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口和南海為什麼口音不一樣
⑴ 中國南海歷史上記載時間
中國南海歷史和現狀現
南沙群島,西方通常稱為斯普拉特利群島(Spratly Islands),它是中國人民最早發現,最早命名,最早開發經營,並由中國政府最早進行管轄和行使主權的。
據史籍記載,中國早在公元前兩世紀的漢武帝時代,通過航海實踐發現了南沙群島。唐、宋以來,中國人民已在南沙群島生活和從事捕撈等生產活動。宋代,中國將南沙群島命名為萬里石塘;在此之前的漢代,泛稱包括南沙群島在內的南海諸島為崎頭;在此之後至清代,又有萬里長沙、千里石塘、石塘等名稱。明、清時代,中國政府明確將南沙群島劃歸廣東瓊州府(今海南省)管轄。
19世紀中國國勢衰微以後,英國、美國、德國、法國和日本垂涎南沙群島,曾多次派艦調查勘測,企圖侵佔;但未能得逞。1933年,南沙群島被當時統治越南的法國殖民當局侵佔,並非法劃歸巴地省管轄。第二歐世界大戰期間,日軍於1939年3月侵佔南沙群島。1945年日本投降後,中國政府於1946年派員接收了南沙群島,並立碑紀念和派兵駐守。1947年又重新命名東沙、西沙、中沙、南沙4個群島及各島、礁、沙、灘的名稱,並再度劃歸廣東省管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1年8月15日,周恩來外長發表《關於美英對日和約草案及舊金山會議聲明》,庄嚴指出:西沙群島、南沙群島和東沙群島、中沙群島一樣,「向為中國領土」。此後至今,針對外國對南沙群島主權的侵犯,中國政府一直不斷發表聲明,重申中國對南沙群島擁有不可侵犯和無可爭辯的主權。1958年9月4日,中國政府發表聲明,宣布領海寬度為12海里,並明確指出,這項規定適用於中國的一切領土,包括南沙群島以及其他屬於中國的島嶼。1959年3月,廣東省海南行政區在西沙群島永興島設立了「西、南、中沙群島辦事處」。從1984年起,中國科學院對南沙群島進行了為期3年的科學考察。1987年上半年,「實驗2號」、『實驗3號」兩艘考察船重點考察了曾母暗沙盆地,並對東北部10個礁進行登礁考察,在59個觀察點進行水文、氣象、生物等22個項目的綜合考察。1987年下半年至1988年2月,我國在南沙永署礁上人工修築島礁,建立了海洋觀測站。1988年4月海南省成立後,南沙、西沙和中沙3群島劃歸海南省管轄,仍在永興島設「西沙、中沙、南沙工委辦事處」。今年2月25日,中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重申南沙群島等島嶼及其海域是申國領土和領海。
中國人民海軍行使著保衛中國主權的職責。1987年,人民海軍多艦種合成編隊曾在曾母暗沙海區列陣閱兵。1988年3月14日,人民海軍到南沙群島九章群礁海域巡邏,並在赤爪礁建立觀察點,遭到越南入侵艦船的尋釁攻擊,人民海軍堅決予以還擊,捍衛了祖國的尊嚴。今天,在浩渺無垠的南沙海域,人民海軍在南疆第一線6個礁盤上的五星紅旗下守衛著祖國海疆。
同時,多年來,中國台灣當局一直派軍隊駐守在南沙群島的最大島嶼太平島上。
權益受到嚴重侵犯的現狀
從60年代開始特別是70年代迄今,我國南沙群島露出水面的島礁以及海域被周邊國家侵佔和分割,資源遭到大量掠奪。這些國家是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汶萊,其中越、菲、馬3國還對島礁進行軍事佔領,只霸佔海域的有印度尼西亞。加上中國和台灣,目前6國7方在南沙群島形成對峙和角逐局面。到1991年底,除我軍控制的6個礁和台灣控制的太平島,其他44個島瞧分別被越、菲、馬侵佔。而越南是唯一提出對南沙群島擁有全部主權的國家,也是南沙爭瑞最大的既得利益者,擴張野心最大,對我國構成的威脅也最大。
南沙群島則位在南中國海南部北緯4度到12度之間的海域;其中中國台灣駐軍的太平島在南沙群島西北部,到高雄860海里,到西沙永興島機場410海里。距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最近距離各約200、280、330海里,距前美軍駐菲律賓蘇比克灣基地約440海里。
目前南沙群島中,中國有效控制的島礁共有永暑礁、赤瓜礁、渚碧礁、華陽礁、南薰礁、東門礁、美濟礁、五方礁、仁愛礁、信義礁、仙娥礁等11個島礁。其中永暑礁建有碼頭,足以停*4,000噸級軍艦;美濟礁近來也興建堅固工事駐扎人員。而中國宣稱領有范圍為南沙群島全數島嶼,是唯一合法擁有南沙群島主權的國家。
