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全國教育起點不一樣
❶ 為什麼全國義務教育的教材不統一
不一樣。現在中小學教材版本有很多,不下10種。特別是語文、數學這種大學科。義務教育使用較廣的版本主要有:人教版、北師大版、蘇教版等。義務教育因為中考的緣故,一般一個地級市的教材基本選用一個版本的。
❷ 在你看來,中國教育的困境是什麼
教育的困境是社會各種矛盾的集中反映,我國經歷40多年的改革開放,大約走過了資本主義社會二三百年的歷程,社會中積聚著大量的難點熱點問題,這是許多電視劇都演不出的精彩,需要我們理性看待。教育的問題不僅僅是教育本身的問題,更是復雜矛盾的集中折射,主要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還有教育的待遇提升與多年提升緩慢的問題,考試改革與人民的滿意度之間的矛盾等等,這些矛盾都將困擾著教育的發展。
❸ 中國的教育模式是什麼
目前中國的教育模式是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過渡,主要提倡素質教育。
1、應試教育
應試教育,指與社會發展需要脫節,以應付升學考試為目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應試教育忽視素質教育,採用機械化教育方式培養學生,學生僅能以出版社出版的課本為准進行學習。
它以升學率高低檢驗學校教育質量、教師工作成績及學生學業水平。它以考試為目的,其教育模式與考試方法限制了學生能力的充分發揮,所培養的學生難以適應工作要求和社會發展。學校、社會和家長對學生採取單一的評價方式,把「成績搞上去」當做唯一要求,通過考試,以分數來衡量學生水平。
「應試教育」採取強制的做法,緊緊圍繞考試和升學需要,考什麼就教什麼,實施局限的知識教學,大搞題海戰術,不僅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也使學生的能力得不到全面的培養,甚至磨滅了學生的興趣與個性。學校中的學生基本上是都是不注重個性化的,學生被一個「標尺」統一要求和衡量,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華和興趣。這種應試方法也曾導致一部分學生產生自暴自棄的想法。
在中國,絕大多數學校採用應試教育。這種教育制度也流行於東亞地區,如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和中國台灣、韓國、日本還有東南亞的新加坡等諸多地區。中國是世界第一應試教育大國。
2、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以人為的性格為基礎,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徵的教育。素質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要達到讓人正確面臨和處理自身所處社會環境的一切事物和現象的目的。
延伸:改變應試教育現狀,實施素質教育,是全社會共同的心聲。
一、素質教育是時代發展的呼喚。
當今時代,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經濟迅猛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日益轉向創新驅動。只有高度重視和發展素質教育,大力培養創新型人才,才能搶占發展主動權和制高點,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二、素質教育決定著國家的未來。
興國必先興學,強國必先強教。當前我們與發達國家在經濟和科技上的差距,說到底是人的素質的差距。只有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打造大批一流的人才,才能加快實現發展方式的轉變,提升發展的質量,為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三、素質教育關系億萬家庭的幸福。
在很多父母心中,子女是整個家庭的中心,特別是當今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寄託了幾代人的希望。只有通過素質教育,才能讓青少年成為身心健康的人、人格健全的人、學有所長的人,每個家庭的幸福生活才真正有盼頭。
四、素質教育也是教育自身改革發展的需要。
我國教育發展正處在由全面普及向質量提升跨越的階段,「有學上」的問題基本解決,「上好學」的問題日益凸顯。只有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大力實施素質教育,才能推動我國教育在新的起點上向前發展,實現教育強國的目標
❹ 中國的教育存在很大的為什麼沒有什麼變化
而今天中國實行教育制度盡管比起封建時期有了很大進步,
但還是難脫其影響。
說起現在
中國的教育現狀,
有一個很令人費解的現象:
幾乎全社會的人都知道現行的教育制度存在很
嚴重的問題,
但人們還是義無反顧的服從於他,
就像明知前面有一個坑,
但還是心甘情願的
往裡跳。
自
1977
年恢復高考來,的確它改變了無數中國人的命運,但高考制度它的弊端我們應該
是親身體會的。限定的科目,限定的內容,限定的答案,嚴重的束縛了學生的思想,本該自
由發揮的文科也被條條框框的標准答案陷於困頓之中。
我們在高考之前的十幾年的學習彷彿
只是為了一張試卷而服務的。
我們喜歡做的事情做不了,
只能背書。
我們嚮往的事情不能想,
只能埋頭於題海。
我們的愛好被規定為只能是學習。
好學生的定義變成了冰冷數字。
上至教
育部,
下至父母學生,
彷彿一切都是為高考服務。
千軍萬馬搶過高考這一獨木橋,
實際年中
我們忽視了發散的思維,
創新的精神甚至是快樂的童年只是為了能在高考中佔一席位。
對於
高考弊端我不想多說,
因為人們對這個的爭執已經持續了很久,
我想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也
許有人會反駁難道高考真的就一無是處嗎?否則為何國家還要持續三十多年實行高考制度
呢?我想高考還是有一些優點的:
首先,方便統一實施考試,招生,錄取。管理教育的人省事,學校省事,大學也省事。至
少大學不用費盡心思的想出各種各樣的方法選拔學生,
全國都採用統一的標准,
不管跟國外
比怎麼樣,在國內大家都是一樣的。
另外,
高考還有一個優點,
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公平。
可以說公平是很難做到的,
幾乎
時間的一切紛爭都源於不公平。
而高考卻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公平。
不管那些作弊和暗箱操
作,
至少大家的起點一樣,
時間一樣,
機會平等。
我想這一點也是高考能夠實行至今的最主
要的原因吧。
對於高考這么一個既有優點又有缺點的東西,真令人難以抉擇啊!
