北方人個子高大,皮膚也比較白,而南方,特別是廣東,廣西等地方,因為氣候炎熱,這里的人個子矮小,眼睛大,皮膚也比較黑,青藏高原因為紫外線強,藏族人也是黝黑黝黑的。

4. 為什麼不同人種的膚色有那麼大的差異

在靈長類中,只有人類的體表幾乎沒有被毛,而且還演化出各種膚色。地理學家與人類學家早就知道,各地原住民的膚色分布並不隨機:黑皮膚的人往往生活在接近赤道的地方,淡色皮膚的人,則接近南北極。
多年來,解釋膚色分布的主流理論是,黑皮膚是為了對抗皮膚癌而演化出來的。但是,一連串的發現讓科學家以新的眼光來了解人類膚色變異的演化基礎。最新的流行病學與生理學證據,令科學家們想到:人類膚色的全球分布模式是天擇的產物,因為陽光中的紫外線輻射會影響某些營養素,而那些營養素是生殖成敗的關鍵。
膚色的演化與脫毛的演化相關,為了了解這兩個過程,必須回到人類自然史的早期階段。人類至少在700萬年前就已經演化成獨立的猿類支系,人類的始祖就是在那時與最親近的親戚黑猩猩分家的。因為從那時起,黑猩猩變化得不多,與人類不同,它們可以當作模型,藉以想像人類最早的形態與生理。黑猩猩的膚色很淡,身體大部分都有毛發覆蓋。幼年的黑猩猩,面孔、手、腳都是粉紅色的,這些部位在它們長大後,因為曬多了陽光,會布滿雀斑或變成黑色。我們幾乎可以確定,人類皮膚的顏色一開始也是淡的,而且也有毛發覆蓋;要是毛發脫落了,膚色就會改變。於是,問題產生了:人類是什麼時候抖落一身毛發的?
古人類的骨架是我們想像祖先體形與生活方式的材料,例如著名的「露西」(她是320萬年前的古人類遺骸)。露西及其他約300萬年前的人科動物,與今日生活在非洲遼闊草原上的靈長類的日常活動似乎很類似。他們也許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覓食,在方圓約5公里的范圍內活動,然後才回到安全的樹上安歇。
但從160萬年前的考古發現,科學家找到了證據:這個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著名的「特卡納男孩」骨架看來,他們是腿很長的兩足行走動物,大概習慣走很長的距離。這些比較活躍的早期人類,若想身體保持冷卻、避免大腦過熱,可是個大問題。英國利物浦約翰摩爾大學的惠勒證明過,要是增加體表的汗腺數量、減少體表的毛發,這個問題就解決了。而人類的早期成員一旦喪失了體毛,就得面對一個挑戰:保護皮膚不受陽光(尤其是紫外線)傷害。

皮膚黑不只是為了保護皮膚
黑猩猩體表無毛的部位,皮膚中有黑色素細胞,一旦暴露在紫外線之下就能合成黑褐色的黑色素。人類大部分體毛脫落後,皮膚製造黑色素的能力就有了新的意義。黑色素是自然的防曬劑:它是大型有機分子,以物理與化學方式濾掉紫外線輻射的有害影響;它能吸收紫外線,沖消它們的能量,還能中和叫作「自由基」的有害化學物,那是皮膚遭到紫外線破壞後出現的。
人類學家與生物學家通常是這么推論的:熱帶族群的皮膚里,黑色素濃度很高,因為黑色素能保護他們不會得皮膚癌。舉例來說,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克利佛證明過,由於黑色素細胞遭陽光破壞而得了著色性干皮病的病人,容易罹患鱗狀上皮細胞癌與基底細胞癌,這兩種癌症通常很容易治療。更能致命的是惡性黑瘤,但卻較少見(在皮膚癌患者中只佔4%),而且只有膚色淺的人才容易得。但是皮膚癌通常很晚發作,大部分病人都是進入生殖期後才得的,因此皮膚癌不可能造成足夠的演化壓力。較黑的膚色不可能只是為了保護皮膚而演化出來的。於是,科學家開始追問:黑色素究竟在人類演化史上扮演了什麼角色?