目前南沙群島中,台灣有效控制並駐軍的島礁僅太平島一個,島上則有海軍陸戰隊的駐軍基地(已撤除)與港灣設施(已遭台風毀壞)。太平島是南沙群島中面積最大的島,並擁有南沙群島僅有的天然淡水,這些因素使得此島成為南沙群島中最具戰略價值的島嶼。中國台灣宣稱領有南沙群島全部島嶼。
越南目前控制南沙群島的鴻庥島、南子島、敦謙沙洲、畢生礁、景宏島、中礁、南威島、安波沙洲、柏礁、北礁、西礁、無衛礁、日積礁、大現礁、東礁、六門礁、南華礁、舶藍礁、奈羅礁、鬼喊礁、瓊礁、蓬勃堡礁、廣雅礁、萬安灘、西衛礁、李淮灘、人駿礁等。而越南宣稱擁有南沙群島全數島嶼。
馬來西亞佔有彈丸礁、南海礁、光星仔礁。而馬來西亞宣稱領有范圍為南沙群島北緯8度以南范圍海域與島礁,在太平島以南,故與我方駐軍少有沖突,但與菲律賓起過爭執,與其他諸國目前較少傳出沖突。而為了維持東協內部團結的表象,馬來西亞不傾向於使用武力解決問題。
菲律賓目前實際控制馬歡島、雙黃沙島、費信島、中業島、南月島、北子島、西月島、司令礁,其中中業島上有一條跑道長1,500公尺、寬90公尺的機場。菲律賓宣稱擁有南沙群島全部島嶼。
目前汶萊主張擁有南沙群島中南通礁之主權,但未駐軍。由於國家弱小,國際上很少傳出汶萊與他國領土沖突事件的報導。
目前印尼並未在南沙群島佔有任何島礁,也未宣稱擁有任何南沙群島的島礁,但印尼大產油地的納土納群島200海里經濟海域的東北部,與南沙群島的200海里經濟海域有重疊之處。
事實是菲律賓、越南等率先從60年代末起就「蠶食」南沙。
菲律賓於1970年和1971年派兵佔領3個南沙島嶼。到1975年增至6個,截止1978年菲律賓佔領南沙島嶼的海軍陸戰隊人數已達千人
越南則跟踵而至,後來居上,1975年統一後,越南就派兵搶佔南沙島嶼,並從70年代末起,與前蘇聯石油公司在該地區聯合勘探開採石油資源。
從80年代起,島嶼搶占日趨激烈。菲律賓又佔領了4個,共佔領10個島礁。越南到1988年止搶佔了28個島礁。馬來西亞則於1983年和1986年佔領了彈丸礁、南海礁和星仔礁。
80年代末,菲律賓空軍在其佔領島嶼上修建飛機跑道。1991年9月16日,馬來西亞也宣稱將在其佔領的南沙礁上建築飛機跑道,還從本土運輸泥土擴大其所佔島礁,建設成觀光旅遊點。越南也派人去南沙考察,建漁港,建燈塔。這些國家紛紛與外國石油公司合作,開采南沙地區的油氣資源。
中國只控制了9個島礁,其中的1個太平島還是在中國台灣手裡
中國南海現狀地圖
南沙群島在祖國南疆的最南端,是南中國海諸島中島礁最多,散布范圍最廣的一橢圓形珊瑚礁群。位於北緯3°40'至11°55',東徑109°33'至117°50'。北起雄南灘,南至曾母暗沙,東至海里馬灘,西到萬安灘,南北長500多海里,東西寬400多海里,水域面積約82萬平方公里,約佔南中國海傳統海域面積的五分之二。周邊自西、南、東依次毗鄰越南、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汶萊和菲律賓。南沙群島由550多個島、洲、礁、沙、灘組成,但露出海面的約佔五分之一。
南海諸島是南海中中國許多島嶼、沙洲、礁、暗沙和淺灘的總稱。它們分布的范圍很廣。南北綿延1800公里,東西分布約900多公里。共有島、礁、沙、灘200多個。諸島北起海岸附近的北衛灘,西起萬安灘,南至曾母暗沙,東止黃岩島、自北至南,大致可以分為東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島。
南沙群島:是中國南海諸島四大群島中位置最南、島礁最多、散布最廣的群島。主要島嶼有太平島、南威島、中業島、鄭和群礁、萬安灘等。曾母暗沙是中國領土最南點。
南沙群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處於越南金蘭灣和菲律賓蘇比克灣兩大海軍基地之間,扼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沖,為東亞通往南亞、中東、非洲、歐洲必經的國際重要航道,也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通道和南疆安全的重要屏障。在我國通往國外的39條航線中,有21條通過南沙群島海域,60%外貿運輸從南沙經過。
