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便宜好貨 » 同面值的購買力為什麼不一樣

同面值的購買力為什麼不一樣

發布時間: 2022-07-10 08:51:42

❶ 提個很弱智的問題,為什麼20年前的10快錢的購買力和現在10快錢的購買力差距這么大,貨幣到底是這么一回事。

首先,紙幣的多少無法衡量東西的價值,只有金銀這種貴金屬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貨幣,它們的價值是製造時所花的勞動力決定的,花功夫越多,也就越值錢,其他東西也一樣。但金銀因為不易磨損,便於攜帶,而且採集很費力,所以價值很高,就成為了貨幣,也就是交換中介。
紙幣和金銀掛鉤,以一定金銀作為保障金,才能按比例擁有購買力。因此脫離金銀單純的紙幣只是一堆廢紙!
至於紙幣的具體面值其實沒什麼意義,1萬和1毛錢都無所謂,主要是看你的總收入和收入購買力。各國的貨幣是按商品中生產力的價值決定購買力的。
同一面值的貨幣體系下,鈔票印得越多,對應的真實財富就越少,所以就會貶值,即錢越來越不值錢。這就是通貨膨脹,就是你說的購買力下降的原因,但要知道,貨幣貶值幾乎是必然的,真正導致大家覺得錢不夠花的原因是收入的增長趕不上貨幣貶值的速度。

❷ 美國10美元跟中國10人民幣的購買力是一樣的嗎

從當年社會的整體消費水平來看,同樣面值的紙幣,美元的購買力肯定是比人民幣來得強。在中國和美國每個月的工資三四千都是比較普遍的,但為什麼美國的生活水平會比我們高,主要就是購買力比我們強。當然這個購買力指的是實際購買力,而不是通過匯率換算下來的購買力。如果是按照匯率換算下來的購買力,以當前匯率1:6.91來看,10美元相當於69.1元人民幣,但10美元就不一定比69.1元人民幣的購買力強了。

中國購買力平價GDP達到了255161.28億美元,同比去年增長了16914.92億美元,增長速度為 7.10%,增速也是全球第一。而美國2018年購買力平價GDP 199668.22億美元,位居第二位。以匯率換算的GDP相比,美元和人民幣實際購買力3.43:1,這與當前匯率6.9182:1差別還是比較大的。也就是說10美元的實際購買力只相當於34.3元人民幣,但是美元還是比人民幣來得值錢。

❸ 為什麼同樣面值的債券會用不同價錢購買

你好,債券行有的是溢價發行,有的是平價發行。另外還要看離到期時間遠不遠的問題。
如果同樣是10年到期,利率1%,那麼第一年新發行的債券就可能被炒到120元,而離到期時間只有一年的,那可能就只有90元的價格了。

同樣面值的債券,不同價格是因為供求關系不同的。任何價格都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

❹ 同樣是1元錢,為什麼人民幣與美元能買的東西不一樣

這問題其實沒啥可比性。

正常情況下美國的農產品都是負成本,而且很負很負。只是美國人數學都不太好,而且美國的農業生產就沒個正常的。我指的是在資金方面,確切說足在金融領域,自從一百多年前一次專門針對農業的經濟危機以後,美國的農業就徹底淪為了金融的收割對象。但不管怎麼說,美國的農產品怎麼賣都不虧。而美國國內的農產品價格,這么說吧,你買的其實是流通和服務,農產品其實是附送的,因為在整個價格構成裡面,產品成本所佔比例實在太低。而美國的人工之所以這么貴又是匯率等一系列掠奪工具約傑作了。所以看問題不能只盯在一個點上。單純的比較價格,無論加不加匯率都是沒意義的。

