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便會有幾種顏色
1. 大便的各種顏色表明了什麼
大便的正常顏色是黃褐色。如果大便顏色很深,一般有幾種可能。 第一是與食物有關,吃了豬血或動物內臟,大便會變成紅黑色,吃綠色蔬菜吃得多,葉綠素含量高,大便呈綠色。 第二是與葯物有關,胃病患者吃含鉍的胃葯,缺鐵性貧血病人經常補充鐵劑,大便也會呈黑色。炭劑、一些黑色的中成葯吃了也會拉黑便。這種黑便呈深淺不等無光澤的炭樣黑色。 以下是大便異常顏色和疾病的關系: 灰白色:如果大便的顏色是「白陶土樣」的,有可能是黃疸或由於結石、腫瘤、蛔蟲等引起的膽道阻塞,導致膽黃素無法隨大便排出。 黑色:如果沒有吃豬血,又沒有吃可能拉黑便的葯物,大便出現黑色,一般是上消化道出血。胃和十二指腸出血,血通過幾米長的腸道,發生各種化學變化,逐漸變黑,因此,這些地方出血,量又不是很大的話,大便應該是黑的。在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因潰瘍病出血的約佔一半,其中大部分是十二指腸潰瘍出血。除潰瘍病之外,胃炎、肝硬化合並食管或胃底靜脈曲張破裂、胃癌,也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見原因。 紅色:拉血便,多是下消化道出血,下消化道包括空腸、回腸、直腸、結腸,由於「路程」短,化學變化少,這些部位出血,大便應呈紅色。如果上消化道出血量大,血來不及在腸道里過多停留,拉出來的大便也是紅色。但無論是上消化道還是下消化道出血拉血便,都有一個特點,血和大便混在一起,如果血不跟大便混在一起,只是附在大便表面或部分偏離,甚至是便後滴血,這種情況是患了痔瘡。
2. 大便都有什麼顏色,為什麼顏色不同呢
大便的顏色與膽汁的化學變化有著密切的關系。
膽汁是由肝臟分泌的,肝細胞不斷地分泌膽汁,膽汁匯人肝管,再經膽總管輸入十二指腸。膽汁的顏色與其中所含的膽色素的種類和濃度有關,可由金黃色到深綠色不等。膽色素包括膽紅素和膽綠素,它們之間可相互轉化。
小腸上部的膽汁含有膽紅索和膽綠索,使大便呈黃綠色。當大便推送到結腸時,膽綠索經過還原作用,又轉變為膽紅索,這時大便呈黃色。人乳喂養兒的大便偏酸性,在腸道細菌的作用下,部分膽紅素轉變為膽綠索,使排出的大便呈淺綠色,這是正常現象;而牛乳喂養兒的大便偏鹼性,能使部分糞膽紅素進一步轉變為糞膽原,糞膽原是無色的,所以大便呈淺黃色。
3. 大便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形狀和顏色
大便的顏色和形狀,與吃的食物、消化功能有直接關系。比如:吃動物血製品大便黑色,吃綠色蔬菜大便綠色,消化功能紊亂大便稀水狀或硬結狀。
4. 大便的顏色為什麼不同
大便的正常顏色為黃、褐色。黃色是膽汁中膽紅素產生的顏色,褐色是受吲哚和便中合鐵化合物的影響所形成。多食碳水化合物,大便為黃色;多食蛋白質時,大便呈褐色。如服用某些中葯,大便顏色也會加深。但食物及葯物也會改變大便的正常顏色,合葉綠素多的食物以及葉綠素制劑、鐵制劑(治貧血的葯)、碳末等,可使之呈綠色或黑色。所以根據大便的顏色判斷疾病也應參考其他因素。 紅色的稀便: 稀便有紅色,應考慮是大腸粘膜出血。這和未消化的西紅柿、胡蘿卜的紅色不同。褐色便與粘液、膿汁混合在一起是出血的特徵。若紅色稀便中混有粘液、膿液,應檢查大腸粘膜有無炎症。 如肛門附近的直腸粘膜嚴重發炎時,可伴有腹痛、排便次數增多。患細菌性痢疾的病人,可排粘液和血混合不均的少量糞便,沒有大的臭味。而阿米巴痢疾患者多排出果醬樣的大便並伴有腐敗性惡臭。 使用廣譜抗生素引起的菌群失調,也會發生腸炎,如長期使用抗生素治療扁桃體炎後,突然出現血性腹瀉,就可能是菌群失調造成的。 