南沙群島屬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月平均溫度在25至29攝氏度之間,雨量充沛,島上灌木繁茂,海鳥群集,盛產鳥糞,兩棲生物豐富,水產種類繁多,是我國海洋漁業最大的熱帶漁場,有浮藻植物155種,浮游動物200多種,貝殼66種。海域蘊藏著大量的礦藏資源,有石油和天然氣、鐵、銅、錳、磷等多種。其中油氣資源尤為豐富,地質儲量約為350億噸,有「第二個波斯灣」之稱,主要分布在曾母暗沙、萬安西和北樂灘等十幾個盆地,總面積約41萬平方公里,僅曾母暗沙盆地的油氣質儲量約有126至137億噸。
南沙群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南沙群島是我國最早發現、命名、開發經營、進行管轄和行使主權的。 據史籍記載,中國早在公元前2世紀的漢武帝時代,通過航海實踐發現了南沙群島。唐、宋以來,中國人民就已在南沙群島生活和從事捕撈等生產活動。漢代,泛稱包括南沙群島在內的南海諸島為崎頭;宋代,中國將南沙群島命名為萬里石塘;在此之後至清代,又有萬里長沙、千里石塘、石塘等名稱。明、清時代,中國政府明確將南沙群島劃歸廣東瓊州府(今海南省)管轄。
19世紀中國國勢衰微以後,英國、美國、德國、法國和日本垂涎南沙群島,曾多次派艦調查勘測,企圖侵佔;但未能得逞。1933年,南沙群島被當時統治越南的法國殖民當局侵佔,並非法劃歸巴地省管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於1939年3月侵佔南沙群島。1945年日本投降後,中國政府於1946年派員接收了南沙群島, 並立碑紀念和派兵駐守。1947 年又重新命名東沙、西沙、中沙、南沙4個群島及各島、礁、沙、灘的名稱,再度劃歸廣東省管轄。
南海諸島歷來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政府多次發表庄嚴聲明,申明中國對南海諸島擁有主權。1951年8月15日,周恩來外長在《關於美英對日和約及舊金山會議的聲明》中指山:包括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在內的南海諸島「向為中國領土,在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時雖曾一度淪陷,但日本投降後已為當時中國政府全部接收。」
其後,
1956年5月29日,
1958年9月4日,
1959年2月27日,
1974年1月11日、1月20日、2月4日,
1976年6月14日,
1979年9月26日,
1982年11月28日,
1983年9月14日
中國一再發表聲明,重申中國對包括西沙群島、南沙群島在內的南海諸島享有合法主權,絕不容許任何國家以任何借口和採取任何方式加以侵犯,任何外國侵佔南海諸島的島嶼以及在這些地區進行開發或其他活動,都是非法的,不能允許的。
南海諸島行政上一向隸屬廣東省管轄。1984年5月31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審議國務院議案,決定設立海南行政區,將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改由海南行政區管轄,仍在永興島設「西沙中沙南沙工委辦事處」。1992年2月25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重申南沙群島等島嶼及其海域是中國領土和領海。中國人民海軍行使著保衛中國主權的職責。今天,在浩渺無垠的南沙海域,人民海軍在南疆一線6個礁盤上的五星紅旗下守衛著祖國海疆。
中國台灣當局一直派軍隊駐守在南沙群島的最大島嶼太平島上。 中國南沙群島共有230多個島嶼、沙洲和礁灘,其中有11個島嶼,5個沙洲,20個礁是露出水面的。在這當中,絕大多數島嶼或條件較好的礁灘均被外敵侵佔:目前越南實際侵佔和控制約30個島礁,馬來西亞和菲律賓各自實際控制約10個島礁。因此,中國南沙被外敵侵佔的島礁應該在50個以上,而且他們正大肆開發所佔地區的資源,經濟實力不斷強化,從而極大地增大了他們對抗中國的本錢,日益增加了中國收復南沙失土的難度和成本。
不少人認為,中國收復南沙的時機還未成熟,應優先發展,等准備更充分再處理,甚至留給後人解決。這種觀點,不客氣地說,是苟安誤國,遺害子孫!殘酷的現實已經證明,因為耽擱,國共內戰時期中國本可收復的東北失土永遠失去了(列寧生前明確表示全部歸還);因為躊躇不定,在印度擁核之前本可收復的藏南土地也基本上永遠失去了。印度已經大規模移民藏南,清除不掉那裡的外族移民也就無從收復那裡的領土,對目前擁核的印度,中國敢因收復有爭議的失土而大規模殺傷人家的平民嗎?在當今世界,不要妄說你敢!