高考縱然有許多弊端,
但在新的選拔制度出現之前,
它恐怕還會在中國的教育史上存在很
長的時間。因為就目前中國的基本國情來看,它真的比其他的制度要合適。
在我看來,
中國教育最大的問題是大學教育。
大家千辛萬苦地通過高考位的就是有朝一日
能從容地踏進大學的校門。
我現在就在大學中學習,
說實話,
當我親身經歷了大學之後,
這
與我心目中的那座聖潔的象牙塔真的相差很遠。
我僅僅是一個學生我沒有資格對中國的大學
教育數三道四。在這里我就引用耶魯大學前校長小貝諾•施密德特的幾句話來談談中國的大
學教育吧:
1.
他們以為社會對出類拔萃的要求只是多:課程多,老師多,學生多,校舍多(這句話
的含義,就是指我們國家對於辦教育,就像是辦工廠一樣,而且是低檔大路貨工廠,
以為數量就代表質量,多就是好,大就是強。比如我們發了很多毫無價值的論文,數
量全球第一,大學生擴招,數量全球第一,就有教育官員宣稱:中國的高等教育已經
進入「世界先進水平」,徒惹笑談。這都是不懂基本的「教育」概念才會鬧出來的笑
話。)
2.
他們的學者退休的意義就是告別糊口的講台,
極少數人對自己的專業還有興趣,
除非
有利可圖。他們沒有屬於自己真正意義上的事業(說實話,這句話我很贊同。在大學
里我很少看到有教授或老師對喜歡某一專業的學生表現出極大的熱情。
當然也許是因
為我孤陋寡聞)
3.
新中國沒有一個教育家,而民國時期的教育家燦若星海。
(真應了那句話:亂世出英
豪。我們的今天從歷史上大踏步地倒退,今天沒有真教育,沒有真文化,更沒有教育
家。沒有大師,只有大樓,只有一堆靠出賣資源和勞動力換來的票子,以及一棟棟的
房子,一批批等著拿個文憑去打廉價工,對真理和智慧毫無興趣,也沒有自己理想的
「學生仔」)
4.
他們計劃學術,更是把教研者當鞋匠。難怪他們喜歡自詡為園丁。我們尊重名副其實
的園丁,卻鄙視一個沒有自由思想獨立精神的教師。(在中國,頭銜就是一切啊)
5.
很多人還以為自己真的在搞教育,他們參加一些我們會議,我們基本是出於禮貌,他
們不獲禮遇。
(我想這句話足以讓那些整天嚷著要與國際接軌的所謂的教育專家閉嘴
了)
這位校長對中國大學教育的評論還有很多。
當然這只是一些個人的觀點,
但也足以引起我
們的反思了。
為什麼中國可以在那些國際奧數等比賽中獲得一次次金牌,
而十幾億的中國人
至今卻沒有一個人獲得諾貝爾獎這個學術上的最高榮譽呢?我想這已經足以說明中國教育
是何等地失敗,何等落後啊。
另外中國的教育現狀不僅僅存在這些大的問題,
還有一些小的問題也是很值得人們去反思
的。
比如,
英語教育,
雖說英語幾乎變成了國際語言,
但我們也沒有必要太過認真的甚至是病
態的苦學它啊。
大部分學生畢業後還是會在國內工作的,
英語幾乎沒什麼用武之地了。
難道
在中國用得到英語與人交流?可是現在在大學中,
對英語的學習要求已經遠遠大於它的實際
需求了。
有的甚至考中文博士都要求英語水平達標。
也許用一句笑話最能表現出中國這種近
乎瘋狂的英語教育現狀:閉上眼以為在牛津,睜開眼卻在天津。
其次,
中國很不重視孩童時期的教育。
可這個學期的教育卻很重要,
因為它將決定一個人
一生的發展方向。
舉個例子,
在中國,
如果有一個
5
歲的孩子能在眾人面前認出字母
「
o
」,
那麼他必將得到眾人的贊嘆,羨慕。
「這孩子真聰明」
,
「長大了一定有出息」等等,他的父
母也會面露自豪。可是
1968
年,美國內華達州一位叫伊迪絲的
3
歲小女孩告訴媽媽:她認
識禮品盒上的字母「
O
」
。這位媽媽非常吃驚,問她是怎麼認識的。伊迪絲說是「薇拉小姐教
的。
」
這位母親表揚了女兒之後,一紙訴狀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勞拉三世幼兒園告上了法庭,
理由是該幼兒園剝奪了伊迪絲的想像力。
三個月後,
法院判決勞拉三世幼兒園敗訴。
因為陪
審團的
23
名成員被這位母親在辯護時講的一個故事感動了。她說,我曾到東方的某個國家
旅行,
在一家公園里曾見個這么兩只天鵝,
一隻完好無損,
一隻被剪去了左邊的翅膀。
剪去
翅膀的被收養在較大的一片水塘里,完好的一隻被放養在一片較小的水塘里。管理人員說,