還有一種非感染性的腸炎--潰瘍性結腸炎,發病初期也有像痢疾那樣的腹瀉症,但它的特點是病程很長。有時伴有腹痛。應該警惕的是,結腸癌和直腸癌也可出現紅色稀便,且便中混有膿及粘液,伴有特殊的臭味。患者大便次數增多,有時有里急後重的感覺。此時極易與潰瘍性結腸炎相混淆,應及時找專科醫生檢查。 柏油樣便:柏油樣便見於食道、胃、十二指腸、小腸的大量出血(血量至少有60毫升以上)時。便呈黑色並有光澤,奇臭。柏油樣便多為稀便,但也有成形的。柏油樣便多見於十二指腸潰瘍或胃潰瘍的出血。此外,在食道靜脈瘤出血、暴食後連續嘔吐、食道和胃粘膜交界處血管破裂出血時也能見到。不能忽視的是小腸潰瘍、癌腫等有時也產生柏油樣便。 普通顏色的腹瀉: 睡覺著涼,傷風感冒,吃得過多或過冷,都會引起腹瀉,排出的多為黃褐色稀便。一般不發熱,腹痛也不嚴重。這些病症雖不嚴重,但也應進行必要的治療。 大便變細或變扁: 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一般直腸瘍後期,因腸腔狹窄可出現大便形狀的改變(變細、變扁)。此時患者多伴有腹脹、腹痛、消瘦、全身衰弱無力、食慾不振等症狀。腸腔出現炎性腫塊或大的息肉時,應立即去醫院就診。
5. 為什麼大便的顏色會不一樣,有時候黑有時候黃
和你的消化系統功能強弱有關。
大便在直腸堆積時間長會顏色加深,因為大便是長期堆積,達到一定量後才會產生便意。
一段一段顏色不同說明停留時間不同,還有就是跟你飲食生活有關了。
注意休息和飲食應該可以消除這些症狀,如果長期都這樣就要去醫院看看了。
6. 大便有幾種顏色,分別代表什麼疾病
大家都叫我屎,但我有很多小名,比如便便、粑粑、大便、但我身份證上的名字是糞便,我是您的產物之一,雖然我不是很討您喜歡,但我有特殊的使命。
我是主人的食物殘渣排泄物,我除了水分,還有蛋白質、無機物、脂肪、纖維、脫了水的消化液、腸道脫落的細胞和死掉的細菌,還有維生素K和B等等等,雖然我對您來講一點作用都沒有,但對農民伯伯來講,我是莊家的有機肥料哦。
也有人說我是您的鏡子,我出現的樣子就是您腸胃的情況,通過觀察我的形狀和顏色可以評估主人您的健康狀況,下面我們來通過看便便分辨身體健康情況吧。
一、糞便的顏色。
黑色糞便:
梅奧診所的說法是,如果糞便呈黑色,非病理性原因,可能與飲食相關,比如吃了富含鐵元素的動物血、牛肉、肝臟、黑色果醬等食物。
或者是服用了補血鐵劑、黑甘草等葯物,多種因素都可引起黑色大便、如果暫停食入上述食物葯物,但還是拉出黑色糞便,則需考慮病理性原因引起,可能是消化道出血,並且出血區可能在胃部。
綠色的糞便:
綠色糞便,說明進入腸道的食物時間過快,膽汁沒來得及分解它們。
比較常見的原因,就是攝入了太多的綠色色素,比如吃了很多葉子的蔬菜。
淺色或白色的糞便:
如果糞便變白色,意味糞便中的膽汁不夠,就是說膽管被堵住了。膽管被堵可能是服用的葯物引起的,比如抗腹瀉類或其它葯物。
黃色或油膩的糞便:
黃色或油膩或帶有惡臭的糞便,說明飲食不合理了,攝入脂肪過多了,但也有可能是腸道損傷,或吸收不良,比如乳糖不耐受,因身體缺乏糖酶,不能完全分解攝入的乳糖,所以吸收困難導致消化不良。
紅色的糞便:
紅色的糞便,這個比較好分辨,如痔瘡或肛管破裂引起的血便,但為了確保安全,最好去醫院檢查一下,對症下葯。
二、糞便的形狀。
塊狀:如果費力的排出這樣的糞便,說明糞便缺水,預示著腸道會出現病變哦,甚至可能是炎症或癌,需要趕緊去醫院查查哦,要帶上糞便標本哦。
水狀:可能是拉肚子了哦,或者可能腸道出現病變的危險信號哦。」鶴護孝心護具「
線狀:糞便已補水成功啦,但是又有新問題啦,腸道不能充分的吸收水分呢,這樣就不能很好的吸收營養物質,要小心哦。
硬邦邦狀:說明還是缺水了哦,腸胃的蠕動功能也不是很順暢,也會是疾病的根源哦,特別是患有高血壓和心臟疾病的,用力的排便,容易導致腦梗或心梗哦,一定要及時檢查哦!
