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蜂鳥顏色更鮮艷
① 蜂鳥的外形特點羽毛顏色
蜂鳥體型小,體被鱗狀羽,色彩鮮艷,並閃耀彩虹色或金屬光澤,雄鳥更為鮮艷;嘴細長而直,有的下曲,個別種類向上彎曲;舌伸縮自如;翅形狹長;尾尖,叉形或球拍形;腳短,趾細小而弱。蜂鳥的羽毛一般為藍色或綠色,下體較淡,有的雄鳥具有羽冠或修長的尾羽。雄鳥中,絕大多數為藍綠色,也有的為紫色、紅色或黃色。雌鳥體羽較為暗淡。
蜂鳥科有兩個亞科,隱蜂鳥亞科和蜂鳥亞科。隱蜂鳥一般呈褐色、灰色和紅色,無虹彩色澤。蜂鳥亞科有呈紅、橙、藍、綠金屬光澤的虹彩羽毛。虹彩主要集中於雄鳥的頭部、上體和下體。一些雄鳥還有如鮮明喉斑、羽冠、細長尾羽等靚麗羽飾。
拓展資料:
蜂鳥婚配為一夫多妻制。雄鳥僅在繁殖期與雌鳥互動。雄鳥不提供親代撫育。一般由雌鳥單獨構巢、孵卵和撫育後代。雄鳥用鳴唱、虹彩羽毛以及炫耀飛行等方式吸引雌鳥。
大多數蜂鳥的巢穴呈杯狀,少數構建半球形巢(半球巢比杯狀巢保護性更好)。鳥巢由地衣、苔蘚、枯葉、樹皮和蜘蛛網等構成,內墊以羽毛、毛發和植物纖維。巢被置於距地面幾厘米到10-30米不等的高度。蜂鳥築巢期5-10天,鳥巢可常年重復使用。
蜂鳥在花蜜盛產期繁殖。每窩產卵2枚,卵為白色橢圓形,表面無光澤。由於一些蜂鳥會將卵產在其它蜂鳥巢中,所以有每窩多於2枚的情況。兩次產卵間隔48小時。卵大小由吸蜜蜂鳥的8×11毫米到巨蜂鳥的12×20毫米不等,平均重量0.4-1.4克。孵卵期通常為16-19天。育雛期23-26天。初生幼鳥晚熟性,全身無毛,眼不能睜,也無法調節體溫,由雌鳥約每小時兩次餵食花蜜和節肢動物,雛鳥被哺育7-12天左右能控制身體溫度;雛鳥羽毛豐滿可離巢活動時,仍由雌鳥餵食18-25天。
條件允許,每年可繁殖兩次,如果胎仔喪失,蜂鳥會重新築巢。蜂鳥的平均壽命為6-12年。在人工飼養下,蜂鳥壽命可達17年;野外記錄的藍胸蜂鳥的壽命僅有7-8年。年存活率難以估計,猜想北美地區蜂鳥的年存活率為30-45%。
② 關於蜂鳥的資料
蜂鳥的羽毛為藍色或綠色,下體較淡,有的雄鳥具有羽冠或修長的尾羽。雄鳥中,絕大多數為藍綠色,也有的為紫色、紅色或黃色。雌鳥體羽較為暗淡。
蜂鳥有兩個亞科,隱蜂鳥亞科和蜂鳥亞科。隱蜂鳥一般呈褐色、灰色和紅色,無虹彩色澤。蜂鳥亞科有呈紅、橙、藍、綠金屬光澤的虹彩羽毛。
虹彩主要集中於雄鳥的頭部、上體和下體,一些雄鳥還有如鮮明喉斑、羽冠、細長尾羽等靚麗羽飾。雌鳥一般比雄鳥大,雄鳥通常有更多的羽色和羽飾。
(2)為什麼蜂鳥顏色更鮮艷擴展閱讀:
蜂鳥在花蜜盛產期繁殖。每窩產卵2枚,卵為白色橢圓形,表面無光澤。由於一些蜂鳥會將卵產在其它蜂鳥巢中,所以有每窩多於2枚的情況,兩次產卵間隔48小時。
卵大小由吸蜜蜂鳥的8×11毫米到巨蜂鳥的12×20毫米不等,平均重量0.4-1.4克。孵卵期通常為16-19天。育雛期23-26天。
初生幼鳥晚熟性,全身無毛,眼不能睜,也無法調節體溫,由雌鳥約每小時兩次餵食花蜜和節肢動物,雛鳥被哺育7-12天左右能控制身體溫度;雛鳥羽毛豐滿可離巢活動時,仍由雌鳥餵食18-25天。
③ 傳說中的蜂鳥有什麼特
你好,我查了一下:蜂鳥,體型很小,能夠通過快速拍打翅膀而懸停在空中,同時也是唯一可以向後飛的鳥,是世界上最小的鳥之一。蜂鳥拍打翅膀時發出的嗡嗡聲,就像蜜蜂一樣,這就是其名字的由來。另外,蜂鳥也可以向左向右飛行。蜂鳥的飛行本領高超,有「森林女神」之稱。