❺ 為啥不同的國家相同的貨幣數量,購買力卻不一樣

全世界的金錢都是被美國的 美元和石油綁定的,這個問題得好好研究一下美元的發展歷史以及未來的走向就明白了

❻ 紙幣購買力為什麼不等於紙幣面額

貨幣購買力
貨幣購買力是指單位貨幣購買商品或換取服務勞動的能力。是貨幣價值和商品價值對比的結果。它與商品價值的變動成反比,與貨幣價值的變動成正比。在貨幣價值不變的條件下,商品價值越高,則貨幣購買力越低;反之,商品價值越低,則貨幣購買力越高。在商品價值不變的條件下,貨幣價值越大,則貨幣購買力越高;反之,貨幣價值越小,則貨幣購買力越低。[1]
中文名
貨幣購買力
外文名
「purchasing power of money」
理論
經濟學理論
學科
經濟學
快速
導航
原理
簡介
當貨幣價值不變時,商品或勞務價值提高,貨幣購買力下降;反之,貨幣購買力上升。當商品或勞務的價值量不變,而單位貨幣價值下降時,貨幣購買力也下降。在紙幣流通條件下,貨幣購買力的高低取決於紙幣發行量與貨幣需求量間的差距大小,紙幣發行量超過經濟對貨幣的需求量,貨幣購買力就會降低。
單位貨幣購買商品或換取勞務的能力。其大小決定於貨幣價值與商品價值的對比關系;其變動與商品價格、服務費用水平的變動成反比,與貨幣價值的變動成正比。在貨幣價值不變的條件下,商品價格、服務收費降低時,單位貨幣購買力就提高;反之,則下降。 在紙幣流通條件下,紙幣本身沒有價值,是價值符號。在社會商品總量一定的前提下,紙幣發行過多,單位紙幣代表的價值就會下降,表現為物價上漲,這時單位紙幣的購買力也就下降。所以,決定紙幣購買力的基本因素是:①商品價值的變化;②紙幣發行的數量。
分析貨幣購買力的變化,通常是用貨幣購買力指數表示。貨幣購買力指數,是反映貨幣購買力變動的動態相對數。下列公式表示: 詞條圖
式中Σ代表總和;p代表商品的價格;q代表商品的數量;p′代表服務的價格;q′代表服務的數量;1和0分別代表計算期和基期。從公式可以看出,貨幣購買力指數,實質上就是商品價格指數和服務性支出價格指數的倒數。
原理
貨幣的購買力本質上講是一定數量的貨幣能在市場上買多少東西,它最終必須由市場決定。
如果沒有競爭,合作的雙方可以按各種交易價格在整個互惠空間中分配合作剩餘;而競爭將縮小分配剩餘的成交價格空間,使得一部分互惠空間不會是博弈定價考慮的范圍;當競爭加劇,定價空間將縮小,並向拍賣均衡價格收斂。貨幣的存在使得競爭加劇,從而使得成交價格接近拍賣均衡價格。
當人們的交易都以貨幣為交易媒介,人們的交易就成了用貨幣交換某種具體商品。此時,人們碰到的一個大難題是:如果貨幣的購買力不能准確地知道,那麼大家該怎樣決定相應的交易價格呢?交易人不可能先將被交易的商品拿到將來去先獲得最終消費的結果經驗,然後再回到交易那一時刻(從而知道各種數量的商品到底能夠給自己帶來多少利益)去做交易決策。而在交易完成後,人們在將來真的消費被交易商品,很可能最終的效用結果與交易時自己所以為的會有相當大的差距,因為影響人的偏好的因素太多,且往往變化無常(在做交易決策時,人們往往不能完全知道將來消費時的具體偏好情況)。
但是經濟學理論不能因不確定性而止步。經濟學家們的做法是將不確定性在一定程度上抽象掉。經濟學中的理性假設使得我們可以在穩定的偏好基礎上進行分析。現實中,盡管官方不斷地在公布各種各樣的物價指數,但是由於不同人用貨幣去交易的目標是不相同的,對每個人而言的實際貨幣購買力都會有差異(不同人的統計權重不一樣),這就是我們前面所說的結構性特徵。當人們無法確切地知道對自己而言的貨幣購買力,人們不得不估計一個相應的購買力值,並將之作為交易決策的基礎。然後隨著自己所掌握的相關信息的增加,人們再不斷地修正自己的估計值。我們可以將人們在每次交易時的對自己而言的貨幣購買力估計值抽象化,讓它具有理性化的特徵。於是,在各種商品市場的拍賣均衡價格基礎上,具有壟斷力的競爭者們將通過博弈決定市場的成交價格。這些成交價格將隨著各種因素的變化而變化,人們也將根據它們的變化規律來調整自己在未來做交易決策時各自的貨幣購買力的估計值

熱點內容
蘋果手機為什麼拍照後台自動刷新 發布:2025-05-21 10:07:13 瀏覽:269
羊的眼睛為什麼不閉 發布:2025-05-21 10:03:00 瀏覽:992
為什麼把東西丟進水裡 發布:2025-05-21 09:53:53 瀏覽:934
為什麼好多軟體不能改名了 發布:2025-05-21 09:38:07 瀏覽:975
為什麼淘寶的a2奶粉這么便宜 發布:2025-05-21 09:33:53 瀏覽:41
手機殼為什麼用熱水泡不上 發布:2025-05-21 09:19:42 瀏覽:697
為什麼手機淘寶有的價格很便宜 發布:2025-05-21 09:03:06 瀏覽:550
我喜歡的人為什麼找不到 發布:2025-05-21 08:51:58 瀏覽:646
貓為什麼晚上睡覺容易醒 發布:2025-05-21 08:09:12 瀏覽:676
為什麼新買的手機後台運行時間短 發布:2025-05-21 08:07:05 瀏覽: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