香蕉狀:恭喜恭喜,這樣形狀的糞便,一般來講都是正常的。」鶴護孝心護具「
泥狀:可能是腸內的宿便哦,提示腸道運動可能遭到阻礙了哦。
三、如何解決糞便不正常的問題呢:健康養生大學堂闡述了6個方法。
1、多喝蔬菜汁可排毒,能排掉腸道宿便,(腸道宿便是停留在腸道時間超過48小時以上的排泄物)。
2、多攝入膳食纖維如地瓜、玉米、海帶等。
3、可多食用深綠色蔬菜和益生菌。
4、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經常便秘的朋友一定要注意把大便安排在合理時間,每到時間就去上廁所,養成一個良好的排便習慣。
5、適度增加鍛煉:參加體育活動和體力勞動等可使胃腸活動加強、食慾增加,膈肌、腹肌、肛門肌等也得到鍛煉;提高排便動力,預防便秘。
6、葯物:可以口服一些益生菌(雙歧桿菌之類的)。
四、大便的頻率。
根據醫生的說法,每天3次或每周3次排便,都是屬於正常哦。但若連續3天沒有排便,那就是便秘了。」鶴護孝心護具「
若發覺自己便秘了,可以嘗試蹲廁,或者就醫吃點葯吧。
但排便一天超過3次,就會被認為是腹瀉哦。
綜上,可對照自己的糞便情況,檢查一下自己的身體狀況吧。
7. 大便的顏色有幾種
1.白色油脂狀大便
如果同時伴有大便量多,並有惡臭,多見於胰源性腹瀉或消化道吸收不良綜合征。
2.灰白色大便
由於膽汁的排泄受到阻礙而導致的,說明膽道有梗阻現象,可能患有膽道腫瘤、膽結石或胰腺癌等疾病。如果在鋇餐造影後出現灰白色大便,則屬正常。
3.綠色大便
成人患有消化不良、腸道功能失調等疾病時,大便呈綠色。如果綠色大便中還混有膿液,說明是急性腸炎。此外,如果進食大量含綠葉素的蔬菜,或腸內酸性過高,也會使大便呈綠色。
4.鮮紅色血便
多見於下消化道出血性疾病,如直腸癌、痔瘡、肛部腫瘤、腸結核、直腸息肉、腸傷寒、肛門裂傷及局部腸炎等。吃西瓜或服用某些葯物,如利福平、肝素酚酞,也可造成紅色大便。
5.紅褐色大便
多見於炎症性腸病,小腸腫瘤。
6.深黃色大便
可由溶血性細胞感染、紅細胞先天性缺陷、惡性疾病和某些化學葯品或毒素中毒引起。多見於溶血性黃疸(即紅細胞大量被破壞所產生的黃疸),常伴有溶血性貧血。
7.黑色糞便
也稱柏油便,形如柏油,質軟並富有光澤,多為各種原因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其潛血試驗為強陽性;而服用葯物所致的黑色便無光澤且潛血試驗為陰性。
8. 為什麼大便會不同的顏色和形狀
就人而言:
大便的正常顏色為黃、褐色。黃色是膽汁中膽紅素產生的顏色,褐色是受吲哚和便中合鐵化合物的影響所形成。多食碳水化合物,大便為黃色;多食蛋白質時,大便呈褐色。如服用某些中葯,大便顏色也會加深。但食物及葯物也會改變大便的正常顏色,合葉綠素多的食物以及葉綠素制劑、鐵制劑(治貧血的葯)、碳末等,可使之呈綠色或黑色。所以根據大便的顏色判斷疾病也應參考其他因素。
血液附在大便表面:
像香蕉那樣的有形便的表面粘著血液時,要考慮多半是痔瘡出血,出血嚴重時可呈點滴狀或噴射狀,出血較少時僅在手紙上發現血跡。這種出血一般為鮮血,無膿,且不伴有腹部疼痛。患直腸癌、乙狀結腸癌、腸息肉、直腸潰瘍等病時也可在糞便上看到血液。年歲較大沒有患痔瘡的人,如發現大便中帶血,應去醫院仔細檢查,以確定有無癌或息肉的可能。
紅色的稀便:
稀便有紅色,應考慮是大腸粘膜出血。這和未消化的西紅柿、胡蘿卜的紅色不同。褐色便與粘液、膿汁混合在一起是出血的特徵。若紅色稀便中混有粘液、膿液,應檢查大腸粘膜有無炎症。
如肛門附近的直腸粘膜嚴重發炎時,可伴有腹痛、排便次數增多。患細菌性痢疾的病人,可排粘液和血混合不均的少量糞便,沒有大的臭味。而阿米巴痢疾患者多排出果醬樣的大便並伴有腐敗性惡臭。
使用廣譜抗生素引起的菌群失調,也會發生腸炎,如長期使用抗生素治療扁桃體炎後,突然出現血性腹瀉,就可能是菌群失調造成的。
還有一種非感染性的腸炎--潰瘍性結腸炎,發病初期也有像痢疾那樣的腹瀉症,但它的特點是病程很長。有時伴有腹痛。應該警惕的是,結腸癌和直腸癌也可出現紅色稀便,且便中混有膿及粘液,伴有特殊的臭味。患者大便次數增多,有時有里急後重的感覺。此時極易與潰瘍性結腸炎相混淆,應及時找專科醫生檢查。
柏油樣便:
柏油樣便見於食道、胃、十二指腸、小腸的大量出血(血量至少有60毫升以上)時。便呈黑色並有光澤,奇臭。柏油樣便多為稀便,但也有成形的。柏油樣便多見於十二指腸潰瘍或胃潰瘍的出血。此外,在食道靜脈瘤出血、暴食後連續嘔吐、食道和胃粘膜交界處血管破裂出血時也能見到。不能忽視的是小腸潰瘍、癌腫等有時也產生柏油樣便。
普通顏色的腹瀉:
睡覺著涼,傷風感冒,吃得過多或過冷,都會引起腹瀉,排出的多為黃褐色稀便。一般不發熱,腹痛也不嚴重。這些病症雖不嚴重,但也應進行必要的治療。
大便變細或變扁:
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一般直腸瘍後期,因腸腔狹窄可出現大便形狀的改變(變細、變扁)。此時患者多伴有腹脹、腹痛、消瘦、全身衰弱無力、食慾不振等症狀。腸腔出現炎性腫塊或大的息肉時,應立即去醫院就診。
9. 為什麼大便的顏色會不一樣,有時候黑有時候黃
人人都要「五穀輪回」,大便是各種消化道疾病的「警報器」。大便的顏色、性狀和次數和疾病密切相關:拉黑便可能是胃出血,拉血便可能是腸息肉,大便總是有一固定的位置凹陷,可能是腸癌……大便什麼樣才是正常,什麼樣是異常?種種異常可能意味著什麼?肉眼看到異常,該如何做進一步的檢查和確診?本周,記者采訪了省人民醫院消化科主任、主任醫師王啟儀。
自我察病之觀顏色
王主任說,大便顏色的形成有諸多影響因素。正常的大便應呈黃褐色,這是因為肝細胞分泌的膽汁進入肝腸循環後,經過一系列化學變化,膽汁中黃綠色的膽黃素變成黃褐色,並隨大便排出體外。
大便的正常顏色是:黃褐色
因此,大便的正常顏色是:黃褐色。如果大便顏色很深,一般有幾種可能。第一是與食物有關,廣州人有句老話:「吃豬紅屙黑屎」,也就是說吃了豬血或動物內臟,大便會變成紅黑色,吃綠色蔬菜吃得多,葉綠素含量高,大便呈綠色。第二是與葯物有關,胃病患者吃含鉍的胃葯,缺鐵性貧血病人經常補充鐵劑,大便也會呈黑色。炭劑、一些黑色的中成葯吃了也會拉黑便。這種黑便呈深淺不等無光澤的炭樣黑色。