蜂鳥色彩鮮艷,最大的蜂鳥也不超過20公分,重約20克,最小的蜂鳥5.5公分,2克重左右。蜂鳥肌肉強健,翅膀槳片狀,很長,能上下飛、側飛和倒飛,還能原位不動地停留在花前取食花蜜和昆蟲。蜂鳥羽毛稀疏,外表鱗片狀,有金屬光澤。頸部有彩虹圍垂涎狀羽毛,顏色各異。嘴細長,常用於花中吸蜜。蜂鳥的心跳特別快,每分鍾達到615次。另外,有些蜂鳥有遷徙的習慣。多數種類的蜂鳥不結隊,在飛行中,翅膀發出嗡嗡、嘶嘶聲或爆音。
蜂鳥的羽毛一般為藍色或綠色,下體較淡,有的雄鳥具有羽冠或修長的尾羽。雄鳥中,絕大多數為藍綠色,也有的為紫色、紅色或黃色。雌鳥體羽較為暗淡。
希望對你有用。
④ 蜂鳥有哪些特點/
首先,中國沒有蜂鳥。這個叫蜂鳥飛蛾
⑤ 蜂鳥有什麼特點!
特點:
它的喙是一根細針,舌頭是一根纖細的線;它的眼睛像兩個閃光的黑點;它翅上的羽毛非常輕薄,好像是透明的;它的雙足又短又小,不易為人察覺;它極少用足,停下來只是為了過夜;它飛翔起來持續不斷,而且速度很快,發出嗡嗡的響聲。
蜂鳥,體型很小,能夠通過快速拍打翅膀而懸停在空中,同時也是唯一可以向後飛的鳥,是世界上最小的鳥之一。蜂鳥拍打翅膀時發出的嗡嗡聲,就像蜜蜂一樣,這就是其名字的由來。另外,蜂鳥也可以向左向右飛行。蜂鳥的飛行本領高超,有「森林女神」之稱。
(5)為什麼蜂鳥顏色更鮮艷擴展閱讀:
蜂鳥科(Trochilidae):共有1科2亞科104屬355種。因飛行時兩翅振動發出嗡嗡聲酷似蜜蜂而得名。體型小,體被鱗狀羽,色彩鮮艷,並閃耀彩虹色或金屬光澤,雄鳥更為鮮艷;嘴細長而直,有的下曲,個別種類向上彎曲;舌伸縮自如;翅形狹長;尾尖,叉形或球拍形;腳短,趾細小而弱。
飛翔時兩翅急速拍動,快速有力而持久;頻率可達每秒50次以上。善於持久地在花叢中徘徊「停飛」,有時還能倒飛。與雨燕有較近的親緣關系。蜂鳥和其他鳥類一樣,沒有發達的嗅覺系統,而主要依賴視覺。蜂鳥約90%的食物來自花蜜,其餘為節肢動物,包括蒼蠅、黃蜂、蜘蛛、甲蟲和螞蟻。它們薄而長的鳥喙很適合汲取花蜜。
分布於拉丁美洲,北至北美洲南部,並沿太平洋東岸達阿拉斯加。
參考資料:網路-蜂鳥科
⑥ 蜂鳥的顏色是什麼樣的它最愛吃什麼他的嘴巴怎麼是長的他的嘴巴為什麼是尖尖的她喜歡吃什麼他的題
蜂鳥科(Trochilidae)共有1科2亞科104屬355種。因飛行時兩翅振動發出嗡嗡聲酷似蜜蜂而得名。體型小,體被鱗狀羽,色彩鮮艷,並閃耀彩虹色或金屬光澤,雄鳥更為鮮艷;嘴細長而直,有的下曲,個別種類向上彎曲;舌伸縮自如;翅形狹長;尾尖,叉形或球拍形;腳短,趾細小而弱。
飛翔時兩翅約90%的食物來自花蜜,其餘為節肢動物
形態特徵 蜂鳥的羽毛一般為藍色或綠色,下體較淡,有的雄鳥具有羽冠或修長的尾羽。雄鳥中,絕大多數為藍綠色,也有的為紫色、紅色或黃色。雌鳥體羽較為暗淡。蜂鳥科有兩個亞科,隱蜂鳥亞科和蜂鳥亞科。
隱蜂鳥一般呈褐色、灰色和紅色,無虹彩色澤。蜂鳥亞科有呈紅、橙、藍、綠金屬光澤的虹彩羽毛。虹彩主要集中於雄鳥的頭部、上體和下體。一些雄鳥還有如鮮明喉斑、羽冠、細長尾羽等靚麗羽飾。
最小的紅隱蜂鳥(Phaethornis ruber)和吸蜜蜂鳥(Mellisuga helenae)體重不足2克,最大的巨蜂鳥(Patagona gigas)重19-21克;其餘蜂鳥大多重量在2.5-6.5克,體長在6-12厘米之間。