你發展了,你軍力更強大了,不要忘了,人家也沒停滯在那裡,人家也在發展,人家的軍力也更強大!敵我雙方的差距未必拉大,而更可能在縮小!確定無疑的是,越往後拖,中國收復南沙的難度越大,敵方更強的軍力必將使中國付出更重的代價。很多人不思進取,無視用兵南沙的必要性和急迫性,怕破壞了"穩定",怕影響了發展的"大局"。豈不知越菲馬等國比中國更擔憂不穩定、更怕影響發展?按那些"再等等、以後再說"的糊塗思想,以種種借口拖延收復被占島礁,中國南海的藍色國土將永久淪喪,我們將上對不起先主,下對不起子孫!
中國,如果真的要收復南沙失土,必須要勇敢起來,要威猛起來!南沙是中國的,一定要奪回來,沒什麼好商量解釋的!在南海問題上,清談不可能解決任何實質性的問題。令人失望的是,在南沙爭奪過程中,越南等周邊表現得更兇猛積極一些,因此侵佔了很多本應由中國控制的中國領土。對敵方已經苦心經營的島礁,如中業島,南威島,彈丸礁等,本人沮喪地認為,按中國目前這個精神狀態,其實已經很難(簡直不可能)收復那些島礁了。我對中國的最低期望,就是盡快多佔一些無人島礁,為子孫後代盡可能多留下點兒產業。
綜合分析考證,認為有直接或間接證據支持、比較樂觀的中國控制南沙島、礁、灘及暗沙的情況如下:
中國名稱 ------ 掌控手段
太平島 ----- 台灣省海巡署駐防
中洲礁 -------- 太平島守備隊監控
渚碧礁 -------- 南沙守備部隊駐防
南薰礁 -------- 南沙守備部隊駐防
赤瓜礁 -------- 南沙守備部隊駐防
東門礁 -------- 南沙守備部隊駐防
永暑礁 -------- 南沙守備部隊駐防
華陽礁 -------- 南沙守備部隊駐防
美濟礁 -------- 南海漁政部門駐防(該礁有南北兩個駐軍點)
曾母暗沙 ------ 南海艦隊定期巡視(設有主權碑。暫無人搗亂。掌控亟待加強)
變是以海巡署取代海軍陸戰隊駐防。
二○○五年,
越南駐軍2000人,
中國大陸駐軍近600人,
中國台灣省駐軍200餘人,
菲律賓100人,
馬來西亞90人。
二○○八年,
中國台灣省在太平島駐軍150人。
復制來的。
⑵ 為什麼在軍事上的數字1,7,0的讀法與我們平時念的不一樣呢
一般而言電台的聲音都比較嘈雜,音色解析度都不高,軍與的讀法可以避免類似「1」與「7」的發音混淆,做到精確無誤。
這十個數字在軍事上廣泛運用,各軍兵種無一例外。特別在炮兵通訊中大量使用,由於軍隊中人員來自山南海北,口音有所不同。作戰和訓練時大量與數字打交道:方向多少?距離多少?坐標多少?都離不開這十個數字,來不得半點差錯,弄不好打到自己人頭上。於是約定俗成,數字軍語使用中改動了
⑶ 丹東和大連為什麼口音一樣,這兩個城市卻為什麼和遼寧其他地區口音完全不同呢
其實丹東和大連的口音是不同的。
不過大連東部的庄河市與丹東西部的東港市的地方口音確實很像,可以說就是一樣,不過庄河那邊的口音在土中又有些圓潤化,而東港這邊的土,就是很土很土的那種。(我就是東港的,我深有感觸。)
至於原因呢主要是由於地域的原因造成的。丹東和大連是和遼寧省其他地方完全不同的地方,這都是由於丹東大連是沿海城市造成的。雖然象葫蘆島、盤錦、營口等城市也是沿海城市,但是他們都是沿渤海,大家都知道渤海是我國的內海,而丹東大連不同,他們沿黃海,黃海不但給這兩個城市帶來豐富的海產資源,更重要的是他們的海洋性氣候,而遼寧的其他地區都有著內陸城市的很多特點,冬天非常的冷,夏天炎熱。所以丹東大連的氣候非常的適宜人居。說多了,還是言歸正傳。
地域的優勢給丹東和大連帶來了更多的貿易來往,所以丹東大連的口音在東北話的基礎上又有一些改變,丹東大連人不乏東北人所特有的直爽豪邁的特點,這個地區以前主要以農業為主,文化知識水平有限,所以口音土了很多。
不知道你是哪裡的人,也不知道你發這個問題有什麼用途,作為一個東港市,非常高興你對我們家鄉的文化十分的感興趣,以上的言論是我個人總結歸納出來的 ,僅供參考。最後,歡迎你到丹東和大連玩,來到這個一定會給你帶來可不一樣的感覺!