異常顏色與疾病有關
以下是大便異常顏色和疾病的關系。
灰白色:如果大便的顏色是「白陶土樣」的,有可能是黃疸或由於結石、腫瘤、蛔蟲等引起的膽道阻塞,導致膽黃素無法隨大便排出。
黑色:如果沒有吃豬血,又沒有吃可能拉黑便的葯物,大便出現黑色,一般是上消化道出血。胃和十二指腸出血,血通過幾米長的腸道,發生各種化學變化,逐漸變黑,因此,這些地方出血,量又不是很大的話,大便應該是黑的。在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因潰瘍病出血的約佔一半,其中大部分是十二指腸潰瘍出血。除潰瘍病之外,胃炎、肝硬化合並食管或胃底靜脈曲張破裂、胃癌,也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見原因。
紅色:拉血便,多是下消化道出血,下消化道包括空腸、回腸、直腸、結腸,由於「路程」短,化學變化少,這些部位出血,大便應呈紅色。如果上消化道出血量大,血來不及在腸道里過多停留,拉出來的大便也是紅色。但無論是上消化道還是下消化道出血拉血便,都有一個特點,血和大便混在一起,如果血不跟大便混在一起,只是附在大便表面或部分偏離,甚至是便後滴血,這種情況是患了痔瘡。
自我察病之看性狀
王主任說,觀察大便的形狀,也能及時了解一些疾病信息。正常的大便應為圓柱形,較軟,異常的形狀包括:太硬、太爛甚至黏液或水狀。間隔應是每天一次,或隔天一次。
大便干硬是因為食物殘渣在大腸內停留時間過長,水分都吸幹了。腹瀉者排出的爛便,是由於腸蠕動過快,來不及吸收食物殘渣中的水分導致的。柱狀便見於習慣性便秘;羊糞粒狀見於痙攣性便秘;扁形帶狀便可能由於肛門狹窄或肛門直腸附近有腫瘤擠壓所致;糊狀便見於過量飲食後及其他消化不良症;液狀便見於食物中毒性腹瀉及其他急性腸炎;膿血便見於細菌性痢疾;粘凍便見於慢性結腸炎或慢性菌痢。
有時大便不一定呈圓柱形,這是因為大腸內的一段結腸帶有皺褶,大便經過這些地方便會稍微變形,這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大便總是固定在某處有凹陷,那就有可能是腸腔有腫瘤。
從醫學上講,一周排便四次以上,就不算便秘;一天排便不超過三次,就不算腹瀉;一次大便的時間不超過10分鍾,就不算異常。大便間隔的時間、次數和每次大便的時間可因人而異,跟個人飲食和生活習慣密切相關,老人的腸蠕動不好,大便時間、間隔會長一點。
大便的性狀和次數異常,有時候是器質性的疾病,即某個器官的某個部位出了問題,有時候是功能性問題,即使到醫院檢查了,什麼病都查不出來,就應該是功能發生了異常,得了腸易激綜合征。「有的病人不相信,說:『我明明肚子痛,怎麼會檢查不出來呢?』其實,有病不一定痛,痛不一定有病。」王主任說,這些病是由於內臟神經調節等出了問題,危害沒有器質性病變那麼大,不致命,
查不出毛病也不必要太擔心。有的人腹瀉和便秘交替,有可能是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