蜂鳥有各式各樣的喙部形態,不同長度和形狀的鳥喙通常是識別其食用不同花卉的良好指標。蜂鳥有可伸展的分叉舌頭,便於吸食花蜜。蜂鳥是典型的小腳鳥類,它們不能在地面行走,在棲木上變換位置也是通過飛行而不是行走。
蜂鳥的許多骨骼和飛行肌都已適應空中懸停和高速機動的飛行。它們是唯一一種能真正懸停和前後飛行的鳥類。蜂鳥飛行中發出的「嗡嗡」聲,是由改良的外側初級飛羽產生的,而蜂鳥的英文名稱「Humming bird」也源自它們「嗡嗡嗡」的聲音。
蜂鳥具有性二型的特點,雌鳥一般比雄鳥大,雄鳥通常有更多的羽色和羽飾;雌鳥的隱蔽色很可能比雄鳥多,所以雌鳥不易在孵卵和育雛期將天敵引至鳥巢。亞成鳥的羽毛類似雌鳥。
棲息環境 蜂鳥可在各種陸生生境中覓食和築巢。主要的棲地選擇是有量產花蜜的花卉,滿足這一條件的棲地包括乾旱的灌木叢林、沙漠綠洲、沿海低地、熱帶雨林、新北界松林和高山苔原。蜂鳥的居地海拔差異巨大,從高達4876米的安第斯山脈一直到低於海平面的內陸沙漠。由於鳥類飼養和種植園的興起,蜂鳥有時也出現在城市和有天然食物來源的郊區。
種群現狀 由於蜂鳥的羽毛十分華麗,在19世紀的時候,歐美婦女常用蜂鳥的羽毛作為帽飾,還有商人收購蜂鳥皮,對蜂鳥的生存造成很大威脅。在現代社會中,隨著森林的砍伐、耕作的發展,蜂鳥賴以生存的棲息地被人類逐漸破壞,有的蜂鳥也面臨滅絕的危險。
蜂鳥科(Trochilidae)共有1科2亞科104屬355種。因飛行時兩翅振動發出嗡嗡聲酷似蜜蜂而得名。體型小,體被鱗狀羽,色彩鮮艷,並閃耀彩虹色或金屬光澤,雄鳥更為鮮艷;嘴細長而直,有的下曲,個別種類向上彎曲;舌伸縮自如;翅形狹長;尾尖,叉形或球拍形;腳短,趾細小而弱。
飛翔時兩翅急速拍動,快速有力而持久;頻率可達每秒50次以上。善於持久地在花叢中徘徊「停飛」,有時還能倒飛。與雨燕有較近的親緣關系。蜂鳥和其他鳥類一樣,沒有發達的嗅覺系統,而主要依賴視覺。蜂鳥約90%的食物來自花蜜,其餘為節肢動物,包括蒼蠅、黃蜂、蜘蛛、甲蟲和螞蟻。它們薄而長的鳥喙很適合汲取花蜜。 分布於拉丁美洲,北至北美洲南部,並沿太平洋東岸達阿拉斯加。
形態特徵 蜂鳥的羽毛一般為藍色或綠色,下體較淡,有的雄鳥具有羽冠或修長的尾羽。雄鳥中,絕大多數為藍綠色,也有的為紫色、紅色或黃色。雌鳥體羽較為暗淡。蜂鳥科有兩個亞科,隱蜂鳥亞科和蜂鳥亞科。
隱蜂鳥一般呈褐色、灰色和紅色,無虹彩色澤。蜂鳥亞科有呈紅、橙、藍、綠金屬光澤的虹彩羽毛。虹彩主要集中於雄鳥的頭部、上體和下體。一些雄鳥還有如鮮明喉斑、羽冠、細長尾羽等靚麗羽飾。
最小的紅隱蜂鳥(Phaethornis ruber)和吸蜜蜂鳥(Mellisuga helenae)體重不足2克,最大的巨蜂鳥(Patagona gigas)重19-21克;其餘蜂鳥大多重量在2.5-6.5克,體長在6-12厘米之間。
蜂鳥有各式各樣的喙部形態,不同長度和形狀的鳥喙通常是識別其食用不同花卉的良好指標。蜂鳥有可伸展的分叉舌頭,便於吸食花蜜。蜂鳥是典型的小腳鳥類,它們不能在地面行走,在棲木上變換位置也是通過飛行而不是行走。
蜂鳥的許多骨骼和飛行肌都已適應空中懸停和高速機動的飛行。它們是唯一一種能真正懸停和前後飛行的鳥類。蜂鳥飛行中發出的「嗡嗡」聲,是由改良的外側初級飛羽產生的,而蜂鳥的英文名稱「Humming bird」也源自它們「嗡嗡嗡」的聲音。