⑷ 荊州市下面有幾個市幾個縣這些市縣都叫啥名每個縣下切哪些鄉鎮都叫什麼名字
截至2016年,荊州市下轄荊州、沙市兩區,江陵、公安、監利三縣和松滋、石首、洪湖三市。
1、荊州區:全區轄紀南鎮、川店鎮、馬山鎮、八嶺山、李埠鎮、彌市鎮、郢城鎮7個鎮。
2、沙市區:2016年,關沮鎮、鑼場鎮、觀音壋鎮、岑河鎮4個鎮和立新鄉。
3、江陵縣:截至2018年,江陵縣下轄資市鎮,熊河鎮,白馬寺鎮,沙崗鎮,普濟鎮 ,郝穴鎮6個鎮、馬家寨鄉,秦市鄉2個鄉。
4、公安縣:截至2014年末,全縣轄埠河鎮、斗湖堤鎮、夾竹園鎮、閘口鎮、楊家廠鎮、麻豪口鎮、藕池鎮、黃山頭鎮、甘家廠鄉、孟家溪鎮、章田寺鄉、南平鎮、章庄鋪鎮、獅子口鎮、斑竹壋鎮、毛家港鎮16個鄉鎮。
5、監利縣:截止2018年年底,監利縣轄紅城鄉 ,棋盤鄉,柘木鄉3個鄉、容城鎮 ,朱河鎮,新溝鎮,尺八鎮,白螺鎮,上車灣鎮,汴河鎮,周老嘴鎮 ,龔場鎮,分鹽鎮,毛市鎮,福田寺鎮 , 黃歇口鎮,網市鎮,汪橋鎮 ,程集鎮,三洲鎮,橋市鎮18個鎮。
6、松滋市:截至2013年,全市轄新江口鎮,劉家場鎮,沙道觀鎮,街河市鎮,涴市鎮,王家橋鎮,八寶鎮,斯家場鎮,老城鎮,陳店鎮,紙廠河鎮,南海鎮,楊林市鎮,洈水鎮14個鎮、卸甲坪土家族鄉,萬家鄉2個鄉。
7、石首市:截至2005年12月31日,新廠鎮,橫溝市鎮,小河口鎮,桃花山鎮,調關鎮,東升鎮,高基廟鎮,南口鎮,高陵鎮,團山寺鎮,大垸鎮11個鎮、久合垸鄉1個鄉。
8、洪湖市:截至2016年,洪湖市轄14個鎮(烏林鎮、螺山鎮、龍口鎮、燕窩鎮、新灘鎮、黃家口鎮、峰口鎮、府場鎮、曹市鎮、戴家場鎮、沙口鎮、瞿家灣鎮、萬全鎮、汊河鎮),1個鄉(老灣回族鄉)。
(4)新江口和南海為什麼口音不一樣擴展閱讀
荊州是湖北省地級市,長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員,位於湖北中南部、長江中游、江漢平原腹地,全市國土面積1.41萬平方公里,總人口達690萬(2017年)。
荊州建城歷史長達3000多年。自公元前689年楚國建都紀南城,先後有6個朝代、34位帝王在此建都。荊州是春秋戰國時楚國都城所在地,是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首批2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重要的公路交通樞紐和長江港口城市。
⑸ 中國地域遼闊,各地方區域的人說話的口音為什麼不一樣呢。(如:北京和天津)
在古代,交通極不發達,信息極其閉塞,各個區域之間的交流很少,而且古代統治者都要求各個區域之間的居民不得隨意流動,這就造成各個區域之間風俗習慣和語音語言發展不一樣了。
⑹ 有誰知道廣東是怎麼由來的
談談廣東的由來
要知道廣東是怎麼樣來的?不可以不知道「廣信」;要知道「廣信」,不可不知道「蒼梧」。《五帝本紀》記載:「舜年二十以孝聞,年三十堯舉之,年五十攝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堯崩,年六十一踐帝位;踐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之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嶷,是為零陵。」中國南巡第一人是舜帝,他南巡到湘潭對著毛澤東家鄉的山奏了曲「虞韶」,因此稱之為韶山。繼續南巡,來到五嶺之北,其關山阻隔,未能聽到虞韶的樂曲,因而稱韶關。至今的韶關、聞韶、新韶等地名,都說明舜帝南巡的情況。舜帝崩於蒼梧之野,這個蒼梧,就是今天嶺南的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大部分地區和湖南省的部分地方。「蒼」通「倉」、「梧」通「吾」,這個倉庫是吾的,吾的倉庫也。古代的舜帝就非常清楚南巡的意義,在於草莽叢林中開辟出吾的倉庫。當年蒼梧的首府在廣信。廣信在賀江邊上,即今廣東封開縣的江口至廣西賀州的信都一帶。