葉酸的秘密
1991年,生物學家雅布隆斯基無意中讀到了美國佛蒙特大學與路易維爾大學的布藍達與伊頓在1978年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膚色淡的人要是暴露在強烈的陽光下,血液中葉酸(一種人體必需的維生素B)的濃度,就會低到不正常的程度。他們也發現,要是將人類血清暴露在同樣的條件下,一小時後葉酸濃度就會下降一半。
上世紀80年代結束前,西澳大學的史坦利與鮑爾已經證明:懷孕婦女要是缺乏葉酸,胎兒神經管發生缺陷的風險就會上升,例如脊柱裂(因為脊椎弓無法閉合,不能包圍脊髓)。此後,世界上許多研究團隊都證實了這個關聯,於是許多地方開始在食物中添加葉酸,並教育婦女葉酸的重要性。
然後,生物學家很快就發現,葉酸不只能防止神經管缺陷,在許多其他的過程中,它也是必需的營養素。由於細胞分裂時,葉酸是合成DNA的必要因子,任何涉及細胞快速增殖的過程都需要葉酸,例如製造精子。要是以化學方法使雄性大鼠與小鼠體內缺乏葉酸,它們製造精子的機制就不能正常運作,因而喪失生殖能力。沒有人以人類做過類似實驗,但是荷蘭奈美根大學醫學中心的翁偉義與同事最近報告:生育能力有問題的男性,要是服用葉酸,精子數量會增加。
這類觀察使科學家假設:黑色皮膚演化出來,是為了保護體內的葉酸存量。阿根廷小兒科醫師拉朋齊納在1996年發表的一篇論文提到,他所照顧的三位年輕產婦都非常健康,只是三人在懷孕初期曾經使用太陽燈床做日光浴,於是都產下了神經管有缺陷的嬰兒。人們過去只知道紫外線輻射對DNA有害,會造成皮膚癌,現在紫外線會分解葉酸的證據,使我們對紫外線的害處有了更完整的了解。

人群遷徙與膚色變化
智人(現代人)最早的成員是10萬至12萬年前在非洲演化出來的,他們適應赤道附近的紫外線與炎熱條件,已經演化出黑色皮膚。不過,現代人一旦開始遷出熱帶,就會進入整年紫外線輻射量都大幅降低的環境。在這類條件下,他們皮膚里高濃度的天然防曬劑,也許反而有礙健康。黑色皮膚中含有高濃度的黑色素,只有極少量的紫外線輻射能夠穿透皮膚,尤其是波長較短的紫外線B(UVB)。雖然UVB對皮膚的影響大部分都是有害的,這種射線卻能執行一種不可或缺的功能:促成維生素D在皮膚中形成。黑色皮膚的人生活在熱帶地區,通常整年都能接收足夠的紫外線輻射,因此有足夠的UVB穿透皮膚,製造維生素D。到了熱帶以外的地區就不是這樣了。在演化過程中,解決方案就是讓居住在高緯度的人喪失皮膚中的黑色素。
在各地居住了數千年的族群,都已適應了當地的陽光條件,膚色容許製造足夠的維生素D,又能保護體內的葉酸。新近移民的膚色,還需要演化幾千年才趕得上,因此膚色淡的人得皮膚癌的風險會上升,而膚色黑的人有缺乏維生素D之虞。

誰能產生足夠的維生素D
根據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韋瑟黑德博士收集的1978年到1993年地球表面紫外線輻射的數據,幾位科學家製作了地球紫外線輻射的分布圖,並以製造維生素D所需的UVB量劃分區域。在這張圖中,生活在熱帶的族群,整年都能從陽光中接收足夠的紫外線,製造維生素D;但生活在較高緯度的人就無法接收到足夠的紫外線。住在溫帶的人一年有一個月得不到足夠的紫外線;生活在接近南北極的人,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里都得不到足夠的紫外線。另一張圖是根據紫外線強度預測的居民膚色。從這張圖發現,在過去的舊世界裡,原住民的膚色與預測值很接近。而新世界(即美洲)里的移民,膚色一般都比預測值淡,也許那是因為他們都是新移民,再加上食物等因素造成的。
科學家發現地球表面可以分成三個「維生素D區」:一個是熱帶,一個是亞熱帶與溫帶,最後一個是南北緯45度的繞極區。在第一區里,全年都有充足的UVB,人類終年都有足夠的機會製造維生素D;在第二區,全年至少有一個月沒有足夠的UVB;在第三區,全年的平均UVB輻射量,不足以合成維生素D。這個分布可以解釋,為什麼熱帶原住民通常都有黑皮膚,而亞熱帶與溫帶的原住民膚色比較淡,但是會曬黑,居住在接近兩極的原住民膚色則非常淡,又容易曬傷。
這個研究最有趣的一面,是那些膚色不怎麼符合預測的族群。阿拉斯加與加拿大北部的因紐特人就是一個例子。他們的膚色比起當地人深些。這也許是兩個因素造成的:第一,在這些氣候區里,他們是相當晚遷的居民,大約5000年前才遷入。第二,因紐特人的傳統飲食,都是維生素D含量極高的食物,特別是魚與海洋哺乳類。這種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抵消了皮膚在高緯度地區合成維生素D的困難,使他們能夠保持比較深的膚色。

