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養老金基數不一樣
㈠ 為什麼交養老保險,每個地方都不一樣區別有哪些
我們經常這樣聽說:不同的單位,待遇水平相差很多,真的是這樣嗎?今天我們就在單位繳納養老保險這方面來具體看看。
首先我們要知道,單位在給職工繳納養老保險時,都要提前進行繳費工資基數的申報,這個基數是幹嘛用的呢?它表示該單位職工的大概工資水平,之後每月職工的月繳費為該基數的8%,單位的月繳費為該基數的16%。以2021年的河南省為例,2021繳費年度(2021年7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全省單位職工(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三項社會保險個人繳費工資基數標准暫按5298元/月(100%)執行。如果某單位申報的繳費工資基數為5298元/月(100%),那麼之後每月職工需要繳納5298×8%=423.84元,單位需要繳納5298×16%=847.68元。
由此可以看出,不同單位在繳納養老保險時的巨大差異,選擇一個好的單位還是很重要的。
下期我們來具體說說關於單位欠繳的負面影響。我是社保知識愛好者,關注我,了解更多社保知識。
㈡ 為什麼養老保險的基數和公積金基數不一樣
單位申報的基數應該是一樣,都是職工本人入職第一個月工資或者在本單位上年平均工資做基數申報
社保的最低基數是以當地上年平均工資為基礎計算,如果申報工資低於最低基數,按最低基數扣費
公積金的最低基數是以當地最低工資做標准
因為兩個的最低基數標准不一樣,實際可能扣費的工資標准不一樣(比如,申報工資2000,社保最低基數3000,公積金最低基數1000,最後扣費時社保按3000扣,公積金按2000扣)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㈢ 同一個城市,同一年交的養老保險,為啥戶口不同,養老金就不一樣呢
同一個城市,同一個單位,同一年繳的養老保險,不會因為戶口所在地不同的原因而導致養老金不同。而是因為出生日期不一樣,退休日期不一樣,工齡不一樣,在崗時工作崗位不同,工資不一樣,所以養老金繳納的基數、錢數也會有差別,所以每個人到手的養老金就一定會不一樣。
㈣ 為什麼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繳納基數不一樣
1、養老保險是省級統籌,醫療保險是市級統籌。其二者定義的社會平均工資不一樣,前者指的是全省范圍,後者指全市范圍,在出現最高線(300%)、最低線(60%)時是不一樣的;
2、單位出於某種目的作高、作低某項基數。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㈤ 退休金為啥每月不一樣
法律分析: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由兩部分組成: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退休年齡和當時的人口平均壽命來確定。計發月數略等於(人口平均壽命-退休年齡)X12。目前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不再統一是120了)。基礎養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式中: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繳費年限相同的情況下,基礎養老金的高低取決於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就是自己實際的繳費基數與社會平均工資之比的歷年平均值。低限為0.6,高限為3。因此,在養老金的兩項計算中,無論何種情況,繳費基數越高,繳費的年限越長,養老金就會越高。養老金的領取是無限期規定的,只要領取人生存,就可以享受按月領取養老金的待遇,即使個人帳戶養老金已經用完,仍然會繼續按照原標准計發基礎養老金,況且,個人養老金還要逐年根據社會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的增加而增長。因此,活得越久,就可以領取得越多,相對於交費來說,肯定更加劃算。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四十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國發〔1978〕104號) 工人的退休金:按工齡,每工作一年100元。依此類推工齡10年的退休金是1000元。參加工作20年的退休金是2000元,參加工作30年的退休金是3000元,工齡40年的退休金是4000元。不分高級工,中級工,還是普通工人。退休金一律平等。公務員也要不分職位高低一律平等。和工人的退休金一樣。三年以內執行完成。
㈥ 為什麼同一個人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的繳費基數不一樣
因為社保基數設置上下限,上限兩者都是上一年平均工資的300%,但是下限養老保險是上年社會平工資的40%,醫療保險是上年社會平均工資的60%。
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基數不一樣,所以社保基數屆於兩者之間,基數超過養老保險下限按自己的基數算,基數不到醫療保險下限按下限算。
(6)為什麼養老金基數不一樣擴展閱讀:
社會保險基數簡稱社保基數,是指職工在一個社保年度的社會保險繳費基數。它是按照職工上一年度1月至12月的所有工資性收入所得的月平均額來進行確定。社會保險繳費基數是計算用人單位及其職工繳納社保費和職工社會保險待遇的重要依據,有上限和下限之分,具體數額根據各地區實際情況而定。
繳費基數是參保人員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重要計算依據。勞動者參加社會保險後,社保經辦機構為其建立一個終身不變的基本養老保險個人帳戶和醫療保險個人帳戶。
職工繳費基數越高,其個人帳戶儲存額就越多,可支配使用的醫療費用就越多,退休時領取的養老金就越高。而參保單位和參保人員瞞報、漏報、少報繳費基數,將直接降低參保人員社會保險待遇的享受水平。
㈦ 為什麼我每個月社保繳費的基數都不一樣呢
因為職工社保繳費,是按照當月用人單位申報的工資為基數繳納的,單位申報的工資應當以用人單位應當工資為准,應發工資低於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60%的名義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60%為基數;高於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300%的,以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300%為基數。
五險一金交多少取決於繳費基數和繳費比率兩個因素,也就是說,五險一金繳納金額受繳費基數和繳費比率兩個因素影響。其中,繳費基數是職工上個年度月均工資,但不能超過當地平均工資的三倍,也不會低於當地平均工資的60%;而繳費比率全國各統籌地規定不同。
五險一金費用交下來,個人繳費佔到職工工資的11%左右,公司繳費佔到職工工資的25%左右。五險一金分為公司繳費和個人繳費,公司繳費進入統籌賬戶,個人繳費進入個人賬戶。工資基數是按照國家統計局規定的統計口徑來的,只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和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六部分。
㈧ 為什麼養老保險個人參保證明上的基數和人員繳費明細上的基數不一樣
摘要 您好,正常養老保險個人參保證明上的基數和人員繳費明細上的基數是一致的哦
㈨ 為什麼老師們每個人的養老保險不同
摘要 您好親很高興為您服務,感謝您的耐心。對於養老金,其實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不管你是編制內教師,還是聘用制教師,只要在職時的工資待遇一樣,在養老金的繳費方式,養老金的計算等方面,基本上沒有什麼差距。養老金的計算都是按照繳費基數,繳費年限、個人賬戶資金余額、退休時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退休年齡等因素來綜合計算的。作為教師的繳費基數,主要參考的還是本人實際工資水平,雖然都同屬於教師,但是由於參加工作的年限不同,所評聘的技術職稱不同,教學任務的不同,是否擔任班主任等,其實每個人的工資基數都是完全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