先秦的廣東,夏、商屬揚州,周、春秋、戰國屬楚國,至今廣州越秀山上仍有「楚庭」的碑刻。所謂「楚」,就是砍伐林木後才有路走的地方。同一意義,廣東又屬「古越」的地方。遠古時期,廣東所處的嶺南地區,又是百越人聚居的地方。所謂「百越」,是指吳越、楚越、甌越、閩越、駱越、南越、蠻越等南方越族人的地方,這些需經斧鉞砍伐林木才能行走的古時南方森林生長茂盛的地方。「百越」又稱為「百粵」,除發音相通外,更要了解為何今天廣東省的簡稱為「粵」。「粵」字由「審」字頭和「兮」字尾結合而成。「兮」這個語氣詞是楚辭使用最多的一個詞,要知道廣東古時就屬楚地。再者「粵」和「越」、「曰」音相通,「百粵」則是古時必須用斧鉞砍伐林木後才能行走,並且還需審慎呼吸和雲曰的南蠻瘴癘之地。「粵」為廣東的簡稱,意味著廣東人要審慎地呼吸,謹慎地說話。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將蒼梧及周邊地方設置南海郡(今廣東大部分地區)、桂林郡(今廣西大部分地區)、象郡(今越南北部和廣西一部分)等三郡。南海郡初時設四個縣番禺、龍川、博羅、中宿(今四會、清遠一帯),後增設揭陽縣。南海郡的郡治在番禺縣(即今廣州市)。古時中原人把嶺南這地方誤以為是外國他邦的地方,稱之為「番禺」,甚至把廣府話當作「番話」。「番禺」二字和「神鬼」二字,這四個字里頭都有「田」字,田是人賴於生存的基礎,人們祈求在田裡采種有甲等收成的原由在於把握伸縮的規律,這就是「神」、「番」的意思。人們所以愚蠢就是不知道有「人」白日里在暗處謀取私利,或是在田地下有人私底搗亂因此田上不長東西,這就是「鬼」、「禺」的意思。現實的人在田裡可生存,人將來死了希望當神仙;人的過去是猴子,是由猴子進化過來的,「禺」就是古書上說的一種猴,也有說是大頭蟲子。人們都希望有神助,其實「鬼助」也是很重要的,在天神明和在地鬼魂共同資助,鬼神降福於番禺。人的精神魂魄不都是「鬼」「雲」「白」么?其實,番禺也好,白雲山也好,廣州也好,其所處的星宿分野,屬二十八宿中南方朱雀的井、鬼、柳、星、張、翼、軫七宿中的鬼宿,這就是番禺的定位。在番禺的南海郡尉任囂,臨終前遺言告趙佗,「且番禺負山險,阻南海,東西數千里,頗有中國人相輔,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國。」這里把番禺的地理位置、作用、發展趨向說得很清楚。
秦末項羽、劉邦、陳勝、吳廣起義時,趙佗出兵,擊並桂林、象郡,在嶺南建立了「南越國」。南越國歷五帝,共93年(公元前204年~前111年)。嶺南的開發自舜帝始,歷經禹、夏、商、周、春秋、戰國、秦兩千多年的時間,至公元前204年趙佗建立南越國,定都番禺時,經濟己經相當發達了。今在廣州市解放北路象崗山「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里可看到出土的「文帝行璽」金印、銀盒、青銅勾鑃、角形玉杯、絲鏤玉衣等文物,完全說明了兩千多年前的廣州就有如此這般燦爛的文明。可惜的是,在過去保存的中原文獻中甚少予以記載。
漢武帝於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下達征南越詔,以10萬兵分五路進攻,翌年滅南越國。漢武帝便將南越國的地域改為交州。揚雄《交州箴》曰:「交州荒裔,水與天際。則舉交州而南海在其中矣,舉交州亦可以概粵矣。其稱曰『交趾』,交州之趾也。」漢武帝設置交州管轄今廣東、廣西和越南中、北部地區,首府就設在廣信縣。首府不設在番禺縣,而設在廣信縣,一來有利於管轄更廣大的領地,二來可防南越國的「復辟」基地的建立。廣信縣設在賀江、桂江邊上,距秦始皇開鑿靈渠把長江和珠江相聯不遠的水運交通線上。廣信建縣在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6年),即消滅南越國後的五年,「廣信」取名有「初開粵地,宜廣布恩信」之意。甚至連「蒼梧」也改名為「封中」,見於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地圖記載。至東漢建安八年(公元203年)交趾刺史部改稱交州,逐漸擁有行政權力,成為嶺南地方最高的行政機構,才將交州的首府由廣信縣東遷至番禺縣。