這樣能防止它們逃跑。剪去一邊翅膀的無法保持身體平衡,飛不起來;在小水塘里的那隻,
雖然沒有被剪去翅膀,
但起飛時由於沒有必要的滑翔路程,
也只好老實地呆在水塘里。
今天,
我感到伊迪絲變成了勞拉三世幼兒園里的一隻天鵝,
他們剪掉了伊迪絲的一隻翅膀;
或者說
他們早早地將她投進了那片小水塘,
那片只有
ABC
的小水塘。
美國內華達州後來在修改
《公
民教育保護法》
時,
依據伊迪絲的案例對相關條文作了修改。
美國現在的
《公民權法》
規定,
幼兒在學校擁有兩項權利:
1
、玩的權利;
2
、問為什麼的權利。這兩項規定使美國的創新科
技保持的世界領先。
我想在中國幼兒在學校也擁有兩項權利:
1.
認字母數字的權利。
2.
回答
「是」的權利。
當然,中國的教育問題,不止這些,但以我的水平只能想到這些了。
請參考網路文庫 關於中國教育現狀
我個人認為呢 中國是個大國 要改革肯定不是很簡單的 只能說慢慢來 一步步的來
❺ 中國教育存在的弊端,你認為有什麼
中國的教育存在什麼弊端?穆瓣草籽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應試教育。培訓出了很多,只會考試,高分低能的孩子。很多都是以分數為導向,題海戰術。只會做題,沒有思維和方法,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生活自理能力差,不會洗衣做飯,自己看病坐車等等;
一些禍國殃民的偽專家、教育家發明了孩子別輸在所謂起跑線上這一華麗的詞語開始,全民教育的惡夢就開始了,可憐天下父母心為了孩子未來別輸起跑線上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惜代價,一些各類的吸血鬼猖獗起來達到了吃人不吐骨頭的程度,成千上萬善良無辜的家長所付出血汗錢共同築就了一個新的起點而以!升學率,重點率沒有絲毫的變話,而有的家長為此會付出一生最後又回原點。
❻ 中國的高等教育與他國家的高等教育有什麼不同
這個話題太大了。
首先是形式上面的:
中國大學還是有班級的概念的,分學院,學員下面有系,專業,班。我當時所在的學校每個班有一個班主任,有兩個班助(一個大三一個大四)。基本上班級是一個集體概念,比如參加運動會或者系裡面有什麼活動,大家會以班級出動。
在美國大學是沒有班級的概念,有分專業,系,學院,但和國內不同的是,不會有系與系之間的聯誼賽之類的。舉個例子,國內可能會頒獎XX系,最佳學生會組織獎,但美國是不會有這種概念的。專業,系,學院都只是學術上的劃分,而不是一種可以讓你有歸屬感的集體。
其次是專業方面:
在國內選專業是高考之後報志願時候你就要做的選擇。有些大學應該是可以錄取了之後再轉專業的,但轉專業應該比較難(我有個朋友在國內大學有轉專業的經驗,他是託了關系才轉專業成功,我不知道是特例還是普遍情況)。
在國外,很多學生申請的時候會申請GeneralStudy(綜合性學習),在大學上一年以後再決定專業。你決定專業以後,要向該專業所屬院系提出申請。
再者排名問題:(學生成績的排名,不是學校排名,國外的學校排名比國內學校排名要更為清楚)
感覺國內大學還是有排名的概念的,而國外是完全沒有排名的概念的。
最後課程的評分
我的個人感覺是,國內大學的課程大部分是以期中考試期末考試成績為最後總的課程成績。但國外大學不同的課程評分的方式不同。舉個例子,某課要完成3個Project,三個考試,3篇Paper。這節課的期末成績的組成為,project10%each,exam1&220%exam325%,paper1&25%,paper310%,attendence5%.除此之外還有extracredit的機會。
美國大學上課時候學生比較自由,除了個別老師特殊要求以外,學生是可以用Ipad,手提電腦做筆記的。可以吃東西,坐姿也是只要自己舒服就好。可以隨時向老師提問,發表自己的觀點。大部分的課是至少每周都有一個新的作業要交,每次上課前要有一定的閱讀要讀。美國的初高中教育是非常輕松的,大學時非常緊張和有壓力的(因為上大學就意味著成年了)。
國內大學的話,就不評價了。
❼ 什麼是教育起點的不同
就是你第一次開始學習的差別