為什麼女性更白
科學家對各地人群合成維生素D的潛力所做的分析,使人們了解與人類膚色相關的另一個特點:所有族群中的女性,膚色通常都比男性淡(數據顯示,女性膚色往往比男性淡3%至4%)。大多數人都辯稱,這個現象源自性別:男性偏愛膚色淡的女性。但最新研究認為,雖然這可能不無道理,卻不是造成性別差異的初始理由。女性在有生殖力的時候,比男性更需要鈣質,特別是在懷孕期與哺乳期,她們必須充分利用食物中的鈣質。
因此,科學家認為,女性的膚色往往比男性淡,是為了讓更多UVB穿透皮膚,提升她們製造維生素D的能力。在紫外線輻射量較高的地區,女性的確受到嚴酷的天擇壓力,她們的皮膚一方面需要色素保護,另一方面又得兼顧製造維生素D的能力。

5. 為何黑猩猩的臉某些是黑色某些是皮膚色

色斑,它們不用護膚品,野外環境又不好。

6. 黑猩猩的內部器官和面部的什麼東西像人類

人類和黑猩猩的相似之處
人類和黑猩猩之間還是存在明顯的差異,如身體上的毛發數量,顱骨的形狀,大腦的大小,以及語言和社會結構的復雜性。此外,眼睛的顏色是不同的,黑猩猩虹膜顏色是深棕色或黑色,而不是人類的白色。它們的性行為是一個有趣方面,普通黑猩猩和倭黑猩猩之間有顯著的區別。普通黑猩猩只有在發情的時候才會發生性行為,它們不會形成任何長期的關系,而且它們的性行為不會持續超過10-15秒。另一方面,倭黑猩猩卻因性慾而出名。它們通常通過性交來解決所有沖突,甚至通過性刺激互相問候。它們會形成長期的關系,性行為持續的時間更長。

人類和黑猩猩有什麼相似之處?
​考慮到所有這些差異,這兩種黑猩猩和人類有一些大體的相似之處:我們可能是從一個共同的祖先進化而來的;我們共享85-95%的DNA;我們都是雜食動物,因此也有類似的飲食習慣;我們都可以使用各種工具來創建不同的結構;我們都可以直立行走,用兩條腿走路;我們都能看見色彩;我們都可以形成復雜的社會關系。

熱點內容
為什麼在表中查找不到欄位數據 發布:2025-05-12 01:17:35 瀏覽:604
晚上被燙傷的手為什麼腫 發布:2025-05-12 01:07:43 瀏覽:763
遙控空調軟體為什麼用不了 發布:2025-05-12 01:07:29 瀏覽:910
桌面上為什麼不顯示軟體 發布:2025-05-12 00:43:03 瀏覽:223
肝不好為什麼經常口渴 發布:2025-05-12 00:42:16 瀏覽:257
為什麼現在孩子普遍很好看 發布:2025-05-12 00:33:41 瀏覽:329
為什麼一到晚上就想找人說話 發布:2025-05-12 00:26:39 瀏覽:96
為什麼日本東京買房便宜 發布:2025-05-12 00:12:13 瀏覽:724
為什麼我的gpu找不到顯卡 發布:2025-05-12 00:07:30 瀏覽:995
點空格鍵為什麼文件關閉了 發布:2025-05-12 00:05:21 瀏覽: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