三國·吳·黃武五年(公元226年)孫權考慮到嶺南地區過於遼闊,不易管轄,便將交州一分為二:交州、廣州,廣州所轄是今廣東省的大部分地區。兩晉南北朝間,天下大亂。《宋書·列傳第57卷》載:「廣州諸山並俚獠,種類繁熾,前後屢為侵暴,歷世患苦之。」廣州遠離中原戰亂,多與東南亞國家船舶商貨,由是富庶。《南齊書·列傳第39卷》亦載:「至於南夷雜種,分嶼建國,四方珍怪,莫此為先。藏山隱海,環寶溢目。商舶遠屇,委輸南州,故交、廣富實,牣積王府。」隋朝文帝仁壽元年(公元601年)曾將廣州改為番州,幾年間又復為廣州。唐朝「嶺南東道節度使。治廣州,管廣、韶、循、崗、恩、春、賀、潮、端、藤、康、封、龍、高、義、新、勤、竇等州。」(《舊唐書·志第18》)五代十國其間的905年,劉隱取得嶺南節度使位。917年,其弟劉岩(劉 )稱帝,國號漢,史稱南漢。所轄地有廣州、韶州、潮州、容州、邕州、交州、桂州、賀州、連州、郴州。劉 在位25年。劉 三子劉玢繼位兩年被其弟所弒。劉晟殺兄篡位,在位16年。劉晟長子劉鋹在位14年,為宋朝所滅。到宋朝時又將「廣州」改為「廣南東路」,簡稱為「廣東」。據《宋史·志第43》載:「廣南東路。府一:肇慶。州十四:廣、韶、循、潮、連、梅、南雄、英、賀、封、新、康、南恩、惠。縣四十三。南渡後,府三:肇慶、德慶、英德。州十一:廣、韶、循、潮、連、封、新、南恩、梅、雄、惠。」由此觀之,「吳以廣名州,本於廣信;宋以廣名路,亦本於廣信也。」宋朝分廣南東路、廣南西路,也是以廣信為分界線。廣信以東,謂之廣東;廣信以西,謂之廣西。從歷史上看,三國吳時就先有「廣州」,然後到宋朝才有「廣東」這個名詞的,皆由廣信分界。
元朝保留「廣東道」,下轄有廣州路、韶州路、惠州路、南雄路、潮州路、德慶路、肇慶路,以及英德州、梅州、南恩州、封州、新州、桂陽州、連州、循州等。明史記載:「洪武二年三月以海北海南道屬廣西行中書省。四月改廣東道為廣東行處行中書省。六月以海南海北道所領並屬焉。四年十一月置廣東都衛,與中書省同治。八年十月改都衛為廣東指揮使司。九年六月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領府十,直隸州一,屬州七,縣七十五。為里四千二十八。北至五嶺,與江西界。東至潮州,與福建界。西至欽州,與廣西界。南至瓊海。」(《明史·志第21》)而《清史稿》則載:「廣東:禹貢揚州之南裔。明置布政使司,治廣州。清初因明制,定為省。」下轄六道:廣肇羅道、韶連道、惠潮嘉道、高雷陽道、廉欽道、瓊崖道。中華民國,仍維持清朝的行政區劃,下設六道:粵海道、嶺南道、潮循道、高雷道、瓊崖道、欽廉道。1949年後廣東行政區域多有變動,至今廣東省的行政區劃則是下設21個市: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汕頭、韶關、清遠、河源、惠州、汕尾、潮州、揭陽、梅州、江門、肇慶、雲浮、陽江、茂名、湛江、東莞、中山。
廣東姓「廣」。所謂「廣」,就應該包括東西南北、上下左右、內外里表、天上地下、高山海洋,非如此,不足語「廣」。廣東之「廣」,乃宇宙之廣。「廣」字,《說文解字》釋為:「殿之大屋也,從廣黃聲。」「廣」的繁體字,廣殿大屋之下有黃土地、有黃種人。原來的廣東也真夠「廣」的了,除今天的廣東省全境外,還包括1842年被英國佔領的香港島,1553年被葡萄牙駐占的澳門,1965年劃給廣西的東興、欽州、防城、北海、合浦、靈山等地,1988年劃出的海南島。當年的廣東省就像以海南島為鵬首,舒展著北部灣和南海岸為兩大巨翅,一隻向南天直上九霄的鯤鵬。而今天的廣東省則像以西江、北江、東江三條青龍匯成珠江,一條向南海騰躍的蛟龍。