蜂鳥具有性二型的特點,雌鳥一般比雄鳥大,雄鳥通常有更多的羽色和羽飾;雌鳥的隱蔽色很可能比雄鳥多,所以雌鳥不易在孵卵和育雛期將天敵引至鳥巢。亞成鳥的羽毛類似雌鳥。
棲息環境 蜂鳥可在各種陸生生境中覓食和築巢。主要的棲地選擇是有量產花蜜的花卉,滿足這一條件的棲地包括乾旱的灌木叢林、沙漠綠洲、沿海低地、熱帶雨林、新北界松林和高山苔原。蜂鳥的居地海拔差異巨大,從高達4876米的安第斯山脈一直到低於海平面的內陸沙漠。由於鳥類飼養和種植園的興起,蜂鳥有時也出現在城市和有天然食物來源的郊區。
種群現狀 由於蜂鳥的羽毛十分華麗,在19世紀的時候,歐美婦女常用蜂鳥的羽毛作為帽飾,還有商人收購蜂鳥皮,對蜂鳥的生存造成很大威脅。在現代社會中,隨著森林的砍伐、耕作的發展,蜂鳥賴以生存的棲息地被人類逐漸破壞,有的蜂鳥也面臨滅絕的危險。
⑦ 蜂鳥的特徵
蜂鳥是色彩鮮艷的小鳥的統稱,而不是單指一種鳥。許多蜂鳥的羽毛鮮艷而華麗(一般僅見於雄鳥),所以過去人們給它們起了一些俗名,如風騷鳥、仙女鳥、黃玉鳥、窈窕淑女鳥等等。蜂鳥在南美洲的種類及數量最多。蜂鳥體型均很小,有的極小。最大的巨蜂鳥也不過20厘米,體重約20克。最小的海倫吸蜜蜂鳥約5.5厘米,而且它的喙和尾巴還佔去了全長的一半,體重也有2克。這是最小的鳥類,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溫血脊椎動物。蜂鳥肌肉強健;翅槳片狀且長,僅以肩關節與身體相連(與其他鳥類不同),因此,它們能敏捷地上下習、側飛和倒飛,還能原位不動地停留在花前取食花蜜和昆蟲。無論是向一定方向飛或停在空中,扇動翅膀的速率相同。蜂鳥體型越大,扇翅的速率越低,因此,體型最小的蜂鳥扇翅速度卻極快。有些一秒鍾要扇翅80次之多。
參考資料:http://www.kepu.gov.cn/zlg/tuke/t160.htm
⑧ 蜂鳥美麗嗎
蜂鳥是一種顏色鮮艷的極小型鳥,也是世界上最小的鳥類。它體長約3~5厘米,重約20克,大多喜歡生活在茂密的森林中。因為這類小東西飛行速度很快,就像一顆顆轉瞬即逝的流星,所以想要觀察它可要非常耐心地等待。
小小蜂鳥的美是任何其他鳥類所無法比擬的。蜂鳥渾身上下都散發著高艷的美,它從頭到腳都長著閃爍異彩的羽毛。頭部有閃爍著金屬光澤的細絲狀發羽,頸部有奪目的七彩鱗羽,腿上還有閃光的旗羽,就連尾部都長有曲線優美的尾羽。這樣一類精緻的鳥兒是鳥類王國中當之無愧美的化身,它是大自然最完美的傑作。
蜂鳥
⑨ 短文寫了蜂鳥三個特點
蜂鳥的三個特點
蜂鳥科(Trochilidae):共有1科2亞科104屬355種。因飛行時兩翅振動發出嗡嗡聲酷似蜜蜂而得名。體型小,體被鱗狀羽,色彩鮮艷,並閃耀彩虹色或金屬光澤,雄鳥更為鮮艷;嘴細長而直,有的下曲,個別種類向上彎曲;舌伸縮自如;翅形狹長;尾尖,叉形或球拍形;腳短,趾細小而弱。
飛翔時兩翅急速拍動,快速有力而持久;頻率可達每秒50次以上。善於持久地在花叢中徘徊「停飛」,有時還能倒飛。與雨燕有較近的親緣關系。蜂鳥和其他鳥類一樣,沒有發達的嗅覺系統,而主要依賴視覺。蜂鳥約90%的食物來自花蜜,其餘為節肢動物,包括蒼蠅、黃蜂、蜘蛛、甲蟲和螞蟻。它們薄而長的鳥喙很適合汲取花蜜。
分布於拉丁美洲,北至北美洲南部,並沿太平洋東岸達阿拉斯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