未來的廣東,極有可能廣州市成為直轄市,離廣東而去。實際上廣州的經濟實力已超天津、重慶,直逼北京。2006年廣州市的GDP為6236億元,天津為4330億元,重慶為3400億元,北京為7720億元。廣州這座城市勢必要成為直轄市,並且要成為未來中國的首都,那時廣東的省會城市就得搬離廣州了。廣東的省會城市搬往何處去呢?最理想的地方就是博羅縣,博羅為秦朝設南海郡四個縣置之一。以羅浮山(東樵山)為後靠,以東江水為玉帶,是建廣東省會城市的風水寶地。即使廣州直轄後,廣東仍是有天地海洋都非常廣闊的一個地方。
廣東應有「東」之義。「東」字,《說文解字》釋為:「動也,從木官溥說,從日在木中,凡東之屬皆從東。」廣東既有「東」,就要做「東」。這個「東」,是繁體的「日」、「木」為「東、東」。廣東能首先沐浴到人世間的陽光,廣東土地上的樹木,廣東大地上的人才,在陽光的照耀下,都能茁壯成長,都可堪造就,都能成材。廣東人在近代革命史上做了「東」,在改革開放年代也做了「東」,在21世紀還是要做「東」。這有什麼辦法,誰叫你是「廣東人」?你既然有「東」,就該做「東」。廣東的「東」字,還應該是 「日」、「人」「十」為「東」。有「東」字的人,每天都是最先迎接新的一日,迎接新的太陽。廣東人要敢於做東,這個「東」不只是蒼梧之東,嶺南之東,也不僅是時空坐標「十」的南之東,而應有「十」的西之東、北之東、東之東。廣東人不但要做革命之東,而且更要做改革之東,要做一切的東。
廣東之源,乃廣信之東。「信」在廣東的重要性便不言自明。無信則「廣」之無源;無信則「東」之無根。「信」字,《說文解字》釋為:「誠也。」誠信互訓,「誠」偏重於主觀,「信」偏重於客觀;「誠」是自然的實,「信」是做人的實;「誠」是「言」「成」或「成」「言」,「信」是「人」「言」或「言」「人」。一個人要真正成為頂天立地的人,就應該做到心必誠、言必信、行必成。「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夫信者,人君之大寶也。國保於民,民保於信;非信無以使民,非民無以守國。」誠信不但是立國之大寶,也是立民之大寶,更是廣東立省之大寶。廣東誠信立省,除了廣東是從「廣信之東」取名有「信」字,本應含有「信」之義外。廣東地處嶺表之外,遠離中土,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要中原人相信你,時間上非一朝一夕,空間上非一里二里之事,非「信」不可。再加上廣東在歷史上曾建立南越國、南漢國、南明王朝,也讓中央政權存有芥蒂之心。其實,南越國的建立使嶺南避免了秦末漢初的戰亂之苦,加快了嶺南地區的開發;唐宋之際的五代十國在廣東建立的南漢國,也說明廣東永遠歸認是漢族子孫的心志啊;而南明王朝則是由朱元璋的後代所建立,僅存40天,當時只是不願給異族統治而已。維護祖國統一,維護人類和平,自始至終是廣東人的正統信念。
廣信之東,誠信立省,應該是每個廣東人必須牢牢記住的宗旨。
⑺ 湖北省松滋市包括哪些鎮
截至2019年10月,湖北省松滋市包括老城鎮、陳店鎮、八寶鎮、涴市鎮、沙道觀鎮 、新江口鎮、南海鎮、王家橋鎮、街河市鎮、斯家場鎮、紙廠河鎮、劉家場鎮、楊林市鎮、洈水鎮、卸甲坪鎮。具體介紹以下幾個鎮:
1、陳店鎮
陳店鎮位於湖北省荊州市松滋市,毗鄰三峽、距離三峽國際機場僅70公里,長江的黃金水道,經連接318國道的紅東公路。
2、八寶鎮
八寶鎮,是中國湖北省荊州市松滋市下轄的一個鄉鎮級行政單位,位於湖北松滋市東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11°30』 北緯30°5』,全鎮南北長19公里,東西寬11公里,西北海拔高43.9米,東南海拔高36.5米。
3、涴市鎮
涴市鎮位於松滋市東北部,地處長江南岸,因江水在此北折東流,呈回曲之貌而得名。國土面積148平方公里,為平原湖區地貌。
4、街河市鎮
街河市鎮位於松滋南部,總面積81.06平方千米,耕地3.7萬畝。1958年設松南公社,1975年改為街河市公社,1987年建鎮。
5、紙廠河鎮
紙廠河鎮,位於湖北省松滋市東南邊陲,地處危河流域松滋段末端,版土面積109平方公里,境內有松滋市第二大淡水湖—王家大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